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打骂了孩子,还不许他哭!

发布时间:2021-08-09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你打骂了孩子,还不许他哭!”,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孩子真的犯错了,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骂,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谁之过?”

某日,母亲告诉我一件事。老家隔壁邻居杨某的儿媳妇,全职在家带娃(娃才不到2周岁),一天到晚都是打骂孩子的声音,和孩子绝望的哭声,有时候半夜里都能听到孩子在大哭,而杨某的儿媳妇却还在破口大骂……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你犯错了就是找打,不许哭,听见没?!”

母亲常常对我感叹,不同的母亲,育儿的思维方式相差竟如此悬殊。

而在我眼里,也许实情是这样的:“他们知道打小孩不对,但就是打”-------因为他们不成熟,他们失望和愤怒,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于是,他们用攻击行为释放自己的压力。

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定义为由于痛苦或委屈而流泪出声,哭出的泪水是应该包含人的主观情感。

你打了孩子,还不许他哭。这是2B行为吗?

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在爱的包围下才能健康成长,而最需要的,便是母爱。一旦爱的环境缺失,对于孩子来说,他受伤害的不仅是他的心灵,他的身体也将备受痛苦。而这个杨某的儿媳妇口中的“犯错”,却仅仅只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不小心弄脏了地板,不小心把大人的手机、手表摔碎了……真的想当面问一下这位妈妈:当你用“打骂”作为惩罚孩子的唯一方式,你是否听到了孩子心碎的声音呢?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亲手瓦解孩子对你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当孩子的内心对你产生了隔阂,再想弥补也许就晚了。

子不教,谁之过?

换个角度来说,即便是孩子真的犯错了,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骂,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谁之过?”

言传不如身教。

某日,儿子在走进厨房时,看到消毒柜有点打开,便用脚直接把它踢进去了。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震惊。天呐,这不是翻版的我吗?我经常会在洗完碗后,懒的再俯身,便用脚随意的将消毒柜的门轻轻踢进去。可我从未意识到,儿子将我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了眼里,并不自觉地将这些视为“学习的榜样”。我随即问儿子:“宝贝,你为什么用脚去踢那个消毒柜的门呢?”儿子天真的回答道:“妈妈,因为我想帮你关关好呀,你不是一直“用脚去关”这个消毒柜的门吗?”我瞬间无语,一心想挖个地洞钻下去消失3分钟。

所以,你平时给他讲再多的大道理,还不如优化一下自身的言谈举止。作为父母,自律是育儿的前提。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没有自律原则的父母,也无法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能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且,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

除此之外,父母的爱至关重要。评判一个家庭在育儿路上最重要的标准,并不完全是社会人脉或拥有的财富值,而是爱。暴发户的家庭,如果仅仅不差钱,却差思想,差教养,也未必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贫穷的家庭,家里却充满了爱的气息,同样可以培养出一个全才。

我还记得在我初中时期,我们班每次考试永远第一的那个男同学,父亲幼年便离开了,全靠母亲一个人卖蔬菜为生,供他读书。可是后来,他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如今早已成功华丽转身为成功人士。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我们并不能说的很清楚,也许是勤奋,也许是天资过人。但他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是他那善良,上进,开朗的母亲,用身体力行告诉他:要做一个阳光、努力、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当一切水到渠成,成功只是顺带的事。

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了。如果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无条件却有理智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坚固的自信也会让他们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隔着客厅问儿子道:“怎么了宝贝儿?哪里不舒服吗?”儿子说:“没有哪里不舒服,妈妈,我就是想哭……”我顺着他说道:“好吧,如果你真的想哭你就哭吧。”等我稍等片刻去卧室看他时,发现他竟然真的趴在书桌上哭了,那泪珠呀还真的就挂在脸上呢。唉哟,还真哭了呀……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哭!儿童和我们成人一样,也有心情不好莫名其妙想哭的时候,今儿个我们就经历了,嘿嘿。

我赶紧走到他身边,搂着他,轻轻抚着他的后背,柔声地问道:“宝贝儿,你是写作业累了吗?”

他带着哭腔回道:“没有,妈妈!”

我轻声说:“噢,这样呀,如果你觉得哭一哭能好受些,你就哭吧。来,到你的小床上躺着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儿子顺从的上了床,抱着个毛巾被,竟然呜呜地大声哭起来………

我走出房间,想留他单独呆一会儿。给他点儿时间让他哭一会儿,等他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来抚慰他。

过了几分钟后,我又走进卧室,坐到床边,问他:“好点了吗,宝贝儿?”

他说:“还没太好呢,妈妈”

但这样一直哭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呢,我说:“那能让妈妈抱抱你吗?”儿子便主动坐到我身边,倒到我的怀里。

我轻抚他的后背,温柔地问:“宝贝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然后觉得心里很难受?”

儿子终于呜咽着说了:“妈妈,我刚才在抄写课文时,看到植物种子离开了妈妈,我就想到以前我们捐书给的那些可怜孩子了,他们可真可怜呀,都没有妈妈!”噢,这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

我安慰他道:“妈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妈妈答应你,等我们有机会时多捐些书和衣服给那些可怜的孩子,好吗?”

儿子说:“好的,妈妈。”我继续说:“宝贝儿,那些可怜的孩子也有人会照顾他们的,即使没有了妈妈的照顾,一定也会有类似妈妈爸爸一样的人来照顾他们的,你不用为他们担心的,好吗?”儿子这时终于止住了哭声,说:“噢,这样呀,我知道了,妈妈!”这时,儿子顺手从床上的折纸中捡起一条小船,说:“我今天还答应给同桌折条船来着。”我说:“噢,那我们现在来折小船,好不好?”儿子马上就阴转晴了:“好,我现在就把明天要送给她的小船折好。”于是,擦干眼泪,起床,找纸,开心地折小船去了。

孩儿这由哭到笑的过程变化好快呀,这一切,把下班回家的奇爸给整迷糊了,他在厨房拉着我小声地问:“这小子咋地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把我吓一跳!”哈哈,看看,还好是我来处理这件事儿,要换成奇爸估计会对儿子的哭很不耐烦,也许会狠狠地把孩儿给严厉的教训一顿。

在孩子想哭的时候,你有让他痛快地哭出来吗?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心情郁闷的时候,这个时候哭不失为一种释放坏情绪的一种办法。也许他能讲清楚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或许他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哭出来,让他释放出不好的情绪,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当您的孩子想哭的时候,要记得成全孩子,让他一次哭个够,哭过了,心情马上就会灿烂了。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区里面两三个孩子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发生矛盾冲突了,开始吵架,互相抢东西,推搡,哭闹,甚至打架。周围大人的反应一般是如下几种:

一、“调停”:努力劝架讲和。有的家长能够就事论事地公平处理,但也有很多谦逊有礼的家长,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不对,都会要求孩子“放让”,万一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可能还会当着被“欺负”的孩子的家长的面,狠狠地教训自己的孩子。

二、“看戏”:家长笑着看孩子打闹,不干预,不参与。小孩子往往会为了成人看来连鸡毛蒜皮都不算的事情吵闹起来,一吵情绪还都很激烈,大人看了,觉得幼稚,所以会笑,甚至还会说孩子“羞羞羞”。

三、“参战”:护雏心切又有点强悍的家长,可能会出面帮孩子讨个公道。有的家长会质问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辱骂或者打他们。

孩子之间有矛盾冲突,大人应该怎么办,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三两句话不容易讲清楚。今天我想讨论的是“看戏”型家长,这类家长往往不会激起多大的争议,因为他们的行为似乎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但在我看来,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自尊培养和行为塑造是有害无益的。

试想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遇到困窘的时候,我们会希望别人笑着看着困窘中的我们,说“羞羞羞”吗?如果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某日不慎被小偷偷掉了几个月的积蓄,一个亿万富豪跳出来对我们说:才丢了这一点点钱,有什么好着急的,羞羞羞,我们会好受吗?会服气吗?

在大人的眼里,也许孩子和孩子的一切都是小的,孩子的追求,孩子的欲望,孩子的感受,也是“小”的。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玩具被好朋友抢了,表演节目不如好朋友招人喜欢,喜欢的巧克力被妈妈强制分给别人,妈妈只表扬别人不表扬自己,都是足以引起情绪急剧波动的大事。在孩子伤心的时候,孩子最在乎的人: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如果表现得对孩子的痛苦毫不在乎,对于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我痛苦,妈妈却不理解我的感受,她还笑话我,因此,她觉得我不好,她不爱我。

意见不一的妈妈也许会反对,说我们都是这样被笑大的啊,不也没事?我看我孩子还好啊,哭过以后照样玩。确实,没有哪个孩子会哭到天荒地老,哭完了孩子还是会回复平静,但是这时,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已经扎下了根。将来孩子再受到任何委屈,要么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要么他们会哭得更撕心裂肺,好让大人的表情由笑转为严肃,直到大人关注到他的需要。在被嘲笑的过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孩子也没能从自己和大人那里学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于是本来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的教育机会,在大人的笑声中变成了一个打击孩子自尊,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增殖的过程。

如果爸爸妈妈们能够认同以上我所分享的,那么如下几条建议,在下次您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可以参考。

第一,如果您判断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小case,孩子自己可以解决,那么您可以带着平静的心态和表情静观事态发展,或者干脆离开孩子的区域去做别的事情。

第二,如果您看到孩子之间很明显存在着欺负和被欺负的情况,而且孩子自己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需要您的介入,那么您的介入就要及时而迅速,处理的原则要公平而合理。公平和合理就意味着,对自己孩子执行的规则和对别人孩子执行的规则应该是一致的。

第三,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愤怒、伤心等)非常激烈,这个时候跟孩子讲任何道理孩子都很难听得进去,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孩子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采取的办法有:跟孩子共情,帮助孩子释放或者平复,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具体用哪些方法,怎么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

第四,规范孩子的行为也许需要奖惩,但最终我们希望孩子在一次次冲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奖励和惩罚都不能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来运用,如何通过沟通来帮助孩子内化群体交往的原则和情绪管理的办法,才是父母最需要了解和熟练掌握的技巧。

教育孩子不能打骂


教育孩子是现在很多年前父母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感到为难,因为除了打骂孩子,他们找不到什么有效办法来教育孩子。下面小编就为爸爸妈妈们整理了10条不打骂孩子的行为准则,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骂更好的效果!

很多家长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但是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

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

不打骂孩子教育十准则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你问过孩子他想要什么吗?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才能知道该怎么活。只有家长先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生该如何活的精彩。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对于如何引领这个新的生命,很多家长却“稀里糊涂”。我们曾经在家长课堂就“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做了调查,家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主要有几种观点:

看到这些答案您是什么感受?这些答案中有没有与您的想法不一致的?或许不会有,因为这些答案大多数家长都觉得很正常。可是,细品一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在看问题,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听这些答案会是什么感受?

很多孩子到九岁、十岁就会问父母为什么生自己。即使没问,他也一定会想这个问题,因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们问我们“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生下我?”你想好怎么回答孩子了吗?还是避而不答,敷衍了事?

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方向,找不到活着的目标,就如同一只漂泊在大海中的孤帆,眼前辽阔而苍茫却不知道自己的航向。如果遇到挫折、打击或困难,孩子的内心会不会痛苦?会不会纠结?这种痛苦和纠结如果得不到解决,孩子又会怎样?很多人之所以那么轻易地就结束自己的生命,表面上看是不堪生活的打击,背后的根本是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自杀前让父亲在楼下等着自己,而父亲等到的却是从楼上跳下来的尸体。孩子自杀后父母痛不欲生,说自己一辈子都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家长们觉得自己给到孩子的爱很多很够,可又有多少爱给到点子上了呢?在物质上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孩子的内心你有看过吗?孩子的精神世界你有看过吗?说孩子什么都不缺,是因为孩子缺失的地方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看。作为家长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就完成了任务,养好这个孩子,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力量,让孩子清晰自身的价值,知道自己该怎样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

想想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根本就没有问过孩子他想要什么?

当他写作业累了,上补习班累了,当个听话的孩子累了的时候,他有没有告诉你?你有没有发现他已经很累?有没有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他去探索,如果他累了就可以歇一歇?你有没有在孩子写作业累了的时候允许他停下来,帮着他放松一下精神?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群养训练营”有一个 10 岁的小营员曾经对教练说:“我的妈妈很优秀,她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妈妈经常告诉我,我现在的你条件比她好,所以我必须上一个比她还好的大学。但是上个好大学真的好难啊!”

听孩子说的话,我们就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曾经看过一个比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能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有无限可能。可是做家长的却非要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成人想要的种子。就像这个孩子,妈妈在他心里种下的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如果有一天考不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没有成为有钱人,他的追求和价值应在何方?他是否就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即便是考上了世界一流的大学,赚到了很多钱,那是否他就一定能够幸福与快乐?

“100 分”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孩子与课本上那些知识的连接能力非常好。挣很多钱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有挣钱的能力。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这些。就像《人生第一课》所说的,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幸福。

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关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学问,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先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教育,然后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也学会自我教育。

如果作为家长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孩子的需求,那么就请从此刻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孩子的人生究竟能有多么精彩,就要看我们家长能否给到孩子通往快乐幸福的智慧与能力。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讲道,目前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孩子基本上不学习了。我又问道孩子其它方面的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对经济很有头脑,已经从游戏卡方面挣了1000元钱,而且非常关心他们每天的生意和营业额。我问起生活方面的问题,家长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做,朋友的交往也很单纯。就是很关心经济,也很关系父母的工作,因为父亲是领导,所以总有人来找,并且孩子对业务、工程的操作手法很熟悉。所以家长第一担心学习成绩,第二担心孩子的思想太社会化。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讲述,我总结了家长介绍孩子的过程中的几个特点,1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次数我数不清。2他们没有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任何的不足,只是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关心不够罢了。3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生活作风的要求几乎没有,或者只满足于不偷不抢不打人而已。4他们多少为孩子的经济头脑和社会化意识感到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

当我对孩子做了初步的判断后,家长希望我和孩子见一次面,我答应了。但我没有意识到我将遇到一次非常困难的对话。整个接触过程,孩子没有对我表示多大的兴趣,这是我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基本上所有见过我的孩子对比较和我对话。这是很反常的。看来我对此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谈话中间,我问了一个问题,我问:在你认识的人中,对你来说,你认为谁最重要?孩子随口答道:没有谁!我以为我的问法让孩子有误会,我说:干脆这么理解我的问话吧,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死掉了,你会最伤心?没有想到孩子依然会说:没有谁!

从他冷漠的表情和冷酷的回答中,我只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很简单就能解决的。惟有的一个问题让我不至于让我对他太失望,就是我讲到,你的母亲曾经因为你而哭过,然后他不太相信地问我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哭,我一一作答。说完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感想?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一句:感觉有点惭愧吧。虽然语气还是有点轻飘,至少我还知道一点,他总算还有廉耻之心。对话中我还问道一个问题:你爱玩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爱玩电子游戏!爱睡觉!我想:真可怜,连爱好都那么微薄!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恭维的氛围,物质上没有实现不了的,精神上满足也很容易得到,因为没有人敢批评他!

这样的孩子根本上拒绝进步,虽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他们缺乏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懒惰,他们缺乏信心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机遇来解决他们的困境。

这样的孩子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爱心。所以对父母也缺乏最基本的爱。

孩子不爱父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爱的能力,没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父母只是把爱给了他们,他们只是从爱中感受到了舒适和温暖,但他们以为这爱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生只会享受爱,而不能去爱。第二是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思想不稳定,精神冲动,容易做出一些惊世骇人之举,也是缘由此。基于此,如何期望孩子对父母有多少爱?

试想,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爱,怎么会关心父母的疾苦和忧虑?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会对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指望他关心你对他关心的事情?缺乏爱心的孩子有没有责任心!一个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对自己的集体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缺乏责任的人,你能期望他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爱别人,连自己都不爱!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不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不管你是否需要学习,是否已经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学习毕竟是很苦的。

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最是讲义气的。而成人说是讲信用其实比起孩子来说差远了。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体会,老师的话他最听,因为他服这个老师,如果他不服这个老师,别说做作业,就是听课都懒得听。朋友的话最管用,有一句话这么说“辛辛苦苦一整天,不如哥们一根烟”说的就是老师因为某个事情与他谈了一天的话,可是由于朋友的一句话可能就给废掉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服你这个家长的话,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话呢?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所以学习即便是苦的,但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他愿意付出!那为什么要背道而驰?是因为他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就这么简单!

个人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具备选择个人目标的能力!给他嫉妒、狭隘,他会卑微、懦弱,给他溺爱,他会自私冷酷。期望他是科学家,请给他科学的思维,希望是音乐家,给他艺术和美而不只是冗长的练习。

教育是否有效率和时间无关,是行动和模范起作用。很多家长很累很辛苦,总是围着孩子转,你说是不是很烦?有时候一件小事情、一句话就实现了。

有位哲人说过:说起爱,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孩子学会爱!要让孩子爱你,你一定学会尊重孩子!要让孩子尊重你,你要懂得信任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培养让孩子爱自己的有效行动。这样的行动任何才能有效果,有效率,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能够尊重,而获得尊重的办法就是信任!有了这些,再谈学习的问题见简单多了。

你再这样奖励孩子,只会害了他!


奖励是我们最常用的激励孩子的方式,可有时却不能乱用。因为你可曾想过,当孩子在认真做好某件事情的时候,并非是为了要得到某种奖赏,反而是我们的外在奖励,改变了孩子仅靠兴趣去做“好事”的初衷,让他紧盯奖励品,从而减退了做事的热情和兴趣!

所以,有时候乱给孩子奖励,反而会害了他。

我们先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乡下休养,但他家附近却住着一群十分淘气的孩子,每天互相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致使老人无法静心休养,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办法。

他走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让我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略表谢意。”孩子们很高兴地领取了奖赏。

第二天,孩子们依旧来到这里玩耍,一如既往地吵闹嬉戏。

老人再次出来,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觉得虽然比昨天少了,但5美分也还不错,于是兴高采烈地拿着钱离开了。

第三天,孩子们玩耍一阵后,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有人说:“为什么今天竟然只给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商量后,向老人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为他玩了!于是,老人最终获得了清净!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之为“德西效应”。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德西效应”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界:当孩子尚未形成自发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老师给予奖励,从外界进行刺激和激励,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

然而,当孩子学习的热情是从兴趣出发,内心真正喜欢时,如果再给予奖励就多此一举了,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此时可能导致孩子学习的目的发生转移,从真正的兴趣使然,变为为了得到奖励和名次。

同样,我们在平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时,也要避免“德西效应”,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奖励,滥用奖励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当然,我们说这个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滥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时机和方法,比如孩子爱学习是好事,如果你想奖励的话,可以奖给她跟学习有关的东西,而不是Ipad之类的。

再比如,孩子的有些不良行为,用奖励的方式去引导还是非常有效的。

我有个朋友,他们家两个小孩儿一起玩时,经常把玩具到处乱扔,于是她采取了积分制奖励的办法。

具体做法:

孩子们每收拾好一次玩具,就给2个积分,等积分达到50个时,就可以换取一次买玩具的机会,当然是50元以内的玩具。如果孩子想要买更贵的玩具,那就继续攒积分。

我觉得这种方法比发脾气,扔掉孩子玩具,打屁股等方式,更能激励孩子。

当孩子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待惯了之后,他自己就会忍不住去收拾。因为看见脏乱差的环境,他自己就首先适应不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妞儿们都可以借鉴起来。咱可以把希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列成一个表格,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收拾书、自己整理衣柜、自己洗内衣等。然后,我们把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当孩子做到位时,就画个小红花,一个小红花代表1个积分,集够50个小红花就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品可以替换成我们经常主动给孩子买的,他内心特别想得到的东西。

“你再哭,再哭我就打妖妖灵!”


当了妈,最怕的事情——孩子哭

我们为什么害怕孩子哭?大概采访了几位妈妈,她们给出的反馈是:

1.哭,让我很烦s了,抓狂……

2.哭,对孩子身体不好;

3.哭,是无能的表现;

4.没有原因,哭就是不好的事情,让人感觉不爽。

所以,当孩子哭时,我们时常无条件制止,“憋住,不许哭!”

前段时间,有位奇葩的爸爸,因忍受不了孩子半夜哭闹,为发泄,一月内报警225次。这不禁让我们脑补画面,这孩子的哭声该有多催命啊,爸爸忍无可忍,选择这样奇葩的方式宣泄自己的烦躁的情绪。

孩子,我为啥讨厌你哭?

在传统观念里,只有遇到了不好的事情,才会哭。所以,我们排斥哭这种行为,认为它是不好的,不积极的。

当孩子哇啦哇啦收拾不住的时候,你会感觉无法控制自己面对孩子哭的焦虑情绪。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也有人认为,大人不喜欢孩子哭,是大人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没办法处理好孩子情绪,所以才排斥。这个说法,虽然我们极不愿意听到,但还是有些许道理的。

童忆成长专家称:哭,和笑一样,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现,从孩子成长角度来说,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哭,真的没有理由?!

孩子声泪俱下,哭得惊天地泣鬼神,完全哄不住啊。

大人往往一脸蒙圈,你这是哭啥呢,哭啥呢?所以,我们总是get不到孩子的“哭点”,哭,也得给个充分的理由啊!

但,对于孩子来说,哭,真的没有理由,俗话说“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或许就是简单的情感宣泄,或许孩子认为妈妈是一个安全的所在,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妈妈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吸收他们的负面情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真正的“心灵港湾”。

被小朋友碰了一下,哭;

没有买玩具,哭;

玩游戏输了,哭;

不会穿衣服,哭;

起床晚了,哭;

……

这些都是什么理由?大人完全掌握不住节奏啊~

育儿书上说,我们要接纳孩子情绪,当孩子哭闹时,我们抱抱、搂搂,给予足够的情感抚慰,可是,我都做了啊,为什么孩子还是无休止地哭?

童忆专家提醒,接纳孩子哭,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孩子一切要求。

有些哭声里,藏着威胁

“别哭了,不哭了妈妈就给你买!”

“不哭,妈妈就答应你!”

爸爸妈妈们要善于分辨哪些哭确实是孩子情感的需要,哪些哭真的是作为要挟的利器。

如果孩子哭完,爸爸妈妈立马答应孩子的条件,那么下面的n次,孩子依然会用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要怎么做?

1. 宝宝别哭,要坚强(否定情绪)

2. 烦死了,别哭了(厌恶、反感)

3. 再哭就不管你了(威胁)

4. 哭啥,哭能解决问题么?(埋怨)

5. 看看人家,就你爱哭(打击自尊)

6. 吃颗糖不哭了~(转移注意力)

以上方法都不可取,对照一下,你时常用吗?

换一种语气和方式,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正面积极的结果:

1. 认可孩子感受与情绪,不去否定情绪(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难过,所以你才哭)。

2. 引导孩子认知情绪(例如,难过、害怕、委屈、愤怒等等);

3. 尝试让孩子说出来(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吗?)

4.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心情有转变(玩具今天不能买,但是我们可以协商一下,怎样能让你开心起来)。

我们允许孩子哭,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哭而纵容孩子,更不能给孩子许诺,一哭就答应给孩子买买买,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发现,哭能换来这么多“好处”,以后,更会频频使用。

学龄前的孩子情绪外露,爱哭爱笑,这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特点,作为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方面不能强制的“堵”,另一方面也要学着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情绪,继而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成长过程。

家长不打骂孩子如何教育


不打骂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

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家园共育《你打骂了孩子,还不许他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
    2020-10-22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区里面两三个孩子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发生矛盾冲突了,开始吵架,互相抢东西,推搡,哭闹,甚至打架。周围大人的反应一般是如下几种: 一、“调停”:努力劝架讲...
    2020-11-25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不能打骂 教育孩子是现在很多年前父母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感到为难,因为除了打骂孩子,他们找不到什么有效办法来教育孩子。下面小编就为爸爸妈妈们整理了10条不打骂孩子的行为准则,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骂更...
    2020-09-30 阅读全文
  • 你问过孩子他想要什么吗?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才能知道该怎么活。只有家长先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生该如何活的精彩。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2020-12-16 阅读全文
  •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
    2021-04-2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

2020-10-22 阅读全文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区里面两三个孩子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发生矛盾冲突了,开始吵架,互相抢东西,推搡,哭闹,甚至打架。周围大人的反应一般是如下几种: 一、“调停”:努力劝架讲...

2020-11-25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是现在很多年前父母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感到为难,因为除了打骂孩子,他们找不到什么有效办法来教育孩子。下面小编就为爸爸妈妈们整理了10条不打骂孩子的行为准则,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骂更...

2020-09-30 阅读全文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才能知道该怎么活。只有家长先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生该如何活的精彩。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2020-12-16 阅读全文

你越满足孩子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

2021-04-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