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3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发布时间:2022-02-07

幼儿故事3岁。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3岁孩子的主动幻觉生活会帮助他探索并理解关爱和对独立的渴望、抗议以及恐惧等许多复杂的情感。他不仅赋予自己不同的身份,而且经常也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特性和情感。你也会注意到,孩子整天在幻想与真实之间自由地跳动。有时孩子会深深沉浸于他虚构的影像中,而不能区别什么时候虚幻结束和真实开始回归。这是正常情感发育的必经时期,因此不应该受到打击。尤其是绝不要开“假如不吃饭,就要锁起你。”或“假如不快点,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因为他会信以为真,并在一天的剩余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感到恐惧。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最好方法是在对他生活的所有方面进行相当坚定的控制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程度的自由。让他知道你仍然要负责任,不希望他做出重大的决定。当一位伙伴鼓励他爬树,而他感到害怕时,这时你对他说不,会使他感到安慰,使他不必承认自己的恐惧。在他正在征服许多早期焦虑并对自己做的决定更负责任时,很自然你会给他更多的控制。同时,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保证非常重要。

本阶段末期的情感发育水平

将许多不熟悉的图像当做“怪物”

可以将自己看做包括身体、思维和情感在内的完整人yJs21.com

通常不能分辨现实与幻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1、2岁小儿都害怕很大的声音,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

家长呵护过头,孩子心理发育慢


家长对孩子的呵护过了头,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应及时调整教养方式。无微不至的关照,孩子的心理就很难迅速地成长起来,甚至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如果我们将孩子“心理发育慢”,看成一种自身成长的原因,这等于是找一种“客观理由”,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从自然成长的角度而言,孩子生理与心理发育有或早或晚的情况。但这些情况,将孩子看成“心理发育慢”是不妥的。

1.小孩子气——孩子如果上学的年龄较其他孩子早些,一直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照应,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所表现出的“小孩子气”正是因为我们从没有把他看成“大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我们要强化孩子“长大了!”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在生活、学习管理上,也应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养方式仍然停留在孩子五、六岁时的方式上,孩子在心理上就不会顺利“进级”。

2.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当有人帮助我们做事情、督促我们做事情时,我们自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孩子也是如此,您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我可以想象,甚至完成作业大体您都是陪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知道着急呢!必须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管理自己。不要怕孩子慢,不要怕孩子一时不知所措,像跟大人一样,讲清道理(如果遇到孩子生日时来讲,就更好),你长大了,该自己管自己了。

3.学习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同上条分析的原因,孩子对您的依赖心太重了!这样下去,您会有操不完的心的。

4.参加奥数培训,促于应付状态,抱怨作业多——把孩子应对学习而吃些苦,看成正常的。如果我们这样看待,并且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上,孩子就不会抱怨。然而,激烈竞争的现实,一方面,我们给孩子加一些法码,而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抱怨现在的竞争,我们的矛盾心理在言行上表现出现,孩子自然也会跟我们一起抱怨,而不能把心思和进步基于在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本领进步上。

5.不怯场,有礼貌。情绪不好时不管不顾——我说出来,您可能觉得有些冤枉孩子——孩子不怯场,是因为他要表现自己,有礼貌也是这样,这样他可以满足自己的“被重视”心理需求。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定要及时引导,引导孩子将被重视、被夸奖放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学习上,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进步和成功,进而得到大家的赞扬和重视的这种感觉,而非停留在简单的外在表现上。

6.老跟同学起磨擦——不怯场和与同学起磨擦,关键在于没有适应集体生活,心理期望着自己跟在家一样,说一不二,大家都得哄着顺着。这是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在集体生活的延伸所造成的结果。在家庭生活中,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不能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大人非常疲惫,孩子会被惯得“心理发育慢”的。

7.帮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帮别人的内在心理,一方面是帮助他人,出于关爱。另一方面,则是展示自己。如果是后者较强,就会使被帮助的人产生不快。孩子帮助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可能会出于这种原因。因为,心理内在的意愿,决定着帮助别人的态度,如果帮助别人时,没有给人以足够的尊重,别人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帮助的。

8.家长口气重,孩子立马就红眼圈、掉泪——这是孩子对“不长大”、仍然得到家长在他小时给予的那般关照的一种表达方式,当然,也是无法承受家长要求的表现。这仍是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家长对孩子的呵护过了头,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应及时调整教养方式。爱孩子,更要给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而非事务上的无微不至的关照。从家庭生活、学习作业、自我管理、游戏、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等各个方面,来点点滴滴地强化孩子的性格与心理“长大”的理念。而这些方法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把孩子交给他自己,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娃娃”来照料,孩子的心理就很难迅速地成长起来,甚至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三到六岁的宝宝行为逐渐显示出宝宝的情绪和思维,下面着重来看一下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体力

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

情绪

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

智慧

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社交

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请谁的意见了。

行为上应注意之点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媒介对幼儿心理发育的作用


一些实验和追踪调查表明,在拥有电视机的现代家庭中,绝大多数婴儿出生两三个月就开始看电视,最初是无意识地扫一两眼,稍大些会注意电视画面。1岁左右的婴儿看到有趣的画面会笑,或者随着音乐手舞足蹈。1岁半左右的婴儿已能自己开电视。2岁婴儿对电视有了连续注意。到两三岁时,他们可以辨认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形成了最初步的选择能力。这时的儿童常常要求父母讲他们熟悉的故事,对某些电视画面如婴儿、儿童、动物、飞机、火车、轮船等表现了较稳定的兴趣。

在这个时期,儿童接触的主要媒介是电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儿童对电视的注意和理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电视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扩大儿童语汇。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获得期,儿童的语言学习包括对一系列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以及对语法规则的理解等。电视以其标准的发音,悦耳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经过模仿和理解,儿童获得了语言。美国学者艾万斯(1955)曾考察了60所幼儿园电视教育的效果后宣布,电视对婴幼儿的一个最显著的效果是迅速增加了他们的词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说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中,看电视多的儿童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显著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培养儿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许多人认为婴幼儿看电视只是图像进入儿童视野,但1987年日本“电视与婴幼儿”研究小组脑电波实验说明,婴幼儿看电视的过程也是认识事物的过程。

认识社会角色和学习相应的行为规范。如果没有电视,儿童认识的社会角色是有限的。阅读可以提供儿童未接触到的社会角色,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是以想象为基础的。阅读可以提供儿童未接触到的社会角色,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是以想象为基础的。电视使他们看到了“真正”的而不是想象的、从来接触过社会角色:教授、侦探、警察、律师、医生、美国人、法国人、古代人等,并且初步了解了每一类人的行为规范的特点。儿童通过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在游戏中,他们是侦探、警察、教授等。作为中介,电视将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且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特殊教育学者已经形成的共同认识。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存在很多共性。台湾学者陈政见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发展历程模式相似;②生理组织结构相似;③心理需求要素相似;④人格结构发展相似;⑤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特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高、体重、体型、结构、机能等都在自然地生长变化。他们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重要的发育阶段。在青春期,特殊儿童的身体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性成熟时性:别特征明显。

在心理方面,特殊儿童同样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也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例如,盲童、聋童、天才儿童等的思维发展首先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然后发展至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后才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上同样起重要作用。首先,遗传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给特殊儿童带来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自闭症儿童可能终身都会带有这种病症所特有的某些特征。其次,环境和教育提供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如果家长和教师因孩子有残疾而低估了其发展潜力,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超常儿童的遗传素质非常优异,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提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也不会成为现实。

(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环境和教育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特殊儿童的需要有物质方面的,如食物、水、衣服等;也有精神方面的,如学会某种技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将来找到一份工作等。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矛盾的双方,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特殊儿童的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水平上产生的。例如,智障儿童的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较正常儿童相对落后,即使社会环境对他们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很难转化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反之,某种心理水平的形成,也有赖于是否有相应的需要。如果多动症儿童不想学习,那么他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水平。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从实际出发,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在表现以下3方面:

(1)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

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有生理和心理的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和适应,其心理发展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易引发第二性缺陷——心理障碍。例如,盲童的视觉器官有缺陷,他们不得不利用听觉、触觉等来感知外界事物。由于失去接收外界信息的视觉通道,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聋童由于听觉器官有缺陷,对其语言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又会妨碍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肢体残疾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发展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时生活难以自理。智障儿童的智力有缺陷,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比普通儿童晚,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一般也有限。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都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个体间差异既包括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例如,超常儿童与智障儿童分别代表了智力水平较高和较低的两类儿童,这两类儿童之间有极大差异。又如,盲童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童及其他儿童。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因造成其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不同,每个儿童的个体特征也不同。正是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该进行归类和具体分析。

个体内差异通常是指个体内部各种能力之间的差异。特殊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差异特别大。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非常好,而语言理解力、人际交往能力又特别差。又如,有些聋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手眼协调能力却非常好。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其个体特点进行。

(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也面临较多困难,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特别辅导。例如,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对超常儿童可能过于容易,而对于智障儿童则可能太难。对大多数聋童和盲童而言,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学校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要设计课程和教材,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特殊儿童才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如,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由于其成长的“特殊”环境,其学习和生活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往往会造成适应不良。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考虑特殊的方式方法。

3.特殊儿童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

儿童身心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如身体成熟的发展、运动一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等都有各自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无论他们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就是一般发展,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但多数特殊儿童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的差异。虽然有些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显而易见或无法改变,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如发展

顺序、发展阶段等)和普通儿童并无不同,并且有着相同的心理、要求及愿望,存在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潜能,只是发展速度慢一些,遭遇的困难多一些。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发展依赖于相应的教育和训练,否则其特殊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对普通儿童所进行的某些发展教育,对特殊儿童同样适用,如感官动作的能力、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能力、认知的技能等,但是需要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发挥其潜能。因此,特殊儿童的发展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所有的发展都无法实现;同时,特殊儿童又需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各阶段幼儿心理发育特征


1、13~15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注意力更加持久和有目的性,能逐渐集中注意力看书、图片、电视、听儿歌及故事等。

(2)记忆力能记住自己的东西,以及几个好伙伴的名字,对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保持记忆的时间增加,能再认几天到十几天前的事物。

(3)思维开始出现抽象思维能力,但仍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概括能力很低。

(4)情绪和情感出现同情心,当多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如果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会一起哭,以表示同情。这个时期的孩子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最强,也是分离焦虑情绪最强的时期。

(5)意志出现最初的意志状态,但控制能力仍很差。

2、16~18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根据大人的要求,服从一定的活动需要,注意某些事物。

(2)记忆力对曾经记过的事物,保持记忆的时间进一步增加。

(3)思维仍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具体的形象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

(4)情绪和情感主要特征为同情心、分离焦虑和怕生人或陌生环境。

(5)意志力能按大人的吩咐完成一定的动作,如拿东西等,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3、19~21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某一事物达5~8分钟。

(2)记忆力能记住大人一些简单要求,以及记住一些短小歌曲或诗歌。出现回忆的能力。

(3)思维能分析简单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4)情绪和感情情绪分化更为明显,如愉快的情绪分化为高兴与喜悦两种情绪;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中,又分化为厌恶、恐惧和愤怒等不同的情绪。

(5)意志力在行动中能克服一定的困难,如桌子上的东西太高,拿不着时,孩子会搬凳子,爬上去拿。

4、2岁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10~15分钟,能精确、更主动地听故事。

(2)记忆力能记住简单的儿歌,出现再现的回忆。

(3)情绪和感情对亲人发出微笑,对陌生人、物或环境有恐惧感。能爬或走向特定的人,并尾随其后表示欢迎或再见等喜悦情绪。

(4)意志力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服、吃饭等。

5、3岁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5分钟看小朋友做操,喜欢看幼儿画册。

(2)记忆力能再认识几个月前遇到过的事物,能再现几周前遇过的事物。

(3)情绪和情感能真正地发脾气。感情逐渐稳定,如父母经常给孩子以关怀、爱抚,孩子则产生喜悦的情感,反之,则产生恐惧、憎恨、不愉快的情感。出现“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只是一时性的,在通常情况下仍然信赖和依赖父母。孩子的违拗行为超过一定限度,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不止,或与父母对立情绪很重,表明孩子可能有心理障碍。

(4)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有所发展,如睡午觉时能做到不说话。持久性有所发展,做某事的持久性有所延长,在游戏中的持久性比一般枯燥的活动更长。

(5)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有所发展,但仍是轻信别人的评价或是依据外部行为的和笼统的评价。如只是简单重复评价大人,只是根据不骂人、听话等外部行为评价,或只是以好、不好,对、不对等笼统地评价自己。

(6)性格和气质孩子到3岁时,性格特征基本表现出来,这也符合我国俗语的“3岁看大”的说法,出时孩子的气质特征也基本表现出来。

婴儿期的心理发育过程分析


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少,是以自我为中心地生活着,只关心自己的满足。当他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就非常平静,而当饥饿、消化不良或疲劳刺激时,就会不停地啼哭。妻子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发亮或彩色鲜艳的物体出现在视野内时,他会发出愉快的声音。孩子有了短时记忆,当孩子注意的事物从视野中消失时,能用眼睛去寻找。这时如果吃饱、睡好,孩子的情绪良好,他会不时微笑,大人逗他时,会全身活跃起来或笑出声音来。

3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一个新鲜事物,如看到彩色的图象,能安静下来注视片刻,短暂的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当孩子被抱起时,会高兴地发出响亮的尖叫声。

4-6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4个月时孩子记忆力较短暂,能对熟人再认识,只能保持几天,高兴时会笑出声,全身乱动。5个月时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高,能稳定地注意某一事物,仍对色彩鲜亮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每当学会一种玩法,就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6个月时开始有了注意事物的选择性,出现了注意的萌芽,这时也开始出现分离后焦虑的情绪。

7-9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有意识地较长时间注意感兴趣的事物,具有短时记忆,能再认识几十天之前的事物,并能再现几周前的事物,孩子仍有分离焦虑的情绪。

10-1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1)自我意识孩子在1岁前还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会咬自己的手,并因为咬痛而大哭。孩子在1岁时,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观和客观世物区分开来。如开始知道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玩具就会发出声音,并从中认识到自己与事物的联系。有的父母还常常发现孩子把床上的各种玩具抓起来扔到床外,孩子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笑个不停,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婴儿期的心理发育过程分析

(2)记忆力10-12个月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记忆力,能认识自己的玩具、衣物。还能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如头、眼、鼻、口等。当大人问他某件物品在哪里时,他能用手指出来。12个月的孩子已开始有记忆能力,如孩子非常喜爱玩捉迷藏游戏,就是利用记忆力。妻子保持记忆力只有几天,其记忆力与后天培养和孩子是否有很大的兴趣有关。

(3)个性10个月的孩子已有个体的特征性,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灵活、有的呆板。如有的孩子不让别人抢走他手中的玩具或吃的东西;而有的孩子见别人有什么玩具都想要什么;有的孩子则显得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与别人一起分享;有的孩子整天不声不响;有的则一碰就哭;这些都说明孩子在这个阶段有了显著的个性倾向,但这种个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4)思维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发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叫做前语言思维,表现为有目的地用东西来解决问题,如可找到藏在某地方的物体。

(5)好奇心这个时期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喜欢到处触摸,到处看。孩子常常把家里的抽屉打开,把每件东西都拿出来看看、玩玩,如果有箱子,他就会钻进去,还会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常常因拿不下来而发急。如果忘记把墨水收起来,孩子会把墨水泼在一塌糊涂。由于有这些好奇心,对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探索周围世界有很大帮助。然而这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的一面。在这个时期父母应照管好孩子,将房间的布置重新调整,以便孩子更好地活动,把危险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6)情绪孩子仍有分离焦虑情绪,,应逐渐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因母子分离带来的焦虑。尽量让孩子独立玩耍,不要像以前那样与父母形影不离,父母在一旁观察,使孩子在突然想起父母时能随时看到大人。

媒介对幼儿心理发育的重大影响


一些实验和追踪调查表明,在拥有电视机的现代家庭中,绝大多数婴儿出生两三个月就开始看电视,最初是无意识地扫一两眼,稍大些会注意电视画面。1岁左右的婴儿看到有趣的画面会笑,或者随着音乐手舞足蹈。1岁半左右的婴儿已能自己开电视。2岁婴儿对电视有了连续注意。到两三岁时,他们可以辨认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形成了最初步的选择能力。这时的儿童常常要求父母讲他们熟悉的故事,对某些电视画面如婴儿、儿童、动物、飞机、火车、轮船等表现了较稳定的兴趣。

在这个时期,儿童接触的主要媒介是电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儿童对电视的注意和理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一项心理实验说明,5岁儿童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玩玩具,但并不影响他们对电视片的理解。这种有效地分配注意的能力也表现在儿童听故事的活动中。在父母读故事的过程中,儿童可能注意其他事物,如玩玩具等。父母往往以为儿童不在听了,但当父母停止说话的时候,儿童会马上问:“小熊后来怎样了呢?”美国的一些实验说明,由于儿童电视经验的积累,儿童3~5岁时,已能较好地理解“蒙太奇”。

在这样的基础上,电视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扩大儿童语汇。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获得期,儿童的语言学习包括对一系列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以及对语法规则的理解等。电视以其标准的发音,悦耳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经过模仿和理解,儿童获得了语言。美国学者艾万斯(1955)曾考察了60所幼儿园电视教育的效果后宣布,电视对婴幼儿的一个最显著的效果是迅速增加了他们的词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说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中,看电视多的儿童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显著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2.培养儿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许多人认为婴幼儿看电视只是图像进入儿童视野,但1987年日本“电视与婴幼儿”研究小组脑电波实验说明,婴幼儿看电视的过程也是认识事物的过程。

3.认识社会角色和学习相应的行为规范。

如果没有电视,儿童认识的社会角色是有限的。阅读可以提供儿童未接触到的社会角色,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是以想象为基础的。阅读可以提供儿童未接触到的社会角色,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是以想象为基础的。电视使他们看到了“真正”的而不是想象的、从来接触过社会角色:教授、侦探、警察、律师、医生、美国人、法国人、古代人等,并且初步了解了每一类人的行为规范的特点。儿童通过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在游戏中,他们是侦探、警察、教授等。作为中介,电视将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

强行止哭不利儿童心理发育


人有喜怒哀乐,哭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出生婴儿在饥饿、疼痛、尿布潮湿或有其他不适时,会张嘴啼哭。对于这种啼哭,父母比较容易理解,常常会采取安慰的态度。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啼哭往往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因素。例如,当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孩子就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宣泄,一些父母往往不神理解,尤其是一些缺少耐心的父母,常常恐吓、威胁孩子,企图一强行止哭的方式来阻止,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当家长用强硬的方法时,有时候孩子哭得反而更厉害,这意味着父母的训斥使小儿感到害怕和不安全,啼哭的性质发生改变,有不愉快变为害怕。

偶尔在父母“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停止哭,父母还以为此方法奏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孩子语言发育尚未成熟,不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将不满、忧郁积压在心中,并以异常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出来,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攻击性行为;与小伙伴难相处,不合群等。

相信《3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3-6岁的心理发育状况 导读:幼儿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不同于成人,幼儿的世界是物活论的世界。对外界的理解取决于主体的情绪状态。幼儿的行为及心理活动,明显表现出一时性、动摇性及缺乏持续性。 知觉:幼儿期对形与色的知觉有所分化。对...
    2021-10-06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
    2021-12-10 阅读全文
  • 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
    2022-03-25 阅读全文
  • 谨慎关注宝宝的“心理发育” 导读:1、小孩子气。2、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3、学习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4、参加奥数培训,促于应付状态,抱怨作业多5、不怯场,有礼貌。情绪不好时不管不顾。6、老跟同学起磨擦。7、帮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
    2021-11-04 阅读全文
  • 婴儿的心理发育你了解吗? 导读: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
    2021-08-24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不同于成人,幼儿的世界是物活论的世界。对外界的理解取决于主体的情绪状态。幼儿的行为及心理活动,明显表现出一时性、动摇性及缺乏持续性。 知觉:幼儿期对形与色的知觉有所分化。对...

2021-10-06 阅读全文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

2021-12-10 阅读全文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

2022-03-25 阅读全文

导读:1、小孩子气。2、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3、学习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4、参加奥数培训,促于应付状态,抱怨作业多5、不怯场,有礼貌。情绪不好时不管不顾。6、老跟同学起磨擦。7、帮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

2021-11-04 阅读全文

导读: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

2021-08-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