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那种类型孩子没有专注力

发布时间:2022-01-15 幼儿园说课稿力 幼儿园游戏类型 力的教案幼儿园

1、拖拖拉拉的孩子

要这一类型的小孩专心没有问题,但是要他静下来专心做事,却得让家长花费不少力气,他们的性情大多容易紧张、敏感或羞怯,可能每天都需要妈妈唠叨,他才会把该做的事做好,做功课时可能又喜欢东摸西摸,等长大之后,也可能是不拖到最后一刻就不把事情做完的人,一直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印象,属于专注力最低的孩子

2、复杂型的孩子

这一类型孩子的专心情况如何,要看他当天的心情、环境、身体状况而定。如果生理或心理稍有不适,很可能就会对专注力表现产生巨大影响。在未成年以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不过,复杂型的孩子似乎更不能忍受任何事来影响他们。如果想要让这些孩子专心,除非是活动特别有趣或是他非常喜欢这些伙伴,不然的话,他一定会立刻离开,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3、稳定性极高的孩子

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来说,虽然也会有不专心的时候,但是那样的状况极少出现。相反,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专注于手边正在进行的事情。对于父母而言,他们绝对是好管教的孩子,从来不需要家长过分担心。

4、极端的孩子

专心的时候非常专心,但是当他不想专心的时候,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极端型孩子的专注力特色。只要是有兴趣的事,他就会专心去做,一点也不会被外界干扰,否则就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通常这一类型孩子的性格比较容易紧张,如果事情或环境临时产生变化,或需要暂时放手的时候,他通常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1种超有用的办法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成长道路的有力保障。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每个家长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专注力,因为专注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加聪明伶俐。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后天的培养。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的从小培养了。那具体该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以下有几点建议: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3、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5、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

6、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7、跟孩子一起过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增加注意力的稳定。

8、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9、跟孩子一起玩儿“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并把这样的方式贯彻进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10、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可以给予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11、采用盯点法可以随时训练的,在教室和家里,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的,还可以采用舒尔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

当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训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的专注力基线(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培训才是成功之道。家长可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亲子依恋的三种类型需注意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良好的亲子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使婴儿视野扩大,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母爱与感情依恋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各种教育环境刺激是心智潜能的“开发剂”。

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那种负责任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其孩子常为安全型依恋;反之,则可能是反抗型或回避型依恋。从0.5—1.5岁,是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母亲是否能够敏锐而适当地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反应,积极地跟宝宝接触,正确认识小宝宝的能力及软弱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母子依恋的形成。

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饥饿”,而且是宝宝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别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忽略婴儿抚触、婴儿体操等科学育儿手段,要尽可能多的给予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别吝啬。要知道,宝宝是一个爱的“消费者”。一个以母亲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避免隔代抚养方式,因为老人大多文化较低、老传统较深、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精心养育子女,母亲常辍学和请长假直至孩子3岁进幼儿园。

正确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五种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保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很重要,特别是到了春天,又是长个子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条理。

2、不打断孩子的专心

孩子玩耍或者看书的时候,家长默默在一旁关注,只要安全系数满分,就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吃的喝的放在小桌子上,养成习惯,孩子渴了、饿了自己会吃,不需要提醒。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整理自己的东西,亦或是玩玩具看书,都让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大人不要在旁边唠叨,更不要总是用“爱的名义”去不停地打断孩子。

3、减少玩具一次摆太多

精简摆放就是给孩子较少的选择,他才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加专注。玩具同样如此,不要一大堆玩具堆在孩子面前,只给孩子保留几件精品玩具,减少选择也方便收纳。

4、不要去过度的指导孩子

有些孩子会自言自语,特别是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不认识字,却喜欢假装读一读,其实这是孩子在思考。这个时候请家长尽量旁观,保持安静,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读的什么来和孩子较真,来指导孩子读书、识字。

5、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

现在的孩子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玩玩具,边吃边看。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孩子做事三心二意,专注力不强。家长们要培养孩子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做一家事情,减少分散孩子的专注力。

解读任性孩子的四种类型


他经常发火、反抗、大哭大闹……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他天生就是“小暴君”?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孩子的“任性”,更好地理解他。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任性、发脾气?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处于什么状态?孩子发完脾气时一般会怎样?试着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选出恰当的情形,然后根据你所选择的情形就能对应找出孩子任性的类型了。

问题一:才刚开始吃饭,宝宝就一拳把盘子打翻在地上……

你不让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因为他吃得哪里都是。

你本来就烦透了,这件事让你的心情更加糟糕。

他揉着眼睛,困了。

他用挑战的目光看着你,等待你的反应。

问题二:你刚刚让宝宝睡下,他就愤怒地爬起来,抓住床栏,开始大哭大闹起来。

他想自己跨过床栏到床上去,你没有同意。

事实上,你不确定他是不是困了。

你有点着急,因为想有点安静的时间看看电视。

他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干打雷不下雨。

问题三:洗澡时间总是不能安宁,你的孩子又开始哭闹起来。

当你叫他洗澡的时候,他正在玩玩具。

每次都是这样,他把洗浴液全都倒出来,让你很恼火。

今天晚上你同丈夫吵了架,气氛紧张。

虽然知道不可以这样做,他还是把水弄了一地。

问题四:在超市里,他任性地大哭大闹。

他想要的小推车没有了,失望。

他藏在货架后面让你着急,想让你们吵起来。

一会儿还要给他做饭、洗澡,你得抓紧时间加快步伐,他哭着在你身后跟着你。

这个时候,一般是他洗澡的时间。

问题五:上幼儿园前,给他穿衣服简直是一场战斗。

他花了一刻钟也没有系上鞋带,你替他系上了,他大怒。

今天早上你同老板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时间紧张。

他本来还应该再睡半个小时。

你想让他穿黄色的外套,而他非要穿蓝色的毛衣。

问题六:你到幼儿园接他,他冲你发火。

今天他在幼儿园吃晚饭,晚饭吃的时间很长,他很疲劳。

-你要加班,把他留在了幼儿园。他生气了。

你说了他,因为过马路的时候,他松开了你的手。

他想自己打开点心盒,你没有给他留出时间让他做。

大部分是:独立型

性格特点:他确信什么都能做好,很难接受依赖于你。他是个积极敢闯、性格开朗的孩子。这很好,但是会让你很累,因为他独立的欲望很强,很难轻易屈服。

如何对待?和他对峙不是解决的办法:他需要别人帮助他满足“自己做事”的愿望。尽可能给他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小责任,如让他自己穿睡衣,洗澡时自己抹浴液等。

大部分是:敏感型

性格特点:他善于倾听别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总能敏锐地感觉到细微的问题。但是这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他对一切都很敏感,会显得有些脆弱。

如何对待?既然他对你的状态非常敏感,最好不让他感到过度的担心。工作压力大?试着尽量镇定情绪,减减压,再接近孩子。很容易发火?至少试图压低自己的嗓门:敏感的孩子很讨厌高分贝,他比别人更需要安静、温柔和耐心!在你无法避免同他发生冲突的时候,耐心向他解释怎么回事。

大部分是:稳定型

性格特点:你给孩子安排的生活节奏并不总适合他,他感觉到自己的需求不被理解,于是用叫喊、哭来反抗,他只有在让他放心的生活常规里才能找到平衡。可能是他很容易疲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睡眠。

如何对待?你要密切观察他,了解他的需要,据此安排他的作息。但是也不必因此让他固定在不可变动的习惯中,形成心理定势。时不时在他生活中带点例外,温和地打乱既有规律。

大部分是:控制型

性格特点:毫无疑问,你的孩子希望能够控制你。他不习惯服从,总是和大人叫板、找茬。这种领导者的气质可能对他将来的生活有用,当然,前提是他的行为不能过度。

如何对待?第一阶段:你要确定你已经非常清楚地宣布了禁令,你的孩子已经明白。第二阶段:毫不妥协地坚持。如果他过马路没有把手给你,他将失去当天看他最喜欢动画片的权利。当然,与此同时,你要鼓励他的“正面行为”:如果他连续三天做到没有乱发脾气,就应该得到奖励。

幼儿焦虑有几种类型


幼儿焦虑有几种类型

焦虑属情绪范畴,即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出现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幼儿焦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环境性焦虑

这种焦虑发生在陌生环境中。若能脱离此环境,或者对环境适应,焦虑也就消失了。比如,父母带幼儿到别人家庭(幼儿感到陌生的朋友或亲戚家)小住或玩耍,到了晚上,幼儿便焦虑不安,吵着要回自己家去睡觉。

2、境遇性焦虑

对境遇突发事件,幼儿心理承受不了,整天担心“灾难”会再次降临头上,惶惶不可终日。不过,这种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

3、期待性焦虑

这种焦虑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要求。孩子担心父母的责备,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4、素质性焦虑

这类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幼儿的父母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父母的这种易焦虑素质,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生活在父母易焦虑的家庭氛围中,幼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容易形成焦虑习惯。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常在孩子面前焦虑不安。

5、分离性焦虑

当幼儿与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刚开始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哭闹不安,害怕与亲人分离。这种情绪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托分离性焦虑”。

焦虑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学会及时自我调试,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发现孩子有焦虑情绪,应积极加以健康的引导。

毁掉孩子的八种类型家长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微博],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微博]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1种超有用的办法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成长道路的有力保障。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训练孩子的专...
    2022-01-25 阅读全文
  • 亲子依恋的三种类型需注意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
    2022-01-24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十种方法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非常重要。那么有哪些关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呢?下面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十种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6-28 阅读全文
  • 正确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五种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保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很重要,特别是到了春天,又是长个子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
    2021-09-20 阅读全文
  • 解读任性孩子的四种类型 他经常发火、反抗、大哭大闹……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他天生就是“小暴君”?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孩子的“任性”,更好地理解他。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任性、发脾气?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处...
    2022-04-04 阅读全文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成长道路的有力保障。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训练孩子的专...

2022-01-25 阅读全文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

2022-01-24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非常重要。那么有哪些关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呢?下面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十种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6-28 阅读全文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保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很重要,特别是到了春天,又是长个子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

2021-09-20 阅读全文

他经常发火、反抗、大哭大闹……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他天生就是“小暴君”?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孩子的“任性”,更好地理解他。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任性、发脾气?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处...

2022-04-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