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巧妙化解宝贝的“小委屈”

发布时间:2021-12-08

励志的小故事。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巧妙化解宝贝的“小委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当你看到宝宝哭丧着脸,抚摸着被小朋友弄坏的新玩具时;当你看到宝宝泪流满面,揉着碰破的伤口时……是不是觉得既心疼、又着急?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要遇到受委屈的时候。

这时,如何化解宝宝受到的委屈,才是最重要的事。

妙妙被老师误解了

妙妙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她时,看见妙妙站在门口,老师蹲在她面前,端着饭碗,说:“今天你一定要把饭吃完才能回家。”妙妙含着眼泪,不吃饭也不说话,看上去委屈得很。老师有些为难地告诉妈妈,妙妙的早饭和午饭都没怎么吃,一天无精打采,也排除了生病的可能。妈妈看妙妙怎么都不想吃饭的样子,也没有勉强她,跟老师道过歉后领妙妙回家了。一路上,妙妙哭哭啼啼,任妈妈怎么问,都不肯说话。

为什么?

直到晚上,妈妈帮妙妙刷牙时,才发现她的牙龈肿了,一碰就很疼,因此才不愿意吃饭。

如何做?

妈妈先是给饿了一天的妙妙喝了她最喜欢的巧克力牛奶,让她填饱肚子,然后安慰了妙妙:“妙妙牙疼,但是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被老师误会了,是不是?但是老师很关心妙妙啊,不好好吃饭对身体不好。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会准备一些牛奶和豆浆,但是妙妙要自己跟老师说清楚牙疼的事情,好不好?”

转天,妙妙主动告诉老师自己牙疼,果然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照顾。妈妈趁热打铁,向妙妙强化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之后,妙妙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

琳琳的演出被取消了

琳琳是个很独立的孩子,就连上少年宫学舞蹈,都不用妈妈帮忙换衣服,更不用家长在外面等。美中不足的是,琳琳是个“小马虎”。这不,因为粗心大意,她受了一次“委屈”。星期日下午,琳琳的爸爸照例把她送到少年宫就离开了。没想到,下午来接她的时候,琳琳扑到爸爸身上大哭起来。问过老师才知道,因为琳琳没有按照要求穿红舞鞋,所以她要表演的集体舞被取消了。

为什么?

原来,上一次练习结束后,老师一一告诉家长下周有小型汇报演出,需要准备红色舞鞋,但琳琳的爸爸来得比较晚,那时老师已经下班了。老师让琳琳自己记住,琳琳也表示没问题。但是琳琳回家后一心想着看动画片,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如何做?

琳琳做事丢三落四的毛病一直改不掉,其实这正好是个让她改正缺点的好机会。爸爸并没有一味地哄琳琳,只是安慰她更好的演出机会还在后面,这次错过了还有下次。

回家的路上,爸爸买了一个漂亮的小本子,告诉琳琳要把应该记住的每一件事都写或画在上面,每天晚上看一看。爸爸开玩笑说:“这样,琳琳的"健忘症"准能治好了!”琳琳终于破涕为笑。

鹏鹏的新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

奶奶买菜回来,看见鹏鹏与阳阳在小区花园里争得面红耳赤,一看到鹏鹏奶奶,阳阳就咧嘴要哭。奶奶赶紧把鹏鹏手中拿着的草编花环抢过来,塞给阳阳,一边说:“是鹏鹏哥哥不对,不该跟弟弟抢玩具,奶奶批评他!”一边拉着鹏鹏回家。

不料,一路上鹏鹏一直要挣脱奶奶的手,一边挣扎一边喊:“奶奶坏!坏奶奶!”到家后,不停地捶打着桌子,愤怒得很。

为什么?

爷爷把鹏鹏领到阳台,问鹏鹏刚才是怎么回事。鹏鹏说:“那个花环是我好不容易才编好的,阳阳硬要抢过去,奶奶不但不帮我,还帮他!奶奶是坏奶奶!”

如何做?

爷爷看着鹏鹏起伏的小胸脯,知道他又委屈、又生气,就让鹏鹏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杜鹃花娇艳欲滴,茉莉花芬芳扑鼻,鹏鹏看了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爷爷问:“你看花开得好看吗?”“好看!”“你知道花为什么能这么漂亮吗?因为它们都长在同一块土里,一起分享阳光,一起吸收养分,从来不分什么你我。”聪明的鹏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爷爷又说,“小朋友们在一起也是一样啊,今天你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的小朋友,明天别人也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这样大家都能玩得更好,你说呢?”

后来,鹏鹏不但学会了分享,还学会了把一起玩的小朋友分成小组,互相交换玩具,当上了“孩子王”。

小旭弄坏了洗衣机

一进门,妈妈就被眼前的情景吓倒了:水从卫生间一直流到客厅,地上到处都是肥皂沫,小旭更是浑身上下湿透。更要命的是,刚买不久的洗衣机坏了,咣当咣当响。妈妈生气地把小旭关在小屋里,让他好好反省。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叫小旭出来,可是小旭撅着嘴蹲在那里,怎么叫都不动。

为什么?

爸爸回家后,小旭伤心地告诉爸爸,他看妈妈工作太辛苦,想帮她洗衣服。但是拧开洗衣机后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才弄成了这个样子。

如何做?

爸爸先是跟妈妈说明了情况,告诉她误解了孩子,让妈妈跟小旭诚恳地道了歉,小旭原谅了妈妈。之后,爸爸又告诉小旭,以后如果想学做家务,一定要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千万不能自己动手,水、火、电都是很危险的东西,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妈妈是怕小旭出危险才批评他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小旭再也不独自使用家里的电器了。

对于孩子的委屈,要安慰、道歉,同时也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避免委屈再次发生。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适当地受一些委屈不见得是坏事,这对培养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处。当孩子受到委屈、伤心急躁的时候,家长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让宝宝平静下来,再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帮宝宝分析事情的原因和解决之道。顺利化解宝贝的委屈,让宝贝在挫折中增长生活经验,对宝贝的成长来说是一剂良药。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手段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安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7、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在学校受了委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另外,家长不要用讲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长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

在情绪处理上,家长尤其要引导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愤怒。愤怒是一种最容易被压制的情绪,而压制愤怒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对学校老师有意见,将来影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往往会对孩子对老师的愤怒情绪加以化解或者压制,不鼓励孩子表达愤怒,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如果走入这个误区,孩子即使表面上听话了,也会倾向于把愤怒情绪转向内心深处积累起来,把“老师错了”变成“我错了”,使孩子自我评价降低,导致孩子退缩和消极怠工,不专心学习。

如果客观上真是老师伤害了孩子,妈妈就需要站到孩子一边,做孩子强大的支撑,而不是顾忌太多,回避接触校方。因为,家长找学校说明情况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保护。但家长不一定要采取“讨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静的态度,尤其要让孩子清楚解决的情况,消除老师、同学的误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

化解:是什么引发了宝贝的眼泪?


“宝贝一哭,妈咪都会有些紧张,不知道宝贝怎么了,特别是刚刚做了妈咪的人。其实,宝贝哭并不一定就是有什么不好的事了,本文将告诉你是什么引发了宝贝的眼泪,作为妈咪应该如何去化解它。”

宝贝出生6个月内

宝贝哭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他们的哭声并不意味着好或不好。宝贝的哭声并不总是带有情感因素——他哭只是因为他还不会用别的方式去交流。

在6周左右,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令人惊奇的快速发育,宝贝开始能够控制他的哭声,尽管还不熟练,但足够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了。比如,宝贝一哭,你就知道该为他换尿布了,该喂奶了,或他想要你抱抱了。每过一个月,他都能学会让他的哭声和你的反应之间形成更高级的联系。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化解宝贝的眼泪,你要做什么:

1、仔细寻找宝贝哭的原因

如果你不确定他为什么哭,检查所有可能导致他哭的“罪恶之源”:他吃饱了吗?打饱嗝了?尿布湿了7这样一来,问题一般都能解决。

2、轻轻摇晃他,轻言细语

你的宝贝在舒适、恒温的母体内刚度过9个月。不要奇怪好多婴儿对襁褓、轻轻摇晃以及轻言细语有愉快的反应,因为这些都是在模仿他生活过的子宫的环境。新生儿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肌肉和动作,而襁褓的包裹让他的胳膊和腿都能紧挨着身体,就像在子宫里的感觉一样。在这样熟悉的感觉下入睡,宝贝就不易被惊扰,能睡得很香。

3、不要太焦急

某一天也许你的宝贝不知什么原因哭得很厉害,而你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他还在哭。那么,把他带到一间安静,光线黯淡的房间,哭泣可能立刻就停止了。他可能只是需要离开那个使他受刺激的地方,安静地待一会儿而已。

4、把真实世界的声音呈现在宝贝面前

有些妈咪在刚出生的宝贝身边总是轻手轻脚,她们以为宝贝需要安静平和。实际上,宝贝也许渴望他在子宫里就听到过的这个世界的声音,比如,你的说话声,你的另一半的歌声,或者你弹奏的音乐声。所以,请用正常的语调在宝贝面前说话,唱歌。

宝贝6-12个月

6个月左右,宝贝开始明白,他一哭你就会作出反应,就像他把手伸出来,你就会抱他。这时候的宝贝,正在积累一个记录这样的因果关系的内在数据库。

这一阶段,你也能发现宝贝个性的变化:原来的爱哭宝贝,也许现在变得开朗了许多,而从前好脾气的宝贝却爱发脾气了。你也许会发现,原来爱笑的宝贝还有另一面,比如在喂奶时老哭,甚至会咬你!为什么呢?原来宝贝一般在6—1O个月时开始长第一颗牙,而这会引起疼痛。一疼,宝贝肯定会哭啦

这时候宝贝的行为,也解释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当他还是小婴儿时,你离开房间他什么事儿也没有,因为你一脱离他的视线,他对你的记忆就消失了;现在,他看见你离开了,他仍然知道你的存在,只是会困惑你到哪儿去了,是否还会回来。由于他还不会叫你或问你去哪儿了,他只能用自己拥有的唯_的手段——哭,来引起你的注意。最终,他的早期经验证明,当他哭的时候,你会迅速地跑回来。

化解宝贝的眼泪,你要做什么:

1、教他学会自我抚慰

有一种哭声比其他哭声更好区别,那就是疲倦的哭声:听起来时断时续。这时候,让宝贝学习一些游戏,从而抚慰自己——你正好能借机给他上一节有价值的课。如果每次你离开房间时宝贝都哭,那么做些简单的游戏,像“藏猫猫”,帮助宝贝巩固客体永久性这一概念,最终他会意识到你还在附近,而且会回到他身边。这样一来,虽然你离开时他还会哭,但不见得每次都会哭了。

2、每次只改变一件事

有时候宝贝只是想看看另一面墙上的东西,或只想尝试一个和原来的玩具稍有不同的新玩具。所以,当他痛哭时,你不要忙乱不知所措,也不要一下子给他五个新东西去吸引他的注意力,不妨慢慢来,一样一样地让他尝试。

3、试试手语

手语能帮助宝贝表达需求。而无需再借助于眼泪。在宝贝9个月时可以教他打手势。这样到宝贝13个月时,他就可以用手势表达“喝”“吃”和“更多”等含义了,而这表明他想要某些东西时,不会只能用哭来表达了。

4、给他一些东西去咬嚼

有些宝贝出牙时并没有明显的迹象,如口水增多,喜欢咬东西或牙龈疼或痒,只是比平常爱哭了。咬嚼可以减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东西,试试用消过毒的,冰凉的橡皮牙环或湿布来缓解宝贝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宝贝12-24个月

现在,你的宝贝开始忙个不停,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学习并且巩固他的动作和交流技能。学步的宝贝因为探索而兴奋,但又害怕远离你,有太多的事需要宝贝应付——怪不得他们老哭呢。

宝贝可能也开始说话了,但还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表达挫折。当一个玩伴“借”走一件玩具时,他不知道怎么说。他也可能开始表现出害怕了一一怕黑!怕狗!怕烟火!——这些都考验着宝贝的应对技巧。尽管宝贝越来越会控制眼泪了,有时父母的期望还是超过了他的控制能力。上床睡觉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只是小事,但对宝贝来说在大脑里有很多活动正在进行着,他根本无法立刻停下来。宝贝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样的冲突,所以只能哭。其实,哭对于学步的宝贝来说,实际上是很有建设性:因为哭过以后,宝贝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他熬过泪水后还会继续前进。

化解宝贝的眼泪,你要做什么:

1、为一个更高级的对手做准备

如果宝贝饿了、累了或生病了,通常你可以用一块零食,一会儿小睡或爱抚治好或阻止他的眼泪。但学步的宝贝一旦明白他可以用发脾气来控制成人,他们会乐此不疲?所以你一定要保持冷静,换句话说,你决不能完全被宝贝的哭声所控制。

2、冷静对待宝贝在公共场合的哭闹

没有比在公共场合遭遇宝贝哭喊不休更让你尴尬了。尽管这很困难,你也要努力不介意围观的人朝你抛来的白眼或毫无益处的评论。如果你怕丢脸,而试图用恐吓或严厉责骂阻止宝贝的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正确的方式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一对一的与宝贝谈一谈。

3、教宝贝“用你的话来说”

接下去的几年,你不得不无数次地重复这句话,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宝贝而言很重要。同时,你也要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感受:“我今天感觉不好,因为我的胃疼。”教会宝贝说“我需要帮助”这样的话。现在,当宝贝感到难受时,他能说出来而且知道会得到别人的理解,而被理解,是宝贝甚至成人哭泣时最希望的事情。“这时候宝贝的行为,也解释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当他还是小婴儿时,你离开房间他什么事儿也没有,因为你一脱离他的视线,他对你的记忆就消失了;现在,他看见你离开了,他仍然知道你的存在,只是会困惑你到哪儿去了,是否还会回来。”

缓解宝贝睡前苦恼的小妙招


缓解睡前哭闹,不可错过的N个小妙招

睡前哭闹是让很多人头疼的。

有时候可以靠吸引注意力的方式,让婴儿先冷静下来,一旦注意力被吸引,情绪温度降下来,慢慢的就容易安抚住了。

大哭到入睡有时侯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不要一哭就慌神,宝宝不一定多痛苦,有时侯只是情绪控制能力不够,刹不住车,“哭大乎劲儿了”。

用声音吸引注意力

有些宝宝一进屋就想条件反射一样开始要准备哭,你可以故作神秘,问问宝宝:“啊,宝宝,你听外面是不是有小狗在叫?”

可以发出一些声响吸引注意力,比如打个响指、用手拍床之类,先稳住情绪,不强迫,以退为进。

妈妈们的经历:

案例1: 这几天夜里哼唧眼看要哭大时,边唱边咚咚咚用力敲床板,居然渐渐不吱声自己又睡了,多次验证有效。

案例2:睡觉中途醒了小哭,嘘、拍不管用,想起塑料袋也似乎可以,揉它,马上有效,不哭不闹瞪眼看,平静后放旁边,自己睡着了。

“嘘-拍”法,里面说嘘声要盖过哭声,也是为了能在一片混乱中,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我之前看到过网友分享给我的一个视频,里面姥姥就是拍的时候手上带着个摇铃,一边拍一边有摇铃的声响,很快就睡了。

宝宝哭闹不严重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简单的碎碎念。

妈妈们的经历:我家宝宝倔强又爱听表扬,用一招“唐僧式”告诉宝宝:“加油哦,宝贝,妈妈和你一起努力。” “哎呦,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放下不抱你睡就是不爱你了?不是哦,妈妈很爱你所以想你学会自己令自己入睡,不用以后那么辛苦。宝贝,你昨晚和今天中午都是自己在床上睡着的哦,好犀利啊!其实自己觉觉也不是那么难嘛,你比好多哥哥姐姐都厉害呢!”

刚开始哭的时候,还可以试试打开宝宝喜欢的,熟悉的音乐。节奏感强一些的,相对来说更容易吸引宝宝。《宝贝你听到了吗》 之类的歌都挺受宝宝们钟爱的。

用视觉吸引注意力

睡不着的时候,跟宝宝说“咦,你看墙上是不是有个小虫?”,“喔唷,地上有个东西,妈妈看看是什么”

或是抱宝宝到窗边,看看窗外绿色,看看远处,也都是视觉吸引,能帮助情绪从烦躁中得以摆脱。

小月龄的孩子躺着看床铃,目光随着床铃上的玩具转动,有时候就会安静睡着,偶尔难入睡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

还有小宝宝喜欢黑白卡或者彩色卡,在哭闹烦躁的时候给他看一张会有瞬间的注意力被吸引,再配合其它安抚,有时就能安静下来。

有时候过于兴奋,我们还需要遮挡宝宝的视线:用手遮眼睛,将宝宝头埋在胸口,拉窗帘降低室内亮度,避免眼神接触,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上流传用一张纸42秒哄睡婴儿的视频,其背后的原因是宝宝已经进入临睡状态,另一个原因正是遮挡了视线。

以前还看到有妈妈用遮光帽,遮在宝宝眼睛上,据说哄睡效果不错。不过这个有安全风险,还是谨慎为好。

妈妈们的经历

案例1:3个多月,我在小床两边各放一个玩偶,作为她的安慰物而不是道具,她看着玩具渐渐眼睛失神就睡着了,她还喜欢看着我一页页翻书来入睡。

案例2:我家宝贝,比较喜欢看我做广播体操,把他放小床上,我站在床边做各种肢体运动,他有时看着看着就闭眼睡过去了。

案例3:外婆在床上哄睡时,如果宝宝哭大了,一只手摸慷儿手臂和大腿,顺带固定住。另一只手利用哄睡神器吸引注意力,比如:海马。往上提海马,让宝宝睁眼看见,再将海马往下,放到宝宝脚附近,让他眼睛眯起来看。如此往上往下,快睡着了,就不要再抬起海马。

还有妈妈提到,当自己处于宝宝视线下方的时候,因为宝宝会朝下看,不用总抬头睁眼,眼睛容易闭上,哄睡更容易。

靠理智降低情绪温度

《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提到一种观点:

当孩子无法控制激烈的右脑情绪时,帮助他述说让他难过的事情,从而让左脑发挥功能,让孩子理清自己的经历,更有掌控感。

落到日常中就是,引导宝宝思考,比如哭的时候,可以问问宝宝哭闹的原因,只要宝宝能听懂一些,我们就可以尝试用一些提问来引导。

比如:

“宝宝是不是觉得突然关灯很黑,想多开一会?”

“宝宝是不是觉得躺着和抱着感觉不一样,不习惯?”

“宝宝是不是觉得今天和妈妈玩的时间不够?”

等等, 这些问题基于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来提,会比较容易说中,就算说不中也不要紧,只要宝宝开始动脑筋,情绪温度就逐渐开始下降了。

有些时候入睡困难并非睡眠能力问题,而是睡眠意愿。

妈妈们的经历

案例1:1岁7个月,睡前闹了下,但是我没吼他,而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问他星星月亮的问题,情绪立马好了,放床上自己就睡了,有时真不是孩子闹,而是我的不良情绪让孩子焦虑了。

案例2: 2岁半,现在临睡前的聊天已经成为越来越固定的环节。宝宝不愿意关灯时,我说:“关上灯后,我们来聊天吧,说说妈妈和你今天都做了什么怎么样?” 她就很爽气地关了。晚上放松状态下,会说出很多白天没说的话,我想这个习惯对以后的沟通会很有帮助。

其它转移注意力的办法

妈妈们的经历

案例1:5个多月,有时候吃奶就要睡着了,其实已经吃饱了,就是想吮吸那种,拔出乳头宝宝就生气,这时我就对她轻轻吹口气(类似吹蜡烛),她就一下子就停了,闹觉时候也试过好几次。

案例2: 7个多月,有几次哄睡时宝宝焦躁,我尝试改变了场景:有几次放小床哭闹,挪回大床又好了,有一次我哄不睡,阿姨过来哄就睡着了。

场景的变换也是常用的,特别是宝宝在夜惊时候哭得不认识人,抱到客厅或者有光线的地方,慢慢就容易缓过神来。

结语

转移注意力很有效,要善用而不滥用,如果孩子还来不及体会和试着处理情绪就被转移,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情绪没被接纳,也剥夺了学习机会。

有时侯如果孩子就是单纯想发泄一下,哭一场,我们陪伴就好,不用非要去阻止。情绪就像洪水,泄洪完毕,会慢慢归于平静。

晒晒我家宝贝:贴心“小棉袄”


这段日子一直很忙,每天下班已是华灯初上。儿子凡凡是个生活超有规律的孩子,晚上一到8:30准时要睡觉,上周一连好几天,等我回到家时,他早已经睡着了。一天早上,我给凡凡穿衣服的时候,他突然用小手捧着我的脸很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

我笑了:“妈妈怎么辛苦了啊?”

“你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还要陪我,你好辛苦呀!”听着这个刚满3岁的小人儿的话,我的心暖暖的,泪水一下潮湿了双眼。

虽然平时总在抱怨儿子很调皮,让人很不省心,但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凡凡宝宝有着超乎寻常的懂事,是个很会体贴人的孩子。

去年夏天,2岁的凡凡吃过晚饭后,每天都跟着外婆出去散步。有时我下班回晚了,就直接去外面找他们。每次凡凡只要看见我背着包,总会先问我:“妈妈,你吃过饭了吗?”要是我说“还没吃”,他就会一个劲地把我往家里推,小嘴咕哝着说:“妈妈,妈妈,你先回家吃饭吧!”旁边的人听了都笑着说:“你这个儿子养得真值!”

因为平时不太注意身体,我的腰经常疼,只要我一说腰疼,凡宝宝赶紧就会跑到我的身后,抡起小拳头就给我捶背。虽然每次只捶几下,但是小小的他已经开始知道心疼妈妈了!

在幼儿园,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们都很喜欢他,不光是因为凡凡嘴巴甜,看见谁都会主动喊,而且他谁都认识,从来不会叫错人。

前段时间,外婆去幼儿园接凡凡,老师拉着外婆说:“今天正上着课,凡凡突然起身跑到教室外面,我喊他,他不听,等我追出去,看他手上多了张纸巾,他跟我说‘老师,给你擦一擦。’当时我很感动,全班那么多小朋友,谁都没有注意到我感冒了,流鼻涕了,就他个小精怪发现了。”

其实,在家里,只要有人感冒了,凡凡都会主动递上纸巾;要是有人咳嗽,他会赶忙去拍拍背,有好几次黎明时分我咳嗽把他咳醒了,他都会用小手在我背上轻轻拍;外婆洗了衣服喊累的时候,他总会说“你辛苦了!”“我帮你捶捶背吧!”;吃糖和水果的时候,他会把皮和糖纸剥得干干净净再喂到我们嘴里……也许每次对待他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做的,但这些无意的举动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让善良的他反过来经常温暖着我们,给我们以惊喜。(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琪淇)

怎样化解幼儿心理创伤


怎样化解幼儿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幼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如何帮助精神受伤害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让孩子有安全感。

其次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没时间去琢磨那件可怕的事情。

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恐怖事件,一些家长也被事件吓坏了,纷纷议论、猜测,甚至愤怒、谩骂,但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并且慢慢强化创伤记忆。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家长就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通俗的话语给孩子一个适当的劝解。

如何化解夫妻育儿的矛盾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期盼了好久的小宝宝,

然而自从他加入我们的两人世界,却争吵不断。

这到底是过度时期的短暂危机?

还是我们夫妻间的感情真的出问题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事,宝宝红通通圆滚滚的可爱模样,人见人爱,但新生婴儿的加入也会让原本平静的小家庭生活增添许多困扰和羁绊。尤其是刚出了产房回到家中,别看宝宝身躯娇小,他在你们原本的两人世界里可是要占有一席之地的。

夫妻生活从此以他为重心,生活作息也从此大不同。这时候,有一些小家庭里迎接新生婴儿的喜悦可能很快转变为无止境的争吵,备受期待而来的宝宝这时却往往变成为争议的焦点。

学习与新生婴儿共同生活

两人生活变成三人生活,除了空间变拥挤了,还有就是这个“小伙伴”还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说话,要怎么“处置”他呢?面对新生婴儿,新手父母要把生活调整得仍然和谐愉快,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第一个现实问题:照顾新生儿其实是很累人的工作。得有人随时陪在宝宝身旁,耗费精神、体力和时间,漫长的一天常让爸爸妈妈都累得喘不过气来,脾气也就变得暴躁,夫妻间很容易会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开始无谓的争吵。

原本认为共同照顾新生婴儿应是件得心应手的事,殊不知婴儿的到来完全搞乱了两人世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在最初的几个月以后,新妈妈除了负起照顾新生宝宝的主要责任外,平时的家务工作也得自己扛起来,谁说这是一个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呢?事实似乎不尽其然,难免要惹人怨声四起。

宝宝的诞生迫使夫妻两人重新调整生活作息,重新分配家务。这,看起来容易,但其实不然,照顾孩子的工作首先使家务增多,这通常会引起承担了增加的工作的一方的不满,而另一方可能也很难或不愿改掉多年的老习惯,或者不太愿意面对家务工作增多这个现实。然而,夫妻间的重新沟通协调确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彼此的时间和能力范围调整作息,彼此尊重对方带小孩的方式,才能避免不愉快的事发生。通常母亲总认为自己与生俱来就拥有母爱天性,知道如何照顾好小孩,所以对于另一半照顾小孩的能力常持质疑态度,非得在一旁监视提供意见才能安心。而当爸爸的自然也不能接受太太在一旁唠叨批评自己育婴的方式,完全对自己能力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终于有一天新爸爸可能受不了压力而发飙:“我不懂我为何还要照顾小孩,既然你凡事都揽来自己做,而且总觉得做得比我好!”

作为新妈妈的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报持这种态度呢?今后要想想了,尿布包歪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是吗?

重新寻求不同标竿

随着新生婴儿的加入小家庭,另一个浮现的问题则是夫妻间的感情关系。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夫妻二人从单纯的配偶关系转为双亲关系,夫妻双方之间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宝宝诞生后,因为作为妻子的可能需要全心全意投入照顾婴儿的工作,以致于忙碌得精疲力尽,再无暇多花一点心力在夫妻两人本身上,丈夫的角色地位无形中似乎降低了一级,丈夫容易觉得似乎被排挤,忌妒心也因此产生。

其实孩子的诞生对夫妻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夫妻之间必须重新思考、重新调整彼此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方面是没有特效药的,夫妻彼此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沟通,互相倾听对方的意见,试着找出自己的平衡点,重新寻求生活重心,别忘了夫妻感情的维系乃是维护家庭的基础。尤其做妻子的,别一味地把自己封闭在小宝宝的世界里,偶而小两口也要相约到外头透透气,上个馆子,像初恋时一样约个会,暂时把娃娃交给可信赖的人照顾。

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

最后会引发夫妻争执的一个问题,则是对婴儿不同的教养方式。当小婴儿哇哇哭时,妈妈可能就很自然地就塞个奶嘴到孩子嘴里,有些爸爸则无法忍受,觉得吃奶嘴是一件很不当不雅的事。还有一些爸爸认为新生宝宝也应该在自己的房间独自睡觉,而妈妈却不能苟同,觉得晚上应该把宝宝放在自己身边睡觉,比较有安全感,半夜起来喂奶也方便……诸如此类对宝宝教养的不同看法,有源可追寻,其实跟自己本身受到的教育大有关联。

若对某件事彼此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无法沟通讨论,那一触即发的争吵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从小所受的家教是最正确的教养方式,很难轻易容许对自己双亲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

那要如何破解夫妻教养问题矛盾的窘境呢?

1.要明确: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就像一个小团队,要使小团队发展良好是要透过不断的沟通,不断的协调,不断的整合……

所以一旦夫妻之间的争执有沟通的空间,夫妻彼此应该面对面将事情摊开来讨论,共同经营双亲的角色,寻求双方都认同的最佳教育方式,随着小孩成长伴随而来的教养问题才能一一迎刃而解。

2.面对矛盾,正确的应对态度

选择安静的时段,比如说小孩睡觉后,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

选一段恰当的开场白:“昨天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争吵,我想我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出自己的感受,也邀请你的另一半做一样的表白:“我自己是这样的感受,你呢”。

用点幽默感平息纷争。

接受对方差异,把它视为是夫妇关系和对小孩教育的互补。

找出满足每个人的折衷点。比方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你不赞成和宝宝一起合睡,然而在我哺乳的这段期间我大概不得不将宝宝留在身旁,所以你看看是否可以把宝宝的小床摆在我们的床边。”

3.面对矛盾,错误的应对态度

以挫折感的心态来开启话题(“好,那我就先让步”):开口先强调自己的委屈本身就只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用责备的口吻揭开话题(“你没做到,让我很生气,你说你要……”):此种开场白只会引发另一场口角。

摆出竞争的态度:(“没什么了不起,你做的那点事,我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回”):夫妇就像个小团队,彼此应该提供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互相竞赛。

使他陷入无法胜任的窘境:(“那你就自己一个人给宝宝洗个澡,给我看看……”):存心刁难的态度绝对不是缓和矛盾,建立相互谅解的良好关系的开端。

相信《巧妙化解宝贝的“小委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励志的小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教孩子化解“委屈”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0-12-04 阅读全文
  • 巧妙化解宝宝4个坏习惯 在日常家庭生活与宝宝相处时,有时你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小习惯,但一旦这些习惯养成的话,就很难修改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留意一下以下为你列举的习惯了。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
    2021-10-28 阅读全文
  • 分离时婴儿的不安感需要巧妙化解 导读: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
    2021-08-18 阅读全文
  •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在学校受了委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1-03-03 阅读全文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0-12-04 阅读全文

在日常家庭生活与宝宝相处时,有时你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小习惯,但一旦这些习惯养成的话,就很难修改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留意一下以下为你列举的习惯了。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

2021-10-28 阅读全文

导读: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

2021-08-18 阅读全文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1-03-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