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10件礼物
发布时间:2021-10-04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们开心,经常会在准备礼物时狠下一些功夫。可是,父母的心里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孩子对于礼物的热情总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孩子珍惜到永远呢?
我国的一些多年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专家们,在对我国儿童的调查中得到结论,现在的孩子,真正需要的礼物有10种,这些礼物没有一件是可以用钱买来的。
第一件
爸爸妈妈的爱
这一件礼物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太简单的礼物,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孩子们要的爱,不是家长们取代一切的疼爱,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孩子们要家长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还要家长给他们完整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采访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件
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在我们的采访中,有80%以上的孩子对家长的这些行为表示不满。孩子也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
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爸爸妈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
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第六件
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长在一起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到半个小时,20%的孩子不到15分钟,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内见不着家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
专家建议: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七件
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可是,没有伙伴成为现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烦恼。
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把紧闭的房门打开,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让孩子走到外边去接触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
和我一起养成好习惯
在现在这个时候,这一件礼物就更显得重要,大部分孩子觉得以前父母不爱打扫卫生,不爱锻炼,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近来,家长们都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很高兴。
专家建议:保持你的好习惯。
第九件
给我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孩子没有出生就开始学习,孩子刚睁开眼睛看世界就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目标也一个个地增多,学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长拔苗助长。他们说:“我们要的是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标要求。
第十件
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我们的父母太严肃,太没有幽默感。”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影视剧里的父母很出色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欢笑。
专家建议:中国的传统使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严肃,这样才有威严,其实,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父母应给孩子准备的9个礼物
孩子总是喜欢得到礼物,可是,父母的心里也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孩子对于礼物的热情总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孩子珍惜到永远呢?教育专家在对儿童的调查中得到结论,现在的孩子,心里想要的有9种礼物,这些礼物没有一件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你能给孩子几件礼物呢?
第一件,爸爸妈妈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第六件,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
专家建议: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七件,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
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把紧闭的房门打开,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让孩子走到外边去接触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给我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孩子没有出生就开始学习,孩子刚睁开眼睛看世界就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目标也一个个地增多,学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标要求。
第九件,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父母太严肃,太没有幽默感。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影视剧里的父母更合格的原因,因为那些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笑。
专家建议: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赞美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位优秀的美国母亲,名叫苏珊,她在回忆录中这样讲述自己给孩子的夸奖: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当小孩做错了事时,才“挑剔”他们。在我们家里,我们却互相“挑出”做对的事情。当我们看到某个小孩做出使我特别高兴的事时,我会走到他身前,把手放在他肩上,然后看着他的脸说两件事:第一,我具体告诉他做了什么事;第二,我明确告诉他我对这事的感受。然后我静默几分钟,让他感受到我的心情多么愉快。我把这种做法叫做“一分钟赞美法”。我觉得赞美小孩只需一分钟,可是赞美所产生的愉快感受,却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一次,我的儿子吉米从学校拿回了成绩单。他有些神色不安地把成绩单递给我。他当然知道成绩单上是怎么写的:两个“甲”,三个“乙”一个“丙”,他的历史得了“丙”。我看了成绩单后,我对孩子说:“吉米,你太棒了!”吉米听了我的话,眼中有些闪闪发光。“你看看你的成绩单,你得了两个‘甲’和三个‘乙’!”我把手放在吉米的肩膀上,安抚了一下说:“我真高兴,你的成绩很好,我真高兴!”吉米很快抱住我,然后似乎有点尴尬的样子,“那,我能出去玩一会吗?”“当然,任何人的成绩单上如果有‘甲’和‘乙’,都可以出去玩一个下午。”我笑着对吉米说。“谢谢你,妈妈!”孩子高高兴兴地玩去了。这时,一位来我家里访问的年轻妇女神情显得很诧异,她说:“我不了解,您的孩子成绩单上不是有一个‘丙’吗?”我说:“是的,他有一个‘丙’。”那位年轻妇女说:“可你什么也不说,一字不提,这是不是不负责任?”我对那位妇女说:“不,那是我孩子的责任。如果我承担起他的责任,他就会不负责任。我主要是协助每一位孩子乐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已经看到,我儿子对他的‘甲’和‘乙’很高兴,他体验到了得到好成绩的结果:第一,他和我都觉得愉快;第二,他可以尽情玩一个下午,他今天不必做杂事和家庭作业,今天对他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那么,你如何处置孩子的那个‘丙’呢?”那位年轻的妇女又问。“这件事我要在星期六早上全家的目标设定会上来做。我会问吉米,你希望你的历史得多少分?我想,吉米已经发现他得到好成绩时,内心是多么愉快。因此,我想他也会希望历史得到好成绩,这完全是因为他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内心的反应大部分都是:‘如果你认为那件事我做得好,那么我会再做一个更好的给你瞧。’当我儿子做对的事情被挑出来赞美的时候,他会希望自己再做对某件事。孩子不是为我而守规矩,而是为了自己把事情做对。当吉米为了使历史得到好分数而设定目标时,我和我先生都会协助他。但我们真正的秘诀只不过是协助孩子希望做好。”我对那位年轻妇女说。
编者按:从这位美国母亲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要时父母或者老师可以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要从内心里相信孩子不是在故意犯错,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一般情况下,父母或者老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孩子做对某些事情时,他们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事情,他们就觉得孩子不努力,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父母或者老师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加以强化。请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父母或老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做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希望
导读: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应该做的事情,即使别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给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近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42名学生集体致信家长,向家长们提出“给我们一点娱乐的时间,不要总拿我们和别人比……”等20条意见和建议。孩子们肺腑之音震撼了家长和社会。孩子的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孩子应该像花朵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美丽开放。
韩保来(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教育学博士)
人生是场马拉松,让孩子幸福地走向明天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就是家庭教育存在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诸多的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培养孩子考名校、找好工作、挣高工资、有好前途,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孩子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转变。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国家的一种教育战略来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要通过舆论引导引起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调动家长针对孩子开展特色性的家庭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使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侯静(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让孩子学会寻找爱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最早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这些小学生给家长的建议中可以看出,孩子主要是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以及家庭的氛围上给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期待。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在出现矛盾时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即使父母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生活在一起,也一定要想办法给孩子完整的父爱和母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
赵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助理研究员)
父母应该学会倾听
父母首先要真诚地愿意分享孩子的生活与成长,要放下架子,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父母还要学会宽容,犯错误是孩子的正常权利,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切勿因此而阻断倾听渠道。
父母还要学会一种新的倾听技能——映射式倾听:父母要像一面镜子,非批判性地接纳孩子的想法及情感,以产生理解和共鸣。这样孩子才愿意沟通,敢于沟通,善于沟通。
田运隆(石家庄一中校长、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每一株花朵都与众不同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孩子与同龄群体比较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或者可以说,不同的孩子之间没有“完全可比性”,同一株牡丹也可以开放出不同形态甚至不同颜色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才构成社会人生的千姿百态。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往往是需要精心呵护倍加爱惜的“稀缺资源”,若非如此,“因材施教”就失去了意义。
每一株花朵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着独特的美丽和生命。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多样化的,他们的生命前景应该是绚丽多彩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自主发展、个性特长能够充分展示并得到尊重的广阔的人生舞台。
张文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明日教育论坛》主编)
学做父母是一辈子的工作
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应该做的事情,即使别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给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孩子会有他的问题,就好像一个机器的螺丝可能没拧紧,某一个小的窍门没有被打开,某一个灵感的闪现点没有被点亮——这一切要是他自己能知道,能改善就好了。可是问题恰恰在于这样的“知道与改善”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有时也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对父母而言,不是生气,不是责怪,更不是失望和恼怒。好父母就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孩子思维的觉醒,鼓励他的觉醒,相信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保持自己的信心,即使等不到孩子真的“觉醒”的那一刻,也不泄气。
钱红林(北京关爱家庭中心总干事)家长也渴望喘口气面对“不要让我们学成书呆子,给我们一点娱乐时间”、“不要光拿我们跟别人比”,我想大多数中国家长会发出可怜的叹息:我何尝不想让孩子多些玩的时间呀?我何尝想将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是这样的升学压力使得我们整日绷紧神经、工作之余毫无休息日可言的。
我和众多家长一样,生活在孩子学业的重压之下。我们家长也渴望喘口气、渴望减压呢。
母亲最应该给孩子的六种东西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有关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从为他们操劳的母亲那儿得到的一些观点的精华。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问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