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案例分析与看新课程
发布时间:2021-05-17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在当前科学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对幼儿进行如何让幼儿了解我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消息的;怎样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怎样互相传递消息的呢?为此:我园做了点滴的探讨和研究,供同行们参考: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递消息》
1、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消息、
2、教师提供幼儿阅读的资料若干,如图片、书籍、复印的资料等。内容有:古代人快马递书、飞鸽传书、现代的邮政、书报、广告、电视、录音、录音机通讯工具等。
3、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请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资料并说出他们的用途及作用。
(分析:通过幼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介绍自己资料的来源来,展示了自己与家长互相配合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心情。以交谈方式介绍他们的作用和用途,同时培养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
小结:小朋友之间介绍了自己带来的资料很开心。那么如果你有远方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你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谈呢?
幼儿: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写信
教师:好!今天我们给王老师写信好吗?幼儿:好!
王老师您好,王老师您辛苦了!
我想王老师了,祝您身体健康。
愿王老师越来越快乐!
祝王老师今年每一天都快乐!
祝王老师每天休息好,身体健康。
祝王老师过好日子,每天都高兴……。
(分析:通过简单的一封信,可以看出幼儿对老师的祝福、对老师的情感、对老师的爱。透露出幼儿的天真可爱。)
二、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许多对王老师的嘱咐语,还有什么方法表达你们对王老师的想念?
幼:我们用画画的方法,画一副美丽的画送给王老师。
师:好吧!
(分析:有的幼儿用彩色的水彩笔,绘画出大高楼、草地、花坛等建筑物;有的幼儿绘画了春天的景象;还有的幼儿绘画了可爱的小动物等。)
体会与收获:
1、以往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忙着找材料准备教具,而幼儿是被动学习,现在是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幼儿查找资料,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不由自主的掌握了学习知识。
2、幼儿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3、在写给王老师的信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天真无邪,幼儿对老师情感的真露。从幼儿的绘画中,幼儿的想向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幼儿心中情感的流露体现在最美好的画卷中。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谈话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尊重幼儿、思维活跃的教师。正是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凭借高超的教育艺术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案例:日常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一个人呆呆做着看别人玩,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不敢举手。他们沉默寡言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班文文就是这样的孩子。课后活动安排小朋友背诵《三字经》,大部分人都在念,但他不开口,让他上来也不肯。
教师策略:
1、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应更多的关注他,让他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然后逐渐的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记住,对于他的每一点小进步,一定要及时的在全体幼儿面前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亲近,和他们讲讲话,聊聊天。
2、教师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孩子,促进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谐的反展,积极关爱胆小、内向、的幼儿,使他们渐渐胆大、活泼、开朗起来。并喜欢和老师做朋友。
分析及反思:
对于这些胆小的幼儿我应该给他们多点关心,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并积极鼓励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
案例:小班案例分析
实录:
刚开学的一天,焦点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焦点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邝忆冰咬我”,只见焦点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焦点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邝忆冰打我,还抢积木”。但见邝忆冰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分析:
邝忆冰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
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