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1-05-07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关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关键

改善亲子关系四句话:

1、最让孩子有安全感的话:“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爱你!”

2、最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的话:“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做你自己!”

3、最让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话:“也许你是对的。”

4、最让孩子增长信心的话:“我相信你行。”

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更利于孩子成长,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又对孩子影响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五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一种模式的夫妻关系很紧密,都给孩子比较均等的爱。

对孩子影响:有利孩子性格形成,同时学习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教育专家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夫妻关系很和睦,能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样相处;另一方面,父母双方能给孩子比较均衡的爱,这样,孩子便能从父母那里同时学习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异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时,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南宁佼佼喜托儿中心园长、心理咨询师刘凤和徐亮都认为,在夫妻关系较近的家庭模式中,“异性相吸”也是家庭关系达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欢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嫉妒”父亲,“为什么母亲会喜欢父亲呢?”他就会在观察的过程中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父亲的很多优点,所以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关键的。

第二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比较,相对来说,父母关系较远,两个人离孩子更近,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

对孩子影响: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

这种模式常发生在夫妻关系一般,虽然没有太大冲突,但时常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寻求补偿,因此孩子常常被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这种模式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尚能平稳,但却潜藏着危机。

第三种:夫妻关系完全依靠孩子维系

对孩子影响: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第三种模式是第二种模式的极端化,夫妻间距离更远,问题更突出,两人的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孩子甚至成为了婚姻的阻隔、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婚内第三者”。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被极端地溺爱。徐亮认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感情,婚姻成了“将错就错”,他们宁肯和对方没感情,但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忍着,维持家庭的完整。

第四种:女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父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孩子长大后,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

这种模式常常发生在以下这些情况下:第一,母亲从小带女儿,如果在2岁半~3岁时父亲没有介入,常常会出现女儿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越来越远;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母亲要给女孩做好榜样,父亲要给男孩做好榜样,所以女孩长大了,应该与母亲更近一些,男孩长大了,应该与父亲更近一些,因此导致同性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近;第三,在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亲和母亲常常相互敌视,总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结果常常是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与另一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在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形象离他很遥远,那么当她长大后就会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或不敢接触异性。对于男孩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五种:女孩与父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影响孩子择偶

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第五种模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问题更大。

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儿子从生下来就给母亲带,到2岁半到3岁时,由于爸爸没有介入,孩子在第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始爱上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热恋”,形成恋母情结。当孩子到4岁半~5岁时,开始排斥父亲,讨厌父亲和母亲那么要好。孩子是讨厌父亲来跟他争他的母亲。现在是看到父亲讨厌,影响父子关系,长大后就会影响孩子择偶。

孩子在3岁以前,家庭的主要抚养人是母亲,这时母亲怎么给他爱都没问题,但随着男孩慢慢长大,那么母亲要和他距离远一点,让父亲与他的距离差不多。如果男孩与母亲更近,他会从母亲身上习得很多女性的东西,性别角色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过度依赖母亲而“恋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成长的。所以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父亲角色应该介入,让一家人的关系相对均衡一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压在母亲身上,但专家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较近,都给孩子均等的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人际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


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型。其中充满自信型幼儿占28%,良好适应型幼儿占40%,沉默寡言型幼儿占8%,坐立不安型幼儿占10%,自我约束型幼儿占14%。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他们惊异地发现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没有改变。

卡斯比教授以此为据认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3岁以内婴幼儿的各种行为。

前几期,我们在父母学堂版讨论过孩子成长中的“镜像期”,即像照镜子一样地学习事物,接受外界的环境。宝宝来到人间,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就是我们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父母营造的家庭人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有人说,“没有父母不爱孩子”,这句话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因为果真这样,这个世界至少要比现在美好100倍。譬如,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儿子,世界上就会少一个战争狂人……那么我们又该怎么避免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怎样才能为宝宝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模仿对象,父母在家庭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健康,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这样孩子才会从父母的身上学会关心别人。父母间如果有意见分歧,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指责,这对幼小的孩子极为不利,他们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日后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也会采取这种不妥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外,父母在教育观念上要一致,不要你说一套,他说一套,这样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因为他还没有辨别能力,不知道该听谁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你对老人、亲朋好友的态度也会成为他模仿的对象,所以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时,父母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因为过分溺爱,而把孩子圈养起来,不让他与外界打交道,而应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机会和条件,鼓励孩子与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交往,当幼儿间有矛盾时,引导他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行为,首先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然后鼓励他改正那些错误的行为。另外还要引导幼儿使用礼貌语言,当有人为自己让坐,或帮助自己时,教导幼儿说:谢谢!如果有别的幼儿邀请自己一起游戏时,教导幼儿要热情大方地与别人相处,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夫妻关系巧调整,愉快面对新生命


有孩子之前,你和老公之间没有那个小宝贝出现,其实要简单很多。但孩子出生后,家庭内部在悄悄发生变化。

你从妻子变成妈妈,而你的爱人,则同样多了一个称呼:孩子爸。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家庭结构在改变。夫妻关系之外,多出了亲子关系,并且后者常常会呈现出压倒一切的趋势。

著名社会学家勒马斯特调查,有83%的夫妻在生下第一个孩子后经历了艰难的婚姻危机,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婚姻满意度会下降40%~67%。这一论据似乎与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常理相悖,这也不是在规劝和吓唬年轻夫妻都不要生孩子,而是向正在或将要遭受如此困境的年轻人提醒: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难免会有冲突和问题,而如何正视二者的关系、如何解决冲突,或者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则是维持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需要思考的。

要避免出现问题,除了爸爸们的自我成长,同时妻子的作用很重要。“孩子爸”是有一套使用说明的。若用法得当,“孩子爸”往往会超常运转;若使用不当,则轻则出现动怒、逃避倾向,重则直接停止运转。

譬如下面这幅四格漫画:

上面这两幅,妈妈跟爸爸说,孩子的事你也不管一管,然后爸爸的直接反应就是:有你就行了。当孩子遇到点事情,父亲想要参与的时候,妈妈的第一句话是:你做不好,还是我来做吧。妈妈无意识地拒绝了爸爸的参与。

下面两幅画,爸爸抱着孩子玩的时候,妈妈在有意表达一个观点和一种暗示:看,爸爸多爱你,带着你一起玩。同时,妈妈也会主动邀请爸爸来参与一些活动,譬如说:亲爱的,我去收拾房间,你来给宝宝洗澡好吗?

这两幅图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爸爸的参与是需要妈妈的鼓励和支持的。

一个最灵的方法:给孩子爸足够的面子,以及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鼓励和支持,其实是育儿中的常用办法。但是用这个办法来巩固婚姻,调起爸爸们参与育儿的积极性,同样好用。

也许方法看起来是有点低幼,但是,要知道,你的丈夫这个种类,似乎对称赞的反应比其他任何一个群体都积极。

譬如,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这样说:“我觉得爸爸这样做更好,比妈妈想得办法还好呢”,或者说:“哎呀,妈妈其实有点笨,爸爸肯定会有答案的。”这是一种巧妙的偷懒。在孩子面前,妈妈要给爸爸足够的面子,甚至要去帮着爸爸来完成很多对他来说其实也挺挑战的事情,因为一个小生命对他来说,他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你多夸一夸,就会发现爸爸们带孩子玩儿的时候更带劲。

而且,这个方法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不用怀疑它的有效性。更不要担心:会不会我过于“惯着”他,反倒委屈了自己呢?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相反,你会发现,夫妻关系会更融洽,家庭会更和谐。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简言之,和“孩子爸”一起努力照顾孩子,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那么,除了鼓励,有了孩子后,如何更好地让“丈夫”正常甚至超常运转起来呢?我列出了一些其他方法,供妈妈们参考:

让准爸爸参与到孕期及生产中来

怀孕到生产,这个时候其实就该让准爸爸们卷入了。因为此时的准爸爸们内心惊喜又忐忑,基本上状态很容易进入。

此时,妈妈们需要和爸爸们一起来了解孕期的必备知识:妊娠呕吐、水肿、饮食注意事项、胎儿的发展阶段、产检等等。这样的问题,爸爸和妈妈就应该同时去面对。这样,当孩子到来时,爸爸们不会太无感:这个事情好像和我没太大关系。

另,妈妈开始生产的时候,建议爸爸全程陪伴。我听过很多妈妈跟我说:我生孩子的时候,我爱人都不在我跟前,要么就是因为什么事情在外地,要么就是不得以的一个出差,不能在跟前……

我问:你的感受呢?她们的回答无一例外,内心里都是怨恨。所以,要和丈夫约定好,在自己生孩子的时候,请丈夫最好能尽力陪伴。因为女人生产的过程,对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战,丈夫的陪伴会给妻子勇气和支持。

如果你的丈夫总有很多“理由”不能陪在你身边,那么把下面这些文字给他看:

从怀孕、生产到哺乳,爸爸应该多陪伴妈妈。此时,爸爸的重要功能在于:让你的爱人心情更好一些。因为她心情更好了,她的乳汁的质量更高,孩子的身体更强壮。

而如果怀孕的时候,妈妈的情绪是比较抑郁的,或者他吃东西是比较不在乎的,什么东西都吃,那么这个孩子生出来的身体状况就不是特别好,先天受制于父母基因的遗传作用会比较大。

另外,爸爸的鼓励会让妈妈更好地坚持母乳喂养,坚持身体锻炼和塑形。如果丈夫发现妻子生完孩子后变得情绪低落、沮丧、体型大变而且无心收拾自己,那么要自问:你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

妈妈坐月子,要让爸爸忙起来

我身边的常见情况是,孩子从出生到这个前6个月,甚至到前一年,爸爸们的育儿参与度都非常低。他们直到孩子开始喊“爸爸”,才会有明确的意识:这个小家伙其实是我的孩子。

而在此之前,都是妈妈或者老人一起在围着孩子团团转。所以,这个时候,妈妈们其实就应该调动起爸爸的积极性来。

首先要通过眼神鼓励、言语表扬等方式明确告诉孩子爸爸:你能参与进来的确很棒。千万不要去挑剔爸爸们的“笨手笨脚”。要知道,你不给机会让爸爸们锻炼,那么他们永远也学不会如何以正确的姿势去抱一个婴儿。

从小细节开始鼓励爸爸们参与到育儿中来吧。譬如孩子开始哼哼着左右找吃的,就可以由爸爸把宝宝抱到妈妈身边;如果是混合喂养,那么给宝宝喂奶的任务还可以由爸爸部分承担;爸爸下班回家后,给宝宝换个尿布、喂个水什么的,也都可以胜任。

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爸爸们会发现,孩子的哭声每次表达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表达的是“我饿了”,有的时候表达的是“我尿了”,还有的时候表达的是“我冷了”,也有的时候表达的是“我病了”……通过用心参与,爸爸会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父亲,知道孩子哭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容易听懂“婴语”。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就在跟孩子建立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爸爸也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

另外,我们的老人经常会说一句话:月子里头要养好,不然会落病。我们现在不判断这句话科学或不科学,但是我个人觉得有一些道理。生孩子前后,身体的调理和休养特别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妈妈们更应该有意学着点偷懒。妈妈们多动动嘴,爸爸们就会更多地动动手脚忙活起来。

爸爸参与的过程中,妈妈要多配合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少妻子慢慢变得强悍起来。不可否认,这是孩子们赋予妈妈的力量。但是这个过程中,很多妈妈就会混淆了自己的角色:妈妈和妻子。

有一类妈妈,不仅在孩子身上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母性特征,在丈夫身上也不例外,她们会希望孩子健康,足够聪明可爱;同样也会希望老公优秀、甚至卓越。

这种角色混淆的结果就会是:她们变成了一个操心的大家长——把老公当儿子对待,倾向于对老公施加“教导”,批评起来不留面子。实质上,这就是把对孩子的教育,提前在老公身上加以演练。最后,自己累,老公也累。

其实,老公还是那个老公,像你们恋爱结婚之初那样,他不知道袜子该洗了、杂志要放好、指甲该剪了。变的是妈妈们自己。

如果妈妈们一直盯住孩子爸的缺点,就等于是无形中把爸爸们排除在育儿之外。当爸爸想要参与育儿中时,你说:你做的不好,不对,还是我自己来吧。那么,换个位置想一下,哪一个爸爸还会有参与育儿的热情呢?

此前的爸爸系列文章已经讲了很多了,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重要。所以,妈妈们一定要记得两个字:配合。

譬如孩子2岁前后,爸爸该给孩子立规矩了,爸爸跟孩子说了,我们今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或者我们今天选择是干这个,还是干那个。那妈妈就一定要坚定爸爸立的这个规则。如果有异议,可以私下里俩人再讨论。不能因为妈妈宠爱孩子,或者你的个人理由,去剥夺爸和孩子一起互动、做某个事情的意愿。

总之,整个的育儿参与的过程中,妈妈都要时不时拽拽爸爸:“亲爱的,你来看看我们家的孩子已经可以怎么怎么样了”。妈妈要时不时地告诉爸爸:“你的宝宝很了不起,他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那是因为有你的积极参与。”

育儿遇分歧,要避免争吵、私下沟通

当爸爸和妈妈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分歧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可以等孩子睡了,或者夫妻二人外出的时候,再沟通和交流。如果都不能说服对方,可以找一找有没有相关的专家,可以去咨询一下,去问一问,我们这样,到底哪个方法是好的。

若实在是没忍住,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有了争吵,要和孩子爸爸一起,分别跟孩子去说清楚:爸爸妈妈争吵不是因为你,只是有些意见不统一,但是爸爸妈妈仍然是爱你的。一天比一天爱你。

即使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你认为不会对孩子有影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从4个月起就已经进入情绪敏感期。他们能够感受到身边亲近的人的情绪变化。而且,孩子很容易认为:别人的问题,根源在自己。这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困扰。所以,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如果发生了争吵,一定记得跟孩子说清楚。

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做好约定。下一次不要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你们都那么爱自己的孩子,相信一定能做到。

最后,再总结一下:

第一,妈妈一定要时时刻刻拽着爸爸,来做这些事情,把爸爸主动地拽到生活中去,让他参与。每天都给爸爸和孩子留他们独处的时间,哪怕妈妈特别想跟宝宝一起玩点什么游戏,但是还是要给爸爸留点时间,然后有你们三口人一起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定要以鼓励和支持为主。爸爸有的时候挑毛病,没有关系,他挑完毛病以后,你可以说一句,来,你给我们做一个吧,儿子肯定也想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一开始,爸爸可能被“逼”之下也会做一些事情,不过,逼着逼着他也就习惯了。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发生任何冲突,都不要着急。在育儿的时候,发生冲突很正常。只要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专家,或者都信赖的一种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以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

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

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

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

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谁征服谁,而是谁迁就谁!

“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

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装瞎子,就是护短的。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

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哪些影响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哪些影响

1、教养方式:

父母比较民主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会比较独立、大胆、善于交际,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的能力。

父母比较严厉的,经常打骂孩子,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倾向于顽固、冷酷无情、倔强,还会在一些事情上极具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易于骄傲的孩子。

父母的保护过度,则使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

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不统一,长此以往会使得孩子的警惕性变高,易养成孩子的两面性,变得投机取巧易说慌。

父母支配教养出来的孩子,这样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变得很顺从、对父母过于依赖、缺乏自主独立性。

2、家庭氛围

和睦友爱,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父母争吵不断,隔阂猜疑重生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犯罪的机率会很高。

3、家庭结构

据教育研究机购表明,成长在两代人的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与人际关系及劳作态度上都要比来自三代人家庭长大的孩子的优秀。这主要是因为成长在三代人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溺爱有关。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很容易使得这些孩子形成任性、对事对物都表现出漠不关心、极度自私等不良性格。

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01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学家的理想,却从未被广泛地实践过。

在所有的神灵中,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是希腊诸神,因为他们没有空灵的“神性”,也没有高尚的道德(这些都多难做到啊);他们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图活个痛快,哪怕放纵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希腊神话里,充斥着迷恋、诱惑、劈腿、嫉妒、欺骗、控制、杀戮……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在人们最热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复着,证明着它们对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02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级别的伤害,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你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却常是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

或许,这段婚姻,这段感情,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让他/她变成了一只呜咽着、可怜的、虚张声势的野兽。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尽管他/她本身未察觉,怨恨却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因此,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03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离婚事宜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需要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她吗?当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点?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他/她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选择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会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列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04

育儿的本质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1980年的奥斯卡影片《克莱默夫妇》,里面涉及了女性对“妻子、母亲、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挣扎,女性解放思潮与“离婚潮”给传统家庭模式带来的冲击,父母分居对子女养育的挑战,社会性别分工的局限之处……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对普通男女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有不满、有埋怨、有伤痛,因为两人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也离婚,但是,他们都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内心的困境,也没有以孩子为借口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我、亲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丰富而成熟。

当我们说育儿时,我感觉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生活不是一个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应对常见的挫折,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调理变动的情绪,如何发现活着的乐趣,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孩子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

05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从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从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里,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或是长辈的心理素质以及品德素质还有文化修养等都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家庭就是孩子的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庭教育的一些状况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这都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大。家庭也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家庭对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遗传素质

孩子的很多特点及性格等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人的性格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的,尤其是以一定的精神类型为前提的孩子的性格,他们从一开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也是在与周围的人还有周围的环境都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不过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主要制约于孩子所处的社会物质和生活条件,和所受的教育作用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家庭环境

每个人都会具有一定的选择、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然而青少年对环境的依赖性却是很强的,不过孩子们也具有相应的各种能力,青少年既需各种环境的刺激和帮助,同时又极容易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生理上特点,决定了孩子对环境既独立又有依赖性,青少年行为的可塑性,有能够决定了环境育人的必要性,同时孩子年龄的特征,也决定创设良好环境的迫切性,从一些特定方面来讲,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儿童生要的生存基础与发展基础。家庭环境具有能够防止青少年负受社会压力的作用和具有向青少年传达社会要求的社会化作用。不仅如此同时家庭情绪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气氛的家庭中,他的心里也会觉得愉快、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孩子的情绪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主动性等。所以家庭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决定犯罪的关键因素。

(三)父母的养育态度和素质

父母养育态度是指就是父母与青少年接触的方式,这主要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教养的方式。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社会化个体,那么就必须采用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养方式。所以家长的教养态度是每个家庭心理环境的核心部分,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家长的教养方式也受家长的素质影响,这也就是指父母的性格及人生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性格影响等。父母的性格可能会觉得于父母的态度。不好的态度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会给孩子带来反面教育。父母的价值观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影响,总之每一个家长都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塑造和影响孩子。

(四)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

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一些家庭也不断的进行变化。家庭结构的状况对孩子的情思,以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性格特征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结构不全的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同时和谐的家庭制造的和谐气氛,也会使孩子能够得到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也是塑造孩子爱心的关键之一。家庭关系程度不同地约束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地位,并给青少年带来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纵容型、民主型这四种类型。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是由中国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等级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严重的家长制作风。它要求孩子绝对的听话与服从,父母们总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听话”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中,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性等宝贵的人格品质都不知不觉地在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和服从中丢失了。而且很多父母信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的信条,在家庭教养方式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吓唬等代替严格而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气质弱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见,而气质强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例如:我家对面王阿姨家天天打骂声不断。他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硬是送他去学习钢琴。业余时,他们又买了好多乐理资料让他学习,每天除了练琴还是练琴。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便是又打又骂。一天,他们儿子碰到我时,对我说:“姐姐,我对钢琴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天面对键盘,好枯燥啊!可是爸爸妈妈压根不听我的想法,有一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轻则动口,重则动手,好怕啊!”孩子的话使我陷入了深思: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我们是理解的,但是要求过分苛刻,缺少一份宽容和理解的心,奉行棍棒教育,这样做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具有普遍性。溺爱型的儿童家长将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的帮组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多不良的人格品质,如任性、自私、孤傲、自我中心、缺乏独立精神、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极差等。

3、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纵容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纵容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教育投入最多,对孩子要求最少,认为孩子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孩子性格喜欢且很少有不喜欢的,奖励孩子的和方式是给较好的东西,纵容型的教养方式是如今不少家长采用的教养方式。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对家长而言,哥哥都是掌上明珠。对孩子过于纵容,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

(2)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自私、幼稚、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这样的教养方式我往往多余放纵孩子,孩子在蜜罐里成长,难得经得起外面的风浪和挫折。纵容型教养方式是给孩子在成长中过大的空间,缺乏指导。

4、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他们懂得尊重子女人格,能采取孩子的意见,不粗暴打骂,不强加意愿;父母处事公平合理,有了错误敢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教育注重方法,循循善诱。对孩子给予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态度,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沟通。在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时,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

(2)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具有自尊心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的自觉性,聪明伶俐,活泼外向;有是非鉴别能力,具有创造精神。而且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带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

三、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不同,幼儿的性格表现也不同。那么针对幼儿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培养出幼儿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如果长期由着父母“包”下来,只会导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精神,我们只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其思想、行为,注意抓住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从才会使其日益趋于独立。“放手”让孩子向自己生活的空间索取自理能力。当该孩子萌动“想做”的心思是,父母要及时放手,让他自己完成,让孩子体会“做”的乐趣。抓住机会锻炼孩子,满足其好奇,好玩的心理,体会“干活”的乐趣。

(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不但不能给予满足还要给予耐心说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坚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不能忽视孩子的地位,不能轻视、压制孩子的正确意见,更不能侮辱、体罚孩子,而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并且与其探讨家里的各种琐事,对的就采纳,错则加以引导,使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彼此之间才不会产生心理隔阂。

(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与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差,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予鼓励,他就有成功的一天。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就可以发挥他内心无限的潜能。

作为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被尊重的权利,切记在公众场合,不要批评孩子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或说些难听的话来刺激孩子,反之应该抓住某一些长处和优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

(五)适合幼儿性格形成的教养方式

通过对上面四种不同教养方式的具体论述,能够清楚地看到家庭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据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的教养模式。在这类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能够给予完全的尊重,而对于孩子的错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予以指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又不失正确的引导。父母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彼此可以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在家庭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象朋友一样。在青春期阶段,这种教养方式更会体现出其价值。这种模式下的家庭,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探讨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父母也会积极地给予回应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结论

教育家约翰?霍尔特说:“家,正如我们许多人所说的,是充满宽容与爱的地方。”我们应尽可能地找机会与孩子交流,努力地尊重孩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相信《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关键》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人际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 导读: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岁就已定型了。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
    2021-08-11 阅读全文
  • 人际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 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
    2021-05-14 阅读全文
  • 夫妻关系巧调整,愉快面对新生命 有孩子之前,你和老公之间没有那个小宝贝出现,其实要简单很多。但孩子出生后,家庭内部在悄悄发生变化。 你从妻子变成妈妈,而你的爱人,则同样多了一个称呼:孩子爸。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家庭结构在改变。...
    2021-08-28 阅读全文
  •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以否,会...
    2020-12-28 阅读全文
  • 游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 一天下午,幼儿离园听到这样的话。妈妈:“今天学什么了?”幼儿:“老师领我们做游戏了。”妈妈:“怎么天天玩游戏啊,也不学点别的。”听了这位母亲的话,不难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使孩子更...
    2021-01-2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岁就已定型了。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

2021-08-11 阅读全文

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

2021-05-14 阅读全文

有孩子之前,你和老公之间没有那个小宝贝出现,其实要简单很多。但孩子出生后,家庭内部在悄悄发生变化。 你从妻子变成妈妈,而你的爱人,则同样多了一个称呼:孩子爸。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家庭结构在改变。...

2021-08-28 阅读全文

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以否,会...

2020-12-28 阅读全文

一天下午,幼儿离园听到这样的话。妈妈:“今天学什么了?”幼儿:“老师领我们做游戏了。”妈妈:“怎么天天玩游戏啊,也不学点别的。”听了这位母亲的话,不难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使孩子更...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