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发布时间:2021-06-0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天来了,我们的观察区里又生机勃勃了,看着种子慢慢发芽,孩子们也想起了用笔画下它们的生长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录)。于是我赶紧为幼儿提供了记录用的纸和笔。几天过去了,我随手拿起记录本,里面画的什么呀?整个都是乱涂。我刚想大声地责问孩子们,可转念一想忍住了,仔细看看我有很大的责任:首先我为孩子们提供的纸没有格式与限制,其次是毕竟是中班幼儿,他们绘画的能力还很低。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观察区前,拿出观察记录本,让他们讲给大家听。没想到眼前这乱糟糟的画面立刻成了有生命的植物:“这是我记录的毛豆长出嫩叶了,这边上的是毛豆叶上细细的毛!”“这是我记录的土豆发芽了!”……还有一幅画怎么看也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这时记录者王敏磊站起来说:“这是我记录的,昨天是星期一,我发现青菜都干死了,杨老师就把这些青菜扔到厕所里的纸篓里了,我换了水又重新在海绵上撒了菜籽。”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小朋友都讲完了,我说:“小朋友们都记录得很好!不过,因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不好,所以小朋友记录的没有顺序,看起来很乱,从今天开始,老师为你们重新设计了记录纸,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记录完了,你让老师帮你写上你记录的内容,这样我们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

新的记录纸投放几天后,我发现乱画的现象没有了,可记录的还是那些永远让人看不懂的画。于是每隔一星期,我都会组织幼儿讲一讲一星期来的记录,我想:这也是一次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吧!yjS21.CoM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扶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遇到问题前,我想: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思一下自己,我很庆幸在看到孩子们乱七八糟的画后,我没有成为一个制裁者,扼杀孩子们的能力。“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样的教育思想说起来容易,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真正做到确实很不易。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吸引人


导读: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语调平静地呼唤父母时,父母对他不予理睬或认为孩子没什么着急的事就可以漫不经心地敷衍他,孩子内心就会体验着失落和沮丧,自然就会判定这一招不灵。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才理睬他,孩子自然而然的要把哭闹视为最佳手段。

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孩子难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时的孩子常常喜欢让别人多来关心自己,多来注意自己。小孩子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式才能吸引成人对他的注意,就去利用各种途径,尝试各种方式,精心的试探着,筛选着,看看哪种方法可以最有效的吸引你对他的关注。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语调平静地呼唤父母时,父母对他不予理睬或认为孩子没什么着急的事就可以漫不经心地敷衍他,孩子内心就会体验着失落和沮丧,自然就会判定这一招不灵。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才理睬他,孩子自然而然的要把哭闹视为最佳手段。孩子为了达到他所追求的目的,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又哭又闹、大喊大叫、耍赖、撤娇、乱发脾气、打砸东西等等,做父母的有没有责任呢?

以上的事实足以提醒父母注意:孩子喜欢用什么方式与父母进行交往,是由父母的反应决定的。也就是说,孩子用什么方式去吸引父母的注意,是父母的态度引导出来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身为父母不可忽视与孩子的“亲职”交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父母的天职。有些父母白天在外面工作已经很劳累,回到家里很想歇一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孩子向你提出他的需求时,你一定要和善地给孩子一个交代和说明,对孩子的要求不可置若罔闻,因为孩子已经是一整天没有机会得到父母的温情了,孩子正期待着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注意,正期待着来自父母的亲昵和鼓励。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引导孩子怎样的表现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注意,你对孩子的那些好的交往方式要及时、认真地作出回应,用微笑的表情、温柔的抚摩表示对他的注意,可以使孩子感觉到父母真的很欣赏自己的这种行为。

如果孩子是采用上述消极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一定不要理他,几次之后,孩子知道再怎么闹,也没有用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放弃使用它们。另外,在孩子闹过之后,父母要坚决地、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父母不喜欢孩子的这些行为,无理取闹根本不能成为吸引成人注意的好方式。一定要使孩子懂得在这一类的问题上,家里的大人的态度和口径是完全一致的。

案例:让孩子自己选择


案例描述:

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了班级,大多人选择区域活动。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看书下棋,有的玩积木,有的画画涂色等,活动室里自由游戏秩序井然。看见时钟指向了八点十分,我想到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活动了。于是照例轻轻地摇起了铃鼓,示意大家整理。许多孩子们听见铃声便自觉地收起手里的玩具材料。整理得快的幼儿就排队等候出发,整理得慢的正在加快速度。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似乎并不在乎铃声的指示,全然不顾周围的同伴一个个走进队伍,他们还在忙碌自己的游戏。我冲着那几个孩子命令道:“快点过来,我们要走了。”说完还用严厉的眼神注视那几个孩子。只见他们拽着手中的物品极不情愿放回,一副很不心甘的样子。我有点生气,走过去,看见一个孩子正在为一幅图画上色,上了大半还剩下一点点;另两个孩子的手里还拽着游戏棋的筛子,可想棋还没有下完。难怪他们不愿意整理,原来还想继续他们的游戏,不舍得离开。

案例分析:

如果我在这时候强制中断他们没有完成的活动,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心情会不会因此不悦?以后对该活动还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呢?孩子的要求合理吗?规则是为自己方便,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当设定的班级活动常规和幼儿的需要之间发生冲突时,是该服从规定还是满足幼儿需要呢?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为幼儿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在适合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想来我顿时明白,规则的执行是教师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使幼儿园的常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并不是“是”和“不是”,“可以”“不可以“的简单判断。

案例措施:

我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对画画的孩子说:“老师给你两个选择,一先下去和大家共同游戏,等回儿上来时再完成作品;或者先完成作品后再下去游戏,那时候可能晨间游戏的时间就短了。老师更希望你和大家一起下去游戏。”孩子思量了一下,就说:“那先下去吧,等会儿再来。”他的表情还是挺满意自己的选择。我又对下棋的孩子说:“你们把没有下完的棋谱保存着,等晨间活动完了再继续行吗?如果一直下棋,你们就失去了晨间游戏时间。”两个孩子相互看了看点头示意,脸上的阴云立即散去了。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

案例反思: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老师在处理众多教学问题中,务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提出具有民主的、公平的、指示性的建议,帮助孩子能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命令。依靠威严和压迫达到次序井然的教学,只会使孩子每天感到压抑,缺乏活动的生机,埋没了每个孩子活泼机智的品质。常规只是辅助管理的一个手段,而管理的核心是人和人宽容、尊重、互敬后达到的共同满足和提高。对待幼儿也需要像对待成人一样,给予思考、判断的权利。

案例: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


午睡醒过来后,大家都开始吃点心,在这过程中,幼儿的速度当然有快有慢,有些幼儿早已吃好,洗好,擦好嘴在教室中活动,而有些幼儿正在洗手、擦嘴。就在这时,我看到我们班的远远坐在鸿儿的座位上,远远在班中相对其他幼儿来说纪律较差,经常要随意离开椅子,强占其他幼儿座位。鸿儿当时正在卫生间洗手,他是我们班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孩子,当他洗好手回教室时看到远远坐在自己位置上,我打算喊远远坐到自己座位上,但转念一想,何不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呢?于是我便假装专心地为小女孩梳头发,而用余光看着他们。首先,我听到鸿儿的叫声:“朱老师,远远坐在我的座位上。”“那你想办法请他让一让。”我有开始为另一女孩梳头。只见鸿儿先边摇椅子边说:“让我一下,让我一下。”只见远远坐着没动静,于是他把头凑到远远耳边开始摇远远的身体:“让我一下,让我一下。”这时语气比先前要更坚硬,但远远还是没动静。鸿儿开始推远远,当推不动时两脚爬到椅子上想把远远挤下椅子,但远远还是旁若无人,稳坐泰山。鸿儿见挤不下于是爬下椅子又开始推,推了一会,就朝着对面的小女孩冯文欢说:“远远坐我的椅子对不对啊?远远坐我的椅子是不对的,对吗?”开始向同伴求助,接着又推了一会儿,可能自己感觉很好笑,于是边跳边笑着说:“哈哈,远远像个木头人一动也不动。”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

评析:

以上案例虽然指示一件小小的事情,短短的七八分钟时间,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完全掌握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不给予幼儿任何直接干预,对该幼儿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及灵活应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势必会促使其独立

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想出各种应对措施,而当一措施实施后无效果时,幼儿又会采取其他措施,在不断地实施、面对、改变中提高应变能力。如以上案例中,鸿儿就采用了多种手段想解决问题,每种手段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开始,他利用动作“摇”及语言“让我一下”提醒远远让开,在提醒中用了不同办法,先是摇椅子,语气较委婉,然后转变为摇身体,凑到耳边,语气变坚硬。在提醒没用的情况下,他又想出了更为有力的手段,利用“推”和“挤”想迫使远远走开。但在采取硬办法的手段下远远还是无动于衷。这时鸿儿又开始用软办法,通过询问同伴,争得同伴帮助与肯定和笑远远是个木头人来解决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询问同伴和笑这两个办法充分体现了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宽度和广度。

二、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仅提高思维等智力,还促使非智力的发展。因为问题解决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长,有可能短,在这一过程中会不知不觉使孩子意志力、坚持性、不怕苦难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以上案例中鸿儿从开始到结束足足用了七八分钟,这对一位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促使社会性发

展,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走入社会打造基础,社会性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是不足为奇的,应该说比比皆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件事都由教师包办解决,教师根本无时间,而且也剥夺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如鸿儿与远远这一案例中,通过让孩子自己解决使得他待人处事、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建议与思考: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孩子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巨大潜能,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多提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面对孩子争吵、抢东西时往往立即前去给予解决,心理还暗自庆幸幸亏及时没,不然又要处乱子了。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内在隐患,遏制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失去了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泯灭了孩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在生活起居、学习活动、社会交往中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育者可通过间接帮助,让幼儿成功解决好问题,建立自信心,通过亲自尝试解决问题,可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树立自信心。但是孩子毕竟还小,这就决定教育者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如果完全撒手不管,势必会更多的孩子在力不能及的范围内因遇到困难而放弃,退缩。形成自卑感及在以后问题中不敢面对,而如果教育者简单点拨,就可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幼儿继续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案例:用欣赏的态度看孩子的作品


一天早上,我站在幼儿园门口值周,偶然听见了两位家长的对话。一位妈妈说:“我儿子的画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还贴在教室外面,我觉得怪难为情的。”另一位家长说:“你也别要求这么高,小孩子吗,只要他画得高兴就好。”

我听了以后,很为前面这位家长的孩子担心,在这位家长眼里,自己孩子的画是画得不好的,无形之中,孩子也会感觉到母亲对他的不满。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一个孩子一旦拥有了母亲的赏识,他也就拥有了大半个世界。”反之,母亲的不赏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么,孩子的画画得不像就一定不好吗?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去看孩子的绘画作品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妈妈为什么会认为孩子的画“一点都不像”就不好,她的话可能也不是她的一家只言,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想法。这里面有个误会:人们发现整个世界美术史的发展是从写实——象征——抽象,于是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学画也应从写实开始,要画得像,只有在画得像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发展。就象学写字,只有先练正楷,把字恭恭敬敬地写正了,以后才可以练一点行书。而实际上,根据专家们对儿童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孩子绘画的发展进程是抽象——象征——写实,和世界美术史的发展恰恰向反。所以,把幼儿绘画定位于写实模仿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而言无疑是“倒行逆施”,把幼儿的画用像与不像来衡量更是错上加错,这一错就是几十年。我们的家长小时候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因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是很正常的。但时至今日,面对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要不然,“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其次,这位妈妈还认为孩子的画“不像”就不应该贴在外面。从这位妈妈的评价标准看,自己孩子的画是不好的,让别的家长看了让自己“怪难为情的”;或者是觉得孩子的画还不够格,贴出来对孩子的进步没好处。可妈妈知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想这件事的呢?在孩子看来,老师把他的画贴在外面就是对他的肯定;如果老师把大家的画都贴出去了,惟独没有他的,他就要想“为什么没有我的画?”“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呀?”“是不是我画得不够好呀?”胆子大一些的孩子回跑到老师跟前来问,胆子小的不敢问,却会因此闷闷不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孩子变得抑郁、自卑,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宗旨。其实老师把每个孩子的画贴出来是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平等,是新的儿童观的反映。有的教师还在孩子的画上写出了孩子对这张画的理解,潦潦几笔看似“不着边际”其实蕴涵着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

画表达了什么,他在画画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由此,我比较赞同后面一位家长的说法——“孩子画得高兴就好”。画得高兴,孩子就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有了快乐的体验,有了快乐,他就能感受其中的美,就更想主动去表现这种美,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快快乐乐中孩子的创造了得到了开发,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人的肯定、赏识能让孩子自信,反之,大人的猜疑、无端的批评就很可能造就一个自卑、多疑、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要想培养一个大胆、自信、快乐的孩子,那么就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吧。

让孩子用“非语言交流”


导读: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音——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猜测情感(4-6岁)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哨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爱心提示

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让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正常的语言交流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等问题,就会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占据优势;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出的感情。

幼师资料《案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很多大人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宝宝的一些“坏习惯”,并试图去阻止和改掉。专家指出,宝宝的一些举动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呢!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
    2021-04-02 阅读全文
  • 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吸引人 导读: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语调平静地呼唤父母时,父母对他不予理睬或认为孩子没什么着急的事就可以漫不经心地敷衍他,孩子内心就会体验着失落和沮丧,自然就会判定这一招不灵。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才理...
    2021-10-13 阅读全文
  • 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这几天,孩子们正为丰富我们的自然角而忙碌着,他们和父母一起种植小植物,葱、蒜、土豆和青菜等一应俱全;饲养小动物,螺丝、乌龟、小金鱼等应有尽有。他们一有空就三五成群地去观赏,可很少有孩子主动发问。 一天...
    2021-04-09 阅读全文
  • 案例:让孩子自己选择 案例描述: 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了班级,大多人选择区域活动。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看书下棋,有的玩积木,有的画画涂色等,活动室里自由游戏秩序井然。看见时钟指向了八点十分,我想到该组织孩子...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换种方式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时小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张桌子上有彩笔画”。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颜六色...
    2021-11-18 阅读全文

很多大人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宝宝的一些“坏习惯”,并试图去阻止和改掉。专家指出,宝宝的一些举动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呢!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

2021-04-02 阅读全文

导读: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语调平静地呼唤父母时,父母对他不予理睬或认为孩子没什么着急的事就可以漫不经心地敷衍他,孩子内心就会体验着失落和沮丧,自然就会判定这一招不灵。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才理...

2021-10-13 阅读全文

这几天,孩子们正为丰富我们的自然角而忙碌着,他们和父母一起种植小植物,葱、蒜、土豆和青菜等一应俱全;饲养小动物,螺丝、乌龟、小金鱼等应有尽有。他们一有空就三五成群地去观赏,可很少有孩子主动发问。 一天...

2021-04-09 阅读全文

案例描述: 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了班级,大多人选择区域活动。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看书下棋,有的玩积木,有的画画涂色等,活动室里自由游戏秩序井然。看见时钟指向了八点十分,我想到该组织孩子...

2021-05-28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时小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张桌子上有彩笔画”。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颜六色...

2021-1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