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龄阅读的必知技巧!
发布时间:2021-07-23 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幼儿园大班必写的字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早前,上了堂分龄阅读课,记录了一些干货,希望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首先,老师重点说了四点:
1、优质的图画书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写的,比如《大卫不可以》。
2、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是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丰富生活经验,认识到情感的链接。
3、保持开放沟通的态度,不评判不贴标签。
4、最好做到三遍共读,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要在孩子感兴趣、有欲望的情况下进行。
第一遍是了解基本框架,不要提出太多意见,读之前,可以让孩子根据封面来预测内容,这是对想象力萌芽的浇灌。
第二遍要读懂内容,慢慢地读,可以引导孩子描述自己所听所看。从图去看细节,文和图要加起来理解。
第三遍,引申,读出自己的特色。孩子除了读懂内容之外,要能理解字里行间之外作者的意图,从而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而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
针对各个阶段的孩子特征选择读物
1岁以前
婴儿期(1岁以前)的绘本最好色彩柔和,文字简单优美,多重复,强调亲子关系,最好可以一边肢体抚触一边读,有助于建立婴儿的安全感。
2至3岁
2至3岁的语言发育开始了,开始自己吃喝拉撒,爱模仿,情绪不好管理,有了小心思,可读的书很多,重点读写短小精悍的故事,或者引导作用的书。如
老虎外婆,小马过河,菲菲生气了,好饿的小白熊,小蝌蚪找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月亮的味道,好饿的毛毛虫,还有一些引导吃喝拉撒的书。
4到6岁
4到6岁,学龄前时期。这时候,孩子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幼儿园这个小社会,接触了更多的大人和孩子,读书首先要注意社会性培养,让他感受亲情友情,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交流、如何倾听。这一阶段除了智能动作思维能力进展迅速,还有一些显著特点:主动感、好奇心强、好探索、逆反心理。
重点推荐书籍,其中包括两个系列:
贝贝熊系列和我绝对绝对不系列,贝贝熊里面包括如何注意安全,如何对待朋友,如何保护自己的物品等一系列社会技巧,而我绝对绝对不主要针对逆反问题。
7-8岁
7-8岁是渐渐开始自主阅读的阶段,同时也是理解力更上一层楼的阶段,这时适合读细节更为丰富的故事,科普、诗歌也开始进入孩子的视线,阅读类型更为广泛,可以开始读纯文字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就终止了亲子阅读。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孩子此时虽然开始认字,但是不能认全所有的字,并没有自主阅读的能力。此时放弃,相当于功亏一篑。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阅读兴趣需要爱和技巧来栽培
现在,你还在以为“阅读”在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大小学生和成年人的事情和乐趣吗?
那你的想法可真的落伍啦!对于成长发育的婴幼儿来说,“阅读”这一行为实在可以提供太多的好处和帮助,还有快乐。“阅读”的阳光是应该照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的。也许,就从今天开始?那“阅读”到底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阅读
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阅读的载体包括书、图片、挂图等,即便对于新生儿来说,它们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从而帮助孩子认识环境、知道物体的名称,进一步学会了解掌握环境的属性,扩大他们的视野,刺激大脑的发育。比如,一个娃娃微笑的彩色挂图,就可以成为新生儿模仿情绪的外在参照物。而诸如水果、动物、小汽车等物品的挂图或大卡片,就是在家长反复重复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认识物品的一种最初级的阅读。所以,很多家长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阅读?其实,阅读可以自孩子一出生,在他们情绪好的清醒时间,以简单的形式进行。并非只有讲故事才是阅读,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图片告诉他这是什么的时候,阅读就开始了。而阅读在新生儿阶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学会把视线追随到和成人对图片或图画的共同注意,这是他们吸收知识的前提。
阅读
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1岁的孩子除了走路这个大动作的发展不容忽视外,手指对握这样的精细动作一样有任务难度,这需要孩子的手眼协调,还需要一定的注意力。那么“翻书”这个在成人看似简单的动作,就对孩子是一种挑战了。把书放在孩子面前,他们肯定是五个小手指头乱抓,但随着他们对自己手指肌肉的控制,当他们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要先“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握”再逐步过渡到拇指食指配合时,书才能被翻页,他们也就学会了从抓好多页到一页一页地翻,而不要大人帮,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因此,像撕书这个举动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家长不要责备。另外,在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知道图书的正面和反面,因为当你经常以正面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小汽车的图画时,一旦书反过来,孩子自己就知道这样是“不对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动作是“指认”,婴幼儿需要在大人用手去指每个图画时,自己学会伸出手指,来指到相同的图画上,通过指认,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否真的记住了书上哪个动物是青蛙。
阅读
可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表达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他们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叠加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说出话来。这就需要他们周围所有接触他们的成人,不断地对他们说话,而像儿歌、短故事,就是特别适合孩子学习语言的模板。童书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家长在绘声绘色地“读”的过程中,小家伙会对其中的声音非常敏感。如果书中有狗,你指着说“小狗小狗汪汪叫”;看到小猫,你指着说“小猫小猫喵喵叫”,对于到了孩子7、8个月的时候,他们就会学猫呀狗呀叫。从简单的声音到词汇发展,我们可以拿出孩子经常看的书,指着苹果问他这是什么,让孩子回答,让他们把书上的物体和现实生活中结合在一起;等到2岁以后,当他们的语言发展到以句子为主要形式的时候,让他们把看过的书给妈妈讲故事,就是锻炼他们口头表达和记忆的极其关键的方法。
阅读
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给小宝宝读故事的时候,家长们要通过丰富的言语表达、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说孩子听;家长问孩子答;孩子讲,家长笑。这个读书的过程便成为一个亲子的互动过程,同时也加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信任的模式。因为阅读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参与到书里的故事情景中,夸宝宝、给宝宝表现的机会,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宜的时机,同时也是父母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找书里小熊维尼的不同,照书的要求做手工、涂鸦,全家的合作营建这样其乐融融的气氛,更容易让宝宝感受和谐的家庭关系,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阅读
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
图画书里的小哥哥姐姐的哭、笑、生气、高兴,可以引起宝宝的共鸣,他们会认识什么是“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也有利于帮助日后自信心竖立和同情心培养。比如,书里的小动物生病躺在床上,告诉孩子生病的时候是“难受”,孩子可能会看到奶奶病了,就会懂事,不让奶奶抱了。宝宝在阅读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鼓励和赞扬,这样的积极体验,是日后他们对学习有兴趣的关键。一个经常在阅读中找到正确图画或者讲故事和书上一样的孩子,父母越多的鼓励便会越发刺激孩子对图书的喜欢,便越发能对书的内容做出正确理解。
阅读
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书中的故事尽管有些孩子还没接触过,但反复的阅读和听,便是孩子间接经历和感受的中介。孩子通过记忆,能够回想书里讲的道理,比如“大果果帮尿布熊是好朋友互相帮助”,孩子就会知道原来小朋友要彼此关心帮助才是好孩子。他们在这样的示范下,会学会爱护物品、洗手刷牙等等的好习惯。他们在榜样的示范下,增加了良好行为的意识,就会主动这样做。家长可以借助图书,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好行为。方法不难,事先可以先讲书的内容,比如刷牙,用压韵的话来说“刷刷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然后家长自己刷牙就让孩子看着。以后不用书,家长讲,孩子想;家长刷,孩子看。第一次孩子先在家长的启发中回想书上的画面,就会轻易允许家长给他刷牙了。
总之,良好的阅读启蒙是孩子喜欢读书和学习的钥匙,这个兴趣的培养需要有爱和技巧进行栽培。其实,阅读就像空气、阳光、食物、朋友,好书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当孩子的童年被轻松愉悦的阅读填充时,阳光就照进了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 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阅读兴趣, 简明地讲, 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 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 反映。
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 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 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读有兴趣的图书与读无兴趣的图书, 其结果也不一样。因此, 在家庭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时, 首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就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学龄前儿童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 或称敏感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 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所谓敏感期, 也称关键期, 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 学习起来很容易, 错过这个时期, 学习则发生困难, 甚至影响终生。例如: 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 岁左右, 书写敏感期出现在3. 5 岁至4. 5岁时期, 阅读敏感期出现在4. 5 岁至5. 5 岁时期。所以,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6 岁前较6 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而在阅读过程中, 图书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 培养阅读兴趣, 应从选择图书开始。
一、选择图书以孩子的需要为惟一原则
在关于学前儿童读物的调研中, 有这样一种结论: 从整体上看, 儿童所拥有的读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长自己的考虑,自己的教育观, 是家长的一种主观行为; 其次才考虑孩子是否有需求。可见, 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图书的选择上是违背图书选择原则的。那么父母应怎样考虑孩子的需要呢? 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图书。
要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强的图书。所谓形象性, 即书中内容应是儿童熟悉的, 使儿童感到亲切, 自然地受到感染、满足内心的需求和情感。例如: 儿童喜欢看动画片, 像《哪吒传奇》、《飞天小女警》都是儿童喜爱的动画片, 百看不厌。家长可以为其选择这样一些图书。当儿童在书中见到自己熟悉的形象和情节时, 必然会对图书发生兴趣, 于是阅读在兴趣的引导下, 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所谓直观性, 即选择色彩丰富、绚丽、对比强烈的图书, 因为儿童对色彩鲜艳的图书画面很感兴趣。所谓故事性, 即挑选情节单纯、生动有趣、结构清晰、有头有尾的图书, 特别注意故事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 因为儿童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有情节的图书在低幼图书中占绝对优势。我国的《西游记》,国外的《一千零一夜》及《列那狐的故事》等, 对儿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给儿童看的图书应具有语言简练、书中人物动作性强的特点, 书中的情节应主要依靠画面式动作来体现, 而不是过多地借助语言, 以便使儿童能够从画面的转移、动作的衔接中了解、认识图书的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
树立榜样。要孩子爱读书, 先要让他在读书之前爱上读书的气氛, 父母们要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气氛。父母首先要自己热爱阅读, 以自身读书的热情感染幼儿, 如果父母自己不看书, 把业余时间都耗费在电视机前或麻将桌上, 却要求孩子爱看书, 是难以做到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
创设和谐的阅读环境。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如图书一定要放在伸手可及、取放自如的地方。阅读时让孩子姿势舒适, 不能让孩子产生拘谨、不适感。父母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空间专门供儿童阅读。一只灵巧的小书架、一小块漂亮的地毯、一个舒适的小沙发, 都会让孩子更加热爱阅读, 让阅读伴随孩子度过更多愉快的时光。
三、常带儿童去书店和少儿图书馆
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儿童去书店和少儿图书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会令孩子兴奋不已。但是图书带回家,需要钱, 在这里可以让孩子学会取舍, 父母可以每次买一本书为限, 告诉孩子看完了再来买, 孩子为了得到更多心仪的图书, 回家后必定认真看书, 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经久不衰。而到少儿图书馆, 是去感受一种阅读文化, 将孩子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 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动机。少儿图书馆是为孩子营造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 引领孩子成为爱书人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然而, 一个温暖情境的组成, 不只是一个地点和一本书。人, 才是引导孩子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在图书馆的阅读情境中, 工作人员、同龄伙伴以及父母, 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引导人, 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 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 进而引导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四、加强亲子共读
孩子的阅读与其说是一种掌握知识的过程, 不如说是与父母同玩的游戏过程。在阅读的同时, 孩子的第一需求(父母的爱) 若得不到满足, 在孩子看来, 这次阅读就是没有意思的、失败的游戏。父母应与孩子一起读书, 而不是扔一本书给孩子了事。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阅读离不开成人的朗读、讲解。在给孩子阅读图书时, 家长要注意语言不要平平淡淡, 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枯燥语言, 这样只能让孩子失去听故事、听诗歌的兴趣。因此, 父母最好带着饱满的情绪和情感来朗读, 放慢语速, 尽量模仿故事中的各种角色的语气读, 不要为了应付孩子而敷衍了事,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虽然多数家长已习惯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 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但有研究认为亲子共读与儿童的阅读兴趣之间虽存在着正相关, 但相关不显著。要想真正发挥亲子共读的效果, 还必须在一些方面下功夫。例如, 为自己的孩子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晚饭后的20 分钟) 并持之以恒。再比如, 亲子共读更多的是母子共读, 而母亲的阅读兴趣往往影响着孩子的阅读兴趣, 母亲往往对文学、艺术方面比较钟爱, 而对科学、健康方面比较薄弱(父亲一般比较擅长) 。所以为了培养孩子全方位的阅读兴趣, 父亲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亲子阅读中来。
五、让儿童时刻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永远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力, 为了让孩子时刻保持阅读的兴趣, 家长就应该经常提供一些方式, 让孩子体验成功。比如, 父母先把一篇小故事分成几个角色, 在讲完故事之后, 和孩子一道进行角色对话, 在家庭里演绎一台“小话剧”。这样不仅孩子的兴趣浓, 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再比如, 引导孩子把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 讲给小朋友听。孩子在讲解的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印象, 更能在小朋友的赞美、羡慕中得到满足,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从而更加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鼓励儿童阅读, 只因阅读是件快乐的事。只要有了兴趣, 就会热爱阅读, 就可以丰富孩子的人生, 去发现另一个美丽缤纷的世界。
针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阅读的方法
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不同,父母也可以参考下面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设计的方法,见表5。
0-6岁幼儿不同阶段的阅读方法
年龄阶段
方法
0~2岁
0~2岁这一阶段是宝宝的前期阅读时期和语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务就是让他对书感兴趣,感受读书的韵律。即使宝宝撕书、咬书、玩书,也不必过多干涉或要求他。
2~4岁
方法1:引导幼儿感受阅读顺序为他独自阅读做准备。贴近生活的事件便于宝宝理解,可拍摄他一天的生活片断,起床、穿衣、洗脸、吃饭、游戏等,再将照片连起制成书,每天翻看,能提高阅读兴趣。
方法2:儿童早期阅读还包括认读各种符号。多带宝宝看看各种图案或符号,如斑马线、红绿灯等交通标志;物品商标、门牌号等。逐渐理解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4~6岁
方法1: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是朗读。每天读一段故事,您读一句,让孩子跟您,语速要慢,开始他可能会一字或一词地读,停顿较多,应耐心等他读完。逐渐提高他的阅读速度。
方法2:词汇是阅读的基础,6岁儿童的词汇量已很丰富。多和孩子玩词语游戏,提高词汇的使用率,如和他一问一答地说反义词,可突然说些不存在反义词的词,如“鼻子”,增加趣味的同时休息大脑。
/* 分页 */.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f0c8c8 solid; color:#b40202;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b40202; border:1px #b40202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b40202;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b40202;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f0c8c8 solid; color:#b40202;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b40202 solid;color:#b40202;}.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b40202;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宝宝必学的为人处世技巧
不是只有成年人的世界里才会有为人处世的,在孩子微妙的时间里也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为人处事的技巧告诉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为人处事的高人。
不敢拒绝他人的几个小心眼
小心眼一: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
宝宝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补救措施: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遇事总是因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从而心理严重失衡。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他人。
小心眼二: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宝宝在跟比较大的孩子玩耍时,那些大孩子可能会吓唬宝宝。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对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宝宝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可这样做,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补救措施:父母可以让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过渡到拒绝一些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小心眼三: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办?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宝宝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宝有时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
补救措施:宝宝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养育错误造就顺从宝宝
错误一: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轻易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给宝宝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错误二:总是软硬兼施让宝宝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妈妈过来大惊小怪地嚷嚷:“天哪,小手弄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宝宝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
错误三: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热衷于同样的事时,父母可能处于礼仪习惯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个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拒绝他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法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去哪里玩,一定要事先告诉父母。
·自己的物品可给别的熟悉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一定非跟他们玩。
·不要一个人跑到户外玩耍。
·不要独自到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等地方玩耍,也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等地方玩耍。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管陌生人给的东西多诱人,都不要接受。
·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去任何地方,哪怕他看起来很友善,或他坚持说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如果陌生人说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如果不认识的人把手放在宝宝的肩膀上,或有意碰宝宝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帮我打110”,或高声喊叫:“救火啊!”这样就会立刻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及时得到救助。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宝宝必须让孩子学会的技巧之一。要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