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如何分阶段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家纷纷感慨这么简单一个的小玩具,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口腔发展,感官发展,以及平衡感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不一样的留言,比如悠悠妈妈:

王荣辉老师,看到你发的DIY觉得好有趣啊,可我从小就是一手残党,东西怎么做怎么不好看,还越看越难看,我不想悠悠以后跟我一样,可是我自己都不会DIY,还能怎么教孩子?

王老师,我害怕以后孩子也会跟我一样动手能力很差,你说能不能用其他办法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其实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在平时多加注意,就可以加以锻炼的。

比如不管在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应少代劳、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吃饭、穿衣、刷牙洗脸、如厕,别看这些事情不大,却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小手。

孩子会在这些锻炼中逐渐学会照顾自己,不再凡事依赖父母,个人会变得更加独立,更加积极向上。

王荣辉小课堂

动手:是指孩子能主动的尝试用手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手越用越灵活、越不用越笨拙。

衣服穿整齐、玩具摆放好、吃饭不用喂,只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机会让孩子“动手”,这一切都不难!

此外孩子非常享受自己动手的过程,孩子能从自己动手的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经验:

原来我的手和身体是需要这样配合的;

原来这个东西还能够这样玩的;

原来这些东西摸起来和看起来的一样有趣、原来我可以掌控这些!

当然,在孩子尝试动手的过程中,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尤其是能够根据宝宝不同月龄段来加以正确辅助,就会更加容易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下面是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老师根据多年的研究咨询,得出的关于宝宝0~72个月龄不同阶段宝宝的特性,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爸爸妈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尽量避免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10-6个月

这个阶段,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握住奶瓶或伸手拿取玩具,

所以王荣辉老师建议妈妈们可以试着将玩具放在更远一点的地方,

因为每一次的成功拿取都会令孩子喜悦万分。

27-12个月

孩子开始吃辅食了,那么就让孩子学着自己去喂自己吧。

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手指食物,为孩子清洁好双手,然后就让孩子试着把食物塞到嘴巴里。

或许对于成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对于孩子来说,这需要手眼协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鼓励父母这时要充当出色的观察员,如果及格的话,你可能会发现,在一开始,孩子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把食物塞到嘴巴里,反而可能把食物糊到脸上。

如果这时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对他鼓励的说道:“我看到你在很努力的尝试把食物放到嘴巴里,我真开心。“wWw.yJS21.CoM

孩子的积极性相信会更加的高涨。

如果你的孩子趴在地板上为你认真的捡头发丝,那么请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他就足够了。如果孩子在成功的捡起头发丝并举到你面前等待你的认可的时候,那么就请愉快的对孩子说一声:“谢谢”吧!

313-18个月

学步期孩子的好奇心随着运动能力的增长,想要自己动手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这时,可能你会发现孩子爱去玩门,一天到晚推着门开开关关,乐此不疲。

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说:“其实这是孩子发现了门在推动时空间的不断变化,而且不断地用手去推门验证是否真如自己所见的一样。在这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自行去探索,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或者在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对于抽屉和柜子都情有独钟,总爱把它们翻个底朝天。

想想,有什么比这个探索更让人值得期待呢?

孩子的小手这时对于“抓”、“放”还有“丢”这些动作最为熟悉,正好用于把抽屉和柜子里的东西翻出来。而且在翻找的过程中,逐渐清空的抽屉和柜子的空间逐渐变大,孩子再一次体验到空间变化的神奇之处。

或者看到孩子把东西翻得一团乱是让人生气的,但保持平静,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收拾可能比你对着孩子生气大吼更有用。

419-30个月

这时候的孩子双手的灵活性已经更好了,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学习为自己服务了。让孩子自己试着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是不错的方法。

但由于孩子双手的协作性还在提高的过程中,所以往往容易出现穿得慢、穿不上、甚至是失去耐性发脾气的情况,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衣物的时候可以花一点小心思,就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完成穿衣穿裤穿鞋的动作。

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套头的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棉质松紧带而不是牛仔裤和需要扣扣子拉链的裤子、魔术贴而不是需要系鞋带的鞋子,这些都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完成穿戴的动作。

当然,孩子还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成穿戴的动作,所以,为孩子预留充足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加上妈妈鼓励的话语如:“你今天穿衣服的时候已经懂得握着小拳头穿过衣袖,所以今天穿衣袖的时候比昨天快了。”相信孩子会更加乐意自己完成穿戴的工作。

530-72个月

这时候孩子的双手已经可以开始分工完成不同的工作了,而且双手的协作比起之前更有进步,除了熟练性以外,其他与成人基本无异。所以在此时,孩子能完成的事情已经很多了。

邀请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棒的做法: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买菜,并请孩子帮忙提一些;如果孩子想要参与烹饪,那么就把他能干的活分派给他,相信他会非常高兴;擦桌子、摆碗筷、收拾和清洗碗盘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去完成吧。

在孩子动手做家务前后,记得洗干净双手,养成卫生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把标准稍微降低,有很多家务孩子也能比我们意料的做得更好,例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收拾自己的房间、折衣服、洗米、还有自己洗澡等。

对孩子的积极动手参与,我们只要把孩子当做成人平等对待,真诚的对孩子说一句:“谢谢”,就已经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可和鼓励了。

让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探索、发展,其乐无穷。只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合适的条件和机会,相信孩子一定会比我们想象中的做得更好!

孩子自己吃饭、喝水、如厕、穿鞋子等后也一定要认真洗手。因为看似干净的水壶上,有超过3种以上的细菌在上面安家,孩子上完厕所后会摸厕所的门把,不知不觉中就带走了亿万的细菌。因此,勤洗手就会变得十分重要,孩子洗完小手干干净净才能健健康康!

小编说:

接下来会跟大家继续分享的有帮手、牵手。欢迎妈妈们持续关注。在公众号“婴幼儿发展王荣辉”后台回复相应的关键词,即可收到对应的文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分阶段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如何分阶段训练小婴儿动手能力

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器官,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主题。左右手动作的发展可以刺激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

每个正常孩子出生时双手都是紧捏着的,我们通过抚触按摩孩子的手心和手背,给予孩子双手感知的刺激;

1个月末开始训练孩子的抓握动作,有时将小玩具塞进他的手里,有意识让孩子练习抓握,促进孩子双手张开。

2-3个月的婴儿

我们通过不同质地的物品刺激孩子的双手和皮肤,进行感知觉的刺激。

经过训练后,孩子在2-3个月双手开始有意识张开,我们就不断地递给孩子玩具,让孩子去练习抓握。

刚一开始孩子的动作是不准确的,往往不能随他所愿,随着逐渐发育和不断的训练,孩子很快就学会了主动去抓固定的玩具或不断移动的玩具,双手的5个手指也能张开了,动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这与孩子的手眼脑逐渐协调有关。

但是这时候孩子是用双手一起去拿一件东西,如果想让孩子去拿另一件玩具,他就会立刻将手中已有的玩具扔下,再去拿另一个玩具。

5个月以后的婴儿

当孩子满5个月后,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单手拿玩具和双手交换玩具。例如,当右手拿着玩具,我们同时再给他一个玩具,交给她将右手的玩具换到左手,腾空右手去拿这一个玩具。孩子虽然将玩具换到左手,但是他拿到另一玩具时,他往往就会将放在左手的玩具丢掉了。

这时孩子只能抓握大的东西,手的其他动作发育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

这个阶段可以买一些合适的儿童玩具,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以此来训练孩子手的其他动作。让孩子手眼动作更加协调,手指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分化,学会如控制手指的动作。

经过训练,孩子会逐渐掌握手的各种动作,精细动作会发育得更好,为以后孩子的双手掌握更高级,复杂的动作打好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动手能力


故事从一个泰国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豆芽菜那么畅销?”妈妈回答说“只有一个摊铺卖豆芽”,小女孩又问“那我们可以自己培育然后卖吗”开始。

小女孩的梦想从豆芽菜开始了,妈妈买了培养土、大豆种子,种到了篮子中。几天过去了,豆子是发芽了,但在阳光的直射下,都打蔫了,第一次以失败告终。

这时候妈妈温柔而坚定的目光看着女孩,并说“没事儿,我们再试一次”(It's OK. We can try again)。妈妈找来了关于豆芽培养的书,提到豆芽菜必须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经过再次努力,这次还是失败了,再去看书上提及早晚需按时浇水。虽然妈妈在女孩四年级的时候不得不辍学了,也几乎不太会读或者写,但是妈妈很擅长解决问题。下雨天,妈妈内心虽然失落,但给女儿看上去确实自信乐观的,看着雨水突然有了灵感,从外边找来了多个饮料瓶,扎上眼,绑在木棍上,成了最好的喷淋设备。

当女儿问妈妈是否会有效果时,妈妈说的" Yes, we can try"( 我们可以试试) 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样管用。滋养着女孩好奇的根基,让她的知识之树无限茂盛生长。

广告中的这位妈妈在乐观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孩子“方法总比问题多”的人生哲理。其实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土壤,激发学习的无限可能(Family inspires infinite possibilities for learning.),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故事的小女主角叫Netnapa Saelee,已经长大成人,同时获得了Sarnrak项目的奖学金,并拿到了学位,目前一直在瑞典继续研究。)

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睿妈想到的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前两天在与好友聊天的时候聊到德国人,说德国人很擅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小就开始培养,所以他们的孩子独立早、思维性强,创造力也很强,而德国人的创新能力首屈一指。

后来聊到中国的孩子,现在虽然刚开放二胎,但是新一代普遍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乖宝宝。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家庭都会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情况来让孩子学不同的、或多或少的才艺,看一些五六岁的甚至三四岁的孩子活得好累。学习成绩也成为了家长们严重唯一鉴定孩子是否符合自己培植期望的标准值,但这样养出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真的好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很多研究也显示:人脑中与手指相关联的神经所占面积比较大,指尖上的神经能将外界刺激传送给大脑,大脑再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以调整手的动作。平时经常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即手指多运动,大脑就会日益发达,继而促进智能的提高。这些都说明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常常教育睿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和做家务活的时候也让睿宝打下手,周末常常和睿宝一起动手做点小西点,然后送给小朋友或者长辈们...... 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很积极,遇见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去做。

可能会有很多宝妈们疑惑:让孩子打下手?下厨房?那万一伤到孩子怎么办?其实也很简单啦~你又不是让他操刀大厨,只是打打下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面包的时候和和面,做饼干的时候挤挤造型,防护工作提前做好,安全性还是有保障哒!如果你家里的烤箱不是那种智能隔热的话,切记不要让孩子碰到,烫着不是好玩的。睿妈家里的烤箱是今年新装的方太高端智能嵌入式烤箱,所以可以放心让睿宝靠近啦。嘿嘿!

顺便传授一些睿妈烘焙小技巧:

(1) 最好参考网上的饼干配方,最好选取不需要电动打蛋器制作的饼干,孩子比较易于操作,也不会有危险。先要用电子秤称好需要的材料,装在固定的容器里,比如罐子和小碗。

(2) 把所有材料按照使用顺序从左到右放置,这样孩子会很清楚做完一个要拿哪个,不需要老问妈妈。

(3) 第一次做饼干时,要给孩子示范,如何打开罐子,如何轻轻慢慢地倒入材料,如何使用打蛋器搅拌,如何使用橡皮刮刀搅拌。示范每个动作时要缓慢、准确,不需要太多语言,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在妈妈的手上。

(4) 烤箱加热时温度会很高,但是如果妈妈提前告诉孩子,烤箱在工作时不要触碰,会烫到手。如果烫到,手会红肿,会感觉非常疼痛。孩子就会知道烤箱的危险性,他们就不会随意乱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危险意识,但是需要妈妈提前告知后果。(当然,如果你家也是和睿妈家一样的方太嵌入式电烤箱这种,有很好的隔热板并且是智能控制的,那就随意啦!)

作为妈妈,我对睿宝能自己动手做点心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其实,我想所有的妈妈们都有些经验,我们会发现宝宝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拒绝你的帮助,他们会努力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是宝贝们自我意识的萌芽,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善于引导,努力帮助她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替代她做事情。一步步的培养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我相信你也能做到。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方法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总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明智的父母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孩子的标准,因为孩子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父母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孩子所欠缺的。

爱迪生小时候成绩特别差,被老师讥笑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亲并不这样认为,也没有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母亲的精心引导和教育下,爱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室,每天动手做各种科学实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也曾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认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相对论,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现代社会,是讲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社会,成绩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应,无法证明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许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题。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天才。

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对此冷嘲热讽,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孩子,父母就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独到之处。他对小海明威的教育既严格又灵活,他会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认为,事事依赖别人,会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为。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的时候,父亲严肃地对他说:“孩子,别老是跟着我,自己玩去吧!”说着,就给小海明威一根鱼竿,鼓励他说:“你能行,自己去吧。”后来,父亲又给他一枝猎枪。小海明威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

最终,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孩子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培养出独立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父母把信任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这种感觉,最终干成一番大事业。

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用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资本。所以,空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知识具体为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这样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和准确,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因此,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格外关键。当孩子信心不足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信任,告诉孩子:“你能行。”

方法三: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孩子如果对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赖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动手做的事情也推脱给父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惰性,难以自觉地动手实践,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动手。

父母要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习上,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王伟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论,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来做。

一天,王伟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拿来问他,他只是给孩子说了三句话:“一是老师是怎么说的就怎么看,二是定义定理怎么讲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题怎么运算的就怎么办。”

王伟开始不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诉孩子:“告诉你方法,比告诉你一百个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诉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不会,因为你从此对爸爸就有了依赖。”王伟听懂了爸爸的话,通过自己的能力独立把难题解决了。?

王伟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几句话就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鉴的。减少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的依赖,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亲自动手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会在父母的放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优秀孩子。

分阶段培养宝贝人机交往能力的知识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在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同龄交往关系(Peer relationship)。

现有发展心理学研究对促进儿童0-3岁的同龄交往有什么启示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误区可以避免呢?分月龄来看一看:

0-6个月

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注意到、并长时间注视同龄宝宝、做出一些突然蹬腿、伸手的动作了(Fogel, 1979)。

虽然这时候宝宝仍然最喜欢和需要同妈妈在一起,他们和妈妈在一起时候的肢体动作更加轻缓,伴随更多微笑和咿咿呀呀,但如果你愿意,已经可以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宝宝短暂相处的机会了!

6-12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同龄伙伴感兴趣,他们会伸手摸摸对方、向对方笑笑、伸手比划、或者互相模仿(拍手、摸脚等)。他们之间会有很多的眼神交流!

不过在这个阶段,玩具对于孩子比同伴更有意思。很多研究表明同伴游戏(peer play)大多发生在没有玩具的时候(Eckerman & Whatley, 1977; Jacobson, 1981; Vandell, Wilson, & Buchanan, 1980)。

也就是说,如果妈妈希望6-12个月的宝宝们相互熟悉、探索、产生好感,那么偶尔给他们近距离独处的机会是很重要的。不要期望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周围一堆玩具的时候能对同龄小伙伴很感兴趣哦~

6-12个月与同龄人的接触和探索经验较多的孩子,在1岁以后更愿意主动接触其他同龄人。

12个月开始

到1岁的时候,孩子们之间会有更多的咿咿呀呀的交流,像在说话一样。玩具对于延续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

他们开始相互把玩具拿走,玩一会,再放回去或者还给对方,是理解和体验“轮流”概念(turn-taking)的重要时期。

因此,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注意观察孩子们之间自发的“轮流”,描述出来,比如:“Nina玩一会儿,Anna玩一会儿…(Nina's turn…Ann's turn…)”。

注意,不是要求或命令孩子这样做,只需要当“轮流”自然发生的时候,描述出来就好了。

只要做到前后一致,那么不用很久,孩子就能通过你的描述理解什么是轮流,以及认识到一个玩具是可以你玩一会我玩一会的,体会到更多交流和分享的乐趣。

当成人和孩子玩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体验轮流。比如,你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可以响的玩具的时候,通常会他按一下,你按一下,这时候就是示范“轮流”的好机会。

你只需在按之前多说一句“该妈妈了”,在他按之前说一句“该宝宝了!”就好啦!

还可以多玩一些必须要两个人轮流才能继续下去的游戏:比如传球,妈妈把球传给宝宝,宝宝再传给妈妈。

除了社交能力,这类游戏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认知方面,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继续一个游戏的策略——即如果我想继续玩,我要把球找回来扔回去,而不是扔到一边。

肌肉控制方面,为了把球传给妈妈,孩子会逐渐控制自己的手臂、平衡自己的身体,协调手眼。

当孩子们在一起时,家长也可以提供有助于他们这样一起玩儿的玩具,比如可以扔来扔去的球、你放一次我放一次的玩具。

推来推去的车、或者其他摔不坏的玩具。此时爸爸妈妈可以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行为,如果他们接到伙伴扔来的球很兴奋,但拿到球却一把推开、扔到一边,那么不是他不喜欢玩或者不想好好玩。

而是他的认知能力有限,没有意识到继续这个游戏可以使用的策略;或者肌肉控制能力有限——想把球扔回去,但是没成功。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支持。

因此,即使孩子只有1岁,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围着他转。你除了可以球跑掉了马上捡回来给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捡回来给你。

除了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优先吃、优先玩,也可以肯定和接受孩子的主动分享,让孩子有为别人创造快乐的机会。

12-18个月

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在交流时,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个玩具上。这种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孩子实现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模仿学习(imitation)的基础能力。

因此,如果你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在玩一件东西,就忍不住过去也想摸摸玩玩,千万不要紧张,孩子只是好奇而已,是没有恶意的。

这时候家长不必干预,在旁边小心观察就好了。如果观察到你的孩子很好奇,而对方有些忌惮,则可以在孩子接触对方之前搂住孩子。

然后把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描述出来:“小熊!妹妹在玩小熊,真有意思!好想摸一摸!” 然后帮孩子问:“你好小妹妹,我可以摸一摸吗?”,示范友善的态度和询问的社交技巧。

这时候如果自己也带了一兜玩具就最好不过了,因为这样就可以交换,或者在对方主动分享的时候回赠表示感谢。

无论如何,切忌当孩子对同龄人和别人的玩具好奇的想摸摸的时候误解孩子:“诶你怎么拿别人的东西!” ,或者“小哥哥/小妹妹在玩呢,你别动”之类的。

当玩具充足的时候,孩子们会喜欢平行游戏,即彼此相邻但各玩各的。这个年龄段,孩子同彼此的友善程度非常受他们之间熟悉程度(familiarity)和过往社交经验(past experience)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尽早帮孩子找个相对固定的同龄伙伴、并积极引导会有很大帮助。

18-24个月

这个年龄的孩子,当妈妈和小伙伴同时在的时候,他们几乎永远会选择同龄人一起玩(玩包括旁观、平行游戏、合作游戏等等)。

当同伴在的时候,他们不再那么需要妈妈的关注。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很无聊、很累,不妨和有一般大孩子的妈妈约着一起带,两个人聊着天,两个孩子也可以一起玩。

研究人员还对比了三个场景下孩子的交往情况:玩户外大型玩具(large play equipment)、玩室内便携的小玩具(small portable toys)和在没有玩具的房间里时,孩子的社交行为。

让研究人员没想到的是,在没有玩具的场景下孩子表现出最多的创造力——他们会创造自己的“玩具”,把家里的东西想象成不同的东西,拿来玩。

他们甚至会把彼此当成“玩具”(DeStefano & Mueller, 1982)。

这可能是因为和成人互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成人会是“发起者”,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会对“玩什么”、“怎么玩”有更独立、更主动的思考。

另外两个场景中对比: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互动更积极、表现出的社交行为更复杂,而在玩小玩具的时候,孩子之间发生更多冲突,表现出更多负面情绪。

因此如果妈妈不善于解决冲突、教授社交技巧,而是更想避免孩子之间的冲突,把孩子带到有大型玩具的地方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而且,当两个人都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干涉(假装没看见),18-24个月的孩子比24-30个月的孩子更容易选择“和平的”、“避让的”策略,选择分享,而不是陷入严肃的争抢(Caplan et al., 1991; Hay et al., 1991)。

他们不抢不是性格懦弱的表现,而是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地很充分,因此对物权还不是那么在乎。

怎么知道孩子自我意识有没有开始形成呢?看孩子怎么称呼自己就知道了:假设孩子叫“小明”,那么小明小的时候拿到苹果会说“小明的苹果”或者“小明吃苹果”,而不是“我的苹果,我吃苹果”。

当小明可以理解和使用“我”,他们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形成了!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小明会开始说“不”,表达不同的声音和想法。这个阶段(2-4岁)和孩子交流要更有智慧,避免对孩子说“不”,卷入一场权力争夺。

2岁的时候,孩子开始主动表示想和小伙伴维持长期的关系,比如说“我想去xx家,我想和xx玩”。

虽然如此,但有些孩子更乐于助人,会对自己的朋友表现出明显的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比如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了主动帮忙、哭的时候想办法安慰、分享玩具等等,而有些则更冷漠,像没看见一样,即使和朋友在一起也冲突不断,有更多的攻击行为。

很多学者研究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强调了家长行为的影响。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如何提供玩具


我们统计一下中国父母给孩子准备的动手工作清单,会发现:玩具排在首位,其次是看书,第三是带出去玩。

在美国父母给孩子的动手清单中,则会发现: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阅读。

中国父母包揽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从菜市场买菜、洗菜、烹饪、端上桌、喂饭、给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个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仅孩子没有参与进来,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该做的,有时也被代劳。

有些父母认为,做这些家务事,没有出息;玩玩具,玩出智力,才有出息;多读书,有知识,就有出息;出去玩,长见识,也能出息。所以,自己忙不过来,请保姆,也不让孩子参加家务事。

然而,在美国家庭里,通常没那么忙。一岁的孩子,自己能够吃饭了;两岁的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去学校;三岁的孩子,能帮父母分担许多家务事,浇花、喂宠物、洗袜子、擦桌子;上幼儿园后,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自理。

美国的蒙台梭利老师说:相对于父母买的玩具,孩子更喜欢参与家庭的生活,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是很乐意于做事的。这派生的结果是:

1、干家务活,是“日常生活练习”,是培养孩子生活知识、锻炼精细动手最好的方式;

2、能够自我照顾,就不依赖,独立性增强,人格就会独立;

3、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许多艺术修养、创造力,都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4、生活是家庭关系的纽带,会促进亲子沟通与协作,让家庭关系更好亲密。

我们在街头看到,一位两岁的孩子,原本可以走路,却还坐在婴儿车里,由大人幸福地推着;一位四岁的孩子,原本自己可以背书包,却由老人高兴地背着,跟在孩子后面。这在大人眼里,是幸福的画面,而从孩子角度,却是那么可悲。

如何提供玩具?

中国父母多数有这样的经历:去玩具店,问售货员:“我的孩子2岁了,该玩什么?”售货员指着货价上的玩具:“这就是适合0-3岁的,买这个好。”

每件玩具标着宽泛的年龄段,而售货员也不懂孩子该玩什么;结果是,哪件玩具在货架上显眼的,往往购买率就高,而买回家,多数是孩子不爱玩,因为,这不适应孩子的年龄与兴趣。于是,钱打了水漂,家里还多了杂物。

蒙台梭利把孩子玩的,称为“工作材料”,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工作材料,甚至不用花钱。

8个月大的孩子,喜欢抓起东西,然后往地上扔,只要给他小手适合抓的物品,这就是很好的材料;1岁大的孩子喜欢撕书,给他一本能撕破的书,而又是你舍得的,这就是很好的材料,如果你给他一本撕不怕的布书,那你没懂得孩子;1岁4个月,孩子喜欢捡地上的垃圾,那是处于细节观察敏感期,你提供一些干净安全的碎东西,让他捡,这也是不错的材料;哪怕是家里的米,都是很好的材料,孩子可以用手抓米、用两个小碗倒米,用小勺子舀米,他的精细动作都能得到练习。

如果你观察,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选择工作,你会发现,他实际上忙个不停,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材料;因此,观察孩子,跟随着孩子的兴趣,给他准备需要的材料,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迸发出超强的学习力。

对于孩子,材料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是否满足他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家庭早教就变简单了,父母做为观察者,观察孩子喜欢做什么,就给他准备什么材料;这不用道听途说了、也不用闭门揣摩,少费许多神。

自然,玩具也少不了,买的方法是,少看广告,少看说明书,带孩子去,让孩子自己挑,只要孩子才清楚自己的需求。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幼儿来说,也是早期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在教育活动中,首先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兴趣。例如,在计算综合教育活动“二、四等分”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美丽的范画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这漂亮的画,老师是怎样的做的?”“小鸟的翅膀是怎样剪的?”“小孩的帽子是怎样做的?”教师抓住时机,顺势交给幼儿正方形二等分可以可以对角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也可以将它对边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等等。

等到幼儿明白这些原理之后,再教给幼儿剪得技巧,使幼儿在动手剪时有章可循。最后在慢慢引申到幼儿自己动手折,自己动手剪,自己动脑想,将剪好的图形进行组合,粘贴出美丽的图画。如此一来,不但整个教育活动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也有效地培养的幼儿折、剪、贴的动手技巧。在常识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发动幼儿动手。如在认识大蒜、萝卜、芸豆时,可以让幼儿在亲手摸一摸,剥一剥。还可以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亲手埋土、浇水、拔草的过程中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练就一双“小能手”。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在带领幼儿玩结构游戏构造“小城堡”时,先出示插好的范例,引发幼儿动手兴趣,接着分发给幼儿各种积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在动手拼插的过程中幼儿明白第一步应先把“地基”打好,,第二步是在地基上面把“城堡”的大框架拼插出来,最后再进行整体的修理。如台阶上应有扶手,大门前应插一座大花坛供人们观赏游玩,等等。幼儿的拼插技巧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古今中来,不少专家研究证明,让幼儿根据不同事物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创作,其创作的积极性高,能力发展快。相反,始终将幼儿限制在教师特定的框框中,不但引不起兴趣,而且也助长了幼儿的惰性。例如,在教幼儿用橡皮泥捏小兔时,教师改变以往那种死板硬性的统一要求,而是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捏出形态各异的小兔。这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智力,也发展了幼儿动手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时要选择适当方法引导,让幼儿充分发挥出独立性、创造性。

必须考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要求幼儿学会的东西不宜太易,太易引不起兴趣;也不宜太难,太难挫伤积极性。其难度应是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肌肉发展还是各个关节都尚未发育完整,有的部位还很嫩弱,教师如果急于求成,不仅伤害幼儿身体,也会挫伤幼儿动手的积极性。因此让幼儿动手时要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

宜走家园结合的路子

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向家长讲明:动手是幼儿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家长要改掉以往“保姆式”的教子方法,即事事处处不放心,不放手,总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转来转去,过分操劳。家长应该有意识引导幼儿做事。如擦擦桌子、洗洗抹布、扫扫地。同时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动手做事是大人们喜欢的,变得愿意动手,愿意做事。

当然,在幼儿动手做事时不免产生一些失误,如把鞋子穿反,将衣服扣系错,想把窗帘拉上却拽下来等。这些都很正常。因为幼儿肌肉发育不完善,所以动作协调不起来。遇到这类事情时家长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应及时示范讲解,如穿鞋的时候两只鞋的鞋扣都是朝外的,睡觉前将鞋子摆好,不要让它们打架。这样就不会穿反了。拉窗帘时应向两边用劲,不能往下拽等。慢慢地,幼儿就变得愿意动手,会动手,动手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要提醒家长注意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是善于剪,还是善于画,根据个性因材施教。千万不要不顾实际地跟潮流,让幼儿学钢琴,学书法……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动手能力,只能适得其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家长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喜欢《父母如何分阶段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分阶段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如何分阶段训练小婴儿动手能力 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器官,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主题。左右手动作的发展可以刺激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 每个正常孩子出生时双手都...
    2022-01-26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动手能力 故事从一个泰国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豆芽菜那么畅销?”妈妈回答说“只有一个摊铺卖豆芽”,小女孩又问“那我们可以自己培育然后卖吗”开始。 小女孩的梦想从豆芽菜开始了,妈妈买了培养土、大豆种子,种到了篮子中...
    2022-01-19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方法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总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明智的父母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在教...
    2021-03-22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训练动手就是训练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炼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分阶段培养宝贝人机交往能力的知识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在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同龄交往关系(Peerrelationship)。 现有发展心理学研究对促进儿童0-3岁的同龄交往有什么启示呢?哪些事可以做,哪...
    2022-01-25 阅读全文

如何分阶段训练小婴儿动手能力 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器官,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主题。左右手动作的发展可以刺激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 每个正常孩子出生时双手都...

2022-01-26 阅读全文

故事从一个泰国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豆芽菜那么畅销?”妈妈回答说“只有一个摊铺卖豆芽”,小女孩又问“那我们可以自己培育然后卖吗”开始。 小女孩的梦想从豆芽菜开始了,妈妈买了培养土、大豆种子,种到了篮子中...

2022-01-19 阅读全文

方法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总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明智的父母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在教...

2021-03-22 阅读全文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训练动手就是训练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炼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

2020-10-10 阅读全文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在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同龄交往关系(Peerrelationship)。 现有发展心理学研究对促进儿童0-3岁的同龄交往有什么启示呢?哪些事可以做,哪...

2022-01-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