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的故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溺爱,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妈妈,我要机车,这样上学比较方便。」

「可是你还没满十八岁。」母亲说。

「不管,给我嘛!」

于是,儿子有了一部机车。

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又来找母亲。

「妈妈,我要最新款的手机,不然出门没面子。」

「那旧的怎么办?」母亲问。

「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妳到底爱不爱我?」

于是母亲没再说什么,给宝贝儿子买了一只手机。

从那次开始,儿子要什么,母亲就给什么。

她想,我可不能失去儿子的爱,在这世上,我只剩下一个最爱的人了。

有一天,儿子打电话找她。

「妈妈,我现在要一笔钱。」

他把那笔数目说了出来。

「开玩笑!」母亲听完大叫一声!

「不是开玩笑,我需要那笔钱!」

「不行!你回家来,我们慢慢谈!」

儿子大吼一声:「原来你爱钱比爱我还多!」

不是这样的。

母亲还想说点什么,但儿子已经把电话挂断了,因为她没有教会儿子怎样听人把话说完。

她心爱的儿子,已经听不懂人话,尤其听不懂拒绝他违逆他反对他的话了。

觉得自己没人爱的儿子,回家以后做了一件震惊社会的事:

把最爱自己的母亲给杀了。

这个母亲,最后还是失去了儿子的爱,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爱,但不要溺爱。溺爱,有时真的会害死人。

在另一个故事里头,有一个从小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无恶不作,最后被捕入狱。

他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再喝一口母亲的奶水,结果当母亲真的来了,他却把含在口中的乳头给咬掉了!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都是妈妈害的,如果妈妈不要那么宠他,或许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这种想法很要不得,每个长大的人都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父母出面负责。

真正成功的人,会把失败的责任归给自己,却把成功的因素归之于他人,归之于上天;真正的失败者正好相反,他们会把成功归给自己,却把问题推给别人,怪罪上天不照顾自己。

但另一面,从故事中我们也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响真的很大。

教育,不能真正解决人所有的问题,但不好的教育,往往就是制造问题的工厂。WWw.yJS21.cOm

人性中有其黑暗的一面,有罪住在其中;加上不合适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就有如火上堆炭,让世界陷入一片火海。

溺爱、凌虐或者逼压太紧,都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唯一能达成的就是把孩子内心的野兽养肥,最后反噬自己。

爱,但不要溺爱。爱,要在光中去爱,要为心爱的人儆醒,用你的祷告守护他们。

也许你仍然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未来的事谁也不知道。但你可以把天大的事情信托给至大的神,把一切难题带到耶稣面前去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


认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七年前的事,因为皮肤过敏,在眼科医院挂盐水。连续几天,输液室的电视机里就是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觉得很搞笑,很好看。“为什么一直放动画片呢?”我问老公。“这是儿童医院!”老公笑着说,我这才想起那几天输液室只有我一个大人,等以后有了宝宝一定让他(她)看,我当时这样想。所以现在,每天,我会和儿子一起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头儿子是如此地快活,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爸爸。小头爸爸能陪儿子玩所有的游戏,是儿子忠实的小伙伴。大头儿子想要像小鸟一样飞上天,“那你去试试吧,祝你成功!”小头爸爸说,后来他帮儿子造了滑翔机,让儿子真的飞上了天;大头儿子用泥巴做的玩具被太阳晒散了,很难过,他就带儿子去陶器厂参观;他和儿子一起去野外捉蟋蟀,一起在端午节包粽子、写王字,并帮儿子给森林里的老虎熊和狮子熊写信。小头爸爸对儿子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呵护震撼了我!

小头爸爸细致而深刻的父爱感动了我,我能给儿子做什么?……

从儿子6个月起,我就帮他记成长日记,三年半,足足有12万字。“你真是个伟大的母亲!”同事、好友常这样夸我,但我依然很惭愧。因为开放周要开课,连续几个晚上没陪儿子入睡,儿子哭着;一模考试后,我在家访,“妈妈,你不要去哥哥姐姐家!”儿子抱住我的腿,可我硬是走出了家门,门内传来哭声;“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儿子哭着说,可我躺在床上起不来,在决战中考的最后一个星期,连续的失眠让我苦不堪言,回到家,已没有力气给儿子讲故事了。最近一年,儿子接连生病,两次肺炎,高烧痉挛,这已经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儿子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一直觉得是自己太粗心,对儿子总是缺少耐心和细心。“我一定要弥补!”我告诉自己。

影片简介说: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越的物质关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他们最最需要的是一个小头爸爸和一个围裙妈妈。“爱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东西”,我会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让儿子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搞笑: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转蔡春猪《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看了之后百感交集。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正常的孩子,已经是上天的恩赐,应当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对于有些东西,不要太过苛求。要知道,有多少当父母的,只要孩子能当一个普通人,正常地去上学,就知足了。

像我一个同事,孩子在出生时大脑受挤压,智力造成障碍,一生将让家人操碎心。

我小区里的一个孩子,经常被两个家人架着、拖着在走路,语言也表达不正常,都不忍心去问什么毛病。

一个邻居说,她同事上小学的孩子,走在大街上,踩在了井盖上,井盖翻起来,他掉进去,就摔死了!

让孩子平安、幸福地长大,才是最重要的。

正文如下:

吾儿喜禾:

这封信本来打算你18岁的时候给你写的。你在外地读大学,来信问我对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我再次重申,大学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四年,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要以恋爱为重。至于学习,如果还有时间,就去抄抄同学作业。

还有一点,你父亲必须提醒你的:不许在宿舍打麻将!麻将洗牌的动静太大,易为校方所发现。别跟我说把你女朋友的连衣裙垫在桌子上了,没用的,就算把你女朋友垫在桌子上——我就不信你还有心思打。你父亲的态度很明确:弃麻将而择纸牌,是为上策。打纸牌动静小是其一,更主要的,就算校方发现,一副纸牌没收了你也不至于心疼。另:校方没收纸牌时你不可太老实,建议你抽出两张,让他们也玩不成。

……

这封信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写的好处是:有16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提前16年写这封信,确实有难度——不知道收件人地址怎么写。因为你就住在我家里。虽然没有法律规定收信人跟寄信人的地址不能相同,但是邮递员会认为你父亲脑子有病。

吾儿,我都能想到你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你撕开信封,扯出信纸,然后再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嘴里咽下去。你这么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信的内容让你生气了;二:你不识字;三:你是自闭症,撕纸就是你的一个特征。不知道你是哪一点,盼回复。

一年365天,每天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有人在那天出生,上大学,结婚,第二次结婚……那一天就区别于另外的364天,有了纪念意义。吾儿,你也一样,在你的生日之外,还有一天,对你父亲还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重大,你父亲的人生方向都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天,你被诊断为自闭症,你才两岁零六天。

那天凌晨两点,我就和你母亲去医院排队挂号,农历新年刚过,还是冬末,你母亲穿了两件羽绒衣还瑟瑟发抖。

在寒风中站到6点,你母亲继续排队,我开车回家去接你。到家把你弄醒后,带上你的姥姥,我们又匆匆赶回医院。那天你真可爱,一路上咯咯笑个没停,一点都不像个有问题的孩子。你姥姥本来就不同意带你去医院检查,半路上就说不去了。但我还是要带你去。

你都两岁了,不会说话没叫过爸爸妈妈,不跟小朋友玩,你也不玩玩具——知道你是想替父亲省下买玩具的钱,但有些玩具是别人送的你玩玩没关系的;叫你名字你从来都没反应就像个聋子一样,但你耳朵又不聋;你对你的父母表现得一点感情都没有,很伤我们的心。你成天就喜欢进厨房,提壶盖拎杯盖的,看见洗衣机就像看见你的亲爹。你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放下心。

到了医院才知道,你母亲差点白排一晚上队了,中间进来几个加塞的眼看把你母亲挤掉。你母亲急了撂下一句狠话:如果我今天看不成病你们谁也别想看成。你母亲字正腔圆的东北话发挥威力了。有个老头脱下假发向你母亲致意。还有一个人则唱起了赞歌:这个女人不寻常。

吾儿,在大厅候诊的时候我们很后悔,怎么带你来到这个地方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一直都很文静却突然大声唱起“老鼠爱大米”;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一直在揪自己的头发——揪不下来就说明不是假发但还要揪;还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一直在候诊室晃荡,不时笑几声,笑得让人发毛……北大六院是个精神病医院,我们不该带来你这个地方的。

好在很快轮到我们了。你像是有所感觉,却开始哭起来,死活不肯进诊室。吾儿,医生其实没那么可怕,医生也扣鼻屎,刚才我闲逛时看到的。而且跟我们一样,医生扣鼻屎也是用小拇指而不是用镊子。可能的区别在于:医生扣鼻屎前会先用酒精给小拇指消毒。

给你检查的医生是个专家,我们凌晨两点就来排队就是想给你最好最权威的。专家确实是专家,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很不一样:等一会,我接个电话。专家说电话也很有风格,干脆简短:……不卖!以后别给我打电话了,烦不烦。

但是我希望专家跟我们说话还是别太简短了,最好婆婆妈妈多问几句,我们凌晨两点排队不能几句话就给打发了。

专家问了你很多,但我们都代劳了。你太不喜欢说话了,以听得懂为标准:迄今为止你还没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跟小狗比,小狗见到我会摇尾巴,你有尾巴可摇吗?所以你要说话,见到父亲上班回来,你要扑上前去说:爸爸你怎么提前回来了,有个叔叔在妈妈房间还没走。

专家还拿了一张表,让我们在上面打钩打叉,表上列了很多问题,例如是不是不跟人对视、对呼唤没有反应、不玩玩具……符合上述特征就打勾。吾儿,每打一个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你也太优秀了吧,怎么能得这么多勾?!

专家说,你是高功能低智能自闭症——吾儿,你终于得到了一把叉了,还是一把大叉,叉在你名字上——你的人生被否决了;你父母的人生也被否决了。

专家说完,你母亲说了三个字:“就是说……”。就是说什么啊,就是说可以高高兴兴去吃早餐了?就是说将来不用为重点小学发愁了?就是说希望在人间?还是就是说:医生,吓人是不符合医德的哦。

吾儿,你母亲当时只说出了“就是说”三个字,之后就开始哭了。专家拿出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她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人道主义是催泪弹。你母亲泪如泉涌——哇塞,也太多了吧,我看她以后三年都没泪可流了。

我问专家:自闭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专家说了很多很多,什么神经元什么脑细胞……我不想知道这些医学术语。我对专家说:您就简单说吧。专家去繁就简,一言二字:未知。那怎么医治呢?专家曰:无方!不知道病因,又没有方法治疗,这什么医院。你的父亲当时英文都逼了出来:FUCK ME!

正如专家所说,也不是完全没希望。有几家康复机构可以选择。专家开始化身指路神仙了,机构分别叫什么在哪怎么去。你知道的还不少啊,专家。

入机构就能康复吗?你父亲又问专家。专家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完全康复的案例。

吾儿,你知道绝望有几种写法吗?你知道绝望有多少笔画吗?吾儿,你还不识字,将来你识字了,我希望你不需要知道这两个字几种写法多少笔画,你的人生里永远不需要用这两个字来表述。

专家说你这是先天的,病因未知。就是说,你姥姥姥爷把你带大,免责;你父亲母亲把你生出来,免责!我们都没有错,有错的是你?!

是你父亲母亲的错,吾儿,父母亲把你生下来,让你遭受这种不幸。

吾儿,知道那天你父亲是怎么从医院回的家吗?——对,开车。你说对了。

你父亲失态了,一边开车一边哭,三十多年竖立的形象,不容易啊,那一天全给毁了。你父亲一边开车一边重复这几句话:老天爷你为什么这么对我?我做错什么了?

你的姥姥双唇紧闭,一言不发,把你抱得紧紧的,就像在防着我把你扔出窗外。

你的母亲没哭,她没哭不是因为比你父亲坚强——车内空间太小,只能容一个人哭。你父亲哭声刚停,你母亲就续上了,续得那么流畅自然。这就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无缝续哭?

吾儿,到家后你父亲没有上楼,你母亲你姥姥抱你上的楼,你父亲还有几个电话要打。第一个电话打给你哈尔滨的姥爷。你出生后不久,你不负责任的父母把你扔在哈尔滨,自己在北京享乐。这两年都是姥姥姥爷带的你。你父亲要打电话跟你姥爷解释:你现在这样不是他们带的不好,你在他们手上得到了最精心照顾呵护,我要深深感谢他们。

第二个电话打给你湖南的爷爷奶奶。这事跟他们不太好说。后来发现不用怎么说,只要说个开头就可以了:你孙子将来可能是个傻子……电话那头就开始哭了。OK!电话别挂,放一边,吃完晚饭回来,再拿起电话,还在哭。电话还是别挂,放一边,吃宵夜去。

后面几个电话是打给你的大伯二伯,还有你的姑姑。他们的表现……?你姑姑这个娘们跟她妈一样,两个伯父表现不错,至少没哭。

父亲的朋友圈里,你父亲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你胡吗个叔叔,他是你父亲的死党。胡叔叔还没生小孩呢,吓吓他,吓他以后不敢生小孩,收你为义子,他的房子车子将来就都是你的了。

你父亲还想打电话,却发现没人可打,电话里存了200多个号码,跟谁说,怎么说——嘿,兄弟,我儿子是自闭症……嘿,姐们,你听说过自闭症吗?

那天你父亲哭得就像个娘们,花园的草看到了,你父亲可以拔掉;树也看到了,你父亲没办法,他们受《植树法》保护。杀人的心都有,却奈何不了一棵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树不逝。

吾儿,一个人不吃饭光喝水7天不会死你知道吗?这点应该不需要你父亲验证,所以第二天你父亲就进食了。

吾儿,自打从医院回来,你父亲发现家里面可以坐的地方多了。台阶上,坐;门槛上,坐;玩具车上……到哪都是屁股一坐。

吾儿,你父亲做错过很多事,但最正确的就是跟你母亲结婚,你父亲未必伟大光荣正确,但你母亲确实勤劳善良勇敢。你母亲为了照顾你,果断地把工作辞了。

吾儿,你父亲只是三日沉沦,沉沦三日,他马上振作了。振作的标志就是:肆无忌惮的开玩笑了。

吾儿,你父亲每天在微薄上拿你开玩笑,不是讨厌你,是太爱你了。你举手投足都是可爱,你父亲胡言乱语也都是爱。希望你明白。

吾儿,你收到这封信后,我知道你会把他吃掉。你爱吃饼干,但我找遍了全世界,也没找到饼干做的纸。SORRY。所以你就别在意口感了,至少比烟头泥土好吃吧,你又不是没吃过。

信里面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医院的事,那些事情忘不了,索性写出来,你吃掉,以后也就没有了。

那些都是你的过去,不是你的现在,更不是你的将来。现在你一天比一天进步,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你势头很猛啊,小朋友,不得了啊,照此发展,你八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说: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嘛。有的人八十岁未还必能达到,一个曾经的高官现在的阶下囚说: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呸!不经过努力没有奋斗能成为普通人吗?

你父母也是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到死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无趣。所以虽然你最后还是沦为普通人,但你的一生比你父母有趣多了。不许骄傲。

我对你有曾经很多期待和愿望,这些期待和愿望有的冠冕堂皇上得台面,比方你成为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比方你当上省委书记;比方成为考古工作者;比方成为哪位部长的换帖兄弟承包点工程……这些其实都是浮云,算不得什么,父母对你最大的期待和愿望:你是一个快乐的人。这个愿望说大就大说小则小,但希望你能帮父母亲完成,我们也会尽力协助,但主要还是靠你自己。

上不了台面的愿望和期待,父亲其实更期待你实现:搞大一个女孩的肚子。前提是:别强来,注意方式。

你父亲年轻时,情书写得才华横溢,以为会收获爱,结果只得到两个巴掌,颇意外。——你父亲后来总结出的经验可以作为家训,世代流传下去:写给A的情书,务必装到A收的信封里,而不能是B收的那个信封。子孙后代切记!

但父亲这次给你写信,真情实感,句句发自肺腑,尤其没有装错信封。希望能得到你的爱。

还有,回信的时候,虽然收信地址还是我们家,收信人就是我,但我还是希望你跑一趟邮局。邮局有个女孩长得不错,追到手我给你腾房。OK?

儿子,希望你长成一个男人


一直在讲,要掌握必要的孩子发展规律,同时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比如,我们既要认识到男孩女孩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但同时,又最好不刻意人为地,拿不一样的教养方法区分对待男孩女孩,而是以孩子自己的个性化需要为准。因为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不是用来“设计”孩子未来的,而是为了更好地陪伴、支持孩子成长。

其实,不需要我们特别去做区分,在我们自然而然的教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自动接收到整个成长环境传递给他们的区分信息。比如从一出生起,接生的医生会第一个判定:恭喜你,生了个小公主/小公子!其后,新父母会向亲戚朋友报告好消息,并且一般都会特别说明,小家伙是男孩女孩。紧接着,亲戚朋友探望恭贺之时,一起带来的,还有针对男孩/女孩不一样的礼物、探视话语、态度等等。

这些就是整个社会对于孩子性别角色发展的一个引导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刻板印象”。性别的刻板印象并非是贬义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性别的刻板印象,帮孩子朝向正确的性别角色去塑造自己。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自然而然地尊重孩子的生理现实,以及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实,读懂孩子的需求并予以恰当的回应。

父母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逗弄孩子的“性别身份”

稍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产科病房,父母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一般会把他们的儿子喊作“大胖儿子”“小老虎”“铁蛋”等,热衷于根据他们的哭声、握紧的拳头、乱蹬的脚来评论这些小伙子的力量。在许多西方国家,男孩一出生就被包裹在蓝色的襁褓里,而女孩则被包裹在粉色的襁褓中。这种性别的社会化,从婴儿早期即开始,并一直继续下去。

在这个阶段,我给父母的教养建议是,就按照孩子的生理性别,给他提供适合这个性别成长的环境。比如穿戴男孩衣物服饰、玩男孩子喜欢的玩具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下面这种情况。

当今社会,生男生女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很多妈妈都期盼着迎来一位小公主,但事与愿违偏偏是个小子。有时候家人一时兴起,会把孩子打扮成小姑娘的样子,扎起小辫、穿上裙子,一家人则在一旁捧腹大笑,完全没人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的影响会是怎样的。更有甚者,等孩子长大一些还以此为玩笑来耍弄孩子,拿出当年被拍成女娃的照片对孩子说“你看,你原来是个女孩的,多可爱,后来变成男孩了”,看着孩子一头雾水,或者生气通红的小脸又是一顿嬉笑。

这样做,很不利于孩子的性别发展。当父母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并哈哈大笑的时候,男孩就捕获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这样的打扮才好,看,爸爸妈妈多高兴,我就该这样穿。”他们会思考:原来做女孩子才可爱,才被爸爸妈妈喜欢呀。如此,孩子脑子里就会出现这些性别混淆的信息: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当男孩好还是女孩好?所以,我还要再强调一遍,你的孩子生来是什么性别,就照着这个性别的刻板印象去养就好了。

父母对男孩的气质培养,要符合社会对男性角色期待

性别差异并不只是不同的生物遗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社会文化都期待男性与女性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也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为了回应这些不同的期待,孩子们必须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并将这一信息整合到自我概念中。

男孩们总是被鼓励担任工具性角色。将来作为一个传统的丈夫与父亲,男性必须承担养家糊口、保护家庭不受外界伤害的责任。因此,人们总是期望男孩们是支配、果断、独立和富有社会竞争性的。社会看重男孩们的成就和自立品质。

曾有研究者做过“110种社会文化中五种心理品质社会化过程的性别差异”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可见,社会普遍对于不同性别角色是具有不同期待的。可能你会认为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已经由于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高以及更多职场女性的增加而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20世纪后期性别平等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今天的少年和青年仍然认可许多传统的性别模式。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整个社会对于男人的看法是理性、有抱负、自信、运动好,并且是拥有很多优势人格的领导者。

所以,想要男孩子长大后朝向社会期待的男性化角色发展,父母对男孩的教养过程中,也要有意地培养男孩子的这些气质。在聊到“穷养男孩”这一论点时,我就专门提到,我更愿意把这个“穷养”换成“多经历”。经历是一种财富,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人生需要经历,但并不是只有苦痛的经历才是人生的财富。对男孩的爱、接纳、包容其实更加难得。各种各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产生各种不同的体验,如果孩子的每一次经历父母都能给予很好的正向的引导,孩子都会由此获得充盈的心理能量。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爸爸对于男孩的榜样和引导作用,远比妈妈更要紧。尤其是3-7岁,是孩子的气质养成关键期。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这个阶段,爸爸需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男性榜样参照。而且,爸爸多参与到儿子的教养和活动中去,这个男孩子的气质就一定差不了。

父母要接纳男孩气质中的特殊性

要说男孩和女孩最大的气质差别是什么,想必有男孩的父母会异口同声,那就是男孩更加好动,更具攻击性。

从2岁开始,男孩的身体攻击(打人)和言语攻击(说脏话)就多于女孩;在青春期,男孩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其实不只是2岁以后男孩子的特殊气质才开始展现,在出生之前,男孩的身体活动就比女孩活跃,比如胎动更多、力度更大等。在整个童年期,特别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男孩都一直保持着比女孩更高的活动水平。事实上,男孩表现出的高活动水平,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发起和参与非攻击性的打闹游戏,比如我们会常常看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扭打成一团。男孩女孩的确有着这样泾渭分明的玩法。同性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小男孩之间会互相推来推去。动物界中的雄性也多有这种行为。女孩子则要安静一些。心理学家们观察到的上述种种,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最初的性别气质差异。而这些差异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不一样罢了。

只是,这些不一样往往会成为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比如一位妈妈问:

罗静老师,你好。我的儿子刚满8岁,小学二年级。在很多人眼中,他品学兼优,有惊人的求知欲,相对同龄人而言,知识渊博,甚至老师给他“小博士”的称号。很多人羡慕并问我怎样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但我自己对于教育他却经常有无力感。从他上小学开始,我就发现他听人讲话时心不在焉,而且手里永远停不下来。要么抠橡皮擦,要么卷书页的角,一年级刚上学的时候,居然一天可以把一块橡皮擦戳出几十个小洞,甚至整块橡皮擦都散开了。现在已经好些,但是,手还是永远没法停下来,而且大人跟他讲话,他眼睛都不看着对方。请问罗博士,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显然是一个精力旺盛、喜欢探索的孩子。而且,男孩子沉浸在探索中时,往往耳朵就好像是“关闭”的,他们无法同时接受到多重信息。父母若对此予以批评,对孩子的探索行为进行限制,很容易压制他男孩子的天性。而且,越是强制矫正,效果越不好。更好的方法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恰当的支持,比如上面这位妈妈,就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手部游戏;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走到孩子跟前、低声、蹲下来,跟孩子保持目光接触;为孩子这些旺盛的精力寻找合适的兴趣班;带孩子多做户外的体育活动,比如外出郊游、爬山、跑步、踢球等等。

这些引导和活动,如果主要由爸爸带领男孩子去完成,将是非常棒的事情。因为,在大运动、够激烈的活动中,爸爸的“硬汉”形象,无疑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子的气质形成,是个非常好的参照榜样。

一个80后中国女孩写给未来儿子的信


今天在网上闲逛,发现了这篇的文章,文风幽默有趣,而且看上去和我印象中的80后差距巨大,从此文中,让我不得不对80后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如果按照此方法教育孩子,不成才才怪呢。所以那些60年代、70年代人也应该好好地向这个女孩学习一下吧。闲话少说,现在请看原文。

乖儿子(如果是闺女 千万别跟妈计较 因为打儿子俩字只敲四下键盘)你好 我是你妈 你亲妈 你风华绝代的亲娘 恩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你一定很好奇妈是什么时候写的 非常牛掰地告诉你 是你妈二十那年写的 那会儿连你爹都没有 就是突然兴致来潮了 决定现在写下一些话和承诺 可能你读完会想说 妈赐我毒药 让我离开人世吧

首先我必须说 其实你有可能差点就不出现在这世上 因为你妈我曾经想要俩孩子 到只想要一个孩子 到后来见着孩子就恶心 但是遇见你爸 你妈就倒塌了 然后你也知道 男女一相爱 就为所欲为 于是在一个非常美好的日子 我和你爸就昏天暗地了 因为爱你爸 因为你妈觉得女人没有孩子很不完整 所以就把你给弄出来了

为了你 娘抛弃了性感小裙 为了你 妈忽视了高跟鞋 为了你 母后放弃了一切被定义为垃圾的食物 为了你 额娘想没事爱爱你爸都提心吊胆 你说一正值娇媚无比的女人突然这样容易吗

还有你爹容易吗 首先视觉上就得进行调整 其次心理上要准备承担更多累人的事 再就是生理上要忍辱负重 所以为了你 我和你爸没少受苦 一点都不容易

以后别觉得我们活该对你好 以后别觉得一切拥有都是理所当然 以后我们爱你十分 你得爱我们五分 剩下的五分就看你小子良心了 看见你就会让我想起和你爸相爱的点点滴滴 看见你就会让我想起你姥姥和你姥爷那时的不容易 看见你就会让我想起你妈小时候也跟你似的那么可爱

对于你的爱好 妈有点稍微自私就是想让你去学钢琴 你妈我学了七八年钢琴也没弄个什么肖邦啊贝多芬奖的 那是因为你姥姥只是想让我有个兴趣 而我纯粹是为了让你以后勾搭小姑娘更加方便点 有那么一部分丫头看见长的不错还会弹钢琴的男的就发昏 当然如果你誓死不学 也不逼你 最多不理你几天

还有妈希望你能爱运动 篮球足球网球各种球随你乐意 学生时期运动型男生很招风 我希望你是校园风云人物 迷倒一片女人 让她们来贿赂我 告儿她们带酸奶 这样没事儿你爸还能跟你在楼下篮球场斗两下 当然我经过的时候 你必须把球传给你爸 这样我就可以抱着你爸说 老公 你真帅 你爸一个反扑 媳妇儿 走 回家

妈希望你能爱学习 但不是书呆子 千万别跟我说 妈我只爱学习 我只想看书 我可能一激动会掐死你 不用非得什么第一第二年级前五十 差不多就行 这个东西要看你自己 只要你觉得不亏 只要你觉得这就是你的能力了

恋爱这个问题 妈的建议就是 如果觉得责任是你能承担的 那么你爱怎么折腾都随便 只是我要告诉你 每个女孩都值得被珍惜 不要随随便便地玩弄任何一个人的感情 请记住保险套随身携带 再就是如果你恰巧爱上了同性 请你告儿妈一声 如果那个人是你真正爱的人 我和你爸都不会阻止

对于朋友 请你记住哥们是陪伴你最久的一群人 可能在你还年少的时候交了所谓的坏朋友 但是记住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 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作为男人 担当 责任 仁义这些请你记住 妈宁愿要一个为了哥们去炮儿局的儿子 也不想要个冷血无情只为自己的尊贵人物 不过你丫要是折了 真跑进去蹲着了 我抽死你这事没商量

希望你是个真男人 是个有血性的真爷们 不是阴柔男子 那都是放屁 关于你的前程 爹妈不会强求你 希望你能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儿 如果你想拎包走遍世界 好的 去吧 每个年轻的血液都有着那些冲动 年长的人会称之为盲目 但我不希望 等你老的时候后悔年轻时有那么多没做过的事情 只要不是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

有人说人生最邪恶的地方是只能年轻一次 可这也恰巧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会珍视和坚持 我和你爸不需要你养活 让你拥有自己的事业 是为了让你可以承担自己的家庭

对了 说到这 就要提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那就是你结婚了 千万别跟我和你爸住一起 求你了 就让我们和谐的渡过人生吧 你要是有小孩了 也千万别扔给我们 每个星期带过来让我们俩玩两天 我和你爸可能没事就出去旅游了 哪玩儿去了 总之让俩老头老太太多腻歪腻歪吧

对于感情妈妈要告诉你 记住只靠单纯的喜欢和爱 那份感情不会长久 信任 沟通和宽容才是最重要的 人不难懂的 只要你主动去沟通 试着换位思考 请你信任你的爱人 不要怀疑 请你尊重你的爱人 不要认为对方理所当然就应该对你好 千万不要总自以为是的去考验对方 千万不要认为对方一定懂你 因为谁都不是天王老子 生下来就什么都懂

关于生活 这是一个很妙不可言的话题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但都遵循着一个准则 那就是良心 请你活的潇洒些 请你活的对得起自己 别大学毕业了跟我说 妈 我没拿着英语四级 你爱拿不拿 只要学校给你毕业证

哎呦 就是记住你妈爱喝酸奶 你挣钱了必须得给买酸奶 但绝不要芦荟味儿的 就是记住你爸爱你妈 别没事傻了吧唧跟你爸统一战线跟我起义 因为你铁输 就是记住我爱你 非常地爱你 从你出现在我生命里那一刻开始 还得记住以后逛街的时候得让我挽着 还得喊我姐 听见没

至于你老婆 带回来给我和你爸瞧瞧 大概的理想儿媳妇标准就是五官俱在 四肢健全 心智正常 但你敢给我领回一非主流的儿媳妇 我能踢死你 别怪妈不开通 因为你妈不想看见一山寨版熊猫在眼前晃悠

不说了 累了 还有点饿了 你是不是看哭了 别哭 你妈爱感动人这事不是一年两年了 因为心里有你 才想那么无怨无悔地爱你 宠你 感动你 对你好 千万别总出去说我是你妈 我怕那些孩子因为太羡慕而挠你

曾在随笔本上随手写下了一句话

爸妈是我人生最大的弱点;若他们离去,我的世界会瞬间崩塌

后来下面被你姥姥补了一句话

孩子,等到你为人父母那天,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孩子

若他们离去,你的世界会瞬间崩塌

大宝贝儿子,我爱你 我还至死不渝地爱你爸 我还以命担当地爱你姥姥姥爷爷爷奶奶 我还坚贞不渝地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和平 阿门 真主安拉保佑 阿弥陀佛!

4个故事告知你溺爱孩子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做错事了,家长过来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好像还小是不懂事的理由。因为孩子还小,家长放弃了教育孩子明辨是非,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后,也依然是不懂事没教养的大人。

家长对孩子的放任,总有一天会还到孩子身上,当他长大后被残酷社会狠狠教育的时候,他就知道,无论大小,教育和教养都是不该缺席的一课。

所以,别再为孩子的没教养找借口了,更加不要变成文中的“熊家长”,家长的教育,无论孩子多小,都不该缺席。

一、年龄小,不是胡闹的理由

同学给我讲过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她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同学朋友送了很多礼物。有朋友送了一个音乐盒,精致漂亮极了。刚拆开,被一起来的表妹看到了,5岁的表妹很喜欢,就直接张口问她要。

同学不是很乐意,怎么说也是朋友送的礼物。可是她不给,表妹就又哭又闹,有趣的是同学妈妈的态度,她很大度,很宽容地直接把礼物送给了表妹。理由是她那么多礼物呢,送一个给表妹又无妨。

肯定有人会不以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气是天性啊,活泼点才惹人爱。”“亲戚家的小孩,给她又怎么了”……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态度总是宽容的,心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说:”他还小,不懂事,你就让让他。“

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护身符,自带有理光环(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谅。

真的是这样吗?

二、熊孩子背后总是有一个熊家长

孩子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小,他们对于是非对错,并没有成人那么清楚明白。他们会凭着天真的本性做事,没有父母的引导教育,这些本性导致的后果,有些在成人眼里无伤大雅,比如在电影院里跑跑,拿走姐姐的礼物……有些则可能导致很严重的伤害。

新闻中曾经报道过一件事: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经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

面对警方的询问,小孩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更扯的事儿还在后面,孩子的爸爸在赔偿的时候,只赔了一条安全绳!!

呵呵!别再拿“小”说事儿了,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的熊行为,都是家长放任的结果。

三、你不去教育孩子,总有人替你教育他

有个很旧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他小,可做妈妈的你还小吗?你难道不知道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四、你可以宽容孩子,但社会不会

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家长会说类似于“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的话,孰不知,在溺爱和错爱下的孩子,长大同样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有一个孩子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

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也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刘烨:爱儿子和爱女儿不一样


我儿子出生是我拍《建党伟业》的时候,我特别感谢韩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他给了我一个月假期让我回家陪生孩子。

我在微博上晒过我儿子的照片,有人说我拿儿子炒作。不过我不在乎,因为我儿子长得真他妈漂亮。我以前学过画画儿,小时候第一梦想是当画家。

儿子出生,我在产房里看着他15天,然后我画了他。媳妇看了我的画,一下就哭了,她觉得画得太像了,她好好收了起来。我画的画或许并不是太好,但是我画里有感情。

之后就开始拍电视剧和电影,一直没歇。对儿子的生活我没有尽到太多责任。前天晚上,我回家,儿子拿勺子梆梆敲桌子。

我说别敲了,他“呱”一下把勺子扔了过来。那天我不说话,瞪着他,他也看着我,在照眼儿的过程中,我儿子输了。我绝不允许儿子扔勺子这种行为,我媳妇说儿子还小,我说这不是小的问题。

这样的事儿母亲不会制止,她没能力做这个,或者没有这种分寸感。家里面,只有父亲是立规矩的。

你看动物世界,一个狮子带着母狮子,大公狮子毛特长,生的小狮子里有公有母,小公狮子趁着父亲外出巡逻就开始抢肉吃,显得比母亲范儿还大,但只要公狮子一回来他立马老实。所以,我就是要给儿子定规矩。

我觉得孩子从小就要让他知道什么事是有一次就不能有第二次的。我不会像我爸爸那样动手,但我会用我的方式让他明白。那天,他吃饭的时候用桌布挡着自己不敢看我,他知道自己错了。

我们后来有了女儿。我媳妇真是很辛苦,以前她不请保姆,自己带。

让我感动的是,我女儿小时候穿的那件毛衣,是我媳妇刚出生时穿的,那件毛衣,是我媳妇的外婆给她一针一线织的,到现在还留着,这就是传承,我觉得我们要学习法国人这一点。

在家里,我站着抱女儿,直到她靠我肩上睡着了,我一下儿能站十多分钟,觉得自己特壮烈。等一看她好像睡了,轻轻给放床上。

男孩儿呢,我只能吓唬他,故意把声音放低:“诺一,现在睡觉……”我觉得儿子和女儿真不一样,我抱着儿子时,他不会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可我抱起女儿,她总会把头趴在我的肩膀上。

我媳妇安娜是我的天使,也是最好的母亲……

我媳妇对我来说就是天使,她是老天爷派来拯救我的人。

我以前失眠喝酒,她告诉我生活是什么,生活太美了。你看窗外,二环路上,车在走,车窗反射出的光,多好。这就是生活。这是重要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没结婚,当时我们在法国,走在尼斯小路上,就像诗一样的环境,蓝天没有云彩,那里农村也没有狗叫,石子路我们俩走,我们俩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突然树被风一吹哗啦啦地响,我突然觉得太浪漫了。

其实平时我是个害怕浪漫害怕矫情的人。

我们是结婚两年有的孩子。当时很激动,生死事大。我媳妇可沉得住气了。她发现怀孕时在法国,电话里和我说好像感冒了,但没买药。

一直到她回北京,冲我张开双臂,说她怀孕了,她想当面我和分享。她真是我的天使,可我没有表现太多。

我媳妇说我爸听这消息哭了。我特烦养儿防老这句话,因为生儿育女是件特伟大的事。养儿防老这句话特别有目的性,我质疑这话。

我是一家之主,我不敢停下我的工作……我为孩子做的太少了,但我为什么心安理得呢?因为我爸也这样。他是长影厂的灯光师,八几年我特别小的时候我爸就出去拍戏了。

他走我表现得特伤感,其实特高兴,终于没人能管我了,我妈打我,但我不怕她。

我媳妇是法国人,她总觉得工作一段时间就该停下来休息一下。我对媳妇的解释是:不能停,停下来可能就完蛋。

我认识的一个清华博士生在90年就挣了一百万,觉得自己一辈子够花了,然后在北京郊区包了一块山,那时候也就几千块。

包片山在那儿做学问看书,一辈子够了。结果到了2000年初就给逼回来了,这物价涨得太高了。咱们谁也不敢停。这个社会没人敢停,物价涨得那么快,幼儿园学费那么贵,谁敢停?

成为父亲后,我胆小了,我会考虑很多事,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犯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老婆和女朋友是不一样的,孩子要倚仗你生活。

我是一名演员,其实演员、作家、编辑都一样,都是养家糊口。我儿子长大了,肯定会被别人说,你是刘烨的儿子。

这点我媳妇挺牛,她很早就跟我说,如果孩子长大了,18岁了,还老对人说,我爸是刘烨,我是刘烨的儿子,那么他是谁呢?是不是失去自我了呢?!我觉得太对了。

从小儿就有很多人对他表达尊重和善意,他很高兴,但他是谁呢,他是干嘛的?可我们摆脱不了这个困扰。如果有办法可能就是你不当明星了。塞翁失马得马焉知祸福。

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我必须让我孩子接受中国教育……

我媳妇和她妈吃饭,这顿你请,这顿我请。这就是中国人跟老外的区别,我要跟我老爸吃饭说这顿你请,那早拿东西砸过来了,本质上好多东西不一样。

我不改变自己,我媳妇也不改变她自己。但我希望我的孩子接受中国的教育。

我在结婚前就和老婆说过,我不可能跟你去法国,咱们肯定在中国生活,孩子也是。

如果我跟孩子说中文,他和我说法语,那我肯定急眼。所以孩子一定随我,说中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又分南方北方,孩子得跟我随北方文化。

我媳妇是法国人,她老反驳我。结婚前我去法国见她爸妈,他们问我父母,我说我2000年的时候把他们从东北接到北京住了,我养他们。他们说,啊?你养?我说中国文化就这样。她爸说中国文化这点很好。

父亲节,我最想跟孩子说……

儿子,我希望你别太累。好多人问我,想不想儿子今后做这行?我害怕你没有我坚强。我很坚强,这需要勇气。

女儿,永远别嫁别人,嫁给我。女孩子们,你们真应该爱爸爸,爱你们的爸爸,一定没错,但爸爸的表达永远不会是女儿我爱你。

育儿观念: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中,最深厚的莫过于母情。孩子则是母亲手中正在雕塑的作品,作品的好坏与母亲的素质密切有关。

在人生幼儿时期这个最重要的阶段,孩子面对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母亲,这个时期儿童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有三迁的孟母,晋时有退醉的陶母,唐时有和丸的柳母,宋时有刺字的岳母,古代在生命得不到延续保障的年代,出现了身体或许瘦弱而精神充佩的伟大母亲,从前的母亲在孩子面前是自信的,品品代代遗传、复制、放大,进而成为社会的本色。战火纷飞的年月里,面对枪林弹雨,有多少母亲送儿当兵上前线,贫穷时期的母亲夜夜与油灯为伴,手中的纺车是儿子求学的经济来源,当今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得主就是出自寒门,父亲长年卧床,是母亲认准一个理“腹有诗书气自华”,靠打工、养纺供儿子读书,当中外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教子的秘诀时,母亲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儿子从小没有进过一次饭店,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儿子的这点出息是苦出来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每个家庭的关注。一次我们去家访,3岁的孩子有一大堆玩具不玩,正在抱着一幅麻将牌玩,还能告诉我们那是“幺鸡”,那是“白板”并熟练的在地上摆起来后来才知道孩子的母亲喜欢搓麻将边搓边逗着孩子。较少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注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孩子的精神需求,人个塑造,是影响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的重要的原因。好母亲会教给孩子打猎的技巧而非能填饱肚皮的肉。常听有些家长说,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不会教育孩子,家长的知识不等同与家长的素质。宋代贤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它的母亲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懂得教子做人之道。

学习了古代母亲以及教子成才母亲的高思想、高品质,我们现代母亲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拥有更高的素质。由此,便联想到一句话:经历过凄风苦雨,承袭了苦难基因的种子,才可能长成擎天大树。

一个想讲给所有孩子听的故事


一个名叫叶子的年轻母亲,向江苏台《今晚我是你的DJ》的知名主持人文岚倾诉了这样一个故事。叶子的女儿蓓蓓上幼儿园,有一天蓓蓓突然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奶奶说自己不想活了,惊恐的奶奶问她为啥原因,孩子说,她的同桌是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总是无事生非地捉弄她、欺负她,有一次她忍受不住了,向老师反映了男同桌欺负她的行为。老师或许是因为偏爱这个表面上表现不错的小男孩,对蓓蓓说,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言下之意老师觉得蓓蓓可能在撒谎。蓓蓓稚嫩的心从未受过这么大的委屈,她觉得自己遵规守纪,诚实善良,没有得到肯定,而老在暗地里捣蛋的坏孩子却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她感到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顿生绝望之心。奶奶听完后,赶紧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妈妈,叶子闻听此事后在惊慌中镇定下来,思考如何跟孩子沟通。她忽然想到儿童节期间在电台里听到的一个西方广为流传的故事《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孩子》,她决定讲给蓓蓓听。在美国,一个叫玛莉·班尼的小女孩也曾遇到跟蓓蓓相类似的困惑。小玛莉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弟弟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质疑上帝真的公平吗?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西勒·库斯特,而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孩子、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的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才能让孩子们满意。他在烦恼中参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正是在这次婚礼,他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婚礼上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幽默地提醒说:“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装扮左手吧。”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醍醐灌顶,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那些善良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被委屈,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给孩子们回了一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刊登,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成为一篇影响深远的励志名文。令人惊喜的是,小蓓蓓瞪着清澈的眼睛听完了妈妈讲的这个故事,茅塞顿开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给我讲这个故事呢!”显然,孩子释然了,因为她明白了生为好孩子,就是老天对她的最好的奖赏,自己所受的委屈算不了什么。无论西方的好孩子,还是我们中国的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心灵得到抚慰和升华,由衷地生起自豪感,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心向善的支点。右手之所以成为完美,是因为它几乎无所不能地帮人们做好了吃饭、倒茶、写字、劳动、娱乐等众多事情,这也意味着它与生俱来地要不知不觉地多一分辛劳和苦痛,多一分使命和担当;好孩子之所以成为好孩子,是因为他习惯性地经受住了冷漠和忽略,经受住了委屈和挫折,而这种善行流入别人心田的是沉默的大爱。就像大树之所以成为大树,是因为比小草承受了更多的风风雨雨,而又默默无闻地荫护着路人;就像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甘心处下,包容了激流直下的江河的冲撞,沉淀了河川的浑浊,而成其大。一个名叫叶子的年轻母亲,向江苏台《今晚我是你的DJ》的知名主持人文岚倾诉了这样一个故事。叶子的女儿蓓蓓上幼儿园,有一天蓓蓓突然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奶奶说自己不想活了,惊恐的奶奶问她为啥原因,孩子说,她的同桌是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总是无事生非地捉弄她、欺负她,有一次她忍受不住了,向老师反映了男同桌欺负她的行为。一个名叫叶子的年轻母亲,向江苏台《今晚我是你的DJ》的知名主持人文岚倾诉了这样一个故事。叶子的女儿蓓蓓上幼儿园,有一天蓓蓓突然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奶奶说自己不想活了,惊恐的奶奶问她为啥原因,孩子说,她的同桌是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总是无事生非地捉弄她、欺负她,有一次她忍受不住了,向老师反映了男同桌欺负她的行为。老师或许是因为偏爱这个表面上表现不错的小男孩,对蓓蓓说,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言下之意老师觉得蓓蓓可能在撒谎。蓓蓓稚嫩的心从未受过这么大的委屈,她觉得自己遵规守纪,诚实善良,没有得到肯定,而老在暗地里捣蛋的坏孩子却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她感到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顿生绝望之心。奶奶听完后,赶紧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妈妈,叶子闻听此事后在惊慌中镇定下来,思考如何跟孩子沟通。她忽然想到儿童节期间在电台里听到的一个西方广为流传的故事《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孩子》,她决定讲给蓓蓓听。在美国,一个叫玛莉·班尼的小女孩也曾遇到跟蓓蓓相类似的困惑。小玛莉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弟弟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质疑上帝真的公平吗?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西勒·库斯特,而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孩子、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的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才能让孩子们满意。他在烦恼中参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正是在这次婚礼,他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婚礼上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幽默地提醒说:“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装扮左手吧。”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醍醐灌顶,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那些善良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被委屈,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给孩子们回了一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刊登,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成为一篇影响深远的励志名文。令人惊喜的是,小蓓蓓瞪着清澈的眼睛听完了妈妈讲的这个故事,茅塞顿开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给我讲这个故事呢!”显然,孩子释然了,因为她明白了生为好孩子,就是老天对她的最好的奖赏,自己所受的委屈算不了什么。无论西方的好孩子,还是我们中国的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心灵得到抚慰和升华,由衷地生起自豪感,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心向善的支点。右手之所以成为完美,是因为它几乎无所不能地帮人们做好了吃饭、倒茶、写字、劳动、娱乐等众多事情,这也意味着它与生俱来地要不知不觉地多一分辛劳和苦痛,多一分使命和担当;好孩子之所以成为好孩子,是因为他习惯性地经受住了冷漠和忽略,经受住了委屈和挫折,而这种善行流入别人心田的是沉默的大爱。就像大树之所以成为大树,是因为比小草承受了更多的风风雨雨,而又默默无闻地荫护着路人;就像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甘心处下,包容了激流直下的江河的冲撞,沉淀了河川的浑浊,而成其大。

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故事及其他


A

前几天有一个机会陪朋友(以下简称妈妈)去接小孩。

在幼儿园门口,妈妈介绍,这是孟迁。坐进童车的女儿看了一眼,只是看了一眼。我问,我可以推你吗?女儿用纯正的童声说,不行。(后来知道这是自己缺乏经验,推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讲需要很大的安全感,等于她的整个身体交付你,和让你抱差不多。)

上路。妈妈推着车。我走在一侧,安静地听母女聊天。

目的地是一个儿童游乐场所(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在商场的四楼。女儿去用塑料做成的水池里捞鱼,我和妈妈坐在一旁。我去问女儿:可以看你的绘本么?女儿继续用纯正的童声简洁作答:不行。

女儿玩了一会儿,转战另一个场所(还是不知道怎么称呼),里面有可以钻来跑去的房子,有可以买卖东西的角落,还有可以旋转能骑上去的大气球什么的。

女儿坚持要妈妈进去。我便一个人坐在四方形的圈起来的场外沙发上。没感到无聊,只是在那里,在这不熟悉的氛围里把自己熟悉的写作、咨询、追求生命真相、发博客等放在一边,小迁像一首手机里的音乐在此获得了暂停,愣愣地在那里看着大家、看着自己。

B

看到一个胖爸爸给儿子买了条裤子试来试去觉得不好看,孩子只是停止了玩配合毫无意见;看到身边那位美女妈妈长得像《父母世界》的主编,和漂亮女儿在那“哼哼”地撒娇;看到一个白领状的小姨找姐夫要一个电话,姐夫不愿意给;看到操着口音的爷爷捂着胃在身边走来走去……远处有一个文雅的中年男子很安静。

这时候,一个大学生状的年轻人像电影里的群众演员一样穿梭着卖蛋挞。太像群众演员了,行头不突出,台词也很少,默默的走来走去,偶尔说一句:您买蛋挞么,我们自己做的。

C

第一次碰到他的时候,我说,不,谢谢。因为我没有这种习惯。第二次遇到的时候,我请他过来打开盒子看了看,说,不,但我不知道下次你过来的时候我会不会买。第三次遇到他的时候,我说,好,来一盒。

一盒六个,二十块。自己吃了一个,给已做回身边的妈妈一个,问她还要么,听到“不了”之后,突发奇想,要实行一下自己刚接受的“无条件地自然给出和接受”,一方面:如果我被帮助了,我会感谢但不觉欠情,我给出时接受感谢但不觉得付出;一方面:无条件,我对你好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谁或者你为我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你,你需要就是我给我的理由;同样我需要就是我要求的理由,像我的给出没有条件一样,我的要求也不需要资格(当然我会尊重你满足我)。现在这样公共场合,大家都是陌生人,太符合实行的条件了,于是,我决定把剩余的四个送给一同在场外陪看孩子的父母们。

身边的美女妈妈是第一个,很顺利,笑了一下就接了。

我对身边的妈妈说,我送了一个美女,你旁边有三个男士,你去送给他们好不好?妈妈身子后仰了一下说,哦,我没准备好。我说,好吧,我来。

我站起来,心里也颤颤的。我发现从自己过去习惯的模式中,原来给和要都不那么自由,不仅是“要”需要理由,“给”也需要理由。我假想人家会猜测我想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给人家送蛋挞,不认不识的。

然而,既然站起来了,就不愿再坐下去。

给孩子买裤子的爸爸拒绝了,说不想吃;

操口音的爷爷站起来走到另一边去了;

安静的中年男士带着小诧异说:我可一分钱都没带。我说:不要钱,您收下我就高兴。他说,那好,谢谢啊。

回来时,妈妈问:成功了么?我说,送出了一块。

然后去追操口音的爷爷,爷爷说,不,不,谢谢,我牙疼。我有点受挫了,因为场边的人并不多,而我只送出了一块蛋挞。忽然爷爷说:你可以送给看场子的两个小姑娘,她们很辛苦,可能还没吃饭。我闻之大喜,说,谢谢。

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要,我说:我不想带回家,自己也不需要吃了,如果你收下,我会很开心。小姑娘很开心的收下了。

哇,成功!

D

在妈妈身边坐下后,内心有点不平静,因为这件事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它有触动自己过去的习惯模式,那种新的体验在我内心还挺激烈,嗯,得离开一会儿平静一下。

对一个吸烟的人来讲,这通常就是吸烟的时候。但是困难有两个,一个是场所一个是没带打火机。

场所呢,洗手间和安全通道能将就用,打火机得找人要。找谁要呢?看到一个白衬衣很干净的小兄弟在饺子馆吃饺子,就走进去问,有带打火机么?小兄弟说,没有。又想去厨房问,服务员姐妹过来说,我们这没有打火机,厨房也不用打火机,而且这里不允许吸烟。听完,遂决定离开。

谁知刚转身欲走,忽然那个小兄弟过来说,你等下,我去帮你找一个。

我注意到饺子馆左侧门口外是一家KTV,我猜小兄弟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果然,很快,小兄弟拿来了一个打火机,并说:你可以那边的等候区坐在沙发上吸,那里还有烟灰缸。

哇,真是太好了……

E

等我回到场边,意外发生了,女儿开始接纳我,她让妈妈去超市买饼干,居然让我照看她!

女儿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要纸。她刚吃完东西,想擦擦手继续去玩。她对我说:我想要纸。我说好,然后去找了纸给她。稍后,女儿看到我帮助她的小伙伴骑气球,她似乎更加信任我,虽然没有和我说更多话。

插一句,父母们通常觉得孩子需要自己,其实父母更深深需要被孩子需要。当父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自己也是很大的满足,那种连接是很享受的。这一刻我也是。

就这样又过了不知多久,时间到了,大家开始回家。我和推着女儿的妈妈一起去找电梯,发现需要上一层楼才有直梯。这时候妈妈说,不行,闺女,你得下来,我把车收起来,到了直梯那就可以了。但是女儿不愿意,我看了一下楼梯说,应该可以。妈妈试了试,确实可以,但有点吃力,说,有点危险。我说,没什么危险,我在后面。

当我们克服困难把车通过台阶推上去的时候,母女俩都很开心,妈妈甚至比女儿还开心,甚至称赞女儿的车是越野车。

来到楼下时,外面下起了雨,我义不容辞的出去勘察雨情,回来向母女报告,不大,没事儿。妈妈说,我给女儿找件衣服盖上。我说,先问孩子冷不冷吧。经确认女儿不冷。三人上路。

等走到转弯处,妈妈说:你是继续送我们,还是右转回家。我正犹豫,这时候女儿说话了:我要孟迁送我们回家,我要孟迁去我们家睡。

我听了好惊讶呀,内心瞬间闪过的黑色幽默是:你真大方,爸爸出差了,请我去你们家睡觉,当然这是小浮云,呵呵。我俯下身子对女儿说:我今天不想去你们家,但是听到你的邀请我特开心,谢谢你!

我直起身后对妈妈说,就冲这句话,得送到家呀,呵呵。

路上我们的话多起来,全不似来时那个境况。孩子的世界是诗意的,下雨很快被当做冲冷水澡,而风则是一切,既是浴帘,又是墙壁,她还给汽车一个很意外的比喻,但我的头脑太理性了,忘了是什么。

女儿开始不时叫我的名字,让我猜她把路上的东西看成什么。我们甚至开了不少的玩笑,其中有一个玩笑是关于“拜托”。

那天晚上的高潮是我们三个人穿过广场时遇到一片二三十平米的水洼。先是我们三个人中某个人扮演起火车,另外两个人用赤脚撩水当做下雨,轮流交换;后来我们就成为一辆火车,在水里转来转去,不断跳跃性的报站名,如同神游全世界。

我们三个人在水洼里玩得很嗨,不时有路人侧目或驻足,他们大概不太常见大人和孩子这么玩。我想肯定有人认为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但我心里觉得,我们大家何尝不是一家人呢?

当我们从水洼里结束旅行走上岸后,我弯腰粘凉鞋的带子,女儿问:孟迁,你在干嘛?我说,我在给我的凉鞋系腰带。母女俩爆发式的大笑起来,我现在还不明白怎么会这么可笑。但看到她们笑,我也很开心。

走出广场离朋友的家就很近了,我们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当我们在小区门口挥手道别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充实很温暖,有一种《菊次郎的夏天》片尾的亲切感。

F

这样近距离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半年前有一次,今天这次更让我体会到一件事,和孩子连接,不必急,重要的是你内心准备好随时爱她和她连接,但是让她来决定,决定要不要和你连接,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和你连接,以及和你连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努力地热情示好或创造机会,不需要去显示或者证明什么,那个内心的潜台词是:你怎样都行,我对你的爱已准备好,你来决定吧。

喜欢《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的故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一个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言的幼儿故事 1、一个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言的幼儿故事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
    2020-07-20 阅读全文
  • 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 认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七年前的事,因为皮肤过敏,在眼科医院挂盐水。连续几天,输液室的电视机里就是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觉得很搞笑,很好看。“为什么一直放动画片呢?”我问老公。“这是儿童医院!”老...
    2020-12-01 阅读全文
  • 搞笑: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转蔡春猪《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看了之后百感交集。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正常的孩子,已经是上天的恩赐,应当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对于有些东西,不要太过苛求。要知道,有多少当父母的,只要孩子能当一个...
    2021-04-03 阅读全文
  • 一个千万富翁和母亲故事 1、一个千万富翁和母亲的故事 假期里,他乘飞机回家。回到家也没别的事,主要是陪母亲看看电视,聊聊天。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
    2021-03-08 阅读全文
  • 儿子,希望你长成一个男人 一直在讲,要掌握必要的孩子发展规律,同时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比如,我们既要认识到男孩女孩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但同时,又最好不刻意人为地,拿不一样的教养方法区分对待男孩女孩,而是以孩子自己的个性化...
    2021-11-24 阅读全文

1、一个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言的幼儿故事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

2020-07-20 阅读全文

认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七年前的事,因为皮肤过敏,在眼科医院挂盐水。连续几天,输液室的电视机里就是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觉得很搞笑,很好看。“为什么一直放动画片呢?”我问老公。“这是儿童医院!”老...

2020-12-01 阅读全文

转蔡春猪《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看了之后百感交集。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正常的孩子,已经是上天的恩赐,应当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对于有些东西,不要太过苛求。要知道,有多少当父母的,只要孩子能当一个...

2021-04-03 阅读全文

1、一个千万富翁和母亲的故事 假期里,他乘飞机回家。回到家也没别的事,主要是陪母亲看看电视,聊聊天。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

2021-03-08 阅读全文

一直在讲,要掌握必要的孩子发展规律,同时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比如,我们既要认识到男孩女孩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但同时,又最好不刻意人为地,拿不一样的教养方法区分对待男孩女孩,而是以孩子自己的个性化...

2021-11-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