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21

幼儿园的棋类游戏。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丰富老师授课经验,提高主观能动性。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我园是一个以把下棋作为游戏活动与早期阅读相互整合为特色的幼儿园,其实,说起"下棋",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本学期我调过来以后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一开始开展棋类活动时,说实话,我也是懵懵懂懂,对于一些下棋的规则和如何教幼儿下棋的方法是一点儿也不懂。但是,在配班老师的指导下,在年级组一次又一次的研讨过程中,我明白了如何开展棋类活动。可以说,这一学期也是我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棋类游戏对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因此,他们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较低,往往在打开一本图书后,忽然又翻到书的后面,待会儿又忽地一下翻回书的前面,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这样是不利于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而有了棋类游戏之后,我们将一些故事、儿歌、数数等与棋类相整合,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则,这样,幼儿在玩棋的过程中就必须又动脑又动口,发展的不仅是下棋的能力和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棋类游戏让我们学会阅读就拿我们班的羊羊小朋友来说吧,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总定不下心来好好阅读,即使是他感兴趣的图书,看一会儿就被其他事情吸引过去了。因此,我就想试着利用棋类游戏来培养羊羊的阅读习惯,提高他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一个刚入园的孩子,又从来没有接触过"棋",所以,他也并不知道如何下棋。但是,小班幼儿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从没见过的"故事棋"可感兴趣了。于是,我们渐渐地一起从认识棋谱、骰子、骰子上的点数或是图案,然后是走棋到下棋,甚至是边下边说,一个学期下来,羊羊的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自从学会下棋之后,羊羊每次在语言活动或者"图书馆"看书时,都会一页一页往下翻,而且还会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当然,也不再看一会儿就把书扔在一旁了。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不管是羊羊还是其他小朋友,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稍弱的小朋友,相信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棋类游戏让我们懂得合作再说羊羊,他的学习能力很强,虽然他在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棋",但是,在几次的教学活动之后,他就能掌握玩棋的基本方法了,在刚开学不久后,羊羊每天一大早来到幼儿园就去棋区独自玩棋,其他小朋友要和他一起玩,他总是不肯让别人参与,有时还会和同伴起争执。不过,像《比一比,谁最快》、《水果旅行记》这两副棋其实可以是2-3个小朋友合作来完成的,而羊羊的好胜心又比较强,于是我便利用这个特点引导羊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来下棋 "比一比,谁先到终点",而在到达终点获得胜利的时候,羊羊表现得异常兴奋。有了成功感之后,每次下到这些棋的时候,他总要拉着其他人和他一起玩,不过,在其他小朋友获胜时却也激发了他的好胜欲,其实这也是同伴间相互激励的一种行为。除了在下棋的时候,在平时看书或者做游戏的时候,羊羊也懂得要和他人合作,不再一意孤行或者争抢了。这就是棋类游戏对我们的幼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棋类游戏让我们愿意说当然,羊羊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刚开学不久,我们就发现羊羊不像其他刚入园的幼儿比较害羞,相反,他很愿意说,但是,表达却不太完整,经常是以"我问他答"的形式来理清他所要表达的事情。而在玩棋的过程中,我们是鼓励幼儿抛一抛、说一说、走一走,在这样的过程中,羊羊在学会下棋的同时还学会了说完整的话,尤其是在学会《幼儿园里真快乐》这副棋之后,他能用完整的话把一个事情串联起来,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而羊羊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棋类游戏让我们遵守规则还有,羊羊的规则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刚开学时,羊羊不管是上课还是活动,都比较自由散漫,没有规矩,当然,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较低,再加上羊羊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小男孩,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但是,玩棋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按规则来完成的一项活动,在逐渐的锻炼过程中以及平时的教育和引导下,羊羊能很好地遵守一日活动中的基本常规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哦!www.YJs21.COM

通过这一学期棋类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通过我与幼儿一起的学习和锻炼,不仅是羊羊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他幼儿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棋类游戏体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而言也是受益良多,棋类游戏促进的不只是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智力发展,更是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棋类游戏是一种新奇有趣、简便易行的游戏形式,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练习思维,能培养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棋类游戏的开展将是我接下来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


-->

导读: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1.1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1.1.1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促进可幼儿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自主表达与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此条件下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1.1.2成人的平等介入。成人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成就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1.1.3“敢说先于正确”。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教师的负反馈会给幼儿以挫折感,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敢说先于正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是幼儿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同时,幼儿说话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1.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在做中说、做后说,为他们组织多种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选择、扮演角色的体验,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同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想说、爱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2创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暖的、最重要的、最安全的、最自由的、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里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家庭中幼儿的语言教育,家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兴趣。

3—4岁幼儿正是语言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刻。这时,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与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以身作则,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乐于讲普通话。特别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音特点,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讲,并时时要求他使用普通话。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用规范语言跟孩子进行交流。

2.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充分利用周围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其他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等进行交流,有时也让幼儿与小动物、植物讲话。这样,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孩子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回流露出想说的欲望。这样就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2.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运用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有时看过一次广告也能流利说出广告词。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想学语言的欲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语言发展是很好的。特别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等。家长也可以选择带配乐的优美儿童诗。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接受语言。

3.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3.1学会倾听和阅读是培育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

针对这个特点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3.1.1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做我的录音机?”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

3.1.2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本期,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要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

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

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

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听。

3.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种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3.2.1户外游戏中的语言教育。

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说户外玩具的名称,等等。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树、草地。”等。

3.2.2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给予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及幼儿间的个别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的条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给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特别的关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个别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从发音开始慢慢促进他从字到词,再到句,环环进步。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的进步明显。

3.2.3注重创造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采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字活动等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但这些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总之,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将其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于东青.早期教育——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幼儿语言教育,2003.7

3.沈心燕.幼儿教育——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2000.4

4.中国幼儿教育网

郫县幼儿园 季婵

教育随笔:以亲子游戏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人潜能的一种天性表达,因其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并最能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从而成为儿童的重要学习和生活方式。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所以家长一定要舍得拿出一定的宝贵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影响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亲子游戏是孩子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力、社交等多种能力成长的关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亲子游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鲍曼和达尔斯特罗姆在对美国黑人家庭的调查中发现,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生活愉快的父母在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那些缺乏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机会、生活不愉快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则不善于与他人交往。麦克唐纳和帕克选取27名3~4岁的儿童,对其与父母在家中开展的游戏进行拍摄,并根据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评价确定被试儿童在幼儿园中受同伴欢迎的程度,结果得出有成人参与游戏的幼儿交往能力较强,同时在幼儿园中普遍受到同伴的欢迎,也反映出他们和同伴交往间的问题较少,有较为优秀的交往技巧。

由此可见,亲子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学习父母与他们在游戏之间的一些言语沟通,从而拥有较强的自主独立能力,所以在幼儿园中他们能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相对而言,那些父母没有机会与儿童接触或游戏的幼儿,他们缺少了最深层的爱与沟通,对社会则更具陌生和恐惧感,具有较少的沟通技能,在适应能力上相对的也比较弱,他们呈现出地则是较少的言语沟通。

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加上多种家庭原因,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参与孩子成长的时间很少或是没有,跟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更是少的可怜,还有些家长不明白游戏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愿让孩子玩,不爱同孩子一道做亲子游戏,下班或周末宁愿自己的看会手机或是看会儿电视,让孩子单独一个人自己玩,因而封闭了孩子丰富生活的大门。

我园专门针对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园小中大班家长及幼儿在对待亲子游戏的态度上,家长和幼儿均较为积极,充满兴趣,非常喜爱,但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知度明显不够,家长虽然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却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内涵。由于工作忙,空余时间少,场地限制,内容局限等多种因素,导致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的很少,形式也比较单一。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但是我们家长对亲子游戏过程的指导偏少,需要采用的一定的方法跟技巧加强对孩子的指导。

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亲子游戏刚好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桥梁。只有父母充分参与,才能通过亲子游戏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 要] 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故事结构;语言能力;语言教育

故事是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的重要材料。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且在他们听过许多故事后,会自发地复述、创编故事。这是因为幼儿在倾听、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内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故事结构元素来进行续编、仿编和创编等语言活动。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听故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他们的长时记忆库中建构和存储大量有关故事图式的过程。受长时记忆能力的局限,个体通常不能保存所有故事细节,幼儿更加如此,他们会倾向于记住故事结构,因此已经形成的故事结构会在幼儿记忆重建中发挥导向作用。[1]充分利用这种导向功能,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复述、重构故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故事结构”的概念

所谓“故事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故事结构”一般指构成故事元素间的结构关系,例如《幼儿教育词典》对“故事结构”的定义是:以事件的发生、发展来推进情节的纵式结构,儿童故事特别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性。[2][3]广义的“故事结构”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构成“故事”的语言、事件、情节、人物、线索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如台湾学者王琼珠认为“故事结构”是从20世纪初期人类学家分析民间传说中演变而来,研究者们发现即使背景文化不同,人们在述说故事时都遵循着某种形态,故事中多包括主角、问题或冲突、主角试图解决问题的经过以及结局,后来这些元素被称为“故事结构”。[4]也有研究者认为,“故事结构”指个体早期在接触阅读材料与活动中所逐渐发展出来的故事感。这种故事感会慢慢转化为储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心理图式,可以用来组织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5]简言之,一个好的儿童故事都必然包含角色、时间、情节、结果等要素,同时这些要素循序渐进地展开,最终拥有一个明确的结尾。

明确“故事结构”的概念便于在幼儿园中利用故事开展语言领域活动,可以将“故事结构”的要素细化为以下六点:主角和配角、故事发生地点、故事主要问题、故事经过、故事结局、主角的改变或问题是否解决,其中可以把“故事经过”转换成情节示意图,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从而加深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具有适宜结构的故事文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材料,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目前低幼出版物很多,界定一本儿童故事书是否适宜幼儿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好的故事一般都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线索单一,情节或对话多次重复,同时故事的人物形象分明,结尾明快欢乐。这类故事能得到幼儿的喜爱,主要是因为3~6岁的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具体材料比抽象材料好,注意具体的形象比注意抽象的形象好3但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并不是所有具备同等结构的故事文本都是适宜的,为此需要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

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早期阅读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呢?

幼儿园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对表征意义的联想。也就是说,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

到底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呢?我根据我园的实践向大家做一点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应该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先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阅读的兴趣也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保持和巩固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首先是教师讲,幼儿听,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故事或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指字,教师读,这样,可以同时发挥视听两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让幼儿练习自己指,自己读。

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和幼儿进行分享阅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起初,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语言的熟悉性增加来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过度到儿童自己阅读。平时,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以培养和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摆脱孤立识字的方式,以阅读为主线。我园在早读课上选用《鹤立阅读丛书》作为教材,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训练时,不是切忌孤立地教孩子识字,而是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孩子在优美的诗歌和故事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字。

2.先读书后识字。一般的阅读训练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我园幼儿阅读训练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教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教师教幼儿以手指字,眼看字,耳朵听老师朗读,老师读一个字,幼儿指一个字,达到手、眼、耳的协调运做,跟随着教师直接进入阅读状态。几遍之后,幼儿手指字,眼看字,随老师一起读,教师怎么读,孩子跟着怎么读,这样就完成了字音和字形的联系。

3.综合运用手、眼、口、脑。

如上所说,在阅读时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具体操作可由教师或家长握着幼儿的食指,一边读诗歌或故事,一边带领幼儿指字,反复进行,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指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4.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训练时,必须顺应孩子的天性。比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玩,所以阅读活动一定要新鲜活泼,不断添加小游戏;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赞许,所以应该多多运用鼓励原则。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表现出阅读学到的内容,得到家长的赞许,激发学习的热情。

5.孩子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必须自始至终让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我实践的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读、自己想。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1.先背后认法。

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背下来,而且一定要背熟,这有利于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然后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达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

2.故事提放法。

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当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给幼儿提出贯穿故事内容的关键字。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一只羊到溪边喝水,一只狼看到了,应该提问幼儿:“谁看到了?”幼儿回答说“狼”,那么“狼”就是关键字,此时反复提高声调用疑问语气询问:“谁看见了?”同时出示“狼”的字卡,幼儿在反复的回答过程中,口说“狼”,眼看“狼”,手指“狼”。通过对关键字的提放,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其中汉字的认识。

3.跟读训练法。

在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经常运用跟读训练法。就是教师拿一篇文章和幼儿一起朗读,教师在前面读,幼儿紧随着教师进行跟读,跟读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用手指字。跟读在诗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跟读可以采取几种形式:顿读,教师读一字,幼儿跟着读一字;顺读,教师完整读一句,幼儿完整跟读一句;跳读,教师和幼儿相错阅读,教师读第一个字,幼儿读下一个字,或者教师读上句,幼儿读下句;倒读,从后往前读。

4.文中识字法。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直接交给幼儿,让幼儿独立阅读,遇到生字时,再由教师帮助幼儿解决。

5.猜测推断法。

这种操作在开始时和文中识字法一样,即让幼儿自己阅读,不同的是,当遇到障碍字时,教师不再帮助幼儿扫除障碍,而是要求他凭借语言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猜测推断,读出字音。教师要有意地训练幼儿独立阅读的胆量,不要怕幼儿读错。这种方法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获得自信。

在运用文中识字法和猜测推断法时,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文中生字注意过多,冲淡了阅读内容;另一种是只有泛泛的阅读,而不强调重点,这样,效果可能会不扎实。

在实施上面各种操作方法时,教师还必须注意安排一些相应的教学关键环节作为补充,就是在复习阅读内容时,根据阅读内容和情节设计、运用一些游戏,加深对关键字的认识,比如,在《小黑狗吃鸡蛋》故事的复习中,除了让幼儿整体指字阅读外,还要将关键字制成鸡蛋形状的字卡,让幼儿都来吃鸡蛋,从而来认识那些字;还可以设计“走亲戚”的游戏,让相近字作为亲戚在游戏中出现。每节复习课情节多变,形式不一,这种富于变化的教学形式很受幼儿欢迎。

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

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平时,多开展故事比赛,表演游戏,让幼儿在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诗歌等展现和大家,既巩固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另外,通过“小喇叭”、“小小新闻角”等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另外要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的幼儿阅读的材料,同时让家长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只有持之以恒,幼儿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园在经过5年的阅读实验后发现,一般幼儿经过两年阅读教育之后,识字量大大增加,有50%的幼儿能顺利的阅读图书,有30%的幼儿能基本阅读图书,由于书读的多,眼界打开,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理解力、表现力大大增强。

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探索和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迪和收获。

[参考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杨健杂志《孩子》2002年

肢体语言阅读与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

所谓肢体语言(body1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的早期阅读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和阅读具有以下作用:(1)由于肢体语言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因而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2)有助于幼儿“读懂”社会中人们的肢体语言,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力。(3)将幼儿一时难以理解的语言配以教师适当的肢体语言向幼儿解释,能帮助幼儿轻松学习和掌握词汇。(4)藉以动态的凭借物(如VCD哑剧表演等)所积累的感知经验和记忆表象,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连贯、生动。(5)有利于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但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教师必须重视肢体语言的科学设计。

一、肢体语言的设计要求

1.肢体动作要生活化,富有童趣,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幼儿的大部分经验来源于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因此,生活化、趣味性强的动作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2.肢体动作应简单、明了,且幅度大而夸张。简单明了的肢体动作能让幼儿清楚地感知和把握重点。而为了能使幼儿对表演内容观察得更为仔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必须将肢体动作的幅度加大并夸张。实践证明,这类动作能清楚地表明动作的含义,加深幼儿对动作的理解。

3.表达肢体语言的速度要适宜,且具有节奏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需要时间去思考、分析、理解表演内容,因此肢体动作初次呈现时的速度要比常速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幼儿看得清楚、理解得全面。同时,肢体动作还应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在表演的过程中体现快慢的节奏感。在容易理解的部分,肢体动作表现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在重难点部分表现的速度要慢一些,重在让幼儿理解表演内容。

4.表演者的表情要丰富。表演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价值的阅读信息,体验表演动作的含义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5.肢体动作的表演应配以合理的场景、道具以及背景音乐等。合理的场景能让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背景,帮助幼儿全面理解阅读的内容;道具能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动作的含义;而背景音乐则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让表演者能更加轻松地传达作品的情感。

6.要建立共同的理解背景,避免产生歧义或偏差。肢体语言是在某一个背景下由一方向另一方或多方个体来表现,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不同背景下,即使是同一个动作所表达的含义也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个体对此产生的理解也会有很大不同。为此,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针对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尽力避免容易让幼儿产生歧义的场景设计,努力为全体幼儿建立共同的认知背景。

二、肢体语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运用

1.在合适的文学作品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早期阅读中运用肢体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使用肢体语言而使用肢体语言,而应当在合适的文学作品中运用肢体语言。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在以下三类作品中使用肢体语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①专业人土的表演内容。教师可以收集适合于幼儿阅读的有关专业人士表演的影像资料,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一些著名的哑剧演员的表演等,纳入到教学中来。②幼儿的现实生活内容。比如在组织完幼儿的秋游等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部分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肢体语言的表演传达给其他幼儿,让其他幼儿阅读。③教师精心选择的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内容。故事的表演给人的想象空间比较大,不会局限幼儿的思维,比如故事《猴子学样》、《小猫钓鱼》等,幼儿在阅读这类故事的表演内容时往往能捕捉到故事中的情感线索,这是幼儿聆听故事时所无法体验到的。

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作品不太适合使用肢体语言,比如优美的散文、意境深远的诗歌等,因为肢体语言表演得成功与否取决于表演者的水平,而我们日常教学环境下的表演者都不是专业人士,受其表演水平的影响,肢体动作还无法将作品所蕴涵的意境准确地传达给阅读者,这样就容易破坏作品的“原汁原味”,使本来可以通过声音等形式就能正确传达的意思变得复杂、不易理解,阅读者阅读起来容易产生误解,肢体语言的阅读也就失去了效用。

2.使用时注意将表演动作的分解与整合有效结合。

在使用肢体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肢体语言的传达过程是动态的,要让幼儿利用这较短的时间完全理解表演内容显然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并对表演内容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应当将表演动作进行分解,即把完整的表演动作按教学内容有机地分成几个表演片段,带领幼儿多次阅读表演的小片段,依次将各表演片段阅读完,然后在幼儿理解各表演片段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阅读,以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经验加以完整再现和总结,从而理解表演内容、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阅读活动《窗外的垃圾》中,教师先让幼儿完整阅读表演内容,并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分别做了什么?”“有小猫、小狗……它们在乱扔垃圾……”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将表演内容分段呈现,带领幼儿分别观看每一个动物的表演,这样幼儿就能对表演的内容观察得更为仔细,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带领幼儿完整地阅读表演内容,鼓励幼儿跟着表演内容进行完整、连贯的讲述,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使肢体语言的阅读变为有效阅读。

由于幼儿受经验缺乏的限制,理解力还不够,所以在阅读肢体语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在幼儿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通过引导性提问、组织讨论、比较分析等形式及时帮助幼儿消化理解的难点,使幼儿对肢体语言的阅读变为有效阅读。比如,还是在阅读活动《窗外的垃圾》中,教师在幼儿每一次观看表演前,都会根据学习的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如“它脸上的表情怎样?这说明它的心情怎样?”“看到马路上有很多垃圾的小兔是怎么做的?其它动物看到了小兔扫垃圾后心理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在不断加深层次的引导性提问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故事内容。教师除了是引导者,同时还是组织者——在什么时候该带领幼儿观看哪一段表演、一段表演结束后小演员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设计好。

4.表演与语言要恰当结合。

肢体语言可以以哑剧等某种没有语言的表演形式呈现,但有时在表演中恰当加入适量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比如,在大班肢体语言讲述活动《猴子学样》中,表演者在进行肢体表演的同时加入了一些词语,如表示天气状况的感叹词“热啊”、疑问词“咦”等,这样,能使幼儿更容易读出阅读内容,并更加确定自己所读到的内容。但是,加入的语言不宜过量,否则肢体语言会失去原有的教学价值。

肢体语言的阅读仅仅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将肢体语言与其他语言(如书面语、口头语)等相结合,以话剧、动画等形式呈现,丰富肢体语言,使肢体语言更为生动,为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增添新的元素。

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

第一,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此外,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我很赞同深圳四季花城幼儿园的江焕萍老师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观点。她认为:

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

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李建君老师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广而浅”的语言教育内容值得借鉴:

1、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如:小班:“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

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如:“足球队赛事”“天气预报”“奥运会”“交通规则”。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常常为之此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3、选择幼儿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

组织幼儿可感受的、可理解的科技发展信息,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及其他发展服务。例如:“电话”“特殊电话号码”“环保标志”“桥”“家用电器”“漫游时代列车”等等,这类语言教育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述、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思维的加工、概括十分明显。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有效发展 。

活动采用集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主要利用谈话、操作,参观等方法予以实施。

(1)以谈话、讨论为主要的语言教学活动。

如何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如何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阅读角突然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很多孩子们聚在阅读角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近了阅读角......原来,他们都在看前一天我们班一些孩子的绘画作品。这是一次围绕主题“梦中的家”进行的一个想像画创作活动。当时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涨,很多孩子接连画了好几张。后来,我将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并打算请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由于时间有限,离园的时间快到了,所以在个别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活动就匆匆结束了。之后,我随手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了阅读角的书架上。没想到,这些作品竟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新书”。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用,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能相互配合,让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的读书人,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为幼儿创设“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活动区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也谈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

导读: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幼儿又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使孩子有阅读的兴趣、自我阅读的能力,就成了我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大脑就象被重新整理与安排,外表的记忆力和反应力增强,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变活跃了,认识的字“宝宝”也越来越多。为了能科学地、有效地达到阅读的目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我会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简捷、流畅,情节集中,篇幅短小,画面形象逼真、新颖有趣、幅面较大的内容为体裁。如儿歌《蜗牛》、《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故事《放学啦》、《小花猫的铃铛》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适合幼儿努力特点的教材能使幼儿将阅读过程内化成一种阅读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把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室里,我添设了“字宝宝的家”、“天天读句栏”以便幼儿随时都可以进行阅读。同时,我还把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用字宝宝来代替,以达到实物与字一一对应的效果,来加深幼儿对这个字的印象。除此之外,我还会积极地加入到孩子们的中间去,利用晨间活动、放学等业余时间与幼儿共同阅读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同时在图书角提供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有趣、知识面广的多种书籍,特别是百科全书知识全书来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张三、吴世豪、张如儒等几位小朋友可棒了,还能象小老师一样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阅读,透过阅读环境情境、互动关系、阅读材料和阅读形式,孩子们可以体会阅读的行为和趣味,因而在构建中丰富早期阅读的经验,另外还要求家长经常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看、读读、讲讲;或者把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的内容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的习惯。

三、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汉字是具有很强识别特征的字块图形,如何使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认识、记住它成了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幼儿好动、易激动,因此枯燥地、反复地读是不易提起幼儿兴趣的,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采用了以下方法:

1.先背后认法,故事提放法

由于幼儿是凭借的“印象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上两种方法来进行引导,如儿歌《袋鼠家》,我先教幼儿学会儿歌,然后自己以扮演袋鼠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复习儿歌,学习目的字,并通过比赛、模仿等游戏来增加幼儿对目的字的印象,运用顺读、顿读、呼号点名等游戏来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不忘激发幼儿的情感,理解“爱是相互的”,整节课都是在游戏中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也很高。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如果你总是用同一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你一定是一位失败者。例如:游戏识字课《色彩谣》。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孩子们对五颜六色的颜色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用彩笔画出美丽的东西,同时还喜欢把不同的颜色涂在一起,当看到颜色发生变化时,他们就会发出喜悦的欢呼声。看到一张张笑脸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我顿时灵机一动,创编了儿歌《色彩谣》。

色彩谣

红和黄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红和蓝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蓝和黄手拉手变成绿色画西瓜

红黄蓝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蝌蚪

由于孩子门特别容易把几种颜色混淆,因此我把它与五大领域的课程整合,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教具。刚开始,我采用以前的方法进行教学,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散漫,即使是有兴趣的颜色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当时的我很苦恼,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和课题组的成员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想办法、设计教案,最后根据幼儿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决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

然而,怎样才能使电脑在整节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摆设,课件的制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使课件做的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我课题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修改,多少个日夜,我都是在紧张而繁忙中度过。最后,我以简捷而充满童趣的画面把图形宝宝、字宝宝用动画的手段表现了出来,并给它配上了有趣的音乐。

当我把生动有趣的电脑课件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幼儿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他们就象在欣赏一部完美的动画片一样专注。同时,我将儿歌的四句话在课件中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吸引幼儿不断的思考。这样既开拓了幼儿的思维,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对应着一排排的字宝宝时,幼儿也能很快的读出来。为了突出目的字(桔子、西瓜、葡萄、蝌蚪),我特别设计了游戏环节“找宝宝的家”,让幼儿和电脑娃娃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字宝宝的家,并模仿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将字宝宝送回家,找对的就会得到电脑娃娃的夸奖,这时候孩子们的战斗气势好象都被点燃了,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就是在这样动静交替的氛围中幼儿很快掌握了目的字,并轻松、愉快的学会了儿歌《色彩谣》,电脑在这节课的运用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和研究,我惊喜的发现,透过以上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我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认识的常用字达500个左右。《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两册幼儿用书能完整的指读,任意抽取其中的汉字都能很快地读出,图书角的图书成了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和朋友。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由阅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完整,思维活跃,为今后的阅读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铺垫。在知识日新月异、终生学习的时代里,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早期教育应当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今后对幼儿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我不会走入单单识字教育的误区,将本着培养兴趣、发展口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目标,为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信《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棋类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发挥游戏作用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发展 幼儿的生活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情绪情感、语言认...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棋类游戏教学计划 幼儿园小班棋类游戏教学计划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本学期我班以棋为特色开展了多种棋类游戏,...
    2020-09-10 阅读全文
  • 在思维游戏中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近几年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幼儿思维游戏课程”课题的研究。通过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我园幼儿在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成为我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促进 导读:一般认为,从婴儿5-6个月开始呀呀发音到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接受能力,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
    2021-12-04 阅读全文
  • 区域活动:有趣的棋类游戏 列宁曾称“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许多棋盘及棋子,发现幼儿对棋类游戏兴趣颇高,用棋类游戏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仅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伙伴之间的相处能力,而且在开发智力因...
    2019-12-16 阅读全文

幼儿的生活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情绪情感、语言认...

2019-12-19 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棋类游戏教学计划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本学期我班以棋为特色开展了多种棋类游戏,...

2020-09-10 阅读全文

近几年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幼儿思维游戏课程”课题的研究。通过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我园幼儿在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成为我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一般认为,从婴儿5-6个月开始呀呀发音到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接受能力,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

2021-12-04 阅读全文

列宁曾称“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许多棋盘及棋子,发现幼儿对棋类游戏兴趣颇高,用棋类游戏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仅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伙伴之间的相处能力,而且在开发智力因...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