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孩的心理异常(二)

发布时间:2021-11-04

睡前故事哄小孩。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孩的心理异常(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读: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理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容易产生异常,家长要善于引导教育。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孩子“心理异常”大盘点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行为异常,注意心理问题


许多年轻父母面对孩子表现出异常行为时,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该重视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6岁以下孩子的常见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另外,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等问题。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所占比例较高。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学龄前孩子的异常心理你注意到了吗?


导读:学龄前的孩子是情绪波动比较严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容易发生心理异常现象。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常见的心理异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异常表现1:反抗行为。

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家长常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

专家点评:

这种行为是自我意识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属正常发展的表现。家长应予理解和尊重,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一阶段会很快度过。

异常表现2:发脾气。

儿童已经开始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其感受,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

专家点评:

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常是疲劳、家长未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反复批评某些行为等。

在避免儿童自我伤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发脾气的幼儿,并尽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给予安抚。不能随意惩罚幼儿,只告诉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异常表现3:遗尿。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

专家点评:

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异常表现4:咬指甲和吮手指。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

专家点评: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异常表现5:手淫。学龄前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由于缺乏玩具和游戏,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

专家点评: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若对学龄前儿童手淫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异常表现6:攻击破坏行为。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儿则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愤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破坏行为。

专家点评: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制止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还可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

婴儿感觉的异常表现


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8岁以前,但家长应该随时保持密切观察,除了关心宝宝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状况之外,也要留意宝宝是否存在如下行为,这很有可能是感觉统合能力出现障碍的迹象哦!

婴儿时期

1-很难照顾。如容易哭、情绪很难安抚、常常感觉很不稳当。

2-睡眠品质不佳。睡眠时间短,只睡1~2个小时就会醒来。很难入睡,需要哄很久才能睡着。睡眠很轻,有一点点声响就被吵醒。不爱午睡等。

3-肌肉松软,感觉身体及四肢软绵绵的,在坐着或站立时,不易使身体维持挺直的姿势。

4-进食状况不好,吃东西很慢。

5-不喜欢被抱着或被碰触,否则就会扭动不安。

幼儿时期

触觉系统异常

1-不喜欢被碰触,一旦与人有非预期的肢体接触时,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反应。

2-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质与触感的物品,如不喜欢赤脚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欢玩黏黏的东西,如黏土。不喜欢穿毛衣或紧身衣服。对食物过分挑剔,如不爱吃过软或过硬的食物。

3-喜欢寻求触觉上的刺激,特别需要大人的拥抱,喜欢碰触别人的肢体,经常咬手、抠指甲。

4-对于需要肢体接触的活动有异常的排斥反应,如洗脸、刷牙、洗头、洗澡、剪头发、剪指甲等。

5-始终不喜欢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如写字、使用筷子或勺子、扣纽扣、系鞋带等,所以动作比较笨拙,手眼协调能力较差。

6-经常因为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分心,即便是自己正在做某件事情,也很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的干扰。

前庭感觉系统异常

1-改变姿势的时候会感到不平衡,经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2-不敢站在高处,拒绝摇晃或旋转的刺激,如荡秋千,下楼梯也会害怕。

3-喜欢寻求过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跃、转圈等。

4-感觉他们的活动量很大,跑来跑去停不下来。

5-不喜欢安静下来操作玩具、很少从事静态的活动。

6-情绪起伏大,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兴奋起来,就难以安静下来。

本体觉系统异常

1-肌肉力量较差,很容易感觉疲劳,不喜欢从事需要花费力气的活动。

2-手脚及肢体不灵活,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

3-不能合适地控制力量,比如在写字时,总是过度用力或用力过轻。

4-做模仿动作会出现困难,如律动或体操。

5-常常会撞到东西,对于自己肢体的空间位置缺乏很好的判断力。

6-自信心较低,人际互动较差,容易退缩,不敢尝试新事物。

7-姿势不良,容易驼背,经常趴在桌子上,喜欢用手托住下巴。

孩子异常家长莫忽视


导读:孩子恋物、暴露、易装、偷窥,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不良行为,对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也不能过于追究,毕竟孩子还小,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很多儿童会有恋物,易装等行为,父母往往觉得这些只是儿童爱玩的表现,其实,这些行为可能预示着孩子的性“异常”。

请注意,我在标题中的异常是带有引号的。这个“异常”是指在成年人社会中出现这样的性表现我们便会称为异常,而在儿童的世界,这些性表现却是不能够冠以“异常”的,但目前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来表达,所以只好以加引号的异常来说了。

那么,这样的一些性表现有哪些呢?

一、恋物

儿童的恋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人身体的一个部分,比如脚、头发;另一类是与他人身体有关系的物品,比如丝袜、内衣等。这里的“他人”一般是指儿童爱恋的一个人。这里讲的恋物是伴有性的活动和性反应的。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5岁男孩,近来发现他常常拿妈妈的尼龙丝袜玩,发现妈妈穿尼龙丝袜就会抚摩妈妈的腿,玩妈妈的丝袜时伴有面红、气粗、勃起等性高潮的表现。要求要穿妈妈的丝袜,妈妈不给,孩子就偷偷的玩,将妈妈的丝袜藏在枕头里,每天睡觉也用手捻着玩。妈妈越是阻止孩子玩丝袜,孩子对丝袜的兴趣就越强烈。这个案例中孩子恋物的对象就是与他人身体有关系的物品。

案例二,3岁男孩,有手淫,手淫时知道关上门,但在手淫时喜欢一手摸弄别人的脚,一手摸自己的生殖器,平时摸别人脚的时候有阴茎勃起等性反应。这个案例中孩子恋物的对象就是他人身体的一个部分。

案例显示,有的儿童的恋物行为在6岁以后就逐渐减少或消失了,但不是每个孩子这样的行为都会消失的,有多少比例,目前我不知道,我期待有更多的人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来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暴露身体

一些儿童喜欢脱光衣服,或脱光自己的裤子,一丝不挂,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在我的案例中有一个3岁男孩,不管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将裤子脱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配合,他一脱下,马上就给他穿上,这个持久战将近半年,最后孩子终于不再脱裤子了。还有一个案例是4岁男孩,一回家就要脱衣服,脱得一件不留,冬天也不例外,家人拿他没有办法。

儿童时期,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是他们的天性,儿童的行为中带有我们祖先生活的痕迹,随着他们对成年人社会规范的认识,他们逐渐就会懂得去遵守这些规范了,当然,这需要时间!

三、易装

女孩不愿意穿裙子,要穿男孩那样的裤子,男孩要求穿漂亮的裙子,这是许多爸爸妈妈遇到的问题,该怎样理解孩子这样的行为?该不该满足孩子这样的要求?儿童对异性服装的好奇,想穿一穿,我想是可以满足孩子这个要求的,在满足孩子这样的要求的同时,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他(她)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一段时期(可能半年,也可能要一年),孩子就喜欢穿符合自己性别的服装了。有的妈妈自己就喜欢穿中性的服装,但却为女儿不穿裙子焦虑,这样的妈妈应该用自己的打扮来影响孩子,如果你喜欢看女儿女性味的打扮,而你自己的打扮却是中性的,你是没有办法改变女儿的,母亲要知道,你是女儿成长中不可替代的榜样。

四、偷窥

儿童时期,特别是3~4岁的儿童喜欢看父母的裸体,但很多父母不让孩子看,特别是异性父母。这样的结果只会激起儿童对父母身体更大的好奇心。为了满足这个好奇心,儿童就会采取偷看父母身体的方式,比如,乘父母换衣服的时候找很多的借口突然闯入房间,父母洗澡的时候扒门缝偷看等等,这样的行为如果我们用成年人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去评判,就会歪曲儿童,儿童这个行为的目的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当我们的孩子有以上这样的一些性表现的时候,不要用成年人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去评判儿童的行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符合儿童天然的表现,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儿童认识成年人社会的道德和规范,让他们的行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符合这个社会的道德和规范,这就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孩的心理异常(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睡前故事哄小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心理异常”大盘点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
    2021-08-19 阅读全文
  • 盘点孩子22种“心理异常”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
    2021-12-21 阅读全文
  • 22动作透露孩子异常心理 关键词:宝宝行为幼儿心理 导读: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
    2021-12-30 阅读全文
  • 关注学龄前孩子的异常心理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常见的心理异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异常表现1: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家长...
    2022-02-28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 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历来重视,无意间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等到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父母们才大吃一惊。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病急乱投医,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
    2021-11-08 阅读全文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

2021-08-19 阅读全文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

2021-12-21 阅读全文

关键词:宝宝行为幼儿心理 导读: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

2021-12-30 阅读全文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常见的心理异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异常表现1: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家长...

2022-02-28 阅读全文

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历来重视,无意间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等到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父母们才大吃一惊。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病急乱投医,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

2021-11-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