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适应能力,孩子从此不怕生

发布时间:2021-11-19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培养适应能力,孩子从此不怕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会变得很怕生的,因为突然变了环境,突然身边的人都不那么熟悉了,突然来了很多不认识的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害怕的。这是因为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强,所以才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的群体中去,那么,该如何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呢?

孩子适应能力差坏处多多:

1.孩子会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觉得很没安全感,不愿意去融入,甚至出现抗拒反感的表现。

2.孩子会更加依赖父母,对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

3.孩子与他人的沟通水平会比较差,在交际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4.孩子去到新的环境,可能会哭闹或者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5.孩子没办法独立完成任务,一般都需要有熟悉的人陪同才能变得正常。

孩子适应能力强好处不少:

1.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或者去到新环境会产生什么不安的情绪,家长可以更安心地去做事情了。

2.有利于孩子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一般这些小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沟通能力会比较强的。

3.自理和自立的能力也会相对比较好,可以很好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孩子的适应能力强,性格比较外向坚强。

如何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1.不要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对于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别让孩子自己玩,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玩在一起,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3.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分离,慢慢锻炼孩子离开了熟悉的人也能好好生活的习惯,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适应新的人和事物。

4.平时多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对于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四种方法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四种方法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你又要搬家了?”当我告诉我的亲朋好友我又要搬家时,他们除了关心我的工作变动之外,更多的也会去担心:“你的孩子怎么办?他能适应得了新环境么?”

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良好的适应能力都能够很好克服新环境的陌生感。那么,适应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孩子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而另一些则没有,缺少适应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逆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适应能力?怎样才能确保搬家或任何其他生活的变化,不会给我们的孩子太多压力?这里有四个方法。

一、建立牢固的、安全的、双向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通过倾听和交谈来建立和维持亲子关系,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开发自己的适应能力,不要急于要求孩子在短期就适应一个新环境。当孩子在适应的过程中有了诸如难过、悲伤、胆怯等情感体验的时候,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感,直面这些情感挫折。有时候家长只需静静地坐着,听孩子哭喊,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情感,让孩子有发泄的渠道。

二、安全可靠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要在新环境下,尽可能保留以前的日常生活习惯,创造一种家的感觉。记忆中食物的香味,以及熟悉的衣服、玩具、书籍和家具……父母会照常为孩子朗读他们最爱的绘本故事,一家人将继续收听最喜爱的音乐频道,定期参加各种活动,一起庆祝节日……总之,父母要创造一切让孩子感受到温馨舒适的机会。

三、让孩子掌握部分主动权。当人们被剥夺了选择权时往往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儿童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并不是孩子能够决定的,所以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我们要努力给孩子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能够主导和掌控一些事情。在新房布置、邻里问好等事情上,多去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领地”,会使孩子更有归属感和积极性。

四、保持联系。当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新环境之后,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仍然与之前的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问候,从而维持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同时,聊一聊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也许孩子们就会在梳理变化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孩子们不是温室的花朵,家长不能保护他们免受生活中的一切磨难。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适应能力,让他们明白,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心智训练让孩子不怕生


4种气质类型

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怕生的宝宝多属于启动缓慢型气质,见到新的东西(不论是人还是事情),都表现躲避或拒绝,等自己慢慢观察和揣磨后才能接受。

你的宝宝会这样吗?

2岁半的小丹丹,正在高兴地玩玩具,突然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小丹丹立刻躲到妈妈的背后。亲戚对宝宝表示亲近,但丹丹并不理会。

妈妈知道丹丹怕生,以为宝宝大一些就会好。其实,不用等到宝宝长大些,现在就可以帮助宝宝,要知道,宝宝年龄越小,越好引导,否则部分宝宝容易发生自我关闭、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

训练宝宝不怕陌生

通常宝宝在5~7个月时有怕生的表现,见到生人会大哭,怕生人碰,这是正常的。但1岁以后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环境或对新的物品总高度警惕,不敢接近,总是粘家人的话,就显示出宝宝开始启动缓慢气质了。尽早引导宝宝大方起来,越早注意,越容易纠正。

常用方法

引导和鼓励宝宝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或物品,让宝宝体会交换的乐趣;

引导和鼓励宝宝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表演、传播信息等,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同时给宝宝向外表露的机会。

运动性心智训练法

运动性心智训练,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触觉,平衡感觉和本体感觉信号发展,认知能力就会提高,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宝宝就开始逐渐认识了,怕陌生的现象就可以得到纠正,对宝宝的整体生长发育也有帮助。

运动性心智训练的内容有,匍匐爬行送物品,后退直线摸取物品、蒙面单足站立取花生、袋鼠跳送物品等。最好能够几个小朋友一起做,效果会更好。

例如后退直线摸取物品这种运动性心智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你可以灵活掌握哦。

STEP 1

在地上画3厘米宽的直线,直线长3~5米,

STEP2

用布口袋(也可以用枕套、裤子双腿等代替)将不会损伤宝宝皮肤的玩具当目标物品放在里面,备用,让宝宝用手去摸,不能用眼看。

STEP3

在线的起点画上标记,在线的终点放个台子(桌、椅等均可),将装有目标物品的布口袋放在上面。

STEP4

每天定好闹钟。闹钟一响,运动正式开始,全家人最好都参加观摩。妈妈引导宝宝按照地上画的直线后退,起初让宝宝边看边退,逐渐不看,到了终点后用手到布口袋中摸去1个物品,并说出是什么,然后取出来。观察宝宝是否偏离直线,帮助宝宝纠正。如果有2个以上小朋友,让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和纠正。

STEP5

每天记录宝宝在直线后退运动的正确度、摸去目标物品的总数量和正确的数量。

如何让宝宝见陌生人不怕生 


出生三四个月的孩子,是不认生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去和他玩,他都不会拒绝,可以玩得很高兴。当然,他只要见了妈妈,或是听见了妈妈的声音,他也会转头去找妈妈,而放弃陌生人。

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害怕生人了。原来和他玩过的同一位客人,自以为已经是“老朋友”了,一进门就很亲热地去抱起宝宝,还面带笑容地问他:“还认得我吗?”客人没有料到,宝宝先是凝神用眼睛盯住客人,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看来,宝宝并不记得这位“老朋友”,他的记忆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宝宝开始认生了。

孩子怕生,是6个月左右开始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年龄特点。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很怕生,有的孩子则不那么怕生,表现出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孩子怕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怕生和依恋这两种情绪是同时出现的。6个月左右孩子出现依恋,他就是不肯离开妈妈,或主要照顾他的人。依恋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分离焦虑。在妈妈怀里,孩子就有安全感,离开妈妈,就焦虑不安。因此,当宝宝遇见陌生人时,只要是在妈妈身边,他都不会表现出那么害怕,至少是,他的怕生情绪会比较弱些。如果妈妈和陌生人有说有笑,交往密切,时间久了,宝宝也就认识这位陌生人了。

一岁多的孩子,只要妈妈在他的视线以内,都能和陌生的人一起玩。他和别人玩一会儿,会看看妈妈,只要能看见妈妈,他就放心了。他有时也会跑到妈妈身边,然后又回去和陌生人玩。这个年龄的宝宝,他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如果有妈妈或其他亲人陪同,他就会减少对陌生人的害怕情绪。以后,他可以渐渐地离开妈妈或亲人。因此,万万不可以突然地把宝宝交给陌生人。教孩子认识陌生人,要在妈妈的陪同下,让他有一个从亲人到陌生人的交往过程。

引起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使宝宝产生恐惧的情绪。因此,当宝宝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比如,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因为这种人曾经给他打过针,使他有了“切肤之痛”的体验。

对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切忌用陌生人来吓唬他。如在家里家长经常对孩子讲“外面有坏人,会把你抱走”之类的话,也不利于他和陌生人交往。至于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那是三四岁以后的事了。

住在大杂院里的孩子,比较不怕生,也会和陌生人交往。独门独户里的宝宝,如果经常跟着妈妈去串门,或者有较多的机会接触陌生人,那么也会得到锻炼。两三岁后,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嘴甜的孩子,人见人爱,反过来,他们也会喜欢和别人交往,包括和陌生人交往。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人们通常认为聪明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思维敏锐,其实不然。事实上,聪明的孩子因为能迅速回答出问题而不善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相反,反应较慢的孩子却常常在深深地思索。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敏锐思维的能力呢?

创造家庭思考环境

从娃娃开始及时引导.有位母亲通过朗读简单的诗词引导她5岁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如果世界上堆满了馅饼,如果海水全部化为墨水,如果所有的树都结满面包和奶酪,那么,我们喝什么?然后,她问孩子:“一个句子以‘如果’开头,是不是意味着它不是真的?”由此引起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领孩子去博物馆,与孩子一同阅读,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参观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

全家参与

只要引导得法,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即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也应创造机会使他们说出值得一听的主意来,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课时。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最好的机会。

讲笑话

幽默风趣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远非仅有一种。一个奇妙的双关语之所以能引起哄堂大笑,就因为它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词意。

打破传统观念

人类进步的历史状是不断彻底改变传统观念的历史。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人们满足于油灯照明;若不是计算机带来根本性变革,会计们只能够终日在纸张、笔墨、帐簿中忙碌。孩子们很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敏锐于对“从来如此”的事情提出质疑。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一辈子都保持大胆质疑、勤奋探索的习惯。

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

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激发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好处是可以降低汽车的油漆成本;坏处是在停车场难找车子。)

准确表述

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这里介绍一个家庭游戏:蒙住一个孩子的眼睛,让另一个孩子在两幅相似的画中挑选一幅进行描述。然后解开蒙布,让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指认出所描述的是哪幅画。那些描述往往很模糊,孩子搞不清究竟是哪幅画。这种游戏既可教会孩子更准确地表达,又可教会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事物。分页标题

尽可能地听取不同意见

小孩子大多数只顾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去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和简单地重复说过的内容。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容易忽略那些能开阔视野的见解。因而要引导孩子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孩子说邻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就要让他去问问哥哥、姐姐对那个孩子的评价。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过的方面。同样,让孩子留意新闻、广播等等对同一事实的种种不同分析,对孩子学会集思广益大有好处。

坚持不懈

小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头一两次刚学会一点,可转眼之间就全忘了。但一旦最终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思维需要苦练,但苦有所值,苦有所得。

正确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如果希望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做父母的能做什么?

创新力来自3C

(1)Curiosity (好奇心):东方教育急于填鸭灌输知识,不鼓励孩子问问题。多问问题,才能更深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学到有用的知识。父母应该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孩子大一点以后,建议带着他们自己去找答桉,形成孩子把网路当做老师的习惯。

(2)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维):遇到问题时试着从多角度来思考。因为任何有深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答桉,所以学习时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就算你认为一个观点是对的,还是应该换位思考,去理解其他的观点。最后,除了理解,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这是知识份子的本质和责任。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换一个脑袋思考”,参加辩论社并挑选自己不认可的那方辩论,甚至父母可以扮演devil's advocate角色来挑战孩子的僵化思维。

(3)Creativity(想像力):人们在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思维来思考未来。比如说:让马跑得更快而不是发明汽车,让手机增加音乐功能而不是发明iPhone。这样的想像力要从小培养,不要只是背诵陈旧的知识,要勇于憧憬、揣测、甚至幻想各种事物的可能性。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玩有趣需要动脑的玩具、多猜“脑筋急转弯”、多阅读科幻小说(尤其是那些科学家出身的作家,例如:Isaac Asimov。

除了3C之外,我还有几个别的建议:

(4)实践:空想只能成为理论家,创业家还需要强大的动手能力和执行力。在学习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灵活地将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孩子有了创意,鼓励他去“做出来看看”。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暑期工作,创意比赛、社团参观并了解父母的公司等。

(5)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做孩子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让他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当孩子主动放弃玩耍,而选择做某件事情时,那父母一定要鼓励他,因为他找到自己的兴趣了。当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不再是完成任务而学习,而是为了寻找快乐而学习。这时,他的想像力、勤奋、勇气就都可能会被激发,也会做出更好的成果,因而形成正面的循环。

(6)失败也应该奖励:失败就是最有价值的经验,人从失败中学习的远超过从成功中学习的。而且,真正的创新必然会碰到很多失败,所以躲避失败的人很可能无法持续创新。我在微软做研究时,老闆说:“如果你的研究都成功了,那你就失败了。” 东方社会太重于降低风险,太在乎避免失败,太重视面子。这方面必须从小培养:父母可以责怪不努力,但是不应该责怪失败。父母不能只奖励成功,也要奖励有价值的失败。

(7)给于自由,别再夸“乖”:温室裡成长的“妈宝”是很难成为创新者的。孩子逐渐长大了,要不断给他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一个连选择权利都没有的孩子,从何来发展好奇心、批判式思维、想像力呢?中国长辈夸奖一个孩子,经常会用“乖、听话”来形容(美国可不会哦!)。想想:这些会潜移默化地传达什么信息给孩子呢?如果你想孩子有创意,这两个词少用吧!

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


导语:老一辈的人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后辈说:比起我们来,你们可幸福多了,生活在蜜罐里啊,以前我们怎样怎样,而现在你们又怎样怎样……老人们说得多,我却神经麻木,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现在马路是宽了,但车却多了,到处都堵车,这是幸福吗?房子是大了,但能活动的户外空间却小了,这也是幸福吗?幸福究竟什么呢?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成年人都会神经麻木感觉不到。其实幸福感也是需要培养的,它很早就在我们的心里慢慢发芽,慢慢成长……

越来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来越多花样翻新的游艺活动,越来越高水准的物质生活,宝贝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宝贝对幸福的感觉变得那么淡漠?快乐真的就是幸福吗?怎样才能培养宝贝感受幸福的能力?

芊芊自然朴素的幸福观

芊芊从1岁多就是个小汽车迷,现在已经2岁半了,对汽车的专业知识和热爱与日俱增,不管是图片还是实物,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汽车的名称和原产国家,当然由于语言发展所限,他发明了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代替词汇:说不好“千里马”就用“马马车”代替,说不好“奔驰”就用“驰啊驰”代替。有一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商场,他又在汽车玩具柜台不走了,他发现了一个新型的“驰啊驰”,他看着这个汽车不停地“哼哼”笑,妈妈问:“你为什么笑?”他说:“我笑这车。”“这车怎么啦?”“漂亮!”“你想要不?”“想要!”“给你买一个吧?”“不买,家里有了。”可是临走的时候,他还要跑回柜台再看一下,“哼哼”笑笑。售货员惊讶地说:“这孩子像个小大人,真懂事!”

平时走在路上,要是看见别人吃或玩什么新鲜玩意儿,他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人家,还问:“这是什么?”如果别人给他,他却不要。可转过身来,他还会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给他买了他才会吃,有时他也会主动说:“咱也买吧!”邻居几个老人夸芊芊:“这孩子长大有出息!”

渐渐地,芊芊开始有了自己的幸福观,他总结道:“妈妈,你说什么最舒服?屙臭臭的时候肚子疼,不舒服,屙完就舒服了;睡觉的时候不想睡,不舒服,睡着就舒服了;弹琴的时候累,不舒服,弹完就舒服了。”总之,他体验并明白了能忍得一时之痛将会获得更大更爽的幸福感!

芊芊产生了拥有“驰啊驰”的愿望,如果妈妈给他买一个,当时他的愿望立刻得到满足,他的感觉一定更加快乐;如果妈妈鼓励芊芊接受别人给他的东西,当时他的愿望也立刻得到满足,他的感觉也一定更加快乐。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拥有快乐的芊芊就缺乏了感受幸福的体验和能力,而且这种感受是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也不是稍纵即逝的暂时快感,而是克服眼前困难、在心理上战胜自我的巨大胜利以及由此带来的自豪和成就感!可见,得到很多快乐的宝贝未必产生了相应的幸福感,快乐本身并不等于幸福。

快乐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则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获得更大价值的精神愉悦。可见,感受快乐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级多了,宝贝只要拥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满足,快乐就到手了;可宝贝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时候,未必总是有求必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快乐便不翼而飞,于是有的宝贝可能与各种消极体验“结盟”了:发泄、生气、苦恼、急躁、焦虑、紧张、愤怒、攻击、赌气……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宝贝则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摆脱困境:他发挥想象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自言自语编一则故事为自己搞笑,摆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或者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他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快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这一点的宝贝就与幸福“手牵手”了。

可见,快感是靠不住的,幸福感才靠得住。父母不仅要奉送给宝贝快乐,更要培养宝贝感受幸福的能力。

1、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宝贝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咪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宝贝难过痛苦呢?妈咪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宝贝的呼唤,于是宝贝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强妈咪的成就感,1年多以后,妈咪就纳闷了,宝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可别总以为宝贝天生就是这脾气,其实,主要因为你一直就在“培养”他的急脾气。

如果用延迟满足的方式,宝贝的耐心和脾气就会锻炼得好多了。当宝贝用哭声召唤你吃奶的时候,你远远地用声音答应着:“妈咪就来了——”你“踏踏”的碎步告诉宝贝你马上就到,到了之后你拿着奶瓶再跟宝贝聊两句:“宝贝饿了,该吃奶了!”“宝贝吃奶,白白胖胖。”这样可以拖延几秒钟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简短的哭声也锻炼宝贝的肺活量。这是积极应答宝贝的最好方式。二话不说、立即满足是充满爱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极冷淡、对宝贝的应答不理不睬则是爱心妈咪永远都不会做的事情。

2、拒绝而不惩罚

2岁左右的宝贝懂得一些事理了,身体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他可能要尝试一些方式来挑战妈咪的爱心和耐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礼貌甚至蛮不讲理的,妈咪一定要拒绝宝贝,但是拒绝不等于惩罚。研究发现,惩罚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而是外在延迟满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时候,为了逃避惩罚带来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从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复原样了。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是宝贝内化了大人的要求,变成安心和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所以大人不在身边,他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拒绝就是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同时提示他更好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惩罚则是对宝贝所犯的错误本身特别关注,用大声训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发泄、使宝贝感到害怕,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妈咪要把握好拒绝与惩罚的界限,让宝贝在拒绝而不惩罚的教育方式中滋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3、维持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宝贝以后的生活内容将跟现在的爸爸妈妈截然不同,但是对生活内容的评价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亲子之间却有惊人的相似。有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妈咪感觉婚姻关系和谐的,宝贝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育得更好,这已经为宝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础。

相信《培养适应能力,孩子从此不怕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师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已延伸至了2-3岁儿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班幼儿。托班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是艰难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们招...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四种方法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四种方法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你又要搬家了?”当我告诉我的亲朋好友我又要搬家时,他们除了关心我的工作变动之外,更多的也会去担心:“你的孩子怎么办?他能适应得了新环境么?” 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良好...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心智训练让孩子不怕生 4种气质类型 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怕生的宝宝多属于启动缓慢型气质,见到新的东西(不论是人还是事情),都表现躲避或拒绝,等自己慢慢观察和揣磨后才能接受。 你的宝宝会这样吗? 2岁半的小丹...
    2022-02-01 阅读全文
  • 训练宝宝不怕生 导读:通常宝宝在5~7个月时有怕生的表现,见到生人会大哭,怕生人碰,这是正常的。但1岁以后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环境或对新的物品总高度警惕,不敢接近,总是粘家人的话,就显示出宝宝开始启动缓慢气质了...
    2021-08-20 阅读全文
  • 反应能力练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2、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长凳四条,哨子一枚,纸板老鼠若干,磁带、录音机、色胶、剪刀、电池等...
    2019-12-12 阅读全文

在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已延伸至了2-3岁儿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班幼儿。托班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是艰难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们招...

2020-01-11 阅读全文

四种方法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你又要搬家了?”当我告诉我的亲朋好友我又要搬家时,他们除了关心我的工作变动之外,更多的也会去担心:“你的孩子怎么办?他能适应得了新环境么?” 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良好...

2020-09-29 阅读全文

4种气质类型 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怕生的宝宝多属于启动缓慢型气质,见到新的东西(不论是人还是事情),都表现躲避或拒绝,等自己慢慢观察和揣磨后才能接受。 你的宝宝会这样吗? 2岁半的小丹...

2022-02-01 阅读全文

导读:通常宝宝在5~7个月时有怕生的表现,见到生人会大哭,怕生人碰,这是正常的。但1岁以后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环境或对新的物品总高度警惕,不敢接近,总是粘家人的话,就显示出宝宝开始启动缓慢气质了...

2021-08-2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2、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长凳四条,哨子一枚,纸板老鼠若干,磁带、录音机、色胶、剪刀、电池等...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