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童年恐慌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12-22

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童年恐慌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一次讲座中,我问台下的小同学:“父母要求你们考前几名的,请举手。”台下300多个孩子百分之八九十都举了手。我又问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我看你刚才没举手,爸爸、妈妈要求你考多少名呢?”小男孩站起来说:“我爸爸、妈妈说考前10名怎么能行,他们给我定的目标是第一名!”

一位小网友给我留言:“每次考试父母总要我考前几名,太烦了!难道考前几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面对孩子的质问,父母们是否感觉到他们身上承受的学习压力?

因此“焦虑”“恐惧”成为当今的“童年病”,也成为当下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别让孩子患上“童年恐慌”症

什么是童年恐慌?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导致的较长久较强烈的焦虑心态。童年恐慌最直接的表现是孩子的情绪急切不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然而,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却没有引起父母们的足够重视。

一位初三男生在我的博客留言,表达了他的内心困惑:

我爸妈都是医生,他们都是北京某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上学时就品学兼优,各方面都很拔尖。而我却完全不同,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学,成绩经常是班上中下游。每次开家长会回来,父母总是没有笑脸,盯着我看半天,“当时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抱错了?怎么一点儿都不像我们呢?”但他们还是要求我考前10名。不断在我面前如数家珍似的说他们当年读书时的骄人成绩,我听了就想吐。让我害怕的是,过年过节家里一来客人,让我“骄傲”的父母就自嘲:“你们看,我们俩都是医生,养个儿子比难民还瘦。我们俩都是硕士学位,可儿子现在考试第10名都困难。”在我听来是一种挖苦,还好我的脸皮厚。后来,只要家里一来客人,我就干脆躲出去。有时我想,独生子女真倒霉,如果我有个兄弟姐妹什么的,让他去出国读博士,让父母骄傲,我就不用担惊受怕了。

我喜欢做饭,准确地说是烹调。连饭店里的松鼠鳜鱼都会做,而且味道绝不比饭店的差。但父母坚决不让我考技校。我很苦恼,考不了前10名、喜欢烹调的我,不是我父母的骄傲,是谁的骄傲呢?

这个男孩的苦恼,正是“童年恐慌”的表现。

听到孩子的追问“我是谁的骄傲”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无奈与焦虑。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成绩、名次方面的要求决定了孩子的幸福与苦恼。学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快乐的源头,学业上的压力又往往成为他们烦恼的源头。然而,一个致命的难题在于,父母对学历和成绩的高期望、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孩子绝对无法实现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绝望和无奈就成为很多孩子的主要情绪状态。

二、撩开“前10名”的虚荣面纱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第一名。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与第一名无缘呢?孩子们认为是自己笨或倒霉,父母们对此困惑不解,“别人的孩子行,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

一个美国人揭开了这个谜。

哈佛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8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他认为,有些人热衷于写作,有些人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有些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些人能够创作视觉艺术作品,有些人能够轻松优雅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人具有领导才能……以上这些人其实都是人才,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上述的人谁最聪明,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聪明才智。

反观现实,我们在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孩子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儿童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潜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为中心的。也就是说,所谓学生的考试名次,主要是考核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而对品德、体育、音乐、劳技等“副科”不重视。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8个智能是平等的,凭什么前两个就可以主宰命运而另外6个就被打入另册?尽管教育改革尚未到位,对人的评价尚欠公平,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潜能和特质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在孩子最有特质的方面培养他,这是父母们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说来有趣,当人们热衷于孩子考前几名的时候,杭州市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周武,却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第10名现象”。周老师在对许多毕业生的跟踪中看到,那些当年经常考前几名的学生发展平平,而考试成绩总在第10名左右的学生,反而发展得更优秀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的压力远远小于前者,因而有更多发展综合素质的空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女孩成长不可忽视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爱与关注

女孩常常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当接触了一些童话后,她又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女孩天性就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她需要父母的爱,她如何才能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呢?男孩靠行动来表达自己,但女孩不同,她靠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通过与父母交流来获得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

给父母的建议:

1.给女儿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尤其是稳定的家庭环境。

2.让女儿感受到你的爱,如上文所述,给她“理智的爱”。

问题二:多变的情绪

当宝贝女儿告诉父母她遇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常常会马上就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父母还会为自己的做法而洋洋得意,然而这些小女孩却常常不领情,有时还会大发脾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的女儿来说,她不仅有很多情绪需要向父母倾诉,更多的时候,她还需要父母认同、肯定并接纳她的情绪。做父母的应当尽量让她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她基本平静下来之后,再告诉她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的办法。

给父母的建议:

1.肯定女儿的情感,使她感觉到被认可、被重视。

2.接纳女儿的情绪,并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

问题三:人际关系

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女孩最关注的是这些问题:

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种关系中,我处于何种地位?

要维持关系内的这种联系,我应该做些什么?

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因此:女孩子是容易受伤的,一旦她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破坏。女孩子是容易妥协和软弱的,为了维护关系,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给父母的建议:

1.降低女孩的敏感程度,帮助她放宽眼界,不再深陷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2.让女孩学会爱自己,让她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也很想到外面去玩,就跟着跑出去了,忽然他又跑回来了,对我说:“妈妈,你一个人在屋里怕不怕呀?”我当时听到,心里真的很高兴,更多的是感动。我觉得儿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人了,真的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原来都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买什么。可是这样不仅不是爱孩子,有时反而是害了孩子。做家长的要适时的控制和引导才行。一次儿子和我一起去超市买菜,他看见了一个玩具,吵着要买,我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就不买了吧。他看我不买就哭了,我蹲下来给他说:“像这样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就不买同样的,以后如果要买就自己存钱,等存够了钱再买,行吗?”他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吧!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是奥特曼,家里到处都是他的奥特曼,一次,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对他说:“儿子,你每次玩了之后要把你的玩具捡到盒子里,不能乱放。”他头也不抬就说:“妈妈,我跟爸爸学的,他都没收拾呀!”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爸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时拿了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地。没想到大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却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老公回来后,我向他说了这事,他不好意思的说:“以后我会记住,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

我们喜欢带孩子到外面去玩耍,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学会与人交流、还可以锻炼他与人相处。上次放假,带他到同事家里去玩,正好我的同事在洗衣服,正在往外面放水,他看见了,就说:“咦,怎么有那么多水往外面流呢?快把水关上,不能浪费。”同事赶快解释说,那不是浪费,是在放洗衣服的脏水。可见孩子随时都在关注大人们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和父母有关,如果做父母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举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幼儿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4日电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红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邵征阳也告诉记者,小孩的心理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乐乐才一岁半,平时都跟着爷爷奶奶住。不过,最近乐乐的行为让妈妈有些疑惑,不仅脾气拧了起来,而且只要大人一说“乐乐不听话”,他就跑到自己的小床上抱起睡觉用的“毯毯”。上星期天,乐乐妈的手指不小心割破流血,乐乐见了更是哭着跑去小床上抱起毯子一个劲地喊:“妈妈‘毯毯’”。

邵医生认为,乐乐过分依赖毯子,说明大人给予孩子的关注不够,使得辨别能力差的孩子把每天陪他睡觉的“毯毯”错当成一种亲人的安抚,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不再愿意与大人沟通,甚至产生孤独的感觉。“儿童在婴儿期的情绪发展是否健康,将决定着孩子早期智力的萌发,并影响其人格特性的形成乃至成人后的行为。”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表现,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邵医生提供了几个方法:多爱抚孩子,让孩子每天体会父母的关爱;别给孩子不良心理暗示;对孩子少打骂,多沟通,让孩子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家有“问题儿童”不可怕


什么是“问题儿童”,有很多得类型,不爱读书、性格倔强、顶嘴父母、在学校课堂不能很好的遵守纪律、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这些问题让我们苦恼,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话变得越来越不管用,大吼大叫、棍棒、呵斥、温情,甚至苦情都不能改变孩子执拗的现状!要怎么办?从父母开始改变是唯一的方案,只要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呢,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能更顺畅一些。和问题儿童的沟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必须直面挑战的存在,这样的挑战让我们自己更好,孩子更好,最终我们能形成一个新的沟通平衡。尝试一下12条改变自己的行动策略,看看孩子会不会改变。!改变问题儿童行动建议1:尝试一整天不对孩子大吼大叫,让自己平静。2: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做饭过程,只要我们对做饭保持一定的兴趣,开放姿态邀请孩子参与,这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很好的时机。3: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笑话,笑起来的时候大家沟通就容易多了。4: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保持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不要忽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描述。5:给孩子留一些爱便签纸在他们的床头、书桌、书包里。6:带着孩子去户外,就算是和孩子一起散散步也极好的,表达我们有多爱她/他。7:和孩子一起组织和举办家庭的歌唱会/舞蹈派对,或者任何其他孩子有兴趣的派对,请一定一起组织和实施。8: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些家庭照片,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兴趣/成长对我们来说多么的重要。9:给孩子拥抱、无数多的拥抱!10: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他们有兴趣的事,一起的手工卡片、一起阅读、一起玩电子游戏、一起看电影……11:每天与孩子有一小会单独相处的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分享你的工作和心情(切记不要当怨妇,请传递正能量)。12:每天和孩子有一小时的角色交换时间,让孩子成为父母,看看他们会怎么办?调整和改变让生活变的更有意思,迎接每天新的挑战,难道我们对待孩子不应该比对待工作伙伴、客户、甲方更有耐心吗?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父母,自然就会有最好的孩子!

喜欢《童年恐慌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将手往水龙头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则胡乱抹些肥皂就马上冲掉了,还有的没用毛巾...
    2020-08-07 阅读全文
  •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 女孩成长不可忽视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爱与关注 女孩常常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当接触了一些童话后,她又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女孩天性就倾向于关系式的生...
    2022-02-04 阅读全文
  • 案例:教育反思不可忽视的爱 今天早晨我一一查看“爱心小手册”,看到“响响”妈妈反映他总喜欢说“对不起,我错了!”再就是最开心的事就是没有受到批评。他妈妈就想知道“响响”在幼儿园心情是否好?是否受到压抑?看了这些我心中不禁一颤——...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
    2021-05-08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将手往水龙头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则胡乱抹些肥皂就马上冲掉了,还有的没用毛巾...

2020-08-07 阅读全文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问题一:爱与关注 女孩常常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当接触了一些童话后,她又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女孩天性就倾向于关系式的生...

2022-02-04 阅读全文

今天早晨我一一查看“爱心小手册”,看到“响响”妈妈反映他总喜欢说“对不起,我错了!”再就是最开心的事就是没有受到批评。他妈妈就想知道“响响”在幼儿园心情是否好?是否受到压抑?看了这些我心中不禁一颤——...

2021-06-01 阅读全文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

2021-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