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恋物源于安全感缺失

发布时间:2021-10-09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恋物源于安全感缺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的东西紧紧地抱在怀里吗?一旦你从孩子的怀里夺去了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他(她)很可能已经恋物成癖。

安全感匮乏是根源

确实,儿童的“恋物癖”--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虽然有轻有重,但大抵是因为安全感匮乏引起的。以前有此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癖”的儿童越来越多。说到底,这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

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

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

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怎样消除孩子的“恋物癖”

A、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他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经常性地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也不要紧;你很安全……

B、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C、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对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多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让孩子有安全感


导读: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释事实远比闭口不谈好,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乖,不够好。也许他们会担心和害怕,可是只要你的大手牵着他的小手,他们就会超乎你想象地勇敢起来。

当孩子呱呱落地,这个小生命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了。大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带给他们: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美丽的,家是温暖美好的……小天使们就在这个由父母营造的幸福的天堂里快乐地生活。然而,当他们渐渐长大,不仅自己会看周围的世界,而且还会自己去想,去思考、探索个究竟。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透明度告诉你的宝贝你们不如意的理由

妈妈误解:家里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掺和,这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情景回放:小娟和丈夫在经济上有了些困难,从讨论问题变成了争吵,为了不影响孩子他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可是还是会偶尔传出吼叫和怒骂声。这时候刚上大班的儿子小凯正胆战心惊地注视着父母的房门。并不像小娟想象得那样,一扇薄薄的门板并不是什么都挡得住。但是,小娟从来不对争吵做解释,这让小凯开始疑神疑鬼,甚至无法专心上课。有时候半夜也会悄悄爬起来,去父母房间偷看他们是否都还在一起。小凯也变得不爱参与小伙伴们的游戏了,因为他要待在家里守着父母。这种对父母无时无刻的“监视”让小小的小凯筋疲力尽。

小心:孩子会担心自己是父母争吵的原因

父母不开心或者生气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内疚,实际上,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却还无法完全理解成人的世界,对他们闭口不谈争吵的真相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猜疑。孩子很有可能在他们小而简单的世界里寻找父母生气或者难过的原因,他们感到不安是因为觉得家庭遇到了威胁,感到内疚是因为他们担心这个家庭冲突是因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经常会认为自己是家庭冲突的原因。

小心:孩子会感到不安全

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无法在父母发动的内战中保持中立和理性的判断,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自主来保护自己,他们还必须依赖父母,当父母争执时孩子往往会想到,他们不愿在一起了,我也没法和他们在一起了,他们都不要我了。

不如这样做:

1、对孩子说这不是他的错

如果做不到在孩子不发觉的情况下就解决问题,那对孩子来说,让他们知道父母之间有分歧或者问题需要协商和解决会比较好。关键要让孩子明白大人产生分歧并不是因为他,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2、对孩子保证会依然爱他

父母的争吵会让孩子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焦虑,适当的保证可以让孩子安心,让他知道父母有意见分歧,但并不影响父母对他的感情。其实孩子最大的担心是父母不再爱他,抛弃他,所以在父母争吵的时候,还是要对孩子做出适当的保证,保证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父母之间的争吵而减少。

透明度先让孩子知道你的计划

妈妈误解:小孩子听安排就行了,有些事情让他们太早知道反而很麻烦。

情景回放:郭敏将要出差一个月,可是五岁的女儿让她十分头疼,因为女儿平常极其黏人。如果告诉女儿自己将出门一个月,那女儿一定会大哭大闹。为了省去这一幕,她串通好丈夫,临走时说自己要去趟超市,然后就这样不辞而别了。可是女儿在这一个月里几乎每晚都是哭着睡觉,白天,很多时候一个人站在门口。

小心:孩子误以为自己遭到抛弃

母亲的突然消失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恐惧、焦急、烦躁,而且这种“超市”的谎言能轻易地被拆穿。换来的只能是日后孩子的疑虑和不信任,而且提前告诉孩子,虽然可能引起一时的哭闹,但是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个准备。让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会感到害怕。

不如这样做:

在缺席的日子里依然送去爱意

应该坦诚地表现出自己为了其他事情对要与孩子分开的矛盾以及对孩子的恋恋不舍,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不在但对他的爱却一点都不会减少。而在离开以后可以给孩子打电话,或者通过网络视频等保持沟通。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可以试一试事先录音,然后让照顾孩子的亲人在入睡前放给孩子听,父母平和而充满爱意的声音是对孩子焦虑情绪最好的抚慰。

透明度帮助孩子接受现实

妈妈误解:家里遇到困难的时候。承担压力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情景回放:明仔今年小学四年级,父母终于在半年的争吵过后决定离婚。他突然觉得这半年来自己的努力和乖巧都白费了,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中表现得争强好胜,甚至开始打架。

小心:孩子对自己失望,对父母愤怒

父母只是无休止地争吵,却从来不向孩子解释。这很容易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怒气,因为正是父母破坏了原本温暖幸福的家庭。而且孩子还有可能对自己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因为自己无法挽留住父亲或者母亲。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愤怒,男孩往往会用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如和同学打架或毁坏物品,而女孩子则可能变得抑郁、胆怯或沮丧。

不如这样做:

别让孩子感觉到孤独和被遗弃

父母亲可以分别与孩子交谈,讨论自己对这段婚姻的态度,并对没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感到抱歉。这很重要。因为父母的沉默会让孩子感受到孤独和无助,以前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却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和以后会怎么样。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例如跟他多见面等。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双方对他的爱一点都不会减少,帮助孩子再次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帮助孩子走出恋物怪圈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的东西紧紧地抱在怀里吗?一旦你从孩子的怀里夺去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5岁的叶凡从来没有离开过她1岁左右玩过的那只玩具熊,尽管在她“百宝箱”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崭新的玩具熊,但她一点也不喜欢。爸爸妈妈极尽“哄劝利诱”之能事,要叶凡放下那只又脏又旧的玩具熊,都遭到了叶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对。

几年来,叶凡不论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去还是到叔叔婶婶家,甚至是跟着父母到外地旅行,旧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东西,必须得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安静下来。如果她发现旧玩具熊没带,一定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妈妈感慨道:“这孩子有些神经质,真难带。”前不久,妈妈以讲卫生为由,将叶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结果叶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进。

曾经在美国留学的爸爸责怪妻子伤了孩子的心,说:“很多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有恋物病,小时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学毕业。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顺其自然。既然孩子觉得抱着旧玩具熊安心,就让她抱着吧。”

可叶凡妈妈仍觉得不放心──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叶凡没有对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现得如此依恋。她好像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上课时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缩,唯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旧玩具熊自言自语地躲在角落里,这样的孩子,再过几年,如何如鱼入水般融入社会群体中去呢?

恋物瘾源于缺乏安全感

叶凡的例子绝非个别,她患上的是儿童“恋物瘾”,叶凡妈妈的担忧在年轻父母中也并不特别。

其实,儿童的“恋物瘾”──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会使患者怕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该“恋物瘾”大抵是因为安全感匾乏引起的。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

1.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

2.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

3.虽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但实际上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的家庭;

4.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

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具体方法,您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的和解方式。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作他的“精神保险带”。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有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对小包被、小拖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族(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家园配合共同矫正孩子恋物行为


案例描述:开学第一天嘉嘉很早就来幼儿园了。她抱着妈妈的脖子,两眼含着泪花和妈妈说:“再见”。手却始终抱得紧紧的。在老师地安慰下才坐到椅子上。嘉嘉哭着说:“我要小枕头,我要小枕头。”我一边帮她擦拭泪水一边帮她找来了小枕头。嘉嘉接过枕头紧紧的抱在怀里。无论是洗手、吃饭、上厕所、睡觉都抱着枕头,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离开过自己。

片段二

午睡中,其他孩子差不多都入睡了,但是嘉嘉久久不能入睡,只见她不停坐起、躺下、翻身,时而“啊,啊”哭两声,其实她是寻找着妈妈为她睡觉准备的枕头。当我把枕头给她时,她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只见她把枕头的一角含在嘴里、不停地咬着,一会儿便呼呼入睡了。等我去拿掉枕头时,枕头的一端已经湿透了。

片段三

入园一周后,我把妈妈放在幼儿园的枕头藏了起来。早上来园时还可以,但一到午睡时间,她还是翻来覆去寻找枕头,迟迟不能入睡。“啊、啊”哭声不断。我告诉她“枕头宝宝很脏,拿去洗了,”,听完后,她把自己蒙在毛巾毯里,“呜、呜”一阵后睡着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都没有拿枕头出来,孩子每到午睡时间,总表现的很不安,时而会咬咬毯子,随后也能安然入睡,时间都要晚于同伴。

案例分析:

从以上三个片断中看出:托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人,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其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不愿大小便、喝水少、吃饭难、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对某一物品特别依恋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善于观察,设计符合孩子刚入园时心理特征的游戏活动以及温馨和谐的环境创设。同时更要注重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和蔼关切的动作都能给焦虑孩子得到一点安慰。使孩子在集体中感到自由、亲切、有序。这样就能使孩子对物品依恋逐步转移,让他们快快乐乐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1、家园配合,共同矫正孩子“恋物”行为

首先,我们注重与孩子家庭进行沟通。针对嘉嘉的“恋物”行为表现专门和父母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家长了解“恋物”行为的利弊,更明确其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达成逐步矫正宝宝“恋物”行为的共识。其次,请家长们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入睡过程,在孩子入睡前或孩子急切地需要该物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再是让宝宝独自抱“恋物”入睡,使孩子渐渐减少对该物的依恋,使恋物习惯慢慢被纠正。

2、“忽视”恋物行为,转移注意

所谓“忽视”指的是教师或成人在动作、言语等行为上对孩子关注程度的适当减弱,其表现为注重引导,不加以刻意的分离,不再时时刻刻的要求孩子放弃,对“恋物”视之而不见,“忽视”它的存在。在来园时止住哭声的办法也不再是使用枕头,而是提供有趣的玩具、邀请她一起参加活动。在午睡时,我们可以通过眼神、安抚等动作帮助她入睡。

3、注意循序渐进,逐步矫正

2、3岁是孩子依恋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安全的依恋关系曾伴随着宝宝的健康成长,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恋物”的发展会造成社会交往及生活的困难。因此,我们也要采取逐步的矫正措施,不断然要求孩子马上远离“恋物”,更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宝宝对入园新环境的适应,对“分离焦虑”的淡化,我们更多得帮助宝宝们参加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宝宝们同伴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交往,更多得给予孩子关注,帮助他们走出“恋物情结”。

不要让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导读:孩子拥有安全感才能安定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失去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势必受到影响,对身心发展都不利。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专家分析: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

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10招帮宝宝重塑安全感

其实,爸妈也不必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太过焦虑,是的,也许您一时心急,说出了伤害宝宝的话,但是这些偶尔的过失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去弥补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保护孩子感受的意识。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及发育都有着重大影响,必须从小开始用心培养。

既然安全感对于孩子心理发展如此重要,那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养呢?

第1招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2招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3招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里指的并非是生长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长有能力维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让孩子衣食无虞。现在时常有父母因为抚育孩子的难题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亲甚至因为上户口不顺利而亲手摔死了自己的儿子,还称“将来受苦不如早日解脱”。所以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第4招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家长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块区域布置一个听故事的环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学会使用的词汇也愈来愈丰富,此时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童书绘本,通过书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7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兰香园长认为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别把应酬带进家庭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家中的访客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除了孩子可能会模仿大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打麻将、大声喧哗之外,同时也会因访客的到来而扰乱孩子平时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除了公园或是书店之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嘈杂的场所,因为外在环境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单纯而规律的生活环境及作息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为有利。

第9招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关系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保姆或幼儿园等毕竟只能提供协助,根本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长的观念就不是特别科学,他们让为既然已经付钱给幼儿园或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负起所有的教养责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一样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无从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分阶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亲人的离开、吵杂喧闹的环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见的原因,此时家长可以渐进式的方法来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房中预留一盏小灯,一边说故事,一边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点轻松的音乐给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渐进的方式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其实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简单,只要爸爸妈妈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再加上一个单纯且规律的生活环境,那么在无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宝宝。

帮宝宝消除恋物瘾


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的东西紧紧地抱在怀里吗?一旦你从孩子的怀里夺去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都4岁的叶凡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从1岁时一直玩过的那只玩具熊,尽管在她“百宝箱”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崭新的玩具熊,但她一点也不喜欢。爸爸妈妈极尽“哄劝利诱”之能事,要叶凡放下那只又脏又旧的玩具熊,都遭到了叶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对。

几年来,不论叶凡是到爷爷奶奶那儿还是到叔叔婶婶家,甚至是跟着父母到外地旅行,旧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东西,必须得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安静下来。如果她发现旧玩具熊没带,一定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妈妈感慨道:“这孩子有些神经质,真难带。”前不久,妈妈以讲卫生为由,将叶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结果叶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进。

曾经在美国留学的爸爸责怪妻子伤了孩子的心,说:“很多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有恋物瘾,小时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学毕业。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顺其自然。既然孩子觉得抱着旧玩具熊安心,就让她抱着吧。”

可叶凡妈妈仍觉得不舒服——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叶凡没有对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现得如此依恋。她好像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上课时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缩,惟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旧玩具熊自言自语地躲在角落里,这样的孩子,再过些年,如何如鱼入水般融入社会群体中去呢?

恋物瘾源于缺乏安全感

叶凡的例子绝非个别,她患上的是儿童“恋物瘾”,叶凡妈妈的担忧在年轻父母中也并不特别。

其实,儿童的“恋物瘾”——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此症会使患者怕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该“恋物瘾”大抵是因为安全感匮乏引起的。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

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①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②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③虽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的家庭;④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具体方法,你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相信《孩子恋物源于安全感缺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有安全感 导读: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
    2021-08-21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里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人特别的多,全国著名的资深心理专家xxx所长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
    2020-11-30 阅读全文
  •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
    2021-11-30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上幼儿园小班的鑫蕾是个“爱哭鬼”。说起她的哭可不同寻常。在幼儿园里,大家都见识了,坐在那里谁劝都不听,越哄哭得越凶,听妈妈说在家哭的都尿裤子,家人都拿她没办法。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总是哭也不是个事啊!这...
    2021-11-29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走出恋物怪圈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
    2021-07-29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

2021-08-21 阅读全文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里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人特别的多,全国著名的资深心理专家xxx所长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

2020-11-30 阅读全文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

2021-11-30 阅读全文

上幼儿园小班的鑫蕾是个“爱哭鬼”。说起她的哭可不同寻常。在幼儿园里,大家都见识了,坐在那里谁劝都不听,越哄哭得越凶,听妈妈说在家哭的都尿裤子,家人都拿她没办法。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总是哭也不是个事啊!这...

2021-11-29 阅读全文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

2021-07-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