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孩子的第一“粉丝”

发布时间:2021-07-07

大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做孩子的第一“粉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孩子的第一“粉丝”

妈妈说:如果女儿决定去做一件事,我们都会全力去支持,为她喝彩,为她加油。

爸爸说:家是孩子诞生梦想的地方,也应该成为她实现梦想的起点。

女儿大学本科毕业,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与全额奖学金,这其中,除了女儿的英语专业和艺术辅修专业成绩优秀以外,她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为她的成功加了砝码。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娃哈哈……”伴随着欢快的歌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舞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舞蹈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孩子们鞠躬谢幕。

孩子当中有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在台下寻觅着什么。突然,她看到了人群中正在使劲拍掌冲自己招手的爸爸妈妈,眼睛立刻亮了,她笑得更灿烂了,还冲着我们调皮地挤了挤眼睛。

这样温馨的场景,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因为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经常会有机会在各种场合表演。无论什么场合,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有女儿的节目,我们都是最忠实的观众,陪着女儿一起去,在台下为她喝彩加油,有时候甚至还一起同台演出呢。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女儿的头号“粉丝”(Fans),女儿则开心地把我们称作她的拉拉队员,还“品头论足”地说虽然队员只有两个人,却非常敬业。她还给拉拉队起了个温馨的名字,叫做“幸福拉拉队”。

说起来,我们这支“幸福拉拉队”的历史可不短,从女儿三岁时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宣告成立了。

其实女儿小时候非常胆小,她喜欢跳舞,喜欢唱歌,喜欢画画,还喜欢跟着电视一起唱戏剧,但她只肯在熟悉的人面前进行表演,家里的长沙发才是她的最佳舞台。成成三岁的时候,“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街道上计划组织一台小型的晚会,演员大都是附近的孩子,成成也接到了邀请。

没想到,女儿一口就拒绝了:“我不想去。”

“为什么?”我奇怪地问,“你不是最喜欢唱歌跳舞吗?”

“那么多人,我都不认识,要站在前边跳,我……我有点怕。”女儿犹豫着说。

我们笑了,原来女儿担心自己表演不好,有点儿怯场了。这也难怪,女儿还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过呢。

我鼓励她说:“成成,不要害怕,你一直都是个勇敢的孩子,怎么能因为在大家面前表演就不敢去了呢?”

“妈妈说得对,成成,居委会的奶奶都亲自点名要你参加呢,你看,你可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啊。”爸爸笑着说,“你表演一个你最拿手的节目,就像在家里表演一样,你看好吗?”

“好。”女儿一心要做勇敢的好孩子,于是就点头答应了,“那我就唱《小燕子》吧,爸爸、妈妈,你们跟我一起去好不好?”

“当然啦,”爸爸笑着说,“女儿第一次表演,爸爸妈妈当然是拉拉队员了。”

“万事开头难”,女儿的第一次表演也是好事多磨。

轮到女儿表演了,女儿第一次看见那么多人坐在台下,却缩在我们怀里不愿出去。爸爸只好半拉半抱,把女儿推到台前,对着她的耳朵鼓励了几句,然后站在舞台一侧为女儿加油。

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成成看起来很紧张,低着头站在那里,虽然看不到她的脸,可是,却能看到她的耳朵根都是红的。

音乐声响起来了,可是女儿却依然低着头,没有任何动静。

下面的观众开始议论纷纷,笑声、议论声越来越大,女儿看上去更紧张了。

“孩子,唱啊!”爸爸在舞台一侧,心里禁不住为女儿着急,但是自己又不好上去,这可怎么办呢?突然爸爸灵机一动,和着音乐声轻轻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边唱还边用双手打着节拍。

听到爸爸的歌声,朱成慢慢扭过头,看到在舞台的一侧,爸爸正在看着自己呢,眼里满是鼓励,一扭回头,又看见我坐在台下也在附和着唱……看到爸爸妈妈熟悉的身影,女儿一下子觉得浑身轻松了,紧张也消逝得无影无踪。

她开始跟着唱了起来,越唱声音越大,最后,两只小手还像小燕子的翅膀一样张开,一高一低地在舞台上“飞”了起来。

台下嘈杂的声音消失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跟着唱了起来,还有节奏地拍着手,而台上的“小燕子”也越“飞”越灵活、越“飞”越自如了。

居委会演出可能是不能再小的舞台,但我们深知,对于年纪尚幼的女儿来说,再小的舞台也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此时,她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支持与鼓励。我们站在她的身后,为她加油鼓劲,这一点,就足以点燃女儿的热情,让她毫不畏惧地向前冲。从小到大,朱成曾经踏上过许多不同的舞台,其中有哈佛大学的演讲台,也有小学汇报演出的舞台……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看见女儿自信的身影。

心得: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遭遇到各种挑战和考验,我们夫妻组成的“幸福拉拉队”,不仅在女儿演出时为她喝彩,而且也是她人生道路上永远的拉拉队,协助她妥善处理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孩子都上小学了,但是仍旧调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你说东,他偏向西。这根源追问起来其实是因为第一反抗期没有很好的把握。既然这样,那大家一起跟着我的思路认真往下看——

第一反抗期是针对2-4周岁的幼儿。回顾一下我们孩子在第一反抗时的情形:

1.你的孩子大约几岁时,你忽然感觉不听话了?

2.对孩子不听话?你是如何做的?是进行吓唬?打骂?置之不理?还是把孩子弄哭后,又怕哭坏,最终又去哄呢?

3.在你家庭里,你们夫妻在教育孩子观念上一致吗?有没有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4.你们夫妻之间和老人之间在孩子的教养方面,有没有观念上的冲突和方法上的不一致?

对于这四个问题,你们家的情况是怎样?面对这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应对呢?这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现象一般有:

1.孩子想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2.吃饭问题。

3.生活方面磨蹭。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反抗之意的,我的片面理解是,在家庭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听。这正是2--4周岁幼儿身上体现出来的反抗。大家认真思考下,几乎2--4周岁的幼儿都会经历这些现象。如果我们采取打骂,那终是无法解决这些现象的。那这是为何呢?

下面是老师分析的四种原因:

1.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回过头想想,当孩子一生下来时,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在婴儿期孩子只会用笑和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没有其它情绪表达,而我们也只是初略孩子的情绪想法,靠我们平时的观察来猜测宝宝想表达的意思。到宝宝2周岁基本很能说了。(不过我家培洪说话就比较晚,2周3个月才开始说话耶,当然开口后,很快就能说得很流利了)会用语言表达后,宝宝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表情,说出的话显得比较夸张,而我们大人却觉得好玩。老是以笑来应对宝宝,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孩子的表达。

还有就是大家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能表达后,就想让孩子开始识字。其实这个时期是宝宝最佳的口语期(0-3),我们只要每天对着宝宝说话,他就能成句成句地学会。这时的记忆力也是相当好。还有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当宝宝说要某一事物时,当你给他后,他又不要,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只要是细心的家长,一定都会知道这么大的宝宝,在用词方面还用得不准,所以产生了答非所问,他要东,你却给了他西,孩子自然就会有情绪,而我们又不理解孩子的意图。脾气急燥的家长,这时就会有情绪,甚至还打孩子,这样亲子矛盾就来了。家长情绪失控时,我们不妨冷处理,细心观察一下,而不能用传统观念,对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来说是无效的。

2.家长忽略了游戏心理。

经常看到孩子吃饭,满地跑。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跑?是不是我们先追他,他才跑。孩子还以为我们在和他玩游戏呢?所以这不能怪孩子,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吃饭对于一个1岁半以后的孩子,如果饿了本能就会用手去抓东西吃。而我们却老是怕弄脏衣服及地板,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洪妈就是这样,不过我当时最讨厌孩子边走边吃,我是让培洪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这方法自然也是错误的。)只要我们了解到宝宝刚开始时都是用手来协调动作,宝宝一般用手感知会持续2个月,然后用勺子开始模仿我们大人的动作,手和嘴正在协调配合吃饭,刚开始也许会把饭打到脸上,额头上……当我们意识到这是宝宝成长中的必须一课时。相信我们的年轻家长们都会满心欢喜看着宝宝这一巨大变化的。可现实中像我一样的人还是比较多,包办代替了孩子的本能。(终归还是观念在作怪)

我们当家长的要有心理准备,你要如何喂养你的孩子?孩子不爱吃饭,有没有想过为何不爱吃?所以我们家长在遇到情况时应该站在那先观察、琢磨一下,想想招。怎样在我们大人的序列中找到节奏感、责任感。如何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引导?

3.单向思维。

经常看到这一时期的宝宝,护自己的玩具现象。老师给这总结了一句话:“宁要玩具,不要友谊。”其实大家细细思考下确实如此,有时家里来了小朋友,是不是经常看到孩子不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大家知道这是这一时期宝宝的现象,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时候我们只要用其它新鲜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一般就可以了。这当然也需要我们的方式方法。所以对于我们家长朋友学习是很必要的。

4.隔代教育的影响让孩子学会说“不”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部分家庭都经历过,如果我们试图给宝宝养成好习惯,那必须要有约束力。如果在父母这边建立好了好习惯,老人那边却破坏好习惯。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和老人之间在观念和方法上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得在这上面作文章。才不会让孩子生活在夹缝中,让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我们年轻的父母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1.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

当遇到你叫宝宝吃饭或者其它什么事时,如果宝宝专注于他手上的事,这时你如果叫了二遍,宝宝还是没有反映,这时你就不要再说第三遍了,这时候的宝宝他只专心做自己的事,而完全没有听你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就没必要再唠叨了。我们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一起关注宝宝手上的东西,这时,宝宝感觉到你来到他身边,会抬起头看你,你就可以面带微笑,用眼睛看着宝宝的眼睛,用温和的语气,简洁的语言对宝宝说:我需要你的帮助。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是很愿意帮助人的,当帮你做后,你对他说一声:谢谢。那效果就更好了。不过,切忌不要用命令的语言。对于小一些的孩子,你用命令的语言可能性有作用,大一些的孩子就会反抗了:你为何自己不做?所以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2.制定家庭规则: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对某一件事,唠叨个不停,而忽略了制定家庭规则,这对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非常不利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大家必须得关注规矩,当然这规矩需要全家一起总动员,不能只是孩子一人执行,这样孩子是不会遵守的。

我们已经知道,这时期是处于游戏亲子沟通,对于,那些愁于宝宝每天吃饭困难的家长们,你是否了解了宝宝在幼儿园的就餐习惯。我们可以和幼儿园一样进行分餐制度。为什么会有5+2=0这个说法,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5天养成良好的习惯,周末2天在家,被父母破坏,又归为0了。所以说,根源还是在我们家长身上。我们应该在饭前和孩子商量规定好。吃一餐饭的时间是多少?到点了没吃完就收碗筷,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一定得执行,这样孩子经历几次后,就明白,不吃妈妈就收走了,中间又没零食吃。自然就会认真吃饭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吃饭时,不要一家人的眼睛都盯着孩子,这样过份的关注,会打乱孩子吃饭的就餐氛围,只有建立良好的就餐秩序,同时有饥饿感,良好的饮食习惯才会形成。

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老是唠叨个不停,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眼睛看着孩子眼睛,告诉孩子,你想做什么?或者让孩子做什么?尽是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3.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

“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对一切东西在他的眼里都感到新鲜,比如,经常看到宝宝把东西放到嘴里,这其实是宝宝通过嘴来尝试这个东西,找下感觉。接着通过手来握、捡、放等肢体协调动作。如果,这时家长不分清红皂白就上去抢孩子的东西,或者用武力来解决,这是徒劳的。这一举动还有一危害就是,把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给阻断了。好奇心一旦没了,想像力也就没了。如何避免呢?就像很多人觉得孩子把东西放到嘴巴里脏、不安全。可这么小的孩子却不懂安全不安全;脏还是不脏。这只有在事前先进行家里安全教育和室外教育。并制造孩子探索世界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他创新思维的发展。

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时期是宝宝单向思维时期,所以可以用其它新鲜事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年春节,孩子们都能收到很多压岁红包。随着现代人财富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压岁红包不妨成为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首先,家长不妨利用压岁钱,给孩子开设一个儿童理财账户,定期让小孩看到自己储蓄账户的金额。同时,给他制定一些小计划,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储蓄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不断地设置一些“小恩小惠”奖励,让孩子养成节俭并有计划的消费习惯,学会储蓄。储蓄账户,可以算是激发孩子们理财兴趣的第一步。

其次,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优质蓝筹股作为“红包”送给孩子,开启孩子的财智教育。与此同时,股票作为一种新型红包,还能够早早地让孩子明白父母挣钱的艰辛,也让他们懂得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让财富增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并为孩子将来成年后的生活所需积累一笔财富,都有极大的好处。

最后,一些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存在一个特定的银行卡中,并与定投账户绑定,每月扣除,为孩子“定投”基金。“压岁定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一旦孩子需要花钱,也可以从银行卡中取出,操作也简便。而且,家长还可以利用压岁钱制订不同的理财方案,让孩子学习财商、提高财商,基金定投也是培养孩子理财习惯的良好平台。

理财专家指出,现在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多数是重视智商、情商的培养,而忽视财商培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高智商的穷人”。作为父母,可以在为孩子打理年终奖的过程,给孩子讲解相关的财富知识,逐步的积累有助于帮助孩子渐渐熟悉“投资”的概念,成为培养孩子财商的第一步。

孩子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在走进校门的人中,最激动的莫过去新生和他们的家长。“衣服干净一点,别弄脏了”,“看到老师要问好”……估计所有新生家长都会这样在孩子耳边唠叨,说这样才能给新老师们一个好印象。的确,“第一印象”很重要,然而与家长不同的是,老师们更留意的是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人尽其才”。那到底哪些言行举止会被细心的老师留在“第一印象”中?看看幼儿园、小学的“第一次见面”吧。

有人安静、有人好动,老师说有办法对付

要说最难对付的,还是幼儿园的新生,小宝宝第一次走出家庭,踏入集体,每个孩子都“棱角分明”。幼儿园老师怎么出招?在新华幼儿园,张琰老师选择了一堂亲子体验活动——绘本阅读《月亮的味道》。“好动的、胆小的、内向的、活泼的,从孩子身上,家长的一些教育方式也能从中观察出来。”张老师说。

课堂上,有几个男孩子坐不住,老是在走来走去,家长有些不好意思,拼命在一旁叫“快点过来坐好“,可孩子不加理睬;而另外一些孩子,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得很认真,可回答问题时,举起的小手中找不到他们的,站起来参加活动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家长则羡慕地看着别的活泼的小朋友,想拉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可孩子坐在小凳上就是不肯起来。

“像以上好动的和胆小的两种类型,班上往往都会有几个,我们会特别关注,尤其是做好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当然,大部分孩子都在中间状态。”张老师说,好动调皮的孩子,不太有纪律感,没有约束的概念,她特别叮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安静下来的时间,从五分钟开始,比如画画啊看看书啊,以后慢慢增加。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她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尤其是多和其他孩子去接触交朋友,交往多了,孩子也就开朗起来了。“这类家长要变得‘懒’一点,比如别人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这些家长看孩子不回答,往往急于代答,其实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回答,或者家长故意说错,让孩子开口来纠正。”

有人画画、有人背诗,老师从中发现脾性

“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所幼儿园、家里有哪些成员、我的特长是什么……”一年级新同学见面了,全班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我介绍,互相先认识一下,饮马井巷小学徐岚老师的班上也不例外。

“虽然经过暑期家访后,所有孩子我都认识了,但这次介绍我还是听得特别仔细。”徐老师说,与在家访中见面不同,这是孩子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独立应对一个陌生环境,从中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色,也为临时班干部物色人选。

果不其然,一圈介绍下来,徐老师心里有点底了。语文课代表有候选人了:一位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走到讲台前一张口就背起了绝句诗《回乡偶书》,随后讲故事一样地把这首诗翻译给大家听;宣传委员也冒出来了:“刷刷刷”穿着花裙子的小女生握着彩笔,即兴画了一幅《小兔子吃萝卜》,栩栩如生,她笑着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画画。

管理出操整队的同学是在之后的游戏中发现的,当时许多学生在吵闹讲话,一位虎头虎脑的男生“蹭”地一下站起来:“大家不要吵了,安静下来,老师有话说。”徐老师说,这个孩子嗓门特别响,其他学生一下安静了。而卫生委员的候选人是最后被“看中”的:“当时其他同学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说帮助老师打扫卫生。”

“某某说话声音轻,而且总是低着头,胆子小;某某介绍自己时次序比较乱,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还有某某,比较好动,坐不住……”虽然才相处了短短两三个小时,徐老师已经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五大张,“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脾性,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说‘对症下药’。”

链接:

“读书郎”受欢迎

濮家小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个高2.5米的吉祥物“读书郎”现身校园,让一年级小学新生格外兴奋。濮小师生在读书郎下为一年级孩子举行阳光授书仪式。“读书郎”将在每个学期开始结束,以及平时的校园活动中和学生在一起,学校希望这个卡通吉祥物能让孩子们亲近书籍,快乐读书。

第一课“跳房子”

丢一个沙包,小心地挪着脚步,轻轻一踢,沙包进了另一个方块……当沙包被踢进自己的“家”时,孩子们在赞赏声中开心地笑起来,此刻,第一天上学的紧张心情飞走,新同学之间也相互认识了……

按惯例,新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要对学生做入学教育。而昨天,采荷一小的新生入学仪式上,却是另外一幕:200多位稚嫩天真的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开心地玩着“跳房子”游戏。采荷一小校长王红说,新生开学第一课“跳房子”,想帮学生体验到上小学是快乐的,在游戏中认识新同学,感受集体主义、合作意识,也会了解规则意识。

有孩子后的第一个春节


今年春节的不同是家里多了个小人儿,多的这个小人儿彻底颠覆了以前过节的轻松和惬意。

虽然以前也老说过节没意思,但还是能在这几天里安排些自己喜欢的节目,有钱的时候安排出去旅游,到处瞎逛,不理智地消费,胡吃海塞,最最无聊的时候也能在家睡懒觉,看看盗版盘,玩玩游戏啥的,但是今年,这些统统别想啦,全心全意,鞠躬尽瘁地陪这个小小人儿吧。

我家阿姨明天就走了,回老家过春节,看着她高高兴兴地收拾东西,给我看买的年货,跟我打听去火车站的最近路线,我的心里一阵阵地失落,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也许别的妈妈们会拍我,自己带孩儿有啥可怕的,何况还有爷爷奶奶和孩儿他爹能帮忙,说起来也是到中年的人了,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些风雨,对带孩子还有恐惧的话真有点丢人,想起妈妈曾经讲述的,她一个人带着四岁的妹妹和六个月的弟弟,从内蒙乘火车到北京,三十多年前普通老百姓是坐不到卧铺的,硬座呀,将近二十个小时,能想象是多么的艰苦么,据说还带着暖壶和大搪瓷缸子,要给弟弟冲奶粉。我没脸在妈妈面前叫苦,我所谓的苦在她老人家眼里都不叫事儿,我觉得就是因为她太强了,弄得我现在比较废物。

恐惧的原因是对以前生活的怀念,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没自由啦,这种心理在做祟呢。上个礼拜公司要开年会,每到这时候公司里的女士们都浓装艳抹,花枝招展地,跟明星走红地毯似的,我虽然人老珠黄,但也不想邋遢得到是显眼了,就到理发店弄了弄头发,也就是做了个营养油,修剪了头发帘儿,那个小工一边给我弄一边说:“姐,你的白头发都出来了,要不染染发根?”我说不了,没时间,我早就知道白头多了,每天梳头的时候都能看到两鬓和头顶银光闪闪地,没办法,啥时间弄呀,做头发太占用时间了,没个三五个小时完不了,白就白吧,比白毛女强点就成。

跟原来的同事聊天,她08年10月生了老二,然后就全职在家带孩子,人家老公自己开公司的,家里置了好多房产,经济上宽裕得很,她说5号就全家去云南旅游了,我眼红呀,羡慕嫉妒恨,咬牙切齿地暗暗说,我忍,我忍,我就当自己被判了两年徒刑,等后年我家孩儿也两岁多了,我春节也出去,哼!!!

原来春节还爱买衣服,快四十的人啦想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其实青春早已经是小鸟一去不回还,今年没心情,脸上的眼袋和色斑,还有皱纹,肚子上的赘肉,再也没勇气走进商店试穿漂亮的衣服了,只是在淘宝上买了两件长款的毛衣,能盖住肥臀和粗大腿的。

春节老老实实在家陪宝贝,等宝贝长大,再带他周游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他的笑脸和家人一起宅着。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前段时间接学校通知,号召家长有点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心得,本来是要约稿两位家长的,但因为把通知单夹在书本里,一时找不到了,就在群里号召了下。没想到有四位家长都发来了稿件,虽然有家长笑说是完成一个作业,但质量还是蛮高的,联系实际,家长们也是各抒己见,流露的真情实感让我觉得挺感动的,在这里给大家一起分享。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特别羡慕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我们不想煜儿象我们一样,所以就再生了小乐,希望她们姐妹两人能在人生的路上相依相伴,多一份彼此的关爱与帮助。

但是有些事情与想象是有差距的,家里两个孩子有时简直就要闹翻了天。小乐有着她的霸道,吃东西时她会说“小乐要多”,“小乐要大”,看到姐姐有好东西时她会边抢边叫道“这是小乐的”,“这是我的”。抢不过马上就会哭,然后跑到大人那儿告状说姐姐欺负她。刚开始我们会对煜儿说让着小乐点,可日子久了,事情经历得多了,煜儿也开始反抗了,每每遇到小乐欺负时她会生气地喊道“为什么每次总要我让着小乐啊?”,“为什么要生小乐出来,我不要小乐。”作为家长我们感觉到事情有点严重了,不能养成小乐这么拔扈的个性。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小乐喜欢听故事,我们就给她讲一些蕴含爱心的小故事,慢慢地小乐的个性开始转变了。看到她把好吃的分一半给姐姐时,我们主动表扬她后她会对我们说:“小乐和姐姐都是妈妈生的,都是乖孩子。”碰到煜儿给小乐好东西时,小乐会跑过来告诉我们:“这是姐姐给的,姐姐对小乐好的。”然后我们就顺势教育她也要对姐姐好。一起外出买东西时,小乐总会记着自己的姐姐,一定也要给姐姐买一份。虽然现在偶尔她还会耍性子,但是毕竟小乐还小,让她懂得道理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不能太心急,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家长要引导她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做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自我认识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对自我的认识需要大量的智慧、大量的观照、警觉、不间断地观察。

生活中常常有朋友讲述这样的故事,讲自己总希望能够摆脱家庭的影响,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行为和父母很相似。原来,我们不仅长的像父母,连性格、行为和习惯,都和他们紧密相连,因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第一任老师。

今天,年轻人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已经和二三十年前的父母有了很大区别,我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内在人格的发展。这种关注其实只有一个要点,那就是“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宝宝的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受过自父母的积极暗示的孩子将会成长地更为顺利。

孩子摔跤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事,不同父母的反应也显现了不同的家教。孩子摔倒在地,一个妈妈赶紧抱起孩子,心疼地说:“宝宝,摔疼了吧?”,然后孩子大哭。另一位妈妈则平静站一边,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跑着去玩。为什么一个孩子娇气而另一个却很勇敢呢?其实关键因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两位妈妈的不同表现。第一个妈妈的态度是紧张不安的,她的紧张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痛的,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让他变得娇气。这种反应就是消极的暗示。而第一位妈妈的态度很平静,同时也暗示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让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因此,父母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

积极心理暗示的多种方式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语言暗示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方法,将道理孕育在普通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在暗示过程中,也要注意讲究方法,比如纠正孩子的错误,父母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主要是父母自己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记住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父母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此外,在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孩子能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反应。

暗示用得好,将会培养一个健康、勇敢、乐观、拥有优良品性和良好习惯的宝宝。

家园共育《做孩子的第一“粉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第一次,你应该这样做…… 第一次独立睡小床 误区1:哭得好可怜,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岁就难改了 在宝宝刚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时候,父母都会尝试着让孩子第一次独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闹,看起来似乎很可怜,往往会...
    2022-03-02 阅读全文
  •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
    2021-11-06 阅读全文
  • 第一个换牙的孩子 乐炎这几天吃饭特别慢,得让我不停地催促;而且她总是把手指伸进嘴里去。吃饭时,我以为是嘴里的饭太多盛不了,她用手往里投,就提醒她注意卫生。她告诉我:“老师,我的牙活了!” 乐炎的话提醒了我。是呀,孩子们...
    2020-10-15 阅读全文
  • 爱站第一的孩子们 开学有段时间了,我发现带着我们班的孩子去户外活动时,总是有部分小朋友欢占头排,喜欢插队,目的是和想站得更前一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你拥我挤的现象,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2020-10-15 阅读全文
  • 案例:如何对待“孩子争第一” 我觉得应该与洋洋的父母取得联系,及时交流个人看法,在“争第一”这个问题上,板正心态,不仅要有“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而且还要有“争不到第一”的心理准备。这样,对孩子成长才有价值。 案例: 刘杨男1...
    2021-05-12 阅读全文

第一次独立睡小床 误区1:哭得好可怜,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岁就难改了 在宝宝刚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时候,父母都会尝试着让孩子第一次独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闹,看起来似乎很可怜,往往会...

2022-03-02 阅读全文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

2021-11-06 阅读全文

乐炎这几天吃饭特别慢,得让我不停地催促;而且她总是把手指伸进嘴里去。吃饭时,我以为是嘴里的饭太多盛不了,她用手往里投,就提醒她注意卫生。她告诉我:“老师,我的牙活了!” 乐炎的话提醒了我。是呀,孩子们...

2020-10-15 阅读全文

开学有段时间了,我发现带着我们班的孩子去户外活动时,总是有部分小朋友欢占头排,喜欢插队,目的是和想站得更前一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你拥我挤的现象,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2020-10-15 阅读全文

我觉得应该与洋洋的父母取得联系,及时交流个人看法,在“争第一”这个问题上,板正心态,不仅要有“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而且还要有“争不到第一”的心理准备。这样,对孩子成长才有价值。 案例: 刘杨男1...

2021-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