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教经验:怎样在故事活动中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1-08-01

幼儿互动故事。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幼教经验:怎样在故事活动中的互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读: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在主题《暖暖地帽子、围巾》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内容是:“天气冷了,小动物们要戴帽子,真好玩!小猫的帽子上有一条小鱼,小狗的帽子上有一个肉骨头,小猴的帽子上有一个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这么一个简短故事它是一个没有过多情节的故事,它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图片讲讲,孩子们对活动本身就不太感兴趣,对内容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在这次活动要想吸引孩子们的前提就是增加与孩子们的互动。

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开展,其目的是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所以,我把本节活动的互动设置为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通过实施极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致,让故事互动成为了孩子喜欢故事的良好途径。

4、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不重,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象,能够把其他有趣的情节加入其中就会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关注。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意将结尾改成:“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着玩着小动物就觉得有点热了,小猫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帽子”的图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继续讲故事:“不一会刮了一阵风,小动物都想带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宝宝你们知道吗,谁来帮他们找找看?”通过反问,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举起小手想帮小动物们去找“帽子”故事情节的拓展要利于孩子们思考,并能积极激励宝宝来参与故事的互动。

5、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老师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互动的支点,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推开互动之们的双手——“孩子参与的空间”,在让孩子们去为小动物找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悦心情益于言表,当他们拿到“帽子”图片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跑到老师跟前大声的说:“老师我帮小动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谁的帽子?”这时教师的提问反而能促进孩子们对帽子上图案的表达,这对孩子与老师的语言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孩子记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

6、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让孩子通过帮小动物找“帽子”后,为了让孩子们的兴趣不减,我随孩子们的兴趣又增添了“狼”与“小动物的互动,通过让“狼”扑捉到“小动物”,请宝宝根据自己所带的帽子的图案回答自己是谁,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过这个游戏的互动孩子很开心,而且对故事的内容记忆非常好,同时也加强了物与物的匹配,给孩子们了一个良好表达与积极参与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经验在探索中积累


我们班级幼儿是宝宝升上来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肯进教室,见了外婆走了就会哭,吵闹着回家。由于我们认识,所以他对的依赖性特别强。见到我就让我抱,不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为了不影响班上其他孩子的情绪,我总是答应他的要求。

冷静下来,我想这样不是办法。怎样才能让他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独立起适应园所生活。是不是我要对他适当的疏远一点呢?由于我没有教育经验,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上课的时候对他的话当作没听见,对他跟随我的目光当作没看见。但我时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刚开始的时侯,见我没理他,他就哭泣,嘴巴里嘟囔说:“抱抱老师,抱抱老师……”见此情形,我就表扬坐得神气的小朋友,奖励红五星,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说他进步了,现在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说话。

就这样三天下来,听不见他得“求救”声了,取而代之是一个上课能专心听讲并能积极发言的文章。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只要我努力探索,我相信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好办法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


-->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自己充满信心。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随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注意状态下,儿童也可能对环境信息保持敏感,并逐步主动学习获得大量知识、规则与行为方式、技能。因此,在丰富多采的环境中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幼儿心理能力的发展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我们在开展科学识字活动以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汉字。

一、利用壁面装饰,诱导幼儿主动识字。

我国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曾经说过: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接受外界刺激的敏感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和早期教育能使孩子有一个丰富的良好环境。在此环境中接受视、听、触觉等各种刺激,对幼儿大脑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入园后,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活动室,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呢?我们充分利用壁面装饰来诱导幼儿主动识字,这主要是因为墙饰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能给幼儿美的感受、艺术的熏陶。所以我们结合墙壁装饰,布置了一些字卡字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赏了画面,习得了汉字。如:我将每个幼儿设计的树叶贴在墙上作为评比栏,宾在上面写上幼儿姓名。幼儿在给自己贴红花、与同伴交谈、比较谁的花多的时空中,无意间认识了同伴的姓名。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结合主题内容,与幼儿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并呈现在主题墙中。我们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幼儿在观察同时,也会主动去释读图片下的文字,从而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二、利用菜谱,引发幼儿主动识字。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中指出汉字的表意性,方块形正适合于幼儿脑右半皮层发育比左侧快的特点,为此,我们利用幼儿自然记忆较强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进餐的环境中认识了一些菜谱中的常见的汉字。活动开始时,我们每天把菜谱写在白纸上,在老师给幼儿分菜时,让幼儿看看盆中的菜,再看看菜谱,并通过品尝菜的味道来记住菜谱,进行识字活动。这样反复多次后,再进行第二步。我们利用孩子好奇性强,在进餐前就想知道今天吃什么菜的心理,让幼儿先看菜谱,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当幼儿看到某些已经吃过的菜的名字时,就会立即读出菜名。当幼儿说不出时,我在利用该菜的味道、形状、颜色等特征,提醒幼儿回忆或直接出示盆中的菜,帮助幼儿记忆。这样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然记忆,轻松的认识了一些菜名中的汉字。

三、利用大自然,激发幼儿主动识字。

大自然物象奇幻:风、云、雨、草、木、鸟、兽、虫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充满诱惑的自然界,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一推门就能感受到这浓浓的自然气息,是大自然首先给了这些孩子灵气和学习冲动,陶行知在他的“六大解放”中讲到:“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灵感。”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去欣赏周围大自然的景色,草木茂盛时领他们去踏肃,放风筝,在田间野火,认识各种小虫,小动物,并把他们带入幼儿园进行识字活动,如:小昆虫联演会,在给昆虫标本下贴上相应的汉字,并进行认读;《庆丰收》活动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小麦、蚕豆、油菜等。

四、利用区域游戏,促进幼儿主动识字。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区域自选游戏,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将汉字教育渗透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轻松愉快的主动习得汉字。如:幼儿在参观游戏区角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并认识了“贝贝家”、“银行”、“蓝猫图书馆”、“家乐福超市”、“华庄医院”等区域;当他们想到区域游戏时,就可以到相应的游戏区佩带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牌,“妈妈”、“爸爸”、“经理”、“医生”、“营业员”、“建筑师”、“服务员”等进行游戏;当幼儿想到菜场、超市购物时,必须先到银行提取写有“元”、“角”的钱币,走进“菜场”、“超市”就能购买一些“汉字商品”(商品外形上写上相应的汉字名称),游戏在快乐的进行,汉字的学习和巩固也在无意中完成。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环境,通过幼儿视、听、触手感官对幼儿的大脑皮层进行有意刺激,让幼儿在优化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着,享受着快乐,体验着成功,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工作的伙伴和引导者,幼儿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三种互动提问


-->

在幼儿园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互动贯穿着整个活动过程。那么,如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将阐述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提问在三种互动方式中的运用。

一、师幼互动——引导性互动提问

师幼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的互动方式,它专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一次高效的师幼互动的关键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恰到好处的指导。

1.当提问需要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人物情感线时。

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发生的问题是把一张张画页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人物情节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和维持他们对阅读的持续兴趣。而此时的教师“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主题。如在故事《漂亮的花帽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喜鹊妈妈没有了帽子,宝宝就没有房子了,谁会来帮助她呢?”“小兔子怎样帮助喜鹊妈妈的?”“小兔子没有了帽子,谁会送给她帽子呢?”“喜鹊妈妈和宝宝送给小兔子的帽子是怎样的?”这些提问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使他们全面、具体地理解故事。

图书阅读中更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教师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提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比如,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小刺猬学时髦》情节内容的同时.我还通过“小刺猬烫了卷刺后心里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后小刺猬怎么想的?…“为什么小刺猬不再要卷刺了?以后它还会烫卷刺吗?”这样一些提问,扣住小刺猬初烫卷发后的自鸣得意,乱学时髦后的种种苦恼,使幼儿通过小刺猬的切身体会,悟出乱学时髦不好的道理.从而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2.当提问需要体现层次性时。

在图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幼儿阅读图书缺乏哪些经验?幼儿在阅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把握早期阅读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由浅人深,逐步增加难度?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尤其应重视个体差异。

在图书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怎样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根据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其次问题设计尽可能开放一些,使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从多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辅助性提问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我发现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回答问题“夏天是什么样的?”时,遇到了困难。此时,我进一步提问:“你在夏天里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喜欢吃些什么?”通过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答出了问题。当教师从重视如何教,转向重视幼儿如何学时,教学的效果将大有不同。

3.当提问需要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时。

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要尽量避免用直接提问法,而应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来设计问题。比如,“这幅画讲了些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讲述。又如“小猫怎么会飞上天的?”孩子必须理解前一段故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或现成的答案,而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由此可见.提问设计得巧妙与否,对指导幼儿的阅读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提问设计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等。另外,为了支持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真正做到确实能让每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互动方式来实现提问的价值。

二、同伴互动——合作性互动提问

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观点,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强项.这为幼儿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平等地位,所以幼儿更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究。因此.同伴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所以同伴互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由于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伴互动也就缺少了师生互动中的引导性,而更多地增加了白发性,合作性。

在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及为他们提供符合每一个幼儿发展的教育

机会时.我经常使用同伴互动的方式。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我经常要改变集体看一张大图片讲述的惯例,而是将几名幼儿结为一组看图。并对看不懂的地方讨论、提问;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暂不作答,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让幼儿共同观察、讨论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得到发展。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回答问题,甚至是质疑问题的过程,每个幼儿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疑点或看法.汶样的同伴间互动能真正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当教师遇到幼儿的观点有分歧时,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独到的认识,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三、与材料的互动——操作性互动提问

与材料的互动即教师或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与环境互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儿提供操作材料,引发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问题,或者摆出一个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来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欲望。其次,与环境的互动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反应直接依赖于与环境的互动。再次,与材料的互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因为,通过与材料互动来进行的学习和发现,是一种直接的学习,是幼儿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独立做出的发现。

比如.在阅读活动“一只小脏鸟”的结尾,需要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我提供了纸、笔、积木、草屑和医疗用品等操作材料。很快,有的幼儿选择绘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搭出了他们想象中的鸟窝,还想出了各种帮助小鸟的方法。所有的这些非语言所答,起到了比语言还要精确的答案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并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更深的体会:帮助了小鸟,我很快乐。

实践证明,三种互动中的提问共同构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阅读活动中关于问题的探究过程,这种全面的互动使阅读活动更富有活力,并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了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

幼教经验:告诉孩子你真棒


我曾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写得真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工作和教育自己孩子都启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书中举了许多典型的例子和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碰到问题就翻阅这本书寻求解决的方法。

书中写到的例子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碰到的。如: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谁家的孩子多么棒,会唱歌、会跳舞、会讲故事等。你呢!什么也不会。”家长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其实这样做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就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

我们常说:“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人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遗传基因,所以有不同的智商,不同的潜能,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达到同一个水准。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做到使“不同”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我们不必总让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怎样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呢?很简单,只要一句短短的话语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真棒”这句话就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而作为每个孩子,虽然相貌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听到老师和家人对自己的喝彩。

我班的鑫杰小朋友吃饭吃得特别的脏,一顿饭下来,身上、桌上、地上都是饭粒,还经常把汤撒在衣服上,弄得衣服湿湿的。我们再怎么说也不管用。有一天,饭菜很对他的胃口,他吃得较快,我连忙在大家面前大大地表扬了他,还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大声地对他说:“鑫杰!你真棒!”听到大家的表扬他非常地高兴。第二天午餐吃得更快更干净了。

“你真棒!”这句话的魅力真是太神奇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我将更多地使用这句话,使我班的孩子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有自信。

环保教育在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些习惯不是通过几个教学活动所能完成的,而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的主动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完成。

1、利用周围环境、幼儿园的墙饰、花坛中的树木、花草,活动室中的各个角落,晴朗的天空,污浊的空气,以及幼儿园旁边的水发臭,工厂的噪声都是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2、一餐两点的教育:洗手时节约用水,水的再利用,吃饭是节约粮食,吃完自己的饭菜。

3、户外活动中的教育:每天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平整的场地上活动,活动时不大声叫喊,不制造噪声和乱扔垃圾。

4、入园离园时的教育:老师可与幼儿交谈,你吃过的零食包装怎样处理?家里垃圾怎样处理?你家里用无磷洗衣粉吗等随机教育。

总之对幼儿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需要老师自身为表率,时刻注意利用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提供充足的材料,按照本园实际和教育目标,让幼儿获得环保意识,并培养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常规,这样,地球一定会因为他们而美丽。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

故事活动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 幼儿故事 幼儿园故事活动

幼儿园故事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儿童故事而展开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并全方位、多通道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

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幼儿带着问题听;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借助图片分段讲解,学习字词及句型;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这种活动模式,比较注重幼儿对故事的记忆,突出了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并强调通过故事学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的活动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二、文学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理念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从某一作品入手,围绕作品开展一系列与作品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故事活动中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三、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选择好故事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作品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如开展《会动的房子》前,在活动室张贴一些各种房子的图画、照片;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房子;组织幼儿玩建筑游戏“搭房子”等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经验。

(二)理解和欣赏故事

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价值。

1.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学习欣赏故事,首先要引出故事。教师可运用图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创设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主动参与到故事活动之中。

2.学习理解故事

本环节,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感受故事的文学语言。

(1)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讲述故事。通常,一次故事活动可以讲述三遍故事。第一遍教师自己讲述,不用教具,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以幻灯片、图片、手偶等,也可用录音,让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第三遍可变换教具,也可以让幼儿表演或讲述。每一次讲述,教师都要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2)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在讲完每一遍故事后,都应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和思考。

第一遍讲故事,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等,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讲故事,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等;第三遍讲故事,提出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

(三)迁移作品经验

故事展示给幼儿的是建立在他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使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围绕故事内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如绘画、手工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将故事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如在《会动的房子》网络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会动是房子”,画出“我心中会动是房子”。

幼教经验:拣豆豆(缺乏耐心的孩子)


##平时就是个很没有耐心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连坐都坐不稳!每次的区域活动他都选择去建筑区搭枪,然后就见他“疯狂”的影子。今天,我有意的让他一个人留在角落的一桌,笑着对他说:“##,谢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老师不小心把大黄豆与绿豆混在了一起,你能帮我分开吗?”说着把另一只碗和勺子递了过去,他爽快地答应“好!”见他认真地低头挑选,我转身离去,心想着“他这样的认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果真,还没有5分钟,他就跑来嚷嚷:“老师,我这个弄不好!”然后就嘟着嘴巴,皱着眉头,眼睛看着娃娃家,暗示我:他想去娃娃家玩了。我看了他的“作品”,不错啊,颗粒分得很清楚,已经完成大半了

,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我想要是让他这样折回去,继续操作,他的兴趣可能已经不能维持到最后了,得想个能激发他兴趣的新点子。我又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说:“##,谢你,已经帮老师完成一大半了,可是,现在还剩一点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好吗?看你的勺子运得快,还是老师的小手运得快!”话刚讲完,他就拿起勺子跟我比赛,当然我有意夸奖他,让着他,满足他的成就感。

没过多久,满满一碗豆豆分得清清楚,半碗绿豆,半碗黄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老师的肯定,##也会心的笑了,这个笑中有太多的意义!

班级里总少不了那么几个调皮又缺乏耐心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安静地进行活动?一来可以使他本人的注意力时间有所延长,变得更为耐心;二来也可以使得班级的氛围更为安静和有序!这就要求老师有心,刻意地、计划性地针对他个人的特点组织他个人活动,或者以具有同一特征的幼儿为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我想这样的活动必须持之以恒,并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有外显的成果,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意图渗透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因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隐性的、长期的教育一定会有收获!

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星期三的餐后活动安排的是散步。我带着孩子们从自班门口出发在校园内漫步。孩子们边走边自由交谈着,由于这天温度较高,孩子们额头上都已冒出了汗水。我就带领孩子们来到了两棵大树下进行歇凉。孩子们看到附近有一些塑料“长板凳”就自主地与同伴搬了过来坐下来休息。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不等闲的,他们开始自主活动了,地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和枯树枝被他们吸引住了。只见孩子们随手拿起现有的天然材料做起烧烤来了。他们用枯树枝做串棒,树叶做烧烤料,选好材料后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做起烧烤来了。他们有的做了烤鱼串,有的做了烤肉串,有的做了香饼串玩了起来……,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暗暗为他们鼓掌。还有的孩子用枯树枝在地上挖洞,不知要玩什么游戏。

正在这时,有几个男孩突然发现了一只一动也不动的小甲虫正爬在大树上休息呢。这么小的小不点儿也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的观察力也真是超凡的,这时,辰辰也加入了观察虫虫的行列,他一看见这个小不点儿就拍着小手尖叫了:“哇,虫子,小虫子。”旁边的洲洲忙阻止他:“不许大声叫,小虫子会被你吓跑的。”霞霞点着头帮洲洲说话:“是的,小虫子还在睡觉,不要吵醒它。”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谈着。不一会儿又引来了许多孩子,他们都抬头张望那只虫子,可趣的是那虫子像似听见了孩子们的喊声,它开始与孩子们互动起来,一会儿往上爬,一会儿往树后爬,像似与这群可爱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虫子又往上爬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就捡起地上的枯树枝拼命地喊:“小虫子,不要爬上去了,快下来,你再爬上去,我们就看不到你了。”这群孩子真的很有趣,他们竟把这小虫子看成了有思维有灵感的小动物了。我随即就把那有意思的镜头用手机拍了下来。

今天的餐后活动,孩子们是在自由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在看一看、聊一聊、玩一玩中了解树叶、树枝的再利用,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孩子们的世界是最丰富、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的心又是最纯真的。从平时的观察中还让我发现,他们会把一片不起眼的叶子想象成烧烤料想象成小虫子的被单、小船等,甚至还把树叶想象成树妈妈的孩子,帮助它们去找妈妈…。由此可见,大自然真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在今天的餐后散步中让孩子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同时也带给他们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育笔记《幼教经验:怎样在故事活动中的互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互动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经验在探索中积累 我们班级幼儿是宝宝升上来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肯进教室,见了外婆走了就会哭,吵闹着回家。由于我们认识,所以他对的依赖性特别强。见到我就让我抱,不...
    2021-10-13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
    2021-09-20 阅读全文
  • 在共享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活动范围较小,幼儿互动交往的同伴有限;不同班级重复设置类似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教师的工...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 怎样在观察中形成幼儿的“档案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是老师对孩子的总结、评判,是以唯一的标准去观察孩子。档案评价则是以成就作为标准,帮助老师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不是证明他们都是一样的,从而能让观察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且,通过观察形...
    2021-04-28 阅读全文

我们班级幼儿是宝宝升上来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肯进教室,见了外婆走了就会哭,吵闹着回家。由于我们认识,所以他对的依赖性特别强。见到我就让我抱,不...

2021-10-13 阅读全文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

2021-09-20 阅读全文

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活动范围较小,幼儿互动交往的同伴有限;不同班级重复设置类似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教师的工...

2019-12-16 阅读全文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是老师对孩子的总结、评判,是以唯一的标准去观察孩子。档案评价则是以成就作为标准,帮助老师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不是证明他们都是一样的,从而能让观察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且,通过观察形...

2021-04-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