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循序渐进让孩子顺从

发布时间:2021-09-01

怎样教育孩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循序渐进让孩子顺从”,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顺从

以往顺从的含义是,教师和父母告诉儿童做什么,儿童就去做什么,这是传统教育中的顺从。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儿童都在学着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规则,当规则难度太大,儿童没有能力遵守时,强迫儿童就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果。顺从才是儿童的正常状态。当儿童不顺从的时候,正是他没有能力顺从的时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没有完善。

二、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顺从,但并非时时如此,在这个阶段里,顺从与不顺从是相互交织的。这可能给你留下“任性”的印象。我们的很多孩子回家以后的表现令父母头痛:“唉!这个教育不行,我们的孩子才去了一两个月,回家已经任性得不行了。”

第二个阶段,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如果儿童具备了这种能力,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手和身体,使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她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教师或家长请他帮忙时,他会快乐而兴奋地去做,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地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这样她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是他迈向顺从之路的一大步。

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这时顺从只是转向他认为优秀的人。他突然发现能够从这个优秀的人那儿获得指导,获得帮助,从而产生了新的热情,变得渴望顺从了。当人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顺从便成了一种渴望。儿童已经意识到教师能够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他对自己说:“因而她能使我变得与她一样聪明。”当儿童有一天忽然认识到一个成人的能力超出他的时候,他就愿意顺从了,这就是生活。蒙特梭利说,顺从应为人类社会带来益处,若没有顺从,社会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三、儿童在三个阶段中的现象

第一个阶段的表现:儿童与否同他具备的能力有关,所以判断孩子是否顺从地时候,我们必须与儿童现有的能力联系起来判断。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零至三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这个时候,怎样让他顺从呢?比如说,他这时想玩水,你告诉他:“好,去玩水。”他这个时候地本能冲动与你的命令正好一致,他顺从你,如果不一致,儿童就绝不会顺从你。他根本听不明白你所讲的,除非惩罚代替了说教而使儿童恐惧,他才会顺从。蒙特梭利说,必须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儿童在三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除非他接受的命令和他的冲动相一致。

三岁以前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蒙特梭利说,三岁以后,在幼儿能够顺从以前,他肯定已经发展了某种品质,他不可能突然就按另一个人的意志行动,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理解我们要求他所做的事情。在这三年中,儿童是通过活动,在事物中缓慢地形成他地内在品质的。品质只有牢固建立以后,才能为儿童意志所运用。我们知道,许多孩子到了一定场合,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儿童爬椅子,一方面是他需要练习攀高爬低,另一方面因为他太小而需要站立起来观看,这时你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不这样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会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秩序:在一个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够再这样做。如果你不训斥他,而是提醒他、宽容他,给他时间观察和自我调整,他就会发现这种规则,然后他会试着去做,虽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都没有关系,儿童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习德。当这种习惯一旦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也就是说,这种习德就能为儿童的意志所用。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不骂孩子,只是不断提醒孩子。这样儿童在任何地方,都会把握好尺度。

第二个阶段的表现:就是在一次执行命令中,他可能成功,但下一次就不一定成功,儿童做事情都是这样的。

比如说,他要把水灌进瓶子里,他第一次灌的时候,可能成功,一次就灌进去了,但是,第二次灌的时候可能不成功,这个时候,我们成人应该不去管他,儿童恰恰是通过灌水来控制他的手,所有成功的前面阶段必然是不成功,每一次的不成功都刺激儿童重新再做一遍,这反复的过程锻炼了儿童的能力。儿童通过自发的反复练习,能力被固定了,儿童就这样固定和掌握自己的一切,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

还有一次,当孩子想吃玉米,就问我:“玉米是什么?”我说:“玉米就是一粒一粒的,这么长的一个植物果实。”显然“植物”这个概念她不懂,她又问:“植物是什么?”结果,我就硬是没有给她讲情“玉米”是什么,她跑去问另一位朋友:“玉米是什么?”朋友说:“玉米跟茄子一样,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然后她就明白了:“啊,我知道了。”朋友用类比的方法,使她掌握了这个词语,从这里我也想到儿童学词汇、学语言的情形。很多成人对儿童讲这个讲那个,讲得有多又复杂,孩子越听越糊涂。显然,儿童必须通过现实中的实物去掌握基本词汇,等这类词汇达到了一定的量时才可以用词句解词,用图片、类比等东西解词,就像词典那样。

第三个阶段的表现:蒙特梭利自己举了一个静坐的例子。

她说:“只有在场的所有人都乐意时,才可能达到完全的安静,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打破它。”比如,每次接力赛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跑到半路,突然发现一个警察跟一个人说话,他就可能停下来,拿着接力棒观察警察说话,直到那个警察说完走了,这个孩子才接着跑起来,把接力棒传给另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老师就会急得大叫:“快跑呀!跑呀!”但孩子们不急,就是站着不动,新来的老师就说他们没有集体荣誉感。蒙特梭利认为,那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赛跑上。即使那个警察不出现,那个小孩子也不能达到那种状态。当儿童能够达到顺从这个状态的时候,他会发现,若一个人破坏了这个状态,整个氛围、整个环境就会受影响。

儿童在漫长的头六年不断按自己的心智发展、并建立相当的能力后,他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第三个阶段的顺从就建立了:顺从真理。蒙特梭利讲,顺从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儿童达到的顺从水平如此之高,因而最终成为成人的榜样。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亲子阅读5部曲——循序渐进


亲子阅读是增长宝宝见识、提升亲子感情的良好方式。但是,怎样才能使得亲子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呢?我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并结合亲身体验,总结出了循着孩子年龄的亲子阅读5步曲。

第一步:看图阅读

我发现,宝宝翻书的兴趣,是看书上五颜六色的图画。所以,跟儿子一起翻书时,我会循着儿子感兴趣的画页翻,然后让儿子自己看图画上的动植物。儿子会兴奋地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爸爸,小老鼠在睡觉!”“小猫在钓鱼!”我赞扬儿子:“宝贝真聪明!”然后继续启发他:“小老鼠在哪里睡觉呢?”“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呀?”儿子答不出来时,我就会让他仔细看图,在图中寻找答案。

第二步:数数阅读

儿子每次翻书时,看到图画以后,都会指着图画上的小动物掰着手指数:“1、2、3、4……”虽然每次都数得颠三倒四,但还是乐此不疲。于是,我因势利导,等他数完了,我会问他:“宝贝,这里有几只小鸭子呀?”“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儿子要数错了,我就会让他再认真数一遍,并纠正他颠倒的数字顺序:要答对了,我就会进一步引导他:“那你数数这上面是小树多,还是小动物多呢?”

第三步:声音阅读

别以为阅读只能用眼睛去看,其实嘴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呢。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一定要大声地念,多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并且做到腔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样才能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

“小羊咩咩、小狗汪汪、小猫喵喵、小老鼠唧唧……”我给儿子先示范几遍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让他模仿并教他串连起来:“山坡上小羊咩咩叫着,惊醒了门前的小狗和小猫,小狗汪汪地叫起来,小猫也跟着喵喵地叫着,把屋里的小老鼠吓得唧唧乱窜……”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常常让儿子异常兴奋。

第四步:形象阅读

孩子最喜欢研究小动物的长相了,因为每个动物稀奇古怪的长相都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儿子也不例外,每次看到图画书上的小动物,就跟我聊起它们的长相来。

“爸爸你看,小老鼠的嘴巴是尖尖的,耳朵是圆圆的,尾巴又细又长……”儿子指着图书上的小老鼠向我描述道。

“嗯,那你看小狗狗长什么样呢?”我继续引导。

“唔……耳朵大大的,鼻子翘翘的,瞧,爸爸,它的舌头是红红的呢!”

“宝贝真聪明!”我赞扬了儿子对小动物外貌的描述能力,并引导他进一步仔细观察小动物的长相,然后表达出来。

第五步:改编阅读

儿子读幼稚园大班后,经常向我们复述老师讲的小故事。我发现这是个引导他进一步学习和创造的好机会,于是经常和他一起进行着“改编阅读”。比如一次儿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让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改编,让小女孩碰到一个富翁,小女孩用真诚感动了这个富翁,富翁认养小女孩做干女儿,从此小女孩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通过改编故事,儿子不再局限于故事书上的内容和情节,他时常自己编个故事,然后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听。

看到儿子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在阅读中不断得到提高,我由衷感到:亲子阅读,让儿子在书中学到本领、找到快乐。

案例: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让孩子更加自信


案例背景:

在《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朋友船》、《快乐公寓》、《孔融让梨》等,他们都很喜欢,午饭过后,区角里总能看到他们拿着书认真地在讲这些故事,于是,我发出倡议,回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请他们记录下来,布置在走廊上,作为一个故事展区。

案例描述:

在我倡议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很多很多孩子带来的故事,我一张一张翻过去,发现有一个写的是《朋友船》四行字不到,一看名字是骆玉玺,骆玉玺是我们班语言发展较弱的孩子,平时课堂上很少发言,也不是很专心,打心眼里没想到他也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于是,我把他请到前面,大大表扬了他,之后他说:“老师,我的故事也可以布置在走廊上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当然,可以!你有进步了,你很棒!”晚上放学时,我看到他拉着妈妈的手,高兴的说:“妈妈,我的在这里。”

案例分析:

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结合了孩子的兴趣,通过孩子、家长、老师的三方合作,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从这个孩子的言行来看,可能他不是很优秀,但他也希望被得到肯定,而我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进步和能力的肯定。在这过程中,不仅能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孩子也从自己的作品再现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孩子们的作品来创设环境,不仅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这足以说明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主题活动运用家长资源和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的参与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怎样让孩子断乳?


导读:生活中很多母亲为了避免孩子纠缠哭闹,采取离开孩子一段时间,把孩子托付给长辈和保姆带,或者在奶头上涂辣椒、红药水、黄莲水让孩子嘴巴吃点苦头,望奶生畏,甚至故意冷淡孩子﹑疏远孩子以达到断奶目的.

许多孩子在断奶时会哭闹,拒绝食物,甚至养成咬被角、吮手指的毛病,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有恋乳危机。就此,有的妈妈很担心写信咨询了专家,专家给予了分析和答复.。

专家:您好!

我想向你咨询一个问题.我的儿子今年7岁了,感觉他很喜欢摸我的乳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是10个月时断奶的,吃母乳时没有摸乳房的习惯.只是一只手拍我后背.断奶后用奶瓶吃奶时,要一边摸着乳房一边吃,不许的话就有些烦躁.这种情形持续了大概一年左右,主要是保姆喂奶时他才这样.给孩子断奶前后我都在上班,但中午和晚上都在家吃饭.

儿子渐渐长大后,喜欢跟大人开玩笑,摸大人的腰啊,挠痒痒什么的.看到有人给孩子喂奶也会在一边观看.今年5.1出去玩,他舅妈在公园给妹妹喂奶,他赶紧站在前面挡住,不让别人看见.还有一次,舅妈喂奶时,他在旁边捏舅妈的乳房,我把他拉出去了.

平常他想摸我乳房时,我一直没有让摸,他有意无意的触碰我到胸部时,我也没有明确的说他,怕说多了,反而不好.只是委婉地提醒他:人的身体有些是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看和摸,也不能去摸别人.

昨天在商场,他和同学公然地去摸模特的胸和大腿间.我忍不住又有些担心了,他这样正常吗?说实话,.现在,我自己都有点怕儿子抱我了.

期待您的回复,内容可以公开的,我相信有这样烦恼的不只我一个.谢谢!

专家回复分析:

一﹑孩子“恋乳”的心理原因:

从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心理学上称为乳儿期。乳儿,顾名思义就是吃奶的孩子。孩子吃母奶,不仅仅是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是安抚和亲密的源泉。这方面有很多相关的心理研究和实验.

比如,心理学家哈洛(Hallow)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他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假妈妈是用铁丝编成的;另一种是先做一个母猴的模型,之后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毛绒布。实验的时候,把刚刚出生的小猴放进一个笼子里,观察它究竟喜欢里面的铁丝妈妈还是布妈妈。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妈妈身上有,小猴很快就和布妈妈难舍难分;即使奶瓶放在铁丝妈妈身上,小猴也不愿意在铁丝妈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有感觉饿了才跑去吃奶,其余的时间都依偎在布妈妈的怀里。哈洛等人对此进行了解释:小猴对母猴的依恋并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不仅仅需要母亲的乳汁,更需要母亲的爱!喂奶满足的是孩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同样让孩子吃母奶,母亲的态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母亲把喂奶当任务,孩子吃着奶,自己却想别的,或者孩子一哭就用奶头堵嘴,会让孩子感到焦虑烦躁;如果把孩子抱在怀里,妈妈一边微笑一边轻拍孩子,孩子一边吃奶一边倾听妈妈熟悉的心跳和亲切的话语,孩子不仅饱吸了甘甜的乳汁,而且享受到了醉人的母爱,会身心和谐。所以,吃奶的孩子“恋母”也“恋乳”,母亲正确的喂奶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据研究,一个成人良好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往往与乳儿时期吃奶时的习惯有关。

二﹑谨防不恰当断奶引发的各种断奶后遗症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母乳已很难满足孩子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所以,一般父母会在宝宝长到10-12个月时,给孩子断奶,这是第一次“生理性断乳期”。

对于通过吃奶对母亲产生亲密依恋的孩子来说,断奶不单单是营养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失去在母亲怀里吸吮和偎依的机会,断奶的孩子情感上很敏感,更需要母亲情感上的高度关注。孩子在断奶阶段最需要的,是母亲让他确信他依然是被爱着的。

生活中很多母亲为了避免孩子纠缠哭闹,采取离开孩子一段时间,把孩子托付给长辈和保姆带,或者在奶头上涂辣椒、红药水、黄莲水让孩子嘴巴吃点苦头,望奶生畏,甚至故意冷淡孩子﹑疏远孩子以达到断奶目的.

这些都属于不恰当的断奶方式,和孩子的需求背道而驰,容易给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让孩子心理恐慌,缺乏安全感,产生情感焦虑并引发包括摸乳房﹑摸胳膊﹑摸耳朵﹑咬被角﹑抱母亲的衣物在内的各种断奶后遗症.

发邮件给我的这位女子,在孩子断奶期间,自己忙于工作,只在吃饭时可以见到孩子,孩子主要由保姆来带,保姆用奶瓶喂奶时,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烦躁不安,出现抚摸保姆的乳房寻求慰籍的行为,她和保姆对孩子这种行为没有及时纠正,而是听任它持续了一年.由此可知,她七岁的儿子之所以对乳房有特殊的兴趣,就是当年断奶方式不恰当,他出现“摸乳”行为时没有及时纠正而延续下来的断奶后遗症.

三﹑怎样帮孩子克服“恋乳”情结

断奶期是第二次母婴分离,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完全吸食母奶到断奶,习惯于母亲香甜的乳汁到彻底告别,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更需要母亲采取正确的断奶方式并对断奶期间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及时矫正.帮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戒断对母乳的依恋.

对于断乳期孩子出现的摸乳房﹑摸耳朵﹑咬被角等行为,母亲可以尝试一些办法转移其注意力,比如,把孩子的手轻轻挪开,指着色彩鲜艳的玩具给他看,抱着他在房内边哼儿歌边走动,或者陪他做游戏,讲故事等等,满足孩子的情感依赖﹑缓解他内心的紧张感.只要母亲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方式得当,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在短期内是可以戒掉的.

发邮件给我的这位妈妈,因为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期,现在再纠正有点困难,但积极采取一些行动,还是可以帮孩子摆脱“摸乳”行为的.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一)﹑转移注意法

孩子出现碰触乳房行为时,不动声色地握住他的手,拉着他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讲故事,玩游戏,和他一起看动画片等等,转移他的注意力,也逐渐淡化他对乳房的关注.

(二)﹑亲子沟通法

孩子摸乳其实是情感上依恋母亲,渴望母爱的信号,所以,不管工作多忙,每天一定抽点时间陪孩子,跟他交谈,陪他游戏,跟他做朋友,让他享受到充沛健康的母爱,如果孩子能感受到并且获得了安全感,自己就会减少对母乳的依恋.

(三)﹑环境熏陶法

给孩子布置充满温馨与童趣的房间,鼓励孩子听音乐,看适合他的漫画与图书,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引导他过充实而有规律的生活,条件允许的话,经常陪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开阔他的视野,陶冶他的心灵,丰富他的内心体验,让孩子在心旷神怡中养成开朗豁达的心胸,转移摸乳房的不良习惯。

(四)﹑情理说服法

七岁的孩子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母亲因势利导,对他进行情理说服.也可以达到一定效果.

比如,她说“舅妈喂奶时,他在旁边捏舅妈的乳房,我把他拉出去了”.拉出去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把他的手轻轻握住,蹲下来和颜悦色地问他:“妹妹这么小,吃奶时,都不摸她妈妈的乳房,你这么大了还去捏,妹妹长大以后会羞你的.你想让妹妹这样羞你吗?”,然后用手指比划着做羞他状,在嘻戏中让他感到惭愧,自觉收敛行为.

对于他在商场和同学摸模特的胸和大腿间的行为,可以请商场的工作人员出面制止,利用职场权威对他们起到警示作用,母亲趁机委婉地提醒他们,这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希望以后不要再犯.

祝愿这位母亲用爱心,耐心和慧心,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自信起来!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变更你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们”(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这样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你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正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让孩子勇敢起来


导读:孩子胆子小,不仅大人不放心,还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育,于是,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多多关注。

“我不敢……”

典型案例:

小婷从小就很乖巧,和表兄妹在一起的时候,显得她更加文静,邻居见了也常常夸奖她:“文文静静的多好呀!”可是,爸爸妈妈却因此替她担心,因为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她事事都排在后面,尤其是上课的时候,从没见过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在是大班的小婷就要升小学了,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她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呢?

分析:

按理说,学龄前孩子理应活泼、好动,小婷表现出让成人赏心悦目的“文静”想必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有这种表现的孩子不是少数,他们大多自尊心很强而自信心又很差,为了维护自尊,总是不能“敢”字当头。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成人还是欣赏孩子乖巧的一面,致使孩子在反复的赞扬中把乖巧等同于文静的个性特征稳固下来,形成了个性的一部分。乖巧的孩子一般生性胆小,不像淘气的孩子那样无所顾忌,容易引人关注,并促使成人费尽心机去研究他们。正因乖巧的孩子让人省心,所以往往成为大人视觉的盲点。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的心理需要,使他得不到适时的支持而变得更加胆小;就是因为我们不去关注他行为的变化,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变得缺少自信。缺乏自信的人,便会缺乏勇敢精神,缺乏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

美国的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一个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原来成绩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总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有的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级的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怀疑态度所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由此说明自信心能够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推动到最佳状态。

建议:

小婷遇事爱退缩的个性,对即将开始的小学学习生活是会有影响的。因为进入小学后,孩子更多地要学会在集体中的自立和自理能力,过于腼腆、退缩,会妨碍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水平和范围,不利于让教师和同学们了解他的优势和个性。

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心理成份。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让年龄小的孩子自己学习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大一点的孩子去做些他想去尝试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他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家长应根据他的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支持和帮助,但要注意:不是代替他去做,而是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孩子从自己的成功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而增强自信。

全面正确地评价孩子。成人通常习惯从活动的结果去评论孩子是否聪明,评价他能力的大小,其实要想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家长应该抓住形成能力的催化剂—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是体现在活动自始至终的各个方面的。所以,家长既要评价活动的结果,更要注意评价他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精神,敏感地去发现他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他的付出不管能否有理想的结果,对他做出的努力进行积极的评价尤为重要。就像我曾见到的那样:在进餐时,一个孩子用筷子把菜夹起来又掉下去,此时老师走到他身边,用激励的语调对他说:“用筷子夹菜还真有点难,可我看你一点都不怕!”只见这个孩子欣慰地看了看老师,把刚要端起的盘子放下,把想往碗里拨菜的念头打消,又努力用筷子学着夹菜了……

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我们不断的鼓励中产生的,也是在我们评价的导向中不断重复,并巩固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份,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孩子将敢于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再退缩。

相信《循序渐进让孩子顺从》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阅读5部曲——循序渐进 亲子阅读是增长宝宝见识、提升亲子感情的良好方式。但是,怎样才能使得亲子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呢?我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并结合亲身体验,总结出了循着孩子年龄的亲子阅读5步曲。 第一步:看图阅读 我发现,宝宝...
    2022-01-01 阅读全文
  • 循序渐进改掉女儿晚上开灯的问题 循序渐进改掉女儿晚上开灯的问题说到女儿晚上睡觉开灯的问题,要追溯到2013年的9月份,在这之前,xx每晚睡觉都是关灯的,快则几分钟,慢则半小时就会睡着,睡觉可省事了。 可是在2013年的9月份,我带着...
    2020-11-10 阅读全文
  • 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循序渐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其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年龄小,游戏时专注性较差,游戏兴趣易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投放游戏材料,创设宽松而富...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要循序渐进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充满了支离破碎、毫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象一个混乱的储藏室,在那儿连主人自己也找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体系而没有知识的头脑,则象一个小店铺,里面每一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然而盒子里...
    2021-04-10 阅读全文
  • 学会顺从孩子但不纵容 跳最近总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说“咱们洗澡吧”跳说“不”我就边跟她说道理,边去给她准备水,准备好之后,就叫她来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说“我再看完一集好吗”我答应了...
    2021-01-20 阅读全文

亲子阅读是增长宝宝见识、提升亲子感情的良好方式。但是,怎样才能使得亲子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呢?我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并结合亲身体验,总结出了循着孩子年龄的亲子阅读5步曲。 第一步:看图阅读 我发现,宝宝...

2022-01-01 阅读全文

循序渐进改掉女儿晚上开灯的问题说到女儿晚上睡觉开灯的问题,要追溯到2013年的9月份,在这之前,xx每晚睡觉都是关灯的,快则几分钟,慢则半小时就会睡着,睡觉可省事了。 可是在2013年的9月份,我带着...

2020-11-10 阅读全文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其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年龄小,游戏时专注性较差,游戏兴趣易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投放游戏材料,创设宽松而富...

2019-12-16 阅读全文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充满了支离破碎、毫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象一个混乱的储藏室,在那儿连主人自己也找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体系而没有知识的头脑,则象一个小店铺,里面每一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然而盒子里...

2021-04-10 阅读全文

跳最近总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说“咱们洗澡吧”跳说“不”我就边跟她说道理,边去给她准备水,准备好之后,就叫她来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说“我再看完一集好吗”我答应了...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