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

发布时间:2021-11-18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是认真的。一旦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您就应该马上加以纠正。

第一步:制定规则。请您想清楚您可以容忍以及您决不能容忍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要有的放矢,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然后让孩子了解您的想法以及目标。请务必牢记,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您对他(她)的期望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因此不必害怕改变,也不必担心可能需要妥协您的原则。?

第二步:一次解决一种不良行为。假如您的孩子一直重复出现某种不良行为,那么您就要集中注意力了。的确,也许您的孩子有一大堆的行为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要改善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次只解决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永远不要超过2种)。这样您将更有可能去永久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再度出现。因此请缩小范围,明确目标,集中全力消除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那些不利于母子关系的融洽以及妨碍孩子个性的健康养成的具体不良行为,例如嘀嘀咕咕地抱怨、耍脾气、很晚才回家等。?

第三步:冷静地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破坏了您定下的规矩或者是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的话,您就应该考虑严格要求孩子了。每次在您和孩子说话前请做一个深呼吸,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如果您需要暂停一下,过一会儿再说,那么不妨一试。然后请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出您的要求,要确保您已经引起了孩子的注意。请记住,您的目的是要在对孩子的疼爱中规范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在愤怒中斥责孩子。?

第四步:明确您所关注的问题。请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自己明白他(她)做错了什么。要运用严肃而冷静的语调,向孩子重述您制定的行为规范或者向孩子解释说明为什么说他(她)的行为是错误的。一开始,您或许可以这样询问孩子:“我们家的规矩是什么?”“你认为你的朋友为什么生气了?”或者是“你认为我为什么生气了?”如果孩子还是搞不清楚导致自己犯错的原因,那么您就要向他(她)解释说明为什么说他(她)的行为是错误的(重点要放在解释清楚您制定的行为规范,比如“我们不会去抓小猫的毛皮,我们会轻轻地拍拍它。”“你不应该打人。”)请记住您的解释要清楚简洁。例如“如果你把自行车放在外面,它可能会被偷走。”“你的语调非常无礼。”同时为了公平起见,您也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解释,这样您才可以了解事情整个的来龙去脉。如果您在调查实情的时候发现是您自己做错了(要知道,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的话,一定要向孩子承认错误并道歉。?

第五步:建议孩子进行积极的选择。具体来说,您希望孩子形成哪些新的行为呢?请给孩子提供一两个可以进行正面选择的机会。如“请你温和有礼地和我说话。”“游戏一结束你就应该立刻回家。”为了确保让孩子理解您提出的要求,您可以先让一个小一点的孩子按要求去做出某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比如“做给我看应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孩子征求意见,不必有所顾虑,例如您可以问:“下次你该怎么做才不会违反我们定下的行为规范呢?下次你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呢?”?

第六步:如果孩子继续违反规则或者他(她)依然没有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您需要向孩子解释他(她)这样做的后果。例如“如果你不能温和有礼地跟我说话,你就不能用电话。”“如果你再对你姐姐大喊大叫,你就要去坐禁闭。”请记住,您的解释务必做到具体、简短而又严格。如果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您也可以考虑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看看怎样的处理结果才算公平。一般来说,与父母选择的处理方式相比,孩子们的选择往往会比较公平,而且更“符合他们的罪行,”但是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想要确保孩子理解您的要求,您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您所说的话。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来说,如果想纠正他们身上存在的某些极端恶劣的行为,您可以把您制定的行为规范写下来,双方共同签字达成协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如果想对年纪小一些的孩子也使用这个办法,可以通过“画合同”的方式进行。请妥善保管您和孩子达成的协议书,这样以后如果您需要它可以很快地找到。?

第七步: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是认真的。一旦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您就应该马上加以纠正。?

第八步:务必做到公平。您的目标不是要把孩子表现出的每个小问题都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因此要把握尺度,力争在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做到严格与公平平衡共存。当孩子的行为与您制定的规矩相冲突的时候,一定要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解决您和孩子的争端时,以下列出的几个方法或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折中。“这个时候你本该去做家庭作业,但是我看你现在专注于练习运球,你同意半小时后去做作业吗?”请记住,不要让孩子影响您的判断,不要做出您认为不公平或不合适的让步。?

让孩子进行选择。“今天你要把家务活做完。你想在晚饭前做完还是等吃完晚饭再做呢?”?

共同解决问题。首先您要搞清楚您和孩子是否有可能达成双方都赞同的协议。这就意味着您需要适当变更一下您为孩子制定的行为规范以使您和孩子都能接受。?

让步。如果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那么您不妨可以同意孩子的要求,但是要确保孩子能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同时您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次通融的原因。此外,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您犯错的话,一定要做出让步,并且要向孩子承认错误。?

第九步:为孩子的努力而感到自豪。在改变孩子的行为时,请不要忽视那些最简单,但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比如“你刚才和我说话时表现出了对我的尊重,我喜欢这种说话方式。”要知道改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于孩子而言。因此您要适时肯定、赞赏孩子付出的努力,表扬孩子的每次进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孩子有不良行为,惩罚不是上策


导读: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这种效果,那也是很难持久的。更令人沮丧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因何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这种效果,那也是很难持久的。更令人沮丧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带来以下的负面影响:

1、惩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棍棒教育”的弊端,但是当宝宝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凭借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下面的场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妈妈想要宝宝关了电视去洗澡,小家伙却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坐在电视机前不动窝。于是,妈妈提高了声线,继续下达指令。直到妈妈的声音都变了调,变成了一种怪异的吼声,小家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悠悠站起身走向洗漱间。再过些日子,即便妈妈对着宝宝吼叫,他也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跟妈妈顶上一句:“我不洗澡,我要看电视!”非要妈妈巴掌相向,小家伙才会哭哭啼啼听从指令。

如同上例一样,惩罚常常无法持久有效地解决问题,一种惩罚措施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失去效用,相反,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加惩罚的力度,才能让宝宝对我们施加的惩罚有所反应。

所以,从批评到怒吼再到体罚,惩罚常常是不断升级的。一旦走上惩罚的路线,爸妈和宝宝之间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宝宝对爸妈的惩罚无动于衷,爸妈的内心因此积淀了更多的愤怒,于是在这种愤怒情绪支配下,爸妈不得不一再加大惩罚的力度,而宝宝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之后,逐渐过度到无动于衷的状态……

2、惩罚让宝宝习以为常

我们很容易被惩罚最初“卓有成效”的假象所迷惑,继而在改变宝宝行为的“斗争”中陷入惩罚的怪圈。而事后我们却会沮丧地发现,惩罚终究还是无济于事。这就跟我们看恐怖片似的,看多了,再多恐怖的电影都吓不住我们了。实际上,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即便这种刺激最初带给我们很强烈的震撼,刺激多了,我们就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给它以格外的关注,所以有“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熟视无睹”一类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听到爸妈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对着宝宝大声吼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许……不许……你就是记不住!”的时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实是爸妈,而不是宝宝。经常性的惩罚会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皮,无视惩罚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怎么被惩罚的宝宝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经常挨罚的宝宝反而更顽劣的根本原因。

3、惩罚关注的重心是不良行为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宝宝学说话的阶段,他特别喜欢重复我们刚刚说过的话,如果你对他说:“宝宝说,我要吃饭!”他会跟着重复:“吃饭!”你再说:“宝宝不吃饭!”他通常也会重复:“吃饭!”最后这两个字往往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那个“不”字,他反而会比较淡漠,因为他关注的是“吃饭”这个行为本身。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当听人谈论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常常也会存在类似的现象。

爸妈惩罚宝宝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但是任何类型的惩罚方式都是针对行为而来,突出的重心反而是不良行为本身。所以,当我们一边惩罚宝宝,一边冲着宝宝吼叫“不许打人!不许乱扔东西!再打人,再乱扔东西,我就……”之类威胁的话的时候,他接受到的最多的信息恰恰就是“打人”、“乱扔东西”,除了“打人”和“乱扔东西”,他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于是,爸妈这种处理方式会将宝宝关注的重心转移到那些不被允许的行为本身,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景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想不起别的解决方式,相反,因为惩罚带给他的深刻记忆却会更多地诱使他去“打人”和“乱扔东西”。这样一来,我们的惩罚自然就会背离初衷,进一步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4、惩罚给了宝宝更多负面关注

每个有宝宝的家庭都会看到类似的情景:妈妈对宝宝说过多次不许碰电源插座,当妈妈发现宝宝有这样的企图的时候,立刻大喊:“不许碰电源插座,危险!”宝宝不仅不会停下来,反而会更为顽皮地走上前,将手伸向电源插座。于是,妈妈情急之下不得不“啪”地一声,给他来上一下。

虽然被这样惩罚过多次,但是宝宝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因此递减,相反,他甚至会故意去做这样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一边走向电源插座,一边对着妈妈坏笑,当妈妈冲他喊叫或者举起手假装要去打他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过一会儿继续这种行为。

类似上例所描述的,惩罚之所以不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给予了宝宝一种变相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不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宝宝来说,成功地吸引爸妈尤其妈妈的注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即便他受到了惩罚,他也会不惜任何代价地通过他的行为更多地吸引爸妈的注意。

在宝宝表现不错的时候,很多爸妈都会因此松了一口气,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别的事情,或者略微休息一会儿,但是只要他表现不好,爸妈关注的重心就会回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就会一再利用这种捣乱的方式来扭转局面,让爸妈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Baby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


导读: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掌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给予奖励;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给予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宝宝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单明了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励和督促。比如,当宝宝看见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折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宝宝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防止宝宝出现不良行为的七步


导读: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

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下面这7个步骤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十二种不容忽视的宝宝不良行为


导读: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几种不容忽视的不良行为

1、打断谈话

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2、攻击性行为

为何不容忽视: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问题顾问米歇尔博士认为,如果你不管的话,孩子到了8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放任自流传递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了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3、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为何不容忽视: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妈妈食品)。”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4、无视规则

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如果你看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自己从柜台里拿饼干很好玩,那就等着瞧吧,看看他到了八岁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办。

制止方法:制定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外的时候就打开电视,告诉他把电视关掉。并且大声清楚地陈述规则,这将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当四岁的姗姗未经允许就拿了些图画笔玩并把她的一只胳膊整个都涂成了黄色,他的妈妈告诉她下午不能帮着画车库促销的广告牌了。虽然她哭了,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为何不容忽视:你或许以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会跟你翻白眼,或说话傲慢无理,但是傲慢的举止通常在儿童模仿大孩子以试探父母的反应时就开始了。一些家长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应对这一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大概上三年级的时候会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和其他成人融洽相处。

制止方法: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举个例子,告诉他“你这样翻白眼,好像是不爱听我说的话。”这并不是要让孩子感觉难为情,而是让他明白这样做可能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和爱戴。如果他坚持不改的话,你可以不理他并走开。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这样和我说话的话,我听不见。当你准备好有礼貌地说话时,我才会听。”

6、夸大事实

为何不容忽视:也许一个还不会叠被子的孩子说自己整理了床铺,或是一个甚至还没坐过飞机的小孩告诉同伴他去过迪斯尼,这些夸海口的行为似乎无关紧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诚实。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当孩子说点小谎时,坐在他身旁,直截了当告诉他。“去迪斯尼当然很有意思,说不定我们哪天就会去的,但现在还没去过,你不该告诉小妹妹说你去过。告诉他,如果总是扯谎的话,人们就会不相信他的话了。看看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别让他的小谎话不断得逞。举个例子,如果他还没刷牙就说刷过了,要让他回去再刷。当5岁的潇潇开始撒谎时,她妈妈给她讲了‘狼来了’的故事,撒谎的孩子在狼真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没人来帮她。讲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孩子会慢慢学会非常坦率。当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话时,他会很坚决地维护自己。

4、5岁的孩子们还会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恶习,这些小毛病又可能变成大麻烦哦!

7、挖鼻孔

必纠理由:尽管看着孩子的手指从鼻子游到嘴里很恶心,但是吃鼻涕并不会让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却是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制止方法: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给他本书或玩具,任何能占着手的东西都行。向孩子解释挖鼻孔会传染病菌。随身携带纸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时立刻递给他。让鼻孔湿润会减轻瘙痒感。冬天在他的卧室里放个加湿器会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觉鼻涕变干。

8、不良擦拭

必纠理由:孩子会自己使用尿壶时,你或许愿意让他自己来处理。但是如果没有擦拭妥当的话,他的手可能会弄得一团糟。对女孩子来说,不当擦拭可能会导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检查一下,看看他的内裤就知道了,孩子也许还会需要定期的指导。

9、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

必纠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像肺炎、脑膜炎都是通过这些颗粒传播的。

制止方法:做个好榜样。如果你在咳嗽、打喷嚏时能自己挡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会跟你学。不要怕唠叨,要经常提醒孩子。为防治病毒传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喷嚏。

10、抠疮痂

必纠理由:肮脏的手指会将感染性细菌带到伤口上。反复被揭开的伤口也会结疤。

制止方法:在伤口上敷抗病毒药膏,然后用创可贴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让他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卡通创可贴,他就会不愿意把它揭掉了。

11、忘记洗手

必纠理由:经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橱,或包里备些杀菌湿巾。

12、咬指甲

必纠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会流血、感染。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

制止方法: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等。

预防孩子行为不良分七步走


导读: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下面这7个步骤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下面这7个步骤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冯彦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聪明活泼又可爱。喜欢唱歌,交朋友,课堂上积极发言,下课时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一会儿在教室,一会儿在公共区域,跑来跑去,在开学的头几天,每天总是这样,有时不光自己跑,还要拽住小...
    2021-03-17 阅读全文
  • 孩子有不良行为,怎么处理? 导读: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l岁宝...
    2021-08-18 阅读全文
  • 孩子有不良行为,惩罚不是上策 导读: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这种效果,那也是很难持久的。更令人沮丧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因何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
    2021-09-09 阅读全文
  • 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情况分析: 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孩子常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一、忘记洗手 必纠理由:经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
    2021-07-23 阅读全文

冯彦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聪明活泼又可爱。喜欢唱歌,交朋友,课堂上积极发言,下课时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一会儿在教室,一会儿在公共区域,跑来跑去,在开学的头几天,每天总是这样,有时不光自己跑,还要拽住小...

2021-03-17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l岁宝...

2021-08-18 阅读全文

导读: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这种效果,那也是很难持久的。更令人沮丧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因何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

2021-09-09 阅读全文

情况分析: 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

2020-12-03 阅读全文

一、忘记洗手 必纠理由:经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

2021-07-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