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焦虑——夫妻内战的后果

发布时间:2021-11-05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焦虑——夫妻内战的后果,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感到不安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遇到了威胁,感到内疚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冲突中的实际的或者想像的角色。

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感到不安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遇到了威胁,感到内疚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冲突中的实际的或者想像的角色。不管有没有道理,孩子经常会认为自己是家庭冲突的原因。孩子无法在父母发动的内战中保持中立,他们或者站在父亲一边,或者站在母亲一边,后果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有害。

当父母不得不争夺孩子的爱时,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手段,诸如贿赂、奉承和说谎。孩子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分裂的忠诚和长期的感情矛盾。而且,保护父母中的一个免受另一个伤害的需要,以及迎合一个反对另一个的机会会在孩子的人格中留下印记。Yjs21.CoM

从很早的童年时代起,他们就夸大了自己对竞争双方的价值,不断增加自己的身价,他们学会了利用和剥削,学会了密谋和勒索,学会了窥视和搬弄是非。他们学会了生活在一个正直和诚实是缺点和障碍的世界里。

父母可以平静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或者留待私人时间讨论。对孩子来说,让他们知道父母之间有分歧,需要协商,这样会比较好,而让他们目击父母之间的互相攻击对孩子则没有好处。

当父母离婚时,情形会恶化,在大人的战争中,孩子被当成棋子利用。他们经常被要求窥探父亲或母亲,被怂恿抱怨某个父亲或母亲,显示出对另一方的偏心。他们还被利用当成传话筒,在父母之间传达不好的信息。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孩子的生活显然不会有进步。孩子经常不得不扮演大人的角色来让父母放心——他爱他们两个人。

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即使不受导致父母离婚的种种不愉快事情的影响,生活也已经够麻烦的了。他们需要放心,需要知道父母依然爱他们,他们不会卷入到父母的争论中去。在离婚之后,孩子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哀悼失去了稳定的家庭,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新的现实。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避免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托管宝宝易患“分离焦虑”

陈先生和陈太太想利用“十一”出游,但这次出游计划没有包括刚满周岁的宝宝。“自从宝宝出生后,生活就围着他打转。现在宝宝稍大一点了,想趁此机会享受‘二人世界’。”为了能顺利出行,一个月前就把宝宝送到奶奶家,以便宝宝尽早适应“没有爸爸妈妈”的生活。

对于计划长假享受“二人世界”的父母,专家提醒,要当心宝宝可能产生“分离焦虑”。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平静地度过一二个晚上,到了七八个月时,宝宝开始对父母的离开有所察觉,这时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为避免“分离焦虑”,专家提醒,首先保持一致的日常生活规律和舒服自然的环境,可让宝宝暂时忘记父母的离开。同时要尽可能让宝宝和他很熟悉的人在一起——比如:祖父母、保姆等;其次,在旅行前,不妨提前排练几遍,帮助宝宝逐渐适应分离。可尝试几个晚上不在宝宝身边,或者让宝宝在奶奶家过夜,帮助宝宝为较长时间的分离做好心理准备;最后,不妨在出行前给宝宝写些漂亮的小卡片,通过邮局寄出去,宝宝就会在你离开家的这段时间接到你的问候。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宝宝,电话沟通都必不可少,可有效缓解相思之苦。如果宝宝听到你的声音就大哭不止,赶紧说再见,让看护宝宝的人带他出去透透气,转移注意力。

宝宝入园,你比孩子更焦虑?


别不承认!宝宝入园,你比孩子更焦虑!

小宝宝入园,宝宝的心态调节黄金时间是入园前一个月。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除此之外,小宝宝新生入园,父母还常会中五大入园不适的成人“禁忌”!

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五大父母心态“禁忌”

NO.1教室外偷偷看

父母把新生宝宝送到幼儿园后,总是不放心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或者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父母的担心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像这样的不放心,更多的是对幼儿园的不信任。若宝宝发现父母这样的小动作,他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原来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从而更加坚定了“在幼儿园不开心”的认识了。

tips:宝宝本来就对幼儿园有抗拒的心理,如果家长在言行举止中都表现出这些不信任态度,宝宝就更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了。因此,父母在宝宝入园前后要少说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坏话”,建议家长多跟宝宝讲讲幼儿园发生过的事情,来帮助宝宝唤起在幼儿园的趣事。

NO.2叮嘱老师照顾好宝宝

宝宝将要入园了,爸妈非常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或者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因此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总是千叮万嘱,希望老师能够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虽然父母爱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特殊关照宝宝,这样难免有点和入园的初衷相悖。宝宝进入幼儿园,就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如何照顾自己。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做一个保姆,而是在这个新环境中引导宝宝去学习,协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他们学习自理生活。因此,父母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

tips:如果老师对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权主义,这样一方面会给宝宝不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特别照顾的宝宝有可能会变得傲慢、自我中心,这样不利于小朋友相互的交往。

NO.3偷偷离开幼儿园

宝宝刚入园的时候,父母送宝宝上幼儿园要离开的时候,宝宝总是哭闹着不让爸妈走,但是自己又要赶着上班,只好趁着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离开。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宝宝一开始还和父母有说有笑,但是一转眼便发现父母已经一声不吭地走了,宝宝心里除了有极大的落差外,更多的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要把他丢在幼儿园不回来了,这样会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因为这里是“被遗弃之地”。正是因为父母没有一句正式的道别,也没有给宝宝任何解释,这样宝宝会哭闹得更厉害,下次他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

tips:家长要在离开之前,安静地好好和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答应他放学的时候会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NO.4帮宝宝占玩具

一些家长希望宝宝在幼儿园开心快乐,因此有时候会出手帮宝宝霸占玩具,让他可以玩得到他想玩的东西。像家长的这种保护主义,虽然说不让孩子受到委屈,但是却是建立在别的小朋友的委屈之上。而且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宝宝会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占有它,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变得霸道、自私。因此,让孩子可以快乐地玩玩具,同时又能收获友谊,学习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学会分享。家长在平时就应该要注意培养宝宝分享的意识,邀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时候,建议孩子们交换玩具,让宝宝懂得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这样能够收获到更多玩具,充分享受分享的快乐。

tips:家长也可以鼓励宝宝大胆地加入他人的游戏圈子,当别人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己想要参与,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一同玩乐。家长的鼓励与引导,能让宝宝通过在幼儿园交友的实践锻炼,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社交小能手哦!

NO.5心太软

宝宝哭闹着死活不要上幼儿园,看着宝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妈妈心都酸了,或许就答应宝宝今天就不送他去了吧?妈妈这样就做错了!宝宝尝了一次甜头下次肯定会闹得更凶,妈妈的心软和纵容只会让宝宝有了更多逃避上幼儿园的机会,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养成依赖、逃避困难的习惯哦!

tips:爸妈在教育宝宝上要有原则并坚持一贯作风,不能因为太过溺爱、惯宠孩子而丧失原则,对孩子过于迁就。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不准就是不准,没有空子可钻,让宝宝知道无论他怎么耍赖都不能动摇爸妈的态度,这样就能够建立爸妈的权威,也就能比较轻松地“管理”你的宝宝了。

入园的心态变化不仅宝宝会有,父母成人也有会,当有一天自己的宝宝要一个人在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何况还是那么小的BB,父母心中的担心和牵挂完全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父母情绪的变化虽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宝宝天生就是敏感的,他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察觉到父母的心态变化,因此父母有怎样的心态,宝宝或多或少也会有怎样的心态。所以,新手父母在面对宝宝入园这件事儿上,不仅要坦然、积极面对,更要乐观地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适应迎接幼儿园的崭新生活。提前一个月,给父母提个醒,希望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可以顺利平稳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怎样引导幼儿的焦虑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不少幼儿当家长怀抱他出门时,孩子满脸笑容,情绪非常愉快;而当他被抱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时便又哭又闹,不愿呆在托儿所、幼儿园。如此情况经多次反复以后,幼儿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早餐完毕,抱其出门时,幼儿便立即意识到又要上托儿所(或幼儿园)了,于是便哭闹、不安起来。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托(或入园)分离性焦虑”。

健康引导幼儿的焦虑情绪

焦虑属情绪范畴,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产生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焦虑情绪往往容易与恐惧情绪同时出现。严格的讲,焦虑情绪往往容易与恐惧情绪同时出现。严格地讲,焦虑与恐惧还是有所区别的,恐惧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焦虑是由即将发生实际上尚未发生的事情引起产生紧张恐惧的心态。例如,对于一个幼儿来讲,一吃早餐,便知餐毕便会去托儿所(或幼儿园),于是不肯老老实实吃饭,还“作天作地”。这些是焦虑的表现;当抱到托儿所(或幼儿园)门口时,幼儿便紧搂家长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这是恐惧情绪。幼儿焦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素质性焦虑这类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幼儿的父母,常常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现象。父母的这种易焦虑素质,遗传给了下一代(这是遗传因素)。同时,幼儿从小耳濡目染家长的焦虑,从而后天形成焦虑习惯(这是环境因素),于是遇事容易出现焦虑。这种焦虑,发生在幼儿身上,病根却在家长身上。所以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要当着幼儿面焦虑不安,以免使他们染上焦虑。

分离性焦虑当幼儿与其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失去快乐。仍以入托(园)焦虑为例,幼儿虽然被送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不过,如果母亲能陪伴在旁,幼儿非但不哭不闹,还能愉快地游玩,不时还会回头看看母亲是否还在。假如发现母亲不在了,便会立即哭喊起来。如果此时母亲立即出现,便会立即止住哭声,扑向母亲怀中,破涕为笑。如此情况若多次发生,幼儿便会紧勾母亲头颈不放,生怕母亲会再度消失。

环境性焦虑这种焦虑,发生在陌生环境中。若能脱离此环境,或者对环境适应,焦虑也就消失了。这种焦虑,多见于母亲带领幼儿到了别人家庭(幼儿感到陌生的亲戚家)游玩或小住几天,到了晚上,幼儿便焦虑不安,吵着要回自己家去睡觉。

境遇性焦虑对境遇突发事件,幼儿心理承受不了,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不可终日。有位幼儿随母亲来到农村,第二天清晨,听到鸡鸣,感到十分新奇,便接近此鸡,不料突然被鸡啄了一口,吓得哭了起来。从此后,每逢晚上上床时便焦虑不安,惟恐次日再被鸡啄。后来,焦虑不医自愈。因为这类焦虑,会随着时间的迁延而逐渐消失。

期待性焦虑这种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要求。孩子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焦虑是一种不利身心健康的负性情绪,他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自身素质教育,学会及时自我调试,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楷模。若发现幼儿有焦虑情绪,应积极加以健康引导,并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婴儿分离焦虑妈妈巧化解


导读:孩子在未满六个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细心照顾他的需要,不论是由谁来照顾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到了六个月之后,孩子开始会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害怕的情形,而他也会开始对他有反应的人,如和妈妈、保姆之间产生一种特殊的“连接”,而当孩子和某一特定个人产生密切的连接后,才会有所谓的“分离焦虑”产生。

焦虑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子因分离时,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拨出时间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书、拥抱等,通过简单的亲子互动和游戏,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和爱,减少因分离产生的不适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满六个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细心照顾他的需要,不论是由谁来照顾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到了六个月之后,孩子开始会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害怕的情形,而他也会开始对他有反应的人,如和妈妈、保姆之间产生一种特殊的“连接”,而当孩子和某一特定个人产生密切的连接后,才会有所谓的“分离焦虑”产生。

分离前应有缓冲期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分离焦虑的,有些孩子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丝毫没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还能和别人玩得很开心。此外,在和孩子分离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1、要有一段分离缓冲期:当父母需和孩子分离时,应有一段缓冲时间,让父母和接替者之间有角色的传递,一方面让接替者产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让接替者了解你照顾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如果接替者能充分配合,则能减少孩子面对分离时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应行为。

2、有父母完整的照顾:如果父母给孩子完整的照顾,让他对外在世界深具信心,则孩子比较乐观,对幸福较有把握,这样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分离。如果父母平日对孩子疏于照顾,他的依赖的心理没有获得满足,所以当孩子面对分离,会感到害怕、悲观,对环境的变动也比较不能适应。

分离焦虑的5个重点注意起来


小邦每次送儿子去幼儿园都会依依不舍,总想着多看孩子会儿,所以小邦应该是属于有分离焦虑的妈妈。不过还好,小邦儿子是大智慧型,从不扭捏,挥手再见后就头也不回的入园了。虽然小邦好命,但是身边也有朋友的孩子每天上学像打仗,哭哭啼啼十八相送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孩子分离焦虑的问题。

文:小桃妈(执业于台南市的谘商心理师,为台湾辅导学会认证合格心理谘商督导)

好不容易把孩子挖起床,结果孩子一到幼稚园就抱着妈妈不放,泪眼汪汪、崩溃大哭,不管怎样都不愿意下车,甚至躺在地上不愿意起来等等状况。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但是看孩子哭成这样,做父母怎么舍得?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孩子到了幼稚园的哭泣、耍赖、抱着爸妈不肯走,当妈咪离开时,孩子紧抱着安抚物、咬手指来降低焦虑,还有拒绝参与团体活动等等的行为,都代表着孩子的分离焦虑。

这篇文章所指的分离焦虑并不是DSM-V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里的分离焦虑症(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s),而是“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害怕自身安全及担心不知何时能再见面,因此表现出超乎预期的过度焦虑,在外显行为的部分,主要是抱着父母不放、大哭、倒在地上耍赖、恐惧等等。

各位父母应该都能明显感受到,随着孩子在7~9个月开始进入“选择性依附”阶段,就开始特别会黏某个大人,也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状况,一旦主要照顾者离开,孩子就会大哭、不安等情形,这状况直到孩子两岁才趋缓。

二、为什么要好好的处理分离焦虑?

国外学者Howard(2011)曾针对2080个家庭样本进行为期五年的纵贯研究,发现婴幼儿早期曾与妈咪分离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时间,这样的孩子在3岁时个性会变得比较消极,3~5岁之后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也比较容易出现负面的亲子关系,足见婴幼儿早年依附关系对其社会适应及认知等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照顾者因为害怕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而趁着孩子不注意时偷偷离开,会更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因此,如何好好的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减少对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的衝击,真的是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三、什么!妈咪也会有分离焦虑?

一般来说,网路上许多亲职教养文章提到的幼儿分离焦虑都是指孩子,然而,依附关系是双向的,不仅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妈咪与孩子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害怕、悲伤、不舍、罪恶、愧疚等等的感受,外显行为则是依依不舍、欲走还留、在校门口上演十八相送等等。

其实这些属于妈咪本身的分离焦虑,然而,当孩子感受到妈咪的不安与害怕,或是感受到妈咪不信任幼稚园这个环境,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更加深了。

四、克服分离焦虑的五大重点

(一)生活技能的学习

许多孩子之所以会不喜欢上学,往往不只是因为与妈咪分离,而是因为上学代表着很多挫折及压力。

上幼稚园之前可能父母觉得孩子太小,因此生活大小事都是父母帮孩子全部打理好,上幼稚园之后要自己穿袜子及鞋子、整理物品,还有上厕所、洗手等的卫生习惯,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拥有的生活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练习。

如果什么都不会,孩子很可能因为挫折及压力而更讨厌上学。因此,父母开始让孩子慢慢学着练习这些生活技能吧!

(二)提早为进入幼稚园做准备

国内研究显示,当孩子在入园前做好进入幼稚园的准备,可降低妈咪及孩子面对新环境时的不安感受,可以如何提早进行呢?

1.和孩子一起购买入园物品:

带着孩子一起购买进入幼稚园需要用到的产品,除了可以协助孩子增加入园的准备度,也能引发孩子上学的好奇心。

2.循序渐进地增加团体活动:

受到少子化的影响,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1或2个孩子,因此孩子从小与其他孩子一起活动的频率偏低,不妨在进入幼稚园之前就先从亲子课程开始,市面上有许多免费的亲子课程、亲子共读活动。

先带孩子从人数较少的小团体开始进行,等孩子比较适应,再慢慢扩展到人数较多的大团体,让孩子感受到与其他孩子在一起互动时的开心、快乐,以及观察学习其他孩子的互动方式,也可以减少孩子初次入园的分离焦虑。

3.规律的生活作息:

虽然每个幼稚园的课程活动不同,但是晨间活动、午餐、午睡及点心时间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妈妈能在孩子入园之前就先帮孩子建立生活作息,其实也是协助孩子更快适应幼稚园的生活。

4.带着孩子认识新环境与老师:

许多孩子是到幼稚园的第一天才看到老师,可以想像到时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会很强烈~可以先让孩子知道从家里到幼稚园的路线。如果可以的话,事先带着孩子到幼稚园参访,了解幼稚园的设施环境及人事物,也能协助减少分离焦虑的产生。

(三)预告的重要性

除了初次入学的分离焦虑,其实星期一症候群、放长假后的第一天上学也是孩子分离焦虑很高的时候,预告可以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降低不安的感觉。

例如:

拿着日历跟孩子说:“这一天开始上学,你可以认识新朋友,还有学到好多新东西。”

“你看看时钟短针指到4,长针指到0,妈咪下午四点就会准时来接你,我保证会做到喔!”

一旦向孩子预告了时间,家长就真的要做到,若有突发状况也要跟孩子说,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四)温暖而坚定地离开

父母到了幼稚园,千万别因为孩子大哭就用负面语言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再这样大哭,妈咪不爱你了。”或是说:“你看大家都看着你,羞羞脸!”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对幼稚园这个环境更焦虑、没有安全感,也加深了被遗弃的感觉。

家长可以同理孩子的感受,“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学,你很紧张,要跟妈咪分开,会害怕。”、“妈咪有感受到你的害怕,如果是妈咪第一天上学也会跟你一样害怕。”

接着说,“你看看幼稚园里面,妈咪之前有跟你说过、带你来看过,里面有好多小朋友,还有好多玩具,你听老师说故事、玩玩具、睡午觉、吃点心,妈咪会准时来接你。”

在说的过程中,妈妈要蹲着靠近孩子、注视孩子的眼神,以平稳的语气和缓地说,孩子会更安心。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崩溃大哭,心有不忍而对孩子说:“可怜的小宝贝..”于是家长不忍离开,或是直接离开幼稚园而返家,孩子会学习到透过哭、耍赖等行为是有用的,如此一来就更难让孩子进入幼稚园的环境。

家长要好好地跟孩子说再见,“妈咪下午四点就会准时来接你。”该离开还是要离开,但别忘了给予一个温暖的抱抱,好好地说再见。

(五)持续的正面鼓励与陪伴

当孩子从幼稚园回家之后,可以多做一些亲子互动,除了减少因亲子疏离而产生更严重的分离焦虑之外,也能透过好好地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及安全感。每次孩子有进步,家长别忘了给予正面鼓励:“妈咪看见你今天主动找同学一起玩,我有看到你的改变喔!”

国内研究初次进入幼稚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行为,发现有半数的孩子在幼稚园出现30分钟左右的外显焦虑行为,三成的孩子分离焦虑在入园后一周就会逐渐降低。大约有七成的孩子在与家人分离时,透过幼教老师的安抚、同学陪伴及玩游戏就能暂时停止分离焦虑。

喜欢《宝宝焦虑——夫妻内战的后果》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也焦虑 导读: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一、儿童心理焦虑症类型 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
    2021-10-04 阅读全文
  • 宝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今天霍斯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情。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地踩了一朵花。妈妈对他说:“嗨!”霍斯发出“咝”的声音。妈妈问他“今天你过得好不好啊?”霍斯又吼了一声,还咚的一声趴在地上。“我们来煮汤吧!”妈妈说...
    2022-02-19 阅读全文
  • 宝宝出现分离焦虑原因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盗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 1.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
    2020-01-11 阅读全文
  • 避免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托管宝宝易患“分离焦虑” 陈先生和陈太太想利用“十一”出游,但这次出游计划没有包括刚满周岁的宝宝。“自从宝宝出生后,生活就围着他打转。现在宝宝稍大一点了,想趁此机会享受‘二人世界’。”为了能顺利出行,...
    2021-12-06 阅读全文
  • 如何健康引导宝宝的焦虑情绪 导读:素质性焦虑这类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幼儿的父母,常常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现象。父母的这种易焦虑素质,遗传给了下一代(这是遗传因素)。同时,幼儿从小...
    2021-10-14 阅读全文

导读: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一、儿童心理焦虑症类型 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

2021-10-04 阅读全文

今天霍斯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情。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地踩了一朵花。妈妈对他说:“嗨!”霍斯发出“咝”的声音。妈妈问他“今天你过得好不好啊?”霍斯又吼了一声,还咚的一声趴在地上。“我们来煮汤吧!”妈妈说...

2022-02-19 阅读全文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盗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 1.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

2020-01-11 阅读全文

托管宝宝易患“分离焦虑” 陈先生和陈太太想利用“十一”出游,但这次出游计划没有包括刚满周岁的宝宝。“自从宝宝出生后,生活就围着他打转。现在宝宝稍大一点了,想趁此机会享受‘二人世界’。”为了能顺利出行,...

2021-12-06 阅读全文

导读:素质性焦虑这类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幼儿的父母,常常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现象。父母的这种易焦虑素质,遗传给了下一代(这是遗传因素)。同时,幼儿从小...

2021-10-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