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贝吃得太过也会损智商

发布时间:2022-02-13

幼儿生日会活动方案。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宝贝吃得太过也会损智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而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即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就必然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这些区域如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智力会越来越差。YjS21.com

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吃了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食物而于饭后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为何会高智商而低成就


这些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称作“高智商,低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而作业拖拉,因粗心而差错不断,因“玩心”太重而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家长们相信,孩子并不笨,因此,只要孩子懂事了,知道学习了,成绩是一定上得去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心理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高智商,低成就”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得了“感觉统合失调症”。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怕羞,社会交往能力差,容易受搓,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钝不良等。这些孩子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严重的甚至会转化为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据有关调查表明:儿童中患清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其比例之高,令人惊讶。

但是,目前了解这种病症的家长并不多。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孩子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作过大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是“先天不足”

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天天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而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的变动,并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发育。另外,一些孕妇因为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映,在上课时就出现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二是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

唠叨也会伤孩子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的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首先,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其次,学会尊重孩子也很关键。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多。唠叨,其实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最后要提醒父母,对孩子讲话也要经过大脑过滤,要讲在点子上,不要信口开河。说出去的话、下

达的命令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小小婴儿也会察言观色


随着婴儿与亲人感情的交流,婴儿3个月以后就开始认人了,他最早认出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这时,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他都能聚精会神地看很长时间。

三四个月的孩子在大人跟他说话时,就会高兴,就会笑。

六个月的孩子开始分得出谁是家里人,谁是外人。这时,孩子看运动着的物体,最长时间可达7分钟(平均1分钟),而看活动的人,时间可长达13分钟(平均3分钟)。

五六个月的孩子则会“察言观色”,根据大人对他喜欢的程度,或对你笑,或转过头去不予理睬,或放声大哭。这时,孩子对母亲和照护他的人的依恋情感不断增强,每当见到他们时,孩子的喜悦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八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完成一些早期游戏了。当然,其中的乐趣,一开始是来自成年人,后来才是游戏本身。

到了快1岁的时候,纯感情上的交流已经不能使孩子得到满足了。成年人与孩子的共同活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时,成年人可以教孩子许多东西。到婴儿期结束时,这种模仿能力能够看得很清楚。

大人除了要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除了要教孩子摆弄东西,还要善于评价孩子的行为。对他满意时,可以冲他微笑,抚摸他的头。对他不满意时,可以冲他皱起眉头或用手指指他。

孩子逐渐习惯了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就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更深入地与成年人交流,而以上交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了。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靠言语的交流,孩子要听懂大人的语言,自己要掌握语言。语言的交流方式不是一下子能够形成的,要靠整个婴儿期不断地积累。

宝宝自损妙招来解救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宝宝会有自损行为,其实这可以说是一种病态。对有自损行为的患儿,家长不应责怪和打骂,也不宜采用强制手段加以制止,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鼓励孩子参加集体生活,多做有益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平时要让孩子少看,最好不看电视中的惊险武打片,对已造成的皮肤伤害,应请医生用药治疗。

尤需提醒患儿家长注意的是,与孩子经常接触的成人,若有拔白发、拔胡须、吸吮手指、啃咬指甲等坏习惯的,往往是诱发孩子出现自损行为的重要因素,故成人应改掉这些坏习惯,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对因缺乏锌、铜等微量元素诱发本病的患儿,经补充纠正后可获得痊愈。

对于较严重的自损行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厌恶行为疗法来矫治。

一是短时隔离法:即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将其关在空房内,直到自损行为停止为止。一般约关10分钟左右。这种短时隔离可以成为一种厌恶刺激,引起儿童的不愉快感觉。经过若干次重复,在儿童的大脑里会形成自损行为与不愉快,情绪的条件联系。以后只要一出现自损行为,马上就会出现不愉快的条件反射。通过这种条件反射,可抑制患儿的自损行为。

二是橡皮筋弹击法:即在患儿手腕套上橡皮筋,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立即警告他:“不准这样”,同时给予拉橡皮筋弹击,直到患儿的自损行为停止为止。弹击的强度应掌握在能引起患儿疼痛又不损伤他的程度。经过这样多次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儿童的自损行为。

幼儿也会“很黄很暴力”


特里姆布雷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人类从开始呼吸第一口气时,就具有感觉愤怒的能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表达他的愤怒。等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以发脾气为表现形式的暴力行动达到顶峰。到3岁的时候,他们的暴力行为反而开始下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从3岁开始,在整个的一生中,人的暴力程度呈下降之势。只有大约5%的人在青年时代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暴力性格。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危险的一群人。

幼儿也会“很黄很暴力”?

我们有时候难免看到震惊世界的杀人案件,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在问: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人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大开杀戒?人的暴力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加拿大著名的暴力行为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最近公开了他的最新研究结果: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青少年通常是最容易诉诸暴力和犯罪的一个群体,但人类的暴力倾向通常是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时期达到顶峰的。幸运的是,两岁大的幼儿尚不能给人类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你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即使想帮他们,恐怕为时已晚。

习以为常的幼儿暴力

有个小男孩叫马克西姆,他有一双棕褐色的大眼睛。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能说出字母表中所有的单词,还能自己整理头发,一板一眼地唱彼得·加百列爱情歌曲《在你眼中》。

但如果发起疯来,那简直是讨厌极了。他会拍打自己的妈妈,并冲她大声尖叫。他会拿着塑料消防车玩具,追着托儿所其他小朋友猛打一气,有时还会好几个小时站在墙角推搡别的小朋友。如果有什么事不合他的心意,即使芝麻大点儿的事,他也会气得浑身发抖,面色铁紫,有时甚至会呕吐。

马克西姆年轻的妈妈朱迪思无奈地说:“有时感觉他好像都快喘不过气来了。”而马克西姆还不到两岁!据加拿大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处于最易发怒的阶段,同时也是人类攻击意识最强的年龄。

数十年来,暴力行为一直被看作是青少年荷尔蒙和睾丸激素发育所造成的问题。加拿大一家机构2002年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绝大多数加拿大人都认为,人类在十几岁时暴力思想最为严重,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孩子们的举止,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新的研究结果却与这项民意测验的结果大相径庭。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其实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几乎每一个像马克西姆一样大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他们最容易发怒,与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相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研究人员指出,全社会一定不要忽视孩子幼儿期的这种暴力行为。如果忽视这个问题,有可能意味着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将异常曲折,将来不可避免地与青少年犯罪、辍学,甚至成人犯罪联系起来。家长们应该对孩子加以教育,让他们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具有强烈攻击意识的儿童不早早学会控制自己的怒火,那么他们长大后有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别把责任推给录像片

自从有了犯罪这一概念后,人们就在问:难道果真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的那样,人出生时很纯洁,只是后来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才变坏的?还是如意大利思想家奥古斯丁强调的那样,人的本质本来就是坏的,并不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性善论和性恶论孰是孰非?

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员理查德·特里姆布雷是当今世界暴力行为研究的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特里姆布雷的数千个研究课题为他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下,暴力行为与人生经历没有多大关系。这只是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进化斗争的残余,以及需要我们用时间,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掌握的一种力量。好像根据某种理想的计划,人类在他们最弱的时候,处境往往最险恶。连特里姆布雷本人也对这种结论感到吃惊,他说:“我感觉我的世界观与别人的完全不同。”

特里姆布雷的研究不是寻找人类之所以具有暴力意识的根源,而是探寻人类之所以息事宁人的态度的根源。特里姆布雷博士表示:“进行身体攻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需要人们学习控制的自然行为。但通过学习并不能达到完美。社会化只是一种表象。”他在解释这种原因时说,它通常情况下是以一种平静的形式出现的,但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枪冲进办公楼时,暴力的一面才会显现出来。但在特里姆布雷博士所有的研究中,包括那些引自新西兰和美国的研究,他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顺从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事实上,那些经常发怒的成年人,他们小时候就容易发怒,而且也从来不控制自己的愤怒。

如果人类会随着年龄增长,攻击性越来越少的话,那么暴力录像片和动作片是不可能将一个12岁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暴徒的。特里姆布雷博士指出:“如果人类要等到电视出现才能发展出他们的暴力行为的话,那么人性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在他看来,暴力录像片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而且有时候影响还非常大,但这并不是青少年诉诸暴力的基本原因,否则你很难解释,都看过暴力录像片的孩子为何表现各异。

注意孩子的暴力倾向

如果暴力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特性,一个用“零容忍度”将欺凌弱小者排除在外的社会只会造就更多的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将暴力行为去掉呢?

现代科学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复杂的,通常也是令人惊奇的基因和环境方面的诀窍,在这种基因和环境条件下,大脑会在适当的时间生成一种适当的神经联系,孩子的父亲会被鼓励与他们的孩子一起玩,而孩子的父母也会被建议去教自己孩子合适的行为举止,而且还要像他们教授孩子数学时一样专心。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经常抢其他孩子玩具的儿童与一个你当场抓住偷你家电视机而且又反过来与你争斗的盗贼没有任何区别。特里姆布雷博士说:“这其实是同一种行为。只不过与你争斗的盗贼是个粗壮的暴徒罢了。”

在研究会议上,特里姆布雷博士拿出了几张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幼儿揪头发、扔起钉机的照片,在场的观众差不多全都笑了起来,直到听到特里姆布雷博士的研究结果才停止。人们终于明白,对于幼儿的暴力倾向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让闺女爱上奶粉的“损招儿”


让闺女爱上奶粉的“损招儿”其实我家闺女断奶比较省事,就是我和老公离开了两天,回来以后她就不在缠着我吃奶了,也许是我断奶的时间比较晚的缘故吧。我是在闺女1岁2个月的时候给她断的奶,本来打算在1岁的时候给她断奶,但是她那个时候刚好身体有点儿不舒服,所以就推迟了2个月。

闺女断奶容易,可是接受奶粉却着实让我费了一番脑筋。记得我们第一次接触奶粉是闺女老爸逛超市的时候,在导购小姐的忽悠下,买了一袋雀巢奶粉,闺女一口不喝。后来,我们又听说雅培不错,老爸又买来雅培,闺女还是不喝,再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买了美乐滋,照样不喝。为了让闺女喝奶粉,我俩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可是闺女却是任凭我们磨破了嘴皮子,人家就是不喝。于是,我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怎么才能让闺女接受奶粉。

那个时候,我闺女喝哇哈哈,我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给她喝哇哈哈的了,反正她是超级爱喝哇哈哈,经常是半夜也喝,我们那个时候就自我安慰说哇哈哈里怎么着也有点儿奶的成分吧。于是在有一次她又要求喝哇哈哈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有了,我可以把奶粉给她兑到哇哈哈里喝呀,先少对点儿奶粉,然后慢慢增加奶粉的含量,直到最后哇哈哈瓶里装的都是奶粉为止。想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我还很聪明哈。

于是,我就说到做到。我把她喝过的哇哈哈的瓶子都留下(要买那种带盖的),洗干净,然后把一瓶哇哈哈倒出来1/4,再兑上1/4的奶粉(第一次不能兑太多的奶粉,否则我闺女那小刁嘴儿准能尝出来。),这样的话,3瓶哇哈哈就能兑成4瓶含有奶粉的哇哈哈,再把兑好的哇哈哈放到冰箱里冷藏,闺女喝的时候,拿出来一瓶就能喝。

我们第一次拿给闺女喝这种掺了奶粉的哇哈哈的时候,还真有点儿紧张,生怕闺女发现,没想到,这个“小刁嘴儿”没尝出来。嘿,于是,我就受到了鼓舞,继续加油!在闺女适应了这种喝法以后,我就开始往哇哈哈里多兑奶粉,从原来的3瓶哇哈哈兑成4瓶有奶粉的哇哈哈,变成2瓶兑成3瓶,然后是1瓶兑成2瓶,再后来就是1瓶兑成3瓶,就这样我们慢慢减少哇哈哈的含量,而逐渐增加奶粉含量。没想到这个过程出奇的顺利,闺女根本就没发现我们的小伎俩,每次喝得都超高兴呢。

终于到哇哈哈里全部都是奶粉的时刻了,我们既紧张又激动地把一瓶奶粉哇哈哈递给了闺女,嗯,不错,这小家伙毫不迟疑地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光了,oh,yeah,我们成功啦。

从那以后,闺女就开始爱上了奶粉,直到现在3岁多了还在坚持喝。如果现在我们不让她喝,人家还不干呢,嘿嘿。如果哪个宝宝实在不接受奶粉话,那么妈妈们可以尝试一下我的“损招儿”呀。不过,有一点儿我要提醒妈妈们呀,喝多了哇哈哈可能对牙齿不好的,所以我称此招儿为“损招儿”,不过,喝完以后记得给宝宝漱口应该就没事儿了。

同龄不同级,孩子也会很孤独


一些孩子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和好朋友的出生年份是同一年,但是生日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所以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好朋友因为出生在年头所以顺利进入了小学,但是自己因为出生在年尾,所以还要再等上一年。

虽然这件事情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要是想要让孩子明白,这可是非常难了,孩子会想要知道,为什么他可以顺利去上小学,自己却不行。

怎么样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艾丽森博南诺说到,每年有这么多人进入小学,相应地,也会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和好朋友一起进入小学的,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好朋友。

博南诺说:“在幼儿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小伙伴会和自己的同龄人或者是和比自己稍微年长一点儿的小朋友建立了很亲密的友谊,但是一同经历了幼儿园以后,这些人可能就会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学习。”

博南诺解释,那些上学比较晚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留下来了,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孩子所熟悉的日托或者幼儿园的环境改变了——因为和他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离开了。因此,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适应这样的变化呢?

爸爸妈妈可以邀请一些读小学的孩子们在放学后和孩子说说学校的生活,让孩子有所期待:具体可以有他们每天的日程安排、新老师、认识的新朋友等等。这样一来,能够让孩子对于进入学校有所准备。

尽管鼓励孩子们继续维持友谊很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上了小学以后同样也会和班级或学校的同学们建立起新的友谊关系。

家长应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所以,在好朋友离开自己去上小学以后,虽然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仍会受到老师们的悉心照料,可是到家后,没有人陪着自己一起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怎么样调节孩子的情绪呢?家庭顾问还有家长教育专家马丁奥格尔索普说,爸爸妈妈感知到孩子悲伤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的专家表示,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明白他很难过,同时要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因为你的小伙伴离开了。不过,这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还有工作中也会遇到朋友离开的情况。”

但是,爸爸妈妈也要知道的是,自己也不用太多虑。不排除有的时候,在孩子面对小伙伴升学的难受心情时,爸爸妈妈要是太从自己出发,讲述自己朋友离开的例子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带给孩子,这意味着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孩子,可能会加重了孩子不开心的情绪。

所以,奥格尔索普想要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在调节孩子情绪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新学期的积极方面,让孩子能够明白,就算是小伙伴转学是一件让他很消沉的事,但面对新生活,还是有着很多未知的精彩在等待着自己。

另外,在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与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一同去公园、玩游戏,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喜欢《宝贝吃得太过也会损智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生日会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草也会疼 我们班门前是一块草地,草地就是孩子的乐园,下课休息时会跑到草地上打滚、玩耍、采小草,去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有的孩子把小草做成“饭菜”,有的孩子把小草当成商品叫卖,玩的不亦乐乎.结果草地经常被踩踏的这儿秃...
    2020-12-19 阅读全文
  • 宝贝:盼你长大,也怕你长大。——妈妈 1 昨晚睡前,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诗。 读完,你躺好。 我说,你多幸福,有妈妈陪,有的宝宝是没有妈妈的。 你很机灵,立刻回我:你也幸福,有的妈妈是没有宝宝的。 我们各自承认了幸福。你睡了。 我舍不得离开,...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玩具也会痛 孩子们在区角玩游戏时,起初孩子们还能够认真的玩耍,但是过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就不耐烦了,有的孩子在一起抢玩具、夺玩具,有的玩够了就扔过来扔过去。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拍着手...
    2021-09-20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何会高智商而低成就 这些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称作“高智商,低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
    2022-02-21 阅读全文
  • 发箍也会“咬人” 我班的贝贝、小怡每天都会戴着粉色的可爱发箍来园,我们都觉得既美观又把额头比较毛躁的短发梳理起来,显得眼前比较清爽,对视力发展也好。 但那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 那天,同往常一样由于下雨天,...
    2020-11-14 阅读全文

我们班门前是一块草地,草地就是孩子的乐园,下课休息时会跑到草地上打滚、玩耍、采小草,去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有的孩子把小草做成“饭菜”,有的孩子把小草当成商品叫卖,玩的不亦乐乎.结果草地经常被踩踏的这儿秃...

2020-12-19 阅读全文

1 昨晚睡前,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诗。 读完,你躺好。 我说,你多幸福,有妈妈陪,有的宝宝是没有妈妈的。 你很机灵,立刻回我:你也幸福,有的妈妈是没有宝宝的。 我们各自承认了幸福。你睡了。 我舍不得离开,...

2020-09-30 阅读全文

孩子们在区角玩游戏时,起初孩子们还能够认真的玩耍,但是过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就不耐烦了,有的孩子在一起抢玩具、夺玩具,有的玩够了就扔过来扔过去。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拍着手...

2021-09-20 阅读全文

这些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称作“高智商,低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

2022-02-21 阅读全文

我班的贝贝、小怡每天都会戴着粉色的可爱发箍来园,我们都觉得既美观又把额头比较毛躁的短发梳理起来,显得眼前比较清爽,对视力发展也好。 但那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 那天,同往常一样由于下雨天,...

2020-11-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