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可爱的蜗牛
发布时间:2021-07-07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这是大班科学可爱的蜗牛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 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相关文章《大班科学教案:报纸大力士》:大班科学活动报纸大力士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尝试折叠报纸,感知物体的形变会产生弹力。在“制造”弹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报纸大力士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蛋壳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大班科学活动冻冰花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 取出冰中的玩具。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美术可爱的蜗牛和螃蟹教案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可爱的蜗牛和螃蟹教案 ,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这是大班美术可爱的蜗牛和螃蟹教案,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和螃蟹,表现蜗牛与螃蟹的四肢。
2、通过观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贴的技法。
3、在纸工活动中,保持桌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有小箩筐两个(里面分别有长纸条、红色椭圆形图片)
2、每组一盒水彩笔、两只记号笔、胶水、抹布。
3、纸卷蜗牛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们想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吗?
2、观察范例,了解制作蜗牛的方法。
-教师:蜗牛的身上有什么?蜗牛的身体像什么形状?(螺旋形)蜗牛的身体是怎么做的?(用长纸条卷曲成的螺旋形,圆圈一个比一个大)-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制作蜗牛的身体。
-教师:蜗牛的身体下面和头上有什么?是怎么做的?(在圆圈的下面有一个长条身体,头上有两根触须)-教师在蜗牛的身体下面粘贴长条身体,并在一端添画眼睛,粘贴两根触须,
3、教师念谜语螃蟹的儿歌,引出螃蟹。
4、启发幼儿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纸条和椭圆形拼贴螃蟹。
-教师:螃蟹有几条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么排列的?怎样制作螃蟹的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长纸条的两端并拢变成一条螃蟹腿 ,最后,将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贴在椭圆形身体的两侧和身体的前面,最后,添画眼睛。
5、幼儿操作活动:蜗牛和螃蟹。
重点引导幼儿将做好的动物贴在纸上,再在旁边添画背景,例如:树林、草地、花园、海边沙滩等。
6、幼儿相互欣赏自己制作的动物,感知体验成功制作纸条小动物的快乐。
相关文章《大班美术教案:树鸟的巧合》:大班美术活动树鸟的巧合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习将两种事物进行组合,转换成另一新形态的思维方式。能大胆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树鸟的巧合教案吧。
《大班美术造型:海里的鲸鱼朋友》:大班美术活动海里的鲸鱼朋友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孩子们知道鲸鱼的特征以及它的习性。学会用撕彩纸,揉彩纸,制作出鲸鱼。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美术造型海里的鲸鱼朋友教案吧。
《大班美术:摇摇晃晃的蜘蛛朋友们》:大班美术活动摇摇晃晃的蜘蛛朋友们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孩子们间接地了解蜘蛛的习性。活用图章锻炼孩子们的肌肉。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美术摇摇晃晃的蜘蛛朋友们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可爱的蜗牛
活动目标:
1.能在已画好的图案上用各色纸绳沿轮廓绕贴,增加画面的美感。
2.喜欢制作各种纸绳造型。
活动准备:
1.教具:已装饰好的范画,纸、胶水、已搓好的纸绳若干。
2.学具:已画好的蜗牛人手一份,胶水人手一个,抹布每组一份,已搓好的纸绳每组一筐。
3.背景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蜗牛宝宝,你们看到过吗?想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可爱的蜗牛宝宝吧!
2.师(出示范画):蜗牛宝宝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穿着漂亮的衣服)
二、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步骤,并示范。
1.师(出示蜗牛轮廓):这里有一只蜗牛宝宝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请来了谁来帮助它?(纸绳)
2.师:我们怎么来把纸绳穿在宝宝的身上呢?需要请谁来帮助它?(胶水)
3.教师示范:首先,沿黑色的轮廓线涂上胶水,胶水要多涂一些,这样纸绳才能贴的牢牢的。涂好后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净,再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的纸绳沿轮廓绕贴,边绕边用手轻轻按压,使纸绳贴牢在纸上,贴完了把多余的纸绳剪掉。贴纸绳的时候要一圈轮廓线贴完了再贴第二圈,每一圈都要靠的紧紧的,一圈挨着一圈,这样蜗牛的背壳没有空白的地方,一直贴到整个背壳都贴满。
4.蜡笔装饰蜗牛的身体。
师:我们的蜗牛宝宝现在想变得更漂亮,我们还可以请谁来装扮它?(蜡笔)师:观察一下蜗牛的壳是什么颜色的,待会选择蜡笔颜色的时候就不要选一样的颜色,因为一样的颜色画上去会看不清楚。
师:可以用各种漂亮的图案、形状来装饰蜗牛宝宝的身体。最后把它剪下来,这样蜗牛宝宝就完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师幼一起回忆蜗牛宝宝变漂亮的过程。
2.师:我们还有许多蜗牛宝宝想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去帮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制作纸绳贴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选用纸绳的颜色。提醒幼儿把剩余的纸绳放回筐内,保持桌面整洁。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将蜗牛贴于背景图上。
2.幼儿互评,你最喜欢哪只蜗牛,为什么?
延伸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蜗牛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欣赏、感知蜗牛的特点。
2.区角中投放蜗牛的纸样、其他动物的纸样及各色纸绳,让幼儿选择材料制作。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平日里的美术活动大多以蜡笔画为主,这次我选择的纸绳造型的形式比较新颖,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强。活动流程也比较顺畅,幼儿能够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配合,且作品比较成功。当然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示范的时候胶水涂得太少,导致纸绳没有完全贴在纸张上,热带鱼的轮廓比较模糊。
2.在前面导入部分的提问比较多,且都是自问自答,有些忽略了孩子们的回答。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可爱的蜗牛和螃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和螃蟹,表现蜗牛与螃蟹的四肢。
2、通过观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贴的技法。
3、在纸工活动中,保持桌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有小箩筐两个(里面分别有长纸条、红色椭圆形图片)2、每组一盒水彩笔、两只记号笔、胶水、抹布。
3、纸卷蜗牛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们想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吗?
2、观察范例,了解制作蜗牛的方法。
-教师:蜗牛的身上有什么?蜗牛的身体像什么形状?(螺旋形)蜗牛的身体是怎么做的?(用长纸条卷曲成的螺旋形,圆圈一个比一个大)-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制作蜗牛的身体。
-教师:蜗牛的身体下面和头上有什么?是怎么做的?(在圆圈的下面有一个长条身体,头上有两根触须)-教师在蜗牛的身体下面粘贴长条身体,并在一端添画眼睛,粘贴两根触须,3、教师念谜语螃蟹的儿歌,引出螃蟹。
4、启发幼儿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纸条和椭圆形拼贴螃蟹。
-教师:螃蟹有几条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么排列的?怎样制作螃蟹的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长纸条的两端并拢变成一条螃蟹腿 ,最后,将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贴在椭圆形身体的两侧和身体的前面,最后,添画眼睛。
5、幼儿操作活动:蜗牛和螃蟹。
重点引导幼儿将做好的动物贴在纸上,再在旁边添画背景,例如:树林、草地、花园、海边沙滩等。
6、幼儿相互欣赏自己制作的动物,感知体验成功制作纸条小动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