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发布时间:2021-08-09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

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

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

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

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

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

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

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

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

每当我在不同场合引用卢梭这句话时,总是会引起别人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

难道不要教育他吗?

当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给家长带来麻烦。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

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有位妈妈说在儿子3岁前,她上卫生间不注意关门,孩子经常跟进来。后来她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让他看到自己蹲马桶的样子不好,就不再允许孩子跟进来,孩子不听,非跟进来不可。妈妈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总没什么效果,妈妈只好强行把门闩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着门,哭得声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

从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去卫生间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着,或正在看电视,妈妈想悄悄地溜进卫生间时,他不知为什么总能发现,会马上丢下正做的事,冲过来高喊“不让妈妈上厕所”。这位妈妈非常发愁,每天上厕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较量,感觉真是累人。

我对她说,既然前面已讲过道理,没用,就不要再讲,换一种方法,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许更好。我建议她问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大多数孩子第一问就可解决问题,他们会很快判断出来,尿裤子不好。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个别孩子,因为和家长为这事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故意别扭着回答,说尿裤子好,那么接下来家长问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高兴。就像父母本能地会爱孩子,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讨好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几乎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要妈妈不高兴。

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第一个问题重新做一下选择。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确选择,要真诚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并给他一个期待,让他看看一会儿妈妈出来后,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

对一个幼儿来说,只要有一两次,他体会到正确选择的快乐,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正面心理得到强化,问题多半就解决了。万一你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到这里还不行,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继续问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

“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

我几乎不相信哪个幼儿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高兴,只要他选择了明天要妈妈高兴,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最意外的是孩子继续选择明天也不让妈妈高兴。

妈妈在第二天可以接着问同一个问题:妈妈今天因为不能正常上卫生间不高兴了,你希望明天妈妈高兴吗——家长问话的态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

夸张的口气会误导孩子,让他以为这只是个游戏,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延长游戏时间;当然更不能表示出生气,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刺激其负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觉妈妈内心没有恨意,他绝不可能一直要妈妈不高兴。

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她问到第二问,问题就解决了,很有效。

工作中我见过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感觉棘手。

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总会发现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

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想法的白旗。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3条建议。

1、“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2、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3、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

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

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绕口令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越长大越不听话


今天我们解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并且探讨一下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长大了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其实是好事,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2孩子通过经历体验学习

父母认为对的道理,孩子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不曾经历,不成经验。父母经历过的事情可能孩子永远都不会经历。孩子和父母之间,生活经历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如果孩子不懂为什么做,怎么会按着家长说的去做的意愿呢?

3唠叨的爸爸妈妈

经常进行一些无目的逻辑混乱唠叨的对话,时间一长孩子会屏蔽你说的所有话。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以一、两个要点为主。如果一下子抛一堆事情让孩子做,他会很容易忘记自己要做什么。

4负面语言

总是对孩子传达负面评价,孩子自然就会对我们的话置若罔闻。用过于强势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同样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沟通是建立在两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是恐惧的不安的不耐烦的,那这样的沟通一定是无效的。沟通方法建议使用我们分享过的三明治沟通法,先跟后带的沟通技巧。

在回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个问题之后想问问家长们

你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已经了解了孩子的困难?

你明白孩子当时所处的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础,何谈让孩子理解我们,明白我们的意思,听从我们的意见?

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调查,关于孩子是否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挨骂挨打

47%的孩子回答是:因为我不听话。

32%的孩子觉得自己挨打是因为惹妈妈生气了。

这现象很有趣,但是这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通过让孩子听话这样的手段去教育孩子这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是性价比极低的一种手段,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以及根本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去引导孩子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让父母最省时省力的,而不听话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大费周章,但是相信这些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许多父母都会提到说:“我们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要赚钱给他上课,补习,兴趣班一系列之类的话。”其实你仔细分析这句话体现的含义,就能得知当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是不走心的。

他们考核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大多数是通过金钱和物质的输出来衡量,而教育最难的一点是,你要花很多心思去学习和陪伴,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而很多父母所谓的用心良苦,充其量是自欺欺人罢了。

而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能力所限制。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也就是当孩子向他们发出某些求助和学习的信号时,他们根本无法懂得这一现象。

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不会这样,偏偏你老是折磨人。”本质上来说,这种愤怒和咆哮是源于自身对如何正确教育儿童的能力欠缺和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当了父母你就会教育孩子了,任何知识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为人父母亦是如此。

何必要求他听话?只愿他能独立思考,以自己的姿态面对这个社会

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有效

1转换角色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再讲究权威(权威应幼儿时期建立孩子青春期家长需要改变策略方法),在孩子叛逆的时期要学会让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学会示弱。孩子慢慢长大了一定会有些东西不会与你分享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了。

2投其所好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欣赏和感兴趣,不要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判孩子的鉴赏力,就算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

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喜欢的,他就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对抗,聪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3迂回战略

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或者甚至是荒谬的,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和他讨论计划和权衡利弊。只要你一蛮横地拒绝孩子,孩子会不依不饶到底。

4交流情感优先

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觉被理解了,也就更愿意倾听家长的感受和需要。日常的沟通习惯去倾听和表达对方的感受并不容易,对自身的情绪控制确实有很高要求。相对于开放性的提问,描述性的语言是有温度的,随着孩子的想法流动一步步展开,实现沟通的和谐共振。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丰富多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愿表达和沟通。很多孩子跟父母交流不多,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说的,他们不懂,交流的通道被堵上了。

没有孩子不想要被听见,被看见,用孩子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聊天,孩子能收获的远不止知识、语言、情感那么简单。不要做一个走不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无趣的大人,那里的精彩常常超乎你的想象。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听话”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

让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的一项最重要的技巧是倾听,而不是教育、建议或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东西不仅孩子不需要,还会阻碍他们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的倾听。

有时,你需要倾听他的语言;

有时,你需要观察他行为传递的信息。

优秀的倾听者需要倾听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听话”,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倾听者,只需培养优良习惯。但是,与所有习惯一样,倾听习惯需要实践。那么,如何培养倾听习惯呢?

1.记住闭上你的嘴

“倾听”的字母还可以组合为“安静”,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2.当你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专心

面对孩子,你是否随口应付、被迫答复、被动反应?如果是,按下你内心的暂停键。(是的,有时,你的确需要按下这个暂停键。这一过程仅需3秒钟时间。)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笔记本。看着孩子的眼睛,专心倾听。

3.注意孩子开始讲话的方式,然后做出回应

你必须具有很强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将注意力从手头工作转移到孩子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孩子可以据此判断,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是否可以信赖你。孩子主动发起的讲话比你的询问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机了解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

4.如果你现在不能听他讲话,应该这样答复他

“我听到你对这事感到愤怒,我希望我们能够认真讨论。不过,现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学,所以暂时还不能和你讨论。我们可不可以定一个时间,就在今天晚饭后讨论怎么样?”然后,一定不要忘记你的许诺。按时和他讨论。这样,你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贯注

现在是你倾听孩子讲话的时间。工作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倾听。他可能不会流露出来,但是当你假装倾听,实际心不在焉时,他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

6.为了开启对话,要积极确认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进行判断或给出建议

“你对弟弟非常生气”和“你似乎担心今天的野外旅行”,这些都是开启对话的方法;“你必须努力和弟弟相处”和“不要过分担心野外旅行,你必须去”,这些都会结束对话。

7.提出非判断性问题,鼓励孩子给予真实答复

“今天午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或者“拼写测验怎么样?”比“今天上学怎么样?”要引出更多谈话内容。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常常让孩子处于戒备状态:“你为什么穿那个?”与“对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认为大多数孩子会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地倾听。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议

这意味着,你必须控制自己对问题的忧虑。你的孩子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否则他无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还需要一个思考解决方案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培养自信和能力。

9.确保话题的安全性

如果内心忧虑,人们是无法认真倾听的。如果他们感到不安全,他们通常会退缩或攻击,大脑的思维功能则会随之关闭。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现出愤怒、恐惧或悲伤的情绪,要及时与他重新建立联系。告诉他,同时也告诉你自己,你非常爱他,你有责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解决办法。

10.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对话的安全性

不要过于掺入个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负有责任(“我原本可以阻止这件事!”)或者恐惧(“我不敢相信这种事发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镇定下来,将你的感受放在一边。现在不是分析你的时候,内心忧虑于事无补。事实上,无论你的孩子在讲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处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些棘手的感受。当他心情稳定之后,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

如何让孩子听我讲话?

父母们提出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让孩子听我讲话?”孩子的头脑中有很多想法,从午饭时和谁坐在一起到足球选拔赛,再到最新的计算机游戏。在他们的名单上,父母的座次相当靠后,让我们颇为尴尬。即使蹒跚学步的孩子,关心的事情也与我们不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洗澡!

当然,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父母们并未真正思考倾听话题。他们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让孩子照他们说的话去做。那么,秘诀是什么?先建立联系,再试图纠正。下面,我们详细讲述一下具体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开始讲话

主动与孩子接近,轻轻触摸他。看着他的眼睛,直到他抬起头来。然后,开始讲话。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不能这样做,务必确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当你正在开车时,可以这样说:“我能告诉你点儿事情吗?”

●不要重复讲过的话

如果你已经问过一遍,孩子没有做出回答,不要简单地重复。你没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你应该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简意赅

大多数父母讲话太多,弱化了要传递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当你向孩子作指导时,要尽量言简意赅。

●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如果你正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来做另外一件对你不重要的事情,你会有何感受?你是否会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赞同他的观点,效果就会大为不同:“我知道,现在很难停下来,亲爱的。但是,我需要你……”

●寻求合作

没有人喜欢听他人颐指气使地下达命令。所以,要语气温和,给出选择。“现在该洗澡了。你是想现在去,还是过5分钟去?好的,说定了,5分钟,好吗?我们拉钩。”

●要安慰,不要责备

当我们情绪波动时,孩子就会关注我们的情感,忽视我们传递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大家都上车,不要浪费时间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时他们为什么不听你的话。这样做,只能让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内。你该深呼吸一下,帮助孩子准备上车。上车之后,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想办法如何准时走出家门。

●设定例行活动

例行活动越多,你作为操练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常活动时你为他们拍了照片,并将它们张贴在一面小小的招贴画上,经过一段时间,他会对这些事情担负起责任来。你的职责仅限于提出问题:“离开家之前,你还要做什么?我们来检查一下。”

●做专心倾听的榜样

如果孩子向你讲述白天发生的事情时,你的眼睛却在盯着自己的电话,你这是在告诉他如何处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听你讲话,就要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这只需几分钟时间。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编者说】

1、只有我们先学会了“听话”,孩子才有可能变的“听话”;只有当我们开始从“上帝”的宝座上走下来的时候,放弃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与孩子更好的建立起连接,而只有先建立了连接,才能有更好的沟通与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对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无视你内心感觉的人,你还愿意与他沟通、合作么?你心中不会对他的命令与安排产生敌意与抵触么?甚至在对方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心里都在小声嘀咕着诅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许就会有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令你难忘,虽然那时的你还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愤怒与不满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孩子的感觉了。并不是孩子不想“听话”,而是被家长的行为推到了那个“不听话”的位置上了

请永远记得:孩子是一个有自主意识、思想的,独立的人

2、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失控,不能保持平静的状态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大脑自行运转机制所致。惯性思维会使得我们忽略了眼前这件事并没有多么严重、糟糕,而是联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满意的事情,甚至预想出可怕的未来,这些联想叠加在一起,就会使你变的焦躁不安,愤怒指数直线飙升!进而失控爆发

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要做的只是处理眼前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3、聊起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听过太多父母的头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讲到的尊重、倾听,还涉及到家长的说话语气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绍给你看两篇专门讲语气与方式的文章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许慧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方便管理。这也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听话的孩子的原因吧。

许慧说,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孩子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越大,自身经验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来,孩子如果“听话”也许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受伤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个体,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处处听话,自己就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更没有自身经验积累的机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相对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如果还把他们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听成人的,这时就会出现问题,孩子会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与家长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教研室主任杨海燕看来,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他认为,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强强爸爸的朋友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孩子的培养,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许慧教授说,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与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

第三,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会重视父母的建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父母沟通、充分与父母合作。

第五,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如何教育太听话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与生性活泼、叛逆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静、听话、乖巧。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可能会使他们太内向、太顺从、太娇气,缺乏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

那么,作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杨海燕说,对于生来听话、乖巧内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不要强求改变他。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生活本领时,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为了锻炼孩子,而不顾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

其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既文静又活泼、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急不得,也急不来。

杨老师还提供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里的物品。将危险品、不能动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如电话、电视机、电脑、音响、手机等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不要限制他,让他去学习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2)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3)不轻易批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

(4)不溺爱孩子。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太溺爱,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心”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

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育儿知识: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讲道理”是很多的家长会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发现,一些特别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宝宝却不是非常听话。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就是做比说重要。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3种方法对孩子有害无益。做“不讲道理”的家长,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说几条道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觉得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家长可以一个人待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部分的爸爸妈妈其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但是他们是另外一个极端,跟孩子几句话说不拢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其实就变成了“不讲理”。在打了孩子后,接着又深情地讲“孩子,我打你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个借口。

第三,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人生经验。

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明事理,家长最好是减少嘴巴里说的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

育儿心得:学会跟孩子讲道理


育儿心得:学会跟孩子讲道理

讲道理是一种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体现。跟孩子讲道理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语言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有越来越不讲道理的倾向。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教导里最常见的必属“听话”二字。但鲜少有父母对孩子说为什么要听话。其实每个孩子在某个时候做的事情都有动机,而孩子在那个时候作出的行为是他认为最恰当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当父母批评孩子的行为时,应该听听孩子的说法,给他们辩解的机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以理服人。一味让孩子听话,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会跟孩子讲道理,让自己讲的道理孩子懂,孩子愿意听,会听。而且讲道理也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因此也要给孩子讲道理的机会。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要跟孩子讲道理,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一个不会倾听的孩子,同样不会听父母讲道理的。只有会倾听了,孩子才会把父母说的话放在心上。其次,批评,处罚孩子一定要说明理由。父母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说明理由,而且理由要充分,给孩子树立将道理的好榜样,这样才让孩子信服,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当孩子作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其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因此,当父母批评孩子的行为时,应该听孩子的说法,给他们解释的机会。最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对他们讲道理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有利于营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随时把握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还能对孩子不正确的一些想法进行纠正,将孩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不听话要正确教育


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有出现一段不听话反抗家长的时期。比如宝宝1岁多时,个体意识开始发展,不愿随意听从别人的安排,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与思路来为人处事,到2岁时尤其明显。

但多数父母已习惯于让宝宝听从自己的指令,凡事替他安排,一方面是出于父母之爱,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的狭隘,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希望宝宝服从于自己。因此,当宝宝开始独立思考时,“不听话”的冲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应该坦然面对这种冲突,不要条件反射式地想利用强势手段来解决,这可能使宝宝将来唯唯诺诺缺乏主张,或成为阳奉阴违的人,或让他误认为暴力才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

当冲突产生时,家长要给宝宝充分的尊重,这样不会伤害宝宝自尊而使冲突加剧,然后再跟宝宝沟通,站在他的立场想想解决矛盾的办法。如果宝宝的想法只是违背大人的意旨,本身没有原则性的对错,那么多数情况下要尊重他的想法;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那么父母就要坚持原则。

父母如果能把宝宝当成独立的人,凡事平等商议,宝宝将来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善于解决问题与把握发展机会,而且喜欢与父母交流思想与分享酸甜苦辣,这才是天伦之乐。

家长讲道理对孩子不管用该怎么做


家长讲道理对孩子不管用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说道理也是正常的,乏味的道理让孩子都能背下来了,家长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却嫌家长啰嗦,让亲子关系十分紧张。那么当孩子不能理解家长良苦用心的时候,该怎么做才不会伤害亲子关系,又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家长言传身教

所有的道理都是空洞的,如果遇事就跟孩子讲人生大道理,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而且本能的厌烦。家长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多留心,因为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能很直观的看见,再告诉孩子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做,就会增加孩子对道理的认同感。

比如发现孩子没有礼貌,不要急着当时教育孩子该怎么做,而是慢慢引导。接孩子放学时,看见孩子的同学主动问好,买东西结账后主动表示感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以前没有礼貌的行为是不对的,达到教育他的目的。

正确的批评和赞美

有两种极端的家庭不可取,一种是盲目崇拜孩子型,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好,不管发生什么都夸奖孩子,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变得特别骄傲,不能听取其他意见,犯错误时无法接受批评。另一种是过度否定孩子型,孩子做什么都冷冰冰,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倾向,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其实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就应该正确的赞美和适度的批评,孩子做的好为什么要吝啬赞美呢,孩子做的不好批评才是为了孩子好。

营造自由的环境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身体和思想,不要步步紧逼,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孩子的思考空间就会越大,是非观就会更明显。

当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遇到事情孩子就有判断力,对与错只需要家长稍微提醒孩子,他就会明白。但是也不能过度让孩子自由,正是因为没有判断力,孩子对是非观的概念并不清晰,控制好孩子的状态,教育的时候才会更顺利。

育儿心得:学会讲道理


育儿心得:学会讲道理

宝贝最近又有点开始耍脾气,因为某件事不能满足,就会哭哭啼啼,吭吭唧唧的!周五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就要去玩儿弹玻璃珠的投币游戏机,我没有同意,回到家不脱鞋子一直在那唧唧歪歪的,我没有理他!他看到我没有理会他,更是生气,跑到大卧室来回的关门制造声响,我索性到厨房去做饭。他开门出来找我看到这样更是愤怒,回到卧室摔门,声音很大,我就把手机放音乐也很大声,他就在那儿来回的弄门,最后关起门来没有了声音!看到他平静下来,我来到厅里,喊宝贝出来!我没有批评他,只是问他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要制造出那么多声响?他讲了理由,我心平气和的把我的想法告诉他!

小孩子一定要让他知道耍脾气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更不会让父母同意他的想法,只有好好用语言和爸爸妈妈说,或者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父母才可以!在他发脾气的时候要让他平静下来,作为父母也冷静一下,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把问题摊开来说清楚!我告诉宝贝游戏机可以下次玩儿,今天妈妈没有时间不能去玩儿,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如此发脾气,况且不会宝贝的每一个要求都得到满足,有要求可以提出来,和爸爸妈妈要相互商量沟通,也要理解爸爸妈妈!

宝贝从很小的时候,好像他开始有一些我们认为不好的行为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道理,我老公当时总说我孩子也听不明白,他也不会说,和他讲那么多干什么,我说不行,小孩子一切事情皆由习惯浑然天成!我一直坚持这么做的,果然,大了以后,宝贝一直是听得道理,不像有的孩子蛮横耍泼大哭没完没了!

喜欢《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知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越长大越不听话 今天我们解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并且探讨一下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长大了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其实是好事,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
    2020-05-22 阅读全文
  • 如何与孩子讲道理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
    2020-09-19 阅读全文
  •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听话”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 让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的一项最重要的技巧是倾听,而不是教育、建议或提供...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学会与宝宝讲道理 和宝宝讲道理?许多爸爸妈妈都会问,宝宝这么小,怎么可能听懂大人说的道理呢?许多有经验的父母说,其实不然,小孩子也懂道理,宝宝很聪明,需要去诱导,需要与父母经常性地互动与交流。 1.从小就和宝宝平等交流...
    2022-01-03 阅读全文
  •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
    2021-03-17 阅读全文

今天我们解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并且探讨一下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长大了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其实是好事,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

2020-05-22 阅读全文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

2020-09-19 阅读全文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 让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的一项最重要的技巧是倾听,而不是教育、建议或提供...

2021-01-25 阅读全文

和宝宝讲道理?许多爸爸妈妈都会问,宝宝这么小,怎么可能听懂大人说的道理呢?许多有经验的父母说,其实不然,小孩子也懂道理,宝宝很聪明,需要去诱导,需要与父母经常性地互动与交流。 1.从小就和宝宝平等交流...

2022-01-03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

2021-03-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