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周岁儿童早期阅读谨防功利化
发布时间:2021-07-27 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说课稿 婴儿早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如果把一个人受教育的外在环境分为家庭、校园和社会,家庭无疑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首要环境。尤其在学龄前时期,家庭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阅读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儿童今后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儿童的阅读能力必须及早培养,作为儿童阅读教育第一场所的家庭也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培养家长自身的阅读兴趣是做好阅读指导的第一步
家长以身作则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正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家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的孩子,更能懂得读书对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读书行为。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数据(以下简称数据)就能从侧面支持这种结论。
家长对阅读的喜好程度会影响孩子的阅读量。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0-8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为4.78本。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最高,达6.40本;在家长“喜欢,但不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略低,为4.38本;而在“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的家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只有4.07本。
数据还显示,家长的阅读喜好可能影响孩子的阅读喜好。例如在家长“喜欢,并经常看书”的家庭中,有九成以上(91.2%)的0-8周岁儿童的喜欢看书,其中有近七成(69.8%)的0-8周岁儿童“喜欢,并经常看书”。
由此可见,家长的阅读兴趣不仅可能影响到孩子是否阅读,也会影响到孩子是否喜欢阅读。
家长应因材施教,尽早引导儿童开始阅读
何时开始引导儿童进行阅读也是许多家长比较困惑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0-8周岁有阅读经历的儿童平均阅读起始年龄为2.39周岁。在我国,0-1周岁开始阅读的儿童有25.7%,2周岁时开始的占32.2%,从3周岁时开始的占21.8%,3周岁之后才开始阅读的占20.3%。
儿童阅读的概念应宽泛地理解为听(声音)或看(图画或文字)。虽然国内外专家对儿童阅读的起始时间看法不同——有的认为越早越好,甚至可以在孕期进行,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儿童阅读可以在出生6-10个月前后开始。但我们必须意识到,阅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阅读可以尽早开始。而且,由于儿童个体差异较大,引导儿童阅读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
儿童阅读过程中家长不能缺席
由于幼儿缺乏阅读能力,在低幼儿童阅读方式上,国际经验是以亲子共读为主——家长与幼儿共同朗读故事。在国内,亲子共读的概念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许多家长反映亲子共读对于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是很重要的。调查数据显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中,“家长陪孩子一起读”占32.0%,“家长读给孩子听”占35.9%,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比例则不足三成(26.3%)。
调查数据还显示,在我国0-8周岁有过阅读经历的儿童中,88.2%的孩子在平时阅读中会有家长陪同。然而陪读时超过七成(73.2%)的家庭是由“妈妈”充当陪护者角色,“爸爸”陪同的机会则不足三成(26.7%)。
早期阅读应注意阅读兴趣培养,功利性引导方式不可取
在童书选择方面,多数(51.0%)家长给孩子看“图画卡片,挂图”,近半数(47.2%)家长给孩子看“童话寓言故事”,近四成(36.1%)家长常给孩子看“识字数数”类。
通过分析家长引导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发现,2-3周岁儿童的家长较多抱着让孩子增加知识(“帮助认识各种事物”和“帮助识字,学数数”)的功利性目的引导孩子阅读。国外专家认为,越是在幼儿阶段,阅读越应当以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主要目的。然而国内的情况恰好相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而引导孩子阅读的家长逐渐增多。这说明,我国亲子阅读观念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两年,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家长也在积极学习并寻找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如果这些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能够被正确应用于儿童早期阅读,孩子们一定更乐于走近阅读,并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儿童的阅读应当从0岁开始吗?
儿童该不该阅读,许多家长是肯定的。儿童该如何阅读,许多家长又是困惑的。儿童的阅读应当从0岁开始吗,许多家长摇头了,0岁的孩子除了吃奶什么都不会,怎么阅读?
有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学会自主阅读,要经过聆听阅读、看图阅读、识字阅读。儿童在不识字时,首先用聆听的本能学会讲话,听大人讲故事。然后,学会看图阅读、看图识字。在识字之后,儿童才开始阅读文字书。文字阅读是人类聆听阅读和看图阅读的延续。对于人生来说,上学念书是某一阶段的事情,阅读却贯穿一生。让儿童学会阅读,是让他们从小学会不断吸纳新知识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本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事实上,从小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有利于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早期阅读对儿童未来的阅读能力和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儿童早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与他们未来的阅读能力以及学业成绩有很大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具体的形象思维特点,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而早期阅读所需要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作品,儿童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也是使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能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平台。
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是儿童自我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儿童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身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化浪潮,我们不能让孩子在阅读能力方面落后,阅读能力的落后意味着未来发展的落后,意味着一代人被抛在后面。儿童阅读不能等待,只有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信心,他们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和充分的自信去迎接世界,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0-3岁儿童早教(汇编)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0-3岁儿童早教(汇编)”,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0-3岁儿童早教(汇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旨在帮助父母了解并提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早教,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一、早教的重要性
在0-3岁的孩子开始学习的时期,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是建立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关键阶段。适当的早教可以帮助他们在这个阶段发展得更好,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早教的多样化方式
1. 语言发展:通过和孩子进行对话、讲故事、听音乐、唱歌等方式,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多种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 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如触摸、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等,通过玩具、游戏和亲子互动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发展。
3. 社交技能: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鼓励他们参加幼儿园或亲子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
4. 知识启蒙:通过阅读图书、认识颜色、图形、数字和字母等方式,提供基础的知识启蒙,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5. 美育: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家长的角色
家长在0-3岁儿童早教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可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学习的机会。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鼓励,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并与孩子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系。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早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给孩子过度压力和限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节奏。
2. 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注意保持孩子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和体验。
3. 不过度追求速成效果,早教应该是有趣和愉快的体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学习成果。
总结:
0-3岁儿童早教的汇编文章涵盖了早教的重要性、多样化的早教方式、家长的角色以及注意事项。早教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帮助他们在这个关键时期获得最好的发展。
儿童早期阅读的内涵1
早期阅读主要是针对学前儿童的读写能力提出的概念,儿童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不仅能包括认读和书写的技能,也包括一系列于读写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等,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cy)或“早期读写”,国内则习惯称之为“早期阅读”。
关于早期阅读的内涵,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见下表:
学者
观点
张明红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丰富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幼儿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
黄娟娟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
周兢
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
余珍有
①幼儿早期阅读的动机和目的是直接的、实用的,他们进行早期阅读是要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②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然习得和积极建构是早期阅读能力获得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③早期阅读的结果是获得通过图片或文字实现与人沟通的一系列经验,主要包括一些特有的情感态度,阅读的行为经验,认知经验和与他人积极互动的社会文化经验。
Goodman 、Gleason
儿童早期阅读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于书面语言进行互动,主动寻求或建构意义的过程。
William Teale and Elizabeth Sulzby
幼儿早期的读写行为并非一定要在正式接受读写教育之后的某一特定时间发生,幼儿在早期获得口头语言的同时,就萌生了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需要,他们的读写行为很早便开始在生活中持续萌发展现。这为论证早期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综合而言,早期阅读是婴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早期阅读不同于早期识字,识字只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而不是唯一的内容和方式。早期阅读侧重于成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对阅读过程产生兴趣,继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早期阅读的目的不同于成人阅读,它的重点不在于让儿童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而在于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形成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
谨防儿童精神打结
导读:婴儿孤独症多见于男孩,比女孩多2~4倍。单卵双胞胎发病的同一率明显高于双卵双胞胎,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该综合征通过其行为表现被确认。智能水平和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用多轴诊断系统分别记录。
精神异常是所有精神功能领域:行为,认知和情感中的病理的表现。精神异常相对罕见(4~10例/10000儿童)但引起严重的医疗问题。精神异常可分为四个大类:婴儿孤独症,儿童期发生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每一类的发病年龄,病程,预后各不相同。
婴儿孤独症(Kanner综合征)
一种儿童早期的综合征,特征性表现为社会关系异常,语言障碍伴有理解能力低下,代词颠倒(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时用“你”代替“我”),仪式和强迫现象(坚决的保持一致性),以及智力发育的不平衡,其中大多数病例精神发育迟缓。
婴儿孤独症多见于男孩,比女孩多2~4倍。单卵双胞胎发病的同一率明显高于双卵双胞胎,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该综合征通过其行为表现被确认。智能水平和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用多轴诊断系统分别记录。
CT扫描可以分离出一组伴有脑室扩大的婴儿孤独症患者,而MRI最近鉴别出一组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成人孤独症患者。少数婴儿孤独症病例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巨细胞包涵体病,苯丙酮尿症以及脆性X染色体有关。
症状,体征,诊断和预后
婴儿孤独症通常在生后第一年表现出来,不会晚于3岁发病。该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极端的孤独(缺乏依恋,不会拥抱,躲避凝视,不能形成交互的相关关系),坚持同一(抵抗改变,仪式性,对家中物品的病态依恋,重复动作),言语和语言障碍(范围从全哑到言语出现延迟到明显独特的语言使用),以及显著的智力发育不平衡。婴儿孤独症患儿智能测试困难,在标准的智商测试中通常操作项目优于语言项目,而且尽管大多数的项目发育迟缓但少数项目与年龄相符。虽然如此,由经验丰富的测试者所做的智商测试可以对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指标。IQ<50的儿童,几乎无一例外地预后不良;智商较高者大约有一半可以达到中等水平。患儿7岁时所使用语言的总量可以明显地决定预后。症状可以在整个发育期都持续存在,有些患者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伴发精神分裂综合征(妄想,幻觉)。
神经学检查常常出现非局灶性表现(例如,步态不协调,肌阵挛性反射,动作刻板),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检查通常是无意义的。
治疗
对大多数有严重损伤的儿童,系统地应用行为治疗有助于在家中和学校里管理患儿,这一技术也可传授给父母。在慈爱的父母和许多富有献身精神的教师的耐心尝试下,这种治疗方法对孤独症患儿是大有益处的。丁酰苯类药物的效果有限,主要用于控制最严重的攻击和自伤性行为,不能解决精神异常。芬氟拉明,一种血清素激活的拮抗剂,已不允许使用。其他几种有精神作用的药物也已经使用,但有关它们的疗效的证据很少。言语治疗应该早期开始。对不说话的儿童,学习手语的价值还不确定。心理疗法和特殊教育对智商接近正常或较高的患儿有益处。
儿童期发生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
一种与婴儿孤独症相似的综合征,但发病时间晚(36个月~12岁)
这种疾病的特征是社会关系异常(例如,孤独,不适当的情感,缺乏交际技巧)以及奇形怪异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包括奇特的动作,奇怪的手势以及不寻常的言语方式。虽然这种疾病在36月龄后才充分表现,但一些表现可能较早出现。像婴儿孤独症一样,缺乏妄想和幻觉是它的特征。
除了发病年龄晚以外,这种疾病的表现似乎是婴儿孤独症的变异型。它常常与Tourette综合征,强迫障碍,注意力缺失障碍同时存在,并且症状易于混淆。治疗和预后与以上的婴儿孤独症相同。
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
是几种不同种类的,3岁以后发生,但早期发育正常的综合征的总称。
一些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的病例以后被确诊为特异的神经退行性综合征(例如,慢病毒感染,幼年性大脑点状变性);另一些则没有可以确定的病因。典型地,儿童在3~4岁以前发育正常(包括言语,认知,大小便训练以及相适应的社会行为)。然后,一段时间的不明的疾病和继发的情绪改变,此时儿童易激惹和抱怨,随之发育明显倒退,以前获得的发育水平消失。儿童各个方面的发育倒退到很低的程度。病程是相当严酷的,患儿需要终身的照料。病因不明病例的寿命不受影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状态通常在7岁后出现,同时行为表现类似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
证据提示环境压力会促使有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病。假设可能存在多巴胺代谢异常,但还没有被证实。
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婴儿孤独症和全面精神发育异常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不同,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是青春期和成人期精神分裂症的延续。特征性表现有退缩,淡漠,情绪平淡,思维障碍(封闭和顽固),牵涉观念,幻觉和妄想,主诉思维受控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的描述。
治疗
需要联合采用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吩噻嗪(如氨砜噻吨每天0。10~0。40mg/kg)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每天0。05~0。15mg/kg)对控制急性精神病症状有效,但常有复发(注意:由于儿童对这些药物的锥体束外作用敏感,必须谨慎使用)。急性病情恶化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某些患儿需要长期的住院精神病治疗。
特殊的教育系统,如每天训练,对症状时好时坏明显的儿童是必要的,否则很可能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发育。由于社区医疗相对减少,家庭成员,朋友以及社会机构提供的缓解期的护理对正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儿尤其重要。
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阶段
Frith[1] 的阅读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特点
字符阶段(logographic phase)
儿童将字词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图形来记忆,在此阶段中,儿童获得的词汇大多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概念的词。儿童通常在掌握前几十个词时采用的是这一策略。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相似词越来越多,字符策略越来越无效。
拼音阶段((alphabetic phase)
儿童掌握和运用字形——音位(grapheme-phoneme)对应规则(GPR)来识记字词。由于掌握了字形——音位规则,儿童的词汇量迅速增加。
字形阶段(orthographic phase)
儿童可以不借助或较少借助语音知识,直接将词语分析为基本的字形单元,从而达到识别的作用,即:read by sight,阅读速度极大提高。
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在国际学前教育领域,早期阅读已经成为早期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各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到共识,即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和学业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早期阅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成熟
根据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大脑在生命早期飞速发展,因而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口语表达中枢早。这一结果可以理解为正因为早期阅读提供了积极的视觉刺激,给儿童展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加快了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1]。
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认知的发展
早期阅读的读本以图画为主,画面所提供的鲜明、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刺激能引发幼儿聚精会神地观察及注意。同时,早期阅读中的任务是具体、明确的,幼儿要理解书本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前后关系,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等,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和控制着自己的注意力,对画面认真地进行观察。因此,早期阅读有利于维持并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和观察能力。
早期阅读与想象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早期阅读的过程就是调动已有的表象,循着线索对己有表象重新建构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就是把眼睛看不见的故事世界变成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在一项对3-6岁幼儿的混龄班进行的长达一年的观察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完整,并且再造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也逐渐增加[2]。
早期阅读还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拓宽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早期的图书阅读能够带领幼儿超越他们原有的语言形态。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幼儿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
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在成人的陪伴下一边欣赏画书,一边倾听有趣的讲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满足,幼儿能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接纳和了解,对于幼儿情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婴儿期的心理活动是零散的、片段的、无系统的,没有形成稳定的态度、行为方式及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而到了学前期,幼儿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开始逐步发展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倾向、道德倾向、性格倾向等。早期阅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传承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平日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际、社会关系情境,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
总而言之,早期阅读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毫不过分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有关研究[1]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以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那些在小学三年级阅读方面的差生,一般都会成为高中阶段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甚至可能无法从高中毕业。阅读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让儿童尽早地学会阅读,等于给儿童增加了一双自己获得知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