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0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最近微博上有两个闹得很凶的关于熊孩子的事儿。一个是在埃及留下到此一游的熊孩子丁锦昊。另一个是乱翻网友电脑被放A片看的倒霉孩子。

仿佛一时间惹人怜爱的小正太小萝莉全变成了网友眼中的熊孩子,其实大多数成为熊孩子的宝宝无疑就是家长陪伴的时间太少。小盆友们都是一群好奇宝宝,模仿力又强,没有家长在身边陪护指导教育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一些陋习。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变成熊孩子呢?

首先,你得陪孩子看电视。很多家长自己很忙就把孩子放在电视机旁边,孩子模仿电视机里做一些不正确的事就把错误归给电视剧、电视节目。基本不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但你想想,你陪在你家宝宝身边一起看,每当看到宝宝可能模仿的危险动作就即可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相信宝宝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其次,就是腾出时间陪孩子玩。大多数家长都老是抱怨自己没时间没时间,其实时间都是可以挤出来的。像洗衣服,很多妈妈都觉得洗衣机洗得不干净喜欢手洗,但是手洗很费时间,你就可以买那些去渍能力强的洗衣液快速把衣服洗干净,腾出更多时间和宝宝玩。像做饭的时候,实在挤不出时间,你就可以让宝宝何以一起洗洗菜、捏捏肉丸什么的相信宝宝们也很喜欢和你呆在一起做事,同时也能培养宝宝的家务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防止他无所事事到处乱翻。

最后,尽可能地带宝宝出去玩,最好是郊外、公园。但是一定要带好宝宝,像丁锦昊那样明显是父母监管不利,教育也有问题。去到一个地方,不是一屁股坐地上让宝宝自己去玩,而是带着孩子一起打打闹闹、放放风筝什么的,让孩子玩出美好未来。yjS21.cOM

在沙雕大师的巧手之下,一堆平淡无奇的沙子竟变作一幅幅令人称奇的3D立体大作。令每一个看到的孩子都“玩”性大发,一起和沙雕大师们玩得不亦乐乎。你说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无论是创造力还是联想力会有怎样地提高呢?

与此同时,和宝宝一起玩时,也要时不时为其树立良好形象,因为孩子总会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悄悄地开始模仿你,所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些小忠告,小叮嘱,小建议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更讨人喜欢。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玩出美好的未来,需要父母亲用心的呵护。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避免孩子特长错误教育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节后综合征”?


国庆节长假过后,重新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上班族”网友用各种改编“吐槽”来表达各种情绪。“长假过后,你起得来吗?上班时,能精神饱满吗?工作日,能适应重新拥堵的交通吗?”网络上充斥着“上班族”们应对“节后”工作生活的各种情绪上的不安。

其实“节后综合征”是“征”不是“症”,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消化不良征”、“上班恐惧征”以及其他各式各样征兆,就统称为“节后综合征”。

专家提醒,在经历了七天小长假之后,市民一定要清淡饮食,调整胃肠功能。节后应少吃一些油腻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粗粮、水果等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胃肠道功能。强迫自己多喝白开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精对肝脏的危害。喝茶也可以清除胃肠道的油腻,使胃肠道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碱性食物如豆制品、乳类中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等,能有效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另外,节日期间,父母会不自觉地对宝宝放纵一些,宝宝的不良习惯也很容易在节日里养成。专家表示,节日里菜肴丰富,会出现很多油炸食品或油很重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肠胃功能紊乱。还有各种色泽鲜艳的小零食、小点心、瓜子、糖果等,孩子容易对有颜色的食物感兴趣。宝宝的克制能力一般较差,看见好吃的就贪吃,吃后,感冒、咳嗽、腹泻和肠胃道疾病随之而来。在节日过后,家中剩余的饮料及零食等应尽快收起来,不能让孩子养成每餐喝饮料、没事吃零食的习惯;对于过节期间已经进食过多脂肪、蛋白质食物的孩子,节后应以清淡饮食,即蔬菜、菌类食物为主,且不可进食过饱;对过节期间食欲差、未良好进食的孩子,要注意调整饮食种类,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免发生营养不良。“节后综合征”还表现在节日期间孩子作息方面没有规律,节后甚至赖床、不愿意去幼儿园等现象出现。这些都是需要大人们提高警惕的。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1.耐心地听他说完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要表达之前,脑袋里先有的是画面。所以,当他说话的时候,给他时间转换编码,不要打断他,努力理解他的意思,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表达什么。是情绪,是需求,还是观点?

2.

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多带孩子出去玩,让他自由地看看花、摸摸草、追追猫狗和小鸟,和自然、动物接触,和不同的人接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和人。

3.让孩子独自做决定

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把决定权交给他,家长可以解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分析利弊,让他自己做决定。比如要不要报舞蹈班,可以告诉他大概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可以给他看有关视频,也要告知需要坚持才有结果。

4.回答孩子的提问要客观

每个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正在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当他提问时,你知道的就客观合理地解释,不知道的就坦白承认:“这个问题爸爸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查一查吧!”

5.鼓励他勇敢,但不强迫

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要允许他偶尔退缩。比如孩子害怕骑马,开启自我保护机制远离大块头是本能反应。如果他坚持不骑,不要强求,以免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6.父母要守信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的言行是他学习的主要内容。约定要慎重,答应的事就不要找理由推脱。如果真的有特殊情况只得爽约,一定跟孩子解释清楚,并最好事后弥补,做到下不为例。

7.有奖励,也有惩罚,但没有嘲讽

奖罚分明让孩子能明辨是非,懂得道理。但不要嘲讽孩子,尤其是针对他的不足。父母讨论孩子的错误应该就事论事,切忌打击、讽刺,攻击自尊心。“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都多大了,还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话最好不说。

如何避免孩子刚上幼儿园就生病


“生病期”,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类似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心情,加上幼儿园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前,要灌输给孩子一些幼儿园的概念,要时不时的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有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在里面生活,学习和玩耍。最好有时间,带孩子多去幼儿园里面看看。记得我孩子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做操的时候,允许家长在里面观看,我时常会看到一个老奶奶带着她才两岁的孙子在里面玩耍,她说,是让孩子熟悉这里,为以后上幼儿园做好准备。这位老奶奶做的就是提前的心理准备,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可以买一些小孩子在幼儿园里玩或唱歌的光碟.

总之,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多方面的了解,这样,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心理准备,上幼儿园时就会大大降低恐惧的心情了,心情好了,生病的几率也相应的下降了。

(二) 让孩子学会两句话

这是我听一些带过孩子的妈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幼儿园前一定要经常教孩子说两句话:一是“老师,我要喝水”,二是“老师,我要尿尿”。这两句话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幼儿园孩子很多,老师们精力有限,不可能象家长那样精心的照顾,所以,让孩子主动的告诉老师他渴了,多喝水,这是很有用的。今年的畅销书美国著名医学博士F·巴特曼写的《水是最好的药》就阐明了身体缺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孩子多喝水,肯定会减少生病的几率。“老师,我要尿尿”这句也很有用,想尿的时候勇敢的说出来,防止孩子因为胆怯而尿裤子。

(三) 必须的鼓励

曾经看过国外一个电影,一个孩子惧怕上幼儿园,于是孩子的爸爸陪同她一起去上,先是和她坐在一起,看孩子适应了,慢慢的离她越来越远,直到孩子完全溶入“孩子圈”以后,他才放心的离开,这样的情景让我羡慕的不得了。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幼儿园恐怕没有,家长们不得不扮演狠心的角色,当孩子在我们身后哭天喊地的时候,我们却要狠心的离开,这种让孩子迅速“断奶”的方法很不好,可是我们却是无奈的。怎么办?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或许是唯一的补救方法。我曾经请教了一切妈妈,他们教了我很多“招数”,当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尽量跑在其他家长前面去接孩子,早接他,还要给他买礼物作为鼓励,夸奖他很勇敢,这样孩子就会非常高兴。为此,我曾经厚着脸皮在幼儿园里“狂奔”了好多天,为了实现对儿子许下的“第一个接他”的诺言。所以,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条件。

(四) 变通

有些家长把幼儿园当作学校,好象孩子一天不去,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损失,我见到一些家长,明明家里有人可以帮助照顾,这些家长却把孩子过早的送到幼儿园里或生病还没有完全好,就把孩子又送去了,怕孩子落课。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生病几率大多比一般孩子要多。

我非常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身体是本钱,生病的时候,一定该让孩子好好休息。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变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要总和别人比。在这方面,我很有发言权,我的孩子,4岁多才上幼儿园,儿子曾经是个早产儿,身体瘦弱,象个豆芽菜,也爱生病,我的父母刚好退休,在家帮我看孩子,他们曾坚决反对孩子上幼儿园,后来我担心孩子被溺爱,与父母沟通了一下,最后我的儿子就只上半天了,成了幼儿园里最特殊的孩子。尽管一些家长不赞同我的做法,可我还是把他当了“试验品”,试验结果,除了儿子在性格上有些胆小,不太合群以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因为只上半天,儿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得过几次病,身体也越来越强壮,成绩也没有落下,最后合格毕业了,如今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小学生,还当上了三好学生。所以我想,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特别爱生病,不如变通一下,先上半天,慢慢适应后再上全天,也是一种减少疾病的方法。

(五) 找原因

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您都使用过了,孩子还是反复生病,那就要带到医院好好找原因了。据我的经验,爱生病的孩子多见以下一些情况:

1,不爱吃菜的挑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所以就会引起反复的感冒。

2,被加餐的孩子:一些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饱,傍晚回来后,不管孩子是否饿,就哄着孩子吃很多的饭,晚饭里有还有很多肉,这样的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间睡眠质量差,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3,睡前抱奶瓶的孩子,一些孩子,从小养成习惯,睡前要喝一瓶奶,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细菌最喜欢牛奶,最喜欢在隐蔽的咽喉部繁殖,于是,就容易诱发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

4,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这种孩子,小时候爱出湿疹,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妈妈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这样的孩子,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非常多,这样的孩子,咳嗽的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碰见了引起过敏的衣物,或吃了虾或螃蟹或其他引起过敏的食物引起的反复咳嗽。

5,非常恐惧上幼儿园的孩子:有些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明显的恐惧和不适应,因为心理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咳嗽等现象,可是如果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不了太多的阳性体征。

6,睡眠太少的孩子;睡眠充足是孩子发育的先决条件,一些孩子,非常贪玩,不爱睡觉,加上家长爱熬夜,对孩子关心不够,没有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孩子每次都是玩的很累了才睡觉,第二天还要按时去幼儿园,久而久之,孩子疲乏过度,就生病了。

所以,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少生病,茁壮的成长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不但要细心,要耐心,要精心,还应该学会适当的变通,找出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多和其他家长交流却不盲从,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家长们选择性的参考吧。

家长如何“智斗”熊孩子的手机瘾


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12岁的男孩唐轩拥有了自己的第三部手机。

唐轩的前两部手机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因为自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被爸爸一气之下摔坏了,一次摔在地板上,一次直接甩出了窗外。这次再度拥有手机,是因为唐轩期末考试成绩不错,再加上他已经向爸爸承诺:寒假里每天玩游戏时间绝不超过半个小时。

孩子“触网”已经从“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变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而不久前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则做了更为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平均有超过29.1%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儿童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00后、10后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已经成为事实,“熊孩子”投身网络就像鱼儿遇到水那般游刃有余,而只能称得上“网络移民”的父母遇到网络时则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当“数字原住民”和“网络移民”在家中遭遇,他们之间的不协调便演变成了“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甚至还出现过“小学生玩网游和家长一言不合跳楼”的惨剧。

随着寒假的到来,这样的战争势必更加白热化。

面对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和无孔不入的网络,孩子能否不被网游绑架?“网络移民”和“数字原住民”之间的“数字代沟”能否填平?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孩子、家长及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爸爸用过的每一部手机都有《王者荣耀》”

“我们班44个人,大概有40个人都玩游戏。”来自广东的初一男孩光亮说,他是班上极少数不玩游戏的,“经常感觉被孤立”。

确实,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显示,00后儿童是网游一代。娱乐是儿童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3~9岁儿童周末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娱乐行为(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漫画等)超过30分钟的比率达48.5%,10~14岁则已达57.1%。3~14岁儿童中平均有33.3%的儿童还会自主研究网络游戏攻略,在13岁就已超过半数,达到51.3%。

“现在的孩子是先学会打游戏,后会系鞋带的。”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现在的孩子完全可以称为“游一代”。

手机游戏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和家长间冲突的导火索。调查显示有53.1%的高年龄段儿童曾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论过,到了14岁争论最多,达到65%。

不过,就在人们痛骂手机游戏如何诱骗孩子的时候,一个孩子却这样说:“我爸爸在我们家的每个手机上都下载了《王者荣耀》,他下班回家经常打游戏很长时间,我有时候看着他玩,他玩得入迷了根本没发现。”

无论给00后、10后贴上怎样的标签,都改变不了他们是个孩子这个事实,他们的很多行为来自上行下效。

“我最恨的就是儿子迷恋手机游戏的状态就像着了魔。”唐轩的爸爸唐先生说,期末考试前唐轩腿受了伤在家休息,唐先生帮他制定了详细的在家复习计划,但是,“只要我没看着他,他就会把手机拿出来玩游戏,怎么说都不管用。”后来唐先生一气之下把唐轩的手机扔出了窗外。

唐先生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对待唐轩,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唐轩的妈妈。

唐轩的妈妈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所以,回到家后总是喜欢用玩游戏来放松。“有时候吃饭她都拿着iPad在玩。”唐先生说,唐轩玩游戏入迷就是从跟着妈妈一起“保卫萝卜”开始的。

很多专家都明确指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教”胜过“言传”,其实,唐轩的妈妈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但是,当疲惫袭来时放纵自己的渴望总会战胜做孩子榜样的要求。

显然,面对网络成人和孩子经受着同样的考验。“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有些家长的态度是自己可以玩手机但不让孩子玩,这绝不是一个好办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这样做只能动摇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同时也可能逼得孩子的上网行为更加隐蔽。

“只要拿手机就以为我是玩游戏”

“其实,只要不玩游戏孩子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唐先生说。

很多家长都跟唐先生一样,以为跟儿子的战斗就是跟游戏的战斗,只要隔离了游戏就是战胜了手机、战胜了网络。

但是对于00后、10后这些“数字原住民”来说,网络和手机绝不等同于游戏。

“我在《我的世界》里重建了一个故宫,”来自成都的初二年级男孩邱晨说,他跟一群“同伴”共同完成了这个宏大的工程,邱晨的工作是负责外围城墙的建造,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是斗拱、什么是榫卯。

“我在手机上查各种资料、用手机听歌、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玩游戏我们经常和世界各地的人联网打,不知不觉就练了英语。”北京的初一女生王瑶说。

“他们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无所不在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张海波说,他们在网络上娱乐、在网络上交往、在网络上学习,还在网络上表达自己。

对孩子们来说,“虚拟的世界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但是,家长们对此有着深深的误解。

“我一拿手机他们就认为我在玩游戏,这让我非常愤懑,有时候就要吵上几句。”邱晨说,为了不让他玩游戏,父母把他的课外时间几乎都占上了,周一到周五中有4天的晚上都要上课外班,“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满意,好不容易上完了所有的课、写完了所有的作业,我刚拿出手机放松一下,我爸就说‘你怎么一有时间就玩游戏呀,去做几篇阅读理解去’。”

家长的这种误解不仅造成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孩子们远离父母。

“我妈给我规定了上网时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上网5~10分钟,其实这点时间什么也干不了,连看新闻都看不完。我干脆不当着她的面上网。”王瑶说,每次10分钟到了妈妈让停止她就停止,但是等家里人都睡下之后,她还会偷偷爬起来上网。

有些孩子走得更远。

不玩游戏的初一男孩光亮说,班里面玩游戏的同学下课总是聚在一起,玩得好的同学就被其他同学称为“大师”,“大师”们经常被同学请教,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玩游戏的成功经验写下来,做成攻略,然后抄在一张张纸上,卖给同学。

当孩子有意远离家长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光亮说班上有同学为了买游戏装备经常向同学借钱。

互联网双刃剑的剑柄要掌握在家长手中

就在这种“猫捉老鼠式”的互动中,孩子们把家长甩在了后面。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数字化成长有三个显著的关键年龄,5岁、10岁和14岁。”张海波说,他们从一个互联网的“小玩家”变成了“小用户”,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很好利用网络的“小创客”。

而在14岁这个年龄段上,孩子们在互联网世界超越了父母,成为比父母懂得多的人。

一位多年关注儿童媒介素养的专家举了一个例子:成年人因为以往学习习惯的固化使他们在网络的使用上遭遇了瓶颈,比如同样是学习制作PPT,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可能是找一本教材,而小孩子很可能在第一次做PPT的时候把页面上的每一个“菜单”都拉下来试着使用一下,“这样做完了第一次PPT之后,他们就几乎完全掌握了要领,而成人则很可能要经过很多次才能学会。”

成年人也感到了这种差距,“我们的调查显示,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承认孩子懂得比自己更多。”张海波说。

互联网的“后喻时代”就在眼前。成年人的内心感到了恐慌。

“对于网络我确实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王瑶的妈妈狄女士说,但是,要跟上孩子们也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孩子说出的话我都不懂,更别说搞懂网上那些内容”。

不少家长选择逃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明显。

其实,每一代亲子间都存在代沟,填平这个鸿沟的关键人物是父母。

“与其把网络这把双刃剑交给孩子,不如把剑柄抓在家长自己手里。”一位一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专家说,因为家长越是远离网络,我们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被网络上那些负面的东西绑架。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张海波说,把“反喻时代”变为“共喻时代”,家长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最新脚步,及时理解潮流文化。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家庭能解决的。“一方面国家应该净化网络空间,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要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孙宏艳说,另外,学校也要进行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改为媒介素养课,现在的孩子在操作层面的技术比成人要走得更靠前,但是面对信息时的自我保护和鉴别能力还亟待加强,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个教育任务。

相信《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避免孩子特长错误教育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
    2022-02-20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节后综合征”? 国庆节长假过后,重新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上班族”网友用各种改编“吐槽”来表达各种情绪。“长假过后,你起得来吗?上班时,能精神饱满吗?工作日,能适应重新拥堵的交通吗?”网络上充斥着“上班...
    2021-03-03 阅读全文
  •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1.耐心地听他说完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要表达之前,脑袋里先有的是画面。所以,当他说话的时候,给他时间转换编码,不要打断他,努力理解他的意思,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
    2020-09-22 阅读全文
  • 如何避免孩子刚上幼儿园就生病 “生病期”,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类似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心情,加上幼儿园...
    2021-09-25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智斗”熊孩子的手机瘾 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12岁的男孩唐轩拥有了自己的第三部手机。 唐轩的前两部手机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因为自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被爸爸一气之下摔坏了,一次摔在地板上,一次直接甩出了窗外。这次再度拥有手机,是...
    2020-12-16 阅读全文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

2022-02-20 阅读全文

国庆节长假过后,重新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上班族”网友用各种改编“吐槽”来表达各种情绪。“长假过后,你起得来吗?上班时,能精神饱满吗?工作日,能适应重新拥堵的交通吗?”网络上充斥着“上班...

2021-03-03 阅读全文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1.耐心地听他说完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要表达之前,脑袋里先有的是画面。所以,当他说话的时候,给他时间转换编码,不要打断他,努力理解他的意思,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

2020-09-22 阅读全文

“生病期”,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类似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心情,加上幼儿园...

2021-09-25 阅读全文

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12岁的男孩唐轩拥有了自己的第三部手机。 唐轩的前两部手机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因为自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被爸爸一气之下摔坏了,一次摔在地板上,一次直接甩出了窗外。这次再度拥有手机,是...

2020-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