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

发布时间:2021-07-24

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

刚刚看过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让处于叛逆的女儿与他更亲近一些,假装车祸后失忆,智力跌至五岁(所以比九岁的女儿还要小四岁),由女儿陪着他流落街头、到建筑工地打工。经此灾难,女儿当然成长了也懂事了,与爸爸的心也贴近了。待到最后,才发现这是父亲一手设计出来的游戏。

虽有剧透之嫌,却不得说,这个构思值得一提,它指出这场陪伴的性质:这不是一场被动的、被逼的陪伴,而是一个父亲的思考和主动选择。表面看来,是孩子在陪父亲,事实上,是父亲陪孩子。

父亲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工作狂,在电影中,女儿对父亲进行控诉,说他的工作是个杀人的工作,因为他没有时间照顾家里,母亲为了给他送文件遇到车祸去世,之后,孤独又怨恨的女儿只能做各种叛逆的事来引起父亲注意。

但是身为一个父亲,为什么要等到女儿都出现问题了,才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吃尽苦头来上演一出关于陪伴的大戏呢?他之前到底干嘛去了?不是这个父亲奇葩,其实这样的父亲比比皆是,所以“爸爸去哪儿”才成为那么热门的节目,光是这个节目名都让人心有戚戚焉。而这也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的问题,更不仅仅是都市成功人士的家庭现状。在一部叫《单车少年》的美国电影中,也写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年苦苦索求父亲陪伴而不得的故事。片中的父亲,与妻子离异,生活困苦,四处打工,无奈中还卖掉了儿子的单车。儿子从收养院逃出来,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他,他竟然说:“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儿子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很困难,我管不了你。”

看电影的时候,我曾与同伴讨论,孩子为什么那么眷恋父亲呢,即使这个父亲一向不关心自己?也许,渴望父母的陪伴是由生物本能,何况对于并没有在世界上建立强大的的关系功能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核心人际关系的全部,与父母的关系是他们在世界上一切亲密关系的预习,所以他们本能地需要抓紧这种关系。同理,如果在孩子的幼年,一个父亲执意要疏离孩子,切割孩子的依恋,那么他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他远无法预计的。

片中的父亲(即白凯南饰的陈总)看到后果是女儿的叛逆,其实,这个父亲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孩子尚在童年,要修复仍有机会,并没有造成不可逆的创伤。我有过一个朋友小M,美丽聪明,善良有趣,但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令人诧异的癖好。她的每一任男友都很忙碌又很冷漠,表面看,他们的冷漠是以忙碌为由,但深入的相处就觉得,忙于工作只是一种借口,这种铁板一样的冷漠是一种冷暴力,会让身边人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即使受伤分手,小M再寻找的,仍是一个这类型的男人。

作为朋友一开始我不明白小M为什么这么喜欢自找苦吃,这不就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症状么?人家说吃一堑长一智,她倒好,每次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摔跤。后来有机会听了小M说及她的父亲,原来,她的父亲与她的历任男友,都是同一类人。

她父亲聪明,帅气,事业有成。小时候,她每天晚上睡着了父亲还没有回家,因为事业如日中天,自然疏于家庭。但后来父亲的生意破产了,本以为会回归家庭,但他又迷上赌博,更加彻夜不归。对于小M母女来说,这个男人就像一个恶梦。但是,在内心的深处,小M一直羡慕那些可以在父亲跟前撒娇卖萌的小朋友,她似乎是恨父亲的,内心却有无法摆脱的恋父情节,甚至于投射到男朋友身上——她只被这一类男人所吸引。

一个父亲的影响何等之大,我们在小M身上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对于多数人来说,父亲的缺失,不仅对于自己自己是一种遗憾,对于父亲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以影片中白凯南所饰的老陈来说,错过对孩子的陪伴,他确实得到了很多,比如事业,比如财富。但是,人生的成就感,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事业和财富确实可以带来成就感,孩子的成长,也可以带来成就感。

我自己的体验确实如此。生孩子之前,全吃喝玩乐去了,生孩子之后,同时面临着事业和养育孩子的双重压力,我不是全能的人,孰取孰舍,颇费思量。

出于没办法,也出于本能,我只能将陪伴孩子放在首位。这种本能如果加以思考,无非是因为,孩子是一个人,而工作不是。还有什么能比一个生命的成长、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发展、两个人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更重要呢?我想象不出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我们多数人都看重恋爱,看重成人之间的相互交融,因为那样的交融,会马上得到回报——成人懂得表达,他会很快地回应你,给你快乐。但我们总是轻视与孩子的交融,因为孩子的回报,往往是滞后的,是不直接的。

但是,这回报肯定有的。这回报不仅是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在对一个人的陪伴中,你感到人生温暖的底座。我自己,也是在对孩子的陪伴中修复自己的很多问题的,这种陪伴,表面看来是一个大人在付出,实际上,也是对人性的审视,对自己的反省,也是一种修炼。所以,即使它不能创造财富,不能推动GPD,不能增加点击率,但是,对一个人的深切了解和深入交融,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也最能让我觉得,这样活着是充实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夫妻与亲子关系哪个重要?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 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温馨提醒: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

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是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多半来自童年,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从而使其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这其中,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则孩子最重要的启蒙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也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塑造着孩子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但是第一个老师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文中所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的修为,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当你听到”控制是最坏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类似话语的时候,当你看到本文的时候,你是否会反思?又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父母是孩子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

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和倾听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会不知所措。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

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觉知的状态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别让你的控制欲成为孩子的枷锁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的状态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小孩,长得很高,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

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认为自己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

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最佳关系应该是等腰三角形,而如果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家庭关系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这一点我认同,但是我做不到。

在我们的家庭关系里,已经不是说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上了,如果没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可能早就没有了。

有些东西说起来全是理,但与人的天性相悖。勤快时我会去搏斗一下,斗一斗发现人定输天,果断放弃。

我娃六岁了现在会认很多字,会用拼音给我写信(很简单但也挺有逻辑),英语讲得呱呱叫,我每天一看到她我就眉开眼笑,一股慈祥的暖流由内而外洗涤我灵魂,整个人温软喜悦得像一朵大棉花糖。看到老公有这效果吗?不可能的我给你讲,不嫌弃就不错了。

我娃送给我的礼物,哪怕是一张不知所云的画,我都欣喜若狂视若珍宝,我男人送我礼物我一向无动于衷,有时还内心咆哮,这特么是什么审美,我怎么嫁给了一个总是能买到最丑礼物的男人?到底是我瞎还是他瞎?

娃生病了我恨不得代她去疼,男人生病了我通常都是:“你别回来啊,你就在你妈那儿住啊,别传染给我娃了。”

我男人跟我吵架时他不止一次说,踏马的,要不是因为我娃,你以为我还会跟你过。

我的那一点点愧疚顿时烟消云散,生出一种英雄所想略同的盟友感。

有一次我说,我们这样不行啊,我们必须表现出恩爱,要不然孩子还以为天下的夫妻都像咱这样只会一天到晚抬杠呢。于是那天晚上我们说着话,我男人忽然亲了我一下。我娃惊呆了,生气地看着我说:“那是我爸爸!”

我俩笑到岔气。那一点点虚情假意的甜蜜远远敌不过孩子吃醋的可爱劲儿。于是我们那几天变得格外友好,我和我男人一提到这事就心花怒放,维持了好几天都没吵架。看到没,亲子的力量太无穷,强大到可以将两个看对方极不顺眼的人又搓到一团去,这力量反正我是斗不过的。

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的家庭有没有呢。我在前几年当记者的时候见过一对儿。男人再婚,带着和前妻的儿子,找了一个比他年轻的现任,又生了个儿子。一家四口很穷,男人在外面做工,女人在农村家里带继子和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儿,女人忽然对继子大发雷霆,顺手操起旁边的剪刀扎继子的背,戳出好几个血窟窿。然后她还骑电瓶车送继子去上学……老师发现孩子背上有血,赶紧送去缝针,并报了警。女人被拘留15天。

我通过熟人进拘留所见了那女人。其实我当时特别生气但是我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恶毒你不怕遭报应吗”这种话,这不是记者说的话。我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家里穷心情压抑,孩子又不听话,她当时在气头上,巴拉巴拉,然后说她对继子挺好的,买衣服都是一个孩子一套,吃东西也绝对平均。

但是不管她怎么辩解,我还是觉得她完蛋了,她出来要被她老公打到半死吧。没想到她告诉我,她老公还给她送饺子!怕她在拘留所吃得不好!

我马上联系到他老公,他真的讲得出“哪有大人不打孩子的呢”这种话,他说等她拘留期满了他就去接她,还是要好好跟她过日子。出事后他前妻把儿子接走了,感觉他长吁了一口气。

我和另一个老记者坐车回城的路上我真的是被雷死了,噼里啪啦骂了一路。老记者说:“他有什么办法呢。”

说来很可悲,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例夫妻感情高于亲子感情的家庭,而他们是被生活压榨得不得不如此。因为娶妻成本太高(性的成本对这个男人来说也高),因为还有一个孩子,必须把日子过下去。所以他的选择很明确:女人最重要。

官员、商人、学者、大咖,各行各业我都少许认识一点,也会聊私人话题,从来没有、是的从来没有听过一句“我爱我老婆超过爱我孩子。”放在平行的位置已经很难得了,更多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现在肯定是孩子更重要,可能孩子自立以后夫妻关系会回归到第一位吧。”

我觉得这才是理性而自然的回答。孩子年幼的时候,必须亲子关系第一位啊。所以现在去强调“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干嘛,就算知道是真理你能做到吗,又不是我想健身我就去撸铁、我想戒烟我就天天嚼口香糖这么简单。感情的事情强求不得,伪装吧,自己鸡皮疙瘩掉一地,退让吧,对方得寸进尺贼能嘚瑟,还不如俩人坦诚相见,大人爽快,孩子看着也觉得真实。

而且共同(注意是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很棒的。都说婚姻是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怎么转化的呢,是过着过着就懒得过了但是忽然来了一个小天使,你每天跟伴侣说,哎呀今天娃学会了一个词儿,哎呀你看娃这张相片简直小明星,哟哟哟我的娃怎么这么能耐,伴侣在旁边配合着大呼小叫,感情同步得天衣无缝,这样才转化过来的呀。你没事儿到别人面前去显摆娃试试,两天就把别人烦死了。

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就相当于你们把夫妻跟孩子关系的那个锐角等腰三角形,变成了钝角等腰三角形,家庭关系顿时稳如泰山。

在婚姻越发朝不保夕的今天,我觉得两口子能齐心协力爱自己的娃,已经可以打90分了。我要为我以前老觉得不完美的婚姻鼓一下掌。

关于建立亲子关系的分享


“6岁皓皓主持寒假读经典活动:”一起跟读,每天一个脚步,每周一个台阶。让我们五年之内轻松读完全套经典。

让读经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成长的阶梯。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你将是我们的主角。我们为你一起喝彩,我们因你一起鼓掌,我们为你一起鼓掌,我们因你参与而感到自豪。

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着经典的翅膀走进古圣先贤学习圣人智慧,让我们共同拥有幸福智慧的人生。

下面我为大家宣读今天参加yy频道的经典宝贝,经典诵读的名单,他们是辽城轩宇宝贝成语接龙、山东林峰宝贝易经。吉林炳生宝贝论语,广东莹莹宝贝孝经、武汉逸轩宝贝三字经,山东田旭朱子治家格言,洛阳晶晶宝贝孝经,宣读完毕。

下面有请辽城轩宇宝贝成语接龙,用热烈的掌声、美丽的鲜花邀请他上麦,辽城轩宇宝贝,听不到你的声音吗?你在吗?辽城轩宇宝贝,你在吗?

大家能听到轩宇宝贝在读经吗?我这边听不到,能是吧!他们能听到、对啊,这边没听到啊!

好了,好了,大家好,刚刚那个是录音是那个皓皓宝贝在主持的,过程中有一些小朋友没有上麦,好大家能听到吗?是他第一次主持的录音哦,我需要管理员把我们大教室的实心圈邀请进来。

这一节课程非常的重要,我们的管理员我们的四一老师,我们的那个指导老师把讲课的老师不要乱调动,就是那些实心圈家长,已经请经典的把他们调进来,他们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外面还有200人呢!啊,好,我们现在开始啊!

尊敬的小己老师早上好!

各位亲爱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

这个家人那这一回是真正的请经典的,所有的家人们,在实心圈大家看到吗?啊,这个实心圈群的这个群。大家都在吗?牛郎老师实心圈用户群,首先大家呢,全部要加进来。 牛郎老师实心圈群首先大家要都加进来,我们今天要讲主题课程。以后每个周一都会讲这个主题课程,每个星期的主题可能不一样,大家多关注群里的信息。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如何建立亲子关系

先说说我自己吧!在没有学习经典以前,我是不太会处理这种亲子关系的。我没有来这个平台学习以前,我也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学得比较僵硬,对孩子总是有很多要求,而且认为他没有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做,我就会去纠正。然后我们关系就搞得很恶劣,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是变成了一种命令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在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是不懂的,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 ,他们没有听,我就很难受。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我的这种爱,变成了一种伤害,因为我不懂得爱,也不会爱,因为不懂得爱,不会爱,那孩子就很难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就害怕你,拒绝你,那你说什么,他怎么可能听你的呢?他都不接纳你,我以前就是这样,以前也打过孩子,后来慢慢地,我找到了是自己的原因。

后来我慢慢的明白了:当孩子在我们父母的身上,他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爱,当他的内心有美好的感觉的时候,就能激发他自己成为人生的那个志愿军,他自己就是太阳了你就激发他,他自己就有这种积极上进的这种心态了。

因为这个是世界是完整的,阴阳和合的,没有完全的黑,也没有完全的白,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千万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当我们有所求的时候,那就变成了交易,所以孩子的世界是感性的。他这会不高兴,下一秒他又好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很感性啊,这一会很有正能量,下一会,遇到什么事情,我们又该难过了吧,自己也该哭鼻子了吧。这就是人性啊,不要说孩子,我们自己也是感性的,我们自己也是在用情绪,用自己的感性在教育孩子,那是很可怕的,那么你学会了用这个感性,其实有时候也是件好事。比如说你顺着孩子的思维去说话,孩子的世界很感性,他们其实任何时候都是凭着一种感觉去做事的,对吧?他们都是跟着感觉走的,你想跟他有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你得知道他内心想要什么,渴望什么,拒绝什么?

你得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啊!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说,太难了,停不下来耐心地倾听,很多的父母,也没有学习经典,或者说没有落实圣贤教育,那他们就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按照自己的习气,来对孩子做决定。其实也是很可怕的,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助缘,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发展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如果你什么都给他安排好 了,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远都没有主见的人生,那也是很可怕的,很多的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什么时候他能听得进去你给予他的正知正见,给予他的引领呢,就是停下脚步,走进他的内心,走进他的世界, 学会去倾听,去觉察,去观察他害怕什么,他渴望什么,他需要什么。他喜欢的正确的,我们加以鼓励。对吧?当他的内心啊感觉到特别信任你、依赖你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接纳的。孩子是凭着心灵的那个感觉去接纳我们的,大家说是这样吗?

其实你发现每次你耐心好好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从来不拒绝你,对吧?不管再大的事,只要你不发脾气,只要你好好说,只要你用爱他的角度去说话,他基本上不会拒绝你,他比你还懂道理呢,对吧?是我们自己太浮躁了。

他感觉心里很舒服、很信任、很安全,他愿意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交给你,你才能帮他。我们大人也是这样的,当你认为这个人不可靠不安全,你会接纳他吗?你愿意把你自己交给他吗?你也不愿意,对不对?当你认为你心里面觉得很信任很安全,你才愿意那样去把自己交给对方呀!

所以有时候孩子呢,他表达的情绪也好,他只是在告诉妈妈。我现在有这个需要,或者说我遇到困难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得到帮助,我想要解决问题,我并不是要闹,你为什么不懂我的心呢?这是滢滢皓皓经常讲的话,我又不是那个意思,为什么你就不懂呢?我被这些话无数次的把我自己都给融化了。

我问问我自己难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遇到迷茫的时候,我也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我只是需要帮助,我只是需要聆听,我只是需要爱,我不想要批判,我不想要听道理,我知道去接纳。对吧,然后一点点的让他情绪释放出来,这个时候你才能帮助他。

所以更多的时候孩子是需要被接纳的,而很多的人啦,他不懂得去把握孩子这个兴趣点,孩子喜欢的,你认为非常棒的,我们就天天鼓励。他找到那个兴趣点,他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烦恼了,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他喜欢的你又认为不能做,你可以先让他做,再让他回头。对吧!给他制造一点点,让他觉得这个事做了之后,不能再做了。

比如说像这段时间,寒假天天看电视,放寒假这一个多月,滢滢皓皓没有一天不看电视,而且每天都在看。因为爷爷奶奶在看,所以每天都在看。那原来我们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原来可能就没有看电视,后来慢慢的,他们也知道,他说唉呀,这个电视看得心好乱啊,我说你是不是看上瘾了?看个够!其实看久了也不想看了,当你什么都不说的时候,其实他能看24小时吗?其实他自己也腻了,哦腻了,没意思,不好看。

真的,反正这段时间我估计他们也是看得头晕啊。你一直不说,他一个早上坐到那里四个小时,然后再回到房间的时候,问他累不累?其实很累的。然后我就跟他讲,其实啊如果你对这个电视上瘾啊,将来你的人生是可怕的。你一辈子啊你对这个读经典对学习上瘾,或者你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兴趣点来上瘾。比如说你练书法,你这个可以上瘾,你可以当成一种兴趣。比如说你画画,你可以上瘾,很喜欢,这些方面你可以在这方面找到那个跟电视同样的感觉,你可以上瘾。

如果你对这个电视上瘾啊,反正妈妈是帮不了你了。反正呢我是不敢对电视上瘾的,如果你对这些上瘾,你自己第一,视力也会越来越差,这个人生啊是会走弯路的。当然啦,也不是一点都不能看,看半个小时那你再关掉,你除非你有这个控制能力,如果没有那你就不看了,事实上孩子没有控制能力,他需要父母的监督,为什么?我们自己都没有控制能力,他能有控制能力吗?没有。现在有电视,看电视不就那么回事吗?他们已经体验过了,就那回事。

这个寒假手机也玩了,游戏也玩完了,体验过了吧,该收心啦,好好学习啦。这些东西呢,经历过了也未必是坏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一种思想去看待一件事情,后来他手机也玩了,昨天晚上说妈妈,我把那些游戏都卸掉了,卸载了,不玩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嘛,手机游戏玩腻了,玩够了,或者说反正就知道玩游戏,也尝试过了,电视也已经尝试过,那样的看电视了。他其实已经知道是什么感觉了。那么这时候你再帮助他去收回来,不那么的难的。

当他愿意说,你愿意听,这个亲子关系才能建立好。一个人愿意说,另外一个人愿意听,阴阳合和,你才能真正把他教好。所以他喜欢的事情,我们要给予帮助,然后去挖掘他,认可他,让它变成一种爱好。

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的精力投进去了,他有兴趣点了,他其实很有目标,他就不会胡思乱想。他也不会说,很迷茫,其实孩子也是迷茫的。无聊啊,要不找朋友玩,总得找点事情做吧。对不对啊?其实兴趣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师,大家说是吗?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就是助力助缘。

孩子喜欢的事情,在我们的把控下,他喜欢的事情挺好,那就变成了我们关注的那个点,你才能跟他同频。他喜欢电视游戏,那我们肯定不能去帮助他们喜欢啊。你不能帮助他喜欢,你一下子就把电视关了,然后我就跟他说不能看电视,他也没尝试过怎样去看电视,他也不知道看电视给他带来怎样的伤害,对吧,所以呢,你让他去体验体验,然后跟他交流,你就能同频。

那一天了,我就和滢滢他们俩交流,我说你们怎么那么喜欢看电视啊?他说电视里面很好玩啊,讲这个故事那个故事啊。然后她说电视里面也能学东西的,“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个老太太呀,他很老啦,然后能跟他的儿子要钱,他儿子把他赶出去了,那个老太太好可怜啊!就拿个碗,出去外面做乞丐去了。”他说“我看了就很难过,”我说“那你觉得你有什么感受呢?”他就讲,我们不能做那样的人。那么他看动画片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看一些,比如说比较励志的故事,一些比较好的片子,像昨天他爸爸,就带她去看电影去了,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频道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呢,不是不能看电视的,看什么频道,看什么片子 父母可以选择。看一些德育的故事,选择一些比较好的电视剧,也是能看的。周末陪他一起看一看,看部电影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给他作为一个天天的这样一种兴趣。但是你也不能就把电视,反正你一看电视就有罪了,那不是都走极端吗?

所以呢,那什么样的兴趣,能够成为你们俩同频的这个点。那你就看他的爱好。比如滢滢皓皓他们写字,画画,这些是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回来,你一抓到你们家孩子那个兴趣点的时候,你就往那方面去发展,他就会很幸福,他就有动力。

你说你当然了啊,你就给她说百科全书的书呢的,我们买了一些课外书,你看百科全书。然后呢,书里面有什么,书里面也有故事,也可以学东西,而且你能够在这些书里面找到你,心灵的那个世界,过一段时间她就好好读经。经典里面也是很美妙的,然后呢,我们每天读经很享受,当然他可能也做不到,那你就给他灌输吗?慢慢地一点点的来,我们都三四十岁才开始读经。他都那么小了,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比我们强,你说对吗?无论如何他已经比我们优秀的多了。

那我就把他们引导了,读经典多么好,然后我们每天找一本书陪着孩子阅读。慢慢的养成了这个习惯,他又要读经半个小时,他又要看书半个小时,他又要练书法,她又要画画,他哪有时间无聊啊,这是成为他心灵的一种爱好。不是说要去排名啊,写了书法就去比赛呀,拿名次,然后就要怎么样呀!不是压力是幸福,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我们有我们精神的需要,孩子有孩子的需要。这样你就可以跟他同频了。你不跟他同频,他肯定不会喜欢你,他不喜欢你,你就带不好他呀。

很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要不就是溺爱,他想做什么,你就满足他,做什么都对。无条件,无原则,最后这个孩子,忘恩负义,忘记感恩,也不孝顺父母,很可怕。也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育,只知道爱,只知道满足。孩子忘记了要自己去走自己的人生,最后变成了啃老族,很可怕,这是典型的。

还有一些父母怎样?打骂。我学了传统文化,他说这句话不对,对父母不敬,然后打、骂、压。他不会接纳的,你要等到他平静,他和你的关系比较好,开心的时候,我们再去交流,慢慢的自己还是要去做。有的父母说读经啦,他读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你就开始骂,这就是走极端了。或者是你学习了以后,你有比较高的要求,孩子受不了,这个时候反而孩子跟着你学习,他更痛苦了。你不学习,可能原来你没有意识他可能还活得比较快乐。你一学习了吧,你所有的东西你自己不做,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做,这个时候,孩子是很痛苦的。

你把你知道的,希望孩子做到,请问你,你自己做到了吗?我问我自己,我也没有做到。我接纳孩子做不到,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我也没做好,所以我看着孩子的问题,我就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我要成长的点在哪里,修正了自己,孩子也就好了。对吧!

所以说打骂走极端,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不顾孩子心灵的需要,这种生活在父母的强迫下,他的内心是压抑的,是迷茫的,是痛苦的,他的生活是没有动力的,是个机器人。一辈子的生活没有了生机。

对 万物的改变,从我做起,因为父母没有学习如何爱。要么生硬要么溺爱,那这就需要智慧了。每个家里的孩子不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找到人生兴趣的那个点。每个阶段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记得以前滢滢她们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兴趣的那个点可能就是玩个积木呀,玩个小玩具,那个时候他们兴趣的那个点就是那个点,听听故事啊,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或者妈妈带他们出去玩,他们就觉得很好,因为有陪伴有安全感。到了三四岁,上幼儿园,他们兴趣的点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已经接触同学了,他就需要有伴了,要交流。对吧!

所以咱们要正常的上学,不主张上体制外的学校,正常上学和平常人一样,不要说你看我一学习就把孩子弄私塾去,反正我是不这么干的!因为孩子需要正常的交往。或者我学习了之后,我孩子不上学了就在家里面,也不是这样的!他需要有交往,需要有同龄人的陪伴,所以3岁以上就可以上幼儿园了。皓皓是两岁多就上幼儿园了!有些人说:要五六岁才去,太小了。其实不是的,他只是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在家里你给不到他需要的东西。大家认可吗?

现在滢滢皓皓是很典型的:两姐弟还需要找朋友!有些人说:有妈妈陪着你不好吗?为什么还需要找朋友?他就是需要朋友,因为那个朋友、那个同学,三天两头他就要找同学玩,因为那个同学跟他一样,同频。他俩能玩到一起去,他认为跟他在一起时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最近我们有时出去吃饭或干其他事情,皓皓就会说:能不能把多多也给带上?寒假的时候,他们经常去找多多玩,多多是圆圆老师家的儿子。说:带上他比较好玩,我们三个人下棋比较好玩。他们就知道找乐!

所以孩子需要什么?他真的需要伴!所以你如果不让孩子上学,他是很孤独的。我们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们自己回忆一下:我们自己有工作、有我们的朋友圈、我们有我们的爱好,孩子也没有变成我们的全部呀。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接纳每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对抗,人总有无数个道理,种种的理由,这些都能对人讲,但是规律、因果、灾难、疾病不讲理。所以人应该改变自己,应该修行自己,而不是找理由!你看到孩子就能看到我们自己!

什么样的人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呢?那肯定是要具备这种品德、具备这种素养,真正的走修行这条路!我们父母在家庭的教育是正面教育、正面的鼓励,那我们就会把孩子带向正确的道路,走向光明大道。让我们生命成长!正面的是营养,反面的就是给孩子带来苦难!而这个孩子的命运真的是掌握在你手里!你的情绪,你的情商决定了你孩子的命运!所以在你有情绪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处理任何的问题!更不要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处理之后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这一点,我吃了不少亏!反正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脾气也发过,你们干的事情我都干完了,经历过了!现在我是走回头路了,我再也不那么干了!

孩子这一块,这几年学习下来基本上摸透了这个规律。情绪真的是魔鬼,或者说没有一个孩子是被你打骂纠正过来的!这一招一点都不管用。因为我们的父母曾经也许就是这么对我们的!孩子内心真正接纳你的时候他就改变过来了!所以我们只有自己每天的听课、学习,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强!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正确的爱,不要溺爱又不要太强硬,走中庸之道。

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记得前几天晚上准备睡觉时,我说:好渴。皓皓去帮我倒水。结果那个水很烫,结果把整个床都弄湿了,他很紧张说:怎么办?怎么办?我说:不要着急,事事是好事!皓皓说:难道杯子打烂了也是好事?难道这水撒在了被子上也是好事?奇怪!我说:没事,事事是好事!幸好我当时比较平静,如果我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你看看我不揍他才怪。

说实话啊,如果我情绪不好,我绝对先给劈两下。自己慢慢的学习,慢慢的知道发脾气没啥意思。“啊,没事儿,没事儿啊,事事是好事,我来换个床单,别着急啊,没关系”。然后我们又很快乐的换了个床单。这个时候其实你就教会他,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学会了你这种处理问题的这种态度,你要的是他学习这个。要不然他有事你就骂,你就发脾气,那他遇到事情他也就跟你一样。

然后昨天我们吃饭,我打烂了一个碗,昨天我们家打烂了一个杯子打烂了一个碗。然后我说“没事儿,碎碎平安”。然后你赶紧穿鞋扫干净就行了,岁岁平安,以后咱们那个小心点,谨慎一点啊,不要紧的,生活啊就是会有点点滴滴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点点的事情,点点滴滴的事情就烦恼啊,这样的烦恼就没完没了。就把这些生活的小事你处理过掉,你就没有那么多烦恼,这孩子也是看在眼里的。

父母是家庭生命的依靠,人没有依靠还能发展吗?父母是我们家庭生命的依靠,社会呢,是我们生活的发展。如果人没有依靠,那没有发展,没有依靠,想发展那就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住不了人呐。所以我们不要住在空中楼阁,真的不安全。

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呢,人啊,孝顺第一,不管怎么样,千条道理,保家第一,家庭永远是第一的,任何时候永远排在事业的第一位。应该是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去做,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你想家庭乱糟糟,你能有好心情工作吗?你能为这个国家服务吗?你能为这个社会服务吗?不能啊。你根本就没心情,什么都看不进去了,你说孩子天天给你找麻烦,夫君天天吵架,婆媳天天吵架,你觉得你有心情做什么?说实话什么心情也没有。

昨天我就很感慨,我就跟我夫君说,我说,哎呀,其实我特别感恩他,我这么多年来,我能够在这里面这么安心的推广,你看从早上讲到现在。然后呢,能够每天这么幸福的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推广当中来,是我夫君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他帮助了我,因为如果没有的话,如果他在那里找麻烦,你看你整天就做这个,那我也做不了,大家认同吗?因为这种关系你已经处理好了,他理解你了,他懂你了,你怎么做都可以。如果天天给我找麻烦,你看你天天就推广经典,天天就忙,天天就讲课,早上起来都没跟我说句话?那我还能讲课吗,我六点半讲课的时候,他们上学的时候,我是说不到话的。

我讲课这几年来都是这样,每次那个时候他们都是自己那样子走了。之前也是这样啊,我起来的时候他睡觉,我讲课的时候,我跟他们是讲不了话的。一直是这样啊,然后他就知道,理解你啦,你这是在帮助别人对吧,那就没有意见。

这个关系要处理好了,你才能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踏踏实实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孩子要教好了,老人要孝顺好,父母要孝顺好了,那你更多的精力就把这个小家,慢慢的放到这个大家对不对。

就刚开始嘛,把自己的家里面搞好,一点一点的,然后呢,慢慢的放大。为大家为国家,这样子呢,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你的人生啊,就会幸福圆满。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家门,出来参加游学。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面也是没有什么,他没有什么见过什么世面,包括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我们通过出来跟这些读经的家长一起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大家认同吗?也就说其实你不是说来听课的。你来游学,你不是说我来坐在那里拿个小板凳听老师讲课的,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有一部分是有一些家人,你要上台去分享,你这么多年你走过的弯路,你走过正确的路,好的不好的,有些东西你分享给别人。我呢,如果听你,哎呀,你走了那么多弯路,我一听我可不走这个弯路了,你是不是明师,你就是明师啊。对不对!

所以有些人看不起人家的分享,他说我去游学,都是在那里分享。我请问你去社会上你听得到那么真实的分享吗,大家可以互动啊,你能听到那些分享吗,他会把他四十年来的宝贵的人生经验,他会那样对你敞开吗,没有,你听不到。因为他不会讲。第一,他害怕别人知道。第二,他也不想你比他强。所以在咱们这个平台,咱们的游学呢,是不一样的,不是有这么多家长在一起,然后呢,每个人都要上台去分享。每一个人都要讲自己的经历,不是那种专门的培训,一去你就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你就是学生来听课的。那就不是太阳啦。

亲爱的家人们,你也是太阳啊,你也是主角啊,你也要上台介绍你自己呀,你是谁呀,然后你这段时间学习有什么收获呀,你以前是什么样啊,所以那个游学群啊,我们已经在自我介绍了,我昨天看到山东的昭然妈在介绍了,对吧,昨天我看到好几位妈妈已经开始介绍了,在网上就要开始自我介绍,不是等来了才游学啊,这个五一的游学,三月份的游学,我们已经开始了,现在还可以报名,在网上先认识,先了解,来到地面上要大胆的上台,抢麦分享。

平时呢,只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啊,公司的一些干部啊,董事长啊,单位的领导啊,他们才有机会上那个舞台,拿着话筒讲话对不对,可是咱们这个平台,频道里你只要请了经典,你可以上麦分享。游学呢,每个人至少要上麦五次,要抢麦五次,上来那个台上说你自己对吧,而不是来到这里,听所有人讲完之后回家啦,那就没有效果。

这个游学三月份的现在还可以报名,我把这个游学群打上来。所以我们培养孩子呢,三月份的游学是没有带孩子的,父母可以先来学习。五一的这个游学,到时候名额很快就会满了,就两三天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想要把孩子好好教好,好好想在这里成长,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我建议大家走出来。因为走出来以后啊,面对面的这种课程啊,也许触动到你了,感动到你了,他会成为你人生当中一个转折点,大家认同吗?也就说你通过游学,哦!看了那么多人的孩子,然后看了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老师,哦!原来这一群人,他们是这样生活的,原来那个妈妈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啊,我可不能跟他一样,原来这个老师他成功是这样走的,那我就跟他学对吧。

所以,游学是我们这些请经典的,成长的第二个阶梯,就从网络到地面落地。原来我们在网上听课吧很好,来面对面游学以后,我们找到了另一种感觉,激发了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然后呢,促进我们自己学会了育儿,学会了做一个智慧的妈妈,那这样子的学习呢,他是能够帮助到你的。

好啦,那今天的课程我就讲到这儿。每个父母呢,你只要用心的读经,用心的听早课,学习,那么,你的心清静下来,能够时刻的觉察自己,你就能够和孩子建立好一个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关系好了,一切都好,整个家就好了。

所以他是这个课程啊,你看小漫老师第一节课程是夫妻关系处理好了,然后你学会给孩子定位,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接下来才是建立亲子关系。大家发现了吗,这个是有先后的,今天我是第三次讲课,对不对,夫妻关系好了,亲子关系自然就好了,这个课程你几节课你要连续去听,我们的实心圈可以整理啊,我建立一个整理群。大家呢,也可以加进来,就是周一的整理群,这三节课大家可以用这个文字来整理,整理之后你会更有收获,更有感觉,更能帮助到你。

好了!下周一早上我们继续相约在智慧父母亲子大学,小漫老师呢,在惠州等待大家。再见,我把这个群发上来啊,稍等一下,我发到精英群里面去,好,大家看到这个群号啊,请大家加入到这个小漫老师育儿课程整理组进来。这里面只有实心圈才能进来,空心圈是不能进来的啊。

那这三节课大家呢可以整理,怎么整理呢,我们的那个老师会教大家。这是每一周的,大家可以慢慢整理,整理之后呢,大家都可以学习,要不然听完就忘记了啊!就这样,再见!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1.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的觉知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答案还是:不作为,就让他吃。有可能是因为口欲期尚未探索够,有可能是通过吃手指弥补对母乳不够的缺憾。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只能深深的允许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2.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3.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4.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亲子关系是麻烦还是礼物


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有些东西被接纳,有些东西不被接纳,他可能很多地方、很多纯真都不被接纳。他被要求很多、被应该很多。像我们70年代和之前,包括现在生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的“应该”。他不被接纳的时候,尤其是他尝试做自己,遭遇到很大的痛苦和恐惧的时候,他就退缩回来,隐藏、压抑这一部分,甚至会合理化:人就不应该这样,人就应该那样。合理化之后,就成为他的模式——只要遇到这个事情,想都不想就这样反应。

然后,当他长大以后,他做了父母。这个时候,他的孩子引起的那些焦虑,就是触碰了他封锁起来的原本自己的那些生命本来要舒展的部分。

比如有个观念:孩子必须要好好上学。实际上生命本身是什么?不识字也可以很快乐、很幸福!但是如果这个人,他在他的生活环境,他从小就被教导、被教育:如果他不上学,就会非常地受打压,或者他目睹到什么后果。总之他形成了非常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不上学就坏了。

这时候他碰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非常刺激这部分的焦虑。这就是反应了父母对自己生命中禁锢起来的能量。有的是在学业上,有的是在关系上。(现在不能想一个贴切的画面和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反应在关系上也是非常常见的。

总之,孩子在最初的呈现,让父母感到很多的压力、很多的麻烦,很多无能为力、很多无奈、很多恐惧,其实是(父母)让自己打开生命之门的机会。

如果父母去做一个权威的话,这个游戏就是个陷阱。你只要是做孩子的权威,就是个陷阱。因为你并不比孩子聪明,并不比孩子多太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关于社会化方面,是肯定(比孩子强),但是社会化有很多破坏性的东西。社会化本身也没那么难学,而社会化的局限性非常大。我们70年代的社会化是这样的、90年代的社会化是那样的,回到60年代、40年代,社会化都不同。所以这个社会化的建设并不是那么特别地有价值、有力量,或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对孩子来讲,谈不上优势。我们本身是平等的心灵。

当我们企图去做孩子权威的时候,在这里也是冲突非常非常大的。我们总想去带领孩子、教导孩子,为孩子负责、把控孩子,去把孩子扶上马!不管那个马是孩子自己选的,还是我们(父母)指定的,我们要帮着孩子上路。有可能孩子根本就不想骑马,他喜欢下水呢?完全另外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是权威的话,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冲突,非常多的焦虑,非常多的麻烦。(孩子)身体疾病、厌食症、暴食症,心理问题、人生的痛苦非常多的花样百出,万花筒般的困境和麻烦。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不是没有希望的。

希望在于——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心灵,孩子是另外一个心灵,我们是平等的。然后把孩子的出现,当成“他向我展示生命的可能性”。

我尊重他的主体性,我做好自己的主体性。我也不去用自己的认知去限制他,我也不要他为我负责。在这种平等,和孩子的相处中,去了解生命本身、去连接遗忘的自己,去重新体会生命的滋味。这就是孩子来教会我们的。

(妈妈:这有点像是“无条件养育”,我一样的困扰: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不去教导他任何东西,他是自己的生命,同时滋养了我的生命。那这个怎么做呢?这和放任不管的区别在哪里?他一生出来就是个婴儿,我不用去教导他,我和他一样大?)

在生理上,具体的生活常识上、社会常识上,我们要尽父母之责,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要承担的)。最简单就是钱,我难道能让他自己去赚钱,供自己上学吗?不是的。就是我们该做父母的那部分,还是必然要做的。但是从心灵上来讲,从人格上来讲,从主体性上来讲,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真的教导孩子,从心灵和思想层面教导他。

(妈妈:那我不要对他说:“你应该怎么样,你不应该怎么样”,是这意思吗?)

我们不需要去套牢一个词汇,“应该”也不是说就不能说。哪种形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内涵——当我这样去说的时候,我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恐惧而生出的限制?

发现了吗?绝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都是焦虑的。焦虑程度不同,但是绝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焦虑的。极少部分父母,对孩子是充满惊喜、感谢和惊叹的。

推荐一本书,周国平的《宝贝、宝贝》。这个就体现了一个人在成熟期:“我”基本上没有人生困境了,也没有特别多的匮乏感,“我”是作为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相处。“我”不需要孩子来给我挣面子,他的行为和别的孩子不同,我不觉得有什么事。老师如果打电话给我,说孩子表现怎么怎么样,我不会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不会产生对自己的评判。“我”对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依赖,需要他来证明我是个好家长;或者他要表现出色,我就自我感觉良好。“我”没有这些需要,“我”觉得自己可以了。对自己的心灵上的完整、成熟,还有社会和人生追求上的基本满足。“我”也不为钱也不为前途那么焦虑。

这个时候就能做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相处,去看他眼光中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他眼光中亲子关系中的爱是怎么流动的。有很多这些例子,可能对所有父母来说占比很少,但是有一批父母是这样的。显示出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是这样的关系——充满了欣喜、感激和学习:今天孩子教会了我这个,今天我发现生命是可以这样的,他带给我如此多的快乐。

这个是一个状态,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前者:唉呀!孩子怎么就是达不到我的期待?孩子怎么不听我的?都不爱和我说话,连话都不跟我说了。后者就是互相教会和滋养,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很多滋养。然后前者就是反应了我们过去的被禁锢和被隐藏的生命的创伤。

有的父母特别本分,孩子就特别地叛逆;有的父母特别刚硬,孩子就特别地柔软。不是说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形成这样的对比,但这是一类。在这里面,(孩子)就是来帮助父母去拾回自己压抑和否认的力量:一个人是完整的,既可以很强大,又可以很柔软。

相信《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夫妻与亲子关系哪个重要?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
    2021-07-31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多半来自童年,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从而使其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这其中,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则...
    2021-07-15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
    2021-08-06 阅读全文
  • 关于建立亲子关系的分享 “6岁皓皓主持寒假读经典活动:”一起跟读,每天一个脚步,每周一个台阶。让我们五年之内轻松读完全套经典。 让读经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成长的阶梯。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你将是我们...
    2021-07-28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
    2021-06-30 阅读全文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

2021-07-31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多半来自童年,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从而使其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这其中,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则...

2021-07-15 阅读全文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

2021-08-06 阅读全文

“6岁皓皓主持寒假读经典活动:”一起跟读,每天一个脚步,每周一个台阶。让我们五年之内轻松读完全套经典。 让读经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成长的阶梯。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你将是我们...

2021-07-28 阅读全文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

2021-06-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