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婴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的

发布时间:2022-01-04

婴幼儿故事。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婴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家认为,很多人误解了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有关婴幼儿快速认知发展的理论。

在婴幼儿教育问题上,社会一直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是丰富的刺激活动可使大脑产生更多的突出;其二是基本学习能力在出生后的前三年就已经形成。当突出快速形成阶段结束时,基本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也随之结束,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就象一扇窗一样从此永久关闭。

实际上,人的大脑一生中都在不断发展着。它的复原力几乎是无限期的。即使是一些在婴儿期遭受的严重器官剥夺的孩子,当被放入正常的环境时,大部分仍能赶上正常幼儿。

但是,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如果孩子在家中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落后于其同岁的孩子。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家长的忽视或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幼儿的学习能力可能会短路。

太多的丰富刺激则又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连几小时用抽认卡操练婴儿的家长有让孩子过载的危险。孩子学得不耐烦时,就会通过转头、闭眼、开始坐不住或哭叫等方式显示出来。WWw.Yjs21.cOM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放松些,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与孩子交谈,散步等,让孩子从他们每天接触的世界中获取全部的刺激。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婴幼儿的坏习惯


导读: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它们“扳”过来。父母与其指责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有什么压力,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到紧张。

在此列出一般幼儿容易出现的坏习惯和行为、形成原因、对幼儿人格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提供父母在育儿时参考。

(1)不良的睡眠习惯

种类:半夜惊醒哭泣、睡觉前和醒时哭闹不休、要大人陪才肯入睡、拒绝睡觉

原因:

⒈生病,如发烧、腹痛所引起的睡眠障碍。

⒉房间环境不佳,如太冷、太热或太亮导致孩子哭醒。

⒊对睡眠产生恐惧。

⒋睡前活动太激烈或吃太多东西。

⒌午睡睡太多。

⒍家长本身有晚睡习惯,也造成孩子睡眠时间不固定。

对孩子人格影响:

⒈拖延、不守时

⒉精神不佳、情绪不稳定、爱闹脾气

⒊依赖心、没安全感

解决方法:

⒈睡前做一次检查,可摸摸孩子额头、手脚、尿布,确定孩子身体状况。

⒉改善房内环境,夏季房间内,一般维持在25℃~27℃,在睡前就调节好室温。平日保持房内空气畅通,不要盖太厚被子或穿过多衣物睡觉。

⒊如果怕黑,可在房里留一盏灯,将孩子抱在怀中,陪孩子入睡,培养愉快情绪。

⒋睡前避免活动量大的兴奋游戏,不说可怕的故事,情绪平稳有助于入睡。

⒌睡前不吃油腻、难消化食物。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有吃宵夜的习惯,也间接养成孩子吃宵夜。饱餐之后不但难以入眠,胃部刚接纳食物,促使血液集中至胃部,此时入睡不仅食物尚未消化,更容易使幼儿发生腹部不适情形。

⒍营造愉快的睡眠气氛,如在旁边说故事给孩子听、播放轻柔音乐、调整灯光等。

⒎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让大人生活影响孩子。

⒏亲吻孩子脸颊,让孩子感觉妈妈的爱,愉快地入睡。种类:不想吃饭、吃饭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吃饭时间很长、吃得满桌都是……

(2)不良的进食习惯

原因:

⒈孩子本身体质关系,本来食量就很小。

⒉家中常准备一些饼干、糖果、饮料、蛋糕等食物,只要孩子肚子饿就立刻给他吃,到了正餐自然就吃得少了。

⒊身体不舒服,如发烧、泻肚子、肚子痛、牙痛……所以不想吃饭。

⒋想引起父母注意,故意产生反抗心理。

⒌白天活动量不够,体力没地方可发泄,食欲自然不好,吃的也就少。

⒍模仿父母进食习惯,如父母爱吃零食、吃饭慢吞吞、用餐不正常等。

⒎菜式变化少,孩子没有食欲。

对孩子人格影响:敷衍、不专心

解决方法:体型小的孩子,食量就小,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只要孩子体重发育按正常标准增长、身体健康,都是没关系的。

揭开婴幼儿的情绪密码


你满心欢喜地

看到你的宝宝的第一次微笑。

啊,那就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之一了。

你知道这笑容里有几多涵义,

在这朵笑容以后,

你的宝宝会有什么样的

成长接踵而来?

0~6个月快乐的小天使

表达天生的偏爱是婴幼儿个性的早期体现。一个宝宝会对怀抱的轻重以及周围的环境噪音忍耐程度表现出自己的喜恶。是的,即使是一个新生儿也会有自己的感受。举例来说,在出生后的数分钟,婴儿就会蜷缩到母亲的怀中,这是一种反射,但其中也有一些纯粹的情绪成分,强烈的爱在母子间传递。

当宝宝长到4到8周的时候,宝宝会到达情绪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即学会了社会意义的微笑,这不同于早期的满足后的咧嘴而笑。很有可能,这是被特定的人引起的笑,这些特定的人通常是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

值得惊奇的是,即使是对于先天性失明的婴儿来说,到了这个阶段他们也会学会微笑,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他所熟悉的人的声音、感觉或触觉来感知。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宝宝也变的越来越社会化。他们会对他们感兴趣的类似于“天线宝宝”的电视节目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并不时傻笑,甚至在准备看电视的时候就开始预期快乐的活动。小晴两岁的儿子最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当他自己藏到床后,妈妈说着:“宝宝藏哪去了”的时候,可以明显听到他很兴奋,并在为下一个动来动去,似乎他明白游戏的乐趣,并对游戏做了一个完整的情绪表达。

语言能力的开发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学习各种声音和语言,模仿声音是他们的最爱。父母可以在这个阶段通过与宝宝的互动来开发孩子的微笑。如果宝宝对你“说话”,父母可以模仿他们语调,用正确的语言跟他们说话,他们会很高兴地继续与你“交谈”,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出生几个月的婴儿也会表达愤怒。当宝宝感觉父母给的不是他所希望的玩具时,会有挫折感,并会更努力地去争取想要的玩具,并在这种练习中锻炼力量和肌肉控制。

6~12个月恐惧和喜欢

对于出生在人口比较多的家庭的婴儿来说,当孩子6~7个月大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抱着不放,特别是对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来说。但是宝宝可能只希望让妈妈和爸爸,或者其他的一两个比较喜欢的人来抱。如果被其他人抱起来,就会大声哭闹,这种反应是“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的不断长大,他对世界的理解也变的复杂,因此会在陌生人抱的时候表现出对新环境的恐惧。相反的反应是在熟悉的人离开时,会表现出分离焦虑,比如妈妈穿衣服出门的动作,爸爸拿钥匙的叮当声,在宝宝看来都是要分离的标志,因此马上就会歇斯底里发作。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已经能够预期到这些现象所带来的状况。

当然,在婴儿阶段,他们通常会得到父母的最大程度的纵容,他们会感受到周围所带给他的快乐,并把这些快乐与周围人分享。他们会指着他们感觉高兴的事情,并像小狗一样用力拉着我们。这种状态就表示你的宝宝马上就要说出第一个词了,这些词汇通常是父母、伙伴或其他所喜爱的对象会常常提到的。

12~18个月发脾气

你的宝宝要去哪里?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突然间,父母会惊讶地发现宝宝已经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小人儿了。在他的世界里面,这时的情感发育已经和他的灵活性和语言发展相匹配了。

愤怒和挫折感是在宝宝进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当没有征服新的技能时,他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现出来。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种天生的强烈愿望去找到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想更多地控制自己的世界和他碰到的事。

为了这样做,他得把他自己和母亲区分开来,并且离开她。想要进步和成长的愿望常常同另一种想和母亲保持一种安全而特殊的关系的愿望背道而驰。在这个阶段,当孩子需要父母,并且明白他不能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控制事物时,他会更加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有时这种内心的冲突太强烈,以至于情感失去控制,孩子能作出的表现就是:发脾气。

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导读: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一)动作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包括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一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应会吮吸塞入口中的奶头,转向触接嘴角的物体,握紧放在手掌上的东西。满20天时,俯卧着的婴儿应可把头平举起来;足月时,婴儿凭借自身的力量应可移动所躺的位置;4个月时,婴儿借助支撑应可坐1分钟;9个月时,婴儿应能独自坐起来,借助支撑可站起来;10个月时,婴儿应能用手和膝爬行;11个月时应能独自站立;12个月时应能由别人拉着走;13个月时应能独立行走;18个月时应能独自爬楼梯。到两岁时,幼儿应能从地板上拾起一个物体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语言发展

新生儿最初的语言是哭声。一个新生儿应能通过哭声,向成人表达其饥饿、排泄、疼痛或身体不舒服。大约从第4个月起,婴儿应开始咿呀学语,把声母和韵母连结成一串音节,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语言,他们说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种“世界通用语”,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个月时,婴儿一般应可理解性地使用“妈妈”——一个含义丰富的词,同时也是句子。到18个月左右,婴儿应能说出双词句,如“妈妈水”、“吃蛋蛋”等。从第18个月到24个月,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他们将开始使用由3个词或3个以上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这时,他们的词汇量应从约20个迅速扩大到300个以上。就在两到3岁的期间,幼儿(从满1岁起到6岁止,习惯上称为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岁,幼儿语言的发展将进入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迅速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他的语音应迅速变得准确,而且,在没有任何人专门教授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掌握母语的语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语。

(三)认知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的学习只局限在一些条件反射上,如巴宾斯基反射,即当婴儿的脚底受到轻轻拍击时,大脚趾伸展,其他脚趾呈扇型展开。到了4个月左右,婴儿应表现出越来越“聪明”的行为。他应该会对一切人,甚至对物体发出微笑;能把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结合起来,如把愉快的脸和愉快的声音联系起来,把愤怒的脸同愤怒的声音联系起来。在出生后7至12个月之间,婴儿应能认识他们以前看见过的刺激,即记忆的形成,从而能意识到在物体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种独立分离的现象,如物体和人会消失不见,又会重新出现。

到两岁的时候,幼儿应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来描绘出自己的体验。例如,当通向某一目标的道路受阻或改变了,幼儿就会去寻找新的路线。这是一种心理符号的控制和理解活动,它使得幼儿能以可预见的、一致的、可调节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来作出行动。这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前概念思维。前概念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约在2到4岁之间),通过同化与顺应的作用,幼儿直觉思维便会接着发展起来。这时,幼儿的年龄大体在4至6岁之间。

(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通过学习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

自己的社会性,以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既是儿童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以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社会化是贯通人的一生的连续过程。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到2个月左右,婴儿应开始对人发出社会性微笑,即当照料者亲近他或满足某种需求时而发出的微笑(这跟与生俱来的嘴部笑容行为是不同的)。到第4个月时应能产生认生感,即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半年后,婴儿应能明显地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特定人物的迹象,其首要的依恋目标通常是照料他的母亲。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到满1岁时将达到第1个高峰,这个时候母亲的出现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与此同时,父亲如果亲近婴儿,关注婴儿发出的信号并给予照料,婴儿对父亲的依恋感也应能牢固地建立起来。到2岁时,有违拗、违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挥别人的现象发生,其情绪表达形式应表现出多样化,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儿童,开展社会性游戏活动,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岁期间,幼儿应开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标准,并建立同伴关系。

精神健康始于婴幼儿期


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对长大后成为一个精神正常、品行良好的成年人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众多的家长对子女在身体的发育上倾注了极大的关注,而在子女心理的发育方面却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去做。

一个婴儿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就会有选择性地微笑。8个月时会害怕陌生人,与母亲的短暂分离会引起焦躁不安,这表示婴儿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动。婴幼儿对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赖贯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在的影响。一周岁的幼儿已与母亲建立了紧密而牢固的联系。与父亲及其他关系亲近的人也有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雏型。对事物好奇心增强,模仿能力迅速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喜怒哀乐的情感活动,在此期间幼儿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对事物也没有对错的辨别能力。这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形成雏型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对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如引导不当,则可能发展成一个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关注幼儿这一时期心理活动的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重要的。1-2周岁的幼儿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做对的要给予言语的鼓励,做错的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从头再来,直到把事情做好为止。对孩子合理的要求要尽量去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一切顺从孩子的意愿、溺爱或粗暴苛求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幼儿耐心地讲道理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幼儿虽然对父母讲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步明白这些道理。遇事给孩子讲道理对培养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很有好处,在孩子长久后,他也会以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的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社会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的心理发育,对其一生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能促进婴幼儿的智力潜能


有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及效果,可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首先,父母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如果说在婴幼儿出生的第一年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显得举足轻重的话,那么,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游戏不仅仅是好玩,它也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婴幼儿在游戏中,脑和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这是一个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身体协调活动,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而各种各样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挤占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许多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习,缺少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厌学等的重要原因。

第二,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许多研究指出,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明显的积极情感模式,积极言语、表情、动作明显增多,情绪更活泼、愉悦。

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感到孤独,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探亲访友、鼓励左右邻舍的孩子串门等方式,给孩子创造结交同龄伙伴的机会。

第三,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

传统的育儿观念中,0-3岁婴幼儿的养育常常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作用可有可无。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参与养育的婴儿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

父亲的参与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对父亲与婴幼儿交往的观察研究发现,父亲更多地与婴幼儿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使婴幼儿感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更加活泼、开朗。

第四,父母要用自己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切忌将自己在婚姻、工作或社交上的挫折迁怒于孩子。一些初为人母者在婴儿出生后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她们往往感到非常疲倦,睡眠不足,精神抑郁。不过。只要父母秉持着爱心与耐心,就可为孩子营造出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

幼师资料《婴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婴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留心婴幼儿的逆反期 导读:大多孩子都会经历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时的称为“第一逆反期”,12岁至20岁时的称为“第二逆反期”。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一些极端逆反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影响...
    2021-08-17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最好是从婴幼儿开始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最好是从婴幼儿开始 不管是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还是在身旁同学们的喧闹声中,冬冬都能够心无旁骛地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
    2022-01-16 阅读全文
  • 婴幼儿的坏习惯 导读: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它们...
    2021-11-16 阅读全文
  •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
    2022-03-05 阅读全文
  • 中国婴幼儿“发育商”提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同时表明,在3岁之内,系统早期教育经历越丰富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交流和社会性5个方面均优于未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儿童,...
    2022-02-19 阅读全文

导读:大多孩子都会经历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时的称为“第一逆反期”,12岁至20岁时的称为“第二逆反期”。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一些极端逆反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影响...

2021-08-17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最好是从婴幼儿开始 不管是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还是在身旁同学们的喧闹声中,冬冬都能够心无旁骛地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

2022-01-16 阅读全文

导读: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它们...

2021-11-16 阅读全文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

2022-03-05 阅读全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同时表明,在3岁之内,系统早期教育经历越丰富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交流和社会性5个方面均优于未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儿童,...

2022-0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