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也需要复习功课吗

发布时间:2021-12-21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也需要复习功课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在家怎么帮孩子复习在幼儿园里的所学,更有些家长来问,为什么课上了,孩子回家后问他学了些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其实,在幼儿园里,小班一堂课学习的时候,最多只有短短的20来分钟,因为小班的小朋友注意力还不太集中,过长的课时会让他们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

课时,老师教授的目标,只是让孩子对这堂课有浓厚的兴趣,和对这堂课的理解,小朋友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而上儿歌课时,尤其是在小班,儿歌是主要的课时,因为儿歌课能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而4-5岁的小朋友的记忆属于短暂性的记忆,可能在课时,能完全靠身体动作和教师的引导背诵下来整篇儿歌,但是直到放学回家时,这段记忆可能已经淡忘。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助孩子复习的这一环节,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尤其在孩子说不出今天教了什么时,特别不能批评孩子,比如说他笨之类的话;这样子会无意识的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度。小班的孩子在家里比较爱玩,我们家长每天只能少量的时候,或者是在陪同幼儿玩耍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念儿歌,来带动他来念,让他自己念会给予他很大的压力感。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在无意识当中已经不知不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背这首儿歌了,而同时的,在幼儿园里,课间或游戏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性的跟小朋友一起朗诵,并给予适当的表扬!

孩子需要老师的教导,但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以我教了多年的经验中,有很多的家长都没有发现这一问题所在,要么在家里非常强迫性的逼着孩子背或者念,要么就因为工作太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到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孩子之间的优良差距拉开了,家长才来反应,说为什么我家的孩子特别笨,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什么都没学到。Yjs21.cOm

其实,在课堂,老师教的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孩子学习的成果却不一样。有的孩子接受的好,有的孩子接受得差。孩子接受差的,并不代表老师没有上课,也不代表你的孩子笨;而是家长跟老师配合的不够,或者是家长复习时用的方法错误。也不要轻易就说自己的孩子胆小,全班这么多小朋友,就让他一个人上来表演,他都敢,那还怎么说他胆小呢?

这个时候,做为家长千万不能急,如果您发现你的孩子哪个方面欠缺的,可以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老师经验丰富,大略知道怎样的复习方式适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沟通一下,交流一下,但是,要切记的一点,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他笨!现在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已经超乎我们大人的想像!相信你自己的孩子!他是最棒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损坏物品需要赔偿吗?


幼儿损坏物品需要赔偿吗?我想是的,幼儿应该需要赔偿损坏的物品。就这一件事,我曾建议满4岁的孩子家庭给孩子建立“零用钱制度”,一则让孩子了解“钱”,二则孩子如果损坏了幼儿园的物品可以用他(她)零用钱来赔偿,如果用“家长的钱”赔偿,孩子是没有感觉的,他是无所谓的。

只有天赔偿过幼儿园的东西,因为天妈为天建立了“零用钱制度”。因为家长们没有建立零用钱制度,我也就没有要求幼儿赔偿幼儿园被损坏物品了,那样做没有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不爱惜物品的情况一直没有真正的好转。一些简单的界线没有什么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反思几分钟或不让他某天或某个星期使用某类物品之类的惩罚基本对孩子没有“杀伤力”。自己的东西才会爱惜,因为没了就没了,而别人的东西没了与他不相关,这是幼儿人性自私的一点。

在幼儿园无法实施“零用钱制度及赔偿制度”,到了小学,我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说到自然结果,这其实是一个经典的运用,孩子们不会有什么恐惧,是一个对孩子们非常有益的界线。

幼儿们其实鲜有理性,他们有时就象小野人一样。寻找合理的界线比较难,但有时找到了,却因为家长无法配合而无奈,这就是教育难点之一,有人反对寄宿学校,但在寄宿学校这样的难点就不存在。

做父母也需要学习?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1.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

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

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这可是《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父母不进步,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

张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

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3.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的失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一个谦和的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不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

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5.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

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残疾人舟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6.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

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能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7.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8.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孩子也需要心理营养


“补钙、补脑……千万不能让孩子缺了营养”,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日渐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这是儿童心理专家在日前召开的营养与健康论坛上介绍的。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其实,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是他生活环境一点点浇灌而成的。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任何人。如果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的心情、父母的身体状况,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的输赢,那么,孩子便会感到这个世界完全无法预料,当然也就没有安全感。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或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很多成年人的精神障碍都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致那里找到解释。

专家指出,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只能承受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孩子学习是理所当然的,看到孩子的好成绩就眉开眼笑。孩子的学习一旦出现问题,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批评、训斥,甚至是辱骂,时间一久,就出现了孩子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普遍现象|家长半引导、半强迫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赶快说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地要他们手中或怀里的幼儿跟熟人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总还顺着大人,腼腆的轻声说:“阿姨好。”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边往后缩边打量似的看着我,不说就是不说。站在一旁的大人也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每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总觉得好不忍心。每个人曾经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成人失望。而这种种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大人们“高高在上”,而自己是这么矮小之下,被揪出来。

剖析|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揪出来批判,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就能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备那身高不到大人一半的幼儿呢?或许其中重要关键就是,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我们觉得他们那小小的身躯里,没有太多感觉,没有太多自尊。所以,我们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就算受伤,也是一点点罢了。也或许我们这样的自信,相信小小孩就是要以较严厉的话语来教导,正应了那句俗话“棒下出孝子”!

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把孩子贴上“没礼貌、太吵、不听话……”的标签,“警惕孩子”的目的达成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但是,羞愧有用吗?

受伤的心|以羞愧为手段来教养幼儿,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言语暴力带来伤害

在以羞愧为手段,所遇见的第一个现象,是语言的暴力。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为,让一个人羞愧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真是没有礼貌、你将来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丢脸……”的语言,也就理所当然!这类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二、忽略孩子与生俱来的“安检雷达”

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三、罪恶感的产生

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罪恶感。它与幼儿“好奇、主动探索”的热情,紧密相连。

当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这锅里有什么?去试探我这样做,他是不是就会这样反应?这种种试探的结果,却也可能打破某样东西,或惹毛了哪个人,与成人的意愿和秩序相悖。于是,孩子会愧疚自己让大人生气,把“自己不好”这样的罪恶感,加诸在自己身上。

如何做|从被尊重中学会有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以正向、有尊严的、又有意愿的学会和人打招呼?首先我们必须带领孩子认识的是:什么是礼貌?“礼貌”不是只有外在形式的执行,重点其实是在感受的交流。所以我们要以“感受性”为中心,来引导幼儿学习礼貌。比如说,以感受,来理解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的感觉(是不好意思、害怕);以感受,来说明友善的向他人问好,那是一种关心,别人会多么开心,而自己也会因为这友善的交流,感到温情。

以友善的感受交流为基础的认知,会自然的带领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所以说,最重要的关键,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

实例|以我在书店看到的场景为例:

有位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着说:“你的娃娃好可爱。”王阿姨又断断续续地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好可爱,小涵再见。”妈妈说:“跟王阿姨说再见,今天很高兴遇见王阿姨。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这个成功的打招呼例子里,仔细去分析,你会发现那一来一往间都以感受的交流为中心,所以充满了友善和尊重。

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因为她了解孩子会害羞;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因为她明白自己得先伸出友谊的手;她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因为她尊重孩子必先观察她的需要。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跟智慧: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

父母需要再学习吗?


父母需要再学习吗?

没升级成为妈妈前还真没想到原来为人父母其实是需要有很多学问的。虽然奇奇是我们计划而来的,可是在逐渐养育他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育儿知识的欠缺,因为如果是被动的处理出现的各种状况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只有提前了解了他每个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才会做足心里准备,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在家里就经常批评不爱学习育儿知识的奇爸:“你要花时间多看看育儿书或者上网多查阅些育儿知识,这样,你才更有资格教育他!”奇爸却总是不以为然,反驳我说:“咱们父母有这么多知识吗?你看,把我们不也一样教育得很好吗?”我们很好吗?当然不够优秀,起码在我看来,嘿嘿。(我爱我的爸妈,可不是想说两位老人家的坏话哟)想养大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但是父母的育儿境界和知识是否渊博绝对直接决定了育儿的成果,我就相信,爱学习有学问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优秀。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古做父母难,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做父母是不是更难了?我们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一个变化非常快捷的时代,孩子从小对网络、音乐、美术、文学、体育等方面产生的需求也日益在增长,是不是变相的也要求我们父母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学习,从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从而可以树立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在我看来,有几点是需要我们父母再学习的:

1.对孩子的态度。学习倾听孩子说话,和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不但有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还可以每天了解孩子的心理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教育。

2.言谈举止。永远需要我们记住的一句话是: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好的激励。父母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孩子进行模仿的榜样。

3.让孩子自己进行学习。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提供多样的选择,在民主尊重的原则下,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孩子会快乐的进行学习,从而也会坚持学下来,不会半途而废。

4.让孩子自己做主。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给予不同的责任,要相信孩子绝对有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学做好父母也是一门愉快的功课哟,虽然永远拿不到毕业证书,但其过程却是非常有意义的。

儿童需要学拼音吗?


现在这个困惑是多数家长都有的,一方面,教委不让教,另一个方面学校里学拼音速度又很快,要是没点基础还真是有些吃力,若再赶上孩子慢一点的那可真是跟不上。这样一来导致孩子家长全都压力大。但是,拼音是儿童成长学习阶段必须学习的内容,然而,学前儿童一开始的学习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和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学龄前儿童学习拼音,主要是学习认识拼音字母,为以后读小学真正学会用拼音打下基础。

拼音字母表

拼音字母表-声母表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资]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诗]

y [医] w [巫]

拼音字母表-韵母表

a[阿] an[安] ao[奥]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欧]

e[鹅] en[恩] er[儿]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乌] un[温] ua[蛙] uo[窝]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烟]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弯] uang[往]

拼音字母表-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爱也需要技巧和训练


今天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便开始翻阅大量的育儿书籍,常常被上一辈人说成是“看着书本养孩子”。我们爱孩子,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不想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闪失、犯什么错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仅有爱是不够的,爱也需要技巧和训练。

我们渴望花时间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出色的父母,不仅是情感上深深地爱着孩子,而且确实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

面对孩子的淘气不听话,我一度困惑烦恼,《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到来真是让我不仅学到很多技巧,而且观念上得到一种超越。这本书通过许多简单、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我们把心中的爱正确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与其说它是一本告诉家长如何进行亲子沟通的书,不如说它是在教我们一种新的沟通语言,让我们学会在彼此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漫画,让我们学到很多亲子沟通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有几点感受实在深刻,简介于此,相信曾和我有同样烦恼的母亲即刻可以领悟。

――尊重孩子的特性,接纳他们的负面感受。

用“小乌龟是你的好朋友,失去了好朋友是挺让人难过的。”

代替“别难过,不就是只乌龟吗?”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开始,陈述事实,不论断、不评价。

用“洗手间的灯还亮着。”

代替“又不关灯。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记不住。”

――鼓励孩子自立,让他们亲自经历问题带来的挣扎,从错误中成长。

用“系鞋带很锻炼你手指的灵活性。”

代替“系个鞋带需要这么长时间,我来帮你弄。”

――用描述性的语言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用“屋子打扫得这么干净,走进来让人感觉真舒服。”

代替“你真是一个勤快的孩子。”

……

书里给我们提供的这些方法和技巧不胜枚举,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地给我们讲解该怎么说、为什么要这么说,纠正我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学一种新的语言,谈何容易。就像我们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但说话仍带着口音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那些不该说的话,正是我们最耳熟能详、每天不断被重复的。因此,看似简单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操练。在实践这些方法的时候,我自己就常常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都说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动作快点,真受不了你这么磨蹭!”这样的话仍然会脱口而出。

新的语言毕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改变惯有的说话方式。幸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自我训练的有趣方法和题目,使这种充满爱的智慧的语言能够一天天在我们嘴里变得自然起来,直到成为本能的反应。正如作者所说的:孩子每天都给我们提供了纠正错误的机会,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学会这种让孩子听话的奇妙语言。

爱不需要理由,但爱需要技巧和训练。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才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巨大的帮助和引导。相信每个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不断的努力,选择做正确的事永远都为时不晚。

新生儿也需要语言环境


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够了解语言。因此,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婴儿不了解语言,就不用和他说话了。即使和他讲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对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因为科学研究证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语言。但是,父母所说的话会不断灌输到婴儿的头脑里,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其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的。

新生儿也需要语言环境

(家长1:“我觉得他说话特别早,我想跟我那时候老跟他说话也有关系,但我一般跟他说的都是很短的话,比如:妈妈抱你等,结果他不到一岁就会说话了。”)

(家长2:“比如有空的时候让宝宝看看卡片,告诉他颜色,黄色呀什么的‘yellow’让他也知道一下,还可以给他讲故事。”)

育儿专家(刘越璋):“语言的发育是有这样几个过程的,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说话语言表达阶段。在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这样对他以后的语言发育也是很好的。”尤其在婴儿出生之后6个月的这段时间内是脑细胞爆发性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那么,在婴儿的头脑里就会有优秀的语言回路打开,因而能够培育出脑细胞发达的宝宝。

育儿专家(刘越璋):“一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应当鼓励孩子能够发单字的音,比如:爸爸、妈妈,这时候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给他说话的机会,有可能这时候孩子只能用动作表示,这时候家长容易马上满足他的要求,这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当把他要的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的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要的印象。脑细胞是因获得了这些刺激而成长的。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培育出语言能力优秀的孩子。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那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家庭教师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件新鲜事。

社会上任何的一个新“行当”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定是应运而生。家庭教师的出现也不例外。

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作为消费资料,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一般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部分,满足人们由低到高的需要。手里有了钱,不都花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永远满足不了的物质享受的欲望上;而是用在了发展家庭成员,特别是发展子女的智力和体力上,这不能说明家长的消费观念是积极的。

家长在经济收入有限的条件下,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这是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在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方案”的广告面前,不选择忽悠人的“捷径”,而选择聘请家庭教师扎扎实实地发展子女的智力和体力,这表明家长是务实的。

但是,在聘请家庭教师问题上,也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诸如,究竟哪些孩子可以请家庭教师?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请家庭教师到底是为了什么?家庭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家庭教师如何辅导孩子,效果才更好?等等。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免得花钱做错事,给孩子帮倒忙。

二、有那么多孩子需要请家庭教师吗?

过去,有钱人家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的相当普遍。原因一是学校教育不太发达,满足不了有钱人家培养子女的需要;二是有的认为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怕学不得知识;三是由于教育普及,学生成分复杂,怕自己的子弟入学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把教师请到家里,负责在学校所应学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种训练。像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爱因斯坦、德国的康德、黑格尔等著名学者,都曾做过有钱人家的家庭教师。

今天聘请家庭教师的社会背景与过去大不相同。都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聘请,还有没有必要?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比如教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电子琴、书法、绘画等;

二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已是名列前茅,为了使孩子好上加好,更“拨尖”,能脱颖而出,而请家庭教师给孩子“开小灶”。

三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平或跟不上班,请家庭教师给孩子补补课,加加工,免得孩子掉队。

第一种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家长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必须请专业人员指导。第二种情况,就没有必要,无需多此一举。当然,在升学前的一段时间内,请家庭教师“精加工”,还是可以的。

比较复杂的是第三种情况。孩子的功课尽管不大好,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如果学习态度不好,贪玩,不求上进,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聘请。因为有家庭教师做“后盾”,给“兜着”,孩子容易滋长依赖情绪,在学校连上课都不认真听讲了。

假如是因为基础不好,思维迟钝,上课时听不懂,课后补补课,或“笨鸟先飞”,进行课前辅导,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是有必要的。

到底是给孩子请,还是不请,不能完全由家长做主。最好先跟孩子学校的老师商量,因为老师最了解孩子的情况,是有发言权的。还要跟孩子本人商量,看孩子乐意不乐意。如果孩子不同意,不接纳,你就是把“上帝”给迎到家里来,也没有用处。

三、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好?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自古以来,中国家长为子女选择家庭教师非常慎重。今天,请家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承包”子女的全部教育工作,但也不能草率从事。

作为家庭教师至少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道德品质要好;二是要有学问;三是要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四是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

简言之,就是说家长选择家庭教师的标准是“四有”:有德、有才、有方、有耐心。社会上具备这“四有”的人倒有的是,但不见得都是家长们选择的对象。

当前可供家长们选择的,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在校的大学生,二是在职或退休的教师。这两种身份的家庭教师各有长短。

在校的大学生,精力比较旺盛,知识结构比较新,和孩子年龄接近,容易相互沟通;但教育方法少,教学能力比较差,缺乏实践经验。

而在职或退休的教师,时间和精力虽然有限,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教学过程,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熟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于孩子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毛病也了如指掌。请在职或退休教师做家庭教师辅导,可以做到有系统性、针对性,方式方法对头,实践证明效果一般比较好。

因此,最理想的家庭教师是退休教师。如果实在请不到退休教师,请在校大学生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让他们先向学校任课教师了解一下孩子学习的障碍在什么地方,并在任课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可以弥补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

四、家庭教师怎样辅导效果更好?

除假期以外,家庭教师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不能辅导次数太多、时间过长,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负担。

孩子学习成绩不佳,除极少数是因为脑子有缺陷,绝大多数是因为不会学习。

请家庭教师,目的应当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孩子“学会独立学习”。

换句话说,请家庭教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家庭教师。如果孩子越来越“离不开”家庭教师这个“拐棍”,一旦离开就寸步难行,最好辞退。不然的话,就会越教越蠢。

在国外,家长为了避免被动,聘请家庭教师往往采取“试用期制”。事先商定好试用期,能按期达到目的,可以正式聘用;不能胜任者,试用期满辞退。

有的家庭教师只会“堵窟窿”,哪里不会就辅导哪里。孩子终究还是没有知识整体的概念,不会系统地思索,照样不会学习。也有的只是能把作业现成的答案告诉孩子,等于是一个帮孩子做作业的助手。这样辅导,与其有,不如无。

称职的家庭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孩子功课不好的真正原因所在,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毛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哪个环节上有缺陷。就像有经验的医生那样,先有一个“诊断”。然后针对实际,进行系统地辅导,使孩子在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总体把握上有个明显的提高。

家庭教师必须首先对孩子所学习的教材,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掌握整体结构、编写思路,有什么特点等等。仓促上阵,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如何与家庭教师相处?

对家庭教师来说,孩子的家长是主人。主人对客人当然应当尊重,尊师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家长要信任、尊重、支持老师,放手让老师去大胆管教,严格要求。要维护老师的威信,不能任意干预老师的教育管理,不要过分挑剔。

清朝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上时,给其舍弟郑墨的家书中,曾这样说过: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处最是受病,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以,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这是很值得今天家长们效法的。

家庭教师在教育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家长应该主动配合,予以解决。对老师教育和管理孩子中的问题,家长可以提出,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庭教师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地更换。要是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会影响辅导效果。因故要辞退家庭教师,家长要提前打招呼。同样,家庭教师主动辞职,也要提前告知家长。

现在,家庭教师一般是被请到家里辅导。我建议,有条件的,最好是让孩子到家庭教师家里去“请教”。请到家里去,孩子觉得家庭教师是完全“属于”他的,会不大珍惜机会和时间,或产生不尊重教师的思想。

而到教师家里去“求学”,孩子肯定是另外的心态,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珍惜老师的每一句话,珍惜在教师身边的每一分钟。就像“程门立雪”故事说的杨时和游酢那样,虔诚地恭恭敬敬地求学,效果能不好吗?

六、三思而后“请”,能不请就不请。

有的城市统计,为中小学生聘请家庭教师的达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比例更大。这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真正需要聘请家庭教师的绝没有这么多。其中不少是随波逐流,盲目行事。

其实,功课不大好的学生,依靠家庭教师并不是“上策”。最好还是通过和孩子在读学校的老师密切配合,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在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同学的互相帮助下来解决。

家长可以打听一下,中小学生中的“学习尖子”,有哪个是靠家庭教师帮助而“拨尖”的?高考“状元”中又有哪个是靠家庭教师“吃小灶”而荣获“金榜第一名”的呢?

聘请家庭教师是“没办法的办法”,应该说是是“无可奈何”的事,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件“幸事”。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光彩的、值得炫耀的事。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给孩子聘请了家庭教师,觉得自己不给孩子请,有点儿对不住孩子。这实际上是企图用花钱“买”学习成绩,是以金钱的投入推卸自己的责任。必须坚信,绝大多数孩子是不需要家庭教师的。

据了解,在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上,许多家长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家长热衷,孩子并不热心。本来孩子的课业负担就已经够重的了,回到家里还要接受家庭教师的辅导。

孩子将面临的局面是:学校教师“尾追”,家庭教师“堵截”,孩子何时喘息?怎么会产生学习兴趣和乐趣?

因此,建议家长要慎而又慎,三思而后“请”。能不请,最好还是不请。

喜欢《幼儿园也需要复习功课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也需要表达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老子说了算,儿子要无条件的听从老子的。所以,在这种传统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在家中是没有发言权的,如果家中的成人在谈话,孩子插嘴打断了成人的谈话,就会遭到呵斥“大人说话,小孩不许...
    2021-01-12 阅读全文
  • 孩子也需要发泄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但模仿性强,好展示,因此只要一动手就难免会碰到小朋友,这时不仅引来了孩子的哭闹,更引来家长的埋怨。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们一个个找来,进行类似团结友爱的教育,但一转眼,类似...
    2021-09-0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活动目标 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
    2020-11-06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
    2020-02-05 阅读全文
  • “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
    2021-09-06 阅读全文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老子说了算,儿子要无条件的听从老子的。所以,在这种传统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在家中是没有发言权的,如果家中的成人在谈话,孩子插嘴打断了成人的谈话,就会遭到呵斥“大人说话,小孩不许...

2021-01-12 阅读全文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但模仿性强,好展示,因此只要一动手就难免会碰到小朋友,这时不仅引来了孩子的哭闹,更引来家长的埋怨。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们一个个找来,进行类似团结友爱的教育,但一转眼,类似...

2021-09-0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

2020-11-06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

2020-02-05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

2021-09-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