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圈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发布时间:2021-12-11

教育孩子笔记。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圈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每到寒暑假,许多城市里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不准外出的“理由”将孩子锁在家中“圈养”起来,孩子亦变成了“留守”儿童,使他们满怀憧憬的假期生活变得单调而寂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圈养”使孩子失去了同伴和乐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喜群不喜单,相似的年龄,相似的思维,相似的兴趣和爱好,能让他们玩到一块去,也容易玩出乐趣来。可是“圈养”在家,生生地把伙伴拆开,即使家庭条件再好,纵有再高级的玩具,一个人孤零零的也玩不起劲儿来。日子既是这么枯燥无味,孩子们对假期由期盼走向厌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圈养”容易使孩子失去个性。成天把孩子锁在家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长时间待在家庭这个窄小的笼子里,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慢慢地就会变得老实听话了。这如同被圈养的动物,经过了起初的挣扎、反抗到无可奈何以致最后驯顺,直至圈养成为它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再想让它出去闯也不愿意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容易养成逆来顺受、循规蹈矩的性格,宝贵的创造力和思想的火花也会跟随着消失殆尽。

“圈养”容易使孩子丧失独立意识和人格。为人父母的最大愿望就是孩子能够独立,这种独立不仅包括经济上的、精神上的独立,也包括人格上的独立。比尔·盖茨的父亲曾说过一段话:一定程度上说,是他(比尔·盖茨)自己培养了自己。自己如何培养自己?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依赖别人来扶。而生活在“圈养”环境中的孩子,大都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而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比掌握多少知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加深远。WWw.yJs21.coM

父母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走出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娱乐,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给孩子找游泳教练让孩子学游泳,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主题性的旅游和夏令营活动。而且孩子的父母要安排好工作的节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一些野外活动。此外,社会也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可以发挥社区的作用,依托社区建立起孩子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或者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和野外活动,这样既能有效监护孩子,又能使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炸弹”妈妈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


“在公司也管着十几号人,怎么回到家连个小孩子也管不好。感觉很挫败,烦躁,非常烦躁,我朋友见着我都说我现在脾气变坏了。老公也常说我是后妈级的。”越来越多的80后晋级当妈,孩子吵闹或者不听话,就会“暴跳如雷”,有丝毫风吹草动,就会着急上火,你也是炸弹妈妈吗?

“起床喽。”“让我再睡5分钟吧。”推推小妞,扭扭身子继续睡。等妈妈做好早餐来催,小妞还是继续睡得不亦乐乎,妈妈只好再次提高音量,于是“清晨奏鸣曲”响起……“幼儿园老迟到总不好,可每天清晨都这样心急火燎,让人难以有个好心情。”妞妈告诉记者,自己开始很不适应,觉得“妈妈”这个词责任太重了。“我心情好时什么都不想,但宝宝一闹时我就烦躁,甚至自己也想哭。我觉得自从当了妈以后就脆弱了。”

“从俊言出生到现在婆婆来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我都记得。”“带孩子,买菜做饭,一切都是自己的。”“因为无法每时每刻陪在孩子身边。总觉得亏欠孩子的多,所以他不开心我就着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上班族妈妈每天奔波于单位、幼儿园、家之间,处于“打仗”状态。下班跟上班一样,甚至更忙。一个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统计后发现,班级里的80后新杭州妈妈更容易烦躁。

“有些妈妈本身工作比较努力,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听说在幼儿园表现不好,一下子就激动了。还有的是思想上没完全做好准备,孩子哭,她也哭。另外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家里的老人帮不上手,妈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有的妈妈甚至在家长会上就‘发飙’了。”

拒绝后妈标签,不做炸弹妈妈,除了要掌握与孩子博弈的平衡外,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事早期教育10余年的春春老师告诉记者,出现烦躁情绪并不奇怪。不妨把感到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逐个解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老公交流,以取得他的支持。周末全家走到户外,对放松也有好处。

“当父母跟在单位里当领导是两回事,还是要调整心态,一个良好的状态应该是,每天一下班看到宝宝就将上班的烦恼一扫而光了。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对宝宝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有好处。”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1、切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不是家庭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庭劳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巨大意义上。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有时孩子的劳动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2、让孩子明确: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义务。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等家务劳动,是他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而不是帮父母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活时,就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会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而有的家长在让孩子干活时总爱说:“你帮我干点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也就不愿意干家务活了。也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3、让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时是好奇和好模仿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菜等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你洗衣,他就在旁边玩肥皂;你包饺子和面,他就伸手去揪一块面玩。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拾起娃娃,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

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家务劳动,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4、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安排一些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的家务。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等。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请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乐意去做。在劳动中增加竞赛性,如你在家务劳动中和孩子玩“比比看谁做得好做得快”的游戏,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帮忙。

5、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不喜欢做家务。如果父母做家务时放点音乐、哼哼歌,就不会使孩子对家务产生反感。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父母的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6、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还美其名为“劳动改造”。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教育专家: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但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父亲的参与,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位科学育儿热线的工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感叹说,自其科学育儿热线开办以来,95%以上的咨询者均为孩子的母亲,很少有父亲打进热线咨询育儿的问题。对100位父亲的调查显示,有65%的父亲承认没有做到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分别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校生活、休闲以及其他五方面,随机调查了长春市3-13岁儿童的父母共360人。结果发现,在这五方面,特别在与母亲角色参与程度的比较中,父亲角色参与明显不足。在学前儿童中,父亲对“你每天陪伴孩子多少时间”的回答与母亲的回答相差悬殊,30.4%的父亲承认自己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而只有5.7%母亲有类似的答案。

好父亲应陪伴孩子成长父

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角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就是这些教育的差异性才使父母从互补的角度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父母角色缺一不可。

就交往的内容而言,母亲常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辅导孩子学习;父亲则花较多的时间与孩子游戏。

就交往的方式而言,母亲更多地搂抱孩子,与孩子进行一些亲昵的活动;父亲则更多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做一些较剧烈的、冒险性较强的活动。

就情感而言,母亲使孩子更可能拥有细腻的、丰富的情感,而父亲会促使孩子表现得更坚毅、果断、深沉。

另外,父母教育的这种差异性也会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确立。孩子能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那里观察、模仿并学习到合适的言行举止,顺利形成性别角色。现代科学在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后,他们便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父亲,开始对父亲那粗犷的形象感兴趣,并需要从父爱中感受力量和刚毅,而且这种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日益明显。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曾有过一些具体的描述: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宝宝的约束更多,使宝宝更接近社会,为他走进现实世界作准备。

可见,现代父亲既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如果父亲角色缺失,会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也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提高父亲角色的参与

改善父亲角色参与要从社会、家庭以及父亲自身这三个方面入手。

社会方面父亲应获得如母亲一样的养育孩子的机会和权利。社区可以为父亲提供一些学习如何为人父的机会,丈夫可以陪同怀孕的妻子上生育预备班或者让父亲在孩子出生之前或之后观看如何更好地为人父的录像;或者开设父亲课堂,专门为父亲讲授如何为人父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让父亲拥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妇女生育孩子以后有产假,而父亲也获得了相应的“父亲假”,即让父亲有机会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从孩子“哇哇”坠地开始就不自觉地去了解孩子,体验为人父的喜悦,而不是仅能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或下班以后到医院或回家陪伴孩子。瑞典政府自1991年以来就允许父亲每年请假2天去访问孩子的学校或托儿所,或者出席学校举行的活动。

家庭方面母亲的态度、家庭生活的和谐程度、婚姻的满意度都会影响父亲的角色投入或参与水平。相关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对婚姻现状持满意态度的父亲在妻子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投入到育儿工作中去了。另外,父亲参与水平高低可能取决于家庭婚姻关系的支持力度。所以,提高父亲的参与水平,要考虑到母亲的态度和婚姻的满意度等因素。

父亲自身父亲要提高自身的育儿技巧,这是改善父亲角色参与的前提条件。父亲要有科学的育儿观,要掌握教育孩子的途径。可以参考下列几点:尽可能参加家长会;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孩子,如从孩子的社会交往对象、从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以及通过书本、专家讲座等途径了解孩子的特点、规律;主动与母亲配合,协同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玩伴,让孩子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影响。

父亲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时间和关怀。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可以是几十分钟,也可以是十几分钟;要尽可能陪孩子一起游戏;要经常抚摸孩子,让孩子知道父亲是关心他的,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都是世界上最令人愉快的事情;尽可能争取机会与孩子一起旅游或外出,甚至仅仅是去超市或在家附近散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猫爸”做客央视:分批次录取不利于高校办出特色


21日起,全国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新一轮高招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而自恢复高考以来实行的“分批次录取”高招方法也再次引起讨论。25日,沪江网副总裁常智韬做客央视《午后财经》直播,就“高考分批次录取,公平么?”话题展开探讨。以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人称“猫爸”,他在节目中指出,分批次录取不利于高校办出特色。

对于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不少家长、学生和教育专家认为,该做法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应予调整。学校平等拥有招生权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自主选择相应的学校,高考改革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由分批次录取引发的“考而不上”又为哪般?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每年全国有大量的“准大学生”因录取结果不理想而放弃进入大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考而不上”?究竟是考生浪费了计划,还是计划限制了考生的选择?

常智韬在节目中指出,首先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讲,高考具有其可取性。高考给广大的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知识来改变命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为国家通过公开的、公平的方式来挑选优秀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一条可行性的途径。当然,高考也有很多局限,有人说高考经过各种指标性的测评,只反映了一个人55%的成绩,45%没有得到发挥;只反映了智商很单一。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到目前为止,高考还是属于相对比较公平的。

“猫爸”举了个例子说,高考制度可能有点像美国的总统选举,不一定能保证选出来的是最优秀的人,但可以保证选出来的一定不是最差的。“最差的人他很难通过高考这种方式脱颖而出,我觉得这也是高考这么多年来它的优越性。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它的考核标准比较单一,它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太完善的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对于“分批次录取”,常智韬认为,高考不仅影响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单一的指标或者是按照三六九等来录取人才,也非常影响到高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从而导致千校一面;而高中评判它的指标是升学率和学生分数,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也会变成一个模子出来的,特别是唯分数论,扼杀了孩子很多的发展可能。

“猫爸”的女儿高中毕业后被哈佛大学录取,他从自身情况来说,美国的高招不分批次,是由学生自主申请,如果有能力可以同时申请好多个,有利于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而高校也更方便按照自身的办学特色,参照考试成绩、志愿服务、艺术体育特长等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学生。“当然,考试成绩在其中大概只占30%左右,更多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猫爸”常智韬:资深媒体人士,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现任沪江网副总裁,分管中小学业务。由于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主张对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用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哈佛女儿”,被媒体称为“猫爸”,多次受邀参加央视、上视等电视台的教育类节目。

日本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


给孩子自然有机的饮食、让他们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相对于中国的幼儿园强调才艺训练的特色,日本这家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实在值得家长们细细品味。

宝宝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家长尽量在8点10分前送到,因为要养成孩子“早起早睡(8点睡、6点起床)”的生活习惯,“晚睡晚起的孩子,来幼儿园以后,常常没精打彩,发呆好半天,人的大脑在起床三个小时以后才开始运转。”

早上老师们会带着小朋友做韵律体操、圆垫滚转运动——要小朋友俯卧或仰躺在一个圆滚滚像汽油桶的运动垫子上,轻轻推动,让小朋友伸展四肢,还有一种叫做“震动”的全身放松运动,老师坐在小椅子上,要小朋友横趴在老师的腿上,老师一面哼着歌用手按摩小朋友的全身,一面晃着腿上的孩子,“全身放松,对小孩子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老师说。

天气好的日子,老师们就带着小朋友们外出散步,或在大庭园里面玩泥巴、玩水,园长说,她办幼儿园注重两件事——“体能和饮食”,所以这里满三岁的孩子,都要学会用抹布擦地板,还要在菜园里种青菜,“在阳光下种菜,是很好的体能训练,小朋友从中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而且吃自己种的青菜,味道特别好。”

在饮食方面,园长坚持不用三白——精制的白砂糖、盐和米,而以黑糖、蔗糖、粗盐(从海水中萃取)和糙米取代。所有的糙米、青菜、水果都从附近不用农药的农家购买的,例如糙米就从邻村一家不用除草剂,而在田里放“独角仙虾子”除草的农家购买。幼儿园不用冷冻食品,也不买进口食品。

辅佐园长策划健康食谱的主任说:“小孩子满三岁前,消化能力比较差,面条或面包等由面粉制成的食品,容易黏着在肠壁上,造成便秘,引发其他疾病,而且会钝化我们的咀嚼能力,所以我们都用糙米为主食或做成点心。”为了避免幼儿发生过敏现象,幼儿园也不用乳制品、肉类或油分多的食物作为副食,整体原则是给小朋友“帮助消化、排便的食物”,排便顺畅才会“神清气爽、血液干净、精神集中。”

这里的老师常给孩子换衣服,一天至少三套内外衣,睡午觉前还给每个孩子刷牙、换睡衣,有小感冒的时候,还帮忙在中饭后给孩子吃药,这就是日本的幼儿园。

看电视会影响宝宝身心健康


宝宝爱看电视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大多数父母认为宝宝电视看多了,一是损害眼睛,二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电视对宝宝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一、爱看电视的宝宝身体发育异常

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一旦迷上电视后,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1~2个小时,这不仅对眼睛,还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消化功能不好的宝宝,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产生厌食,不利于生长发育;而消化能力很强的宝宝,吃饱后坐着不动,久而久之就会发胖。据研究人员经过近3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33例肥胖症儿童发现:10%的儿童肥胖症是由疾病引起,10%是家庭遗传,剩下的80%中绝大多数属单纯性肥胖,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看电视。

二、爱看电视的宝宝不爱读书

电视对宝宝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其鲜艳的色彩,变化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不断地刺激、兴奋宝宝的大脑,所以爱看电视的宝宝对有着单调的画面、枯燥的文字的书本就失去了兴趣。但是,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片断式、跳跃式的,宝宝从中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不系统的知识。而且,任何学习过程都要伴随着一个思考过程,而电视不可能给人留下可以进行思考的时间,长期这样,宝宝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必然会受到约束,最终导致宝宝对读书、学习不感兴趣。

一名教育专家曾说:“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源于良好的阅读。”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打下基础的,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而宝宝迷上电视也是在最初成长的几年里形成的,因此父母要尽量不让婴幼儿看电视,尽早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三、爱看电视的宝宝兴趣单调

宝宝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外界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带他们去学画画、学弹琴、学下棋,他们的兴趣都不高,往往是半途而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看电视却是娱乐消遣的过程,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宝宝处在一种松散的状态下,自然会对一些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排斥。

四、爱看电视的宝宝社会交往能力差

宝宝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那么他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就大大减少。长时间独处,终日与电视为伴,会使宝宝的心理发育产生障碍,他们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看电视就会焦躁不安,看电视时讨厌别人打扰。由于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和行为可塑性大,而宝宝的模仿能力又强,对形形色色的电视信息大多是囫囵吞枣,影响了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这对儿童心理发育也会起到负面效应。

五、爱看电视的宝宝难教育

宝宝对电视节目往往是“照单全收”,而很多的节目是“少儿不宜”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过多过早地接触不良信息,将会给家长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带来难度,影响宝宝做人的原则,严重的还会造成宝宝以后走上犯罪道路。

温馨提示:

父母千万不要小看电视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一旦迷上电视,玩乐将成为宝宝生活的中心,这将会影响宝宝的一生。爱看电视对宝宝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好问题,它是造成宝宝不爱读书、厌学,甚至享乐主义生活态度的罪魁祸首。

为了宝宝的前途,父母尽量不要让0~4岁的婴幼儿看电视,而对眼睛发育已经成熟的儿童,父母要设法引导他们看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节目,这既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中,父母也应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尽量少看电视,多陪宝宝读书、锻炼、郊游、会友,给宝宝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凡此种种,真的可以让孩子“成龙”“成凤”?

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坦言,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对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这份调查同时还显示,上述三类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父母们过度热衷于所谓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

关颖说,过度启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可以说,当父母们为孩子的早慧及他们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特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求。

其实,很多父母也在为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抱怨,但与此同时,却又给孩子层层加码而乐此不疲。

关颖分析说,首先,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育儿风险大、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考试的“指挥棒”始终左右着人的培养的现实分不开,在我国,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范围,而那些来自现实生活表现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潜能的发挥则不受重视。

关颖特别指出,“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限制。从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有某些特长的孩子往往在分数上拔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被作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样。一些父母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孩子的学习一再提前,以致破坏了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打乱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这样扭曲的教育也给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压力。

专家们真诚告诫“望子成才”的父母:过度的启蒙教育,就当下来看,可能会让孩子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和为孩子社会适应所制造的障碍则贻害无穷。

家园共育《“圈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炸弹”妈妈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 “在公司也管着十几号人,怎么回到家连个小孩子也管不好。感觉很挫败,烦躁,非常烦躁,我朋友见着我都说我现在脾气变坏了。老公也常说我是后妈级的。”越来越多的80后晋级当妈,孩子吵闹或者不听话,就会“暴跳如...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
    2020-07-29 阅读全文
  • 宝宝看电视 不利于学说话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调查,长期暴露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将减少从家长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行为学研究专家克里斯塔基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他说:“在一般的家庭中,显...
    2021-12-03 阅读全文
  • 教育专家: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但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父亲的参与,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位科学育儿热...
    2021-04-09 阅读全文
  • “猫爸”做客央视:分批次录取不利于高校办出特色 21日起,全国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新一轮高招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而自恢复高考以来实行的“分批次录取”高招方法也再次引起讨论。25日,沪江网副总裁常智韬做客央视《午后财经》直播,就“高考分批...
    2021-08-31 阅读全文

“在公司也管着十几号人,怎么回到家连个小孩子也管不好。感觉很挫败,烦躁,非常烦躁,我朋友见着我都说我现在脾气变坏了。老公也常说我是后妈级的。”越来越多的80后晋级当妈,孩子吵闹或者不听话,就会“暴跳如...

2021-05-17 阅读全文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

2020-07-29 阅读全文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调查,长期暴露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将减少从家长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行为学研究专家克里斯塔基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他说:“在一般的家庭中,显...

2021-12-03 阅读全文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但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父亲的参与,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位科学育儿热...

2021-04-09 阅读全文

21日起,全国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新一轮高招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而自恢复高考以来实行的“分批次录取”高招方法也再次引起讨论。25日,沪江网副总裁常智韬做客央视《午后财经》直播,就“高考分批...

2021-08-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