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情绪

发布时间:2021-05-24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长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情绪》,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情绪

家长们要知道,情绪问题不仅仅是你们可以有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有情绪。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也是很强烈的,直接支配着他的一举一动。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常常可以引起孩子激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发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剧烈的变化。

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常会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很可能就是一通训斥,甚至是一顿打骂。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情绪是不分对错的,都是人性的体现。任何人都会体会到快乐、痛苦、抑郁、嫉妒等令人愉悦或令人伤心的情绪。而我们往往认为,如果孩子表露出消极、嫉妒等情绪,就是孩子的品德上出现了问题。

所以,父母通常不希望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就会去压抑这些不良情绪。而导致的结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情绪是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和疏导的。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自控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比如,有孩子家长说:“我讨厌数学老师。”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这样回应孩子:“老师是教你知识的,我们要尊重老师。学生不能讨厌老师啊!”其实,这就是我们用道德去否定孩子的情绪,给情绪贴上了对错的标签,没有包容他的情绪,没有去探究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讨厌老师,然后引导他从这种情绪中解脱出来。

用这种否定的方式,只能让孩子以后不再向我们表达他的情绪,甚至压抑自己的情绪。比较好的方式是,我们可以先认同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家长是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

当孩子最心爱的宠物狗死了,低EQ的父母说:“狗死了,有什么关系,换一条就好了。”而高EQ的父母则会说:“狗死了,是不是很难过,就像是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也很伤心。”

在后一种处理方式中,父母用情绪的字眼,来帮助孩子标明他的情绪,让他知道,这就是失去好朋友的感觉,让他有了体会这种情绪的经验,而且立刻让孩子知道我们现在是同一种情绪,接下来孩子将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除了不压抑孩子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合理表达情绪,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比较时髦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EQ很高的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发现,有一类人是很善于与人交往的,而他们的EQ就很高。在这一类人中,心理学家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点:能忽略同伴的缺点而接纳和支持同伴;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样也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他们不怕被人依赖,能给人空间,也能与人亲密接触。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归纳为拥有安全依赖型的人格。

同时,心理学家把不具有这些特征的人格归纳为其他三类:

1. 逃避型,只觉得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看别人却是不好的,没有能力的,没有价值的;喜欢掌控一切,不容易信任或依靠别人,怕被别人依赖;常常有些孤僻,不容易亲近。

2. 焦虑型,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很自卑;害怕被抛弃,过度敏感,容易受伤,对亲密对象常常爱恨交加;别人常常抱怨他情感太过依赖,不给人空间。

3. 紊乱型,既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也看不到别人的优势;对爱饥渴,却充满惧怕,无法信任他人。

家长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EQ很高的人,并且具有安全依赖型的人格。心理学家发现,从一个人小时候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他长大以后的依附形态,而且还有高达70%~80%的子女重复父母的依附形态。

0~5岁,是培养孩子高EQ的关键时期。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强调,人们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0岁时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拥有高EQ和安全依赖的人格呢?

首先,我们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EQ就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要揠苗助长。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秉性,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孩子的天赋秉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旦发现孩子某种好的苗头,就要爱护它,鼓励它,引导它,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去发展它。

同时,父母应该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老外描述他眼中的中国家长:“中国太太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可狠了,逼着他们从小学钢琴,学武术,学芭蕾,学中文,学数学,最好18岁就把博士硕士都读完。所有小孩子喜欢玩的、年轻人喜欢干的,中国家长都禁止他们去做。”

虽然说得比较夸张,但不得不承认还是切中了要害。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活的不是自己,而是为父母而活,那么他们童年时就难有童真和快乐,成年了就难以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一个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的人,安全依赖的人格将难以形成,成人后的EQ也不会太高。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有些是人为因素所致,有些却是现实环境所迫。对于外部环境,孩子无力解决,也无法回避。

我们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方式解读客观现实,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人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有人习惯看负面,有人习惯看正面。不同的解读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如果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积极地生活,就会更容易发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孩子的人生也就会幸福。当我们积极看待问题的时候,其实环境也会发生变化,逐渐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当我们自己开始转变的时候,外界也已开始转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不要抹杀孩子的兴趣


又到周末,女儿一霖下午照例要去参加舞蹈培训。吃完中饭,我和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霖在客厅里练习基本功,甚是投入。

女儿从小喜欢舞蹈,我们却一直没能及时满足她的兴趣。一霖上幼儿园时,我和妻子来长沙创业,她在家乡辽宁成了留守儿童。二年级时,一霖来长沙读书,因我们工作太忙,家人聚少离多,每次对她提出去舞蹈班学习的要求总是敷衍了事,一推再推。一霖年龄虽小,但很懂事,见几次要求不成,只好作罢,也不纠缠,只是每次看电视时,总要跟着学动作。

女儿一天天长大,对舞蹈的兴趣从未减退,虽然不再提去舞蹈班的事,但每次看完学校的文艺节目后,依然津津有味地向我描述班上同学的表现如何精彩,言语和眼神中充满着羡慕和期待。女儿对舞蹈的兴趣和执着,最终让我下定决心,送她去参加培训。在舞蹈班里,其他孩子都有一定的功底,只有一霖是初学者,因此她练得特别刻苦。一年下来,女儿进步很大,被老师赞为“练得最刻苦的学生”。但因“出道”较晚,基本功与其他学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了能在今年六一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近段时间,一霖练得更加刻苦了。

“妈妈,快过来帮我压压腿。”我循声看去,一霖正在压腿,脸已微红。她曾告诉我,压腿必须要让韧带有痛感才有效,还得保持动作一段时间,但自己很难完成,得请人帮忙。在妻子的帮助下,一霖开始保持动作。刚开始,妻子每隔几秒就问女儿痛不痛,她总是摇摇头说不痛。半分钟后,动作仍在保持,但脸已胀得通红,牙齿咬得紧紧的,表情有些痛苦。妻子见状心疼地问:“换条腿压压吧?”可一霖却摇头:“再坚持一会儿。”双手抱腿,脸颊紧紧地贴在上面,脸更红了,牙咬得更紧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刹那间,我鼻了一酸,泪水模糊了双眼,朦胧中,我看到妻子也在擦拭泪花……

家长切勿压制孩子哭的情绪


以下几种情形,您是否也很熟悉呢?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哇哇大哭,一旁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着急地对女儿说:“让妈妈看看你摔着没有?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妈妈着急的心理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责怪,这么几次后妈妈发现,现在小雯摔跤后,爬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寻求安慰,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着妈妈,生怕妈妈责怪她。

专家分析: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时还感到惶恐?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说,这是因为孩子在摔跤后,没有得到家长情绪的认同和安慰,不仅如此,家长还责怪孩子,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

责怪法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绊倒了,一下子浩浩的眼泪便夺眶而出。爸爸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忍不住说:“这一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将来怎么当男子汉?”

专家分析: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何明谦说,因为孩子可能会接下“懦弱”这个认同,“懦弱”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时,就会没有信心或感到无力。

评判法

“这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

妞妞的玩具被妈妈不小心踩坏了,妞妞心疼地看着破损的玩具,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让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妞妞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妞妞循声望去,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停止哭泣看起电视来。

专家分析: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停止哭闹。何明谦认为,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的情绪的做法,这会剥夺孩子情绪自由流动的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徐亮认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遇到挫折时,家长会买好吃的给孩子吃,以此转移其注意力,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将食物或购物与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当他们感到痛苦时,便会通过吃和购物来应对痛苦。

转移注意力法

“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

小翔在客厅内上串下跳地玩“泰山”游戏,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头,疼痛让小翔大哭起来。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赶紧来到小翔身边,了解事情原委后“狠狠地”打了桌子两下,“都怪这桌子不好,它不乖,我们打它!”

专家分析:当孩子被桌子撞倒时,一些家长都会用这种推脱责任的方式为孩子疏导情绪。殊不知,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只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徐亮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何明谦说。

推脱法

“都怪这桌子不好,我们打它!”

专家支招

让情绪流动,避免情绪成“结”

很多成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某件事时,心中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愤怒、悲伤或恐惧,那是因为人们在小时候埋下了很多负面情绪的情绪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与情绪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只愿意与开心的情绪在一起,把愤怒、悲伤等情绪推开,但即使这些情绪被推开了,愤怒或悲伤也并未消失,而是被压制住了,并不能得到流动。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在人的身体内积攒多了,会形成情绪结,当人需要一股力量去做某件事时,情绪结就会起作用,在做这件事之前形成负面的情绪。”何明谦说。

接纳、同情孩子的哭泣

那么,当孩子出现愤怒或悲伤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他们的情绪呢?何明谦表示,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的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在做到容许这情绪存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持的态度。如家长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何明谦表示,这时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孩子这时会想:“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持我。”

何明谦认为,有些孩子会根据家长的态度来判断父母对他的爱有多深。如果孩子在受挫受伤时,其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可能会使孩子得出这样的判断——“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足以让爸爸妈妈爱我。”

让孩子自己处理情绪,培养情商

父母在孩子哭泣时认同孩子的情绪后,孩子就不会继续哭闹了吗?何明谦表示,实践表明,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会很快进入下一个情绪,或平静或开心。这也表明孩子的情绪是处在不断流动的状态。

“孩子能否感受自己的情绪、认同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情商高低。”何明谦说。如果父母一味地压抑孩子的情绪,便会剥夺孩子锻炼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孩子哭时,家长在处理时很容易走入误区,专家称,应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教育孩子十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重视教育,不仅表现在给孩子们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并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这十件事千万不要做哦。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二、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四、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

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同时,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就很难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

八、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十、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聪明和优秀,但是不要对孩子们提出过高过快的要求,否则很可能就会对他不利的影响。上面给朋友们介绍的十个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同时也应该把他分享给你周围的一些妈妈们。

家长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对于这些很明显的儿童心理的把握让很多家长左右为难。打?骂?好言相劝?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教育专家早有论断,在重压之下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引导不当容易入歧途,所以交流方法很关键。

或许成人的世界有众多不愉快的事情,你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气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满发泄在你孩子的身上。不管孩子惹了多大的事,作为家长的首先不要激动,要温和的与孩子交流。示范给孩子看,面临压力的时候,可以波澜不惊。

当孩子没考好,不必如临大敌,否则孩子对事情的理解也会被父母这种情绪影响,认为“没考好成绩,就像世界末日到了。”父母说:考试就是对自己学习的检查,对自己汇报就可以了,这次没考好,下次继续努力。

许多时候我们耐着性子跟他慢慢磨,好言好语相劝,得到的却往往是孩子更加无理的举动。当我们的耐心被一点一点消耗完的时候,我们就会如点燃的炸药桶一样轰地炸开。每次愤怒过后都会感到深深的内疚,每次情绪崩溃之后,又会感到深深的自责。

慢慢的我发现,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想要教育好熊孩子,就先要管控好自己。曾几时每当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家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内心便掠过少许担忧。

每个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一个趋向成熟拥有智慧的父母,才是他真正的起跑线。若不能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孩子,才是真正输在了起跑线上。

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乖、不容易发脾气,我们自己就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他们打交道时,自己要做到是一个温和的父母。

孩子总让我们生气,可是在我们要发怒之前,请先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愤怒?我们真的有认真听孩子在说嘛?我们是因为孩子生气还是因为自己的状态?当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一切都会变的简单起来。

我国宋代名人司马光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母亲的,不用担心她对孩子的不慈爱,值得担心的是她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让那些有用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孩子们的成长。

家长们 不要再吓唬孩子了


有些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不允许他做某件事,常常采取吓唬的办法,比如说“不要你了”、“坏蛋来了”、“老虎来吃你了”等等,或者干脆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让孩子听完好听家长的话,更有甚者,家里人自己装成鬼怪,以强调“教育”的效果。要知道,小儿幼小的心灵接受不了强烈的恐怖刺激,久而久之会使小儿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育幼小的孩子要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如果小儿不听话,可以用诱导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讲一些有比喻性的小故事,但必须注意故事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如果故事的内容总是很恐怖,便孩子经常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会导致孩子性格发育不健全,变得胆小怕事。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胆子小的孩子,甚至天黑就不敢出门了,一个人独处时总是疑神疑鬼,左顾右盼,这都与幼儿时期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吓唬宝宝甚至影响他的智力发育。有些研究表明,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比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下学习时的效果好,理解快也记得牢,这是因为紧张压抑时的学习会受恐惧的影响和干扰。所以我们提倡科学正确的育儿方式,反对吓唬宝宝。

孩子有情绪,家长该如何疏导


导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但经常做,对孩子来说将会有相当的好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

当我们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者被批评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肌肉变得僵硬,眼睛会瞪得很大,抿着嘴唇,紧握拳头……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不再具备开放性。(动物有一种装死或被称为冻结的状态,人在面对极度恐惧等情绪时,也会如此,即把自己冻住,以完全放弃应对来应对。)

面临威胁和危险,成人如此,那孩子该怎么办?

强烈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会转化成物质形式留驻在身体里面,让肌肉、关节、韧带等变得僵硬,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和疾病。身体不仅受头脑控制,也受潜意识支配,身体感受并记忆情感的能力,大于头脑3000倍以上。情绪感受通常是通过身体,最为真实地表现出来。比如说,容易生气的爸爸,他的肩颈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责的妈妈,她的腰背部位经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身体僵硬的表现,而这种僵硬又是情绪能量淤积导致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与脏腑、经络相通,过当的情绪能量会成为身体的阻碍,不通则痛,身体的失衡由此而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简单说,情绪在人体内的流动是通过神经、经络、体液或其他传导组织来实现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绪刺激,在身体中就会出现一股很大的能量传导,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导致紊乱,发生淤滞。表现在身体上,就会有各种异常反应——疼痛、憋闷、腹泻等,甚至会引起疾病。

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不安或者持续地处于压力状态下时,就有可能会发烧、会腹泻,甚至出现一些难以查明原因也难以治愈的病症。化解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其实是简单、透明的。对他而言,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害怕分离(尤其是与父母的分离),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爱的抚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专业的按摩师和专业的按摩手法,妈妈的手与充满爱意的抚触,是最有效的。

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复杂的语言,周围人说话的语调、身体的姿态等,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要,肢体的碰触,远胜于语言的沟通。因此,时常把孩子拉到怀里,抱抱他、抚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哪怕什么都不讲,都能让他感觉到爱,让他放松下来。

腰为肾之腹,是产生生命的地方,抚摩此处,可以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温柔地抚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帮助他舒缓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更有安全感。还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内侧,以及手心与脚心,这样也有助于打通情绪通道,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补益。

当孩子受到突然的惊吓时,僵化的恐惧能量会淤积在体内。此时不妨沿着脊椎左侧、肩胛骨之间的一条竖线,横着拨动韧带和经络,让这个位置重新变得柔软,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顺时针揉捏,帮助宣泄情绪。

当孩子感到悲伤时,把充满关怀和爱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颈椎第7椎,约颈肩相连处),即使孩子一个劲儿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动,妈妈温暖的手的轻柔抚触,自然就可以将僵化的能量化解开。这样做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这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哭得太厉害,则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抚摩范围可以波及到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直至命门穴(即腰椎处),能有效排解情绪能量。

当孩子感到恐惧时,把手放在孩子的颈部,当他感觉到被支持时,恐惧感就会减轻。同时,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处(即肚脐下方、耻骨上方),慢慢揉动。这个部位通肾,恐惧情绪通常在这里郁结。当这份恐惧随着揉动向上顶出,孩子可能会以哭喊等方式将它释放。

如果孩子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如因为白天玩得太疯到了晚上安静不下来、无法入眠,妈妈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把手放到他的颈椎和后背之间,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然后对孩子说:“你深深地呼吸,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的手在给你能量,有热传进去……”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觉!”,用心和他在一起,给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个部位,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年龄段,也对应着一些特定的情绪能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按摩,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0-3岁骶骨。这也是储存恐惧的地方,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以抚摩他的屁股,会有神奇效果。

●5-6岁腰部。抚摩此处,也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爱、支持与关怀。

●7-14岁腰椎第1节、胸椎8-9节。每天抚摩这个部位,能帮助孩子释放他在成长经历中积蓄的情绪。

想要给予孩子柔软的抚触,爸爸妈妈也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起来。不仅负面情绪会造成身体的压力,过度的正面情绪其实也会有同样效果。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是什么,而在于如何对待它。当强大的情绪之流经过身体时,压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们被拦截、被困顿,就会留驻在体内,形成身体的障碍,相反,如果让它们潺潺流动,来了又去,就不会留下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来,因为哭并不是情绪,而是帮助我们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当我们畅快淋漓地将哀伤都发泄出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多大的损伤;同样的,如果想笑,就开怀畅笑,如果愤怒,就高喊出来……用自己喜欢的、觉得舒服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清空,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这种顺应而不抗拒的态度,就是一种柔软的爱,我们由此得到的,也将是一个柔软的身体:经络通畅、体态匀称、行动矫健、肌肉充满弹性。任情绪自由进出,身体便不再因积郁、阻滞而坚硬板结。

作为家长,你了解孩子的学业情绪吗?


最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关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教学水平等常见诱因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一个问题,即孩子的“学业情绪”是否健康。

针对学生而言,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快乐)、厌倦(厌烦)、无助、生气、难过、满意、憎恨、羡慕、痛苦、沮丧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情绪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而且也强调学习过程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简单地讲,学业情绪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所涉及的所有情绪。

研究发现,养成健康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怎样调节孩子的学业情绪?以下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帮助孩子合理定位。

孩子状态不好,情绪不佳,与其对自己学业水平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有的孩子自我定位偏低,平时学习得过且过,缺少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孩子自我定位过高,压力过大,就会出现焦虑、沮丧、自卑等情绪。您可以及时与孩子沟通,一起帮助孩子分析,指导孩子进行合理定位。

第二,指导孩子养成习惯。

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就容易拖沓随意、马虎大意,学习学不好,情绪也会比较差,用这种不好的情绪学习,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学习时,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上厕所;好不容易坐下来,还要听音乐、发短信,这种浮躁的学习习惯,显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所以,您要及时发现孩子这些不好的习惯,帮孩子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汲取知识。

第三,鼓励孩子保持乐观。

学习总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暗自神伤,自暴自弃。所以,作为师长,我们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问题,消除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遇到的困难。我的一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大家都认为他上不了重点大学,但是他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自信的情绪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总之,关注孩子的学业情绪,引导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乐观态度,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必要保障。

家园共育《家长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情绪》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 导读:反抗行为有时侯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东东两岁半了,以前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可爱宝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
    2021-10-13 阅读全文
  • 不要急于否定一个孩子 也许每个班都有那么一棵大树,只不过,他还没有沐浴阳光,还没有成长,我们班王映起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有些任性,有些调皮,不太受约束,喜欢随便到别人的位置上和别的小朋友玩,平时还比较爱讲话,如果给他一天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 2020教育笔记:不要轻易否定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
    2021-04-25 阅读全文
  • 敢于面对孩子的否定 美术活动是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我在黑板上范画青蛙,我一边画一边问小朋友好看吗?我为自己画得如此好看而暗暗高兴呢。“好看。”小朋友齐声说。“不好看。”我依稀听到了一个异样的声音,小朋友告状说:...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年轻的父母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也需要体贴。研究发现,在愉悦的情绪中,孩子愿意学习,做什么事都积极,因此,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会...
    2020-10-10 阅读全文

导读:反抗行为有时侯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东东两岁半了,以前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可爱宝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

2021-10-13 阅读全文

也许每个班都有那么一棵大树,只不过,他还没有沐浴阳光,还没有成长,我们班王映起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有些任性,有些调皮,不太受约束,喜欢随便到别人的位置上和别的小朋友玩,平时还比较爱讲话,如果给他一天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

2021-04-25 阅读全文

美术活动是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我在黑板上范画青蛙,我一边画一边问小朋友好看吗?我为自己画得如此好看而暗暗高兴呢。“好看。”小朋友齐声说。“不好看。”我依稀听到了一个异样的声音,小朋友告状说:...

2020-10-10 阅读全文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年轻的父母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也需要体贴。研究发现,在愉悦的情绪中,孩子愿意学习,做什么事都积极,因此,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会...

2020-10-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