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发布时间:2021-08-27

大班语言教案。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摘要 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形式,因其自身具备的诸多阅读特点,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如亲子共读图画书时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会有益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图画书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中枢的成熟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图画书的连贯性画面能促进儿童流畅语言表达;图画书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前儿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础。目前图画书已成为学前儿重语言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它可以为普通话教学提供绝佳文字资源;可以成为复述故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资源;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画书;学前儿重语言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对学龄前儿童而言,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每个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图画书对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心理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教育中,图画书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一、图画书:属于学前儿童自己的书

图画书(Picture Book)在日本和我国台湾被称为绘本。关于图画书的定义一直没有准确、公认的说法,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松局直曾将之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形式。在这种读物中,文和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即文字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主题。国内图画书研究者彭懿也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由此可见,图画书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图画是图画书叙述的主要媒介。图画书中的图画并非没有意义的装饰性插图,这些由线条、形状、颜色、画技、风格等特性汇合成的一幅幅图画作品,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与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成叙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图画书中,图画并不是文字的补充或点缀,而是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其次,图画书中的图画必须具有连贯性。无论是横画面构图,还是侧画面构图,抑或俯瞰画面构图,图画必须根据叙述的需要来安排,表现出序列性、连贯性与逻辑性,让一个不认字的学前儿童也能通过看图画读懂书的大意。

二、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英国BookStart阅读研究中心2005年发布的研究数据表明,1-3岁婴儿期的语言习得机会有近50%出现在图画书阅读中。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会直接影响其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与父母能够多交流,而且是愉快的交流,那么就会刺激儿童表达和交谈的欲望,丰富和累积其语言经验,最终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图画书阅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亲子共读。在父母温暖的臂弯里,儿童的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父母的讲述与体温促成了儿童听和说的绝佳机会,从而有助于其语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大脑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存在依赖,而外部刺激对促进儿童语言中枢的成熟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尤其是加强后天的语言训练,可以优化外部刺激。学前儿童的语言训练必须依据儿童自身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表明,为儿童睡前朗读,可以增强其记忆,加强其语言学习的能力。图画书是儿童睡前读物的最佳选择,因为其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简洁,内容有趣,有助于学前儿童愉悦情绪的调动。在他们无意注意与无意记忆占优势,并更易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愉快的图画书阅读情绪会减少遗忘量,增强记忆的牢度,对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有着促进作用,从而在发掘儿童记忆潜能的同时有利于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整个学前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此时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其表征的工具主要是具体的表象。图画书的图画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造型鲜明,这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前儿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础。同时,图画书中的图不同于一般插图,具有表意的功能,图画本身是叙述的媒介,可以表现图画书的内容和主题。因此,儿童可以依靠画面所呈现的具体表意形象,联系所听到的图画书中的文字,“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语言这种客观存在,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基础。”

三、图画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新资源

考察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图画书教学正日益成为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新兴教学资源与手段,在此,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图画书可以如何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新资源。

(一)图画书可以为普通话教学提供绝佳文字资源

培养学前儿童正确说普通话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学习最重要的时期,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其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语音发展呈扩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儿童能逐渐从不会发清晰音节的语音,到掌握越来越多的语音。4岁以后,儿童的语音开始逐渐成型,再想学其他不同的语音就会显得吃力。因此,4岁之前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时期。但针对4岁之前普通话教学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必须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其语言必须简单清楚。为学前儿童创作的图画书中的文字相对于其他幼儿文学作品,在此就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其语言简单明了,可以为幼儿普通话学习提供绝佳的教学脚本。如日本图画书《换一换》讲述了一只小鸡与不同的小动物交换声音的故事,在一次次奇妙而有趣的声音交换中,幼儿可以听到讲述故事的老师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从而为幼儿正确掌握象声词的普通话发音提供一次愉快的原初体验。

(二)图画书可以成为复述故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资源

复述故事是故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向幼儿多次讲述故事后,要求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故事原文复述或者按照故事内容复述。幼儿通过复述可以加强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与记忆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鼓励至关重要,如果成人对儿童学习语言时的吃力表现出不满。就会影响儿童说话的意愿,也会让儿童对他人的表达没有兴趣倾听,从而中断交流,严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复述故事教学中对故事的选择由此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是儿童不太理解的故事,文字生涩难懂,情节过于复杂,那么儿童在复述故事时就会出现困难,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如果老师没有意识到是由于故事太难,而将幼儿不流利的表达归咎于幼儿自我语言学习能力的迟钝,就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与需求。

复述故事教学中所选择的故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人物少,情节简单有趣,句子结构简洁短小,同一个句子或者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子不断重复出现。为学前儿童创作的图画书大多都具备这些特点,以日本著名画家创作的经典儿童图画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予以分析。故事讲述了一只长了蛀牙的鳄鱼怕见牙医,牙医也怕见鳄鱼的有趣故事。在短短三十几页的故事中,几乎每一张跨页左右两幅图下配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比如第10-11页,左页画面是鳄鱼望着牙医的椅子,怯怯地想“我一定得去吗”,右边画面上椅子旁的牙医半睁着眼睛,害怕地嘀咕道:“我一定得去吗”。在补完牙后,左边的鳄鱼向牙医弯腰道谢:“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右边画面的牙医也弯腰回谢道,“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同一句话两个不同角色用不同的口气重复念出来,这给听故事的幼儿不仅提供了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而且能让他们很快理解故事大意,复述出故事的内容,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图画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早期阅读是目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让儿童进行早期阅读的基础。图画书阅读是帮助学前儿童喜欢阅读的重要法宝。图画书首先是借助画面来叙述,造型丰富,色彩明快,很容易让儿童产生赏心悦目的愉快体验。如果讲述的故事有趣,儿童就会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好玩的事,原来阅读是这么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他们在一次次有趣的图画书阅读过程中会逐步发现图画书是快乐的体验,是知识的源泉。随着这一认识的加深,他们会慢慢开始拓展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种类,从而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就是一本适合在幼儿园进行班级集体阅读的图画书。当一个男孩碰见一只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可爱小老鼠时,随手给它一块饼干吃,谁知道就此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奇妙故事——老鼠有饼干后,就要喝牛奶;要了牛奶后,就要吸管;有了吸管就要餐巾……最后,男孩再也受不了这只小老鼠的纠缠,竟然被它不断的要这要那折磨到累得睡着了,而此时老鼠发现自己又饿了,于是它又要饼干吃!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开始,又是结尾,在这样有趣的情节设置中,幼儿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要是你给…个…”为题目创造类似的连锁反应故事。

综上所述,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形式,可以带领学前儿童进入一个奇妙又愉快的世界,对幼儿语言、想像、思维与记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图画书教学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教学手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

【摘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是学前教育机构在语言领域中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总目标。从八十年代初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到九十年代初提出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反映出语言教育观的转变。即从原来语言教育的文学化、成人化、装饰化转变为工具化、实用化。因为语言不管有多少种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的工具。人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儿童的语言之所以会获得、会发展,都离不开交际需要这一原动力。

【关键词】:语言交际、语言能力、发生发展、本质

人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儿童的语言之所以会获得、会发展,都离不开交际需要这一原动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宏观上为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但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操作,需要我们对幼儿运用语言交往涉及到的语言环境,语言类型以及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进行思考分析,使之具体化,否则改革的实践就很难进行。

一、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着手。

㈠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交际是一种语言的社会活动。语言的社会活动就需要用社会的交际的观点来看待分析语言。

用社会的交际的观点来看待语言,首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任何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展开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就不可能是交际的语言。因此在发展幼儿语言的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了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

由于人们认识到语言受环境的制约,因此社会语言学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环境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并且解释和使用也相当灵活随意。有的专指上下文;有的则是指交际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还有的把交际表达时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也列入语言环境的范围。

[1]如此详尽的描述,给我们了解语言环境的种类进而去把握受环境制约的语言类型提供了可能,但也给操作带来了困难。因为多角度的环境种类必然会产生多角度的语言类型,而多角度的语言类型在教育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那么在诸多的语言环境种类中,有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环境呢?

我们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交往环境是有的,它就是“交际场合”。因为在交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中,交际场合最具概括力,不论是交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它们都可以统一在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交际场合中。“场合”是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

在交际场合中,社会时间、地点形成了社会环境因素,自然时间与自然地点形成了自然环境因素,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目的、身份等)形成了交际时的情况,抓住了交际场合,也就带起了其它三者,因此“交际场合”在语言诸环境中占有主导地位。

现在我们还需要具体分析幼儿的语言交往环境,以进一步了解其语言交往类型。幼儿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中,因此幼儿与人的交往主要为面对面的交际场合,但由于交际双方的身份、目的不同,这种面对面的交际场合实际上表现为二类。一类是交际双方以此时此地情景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家长、教师、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图片等此时此地有一具体内容为双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环境上;另一类是交际双方以彼时彼地的事件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成人或同伴谈论星期天的游玩、幼儿园的大型活动、邻家的小伙伴的轶事等发生在彼时彼地的事件,无交际双方共同感知内容的交往环境上。

不同的语言环境会给幼儿在语言的使用上带来不同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语言交往类型,将交往环境——交际场合进行了分析思考与区分,也就为交往环境中的语言类型的分析思考与区分提供了前提。

㈡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学龄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而相关的阅读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孩子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因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混龄儿童语言教育的策略


-->

混龄儿童语言教育的策略

[摘 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宽松、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让大、小幼儿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相互交流,通过想说、愿说、敢说、喜欢说的方式,共同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混龄教育;语言教育;教育策略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有掌握灵活应变的语言,具有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才能对幼儿今后一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及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封闭化,幼儿日渐缺乏语言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会感到压抑。不同年龄之间的孩子在轻松的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乐趣,有助于避免语言交流对象、人际交往对象单一的问题,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想说、愿说、敢说的愿望与倾向,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因此,幼儿园可以尝试以混龄教育、大带小的活动为切入口,通过为幼儿提供宽松、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教育策略,让大、小幼儿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大胆地相互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尽可能地挖掘混龄教育大带小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以此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1]

一、提供宽松的交际环境,提高幼儿交往热情

(一)寓混龄活动于日常游戏中

混龄幼儿间的互动要经历“认识期”——“熟悉期”——“磨合期”——“灵活期”的过程。两个结对班的孩子在一起活动面临陌生的合作伙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来建立默契,这对老师、幼儿来说都是崭新的尝试。为了促使幼儿更加灵活、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通过游戏来开展活动,如区域游戏、户外体育游戏、创造性游戏等,鼓励大、小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参与游戏,自主游戏,不断增进友谊,发展交往技能。

(二)精心设计系列混龄活动

异龄间恰恰形成了呈自然状态的最近发展区,[2]为幼儿提供异龄观摩的学习机会,能有效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为此,可以大带小为切入口,开展系列的大班带中班、大班带小班的混龄活动。如大小幼儿的见面会,礼物派送,玩具分享,合作性体育活动,大带小参观、调查等,使幼儿尝到与异龄同伴一起游戏、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发展相互间的友情,增进大小幼儿之间交往互动的热情。

二、创设语言学习室,搭建语言表达平台

(一)扩展语言区域内容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教育要坚持兴趣性和多途径的原则,[3]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来逐步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与习惯。为此,幼儿园可以创设专门的语言学习室,为幼儿提供优美、温馨、宁静、适宜的语言学习场所。同时,借鉴蒙氏的语言教育观,依据大、小幼儿的原有语言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可以将语言区的内容扩展为视听、讲述、借阅、前书写及辩论等子区域,并分别制定相应区域的层级目标,选取难易不同的内容开展混龄语言区域学习活动,使各个子区域的目标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此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更好地挖掘区域活动的语言教育价值。

(二)投放适宜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的投放蕴含着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也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鉴于大带小语言区域的特殊性,在材料投放上必须考虑能否激起大小幼儿的参与欲望、持续合作等问题。[4]这就需要从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变通性等方面出发设计、投放区域材料。如视听区的“听指令做动作”中的“请你的小手从脚上爬到头上”“请你刮刮你的朋友的小鼻子”等,这一类的指令虽很简单,但十分有趣,带有很强的游戏性,深受幼儿的喜欢。

幼儿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变化


-->

导读: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改革之后,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的展开主要围绕教育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语言。

1.调整了教育目标

在80年代以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有被单纯作为知识和品德教育手段的倾向,即把语言作为认识事物和进行教育的工具,强调在认识过程中发展语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认识到只重视在认识过程中发展语言是不够的,因为语言本身有其固有的结构和规则。幼儿从咿呀学语到运用口语进行表达,即幼儿掌握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也是学习的对象。因此,在1981年制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将语言和常识分开确定教育纲要,根据语言本身的规律和幼儿学习、掌握语言的特点,制订语言教育的纲要。它把幼儿语言组成的要素(语音、语词、语句等)和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出现了重语言知识与表达技能的倾向。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提出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因此,本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发展幼儿言语交往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注意言语交往的积极态度与兴趣的培养和言语交往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2.教育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从注重全班集体性教学活动──上课,发展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即除了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以外,也注意日常生活中言语交往的指导,其他教育领域也不忽视语言教育,还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共同促进发展幼儿的语言。

3.教育过程有了不同

改革以前,幼儿语言教育主要以教材为核心,从教材中选择—些幼儿易于接受的内容传授给幼儿;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先由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然后要求幼儿模仿,并反复练习。幼儿主要在模仿教师或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比较缺乏主动地感受事物和组织自己思维的过程。语言教育过程主要是“上课”,下课了,教育过程也基本结束了。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改革之后,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的展开主要围绕教育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语言。除了占主体的语言教育活动(集体性活动)外,语言教育过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甚至在幼儿家庭中也仍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决不单纯是幼儿《语言》本身的实施过程。语言教育过程也不仅仅是语言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

来源:《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参考用书》语言领域

试论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与学前英语教育


-->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外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种的文化因素。有人甚至提出,外语学习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掌握某一种语言所储存的民族文化知识。

“幼儿英语热”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许多幼儿园已经在实践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学前英语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所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将英语教育仅仅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等“纯”语音知识的教育,而未考虑这些语言知识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内容。在我国的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让学前儿童初步接触、感知英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有利于他们对英语的习得,有利于他们长大后熟练地掌握英语。如果不让学前儿童接触一些浅显的英美文化知识,那么学前儿童获得的英语只能是孤立的单词、句子,既不能达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也很难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敏感,他们以后也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英语。例如,在儿童接触“Howareyou”或“Howareyougoing”时,教师必须使儿童明白,这两句话在EFL儿童(即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看来,并不代表“你身体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利”之意,而是表示朋友见面时的问候。如果学前儿童没有理解这一点,他们就可能会出现交往障碍。

在学前英语教育中应创设模拟的情景,让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并获得实用性较强的语言。这样,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获得英语词汇、句子时,由于在同一情景中多次模仿、重复,他们便可在无意之中掌握哪些英语句子应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此外,还应让学前儿童感知、了解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学前儿童习得英语的一种手段。目的仍在于促进学前儿童对,英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如果他们从录像片或与外国小朋友接触中了解到,当别人夸他的衣服好看或他长得漂亮时,只需用“Thankyou”作为回答,那么,在别人夸他时,他就不会说“Don‘tsayso”或“It’snotsobeautiful”之类的话。只有这样,他对“Thankyou”这句话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理解。

在学前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模拟的“自然”情景,让学前儿童像EFL儿童一样,在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接触并习得英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领先,而非字母、单词领先。对话领先是由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记忆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短时间的对话则易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异的情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们及时地掌握有关语言。

学前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前儿童对英语的兴趣。而情景对话可以使儿童很自然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使他们在冲动和积极投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以及英语的有关民族文化知识,从而产生对英语语言和情景的敏感。如果像成人学英语一样,首先学习音标、字母及单词,那么,这样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会改变学前英语教育的性质,使自然习得英语变成课堂学习英语。这样,不仅会扼杀学前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影响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也必然会增加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这与英语启蒙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创设必要的文化情景。由于我国多数学前儿童处在一种单汉语环境之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这给他们习得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学前英语教育中,须创设模拟的英语环境,使儿童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创设文化情景包括创设外部环境和创设活动内的语言环境两方面的内容。活动的外部环境包括在活动室内外张贴外国小朋友的照片、外国风景画,常放外国儿童歌曲,常让学前儿童观看外国小朋友在幼儿园内外的生活及活动的录像片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小朋友来园与学前儿童联欢。英语活动内的语言环境,包括给每个学前儿童起一个英语名,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小朋友;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多使用些英语。

(三)选择地道的英语教育内容,避免中国式的英语出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常会说出一些连英、美等国家的人也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这些中国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往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往规则。殊不知,如前所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很多汉语文化内的交往规则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合适的。例如,外国朋友在得到别人帮助之后,一定会说:“Thankyourforyourhelp.”一位不熟悉英美文化中的“礼节”交往规则的中国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很客气地回答道:“Don‘tthankme.”这就犯了在用英语交往时套用中国文化内的“礼节”交往规则的错误。在上述情景中,这位中国学生只需说一句:“youarewelcome.”或“It’smyfavour.”就足够了。学前英语教育作为英语启蒙教育,首先应该避免此类的中国式英语的干扰,以正确、实用的英语作为英语教育内容,让学前儿量接触地道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

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


-->

【摘要】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巧妙对接将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拓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文本对接 主要问题 对接策略

正常情况下,三岁的儿童可以掌握一千个左右的词汇,五到六岁可以掌握三千个左右的词汇。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所以,这时,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情境,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巧妙对接将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拓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游戏教育的意义早为幼儿教育所认同,所以许多幼儿园,更多地注重“手”的训练,而忽略了“口”的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动口,更能激发大脑发育。所以,语言训练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而忽视了动手与动口的同步练习及培养。

2.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来加强语言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是要有一定环境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愿望,将听、说、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幼儿园教育怕出安全事故,很少带孩子与自然和社会直接交流。这就使儿童的生活经验缺乏,从而导致语言刺激的缺乏,学习语言的欲望不强。这些最终会让孩子们失去了语言的社会基础和许多语言刺激,失去了许多丰富语言的机会。

3.对文本的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意性太强,有的甚至不知幼儿教育的文本为何物,这样一来,幼儿语言的训练就又少了一个凭借。

笔者重点想就第(三)个问题作些说明。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文本对接的策略

1.强化语言教育的理念。培养幼儿听和说的习惯,不应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渗透对语言教育的思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认真贯彻“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课堂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幼儿园孩子主动学习,语言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是对学习资源探究、综合、抽象的结果,培养孩子的语言素养,要渗透在潜移默化的语言思维中。如何强化语言教育的理念?

首先,教师可以用言语刺激观察幼儿在语义层面上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例如:听口令做动作,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出“我请小朋友扮小兔”的指令,儿童听着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兔子正要跳,小兔子准备跳,小兔子不跳了等等。还可设计听指令做事情,教师发出一系列指示,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程序。还可以通过故事寻找图片,听故事把故事重排程序,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其次,非言语刺激。儿童每天都会有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激发孩子用语言表达能感觉到的东西,这也能够有效地组织孩子发展语言,训练表达能力。观察讲述、听声音练表达、操作讲解具体措施的实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下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设计专门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

2.改进语言训练的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语言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和声音并存,使静态文字动起来,让语言训练具有动画般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语言信息,语言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的教学。对幼儿来说,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画面,在视频上展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银杏黄,枫叶红,水果熟,糖炒栗子香诱人,秋叶缓缓掉下来,人们忙于采摘……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儿童的注意力被吸引,能积极倾听与表达,引导后,让学生把所看到的秋天情境告诉大家。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内化文本;这样的课堂,有声有色,孩子能充分感受散文表现的意境,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

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提供幼儿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意义识记能力;能拓展孩子的词汇,为儿童的词汇扩展提供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尤其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词句,往往通过特殊情况的动画来表现这个词的含义更具形象性,有助于儿童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电脑动画能把美术、音乐融为一体,通过黏合、夸大典型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场景、人物,这些形式和内容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儿童的语言感知和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总之,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掌握儿童学习语言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习,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儿童语言更会健康发展。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常见问题与策略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幼儿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语言的发展与传递,幼儿语言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和最为关键的使用时期。但是幼儿若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就当前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从实践层面上针对幼儿教学语言的发展提出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一、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观念。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仍然在用原有的语言教学的方法,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书本知识,没有交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依赖性。这种被动式的语言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更谈不上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对幼儿潜在语言开发的能力也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

(2)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很少能够做到把幼儿在课堂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案例也不够丰富,有些地方甚至脱节,致使有相当多的幼儿在实际交往中缺乏语言实践,从而直接降低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3)教学目标不明确。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语言教学中只是为了教而教,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或者很少使用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幼儿语言教育。另外,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也存在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将幼儿语言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让各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就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语言技能的效果。

二、幼儿课堂语言教学的策略思考

(1)创设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大家都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一个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就会学到相应的语言。例如,要想让孩子学习普通话,那么就要把孩子放在一个时时处于语言是普通话的环境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让其体验语言交流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学会倾听。聆听是沟通的重要基础,也是与人交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使出现幼儿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他多听听别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或许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先去学习如何倾听。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让孩子学会倾听是最好的方式,这能让他们了解其原因和效果。

(3)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教师对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来扮演爸爸、妈妈”“我的家”“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有趣的书”“能干的手”;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说话有所进步。

(4)让幼儿“创造性”地去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卡片和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去观察,然后让他们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练习去表达。让他们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思考,围绕“图上有谁,在做什么?”等进行教学练习。我们还可以将具体的行为与说联系起来,在做中诱发幼儿说的愿望,在说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从而锻炼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

(5)用故事加以引导。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像2~3岁的幼儿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一般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我们要根据幼儿个性上的不足,选择一些故事引导幼儿向良好的个性方向发展,比如,对粗暴、霸道的幼儿,我们可以讲一些谦逊礼让的故事给他们听;对胆小怯懦的幼儿,可以多讲些英雄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幼儿,可以讲一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教师在讲的时候,要让孩子认真听,故事讲完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努力复述故事的大概内容,这样子既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加记忆力,这对训练孩子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无疑是一种锻炼。

(6)让幼儿多看书。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无意记忆非常占优势,思维特点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有着极强的无意识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家长经常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看一看,让他们从小多看一些 “小人书”,即使孩子看不懂,家长也不要忙于解释。长期的积累,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这对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

总之,对幼儿来说,语言是发展的基础,应让他们能够根据一些简单的情境,来调节语言使用方式和礼貌程度,以适合不同听者和角色特征的需要,向更高级的语言意识形态领域靠拢。当然,也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让孩子在语言中不断学习进步。

利用区角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


-->

利用区角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在各个区域角中老师都会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锻炼。

一、利用区域角激发幼儿开口说话兴趣。

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思维想象特别活跃,孩子处于放松状态之中,心理无半点压力,可以大胆放开地说,此时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其必定会乐意接受,而且完成的速度与质量都会更快更好,说话也自然。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建立图书角,提供各种幼儿图书,还有一台录音机,起初让幼儿边看图书边听,然后让幼儿边看边说,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动机,而且时间久了幼儿开口说话也就十分积极主动了。

二、利用区域角增加幼儿间的交流。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与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发展的,因此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的机会,增加了幼儿间的交流。在区域活动中需要幼儿互相商量配合,这样就需要使用大量语言。

(一)美工区中,幼儿剪剪贴贴,做做玩玩,从中接触和学得最多就是动词“拉”,“折”,“剪”,“贴”,“转”,“翻”,“撕”,“压”,“叠”,因为这些词均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幼儿不但在边动手操作边自言自语中学习,而且还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教给其他幼儿这些词,起到了相互交流作用。当幼儿做完手工后,将作品摆放成“动物园”、“我们的家”等布置成一个主题,启发幼儿根据主题编个美丽的故事或说一段话,让幼儿手中的作品“动”起来。

(二)建构区中要求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要一起动脑筋,商量怎么玩,需要什么辅助材料等,并启发幼儿在活动中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活动后再告诉其他幼儿建构区可以做什么,大家如何搭建的。有时幼儿边玩边交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讲述自己参加区域活动情况。幼儿十分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娃娃家中,幼儿一起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从而幼儿能接触和学到、用到不同场景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在娃娃家游戏当中,可以请幼儿玩《做客》的游戏,这样幼儿可以从中学习并知道运用的简单的礼貌用语:“请帮我……”“谢谢……”“请坐”“请喝茶………”等等。游戏《上班了》中间幼儿学到了不同的职业大概会说什么样的话如:到医院医生可能会说:“你身体哪不舒服?”车上的售票员可能会说:“你往哪儿去?”……….通过游戏幼儿在不经意间增加了礼貌用语词汇及口语表达。

三、利用区域角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语言发展致关重要。尤其当幼儿兴趣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时,区域角的倾听游戏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倾听。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

【摘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每一个领域,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重要,关注幼儿的语言,研究幼儿的语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才是我们学前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学活动 早期阅读

近来到多所幼儿园参与了许多的语言教学活动,让笔者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参观中,笔者发现与前几年的幼儿园教学相比,目前的幼儿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幼儿教师们大都在不断的努力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的欲望和进取心也比较强烈。单独的从所看到的这些语言教学活动来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方面,比如教师教育经验大多比较丰富,对幼儿很有耐心,语言表达流畅,教学环节设计比较有序,基本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不能否认,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我们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我们还是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多谈问题,因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也就是我们一步步前进的脚印。

根据在幼儿园的实践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忽视日常语言教育活动

独立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进行语言教育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课上幼儿能够讲述《送给蛤蟆的礼物》,但课下仍不会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沟通,如果没有成人提示,还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虽然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幼儿发言,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仍然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发言回答问题,而且许多教师都把下课当做是这一语言教育任务的完成,在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时也多数只是依据课上发言幼儿的表现而定。

另外,许多教师偏注重课上的教具准备,在观摩课上表现就更加明显,为了一节二三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常常花费几天的时间准备教具,但却忽视在生活中创设语言情境,为幼儿设置语言活动区(角),在许多班级里缺乏刺激幼儿语言发展的玩具。

笔者觉得,也许是我们的幼儿园领导或教师还有一部分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的原因吧。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出现“教育活动”这一词,《规程》对它的解释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生动地、活泼地、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而且之后有人又对其重新作了阐述,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教育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对各种直接以促进人的有价值发展为目的的活动的统称,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的互动方式的总合。”[1] 根据这一 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等一切形式的活动。但不可否认,目前还存在着只把“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看做“教育活动”的现象。而且我们下去参观的所谓的“语言教学活动”也都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语言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都是发展幼儿语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把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不可重此轻彼,更不可完全忽略后者。

二、教师语言素质还有些欠缺

幼儿教师要靠语言来实施教育,用语言指导幼儿生活,但目前有些教师语言尚不能达到幼儿教师的要求,好多教师普通话并不标准,还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用词不恰当,如,《哑巴与盲人》(幼儿教师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哑巴”一词的使用,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同学们事后也多有讨论,在此就不赘述了。另外,一些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育时出现汉字,但有些汉字有的教师书写也并不十分准确、不规范,更谈不上书写的美观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幼儿园语言教育。

三、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还需进一步优化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样,笔者认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也是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深入幼儿园观察的时间里,笔者发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很不够,交流的语言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许多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挑战性。而且有的时候问的问题过多,太重视形式,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幼儿回答的声音也过于统一,老师的问题过长,幼儿的回答过于简短。许多时候教师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问“喜欢吗”“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而孩子们也大多都只是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去应付“喜欢”“好”“对”。即使偶尔有个别孩子有不一致的回答,教师也一般不去理睬,只是一味地按着自己准备好的教案继续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些“假提问”不仅不利于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反而,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如何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相信《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18中班语言教案:我的图画书《聚宝盆》 教案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不能贪心。 2.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案准备:图画书《聚宝盆》,投影仪,聚宝盆形状的画纸,画笔。 教案过程: 一、观看...
    2019-12-13 阅读全文
  • 与孩子在图画书中寻找幸福——《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 读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明白了在孩子低龄段的时期,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和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其实现代社会中,大人的阅读也多由书本转变为手机阅读,...
    2020-12-01 阅读全文
  • 宝宝1—2岁图画书阅读小结 好好1岁以前主要是看《0岁大卡》、《0岁BOOK》、《看一看、摸一摸》和一些布书、会发声和发光的电子书等等,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接触的第一套书——《噼里啪啦》系列 1岁以后,好好接触的第一...
    2021-04-02 阅读全文
  • 图画书幼儿早期读物的选择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多年致力推广儿童早期阅读的梅子涵教授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读物应该是孩子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辅助工具,而不应该是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色彩明快...
    2022-02-20 阅读全文
  • 亲子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及意义 什么是亲子绘本 亲子绘本,顾名思义,意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图画故事书。绘本这一叫法最早缘起于西方国家,具体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有关资料显示“绘本”的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日文,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命名...
    2021-07-21 阅读全文

教案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不能贪心。 2.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案准备:图画书《聚宝盆》,投影仪,聚宝盆形状的画纸,画笔。 教案过程: 一、观看...

2019-12-13 阅读全文

读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明白了在孩子低龄段的时期,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和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其实现代社会中,大人的阅读也多由书本转变为手机阅读,...

2020-12-01 阅读全文

好好1岁以前主要是看《0岁大卡》、《0岁BOOK》、《看一看、摸一摸》和一些布书、会发声和发光的电子书等等,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接触的第一套书——《噼里啪啦》系列 1岁以后,好好接触的第一...

2021-04-02 阅读全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多年致力推广儿童早期阅读的梅子涵教授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读物应该是孩子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辅助工具,而不应该是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色彩明快...

2022-02-20 阅读全文

什么是亲子绘本 亲子绘本,顾名思义,意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图画故事书。绘本这一叫法最早缘起于西方国家,具体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有关资料显示“绘本”的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日文,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命名...

2021-07-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