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不喜欢家长攀比》,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家长之间见了面,讲述各自的育儿心得,并相互交流经验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交流之中,许多家长往往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的孩子比较,而这种场面经常都会“上演”。

家长凑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孩子。

孩子喜欢攀比,家长会很心烦。但其实有不少家长也在互相“攀比”。先别急着否认,请先想想看是否你也曾有这样的情况:亲朋好友聚会在一起,一谈起孩子,许多家长便开始交流起来:“我家孩子这次期末考试考得了全班第一”,“我家孩子最近得了某某奖项”,“假期带孩子去了某某地方旅游”……一番交流之后,有些家长便公开比较起来:“我家孩子没有你家乖”,“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比你孩子差”等等。更多的家长在回家后,便会对孩子说起之前的谈话,并以此来教育孩子要努力向上,下次要超过别人家的小孩……

像这样家长之间互相比较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学校门口,在家长会上,在亲戚朋友的聚会之中。家长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的孩子,本来是想互相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教育心得,不过往往到了最后,就变成了“孩子成绩大比拼”之类的比较会。事实上,许多家长也许没有留意到,家长间的互相比较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降低自信。

现象家长交流会每天都上演

家长之间见了面,讲述各自的育儿心得,并相互交流经验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交流之中,许多家长往往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的孩子比较,而这种场面经常都会“上演”。

成绩是家长间比较的主话题

亲朋好友的聚会有时候也成了家长拿孩子出来比较的“会场”。做电脑生意的关先生,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和关先生表哥的儿子差不多大,两个孩子虽然在不同学校读书,但是经常会被拿来比较。最近的一次聚会,双方家长就又开始谈论起两个孩子的学习,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更是将孩子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又拿出来比较了一通。比较之后,关先生的儿子处在下风,而关先生的太太是个急性子,当场就好好地教育了孩子一通,搞得孩子很不开心。

家长们比较的话题总离不开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状况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后尤为明显。“你家女儿考了95分啊,我那儿子不争气才考了90分”,“我向老师偷偷打听过了,你家儿子这次排名升了10位,我儿子也进步了,不过才进步了5名”……家长之间说起孩子,主要会将主题定格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时常对各自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此外,根据调查,孩子取得的课外竞赛名次、乐器考级的分数甚至是家长曾带孩子去哪里旅游也都是家长之间比较的热门话题。

回家后一定会“激励”自己的孩子

学校定期举办的家长会上,家长们更自然地会拿孩子出来比较。李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成绩一般,她告诉记者每次家长会上的确会有家长聚在一起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李女士说,有时候老师派发成绩单后,家长们还会把孩子的成绩单拿出来,和身边家长手上的成绩单进行仔细比较,而自己其实也曾经在回家后,告诉儿子“你们班某某这次考得很好,你要努力赶上他”之类的话。不过,李女士说,每次开家长会,儿子都会乖乖地待在家等她回来,一副可怜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也会不忍心数落孩子,但是还是忍不住会说,因为实在是希望孩子能够再努力一些,争取更多进步。

家长在经过交流比较之后,回家一定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并以别人的例子来教育或激励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回家会对孩子说:“某某的妈妈说了,他这次考试考得很好的原因,是他考试前不看电视,哪像你,考试前还偷偷看动画片!”一些家长们会以为这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小孩,孩子就会更加努力,殊不知,也有反叛心理强的孩子对此十分反感,可能起反作用。

影响孩子不喜欢这种比较

记者朋友的儿子小宁刚升初中,记者问他对于家长比较的话题有什么看法,小宁很“大人气”地说:“家长比较很正常啊,不过我们都很不喜欢就是了。”小宁说,小学时班上男孩子读书普遍没有女孩子厉害,最讨厌妈妈每次家长会回去之后就会拿班上某个学习成绩好的女生作榜样,然后说小宁的成绩不好,还说小宁太贪玩,然后会限制小宁课外活动和看电视的时间。小宁说每次回家他都会觉得很不服气:“干吗不拿我同桌的成绩跟我比?他每次都考得比我差多了!”据了解,大部分孩子都比较抗拒家长拿同学跟自己进行比较,并较难承受由于比较带来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的比较对孩子的确会产生正面效果,有些孩子会因此更加埋头努力,但也可能有些孩子出现反叛情绪,有“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成绩差的孩子中更为明显。

专家说法应多从正面肯定孩子

父母学堂家教研究会许化利会长认为,家长之间经常交流育儿经验是好事,可是糟糕的是,许多家长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失误去和其他孩子的优点、闪光点来比较,这样容易造成孩子没自信、没安全感,反而可能在学习上出更多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会想,既然我比不过人家,干脆破罐子破摔好了,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自己。许化利说:“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如果家长之间比较之后再以此回家教育孩子,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毕竟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

许会长告诉记者一个例子,比尔·盖茨小时候其实是个问题小孩,读书很差,可是他的妈妈会从他做的所有事情中找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对他进行表扬。比尔·盖茨曾说过,自己是在妈妈的表扬肯定中长大的,妈妈的表扬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让自己有很大的成就感,因此比尔·盖茨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功劳是妈妈的。

对此,许化利建议家长们,在和别的家长交流时,应当谨记人和人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真的要比较,就应当将孩子的现在和过去相比,看到孩子的成长和优点。许会长认为,家长可以拿孩子现在的优点和以前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并适当给予表扬,这样孩子就会有自信,会知道有努力就会成功,而家长也不应当对孩子太过苛求,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可喜的事情,今天进步了,明天肯定还会进步,日积月累,孩子的进步会更大。此外,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即使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也会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并赞扬别的小孩,其实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我都努力了,但是爸爸妈妈却还批评我,那我干脆不努力好了。”长此以往,孩子更容易失去自信心。因此,家长们在互相比较各自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想一想,谨言慎行才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分析


导读: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

困惑1孩子为什么迷电视不迷书?

“我的孩子看电视津津有味,还特别迷恋卡通书,对科普知识的书不屑一顾。我怎样才能让他爱看书呢?”

原因:

1.从小没有培养阅读的兴趣,等孩子上小学后才来培养就比较困难了。

2.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每天花上三个小时看电视的儿童都不喜欢看书,如果迷上了打怪兽等计算机游戏,而不懂得控制时间,他也是不会喜欢看书的。

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时常会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最常见的是孩子在书店想买书,父母却说:“家里那本你还没看﹗”

措施:

1.“尽早阅读就是一切。”从孩子几个月开始就可以培养他的阅读兴趣,“爱他就陪他阅读吧!”

2.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到图书馆。

3.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留意到你的阅读的习惯。

4.对孩子的读本表示兴趣,并多加留意孩子阅读什么刊物。尝试与孩子一起讨论及交流阅读的心得。

困惑2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吗?

“我的孩子5岁了,每天晚上我都给他讲一个故事,可是,孩子听过的故事就不愿意听第二遍了,这样我得一天换一个故事,我该怎么办呢?”

误区: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不需要让孩子参与阅读。

正确的做法:

1.应尽早让儿童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亲子阅读不是给孩子讲故事,而是给孩子读故事,家长在为孩子逐字朗读的时候,可以一边用手指出书上的字,引导他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这样就把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认识了很多字,丝毫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这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2.让孩子试着跟随大人一起朗读。大人每次朗读所使用的语言都应是规范并且相同的。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孩子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于是,在大人朗读的同时,他也开始试着跟随大人一起朗读。通过这样的模仿,孩子开始从被动地听故事,一步步参与到阅读中,并最终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大人还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故事拿出来再次阅读,这时由于曾经接触过这个故事,孩子会像遇到一个老朋友那样兴高采烈。此时的分享阅读,已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参与,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即可,孩子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地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困惑3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

“我经常给孩子买书,孩子也很爱读书。可是孩子还总是缠着我问书里的东西,搞得我很烦。我认为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对吗?”

误区:家长忽视了早期阅读与对话、游戏、讨论等社会交往活动的结合,忽视成人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和示范作用。

正确的做法:

1.亲子阅读很重要。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

2.孩子的好问,代表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父母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老师,当然应该解答孩子的疑问。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

困惑4看图画算不算阅读?

“我的孩子7岁了,还特别喜欢看那些很幼稚的图画故事书,正常吗?”

误区:早期阅读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正确做法:图画故事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阅读图画故事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可帮助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即使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故事书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困惑5早期阅读=识字?

“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的孩子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我这样的做法对吗?”

误区: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

1.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的识字卡片实际上就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2.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有些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但缺乏阅读兴趣。他们即使认识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却不能把所有字的意义连贯起来,完成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表现出阅读理解能力差的问题。

3.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

家长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基本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

困惑6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

“孩子还没上学,还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怎么可能阅读?”

误区:一是忽视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过于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忽视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伴随学习。

正确的做法:

1.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

2.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少具有以下5个积极作用:一、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二、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四、有助于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技巧;五、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别做孩子不喜欢的妈妈


导读:别看宝宝人小,其实心理小秘密还挺多,瞧,这些孩子们开始数落自己妈妈的一些不是了,你先别急,看看孩子们说得有道理没。这8种妈妈孩子不喜欢,你上榜单了吗?来对照检讨下!

1、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汤姆说,“我妈妈常常只管自己出去玩,既不顾家,也不顾我。有不少时候她晚上玩得很晚才回家??实际上她回家时我往往已睡着了。我不知道妈妈究竟是不是爱我。”

专家评析:其实这类妈妈称得上是“自私妈妈”,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应该投入至少70%的精力和50%的空余时间在才5岁的孩子身上。

2、只想着爸爸的妈妈

还不到3岁的琳达哭着说,“妈妈只有见到爸爸时才眉开眼笑。她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爸爸,而不是留给我。她说我什么都不好,而说爸爸什么都好。我很生气。”

专家评析:要知道,幼年期的儿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会把妈妈视作“私有财产”,而不许自己以外的人,甚至包括爸爸“分享”。对这么爱“吃醋”的琳达,妈妈理应有意识地做出种种表现或暗示,让她增加“妈妈确实最爱她”的自信。同时当爸爸的也应大度地适当退出妈妈视线的焦点,以便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3、爱体罚的妈妈

5岁的小顽童布尼透露,“只要我淘气,如跟小朋友打架啦,弄脏了衣服啦,在墙上画画啦,妈妈就会罚我站,而且一站就是老半天。一次我用弹弓打破了邻居的玻璃窗,妈妈更是生气,不仅不给我饭吃,还狠狠地拧我的胳膊,直疼得我嗷嗷叫。于是我再也不爱妈妈了,因为我觉得她并不爱我。”

专家评析:体罚可能成功地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但这一定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带来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因体罚而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一般在几周后即会显现出来,其中包括:经常撒谎,偷盗,爱欺负弱小同学,难以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缺乏同情心,不服从教师教导,有时可能极度自卑等等。在2年后则可能发展至斗殴、抢劫、闹事等更为激烈的暴力行为甚至反社会倾向,并增加成为小流氓、小霸王的危险。

4、不尊重我朋友的妈妈

4岁的贝克嘟着嘴说,“妈妈一直不喜欢我周围的小伙伴。她说汤尼说话结巴,彭努长得丑,肖斯脑筋不好使,尼尔嘴又太馋。反正在她嘴里没有一个好的。更让我不快的是,她要求我不跟他们玩,还生怕我被他们‘带坏’。而实际上他们都是既可爱又诚实的好孩子。我为妈妈感到害臊。”

专家评析:妈妈是孩子步入社会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务须注意一言一行!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而让孩子在你以身作则的指引下学会尊重他人,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任何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缺点。就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他的朋友吧,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孩子会被“带坏”。

5、说到做不到的妈妈

5岁的海伦埋怨说,“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专家评议:“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遗憾的是,屡屡“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6、过于严厉的妈妈

5岁的丹尼说,“妈妈老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说我写的字不端正,画的狗一点也不像,还批评我洗碟子不干净。我真的什么也不行吗?想到这里,我很泄气。”

专家评析:父母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自我肯定,特别对原本就较自卑的孩子来说,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正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做出了过高的要求,由此孩子便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埋怨之中难以自拔,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遗憾地丧失殆尽。最后当他每每开始做一件事时,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如:我的能力就是比不上人家,我的脑筋就是笨,或我就是不讨别人的喜欢等等。不妨将对孩子的“你洗不干净碟子”改成“你真了不起,才5岁就能洗碟子啦!不过要是你能再多花点时间冲洗,碟子会洗得更干净的。”这么一改,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外要认识到: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样样都棒的“全才”(其实成人也是如此)。要是你的孩子在绘画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大可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他完全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胜过别的孩子。

7、太肥胖的妈妈

3岁的玛丽哭着说,“妈妈实在太胖了,而且弄得很邋遢。每次她上幼儿园开家长会时,小朋友们都会暗暗地笑话我。我很难过,但又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评析:儿童比成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对自己最亲爱的母亲自然更是如此。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的抽象理论还难以理解。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过于肥胖的母亲应该注意节食、运动和减肥,并关注自己的衣着服饰。

8、不好玩的妈妈

4岁的亚裔孩子埋怨说,“我能歌善舞,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我。我还会作画、剪纸、弹琴、捏泥巴,可是妈妈不仅都不会,她还瞧不起我的爱好。妈妈早出晚归,空余时就只知道读书。她还老叮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以后才有出息。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我真感到扫兴,为什么我的妈妈这么不好玩?”

专家评析:孩子想从自己最亲近的妈妈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希望能和妈妈拥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爱好一窍不通,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同时这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对幼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强迫他多多读书。其实在阮这样的年龄段,理应通过多玩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因为玩实际上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提升智力的极好学习。此外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语言,尽可能抽时间多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多作语言交流。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认为你是很“好玩”的。

孩子为何不喜欢去幼儿园


每到开学季,即将入园的家庭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到了门口就大哭大闹;去了第一天,第二天就更难了……不管是新入园的孩子,哪怕是已经入园半载的宝宝,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依旧如此。各位妈妈爸爸都很困惑,孩子到底什么不喜欢去幼儿园?

其实回忆一下我们自己上幼儿园的经历,不难发现之所以谈“园”色变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园的陌生感

可以说,从出生到3岁入园,孩子第一个独自面对的社会场所就是幼儿园。在那里,孩子们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人的陪伴,与陌生人共同相处一天。这种陌生感所造成的抵触情绪不言而喻,即便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在同等陌生的环境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看见父母远离自己的瞬间,孩子心中难免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所以想要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于是在入园的日子里,幼儿园门口出现的“哭成一片”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对孩子而言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幼儿园的条条框框。相比家的舒适程度而言,幼儿园里规矩多是个事实:一日三餐、活动课程都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年幼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他们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了,自然也会产生“明天不再来了”的想法。

(2)幼儿园老师的距离感

幼儿园的老师是造成孩子有抵触情绪的另一个因素。其实,幼儿园老师多是和善亲切的女老师,对孩子也是较为耐心。但是,难免会有严肃的时候,这让孩子颇感不适。《生命时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由此可见,幼儿园老师的一些严厉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幼儿园同伴的压迫感

不知从何时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众多家长的育儿理念。在幼儿园里,这种攀比的心态愈加明显。一方面,孩子入园后发现同伴可能在知识储备上比自己多,会拼音,能算术,读古诗,说英语……样样都行。相比而言,孩子会觉得自己黯然失色,自信心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家长会给孩子施加压力,导致他们智力过度开发,反而违反自然规律,造成逆反心理。

那么,孩子入园前或者幼儿园开学前,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呢?

(1)物质准备是基本。物质上的准备自不必多说,也是大多数家长都可以轻松做到的。新书包、新文具……都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新鲜的氛围,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幼儿园。

(2)行为准备是必须。入园前让孩子做到简单的生活自理是让他们在幼儿园无忧生活的基本,比如:自己洗脸、上厕所、吃饭、穿脱衣服、上床睡觉等等。如果孩子能够在老师发出指令后,迅速做好这些基本的小事,对于他们而言可以增强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好感度以及自信心,从而迅速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规矩。

(3)心理准备是关键。入园前良好的心理建设是让孩子安心上幼儿园的关键。这其中包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就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家长可以在入园前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美好生活、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环境。此外,家长也可以购买一些相关的童书,让孩子直观感受幼儿园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幼儿园本身对于孩子而言不再是“传说”,而是真实感受到的地方,不再陌生,亦不再害怕。

其次,家长要做到准时接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消除孩子在家长离开后心中的顾虑。

最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入园初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给予鼓励和赞赏,让他们以勇敢自信的态度面对幼儿园里的新事物。例如,回到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一天的生活:做了什么?学了什么?交到了什么新朋友?有什么高兴的事情等等

孩子不喜欢上学/入园怎么办?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有各种原因,你应该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看看是孩子胆小还是不适应,或者有别的其他原因。一般孩子都不愿意去幼儿园的,不过过一段习惯了就好了,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或者祖父母惯出来的毛病,他当然会不适应这种集体生活;但是如果跟孩子们融于一体了就会愿意去了,还有许多问题是应该及时跟老师沟通,查出原因,及时纠正.

从您孩子的情况来看,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可能与在幼儿园中的不愉快的经历有关,如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法等,从而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紧张恐惧感。要改变这种现状,简单地劝说、鼓励往往是不能奏效的,而采取强行让孩子上幼儿园的方法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积极引导。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您参考:一是消除以往对幼儿园的不良印象。家长应向幼儿园教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孩子一入园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小朋友的友爱,就能对园中的活动感兴趣,从而乐意上幼儿园;二是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如让孩子在幼儿园外观看园中的孩子玩耍,给孩子讲幼儿园中有趣的活动,但并不要求孩子去幼儿园,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有入园的要求。

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他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原到托儿所、幼儿园去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最担心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幼儿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如果他取得了对抗的胜利,他的对抗就会进一步升级,甚至演变成家庭霸王、社会懦夫的角色;社交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心理路程就是这样的。

提到新生入园,年轻的父母都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因为孩子终于要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了。高兴之余也有很多困惑:孩子哭闹不去幼儿园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会受委屈吗、孩子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脑海里则会马上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恐惧,班内小朋友或泪眼婆娑或声嘶力竭,门外家长左顾右盼、魂不守舍……于是幼儿园开学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新来的宝宝因为离开父母而哭泣不已,总会有宝宝拽着爷爷奶奶的衣角不肯松手,含泪的眼中充满恐惧。

怎样才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刚入园的这几天呢?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送宝宝态度坚决

当老师接过宝宝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有的父母离开后,又偷偷回来看宝宝,一旦宝宝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定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哭闹,拒绝参加任何活动。请相信,老师一定会尽职尽责地带好每一位宝宝。父母们,请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请记住:你心软的表现只会导致宝宝变本加厉地哭闹。高高兴兴地送、高高兴兴地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尽量早点接宝宝

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一周),这时他心里也许会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为了减少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第一个星期可以稍微早一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帮老师多了解宝宝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有的宝宝要成人摸着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每天坚持接送宝宝入园,鼓励宝宝积极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精神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要让宝宝充分了解幼儿园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活动,但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理想。老师人数毕竟有限,要同时照顾很多宝宝,难免出现不周到的时候。如果宝宝觉得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引发哭闹等行为。再次,父母应积极地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时的状况,帮宝宝轻松度过分离焦虑阶段。

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宝宝。希望父母对老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与教育环境,使宝宝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孩子不喜欢参加活动怎么办


案例描述:

郑筱霖,女孩,5岁。曾经在其他幼儿园读过一年的拖班,之后在小班时转入新蕾幼儿园。这孩子的适应能力极差,几乎每天来幼儿园都要粘着妈妈,妈妈一走就马上的哭泣。直至这个学期的中旬入园时才开始停止哭泣。这孩子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说话口齿不是很清楚,性格较内向,不会主动的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解小便了,就只会在那边哭,等老师过去问的时候还是不说,等问是否要解小便的时候才停止哭泣,入厕。她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极差,从来不会参与集体活动和自主游戏,如大型玩具,橡皮泥,积木等等,自己一个人就这么站在旁边。这个孩子的身体很弱,三天两头的就生病。她的各方面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观察时间:4月14日上午

观察地点:教室和户外

观察人物:郑筱霖

妈妈拉着霖的手进了教室,可是霖还是粘着妈妈。妈妈就对霖说:“妈妈今天早点来接你啊?”霖笑笑还是拉着妈妈不让走。“晚上回家的时候给你买你最爱喝的酸奶?”还是不依。妈妈在孩子的耳朵边叽里咕噜了好长时间,这时侯霖才点点头,对着妈妈挥挥手说再见。

霖就站在这个位置上一动也不动。小朋友们在玩桌面的玩具,她就站在旁边看看。我说:“小林,老师和你一起玩玩具吧?”她甩开了我的手,不要去。这样直至站到8:30晨间谈话,才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下来。在谈话的过程中,突然她就哭了。我问:“小林,是不是要小便了?”她点点头。我温和的说:“那你去吧。不过下次要解小便的时候跟老师来说好吗?”她又点点头,就去厕所了。

在吃点心的时候,发现她边在喝豆浆,边和旁边的布布在开心的说话,很难得看到她有这么一幕,我不去理会她。在做早操的时候,又发现她做的特别的认真,我就马上说:“小林,早操做的可真棒,请你来当小老师!”第一次,她低着头,不要上来,那我就去请了其他的小朋友当小老师。第二次,我还是邀请小林,这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开心的上来当小老师。

在集体教学活动《我的好朋友》中,我设计了一个合作性的游戏,其他孩子玩的很开心,但是发现小林还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会与小朋友门一起来参加游戏,即使我去邀请她也不愿意上来。我根据课堂故事内容,有意的提了一个问题:“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也像这个孤单的小熊一样,没有朋友,只会自己一个人玩……”还没有等我把话给说玩,小林就开始抽泣了。我马上转移话题:“你们愿意和小林叫朋友吗?”小朋友都说愿意,昕怡还帮助她把眼泪给擦掉了,说:“小林,你不要哭了,我和你做好朋友吧。”她才停止了哭泣。

在户外活动时,她还是照旧的站在大型玩具旁边不动。我走过去,说:“小林,跟老师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吧。快来踩老师的影子哦!”我开始跑起来,小林也马上来追我。我和她玩了一下,说:“小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是诗诗吗?”她点头笑笑。“那你跟诗诗一起来玩好吗?”我把诗诗叫来,两个人你追我赶玩的很开心。我又故意说:“小林,快去踩滔滔的影子!”“小朋友们快来踩小林的影子啊!”这一次小林和小朋友们玩的非常的开心。

回教室后,我大大的表扬了小林,因为她今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开心的玩了。还邀请郑小林和全班所以的孩子握手交朋友。小林今天很大方的和所有的孩子握手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案例分析:

郑筱霖的性格很内向,依恋性很强。社交成了她的问题,如果她能够克服这个弱点的话,那么她的能力还是能够很快上去的。对于她的这种现象我已经留意很久了,一直在关注,该怎么去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她的说话口齿不是很清楚,和孩子们在一起说话的时候,或者上来表演的时候,孩子们总表现的很不耐烦的听她说话,至使产生一种厌恶与小朋友们交往的需求。由于身体弱,三天两头的生病,刚有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时候又在家休息了,往往复复总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还有就是对父母的依恋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妈妈的教育方式,总要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之后才可以,一旦幼儿园的生活达不到她的要求,就无法去面对,只有哭。没有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困难与体谅他人。妈妈上班都快要迟到了,还在那边和孩子磨和,一直到孩子满足为止。

在社会性上,是有很大的障碍的。一旦离开了依恋物,将不知所措只有呆呆的站在旁边看着。如何让她能够主动的与老师与小朋友们交往是要思索的大问题。

对于林的这种现象,我只有耐心的交谈与聆听。不过通过我一学期的交流林在情感上还是认同我的,喜欢我的。因此我可以在这方面着手来帮助她克服弱点。每一次与她的交谈,我总会耐心的询问与关怀,不会很简单的批评与斥骂。在对解小便的现象上,孩子的心理是要求知道的,她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老师直接的表达,因此,我只有在循循善诱中去帮助她主动的表达。因此乐意表达是问题的关键。

在早操上面是她的优点,因此,我抓住这点,让她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感受到荣誉感与自豪感。刚开始是有点害羞,但不必强求,留给她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考虑,这是她能够大胆当小老师的关键。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也出现了一个急于求成的弊病,使得她感到很羞愧很难堪,打击了幼小的心灵,不过还好有救场。在户外活动中,不能够要求她去主动的和孩子们玩耍,这对她来说是很难的事情,因此,在平时我发现她还是很喜欢玩这个踩影子的游戏,我就先主动的和她来玩,再慢慢的要求她和她的好朋友来玩,最后是集体的玩耍,层层递进,慢慢的适应,感受与同伴与老师一起玩耍合作活动的乐趣。

在不懈努力下,目前小林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和孩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能够大胆的来表现自己,喜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演节目以及来回答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多给孩子一点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她的发展将会是无量的。

幼师资料《孩子不喜欢家长攀比》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不喜欢玩笑话 导读:有不少家长喜欢跟孩子开玩笑,而且喜欢利用孩子对事物的无知和对什么事都当真的态度来开玩笑,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 案例:星期天,小珍的妈妈带她去动物玩。临上车时,妈妈对小珍说:“今天车上的人太多了...
    2021-09-06 阅读全文
  • 不妨放开孩子、我不喜欢你 不妨放开孩子“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幼儿不易理解。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我努力组织课堂教学,让孩子尽可能把精力转移到我的教学讲述中。但是,在孩子们指方位时,仍然是稀里糊涂,胡猜一通,实在想不出什么高...
    2021-01-27 阅读全文
  • 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分析 导读: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 困惑1孩子为什么迷电视不迷书? “我的孩子...
    2021-10-28 阅读全文
  • 为什么你不喜欢孩子哭? 为什么你不喜欢孩子哭? “一听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让他不要再发出任何声音。” 很多人在面对孩子哭时,常常会萌发这样的情绪: 不想听到孩子哭,听到就烦。 于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 不许哭...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别做孩子不喜欢的妈妈 导读:别看宝宝人小,其实心理小秘密还挺多,瞧,这些孩子们开始数落自己妈妈的一些不是了,你先别急,看看孩子们说得有道理没。这8种妈妈孩子不喜欢,你上榜单了吗?来对照检讨下! 1、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
    2021-10-07 阅读全文

导读:有不少家长喜欢跟孩子开玩笑,而且喜欢利用孩子对事物的无知和对什么事都当真的态度来开玩笑,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 案例:星期天,小珍的妈妈带她去动物玩。临上车时,妈妈对小珍说:“今天车上的人太多了...

2021-09-06 阅读全文

不妨放开孩子“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幼儿不易理解。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我努力组织课堂教学,让孩子尽可能把精力转移到我的教学讲述中。但是,在孩子们指方位时,仍然是稀里糊涂,胡猜一通,实在想不出什么高...

2021-01-27 阅读全文

导读: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 困惑1孩子为什么迷电视不迷书? “我的孩子...

2021-10-28 阅读全文

为什么你不喜欢孩子哭? “一听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让他不要再发出任何声音。” 很多人在面对孩子哭时,常常会萌发这样的情绪: 不想听到孩子哭,听到就烦。 于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 不许哭...

2021-05-26 阅读全文

导读:别看宝宝人小,其实心理小秘密还挺多,瞧,这些孩子们开始数落自己妈妈的一些不是了,你先别急,看看孩子们说得有道理没。这8种妈妈孩子不喜欢,你上榜单了吗?来对照检讨下! 1、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

2021-10-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