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爱缠人该怎办?

发布时间:2021-12-11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爱缠人该怎办?”,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其实,孩子缠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这就是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首先,要使孩子不缠人,自己先不要撩孩子。这一点很重要,有的父母忙的时候恨孩子缠住自己不放。但仔细想想,当你和孩子一样闲得没事的时候,你是否主动先撩孩子呢?许多家长正是这样干的,这反映出你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够强的。这就形成了高兴起来撩孩子磨你,不高兴起来又恨孩子磨你。如果有这种情况,孩子缠人的情况就说不上改了,因为你们彼此都需要对方关注,都缺乏感情独立。yJs21.COm

如果孩子是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因孤独而缠人的,需要父母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注意安排出时间与子女讲话,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教导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游戏,逐步使孩子感情独立。因为要得到好处而缠人,要分清情况,应该满足,或者认为孩子磨了之后可能同意的事,要干脆利落地早答应;如果是不能同意的事,从头到尾态度要坚决,不给孩子有可趁之机。

以上都是缠人现象和现象的纠正。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处理好宝宝爱缠人的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被人关注.但有些幼儿就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不论你给他们多少关注,他们总嫌不够。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关注的幼儿往往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很难说什么是足够的.但是必须能够让婴幼儿长期地、每时每刻地感到、当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就在他的身边。这样有助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为日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好基础。有些是因为一定原因而使婴幼儿感到缺少安全感和独立性,这种依赖性是暂时的。例如孩子可能与家里有人死亡、生病、父母离婚、在幼儿园里碰到让孩子感到惧怕的事和人及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有关。

持久的依赖性往往与父母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有关,如果父母对孩子突然冒出的每一个念头都立即满足,那么孩子就会期望父母永远这样做。期望父母一刻也不停地注意他。最终使父母无法忍耐。怎样纠正这种行为,关键在于父母应该知道如何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关注,并建立是非标准,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

如何避免宝宝“缠人”?


孩子整天像个小尾巴那样跟在妈妈后面,就连妈妈上厕所也不放过。如果训斥他,觉得本来孩子也没什么大错,如果不说他,感觉真是很烦。可最令人头疼的是妈妈很难想出两全之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表示:妈妈如果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缠人”宝宝,那么他接收到的信息是“可能再分离”,焦虑自然会再度升高,从而导致更需要妈妈,结果,又引来妈妈更严厉责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孩子“缠人”时,妈妈首先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多关心他。在孩子得到较多满足之后,慢慢再把彼此距离拉大,让他渐渐学会独立。

避免孩子“缠人”,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要吓唬孩子,像“赶快睡觉,不然坏人会来抓你”,“不吃饭,警察会来抓你”等,这样极易使孩子变得胆怯;

2、遵守诺言,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

3、帮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如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等。

孩子爱保姆还是爱妈妈?


导读: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渐地,孩子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们为此失落、烦恼,有时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渐地,孩子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们为此失落、烦恼,有时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孩子是我生的,她却跟保姆很亲密,我反倒像个外人,真是郁闷!”年轻的潞潞妈向记者大吐苦水,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想办法将孩子“抢”回来,重建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渐地,孩子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们为此失落、烦恼,有时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对此,专家指出,在对待孩子方面,家庭成员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因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才引起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能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那很多问题会不攻自解。

故事一孩子黏保姆妈妈醋意发

讲述人:潞潞妈(女儿3岁半)

我和老公要上班,潞潞一直是由保姆带,这个保姆是由朋友介绍的,30多岁,人勤快、细心,我们对她很放心,就将潞潞的起居饮食全部交给她,我们也好安心上班。晚上下班回来后,潞潞跟我们玩一会就跟保姆去睡,一直以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有一个周末,保姆有事,要回老家一趟,潞潞非要跟着一起走,小家伙哭得梨花带雨的,看得人心酸,保姆转身把她抱在怀里,她立刻破涕为笑。看到如此情景,我不禁醋意大发。我出门之时,孩子从来不会这样不舍,即使我跟她打招呼,她也是不理不睬。我辛苦上班为的就是给她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现在,她却只黏保姆,我真的很失落……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怎么办?一定要多用点心让孩子知道妈妈比保姆更爱她,从此,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我基本全给了孩子。当然,既要保证时间,还要保证相处的质量,讲故事、玩游戏、买玩具、去游乐场、逗她开心,能想到的我都去尝试。为了争回女儿对我的爱,花点工夫也是值得的。

故事二隔代溺爱让我抓狂

讲述者:彤彤妈(儿子2岁半)

最近,保姆有事回家了,彤彤的姥姥和姥爷来帮忙,没想到,才几天的工夫,彤彤就跟他们打成一片,完全忘了我这个妈妈。老人爱孩子,彤彤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家里的冰箱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客厅摆满了各种玩具,淘气的彤彤将玩具摔得到处都是,姥爷不但没批评他,反而笑呵呵地捡回去又让他扔。彤彤越发得意了,一次比一次摔得响亮……

每天下午,姥姥、姥爷就带彤彤去附近的公园玩,蹦蹦床、小火车、打水枪,简直玩疯了,晚上回到家里,吃了饭就睡。以前晚饭后我还会跟他讲故事、唱歌,进行智力教育,现在都全乱套了。

故事三婆婆与我“抢”孩子

讲述人:乐乐妈(儿子1岁)

婆婆帮我照顾乐乐本是件好事,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年10月份,在我临产期的前一个月,公婆两人从老家来到广州,担负起照顾我的重任,刚开始,我们相处得比较融洽,可等孩子出生后,很多矛盾就出现了。老公家三代单传,乐乐的出生让公婆喜不拢嘴,婆婆几乎成天围着乐乐,洗澡、换尿布、抱着转,除了喂奶,我很少有机会碰到乐乐。那时,我的身体也比较弱,也乐得多休息一下。

可是在乐乐满月的时候,我妈妈从重庆赶过来看望,姥姥见到孙子,自然特别喜爱,马上伸出手想抱孩子,可婆婆却说,这孩子我抱惯了,换个手会哭闹的,妈妈有些尴尬地缩回了手。在以后的那几天了,我妈妈照顾乐乐时,婆婆总在旁边看着,并不停地提醒要注意这,注意那,好像乐乐只是她一个人的宝贝,看到这种情景,我很郁闷,结果妈妈也没待几天就走了。

以后的日子里,在照顾乐乐方面,我有意主动很多,可乐乐一哭,她马上就从我手中抢过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为了家庭和睦,只能忍着。婆婆爱孙子没错,可现在,乐乐好像已经成了她的私人财产,我这个妈妈倒成了一个局外人。

专家分析

——广州市慧苑心理咨询中心左小桃)

亲子嫉妒会伤害孩子

3岁前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段时间里,谁陪在宝宝身边的时间多,能分享宝宝的快乐,安慰宝宝的难过,宝宝自然会亲近谁,这是正常现象。有些妈妈为此会感到失落、焦虑,这其实是亲子嫉妒的表现,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表现为隐隐的不快、醋意大发,有时甚至会攻击对孩子好的另一方。

亲子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尤其是妈妈们,总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在感情上对孩子的独占欲望比较强烈,如果孩子黏自己就很自豪,孩子对别人亲的话就会沮丧,觉得自己失去了控制权。这时,家庭成员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在对待孩子的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有的虽然当面不说,可背后却悄悄地“拉拢”孩子,其结果是孩子自己有了冲突、焦虑、不知所措。此外,还有的家长喜欢问孩子“最喜欢谁”这样的问题,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用心相处建立感情

任何事情,只要多沟通,总会解决的,家庭成员之间要多沟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对于非原则的问题不要太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协调中尽量用“书上怎么说,大夫怎么说”等等,而不要很强势地说“我觉得,我认为”。

除了沟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跟宝宝用心相处,因为工作关系,妈妈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所以要有效利用这些时间培养亲子关系,在跟宝宝互动的过程中,拥抱、谈笑、鼓掌,都会给宝宝很大的肯定,使他建立自信。

另外,给宝宝洗澡、讲故事、唱歌这类事情最好自己做,不要请别人代劳,这些都有助于亲子感情的加深。

幼儿园归来该问孩子什么


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其为“亲子交流”。

家长最爱嘘寒问暖

市区某幼儿园作了一番小调查,结果发现,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记者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一位庞爷爷:“外孙自去年上小班后,每天都是我负责接送。”谈及接孩子离园时的交流,庞爷爷说:“还真没想那么多,就是下意识地问他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啊等,要么就是问他学了什么,老师教的儿歌会不会背啊之类的问题。”旁边的一位孙奶奶则告诉记者:“我孙女上大班了,她独立性很强,也很聪明,每天都会向我展示她学到的新本领,所以我每天就会问她,老师教了什么,学会了没有。”

[老师建议]

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很多家长都愿意利用接孩子离园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这种做法非常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多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等。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表现的机会,请孩子跟家里人讲一讲,孩子又会得到一次锻炼。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案推荐]

问:你今天有没有帮助别人?

女儿:依依,小班;

家长:杨妈妈

“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帮老师做事啊?”当依依的妈妈有一天这样问时,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没有。”妈妈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妈妈又一次这样问她,这回依依没有迟疑,直接回答:“没有。”第三天,当妈妈又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时,依依似乎早有准备:“帮了,我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妈妈表扬了她。此后,依依特别喜欢在班上帮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师经常表扬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觉得特别开心,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幼儿园孩子到底该学什么?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目前,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零起点教学”要求教育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目的在于避免“抢跑”。“零起点教学”的本质其实是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关注。

为什么不能过早学知识

有些知识过早学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影响下,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

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幼儿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有些家长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成人。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

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着“零准备”

目前,大家都已认识到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人,都在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倡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即儿童在进入学校时应当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零准备”,入学准备需重视。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但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入学准备不能错误地等同于识字、算数。

有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语言技能(如字母识别能力和语音敏感性)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

因此,在孩子0~6岁,培养孩子语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让孩子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鼓励孩子唱诵歌谣、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会做多少题目,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活动,帮助孩子在玩中学,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入学准备除了知识准备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准备。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其中的学习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因此,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听得懂任务要求、能自始至终完成一项任务),会遵守规则等。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孩子后续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

有研究发现,入学后,没有朋友比成绩差更糟糕,被拒绝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学习成绩不佳等现象。因此,入学准备很重要,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

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

幼儿期发展是否良好影响将来的幸福

儿童在幼儿期发展是否良好,将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发展的顺利与幸福。那么,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与学习重点在哪里呢?

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幼儿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广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

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

3~4岁时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为今后其情感独立和认知独立的发展奠定基础。

4~5岁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

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所以,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同时,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并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另外,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相信《孩子爱缠人该怎办?》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爱缠人背后的原因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
    2022-01-28 阅读全文
  • 处理好宝宝爱缠人的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被人关注.但有些幼儿就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不论你给他们多少关注,他们总嫌不够。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关注的幼儿往往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很难说什么是足够的.但是必须能...
    2021-12-13 阅读全文
  • 宝宝爱缠人是需父母关注 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被人关注.但有些幼儿就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不论你给他们多少关注,他们总嫌不够。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关注的幼儿往往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很难说什么是足够的.但是必须能...
    2022-02-05 阅读全文
  • 孩子爱骂人该怎么办 孩子到了6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开始逆反也会有打人、骂人等行为出现,不论什么原因,爸爸妈妈都不应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宝宝骂人、打人,就一味训斥孩子、或者打骂,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和反思大人的言...
    2021-12-13 阅读全文
  • 孩子爱磨蹭该怎么办? 孩子爱磨蹭该怎么办?今天早上又迟到了,让校车等了好几分钟,每天校车7.20在门口等,我们一般7.15左右就要在楼下了,今天早上吃面条,所以6.50就做好了,xx连一半都没有吃到就说吃饱了,鸡蛋也只吃了...
    2020-10-30 阅读全文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

2022-01-28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被人关注.但有些幼儿就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不论你给他们多少关注,他们总嫌不够。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关注的幼儿往往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很难说什么是足够的.但是必须能...

2021-12-13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被人关注.但有些幼儿就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不论你给他们多少关注,他们总嫌不够。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关注的幼儿往往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很难说什么是足够的.但是必须能...

2022-02-05 阅读全文

孩子到了6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开始逆反也会有打人、骂人等行为出现,不论什么原因,爸爸妈妈都不应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宝宝骂人、打人,就一味训斥孩子、或者打骂,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和反思大人的言...

2021-12-13 阅读全文

孩子爱磨蹭该怎么办?今天早上又迟到了,让校车等了好几分钟,每天校车7.20在门口等,我们一般7.15左右就要在楼下了,今天早上吃面条,所以6.50就做好了,xx连一半都没有吃到就说吃饱了,鸡蛋也只吃了...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