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新生儿也知道饥饱

发布时间:2021-08-26

教育笔记新生。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新生儿也知道饥饱”,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刚刚出生的宝宝显示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吃奶,他不但会吃奶,还知道什么时候该向妈妈要求吃奶,饱了,饿了,他都会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

饿了怎么办:1)饥饿性哭闹,2)用小嘴找乳头,3)当把乳头送到他的嘴边时,他会急不可待地衔住乳头,满意地吸吮着。4)吃的非常认真,很难被周围的动静打扰。

饱了怎么办:1)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劲减弱。2)有一点动静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乳头,转头寻找声源。3)用他的小舌头把乳头抵出来,再放进去,还会抵出来,如果这时您再试图把乳头送给他,他会把头转过去,不理睬您,甚至会以哭来抗议妈妈的强迫。

前面所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1)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有的甚至一次睡眠时间超过4、5小时,这时,是叫醒宝宝吃奶,还是让他自然醒来?当然是要叫醒宝宝吃奶,早产或体重低的宝宝,觉醒能力差,如果一直让宝宝睡下去,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所以,如果小儿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仍然不醒,就要叫醒,给孩子喂奶,如果宝宝仍然不吃,就要看看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是否有病了。如果是在后半夜,就不要主动去叫醒宝宝,除非时间超过6小时一直都没有吃奶。

2)十几分钟就醒:这时您是否宝宝一醒就喂奶呢?这是不对的。如果是没有喂饱,就应该尽量一次喂足,不要养成吃一会儿就睡,睡一会儿醒来再吃的习惯。如果偶尔一两次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介意,如果很频繁,就要寻找原因了,是否奶水不足?宝宝是否有消化不良?是否该换尿布了?是否孩子想玩一会儿?还是有什么其他情况呢?新妈妈应该不断积累养育孩子的经验,学会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新生儿为什么不肯吃母乳


新生儿为什么不肯吃母乳

洪大夫:您好!读了您的初生宝宝“写”给爸爸妈妈的文章,我才知道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也有心理需求。我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不知是否跟心理有关?请您帮助分析一下。

我家宝宝刚满一个月,但是他竟然不肯吃妈妈的奶!谁都知道母乳最有营养,是新生儿必不可少的饮食选择。可是我的孩子根本就不吸吮,闭着眼睛一个劲地哭,好像那上面抹了辣椒面一样。我没办法,只好拿牛奶给他喝,他特别卖力气。您说这到底是为什么?(一位新生儿的妈妈)

新妈妈:你好!

天下没有不吃母奶的孩子。经过调查,不是孩子不认母乳,而是妈妈没有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力。在小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给宝宝喂上母乳,而是先喂了牛奶,那么这个小宝宝很快(一般也就是3天左右)就会适应“牛奶”这种新的口味。而且橡胶的奶嘴又柔软,孔口又大,宝宝吃起来又快又省力;牛奶的糖分还比母乳高,甜甜的,让小宝宝觉得好喝极了。如果等宝宝适应了牛奶,再让他回过头来换吃母奶,且不说气味上又腥又咸,那些偏细的奶管就让宝宝费尽了力气。吃一顿奶还要累出一身汗,小宝宝自然难以从命。

新生儿刚从母腹来到人世的最初半小时是很关键的。一个弱小的生命初到人世时,那种体验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换了个新环境”、“又新奇又好玩”;新生儿从温暖舒适、很暗但很满足的母腹出来,对比强烈的寒冷感和光线刺激会让他很不舒服,温度、压力、呼吸方式全变了!外面的世界如此嘈杂、混乱、空旷、冷漠,多么孤立无援!面对这不可捉摸的外部世界,宝宝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会紧张得发抖……如果他会说话,他一定告诉你:我要回去,我要回到那个熟悉的故乡去!知道了宝宝对于吃奶的“心理需求”,妈妈应该做什么呢?

尽快满足宝宝的需求,把赤身露体的小生命放入母亲的怀中。当宝宝听到母亲的心跳,贴着母亲的体温,闻到熟悉的气味,就会感到莫大的安慰,会产生再度与母亲结为一体的心理渴望。如果这个时候妈妈把乳房给他,小家伙一定会紧紧地抱住乳房,拼命地吸吮。虽然这个时候妈妈的奶汁还没有正式准备好,还只能提供少许稀清的初乳。但他(她)可不管有没有奶,他最(她)需要的不是乳汁,而是乳房!所以他(她)会非常卖力地吸吮,这是小家伙的心理需求啊!

这就是小宝宝的第一次“及时奶”。当他(她)得到心理安慰的时候、获得了和母亲结为一体的安全感的时候,他才稍稍定下来。也可以这样说,在孩子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是母亲给了他温暖宽厚的胸怀,是母亲给了他极大的心理支持,这是最深刻的亲子情感的体验,同时也给他上了人生第一课――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握着小拳头、为奋斗而来,自己的饭碗自己找。

天下没有不吃母奶的孩子,只有不懂儿童心理的家长。懂了这个道理,就会在小宝宝刚刚出生的一小时以内,看得懂他惊恐的眼神和求助的渴望,尽最大可能去抚慰他的焦虑和不安。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奶水量不够大,也不够稠密,孩子会吃不饱。其实婴儿在最初的3~4天里,只需要很少的营养,而且小家伙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把这部分营养储备充足了。因此出生后,饿上2~3天没有问题,只要有水就成了,婴儿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是很强的。

要想将牛奶戒掉,就只有让孩子使劲吃母乳了。吃两口孩子会拒绝,会哭,等着牛奶的到来,此时妈妈要狠一狠心,坚持不喂牛奶。一次吃不多?没有关系,那就多吃几次吧。只要家长坚持,孩子很快又会适应母乳的。这样做,既能加强孩子的免疫力,让他得到均衡的营养,又能增进亲子关系,花费气力是值得的。

养育宝宝的原则就是“师法自然”,违背自然的做法,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怎么和自闭儿相处?


导读:如果你家有自闭儿,作为家长你是怎么做的?你知道怎么和自闭儿相处么?

小慧是自闭儿,平常看他不是不理人,就是怪吵怪叫的,有时还会发脾气撞桌子,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和他相处呢?

家长篇

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不是震惊、难过,就是自责,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将自己淹没在无助及罪恶感中。事实上,虽然目前自闭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绝对不是上天的惩罚,也与孩子出生后父母亲不够关心,花太少时间照顾无关;更不需要去责怪是夫妻二人,谁家的遗传所造成。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合力帮助孩子,如何去面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在此建议多和医护人员、老师密切配合,配合得越好,越能掌握孩子,就越能坦然面对事实,越对未来有信心。此外,多和其它家长联系,互相扶持,互相帮忙,彼此分享,都有助于走出心里的阴霾。父母能够成功的调适、接纳孩子的状况,才能够成功的帮助孩子。以下提供父母有关的教养原则,希望能够协助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

1、自闭症孩子比较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一项新的技能,最好先找到他会的部分,先让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教。

2、对于改善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尽量帮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多用其他的活动或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无所事事,以免他觉得太无聊,一直重复同样动作。另外,让这些重复的动作加以意义化,也是改善刻板化行为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转东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欢摇晃身体,你可以放音乐,让他用不同的方式随着音乐摇摆身体。

3、自闭症孩子如果伴随沟通方面的障碍,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以哭闹的方式或是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因此平时应多观察他喜欢的事物藉以转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协助他用任何方式表达,找出哭闹的原因,了解他的情绪。

4、如果自闭症孩子因为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容易生气、发怒,可以利用一些自我教导的策略,例如:发现自己生气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不生气,因为我是乖宝宝;我不生气,我要深呼吸,因为我是好孩子。’

5、有些自闭症孩子对于危险事物不够敏感,例如:有一些孩子习惯爬高,或是喜欢乱跑,因此要注意安全的考量。

6、自闭症孩子对于固定的事情改变非常敏感,因此最好不要轻易的改变,若要改变也要在他不知不觉中改变,或是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7、自闭症孩子通常不太喜欢与人主动接触,因此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和家中兄弟姊妹或是其他邻居孩子多接触及互动式很重要的,可以找一些他有兴趣的活动或游戏来吸引他,增加他与其他人的互动。

8、对于自闭症的孩子,在家中最好能为他安排规律的生活,而且好的习惯的教导及养成相当的重要,因为他一旦养成好习惯,就很难改变。

自闭症孩子对于理解和接受爱的方式可能与一般的儿童不同,但是,唯有父母的爱才能有更多的包容,孩子才能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学习。

教师篇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因其特殊的沟通方式及行为特质,以下提供相关的教学技巧,希望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自闭症儿因具有只喜欢或专注某一东西的倾向,所以在教他的时候,尽量用渐进式、有程序的教。例如:有些孩子只喜欢红色,所以只看红色,因此在教他其他颜色的时候,可以先出现其他颜色的车子,等他集中注意力并答对后,才出现红色颜色的车子。另外,多方面资讯提供学习,也有助于改进他的刻板化。例如:教认识车子的时候,可以先让他看图片,接着让他看录影带或VCD,再让他听车子的声音或是让他到马路上去看车子…等,帮助他对一件事物多方面的了解。

2、自闭儿常出现撞墙、敲头、咬自己、发怪声音、玩手…等不适当的行为,出现这些行为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无聊,其二,是因为焦虑或不安。针对无聊而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活动及干扰性较低的活动替代,例如:用随身听替代唱歌、发怪声,用画画写字替代玩手…等。针对焦虑或不安引发的不当行为,需要多与家长合作,共同观察、以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所传达的讯息(可能是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生气),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及发泄。

3、自闭症儿因有固着性行为,所以在任何需要改变的事件或活动发生前,最好预先告知孩子,可以减少孩子因为固定行为突然被打扰或打断时,所引发的不安及情绪行为反应。

4、自闭儿在普通班,大多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如果没有仔细说明,其它的同学很难理解他奇怪的行为,因此在学期初或自闭儿入班前,向学生清楚说明,更可以安排小老师,请同学特别留意他。

5、学校辅导室的特教组以及资源教室专任老师,均具有提供咨询、协助一般教师处理特殊学生相关问题的责任,如果在辅导、教导自闭儿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求助于学校辅导室。

同学手足篇

随着融合教育的潮流趋势,越来越多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到底这些小朋友在班上,要如何和他们相处呢?

1、自闭症并不会传染,也不是偶而的心情不好、不想理别人,而是一种天生的在人际、社交上有缺陷的病,有些自闭儿会有智力低的问题,但是,也有些自闭儿智力正常,甚至比一般学生更聪明呢!

2、自闭儿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并不是因为他很讨厌你,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一起玩。此外,自闭儿可能有些难以控制的奇怪行为,例如:摇身体、晃头、自言自语…,这些行为就像感冒了会咳嗽一样,是自闭症的特有状况,老师、自闭儿的家长和自闭儿本身都很努力的在改善,也需要同学们特别的包容。

3、自闭儿对于危险,比较没有警觉性,如果在下课时看到他有任何危险的举动,记得尽快通知老师做适当的处理。

案例:我就知道


背景:

主题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正在热烈的开展者,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动物玩具、图片、照片以及上次去动物园的所见所闻,这些都极大兴趣地地吸引着幼儿。孩子也会时常谈谈自己的动物有何特点、爱吃什么等等。为此我设计了《动物朋友》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大胆交流、质疑。

实录:

刚开始阶段,我拿出去动物园拍的照片,让孩子进行交流〉于是乎:“老师这是企鹅、它们走路摇摇摆摆、爱吃鱼、身穿燕尾服”“老师这是鸳鸯爸爸,他长得好漂亮。另一只是鸳鸯妈妈,她就长得不漂亮了。”张文静说,我惊讶得问:“我有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说漂亮的是爸爸而不漂亮的是妈妈呢?”这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鸳鸯爸爸漂亮就可以让鸳鸯妈妈喜欢她了;鸳鸯爸爸不漂亮鸳鸯妈妈就不会和他好,就和别的鸳鸯爸爸好了;鸳鸯爸爸漂亮就会吸引鸳鸯妈妈。面对孩子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知道吗,谁和鸳鸯一样,爸爸要比妈妈漂亮?”“孔雀”孩子们几乎是同一时间进行回答。老虎、黑熊、狮子孩子们开心地回顾着。

这是屏幕上出现了黑猩猩一家,“啊!猴子”“不是,是黑猩猩”“猴子、黑猩猩”孩子们谁也不服谁多坚持着自己的见解,吵得可谓是难解难分。“好先不要吵,你认为是猴子还是猩猩就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我的一句话,立即引来一片小手。谭涵说:“是猴子,我上见过的,应为她穿了黑衣服。”“噢是这样”我不啃肯定也不否定,我只是我眼光看向别的幼儿。“不对,猴子是有尾巴的,而黑猩猩是没有尾巴的”何铮瑶信心十足地说,他边说还拿出自己的资料——一幅既有猩猩又有猴子的图片,他一边指还一边说:“看,这才是猴子,它有尾巴的,那时黑猩猩,看它是没有尾巴的”“噢,你是这样的,还有谁有理由”我再一次把问题机会抛给孩子。”我知道,黑猩猩是有前面的手走路的,照片里就是这样的“沈凡凯也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是张文静又说了:“猴子要小,大猩猩要比它打好多好多。”渐渐认为是猴子的幼儿因没有足够的理由而败下阵来,此时孩子的把握有99%是猴子,还有的1%就是得到老师的肯定。此时他们一至看向我,我点点头说:“猩猩的理由说服了我,使得,这正是黑猩猩。”“耶!我就知道是黑猩猩,我很厉害的。”刚才坚持是黑猩猩的幼儿大声的欢呼着自己的胜利。我也高兴得说“很高兴你们能坚持自己的想法,直到自己胜利。”

反思:

以往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权威者。孩子比较死板、没有活力。而二期课改给了孩子学习的活力,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给自己订好位置,追随孩子,成为他们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自主交流的机会,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看清孩子隐藏的实力,最后在给予孩子表扬,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培养出更适合新时代的幼儿。

宝宝也焦虑


导读: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一、儿童心理焦虑症类型

儿童心理焦虑通常伴随着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2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3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4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5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二、怎样帮助儿童克服焦虑症

近年来患焦虑症的儿童越来越多。据报载,专家通过对万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抑郁、焦虑、恐惧等。其中,焦虑症状更为普遍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那么,儿童焦虑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家庭不和睦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家庭和睦可以培养孩子活泼聪明的天性。相反,夫妻不和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孩子的情绪会变得焦虑起来。家庭不和睦会使孩子痛苦难言,受伤的心灵、受压抑的性格和焦虑的情绪会使孩子万念俱灰、悲观厌世。这种焦虑状态如果不能得到调节和解脱,无形之中会毁掉一个人。

2.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为了能使孩子早日成才,有多少父母处心积虑,呕心沥血,甚至“踏破铁鞋”为孩子寻觅成才的路。但是,人们往往会因情急心切、不明方向、不究方式而落得事与愿违。

3.惧怕考试,心生焦虑

读书、升学、就业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焦虑会使孩子在考场上情绪激动紧张,甚至会因恐惧而出现怯场现象。有的孩子考前患得患失,神经紧张,不能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在考场上则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惧怕考试更多的是惧怕失败。有的考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头场考试失败后就担心下一场又失败,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失分现象接踵而至。

三、如何帮助宝宝克服焦虑症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孩子的天然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孩子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条理、明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2.恰当指导孩子

在孩子成才方面,父母要依孩子的天性、爱好、兴趣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要不急不躁。在家中应尽力为孩子开辟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生活小天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3.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作为父母,应当准确把握孩子的考试情绪,不要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要采取平和的态度。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看到,孩子准备考试已投入了很多,即使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只要尽力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加重孩子的焦虑。

儿童焦虑症的患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患了此症也并不可怕。作为父母,首先要带孩子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医生可以帮你找出孩子焦虑的原因。相信通过心理医生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焦虑期”。

四、5种快乐运动,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情绪:

孩子的焦虑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也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比如频繁地转学、搬家,都可使孩子的情绪变得焦燥不安。怎样令孩子摆脱焦虑呢?儿童教育专家列出了5种快乐运动,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情绪。

一、荡秋千。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父母当“助力推动器”兼保护人,对融洽亲子关系有良好助益。

二、放风筝。放风筝不仅让孩子享受到空旷地带的新鲜空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

三、钓鱼。焦虑的孩子常缺乏耐心,垂钓是锻炼耐心的好办法。对孩子讲清垂钓的目的——我们不完全是为钓鱼而来,最后收获的也许是惊奇和意外,还可辅导孩子将垂钓收获画成儿童画。

四、水中跑。可在泳池、河边、海边浅水区进行,长期坚持不仅令孩子变得更结实,也能使情绪更平稳。一般在水中跑20分钟左右,能让一个沮丧的孩子迅速平静下来。

五、双手接球(或物)。双手接球的练习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可帮助孩子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习惯养成之后,孩子一旦感到烦恼,就会试一试自己的“杂技”。

也说儿童嫉妒


导读: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家长、都是等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是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

2、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愉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3、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喜欢《新生儿也知道饥饱》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新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新生儿也需要语言环境 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够了解语言。因此,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婴儿不了解语言,就不用和他说话了。即使和他讲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对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因为科学研究证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
    2021-11-20 阅读全文
  • 新生儿特点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佐娃在对婴儿的双手边进行训练,边测定记录大脑生物电流的强度时发现: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随手指运动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而加快。由此,她总结出: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
    2021-12-22 阅读全文
  • 新生儿水疗全程 默默出生后,医生建议默默的爸妈给她做水疗,说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默默快快成长,还可以让默默变得更加聪明呢。原本爸妈还不以为然,但几次水疗过后,他们发现默默身体发育情况非常好,而且平时也表现得很活泼。 “...
    2021-11-1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新生儿 育儿心得--新生儿 妈妈....妈妈.....沉浸在幸福生活里的我猛然间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一声一声的喊叫让我觉得空气都是甜的.... 这一年多走来,真的是感慨万千!幼小的他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要...
    2020-11-28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
    2020-12-10 阅读全文

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够了解语言。因此,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婴儿不了解语言,就不用和他说话了。即使和他讲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对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因为科学研究证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

2021-11-20 阅读全文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佐娃在对婴儿的双手边进行训练,边测定记录大脑生物电流的强度时发现: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随手指运动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而加快。由此,她总结出: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

2021-12-22 阅读全文

默默出生后,医生建议默默的爸妈给她做水疗,说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默默快快成长,还可以让默默变得更加聪明呢。原本爸妈还不以为然,但几次水疗过后,他们发现默默身体发育情况非常好,而且平时也表现得很活泼。 “...

2021-11-1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新生儿 妈妈....妈妈.....沉浸在幸福生活里的我猛然间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一声一声的喊叫让我觉得空气都是甜的.... 这一年多走来,真的是感慨万千!幼小的他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要...

2020-11-28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

2020-12-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