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发布时间:2021-06-19

小班教育随笔。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综上所述,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们尽量缩短哭闹时间,以尽快进行正常活动。目前,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即如何让新入园幼儿不哭闹或者少哭闹。那么,我想只要做好以下四点,问题就简单许多了:

首先,整体环境。当幼儿进入到某一个活动室时,需要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觉冲击,包括室内环境和三位老师的表现以及小朋友们的情绪等。幼儿进入活动室看到比较舒适的环境在心里会放松些,加上老师们热情接待(面带微笑),和蔼的语气,再有小朋友们的开心、放松等表情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宽松的氛围,为新生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每个人心中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崇拜者和信服者。作为幼儿就更不例外了,甚至他们会出现多个崇拜者。因此,我们要想风调雨顺、一呼百应,必须要成为孩子们的信服者包括:

一、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二、讲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动作等;三、带领老孩字表演一些律动、英文数来宝等。

再次是从培养幼儿角度出发。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其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幼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生活上各项事宜都不知所措时,无疑会有些自卑。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神去发现他们,同时对其加以关注。

最后一点是食品的安抚。“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吃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弱点来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呢?

温馨提示:切记保证新入园幼儿充足的饮水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九月教育随笔:小班新生入园如何适应


小班的幼儿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往往会出现: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发烧,生病等等。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XX是妈妈给抱进来的,他使劲楼着妈妈的脖子不肯下地,并放声大哭。妈妈走时,他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当老师去抱她的时候,他还用手打老师、用脚踢老师,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排斥,拼命挣脱要去找妈妈,并大声叫嚷:“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XX来到教室后,满眼泪水,向妈妈不停地说:“你早点来接我,第一个来接我,你和爸爸一起来接我,你跟老师说你快点来接我”妈妈回应了以后,她还是不停的向妈妈诉说。

XX来到教室后,什么也不做,不喝水、不吃饭、不睡觉,老师想去让她吃一点饭,她立马就会哭说想妈妈。

分析与反思:

当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时,意味着他们将踏出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关键而重要,他们从家庭走向了社会,这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是痛苦的。在新生入园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及宽容接纳每一个幼儿,稳定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帮助幼儿克服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人的忧虑、紧张和不安情绪,使其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乐趣。

首先,要为新入园孩子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而心理上的准备又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还未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起居,做到心中有数。也可邀请家长和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逐渐对幼儿园有一种亲切感,并产生入园的向往,充分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通过新生家长会,向新生父母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适当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这样孩子入园后不会有过多的顾虑,生活作息时间可做一些调整,能帮助宝宝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入园后,也许将面临着许多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和困难,教会孩子向老师或同伴求助,引导其与同伴建立初步的交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刚入园的孩子,除了少数那些特别外向的,大部分都不太愿意和人交往,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在新入园的第一个月里,首要问题应该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家长们也一定要时时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孩子觉得“我是最棒的!”有了自信心,主动与人交往绝对不是件难事。

第三,鼓励孩子增强自理能力。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呈现在眼前的最主要的问题,应该说是生活能力的挑战,这也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例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睡觉等,以前孩子在家时,都是有爷爷、奶奶等家人照顾的。现在,一个班级的老师要管三十多个孩子,在生活上肯定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会有许多的不适应。要解决孩子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会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以及孩子每天的表现都告诉家长,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能同样如此要求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孩子的进步才显著有效。

教育随笔:帮助孩子快乐入园


每年的九月份,伴随着孩子的哭闹声,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小班的新生。初次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将要和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生活、学习,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不适应,会表现出一种“入园情绪”。

案例一:

心怡是那种让人一看上去就想保护的小女孩,乖巧、文静,说话声音小小的、甜甜的,笑起来脸上还有一对漂亮的小酒窝。从第一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她来上学的架势,可以看出孩子在家是一家人的心头肉、小公主。当她环顾一周,没有找到熟悉的身影,发现父母不在身边后,小家伙开始稀里哗啦的哭了起来,别看孩子长得文静,可哭起来那声音可谓“惊天动地”、“撕心裂肺”。老师连忙走过去,俯下身来,摸摸她的头,拍拍她的背,孩子就一下子钻到老师的怀里,一边哭,嘴里一边喊:“抱抱心怡,抱抱心怡,我要回家!”看着孩子哭得那小可怜样,老师把孩子抱起来安抚她的情绪。在老师的安抚下,过了一会儿孩子倒也安静下来了,可是就在老师打算把她送到其他孩子中间时,小家伙就像一个八爪小章鱼一样,牢牢地挂在了老师身上。老师只要一把她放下,她马上又开始哭闹起来,一直跟在老师后面,哭着喊:“老师抱抱!老师抱抱!”

案例分析: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被大人宠爱、娇惯。因此,多数孩子在家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唯我独尊,比较任性,平常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比较少,她不懂得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孩子希望老师会像妈妈一样一对一的围着她转,什么事都顺着她、依着她。而在幼儿园里,老师要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孩子的“绝对核心地位”被改变,所以心理上就会缺乏安全感,就会通过哭闹来发泄内心的恐惧。

案例二:

浩浩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刚入园的他倒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怕生,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说起话来嗲声嗲气,“老师”说成“老机”,“小便”说成“小件”,甚至有些话还需要老师反复去揣摩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浩浩不哭不闹,倒是浩浩的妈妈一直一步三回头的不舍得离开,反复地跟老师交代孩子在家的情况:浩浩在家什么也不会做,吃饭穿衣都是妈妈包办,连大小便也是妈妈到点把尿,所以妈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吃不饱,会大小便在身上。果然,浩浩的妈妈刚走没多久,孩子坐在椅子上就小便了。刚刚安静下来的班级,又传出了孩子响亮的哭声,浩浩无助的哭了……

案例分析:

在家里,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喜欢包办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人操心,以致于有些孩子不会穿脱衣服,不会拿勺吃饭,不会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有时尿床,尿裤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在幼儿园感到特别无助,这也是他们不喜欢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反思: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与他交往的对象是陌生的幼儿和教师,他要和他们一起游戏、上课、进餐、休息,于是会感到害怕、孤独、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一天的时间都要和爸妈分离,就会对家人产生强烈依恋。另外幼儿在家里很自由,他什么时候吃饭喝水,什么时候休息、玩都可以自己选择,而在幼儿园,需要上课,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与家里截然不同,加上大多数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刚入园的孩子会很不适应一日生活常规。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宽松、安全的心理和外部环境,帮助他尽快熟悉老师,适应幼儿园生活。那年轻的父母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快度过入园的难关呢?

1、提前熟悉,做好心理准备

幼儿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熟悉那里的环境。这个熟悉过程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幼儿园陪孩子玩玩。另外,还要带孩子认识自己班级的老师,这样可以让孩子与老师建立一种初步的师生感情。最后,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级环境,看一看活动室里的玩具、图书、桌椅等;午睡室里的小床;盥洗室里挂的毛巾……这样可以激起孩子入园的欲望,消除孩子对幼儿园和教师的陌生感,使孩子入园前对幼儿园就有个美好的印象。

家长平常也要注意,不能跟孩子说“再淘气就把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之类的话,让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以为幼儿园就是惩罚人的地方。对幼儿要进行正面的入园教育,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的印象,幼儿教师有很多本领,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做实验等等。有可能的话,可以请已入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

2、放手锻炼,做好生活自理能力准备

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前一个月或两个月里,要求孩子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致。特别是有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入园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觉。其他小朋友睡觉,他也不能讲话,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着小朋友睡醒。我就碰到我很多这样的孩子,中午睡觉成为他们入园最恐惧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最好就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作息习惯,这样孩子适应起来就容易得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吃饭,不挑食,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等。

3、开阔环境,做好人际交往能力准备

在家里,要让孩子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孩子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亲戚朋友邻居家作客,培养孩子与其他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能力。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简单常用的礼貌用语,要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感情,学会倾听别人谈话等,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巧。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非常重要,是孩子入园的基础。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不会说,不敢说,不仅有尿裤子的,甚至有拉屎在裤子上的。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这样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不喜欢上幼儿园。别看幼儿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他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害怕丢人,害怕被老师和小朋友笑话。

4、重视入园初之体验,及时肯定与鼓励

最初入园的前几天是关键时期,如果时间允许,家长可以在园多陪孩子一会儿,帮孩子慢慢适应陌生环境。老师可趁此机会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去,家人悄悄离去。离开时,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头,因为当孩子看出你的犹豫不决时,只能使他哭得更厉害。另外,要让孩子明白,爸妈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儿园只是因为爸妈要上班,他长大了要跟老师学习本领,所以必须上幼儿园,不能让孩子有被丢弃的感觉。

家长也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的乳名悄悄地告诉老师,当老师以只有家长才称呼自己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一定会感到亲切而熟悉。也可让幼儿带一些他在家里特别喜欢的玩具和熟悉的物品,这些都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几天下来,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初步适应,少数孩子还有些哭闹,但已不是较严重的。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做出表扬和鼓励,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天天入园的思想,不要让孩子养成爱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上的坏习惯。每天可以和孩子分享“入园”带来的快乐。虽然孩子初入园,情绪不稳定,可一定也有高兴、开心的时候呀。回到家里,如果父母每天抽时间和孩子闲聊,多问孩子一些开心的事情,比如:交到好朋友了没有?开心不开心?让孩子表演一下刚学会的舞蹈,唱一首入园的儿歌……一起回忆、分享每天的快乐时光,使孩子重新感受“入园”带来的乐趣,并愉快地向往新一天的快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幼儿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以信心、力量、勇气,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快乐地进入幼儿园。

幼教随笔:新入园三步曲


唉!开园第一天我就收了这样一个“见面礼”。

之一:见面礼

今年我接的是一个新中班,班里的孩子大多数从没有上过幼儿园,乍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的表现五花八门,有哭的,有闹的,还有的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撒手的。开学的第一天,我哄了这个哄那个,抱了这个抱那个,忙的不可开交。

这时,一个爸爸抱着一小男孩来了,我满面笑容的迎上去,伸出双手要去抱孩子,嘴里还热情的说;“宝宝你来了,老师......”我的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响,顿时,我的话停了,笑容僵在了我的脸上,原来是那个小男孩在我要抱他时,伸手在我的脸上拍了一巴掌,我愣住了。这时,孩子的爸爸满怀歉意的说:“真对不起老师,太对不起了,孩子不懂事。”看到家长那双内疚的眼睛和哭闹不止的孩子,我稳了稳神,把从脸上溜走的笑容重新拣回来,还是用亲切的声音说:“小家伙,你可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见面礼,我也得送给你一个。”说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黄色即可贴“大苹果”,写上孩子的名字给他贴在胸前,这时,孩子停止了哭泣,用好奇的眼睛盯着我的“见面礼”,我趁机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再看那位爸爸的眼睛里写满的是感激和佩服。

唉!开园第一天我就收了这样一个“见面礼”。

之二:小雪笑了

小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姑娘,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雪白的皮肤,象一个洋娃娃,可是来到幼儿园一个星期了,我从没看到过她的笑容,早上从她妈妈怀里接过哇哇大哭的她,一直到晚饭后家长接走,总是看到孩子愁眉不展或是泪眼婆娑,让人既心疼又焦虑,让小雪展露笑容成了我的心愿。

首先,我做通家长的工作,无论天气情况怎样,都坚持送孩子到园,在家多谈谈幼儿园和小朋友,让孩子萌生去幼儿园的愿望,减轻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其次,我利用在幼儿园的时间,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既忧虑又恐惧,这就需要老师尽早地让孩子相信老师、依赖老师,把对父母的思念释放到老师身上,尽可能组织新鲜好玩的活动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我为小雪找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做她的好朋友。对于朋友,我想孩子也需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现在的小雪不但天天喜欢来幼儿园,而且在今天下午游戏活动时,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看到她美丽灿烂的笑颜,我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之三:“老师,我喜欢你”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一句极为普通的话。工作十几年来,无数孩子对我说过这句话,可当我这次听到这句话时,竟令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自从接手这个新班,带着这些孩子,每天我都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使孩子高兴,让孩子开心。慢慢地,孩子们变了,他们从一开始又哭又闹的“小难缠”变得有礼貌了,也变得懂事了,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更令我激动的是周四下午户外活动时,赵天宇悄悄偎到我身边,轻轻的对我说:“王老师,我喜

欢你!”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先是一惊,然后蓦然一热,一股暖流充满心田,我激动的一下子把孩子搂到我的怀里,那种欢乐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我们的爱心,就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的。

小班随笔:宝宝入园


9月3日,李那琪小朋友第一天到幼儿园报到,我和她妈妈一起陪她到小三班教室,那琪当时可能是对自己今后的校园生活并不了解,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哭,只是自己安静坐在小椅子上玩老师分发的玩具。我和她妈妈见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准备的几个方案也没必要应用了。我出门的时候,望见她小小的背影,心里一下酸酸的,是啊,从出生到现在,那琪在爸爸妈妈身边可以说是一刻也没离开过。出生时的喜悦、生病时的着急、淘气时的生气、童言无忌的捧腹,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闪现。甚至于有一种女儿出嫁的般的复杂的情绪。不过同时心里面感触最深的也是一种骄傲,步入幼儿园,从她小小的年纪意味着集体生活的开始,也是她长大的第一个台阶。可能在她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甚至于挫折,但是作为父母、老师,在保证她健健康康的同时会教给她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经验,这都是她今后不得不面对的。走进幼儿园,并不是意味着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的结束,只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局。最后,我只对所有的小朋友说:万事如意。

教育随笔:新生入园季


教育随笔:新生入园季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一个小班的老师,我早已做好了面对幼儿哭闹的准备。但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反应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新生入园普遍都会有哭闹现象,这是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正常表现,但有小部分幼儿分离焦虑严重,情绪激动,会出现挠人、咬人或是满地打滚的情况。因此,稳定幼儿的情绪是我们工作最重要的部分。

虽然班级里有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抚养的,但开学第一天,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父母亲自送到幼儿园来的。进入教室,孩子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点孩子很好奇,四处张望;有的孩子有些紧张,抓着爸爸妈妈的手。起初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们的情绪都比较稳定,有的玩玩具,有的在娃娃家里玩耍。当父母要离开教室时,很多孩子都哭了起来,只有个别孩子没有哭。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班里的孩子主要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类型。

一、依恋型的孩子

这一类型的孩子大多是非常黏妈妈或者隔代抚养的孩子,刚进入教室就显得很紧张,不愿意松开家长的手,或者要家长抱着。在家长离开的时候,这些孩子会突然大哭。在老师长时间的安慰下,孩子们的情绪会逐渐稳定,但仍会不时哭泣,经常会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这些孩子在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到好朋友以后,情绪就逐渐稳定了。

二、好奇心较强的孩子

这一类型的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并不哭闹,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玩具非常感兴趣。但在几天过后,当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可能会有激烈的哭闹现象。

三、默默伤心的孩子

这一类型的孩子从不会大声哭闹,他们会坐着或者在午睡的时候偷偷掉眼泪,对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兴趣不高,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于这三个类型的孩子,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依恋型的孩子,我鼓励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带一个平时喜欢的小玩具或者小毛毯,将依恋物带到幼儿园,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安全感。并且鼓励孩子尽快找到一个好朋友,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班里的孩子情绪已经稳定,能开心的来上幼儿园,主动和家长说再见,希望孩子们能喜欢上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的上学!

教育随笔:如何面对孩子们的公主病,王子病


现在的家长和以前不一样了,如今家长是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保证幼儿在园安全以外也更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以往幼儿园只是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是托儿所,但如今观点已经发生变化了,更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启蒙教育,这对我们幼儿教育是很好的现象,也给予我们动力,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尤其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时间紧张,爷爷奶奶看孩子是目前很常见的情况,“隔辈亲”这句俗语也不是空穴来风,面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益娇惯的孩子们,作为幼师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

感觉对孩子们的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自我服务的观点,哪怕他们做的不够好,但是要让他们树立自我服务,团结协作的观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保护去独立生活的,即便是在年幼的孩子也不可能24小时每时每秒都监护在他身边。其实大众所说的娇生惯养的孩子,家庭因素还是主要原因,多是由于家长的过于保护,多做家访,家访的时候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多于家长交流,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在家里他们或许是小霸王,小公主,但是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平等的,不会有特别的照顾,首先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在幼儿园和别人一样,孩子也是有虚荣心的都喜欢老师表扬,娇气的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有进步的时候要表扬,做的不对的时候也要批评,但是要注意下自己的方式,有些事情他们可能做的不如其他孩子,要给与鼓励,举个例子把,比如吃饭时,娇气的孩子若等着老师来喂饭,你可以在他面前表扬另外一名自己吃饭的幼儿,然后鼓励孩子们都自己吃饭,有的幼儿自尊心很强,不要当着其他幼儿的面问他"你能不能像XXX一样,自己吃饭呢?"这样孩子可能就产生反抗的情绪,可以用悄悄话的形式跟他说,也要注意说话方式,比如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看好多小朋友都自己吃饭,你也试着自己吃饭,好吗?”如果幼儿听后自己开始吃饭,哪怕撒了一桌子的饭,你也要给与鼓励,这时的鼓励要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表扬,总之要和家长多沟通,教育方式要灵活多变。

教育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1.问题的提出:

上午第一节是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并小组讨论一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讨论的问题,小朋友们肯定会讨论得非常热烈,但结果却让我非常失望。除了平时那几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外,有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发言,有的组内成员甚至还在相互推辞:“你说,你说哉!”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下课时唧唧喳喳,有着说不完话的小朋友上课时却不愿意发言呢?

2.问题的症结:

针对这个情况,每次请小组讨论时,我都悄悄地进行观察,但不参与他们的讨论。经过几次观察,发现造成幼儿不愿意讨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幼儿对于老师布置的话题不感兴趣,没有讨论的欲望,个别幼儿开始扯其它方面的话题,把要讨论的话题远远抛到一边去了。第二,有部分幼儿平时就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是请他们在小组内小范围的讨论,但是他们也不太愿意在小组面前发表意见。第三,有些幼儿平时上课就比较懒散,他们思维不积极,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参加集体讨论时,总是喜欢当观众,既不乱说话也不发表意见。第四,在使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前,有很多时候都是以我们老师讲解为主,幼儿只要能定神地跟在老师的思路后面学习,每堂课由于时间有限,每次只能请少部分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这就让不少小朋友有了上课不发言的“习惯”。因此就出现了上课时有部分小朋友一直都处于沉默状态,只有组内一两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唱独角戏,每次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时,都是那一两个孩子的想法和见解。

3.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谓的“讨论”,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而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转移的,组织能力又有限,那么如何让那些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自我和群体的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参加讨论的意识、兴趣、能力,甚至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才真正达到了活动单里所说的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于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①座位安排强弱搭配

在位置的安排上,我们取消了以前按照男孩、女孩搭配坐的习惯,而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分组,4-5个小朋友为一组,这一组里有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有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也有画画能力比较强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上每一个领域课的时候,每一组都有这一领域的强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然后每一组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再进行具体的分工,语言小组长、数学小组长、美术小组长,每一组组织能力最强的为这一组的常规组长,常规组长要负责这一组的全面工作,每次讨论的时候要督促组内每一个组员都要参与讨论,不管说多说少,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话题讨论由易到难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适应这个模式,刚开始,我们不是就某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而是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就一些简单的话题,让他们进行叙述,如周一早上来幼儿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我会让他们每个人说一说,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或者到哪里去玩了等等这些没有难度的话题,让他们轮流说一说,养成别人在说的时候,自己要学会安静地倾听,而且自己也要学会用比较完整、清楚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幼儿轮流说的时候,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小组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一组的幼儿尽量围在一起说,不要太分散,这样音量就不会很大,小组跟小组之间也就不会相互有噪音干扰。为了检验小朋友之间讨论时同伴是否认真听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进行抽查,如请某一组的某个孩子说一说,他们一组其他小朋友说了什么?对于那些回答比较正确的幼儿我会及时进行奖励,如一朵笑脸花或者是一个小奖品等。刚开始,我是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讨论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了时,我就开始放手,让每一组的组长每天就一个话题,组织本小组的幼儿进行讨论,然后,会轮流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来进行介绍,如: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某某某觉得怎么样,而某某某却觉得是那样的等等,对于那些讨论得比较好的小组,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给这一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发一朵小红花,或者是奖励他们多玩一次活动区等等。有些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显得有些胆怯,不好意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后,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组内的讨论中渐渐活跃起来,而且由于组和组之间有竞争,有比较,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孩子的好胜心理非常强,都想让自己组获胜,所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不经意的训练中,懒散的孩子被吸引过来了,胆小的孩子也被感染了,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了。

③“舵手”轮流,辅导在先

如果把学习小组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大船,那么,常规组长自然就是这艘船上把握航行方向的“舵手”。他们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所在小组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活动单导学”中发现有孩子不愿意说话时,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对常规组长就这一方面(如何让每个小朋友都围绕话题发言)进行了相关的辅导。第一批尝试从能力强的孩子开始,就组长的职能、公平和具体的组织方法进行了具体指导。这些常规组长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熟悉和完善了这些技能,在组内讨论时,鼓励每个同伴,尤其是不愿意发言的孩子发言,要求所有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真正让每个孩子有了说的意识、机会,并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幼儿都适应了这种讨论模式,养成了每一次、每一节活动都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的好习惯以后,我们对每一组的组长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更换,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孩子都轮流当上组长(原来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也不例外),负责这一组孩子的讨论,由于肩负了组长这一神圣的责任,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也非常乐意地投入到讨论当中去。

4.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和探索,小朋友活动时讨论意识、兴趣、能力变强了,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得非常活跃。看着孩子们讨论时那一本正经的样,听着那些平时不怎么愿意发言的孩子的精彩对话,我都会忍不住偷偷乐。由此,我深深感触到: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发现他。这次通过“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引导孩子“讨论”这一方面的小小尝试,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原来每个孩子都是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达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每个人都创造机会。期待“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当孩子新入园哭闹不止时


几个妈妈坐在一起,话题自然就扯到这个月的焦点,孩子入园。小峰妈妈说“小峰真叫人头疼,在家里好好的,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哭大闹,没有办法,我就连哄带骗,推给老师就走,真没办法”。

文杰妈妈接过话茬“我家文杰也是这样,不过我有绝招,只要她哭闹,我就打他,看谁厉害。他可怕我了”。

辛炎妈妈开口了“我家辛炎也是这样,一听到幼儿园就哭闹不止,我一不哄,二不打,而是不理睬他,等他情绪稳定以后,再慢慢讲道理,这种方法很有效,辛炎现在很懂事了,说上幼儿园,也不哭闹了”。

几位妈妈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是很典型的,哄骗的方法是普遍的,日久天长,孩子会变得不讲道理,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打的方法也是常见的,孩子一哭闹

,家长就冒火,打一顿再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无自尊心,无自信心。

还是辛炎妈妈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的哭闹只是一时的试探,在观察大人的脸色和行动,当孩子的情绪平定后,再给他讲一些道理,不哭不闹不是好办法。

我和字宝宝交朋友

我镇幼儿园为创造孩子们认识汉字的良好环境,教师们把各室内的各种物品上写上物品的名称,在室内的玩具上、各种花草树木上也都写上名称贴上了,幼儿园里处处有汉字,并且教师还创编了一个《我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活动全面展开,更激发了孩子对认识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幼儿园的孩子一学期下来能认识一百多个汉字,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喜欢《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面对新入园的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
    2021-04-30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小班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偷偷逃回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
    2020-01-11 阅读全文
  • 九月教育随笔:小班新生入园如何适应 小班的幼儿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往往会出现: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
    2021-05-24 阅读全文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

2021-04-30 阅读全文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偷偷逃回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

2020-01-11 阅读全文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

2020-01-11 阅读全文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

2020-01-11 阅读全文

小班的幼儿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往往会出现: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

2021-05-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