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为什么重名这么多?”,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那么,为什么现在重名的人这么多呢。许广浩认为,这与人们的取名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大家都希望起一个吉祥、美好、寓意深刻的名字,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一些有美好寓意的汉字或词语就会在名字当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著名语言文字专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田忠侠教授认为,现代中国人重名的问题也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名人的影响。

他认为,名字重名首先是与起名者的文化修养有关系。“我们经常发现古人的名字非常雅,有人会认为古人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比现代人深,而实际上,古人的名字许多并不是自己父母取的,而是要高薪求名,是向当地最有学问的人买的,因此,可以说古人取名的态度要比现代人郑重。”现代不再流行高薪求名,但时代的作用对人们取名有很大的影响。据他介绍,名字的时代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后、文革、改革开放。刚建国时,建国和国庆的名字特别多,文革时又造就了一批“张红”、“李红”、“卫东”、“忠东”,而改革开放后,又多了一批“趋时之名”,“陈改革”、“李开放”等是其代表作。

名人的名字对普通人取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田教授认为,名人的影响会呈现正反两个方面。首先,同名不同姓的名字会大量地出现。比如,建国后出于对毛主席的爱戴,中国人名字中带“东”字的特别多。另一方面,同名同姓的名人名字出现的可能性就将变得非常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


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

养孩子到底累不累?还是要看各位家长们怎么选。如果能剔除那些让育儿生活疲惫不堪的因素,相信养育孩子会变成一段相当愉快、美好、轻松的人生旅程。

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最集中的话题就是养孩子很累。我们常常羡慕西方国家孩子的独立性很强,家长很轻松、很省心,可是怎么一到中国家长身上带孩子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呢?家长们除了上班,就是天天就是围着孩子转圈。今天我们就聊聊中国家长带孩子累的原因是什么。

把各位爸妈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后,大体锁定在这7个问题上。

1

对孩子期望太高

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是一家的中心。从未生到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家长们事事为孩子筹谋,几乎无一日间断。

这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啊?

根源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在这样的高期望下,压力大的不只有家长,还有孩子。如果家长们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会轻松很多。他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2

家长之外的人参与太多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家长婴儿车上推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还牵一个,一个人就能带上一小队的娃。

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家庭的一队人,带一个娃。爸爸妈妈呵护着,爷爷奶奶伺候着,甚至还跟着个保姆阿姨背着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排场阵仗,简直能赶得上皇帝出巡。

更糟糕的是,在参与决策时,有些爷爷奶奶辈儿的还要求自己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治理结构,让原本简单的家庭事务变得复杂无比,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妈妈,如何能不累?

3

攀比心过重

朋友的孩子都上各种辅.导班了,我们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别的孩子都在吃好几百块一桶的洋奶粉,我们不吃,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

别人、别人、别人……在相当多爸爸妈妈的眼里,时时刻刻都看到太多的别人,常以别人做什么为指南。都忘记了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既要时刻看着别人,自己又要时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队,如此怎能不焦虑、不累心?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跟着别人跑呢?

4

对孩子的大事小情插手太多

天下哪个做父母的,都会竭尽全力的对孩子。但有些时候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不仅家长累,同时也会让孩子丧失自主的能力。

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不插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当孩子生活中出现困惑,学习中出现困难,就需要家长们从侧面去点醒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目的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张嘴闭嘴爸爸妈妈的“乖孩子”。

5

信息过载缺乏主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会接触大量的育儿、升学、家庭教育的信息。看似是一个很懂的育儿“专家”,但实际上对如何育儿缺乏主见。

这里看到孩子需要胎教,就赶紧去学着做胎教;那里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赶紧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这里看到新生儿需要游泳锻炼,就带着娃去婴儿游泳馆;那里看到孩子要补这个补那个,就赶紧去买给孩子吃。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跟着这些信息东奔西跑上了。

育儿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断舍离”,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的阅读、学习,形成自己的“主见”。要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好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坚持,哪些方法要调试。

这样,既不需要被过载的信息冲击、淹没,又能够在育儿生活中采取简洁、有效、恒定的方式,整个过程,会简单、轻松很多。

6

爸爸是个稀缺品

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爸爸不参与育儿、缺席孩子成长的状况。

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也是相当多妈妈觉得带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起带娃,既分担育儿生活中的具体工作,也共同讨论关于孩子的各种大小问题,得出一致见解,然后一起付诸行动。一是可以减轻工作量,二是孩子与父母两个人,可以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让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得更健康、健全。

7

消费不理性,造成过大经济压力

一位普通工薪族爸爸,给自己三四岁的女儿买一条裙子,就花了700块。700块一条的裙子,当然很可能是品质和设计都很不错的,而且孩子穿起来,可能确实非常漂亮。

但是,爸爸妈妈不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一味地如此消费,又能坚持多久,怎么能不感到压力巨大呢?

给孩子最好的,但要考虑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如果消费不够理性,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就得不偿失了。

养孩子到底累不累?还是要看各位家长们怎么选。如果能剔除那些让育儿生活疲惫不堪的因素,相信养育孩子会变成一段相当愉快、美好、轻松的人生旅程

先别急,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当婴儿哭闹的时候,父母会关注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猜测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好像渐渐丧失了这个能力,变得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孩子明知道那么做不对,为什么会做一些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事。

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埋头忙碌,6岁的孩子在用蜡笔涂色。安静了没一会,6岁的孩子开始用脚踢桌子。“别踢了!”妈妈很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孩子撅了撅嘴,停了下来。没一会,又开始踢桌子,妈妈呵斥了他,孩子安静了没两分钟,又开始踢桌子,这时同桌的人已经不胜其烦,换了座位,妈妈感到又窘迫又恼怒,狠狠打了孩子一巴掌。

妈妈对孩子调皮的行为感到气愤,并且急于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却从没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踢桌子的行为,让妈妈的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虽然是被妈妈批评、责骂,但他依然很满足,因为他的真实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寻求妈妈的关注,即使是负面的关注。

如果上面的故事说服不了你,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更有感触。三岁的贝贝本来是个快乐可爱的孩子,他成长得很快,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一岁前学会走路,十八个月就不再用尿布了,两岁时能清楚地说出正确的语句,而且他很擅长表现自己的聪明可爱,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喜爱。可是忽然,他开始哼唧、哭叫,还经常尿裤子、拉裤子,这些年龄倒退的行为发生在弟弟出生两个月之后。贝贝的父母,感到很疑惑,就向儿童心理医生请教。

医生,告诉他们:“贝贝会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他观察到,弟弟得到了全部的关注,自己失去了在家里的位置。他认为,只要自己变成一个婴儿一样不能自理,就能重新得到妈妈的关注。你会觉得孩子采取的方式有点莫名其妙,这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察觉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觉。”

贝贝的父母现在明白了,孩子出现这些错误行为的原因,是想寻求关注,所以父母及时做了调整,平时在照顾弟弟的同时,也给予贝贝足够的关注,比如妈妈如果抱弟弟,就一定会抱他,不会因为弟弟是婴儿,他是个大孩子而区别对待。另外,父母还邀请贝贝一起来照顾弟弟,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久之后,贝贝又回到了那个聪明伶俐的状态。

从上面两个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孩子真的很需要父母的关注。因为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依赖的只有父母,他们除了父母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他们感到父母不够关注自己,就会极其没有安全感。

而父母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孩子,还有我们的伴侣、父母,以及自己的事业和财富,我们的安全感也来自多方面,精力也同样被分散到各处。所以我们越来越难做到:将100%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原来孩子爱我们,远比我们爱孩子的还要多啊!

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有着特定的原因,所以在遇到孩子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时,我们先别急着纠正、责骂、或者惩罚,想想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孩子经历的少,很多事情没还需要引导,只有找到每件事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不适当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习惯


生了孩子之后,很多女人都会开始围着孩子转,给他/她用最好的东西,上最好的学校,报各种兴趣班,耗尽财力、人力,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绅士、淑女。可是妈妈们,小编要郑重提醒您,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先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当妈后,必须改掉的六个坏习惯。请您对照下,中枪了几项?

一、爱吃路边烧烤、冷饮等各种垃圾食品

连女神都会干的一件蠢事,就是穿着几千块的衣服,涂着几百元的口红,站在路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烤串,或者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边吃着带着十几种添加剂的零食、冷饮,一边看电视,别提多惬意了!当妈后,恐怕真的要“忍痛割爱”了,你成年人的肠胃吃几串路边羊肉串、鸡肉串,喝几杯奶精制成的冰冻奶茶没啥关系,可小孩子的肠胃那么弱,那些东西对他们得有多大的伤害?也许你会说,我自己吃就好,不给孩子吃!拜托,你忍心让孩子看着你大快朵颐伸手去抢,然后摆出家长的姿态对他说:“这个不卫生,你不能吃!”天啊,连我都看不下去了!

二、不修边幅不重形象

未嫁时,你每日积极打扮光彩照人,服装日日新,发型月月变,包袋季季换。结婚生娃后,是不是因为料理家务繁忙,或者自觉无“悦己者”而开始不修边幅起来了?那么,生娃后,麻烦让自己重新“美”起来!不需要你花枝招展,但是,尽量打扮得体大方,即使在家时,也千万别穿着几年前的睡衣,披头散发黄脸婆气息十足。居家时,几套色彩鲜艳、材质舒服的纯棉睡衣轮流穿很有必要,小的宝宝,需要鲜艳的颜色来刺激视觉发育,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开始有审美意识了,更不喜欢邋里邋遢的母亲。如果有一天,他对你说:“妈妈,隔壁的张阿姨好漂亮啊!”或者说“妈妈,明天开家长会,你要打扮得漂亮点!”其实孩子已经是在否定你的穿着打扮了,不只是大人才懂得说话婉转噢!

三、做事情拖拉磨蹭

很多人的拖拉磨蹭习惯,其实都是小时候父母“遗传”的。拖拉的习惯真是害人一辈子,小时候成绩差的同学,都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情能拖到下周,工作后这样的习惯更是让领导同事嫌弃,更要命的是,拖拉的母亲往往也就造就一个拖拉的孩子,相似得无药可救。所以,如果你也是个爱磨蹭的妈妈,请痛下决心改过来吧。从吃饭开始,到洗衣做饭、上班、运动,做什么事情都给自己规定好时间,今日事今日毕,忘掉发呆、少玩微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住,孩子的习惯都是你带来的!

四、爱发脾气、多愁善感的公主病

个人认为,从女孩真正成长为“女人”,不是在结婚后,而是在当妈后。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不少从小被父母宠到大的“小公主”们。结了婚,碰上个能包容理解你的老公,继续耍耍小性子也无伤大雅。但是,从当妈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个小女生了,而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汉子”。有一个幼小的生命在你手中,他的饮食起居都要你照顾,他的脾气性格习惯的养成,都与你有莫大的关系。在你对着家人乱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将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会不提地问自己“是我做错了什么?”

多愁善感的妈妈们也要注意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惊人,你的一声长叹,蹙眉忧愁,伤心抹泪,这些表情、动作,他都会学得相当到位,到位到仿佛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面镜子。所以,如果想让你的孩子阳光开朗,不妨自己先多些笑容吧!

五、浓妆艳抹过度打扮

适度打扮的女人赏心悦目,浓妆艳抹的女人却让人倒胃口。偏偏有些女人就好这口,生了孩子也不改初衷!拜托,当你嘟起猩红的嘴唇要亲宝宝的脸蛋时,有没有想过上面的化学物质对孩子伤害多大,当你涂着闪闪发光的指甲油,用手指拿东西喂宝宝吃时,难道不怕把指甲油也喂进宝宝嘴里?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双手和双脚都涂上了亮亮的指甲油,来问你好不好看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去掉多余的饰品、减少不必要的妆容,让你的生活轻松点,也让孩子的世界纯净点。

六、热衷肥皂剧

窝在沙发里边吃零食边看肥皂剧的感觉是不是超爽?可看着看着,发现饭菜忘做了,衣服还没洗,一天过去了,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肥皂剧就是这么迷惑人,能让你忘记自己的责任,完全沉浸在剧中。

当妈了,还是控制下吧,实在想看,先把计划的事情做完,尽量在孩子睡觉之后偷偷看会儿。要不,耽误了事情不说,孩子也会跟你一样黏上电视剧,一放学就凑近电视机猛看,然后视力下降、精神萎靡、不爱动脑、不喜交流各种问题就出来了。电视无罪,关键看你怎么用?内容有益是关键,控制时间很重要,距离拉开护视力,不听劝时拔电源。

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想让孩子出色,自己首先要优秀,请从改掉这些坏习惯开始吧!

一年级小豆包留念28:近视这么多,总结一下经验


小豆包留念28:一年级就这么多近视!总结一下俺的经验

最近频繁看到关于宝宝近视的着急贴,很是忧心,

才一年级呀!作业还不算多,就都近视了,那高年级时眼睛岂不已经成了瓶子底?

很痛心!

我就是近视眼,感触良多:

记得中考面试时学习成绩再好,人家还是首选不近视的。

上学时觉得戴眼镜特别寒碜,上课看不到黑板上的字,急死自己。

18岁时考空姐量完身高,视力不合格第二关就刷下来。

遇到同事远处看不到,人家误以为我故意不理人,影响同事关系!

公交车来了,看不清牌号,猛赶半天,结果到跟前一看不是我要坐的车,白跑!

带隐形害怕角膜脱落,不带就得整天背个眼镜子!

真的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

注意(俺的经验):

1、不要一休息或周末就让孩子沉迷电脑、电视!多到户外玩耍!

2、玩电脑、看电视、写作业、或其它用眼,一定要隔40分钟休息10分钟以上!

3、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休息望望远方,千万不要再用眼看书,画画(我宝说她就爱下课后画画,已被我严厉禁止!)

4、用坐姿校正仪强制约束孩子坐姿,毕竟我们不能一秒钟不落的盯着他们学习。写作业!

5、已有近视,一定多提醒老师,要他们帮忙注意纠正孩子用不良坐姿写字、学习。毕竟孩子在学校时间比在家里学习时间多!

6、一旦近视一定要到大医院就诊,不要去私人小门诊部。

7、补充一条:不要放了学还大班小班的去学习,孩子眼睛就没休息的时候!

上次去了一个地方,打着公益爱护学生眼睛的旗号的免费检查视力的地方,说宝宝有一只眼视力1.0,已到边缘。他们就让宝宝看一张写满小字的纸,宝宝直接看很清楚。

但他们却让宝宝带上镜子,试了好多镜片,宝宝都说看不清,是呀,直接看很清楚,却硬给配镜看,当然怎么看都不清楚了,最后,哪个都不清楚,宝宝可能也烦了,就说,这个镜片清楚。

最后宝宝小声告诉我:妈妈,其实还是有点不清楚,我怕叔叔不高兴。

他们告诉我1.0是边缘,可以配镜干预!

我因为不太相信他们,最后什么也没消费,他们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

我心想,孩子视力还成,干吗要配镜?

回家自己弄了视力表,站在5米以外,给宝宝查视力,都1.2或以上!

所以,一定要去大医院!正规治疗!

孩子,你有那么多“为什么”,真的让我很困惑


家长们会发现,孩子自3岁起,会变得特别爱问为什么,“为什么鱼在水里游”,“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的牙齿不能像爷爷的一样拿出来”,“为什么楼房有那么高”,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往往会让家长很困惑:到底该怎么回答,回答多了怕孩子听不懂,回答少了又怕误导孩子,何况还有许多问题家长也不知道为什么,根本回答不出来!

其实,爱问为什么表明孩子开始关注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长的表现,特别是三岁的孩子,他们开始不拘泥于简单的个人生存问题,对周围的世界感兴趣了,这个世界对于孩子像是一片未探索的地图,他开始想要了解熟悉区域之外的样貌,也想要了解父母、自己之外的其他生物。孩子对父母提问时,正确的处置方法会使孩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思考,而处理不当则可能会让孩子羞于提问,归于内向。

孩子的提问一定要回答

不论答案的质量如何,孩子在提问时得到反馈,对他们而言都是激励,以后再提问时,孩子会减少顾及,更积极主动。孩子成长需要的是不断的提问和寻找答案,家长的激励会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粗暴地打断和批评是最不可取的。

如何回答才恰当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是家长的自然习惯,看似是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思维成长。

可以把家长和老师类比一下。课堂上,老师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问什么,老师答什么对孩子帮助极少,因为孩子没有主动思考,也没有自己探索。所以老师们课上的首要任务是引导,最好的教学是启发式教学。

所以,当孩子问为什么时,父母的最好回答是:“孩子你很棒,这个问题都想到了,能不能先说说你的看法呢?”先对孩子提问题的行为做出肯定和鼓励,再询问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接下来可以引导孩子查阅书籍(培养阅读能力),与其他小伙伴或父母讨论(培养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后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明确的答案。

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回答

考虑到孩子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家长认真对待,下面几种这几种家长要重视:

1.生活常识(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什么要等红绿灯?为什么饭前要洗手?

2.情感类问题(培养孩子情商):为什么妈妈哭了?为什么冬冬不和我说话,因为他生气了吗?

3.科学知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为什么月亮会变化?

4.个人问题(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回答,有助于孩子认识自我,自尊自爱):为什么我不高?为什么我没有好看的衣服?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1.你懂的是术,不是道

你知道怎么催孩子快去睡觉;知道孩子哭的时候,赶紧抱起来;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给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约定下次再吃......

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儿文章里看到的,记下来,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用。

你不知道这一切背后隐藏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其实你也知道,应该爱孩子,尊重孩子,那些文章里都讲了,你也读了,但内心焦躁的时候,觉得自己没过好这一生的时候,你就做不到了。

你就爆发了,用发脾气,威胁,歇斯底里,各种花样向孩子展示内心的脆弱,360度展示你应付这个世界的的捉襟见肘。

你懂得再多的术,也掩盖不了你不懂道的事实。

孩子面对这样反复无常,阴晴不定的父母,他们的内心必然是风雨飘摇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不安惶恐的。

一个不安惶恐,没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怎能处处表现得如你所愿,让你满意?如此一来,“道理”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2.你不是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

自己都没做好,怎么让孩子信服呢?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热衷于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但这就像一个只会弹棉花的人,非得拉住咱给咱讲拉小提琴的窍门,爸爸妈妈们也不愿意听啊。

所以,当爸爸妈妈做不到孩子的榜样,却希望带好孩子,就很难了。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都要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才能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可以是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心态和态度。

孩子看到父母这样的态度,一样会受感染,他们会自己努力,寻找通往优秀的道路,这样的爸爸妈妈,一样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3.你不会活学活用

说一句大白话,道理你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是因为你做人不灵活。聪明的父母,情商高的父母都知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流动的,道理要用到恰当的地方才行,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和砒霜差不多。

看到别人说要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就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成绩不好,考差了,你告诉孩子没关系,你要接纳孩子啊,孩子想爸爸妈妈都不在乎,说没关系了,那就真的没关系,不在乎,干脆再也不努力了,你不知道聪明的父母是怎样接纳孩子的,他们会告诉孩子,没关系,不管你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爸爸妈妈知道,你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如果你学习上需要帮助,告诉爸爸妈妈就行。

这样才是情商高父母的正确姿势,既给了孩子满满的,流动的爱意,又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

就是因为情商高,人家随心所欲,随便打出来就是一套堪称教育孩子教科书的标准组合拳。

和这样高情商的父母比起来,我们能不捉襟见肘么?

说白了,带孩子是一生最重要的试卷,考的是父母的领悟力,格局、做人的灵活度和学识。

孩子虽然重要,到底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还是一部分。

爸爸妈妈们努力吧,当我们不为自己的人生迷惘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早教 0-3岁宝宝竟能做这么多事情!


妈妈们都有同感,生了娃以后,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同时完成洗菜、拖地、冲奶、晾衣服、换尿片等工作。

每天随时可见到妈妈们忙碌的身影,左手提着沉甸甸的妈咪包,右手娴熟地展示着单手抱娃的技能;傍晚,妈妈们领着孩子,提着水果蔬菜、大包小包回家,这也是一道随处可见的风景线……而孩子永远只需负责开心地玩游戏就行了!要是吃饭的时候不闹腾,妈妈都会高兴地快要撒花了!

但事实上,从孩子学会走路起,就具备初步的劳动能力,并且这时的孩子开始慢慢听得懂大人在说什么了。虽说孩子能帮到的事情非常少,但这对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却非常有帮助。

为什么在婴幼阶段,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如此重要?

1、促进孩子的动作发育

孩子颤颤巍巍地迈着小步,将自己的纸尿布扔进垃圾桶,锻炼了孩子的走路的能力;孩子扶着床边站稳,尝试自己穿裤子,慢慢学会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这些小小技能的学习过程,是孩子发展运动、协调能力的过程。

2、劳动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

孩子在学习叠被子的过程中,会思考如何做到两边对称;在学习穿衣服的过程中,会思考先扣哪个扣子,再到哪个,直到不会扣错为止。

对成人而言,家务是随手拈来的活,基本不需要动脑子。但对孩子而言,这是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全新的尝试。所以,别轻易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积极尝试吧!

3、孩子有更多机会来学习语言

孩子在做一件家务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开始他的词汇量很有限,不知道如何表达,但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学会了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慢慢地,他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朵朵1岁多的时候,第一次学会了剥香蕉皮,剥完以后还没来得及吃,就将香蕉放到了我的手里,原来她要腾出自己的双手来鼓掌。随后我发现她常常在做完一件事后,出现鼓掌的动作。这表明孩子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会树立起“我可以做到”、“我真棒”的信念,让自己充满信心。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了?

曾看过一个国外的视频,一个1岁半左右的小宝宝,嘴上还叼着个奶嘴,动作非常熟练地脱光自己的衣服,把浴缸的水打开,然后自己爬进浴缸,舒舒服服地让自己泡个澡……(其实让孩子自己爬进浴缸很不安全,我自己都摔过四脚朝天,这个不能随意让孩子仿效。)

视频给我感触是孩子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只要在确保孩子安全、不会劳累的情况下,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让孩子尝试的,至于该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做家务,并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但务必要讲究安全、不强迫、强度不大、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原则!

3岁以后的宝宝,通常会开始学习各种劳动技能了,对于3岁前的孩子,有哪些事情是孩子可以尝试做的呢?

一、个人卫生、衣着

1、扔纸尿裤

2、自己把手伸进衬衫、外套的袖子,慢慢学会自己穿衣服

3、自己拉拉链、扣扣子

4、把套在头上的衣服脱掉

5、穿袜子(家长把袜子套在孩子的脚上,让孩子自己拉上去)

6、脱袜子(家长把袜子脱到脚踝处,让孩子自己脱)

7、脱鞋子(忙把鞋带解开,余下步骤让孩子自己完成)

8、提裤子(忙把孩子的双脚伸进裤腿)

9、脱裤子

10、戴帽子、脱帽子

11、挤牙膏、刷牙

12、自己感觉洗澡的水温是否可以

13、洗手擦手

14、擦汗

二、用餐

1、坐在餐桌椅,和大人一起用餐,直到用餐完毕

2、自己拿勺子吃饭

3、学会用杯子喝水

4、剥香蕉

5、剥鸡蛋

6、撕掉面包下面的纸

7、用儿童餐刀切一些比较软的食物

8、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9、清理自己的餐桌

三、家务

1、把玩具捡到收纳箱里

2、把书本放回书柜(儿童书柜)

3、把辅食碗放回指定的位置

4、帮家人拿报纸

5、开门关门

6、把自己的脏衣服拿到洗衣篮

7、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8、为大人递送需要清洗的勺子或筷子

9、大人摘菜的时候参与进来

10、购物的时候帮忙选择

11、帮忙铺床

看到以上列出的家务清单,妈妈们可以对照下,哪些家务是自己的小宝宝可以尝试做的。其实想想自己的孩子3岁前会做这么多,当妈的心里也会很有成就感。(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让孩子做一次家务不难,难就难在孩子每天都愿意做这些事情,养成参与劳动的习惯,不必家长拿着“小皮鞭”在屁股后面赶,并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这就看我们家长如何引导了。

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考的能力和行动力。

当我们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时候,他却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习惯已养成

孩子小的时候自控力确实会差一些,有些家长就容易监督、催促和帮助。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变差,习惯于依赖父母的督促。

3、没有承受过结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没有真的体验过拖拉后的问题延续,就是没有触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长总还是会给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识不到拖拉磨蹭是个问题需要改正。

4、榜样效应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时,就别怪孩子了。

5、没有时间观念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们普遍缺少对时间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也不足,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比如,让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孩子会觉得需要半小时,但事实上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抵触、认知都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拖拉磨蹭,通常问题最多的是8岁左右的孩子,也最让人闹心,他们正进入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孩子正在上小学,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学会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经常和父母对着干。

所以,当孩子出现拖拉的情况时,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就事论事,不展开,不比较

很多妈妈们习惯“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饭磨蹭了,妈妈就不单单会教育孩子吃饭的事,有时还会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写作业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来说一遍……这样展开问题,一定会让孩子反感。

所以,当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这一个问题好了,“不需把战火延伸到其他战场”。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奖,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看那XXX,人家一放学就把作业写完了……”这类的话家长就别说了。

可以公平的讨论,指出问题,制定方案,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对待,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间,也要给自己一个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试着让孩子自己承担一定结果,不要盲目帮孩子决定。尊重你们讨论后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温柔而坚定。

温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当然,你可能会生气,但请尽量不带有情绪,和孩子平静的阐述事实就好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挨骂。

坚定——严格执行计划,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变,说好的奖励与惩罚也一并实行。

习惯培养是个艰难的战役,在建立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使用夸奖,这是比怒吼、惩罚更要实用的“武器”。那我们“夸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保留好的行为,形成习惯,对于这一点,千万别吝啬。

需要注意的是,夸奖不能太过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较好、为什么好、如果接着做会有什么样更好的事情发生……

03 时间概念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级的孩子才能有相对正确的认知,在这之前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用具体内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时间让孩子直观了解到时间的多少。

比如:

一分钟 = 尿个泡的时间

刷个牙 = 一首歌的时间

洗个澡 = 一集动画片的时间

除此以外,还可以买一些例如沙漏、计时器等辅助计时道具,用倒计时和轮次来加强时间与次数的概念。

帮助孩子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就一定别说“就一会儿”“一下下”“快一点”这类模糊时间的词语。

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想要孩子摆脱磨蹭,不断催促一点帮助都没有。

快点吧、这个吧、那个吧……如果家长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信息重复,就成了无效信息,左耳进右耳出。孩子只会越催越磨蹭。

所以,当孩子拖拉磨蹭时,该怎么做告诉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释一遍,说清楚的事情,还是做不好的话,那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婴儿的啼哭除了代表着眼泪、声音、情绪等等,难道还有其他的含意吗?如果有一种宝贝哭声转换器,你会需要吗?让它做自己宝贝的特殊翻译,能够从他们的哭声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们把新生儿的每一次哭声都精确记录和计算的话,他们每天大约要哭3个小时。吃惊吗?你是否想过你的宝贝会哭这么久?他们当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时间用完的,他们每一次的哭声也不是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如果你听不懂也没关系,毕竟这种语言太难了,你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

1.“我饿了,快开饭吧!”

在出生后的头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哭是因为饥饿,而且大部分新妈妈听到宝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小家伙马上就安静下来,露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如果此时婴儿同时张开嘴向四周寻觅,一旦有人抱他,马上把嘴扎到怀里,直奔主题,这也可以帮助判断宝贝是否因饥饿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让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劳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劳累)的宝贝会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宝贝大发脾气在所难免,谁让你不识实务呢。

因为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觉,因为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宝贝越疲劳,他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所以,照顾宝宝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想睡觉的信号,就别再逗他开心了,否则只能好心办错事。

3.“我就想让你抱着我!”

难道宝贝大哭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磨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皮肤与皮肤的接近。毕竟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宝贝一直在一个温暖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也许他还在怀念妈妈子宫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适应还要慢慢来。

有一些婴儿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多地被抱着,也许你会觉得很累,但换个角度想,你还得到了比其他母亲更多的与宝贝亲近的机会呢。在宝宝3个月以内,你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宠坏他,他只不过是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妈妈的味道,这太正常了。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较缠人的宝贝,也会在要求被抱的次数和频率上有所改变,也许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却是想让你放下他。很多婴儿哭是因为他想改变现状,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静下来,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说明你做对了。

4.“真难受,快给我换尿布吧!”

婴儿对脏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宝宝会在第一时间让你知道出状况了,他需要“场地清洁服务”,也有的宝宝对这些小小的不适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红不肿不痒不痛,你稍微晚点换尿布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很多情况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宝宝,照顾不周会让父母有一种负疚感,这比宝宝的脏尿布还让人不舒服。无论如何,这种需求很容易发现和满足,只要打开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家园共育《为什么重名这么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么多丁零当啷的东西(小班艺术活动) 引言:这叮叮当当的是什么东西啊,我看看,哇,这么多豆豆啊,有蚕豆、黄豆、赤豆,好多好多哦,摇摇豆豆好响。 活动目标: 1、能分辨蚕豆、黄豆、赤豆等东西摇晃时发出的不同声音。 2、会用豆罐子敲击身体发出...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宝宝为什么“多手多脚” 导读: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 5岁的倩倩只...
    2021-11-19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妈妈做菜这么香(中班社会教案) 引言:妈妈做菜,会放很多调料?调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会治病吗?我问问妈妈,妈妈说这样做出的菜才香,才适合我的口味,呼呼! [设计意图] 调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品。它贴近幼儿的生活,...
    2019-12-13 阅读全文
  • 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 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 养孩子到底累不累?还是要看各位家长们怎么选。如果能剔除那些让育儿生活疲惫不堪的因素,相信养育孩子会变成一段相当愉快、美好、轻松的人生旅程。 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孩...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先别急,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当婴儿哭闹的时候,父母会关注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猜测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好像渐渐丧失了这个能力,变得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里举两个...
    2020-12-31 阅读全文

引言:这叮叮当当的是什么东西啊,我看看,哇,这么多豆豆啊,有蚕豆、黄豆、赤豆,好多好多哦,摇摇豆豆好响。 活动目标: 1、能分辨蚕豆、黄豆、赤豆等东西摇晃时发出的不同声音。 2、会用豆罐子敲击身体发出...

2019-12-13 阅读全文

导读: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 5岁的倩倩只...

2021-11-19 阅读全文

引言:妈妈做菜,会放很多调料?调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会治病吗?我问问妈妈,妈妈说这样做出的菜才香,才适合我的口味,呼呼! [设计意图] 调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品。它贴近幼儿的生活,...

2019-12-13 阅读全文

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 养孩子到底累不累?还是要看各位家长们怎么选。如果能剔除那些让育儿生活疲惫不堪的因素,相信养育孩子会变成一段相当愉快、美好、轻松的人生旅程。 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孩...

2020-09-29 阅读全文

当婴儿哭闹的时候,父母会关注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猜测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好像渐渐丧失了这个能力,变得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里举两个...

2020-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