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快乐识字

发布时间:2021-09-14 幼儿识字故事 幼儿识字游戏 幼儿故事识字 -->

让幼儿识字,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社会上现在正盛行。“千字童”、“天天十字”等学习材料可谓各有千秋。暑假期间,我班也开展了识字教学,我尝试了几种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方法,现归纳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词代字。

在汉语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意思,而一个音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汉字,这就是常见的一字多义、同音字现象。学一个字时,多种多样的含义易把幼儿搞混,而且,幼儿也容易把一些同音字混淆,如“十”,幼儿在口头组词时,会和“石”、“食”等混淆。以词代句,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这种情况,因为词语的意义范围相对缩小,读音相对稳定,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二、从幼儿兴趣入手,分类学习词汇。

幼儿对名词、动词等可以直观感知的词汇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名词我们又可以分为动物名称、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名称、颜色名称、人物称呼等种类,动物名称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等等。学习时,先和幼儿一起决定学习哪一类,然后由幼儿决定学什么词。比如,大家决定学习海里动物的名称后,问幼儿:“小朋友想先认识海里哪种动物的名称?”幼儿答;“海星。”老师便带领幼儿认识“海星”这个词……这样,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词学习主动积极性会强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也自然进行了分类练习。

三、根据幼儿特点,采用有童趣的教法。YJs21.COM

有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记住,一般是反复让幼儿认读——“请你把这个字念五遍!”“每人把这个字念一遍”……在这样索然无味的气氛中,有的幼儿甚至打起了瞌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静结合的游戏,让幼儿快乐识字。如认识动物名称时,先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字型、练习读音,然后请幼儿学一学这种动物的动作、叫声等;练习时,可以请一位幼儿做模仿动物的动作,请另一位幼儿指认所模仿动物的名称并读出来。再如,可以把字写在苹果或鱼形卡纸上,和幼儿玩“摘苹果”或“钓鱼”的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识字的兴趣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当然,我们在教幼儿识字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及时复习,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防止贪多求快,让识字成为幼儿的一种负担。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儿快速识字


-->

幼儿快速识字与同步阅读实验

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先生说“识字教育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和兴衰存亡的大事。”我自1992年起专门从事用汉字开发儿童智力的的实验和研究,六年来,每年都能使具有普通智力的五岁左右的幼儿,在八个月内轻松愉快地认识2500个汉字,并学会读书看报,阅读量达30万字以上。

幼儿为什么能在八个月内认识2500字,并且初步具备阅读能力呢?

一、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卡玛拉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7岁开始到16—17岁用十年时间才学会几十个单词,只能说三四句简单的话。而一个4——5岁的幼儿一般已能掌握1600——2200个词汇。同时,4——5岁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主要基础是五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据国外研究报道,当代儿童在心理上较三十年前早熟二年。儿童智力的发展,1972年常模测定,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龄六个月左右。因此,国际范围内已经有30多个国家把入学年龄提前到了五岁。

另外,据研究,各国儿童在四岁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就周围生活的需要进行口头交际了。也就是说,具备了识字读书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字的读音和意义,就差和字形挂钩了。在某种意义上说,识字已经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这一时期,单凭耳听声音、目辩颜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他们急需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世界。否则,他们将得不到足够的精神营养而处于精神饥饿状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影响。

信息论告诉我们,以大脑信息总量为100%的话,听觉信息占11%,味觉、触觉、嗅觉三项信息占6%,而视觉信息占83%,这说明人生的大量信息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的。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识字和读书对于五岁左右的幼儿不仅是应该的、可能的,而且是一种迫切需要。正因为如此,幼儿才学得主动积极、生动有趣、如顺水行舟、鼓风扬帆、一日千里。

二、识字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环节

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先生指出:“让幼儿学会一些常用汉字,尽早进行大量阅读,不失时机的发展儿童的言语及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的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越好。”

记忆专家王维说过:“没有任何活动能像文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那样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可以使智能和知识系统化,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智力开发是无止境的。”

美国人口学研究专家认为,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汉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有关方面,专门用汉字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获得极大的成功。日本的石井勋博士专门用汉字开发儿童的智力,搞了三十多年的实验和研究。他认为:日本幼儿五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15;四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25;三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30以上。

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识字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在他很小还不会说话时,奶妈就教他认字,“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之。”当代科学家,竺可桢三岁开始识字,杨振宁四岁开始识字,一年多就认识了3000多字。郭沫若五岁就已经能读四书五经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英文是由大脑左半球来处理的,所以此类拼音文字叫单侧脑文字,(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力提倡开发右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单个的汉字则是由右脑来处理的,因为右脑长于图形、整体和空间分析。对于汉字的认识,即可以由形——音——意,由左脑来处理;又可以由字型直接到字意,不再有语音转录的过程,既直接由右脑来处理。因此,汉字是复脑形文字,认识汉字的过程,就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过程。香港的安子介先生说:“汉字是拼形文字,能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早在1921年,心理学家刘廷芳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结果就认为:“汉字的学习又借助于已知汉字的联想,认识的汉字愈多,联想能力愈大。”因此,幼儿快速识字的整体过程,形成了一种“识字——开发智力——更多更快地识字——更多更快地开发智力……”这样的一个类似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的局面,良性循环,螺旋上升,快速滚动,使“雪球”越滚越大。

三、词优效果和频率效果

心理学家进行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无论是英文、还是日文和中文都存在着词优效果,即字在词里比在非词里容易辨认,而且认识一个词,能够像认识一个字母那样被迅速地认知,甚至认识一个词比认识一个字母的时间还要短。所以,把字组成词语来认,速度就快得多。

此外,还要严格遵循字的频率效果,即先学高频字。有人曾对俄文、德文和英文进行过统计,发现这些语言中不过1%的词,占据了取样中25%的范围。同样,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有25个字(也就是1%的常用字)却占了25.8%的覆盖范围。

还有人对包括100万个英文词的印刷材料做过统计,发现如果一个读者掌握133个词的话,就可以很快达到任何书面材料中50%的的词条。而汉字更加典型,只需要掌握116个字,就可以认识现行各种书面语言中50%的字了,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统计,汉字中最常用字560个,常用字507个,次常用字1053个,这2400个字占一般常见书报用字的99%。

我们编排的识字课本,按照字的频率高低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所以,能使幼儿在识字的同时学会读书,同时也就读了几十万字的书了。

四、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编选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5岁的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识记占据优势。他们对于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同时他们以机械记忆为主,整体识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还喜欢重复。幼儿对汉字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重复。

因此,让他们先记住字形再说,以后慢慢领悟,逐渐达到四会。正像吃冰棍,先吞进肚子里去,再慢慢的化。郭沫若五岁读四书五经,巴金、冰心等大作家每人小时侯都会背500——600篇古文,以后终生受益无穷。

另外,由于幼儿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教材的编写没有采取单一刻板的形式,而是有识字课本、童谣、儿歌、古诗、对子歌、童话故事、幼儿古典等多种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常用字为经,以阅读材料为纬,纵横交织,经纬分明,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

教学的全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字读书,同步进行,偏重识字。

第二阶段识字读书,交替进行,双管齐下。

第三阶段读书识字,齐头并进,偏重读书。

崭新的科学方法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用土耕法栽培的西红柿,一棵最多能结100个果实。日本农学家用水耕法栽培的西红柿,一棵结出了13000个果实。幼儿识字在教学方法上则要求灵活多变,花样翻新,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只要能唤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就是好方法,即所谓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诸如学儿歌、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玩魔术、唱歌曲、看动画、练气功,甚至连幼儿姓名、家长职业、乡土地理、天文气象、招牌广告……皆可随机应变融入识字和阅读之中,所以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在短短的八个月内认识2500常用汉字,阅读量达30万字以上。

“面对新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我们这个12亿人口的大国,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识字和阅读问题。”(戴汝潜《小学语文快速高效教学探索与研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许诺美国人民,在他任职期间,要让美国所有的儿童8岁以前都学会读书。

我们中国的儿童如果在5——6岁都能学会读书,中国何愁赶不上美国,超不过美国!我恳切希望有识之士携起手来,大力推广“幼儿快速识字同步阅读法”共同成就这项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空前伟大的事业!

快乐岛“真快乐”


本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再次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愿意与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知道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菠萝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活动“快乐岛”也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身体的平衡。

首先是一个热身运动,小海龟们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教师扮演的鲨鱼发出口令“我要吃掉小海龟”,小海龟们便要迅速的结伴手拉手,大鲨鱼则没有办法追逐找到伙伴的小海龟。热身运动以后就要进入游戏“快乐岛”的环节。教师把旧报纸瘫在地上,每张报纸表示一座快乐岛。教师带着幼儿在海里围着快乐岛游泳,教师发出指令“海浪来啦”,小海龟们迅速的找到快乐岛站上去。每个快乐岛只能站两只小海龟。海浪越来越大,海水涨高了,小岛变小了,幼儿把报纸对折,表示小岛小了。然后教师再带着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数次,快乐岛越来越小,幼儿站上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了合作的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一个多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行为。因为人数以及幼儿个人的主观原因,难免会有个别的幼儿落单,没有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只是单独的站到了岛上,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的拉起孩子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我一起游戏呢。教师若忙于指导,也可以让落单的孩子参与到其他的小组里,虽然要求是两个小海龟站在一个岛上,但是对于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出特殊的调整的。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落单,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让孩子在常识中快乐的成长


近日,听了孙谓东老师“右脑开发与超速记忆”的讲座,受益非浅,其中提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使我触动尤为重大。那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而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其实世上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教。“坏孩子”:打人?不认真?调皮?人都是有缺点的,有缺点就是有特点。当你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发现别人的特点。有时候太追求完美,太苛求就会走入误区,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正如周弘老师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它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一般情况下,老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往往忘了鼓励,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地指责,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看你画得那么脏,画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玩,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安静一点啊”,“这首儿歌小朋友都会念,就你不会”,“那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不动脑筋”……诸如此类的训斥指责,都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出懦弱或攻击行为。因此对学龄前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犹为重要,因为在幼儿期,孩子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而产生的,可以说孩子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如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会让孩子觉得“我行!”他的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通过这几日对赏识教育的进一步了解,我认为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赏识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心理活动有规律可寻,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突出的天赋,有的孩子在语言方面有惊人的表现,一些家长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别人的孩子会弹钢琴,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别人的孩子绘画获奖了,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去参加绘画比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扬长避短,使每个孩子多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二、赏识教育要因人施教,恰到好处。

不但要赏识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骄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内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赏识教育除了在适当的时候给于孩子适当的表扬外,还要在孩子发生错误行为时进行科学的批评,及时地予以纠正,使孩子明白什么是错,什么行为能得到人们的赞同和尊重,什么行为将会受到批评,使孩子们更加自尊自信。现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对孩子偶尔的一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其进行打骂,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往往导致了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不但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却增加了对父母或老师的逆反心理。因此,无论是家长或老师都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批评,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但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颠倒,还是应以赏识为主,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孩子画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那么难看,太脏了,再画一张。”而应该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颜色再涂漂亮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竖起高高的大拇指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三、赏识教育要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喜爱每一个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孩子,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避免横向来看待孩子。最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一个调皮好动经常打架的孩子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但偶然某一时刻,他在帮老师摆放小椅子,老师就应马上抓住这个时机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他一定会表现得更加棒,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予以及时鼓励,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一定会有所改善。

四、赏识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但现在一些父母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他们在对子女教育时,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因素,动不动就对子女进行责怪,表达不满的情绪,而祖父母辈对孙子女则是过分宠溺,使孩子忘乎所以,放任自由,从而让孩子在一种矛盾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悉心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赏识教育则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幼儿园可通过举办家长会、设立家园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帮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相信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我们都要抱着“赏识”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相信这种“赏识”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将会被我们改变。所以,请时常翘起你的大拇指,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吧!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

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

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看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很快乐。很希望继续能和他们一起度过美好快乐的时光。

活动中学会比较是技能,学会自尊是品格,品质最重要。其实幼儿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关键看他是否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获得品格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享受。因此我很在意孩子们一天在幼儿园里是否快乐。

这一主题我很注意幼儿是否快乐。一节课的开展,如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很积极,很开心我就感觉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达到了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很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一节课幼儿反应不积极,甚至有些幼儿活动过程中想去尿尿,这都让我感觉这节课没有成功,我会积极反思。课后便会做出总结,因为是分组教学,所以也给了我及时改进的机会,通过一些小的修整,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让孩子们从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的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乐趣。在孩子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是我们教师参与的地方,就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快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分享的快乐,在不断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得到技能和品格的提升。

快乐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希望和幼儿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一起在快乐中成长

你快乐也给了我快乐


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我会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发现快乐永远是孩子身上最多的元素。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一下,我们会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也许那些对于成人来说是无聊的事,对孩子可就意义重大了。记得有一天早操,一群鸽子从天上飞过。孩子们看见了又跳又笑,大声地喊着:“鸽子!鸽子!”仿佛鸽子真的听到了他们的呼喊声。还有一次小朋友去散步,在草坪里捡到两个没长熟的小果子,大家像宝贝一样拿给我看。我拿了一些麦当劳的卡片分给孩子做游戏时玩,可孩子们谁也不愿意拿出来玩,全藏在书包里准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还有墙上的一只蜘蛛、小女孩头上漂亮的小发卡、口袋里的小石头、书上被撕下来的蓝猫图片……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孩子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就是快乐的事。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呢。能发现孩子这么多的快乐我也觉得挺高兴的,想起一句话套来用一下:你快乐也给了我快乐!

快乐打小鼓、快乐洗小手


快乐打小鼓,区域活动开始了,张语宸来到小剧场,整齐的摆放好鞋子后拿起小剧场里的乐器,有一些乐器她都不是很熟悉,左看看,又看看,见我走过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一番讲解后她拿起一面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乐器小鼓敲了起来,咚咚咚咚的一阵乱敲,一起玩的小朋友也跟着凑热闹用其他的乐器用力的敲了玩起来。玩娃娃家的余宜柔被吸引过来了说:“吵死啦”你们这里怎么这么吵”。回头看看我站在旁边对我说:“老师,她们这里好吵呀”“是的呢,是很吵的,张语宸你觉得吵不吵呀?”我说。“老师,可是我不知道这个鼓怎么玩,”张语宸低着头小声的说着。“你可以按照老师平时教你们打的拍子来敲鼓,我们试试看好不好”“大大,大大大”,小家伙跟着我的节奏有模有样的敲了起来。再次看到张语宸时,她正坐在“小舞台”的中央敲鼓呢,脸上笑眯眯的,虽然偶尔节奏会有点乱,不过没有人反映会很吵了。余宜柔也在她的旁边拿着三角铃在玩呢,旁边还有其他的乐器,这个敲敲,那个晃晃的。偶尔的她们还会交流,等我玩一会就把这个小鼓给你玩好不好。

刚入园的幼儿对区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有些陌生,不过大部分幼儿很快就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慢慢理解慢慢的进行游戏。张语宸的整个活动流程也是有收获的,从开始乱敲乱拍导致有噪音,影响到其他幼儿不能够正常游戏,到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能简单敲击出节奏。到最后的活动环节中还可以和其他幼儿分享他目前“占为己有”的乐器,这一点不会向其他个别幼儿那样自私。

快乐洗小手

小班的孩子最喜欢玩水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玩水的机会,如:上厕所,喝水,洗手等等。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孩子在玩水,忘记关水龙头了。作为老师,我经常给他们讲道理,洗手时不要玩水,把衣服弄湿了,会着凉生病的,还浪费水等。可是我不知讲了多少次,哪怕我在一边看着,有的孩子还是会弄湿衣服。

夏天乐就是其中一个,每次都是第一个冲进洗手间,最后一个出来的主儿,衣服还经常打湿。为此我们也经常和他的妈妈交流。但无论我们怎样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天气越来越冷了,怎么办呢?无意中翻阅教材看到了《洗手歌》使我受到启发,为何不让小朋友在《洗手歌》中来完成洗手的习惯呢?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时,我也加入进来,我一边挽袖子一边念儿歌,“挽袖子,开笼头,擦肥皂,搓搓手,冲干净,关笼头,甩三下,擦擦手,我的小手变干净”我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小家伙们是有样学样都纷纷跟着我做了起来

,在整个洗手过程中我一边给孩子做示范,一边帮个别年龄小的孩子,儿歌念完了,小朋友的小手也洗干净了,谁也没有弄湿衣服。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们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为。

生日快乐


今天是我们亓大公主的生日,从昨天开始,小家伙就一直嘀咕,说明天是她的生日,我一算,巧了,亓宝宝和我家宝贝就差两天,让我一阵很想那个小家伙,突然又有种深深的自责,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儿子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时不时的生病,幸亏婆婆鞍前马后的照顾,儿子半岁我就重新踏入了工作岗位,围绕在我身边的都是一群快乐的小天使,这多多少少填补了一下我心灵上的空缺。眼前,桐宝宝在我们大家的祝福中,在小朋友羡慕的眼神中,在爸爸妈妈的期望中幸福的切着生日蛋糕,种种满足洋溢在她天真的笑脸上,让我不禁想到后天儿子的生日我会不会又是很忙?恍惚之中,不知什么时候眼里竟然蓄满了泪水,呵呵……矫情。我们一起给亓宝宝唱生日歌,孩子们还纷纷上前表示祝贺,让一向大大咧咧的佳桐顿时变成了小淑女,坐在椅子上扭扭捏捏,都不好意思啦!这时我来帮她解围“大美女寿星,我能和你合个影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顿亲,继而“咔嚓”一声,留下了我们永远的记忆。亓宝宝,张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乐添宝儿,妈妈也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相关推荐

  • 家庭游戏:快乐地识字 1、做识字书 方法:用常用字编个小短文或故事,写上字,可以配上画。用订书机装订成小册子,就变成书了。如“大米给马,萝卜给小兔,肉给小狗。” 新学的字,在纸上写上这个字,写上拼音,写字的笔顺,写上由它所...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法,让宝宝快乐识字 对于儿童早期识字,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一种就是早教孩子东西,(包括识字),后来上学他反而觉得老师教的他都懂(实际上并不是都懂得这么深),就不好好学,成绩反而下降了;另一种则是认为愈早识字愈好,早识字,可...
    2022-02-25 阅读全文
  • 如何引导孩子快乐识字 早期的识字教育,已被整个幼教界和世界各国的幼儿语言教育专家所认同,许多幼儿园都陆续开设幼儿识字教育课程。但广大的家长们却时常为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识字而苦恼。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把盲目的...
    2021-07-28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并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 1.自制识字卡片 为了教探探(化名)识字,我们准备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
    2021-12-01 阅读全文
  • 让宝宝快乐识字的5个游戏 2-3岁的宝宝,学习识字不能有任何压力,通过游戏是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识字游戏,妈妈的态度至关重要。妈妈必须以放松、快乐的心情参与到宝宝识字的游戏中,宝宝才能以放松的心情投入到游戏中来,达到事半功...
    2019-12-16 阅读全文

1、做识字书 方法:用常用字编个小短文或故事,写上字,可以配上画。用订书机装订成小册子,就变成书了。如“大米给马,萝卜给小兔,肉给小狗。” 新学的字,在纸上写上这个字,写上拼音,写字的笔顺,写上由它所...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对于儿童早期识字,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一种就是早教孩子东西,(包括识字),后来上学他反而觉得老师教的他都懂(实际上并不是都懂得这么深),就不好好学,成绩反而下降了;另一种则是认为愈早识字愈好,早识字,可...

2022-02-25 阅读全文

早期的识字教育,已被整个幼教界和世界各国的幼儿语言教育专家所认同,许多幼儿园都陆续开设幼儿识字教育课程。但广大的家长们却时常为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识字而苦恼。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把盲目的...

2021-07-28 阅读全文

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并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 1.自制识字卡片 为了教探探(化名)识字,我们准备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

2021-12-01 阅读全文

2-3岁的宝宝,学习识字不能有任何压力,通过游戏是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识字游戏,妈妈的态度至关重要。妈妈必须以放松、快乐的心情参与到宝宝识字的游戏中,宝宝才能以放松的心情投入到游戏中来,达到事半功...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