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和孩子做朋友
发布时间:2021-05-06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现在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相同的,调皮的孩子各有各的不相同。
记得刚毕业来到幼儿园。第一次走进教室就发现我们班调皮的孩子就非常多。一抓一大把。一个调皮的孩子就够让我们头痛了,现在还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对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来说真的很难应付。
刚刚接到这个班,我对每一位孩子都充满了爱心。对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我也是非常有耐心的跟他们沟通交流。但是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买我的帐。甚至变本加厉起来,这些孩子往往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个调皮孩子带动了一群本来懂事的孩子开始调皮,这一群调皮的孩子就带动了我们半个班的孩子调皮起来。我最初的耐心也被磨平了。我对他们发脾气拍桌子都不管用了。由于每天对他们施行河东狮吼,加上我的发声不正确,我的声音时常会变成沙式比哑。
对于这些,我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对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曾经的小天使群部变成了小魔鬼,一看到他们我就头痛。但是,在一次集体教育中我偶然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受表扬。只要我每次说要表扬谁谁谁,他们的神情就都开始专注起来。就连那些特别好动的小朋友也会安静下来。其实他们都喜欢被老师关注被别人表扬的。
看来,他们也不是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从这开始,我对他们施行了一套策略。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孩子时,或上课前,我就会鼓励的语言和喜悦的微笑提醒他们这节课不要再捣蛋了。甚至可以摸摸他的头说:你上节课,已经有进步了,这节课要表现更好噢。上节课,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不错啊。相信这节课你会表现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我的名言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想想看,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一个孩子,何况老师的表扬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
每到周五离园时间,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不用再到幼儿园,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可一些家长却会犯愁:周六、周日这么长的时间,孩子光会信马由缰地疯玩。
其实作为家长,周末能使你有较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这是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好时机。家长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会使亲情得到加深。比如指导孩子做做家务,教孩子学做一些不会做的事情,跟孩子一起做些感兴趣的活动等,都是与孩子交流的好的形式。不要嫌孩子事多,懒得招应,给孩子报个学习班了事,这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再好的教育也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教育。
家长可以跟孩子交流一下,询问孩子在周末希望做些什么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帮孩子分析哪些是可行的,怎样去实现,应做哪些准备,如果家长跟孩子多交流,既能融洽跟孩子的感情,又能得到孩子的认可。许多孩子想到外面去玩一玩,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几处景点,旅游一下,让孩子感受外面的世界,接触大自然,这样会陶冶孩子的身心。对孩子的成长的有益的,是积极的。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注,一到周末就忙着考虑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有些家长只管自己的想法,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教育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周末这段时间里,家长要承担好这一责任。既然想让孩子有好的发展,现在就要做好孩子的领路人,让孩子的周末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让孩子自主玩球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刚玩时兴趣很高,大多以滚球、踢球、拍一个接住等玩法,他们玩一会儿后,就不愿意玩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坐在球上说笑。不管怎么鼓励,效果不明显。于是,我灵机一动,点到哪个小朋友,哪个小朋友就到前面说说皮球可以怎么玩,别的小朋友坐在球上休息,点到的小朋友要边说边示范,可以滚着玩,可以踢着玩;可以向空中抛接球、、、、、、接下来,我便鼓励别的小朋友试试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时孩子们玩球的兴趣大增,积极展示和别人不一样的花样。
皮球是孩子们户外比较喜欢的器械。但由于球的特点,圆圆的,到处跑,孩子们对球的技能很难掌握。作为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球可以怎么玩,让孩子自主创新,进行探索,再就是不给孩子限制区域,给孩子大的空间,尽情施展,这样能极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家长做孩子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最初成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道德老师,他们发挥着最长久的影响。孩子们每年都换教师,但一般来说,在他们的整个成长年代,他们始终拥有父母的一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有特别的情感意义,这会让孩子们感到被爱护与自身的价值。父母的作用还在于把道德作为一个更大的世界观的一部分来言传身教,展示出人生和道德生活的意义。它们突出了父母影响的作用。
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起的权威形象是好是坏,也为其未来的道德成长打下了重要基础。研究成果表明,最能发挥影响效力的是那种“威望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是指能以良好的行为作孩子的榜样,能够理解并懂得孩子,并能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恰当的指导,让孩子心悦诚服,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父母应该多么重视平日里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都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自己首先要有爱心,如要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用实际行动给孩子示范。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人格健全的人。
爱的回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教育随笔:真心地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一提到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师都会疼痛。因为我曾经也有这么一段头痛的经历。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现在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相同的,调皮的孩子各有各的不相同。
记得刚毕业来到幼儿园。第一次走进教室就发现我们班调皮的孩子就非常多。一抓一大把。一个调皮的孩子就够让我们头痛了,现在还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对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来说真的很难应付。
刚刚接到这个班,我对每一位孩子都充满了爱心。对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我也是非常有耐心的跟他们沟通交流。但是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买我的帐。甚至变本加厉起来,这些孩子往往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个调皮孩子带动了一群本来懂事的孩子开始调皮,这一群调皮的孩子就带动了我们半个班的孩子调皮起来。我最初的耐心也被磨平了。我对他们发脾气拍桌子都不管用了。由于每天对他们施行河东狮吼,加上我的发声不正确,我的声音时常会变成沙式比哑。
对于这些,我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对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曾经的小天使群部变成了小魔鬼,一看到他们我就头痛。但是,在一次集体教育中我偶然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受表扬。只要我每次说要表扬谁谁谁,他们的神情就都开始专注起来。就连那些特别好动的小朋友也会安静下来。其实他们都喜欢被老师关注被别人表扬的。
看来,他们也不是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从这开始,我对他们施行了一套策略。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孩子时,或上课前,我就会鼓励的语言和喜悦的微笑提醒他们这节课不要再捣蛋了。甚至可以摸摸他的头说:你上节课,已经有进步了,这节课要表现更好噢。上节课,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不错啊。相信这节课你会表现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我的名言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想想看,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一个孩子,何况老师的表扬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
幼师随笔: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一提到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师都会疼痛。因为我曾经也有这么一段头痛的经历。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现在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相同的,调皮的孩子各有各的不相同。”
记得刚毕业来到幼儿园。第一次走进教室就发现我们班调皮的孩子就非常多。一抓一大把。一个调皮的孩子就够让我们头痛了,现在还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对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来说真的很难应付。
刚刚接到这个班,我对每一位孩子都充满了爱心。对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我也是非常有耐心的跟他们沟通交流。但是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买我的帐。甚至变本加厉起来,这些孩子往往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个调皮孩子带动了一群本来懂事的孩子开始调皮,这一群调皮的孩子就带动了我们半个班的孩子调皮起来。我最初的耐心也被磨平了。我对他们发脾气拍桌子都不管用了。由于每天对他们施行“河东狮吼”,加上我的发声不正确,我的声音时常会变成“沙式比哑”。
对于这些,我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对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曾经的小天使群部变成了小魔鬼,一看到他们我就头痛。但是,在一次集体教育中我偶然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受表扬。只要我每次说要表扬谁谁谁,他们的神情就都开始专注起来。就连那些特别好动的小朋友也会安静下来。其实他们都喜欢被老师关注被别人表扬的。
看来,他们也不是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从这开始,我对他们施行了一套策略。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孩子时,或上课前,我就会鼓励的语言和喜悦的微笑提醒他们这节课不要再捣蛋了。甚至可以摸摸他的头说:“你上节课,已经有进步了,这节课要表现更好噢。”“上节课,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不错啊。”“相信这节课你会表现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我的名言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想想看,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一个孩子,何况老师的表扬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
在上课开始一段的时间里,可能孩子还能记住老师的话语,可是,后来就忍不住插嘴、开小差、走动、做小动作等等。像我以前会制不住说:“叫你不要说话!”“再说,再动我就让你站到前面来”……可是,我们的老师们,如果你不能忍住心中的怒火,这样大动肝火,你的身体会受得住吗?你的课还怎么上呢?孩子以后还会想努力地去改吗?我想: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小的动作或是一个很严肃的眼神来提醒孩子,如果孩子还在玩心爱的玩具,虽然你三番五次强调不准在上课时候玩,带来会没收。但是,请你现在一定要忍住,你可以悄悄告诉他,快点学习,老师暂时帮你保管一下,放学以后再来拿。否则,你没收他的玩具,他会整节课无心学习,甚至对老师心怀忌恨。如果孩子在你讲得兴致正高的时候,突然有插嘴,你可以说:“你的问题回答得不错。要是你举手回答,就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了。下次记住好吗?”可当学生插嘴,是无理取闹时,你可以停住讲课三秒,用眼神告诉他,他犯错了。这就是考验老师的忍耐性的时候了,这就是彰显你教育魅力的时候了。
下课了,老师还可以找孩子谈一谈。跟他说说他这样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对;问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为什么改不了坏毛病;知道他犯错的原因后,可以告诉孩子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谈话,让孩子明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与心换心。心理学认为:一个好的习惯形成需要21天。就这样周而复始,三番五次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相信,就是一块顽石也会变灵石的。
何况,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怎么可以把他的天性给抹杀了呢?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调皮是紧密相连的,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调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运动,运动帮助生长,孩子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这种帮助生长的运动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生长孩子要动,但又缺乏知识经验,这一对矛盾是孩子“调皮”的本质。例如:
幼儿普遍爱玩运动玩具,这就是他们生长过程中必须伴随运动的表现,根据这一要求,社会及幼儿家长就要为幼儿配置适量且符合幼儿特点的运动玩具,以满足他们的生长要求,此外,在孩子玩耍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和看护以防磕伤、碰伤。又如,有的孩子骂脏话,就是他需要动口,但又缺乏经验,就在成人那里学来脏话骂人,这就是“调皮”,对此孩子周围的成人就要讲文明、讲礼貌,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带头作用。如:给孩子讲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教孩子背诵一些儿歌,朗读一些诗歌,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口语能力,又能满足孩子生长过程中“口动”的需要,经这样正确引导定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上证明孩子的父母硬是强制孩子不能动,就等于给生长中的孩子心灵上带上了“枷锁”,这对他们身体的发育、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有些“调皮”其实是孩子求知的反映,有些孩子的好奇性特强,但他们知识经验有不足,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就表现为“调皮”。例如:有个孩子他妈妈每次洗衣服,他就去玩水,每次都把衣裤弄湿,挨了打骂,但他还是要去玩水,妈妈问他为什么要玩水,孩子回答:“我用手一搅,就搅出很多泡泡。”原来是孩子对肥皂水泡很感兴趣,所以百玩不厌,打骂不怕,这看来就是“调皮”,其实却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的求知欲旺盛的表现。 知道了孩子“调皮”的根源,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调皮”。孩子的文明,一方面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是正确引导,使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即学到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可以有改变的。好动的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些孩子好动的习性,让他们协助我们工作,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安静,不要动等,这样效果可能要好一些。
原来我也曾经认为,有些孩子真的就怎样怎样了,调皮孩子再怎么付出也是没有用的。但是现在,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玩劣的外表下,我已经看到了希望,跟他们在一起,我已经感受到了一个成功的雕玉者的喜悦,因为璞玉只要精心雕琢是会成为好玉的。现在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为人师者的真谛——付出,也需要用对方法!
教育随笔:把孩子当朋友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闭上眼睛,孩子们调皮、可爱的形象就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激励我更加勤奋地工作。和他们在一起,总能让我忘记工作的辛劳和繁琐,让我想用一颗不泯的童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们的惊奇,感受他们的感受,和他们共同快乐地成长。
把孩子们当作我的朋友,则是我与他们沟通的基础,也是他们是否愿意与我沟通的关键。因为我懂得:只有我把孩子们当作“小朋友”,孩子们才会把我当成“大朋友”。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有时他们也会拿出小“秘密”和我一起分享。时间长了,他们中有的小朋友就会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潘老师,我喜欢你。”有的则会突然跑到我身边,在我身上挠痒痒,又嬉笑着跑开;有时也会悄悄走到我身后,蒙住我的眼睛,让我猜猜他是谁……。虽然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那时候,我的心总是被一股甜蜜的暖流包围着。
恐怕世界上说话最多的一个职业就是幼儿教师了。和幼儿朝夕相处,每天都要不停地讲话,而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地象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孩子们,和他们交流,虚心征求和倾听他们的意见,赏识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有了这种平等融洽的关系,才能与他们真正沟通,才会被他们所接纳。跟孩子们交流,我一般会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地听他们倾诉,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跟孩子做朋友,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和他们一起玩乐、一起成长。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心中有了孩子,有了对孩子无私的爱,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最纯真的笑容,聆听到他们最稚嫩的心声。我发现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生活,跟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幸福,而我,就是这样幸福着。
教育随笔:教孩子做事
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老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师,我的书应该放到哪里?”“老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老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悉,对于程序有点短暂的忘却情有可原,但现在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孩子们该是能很好地去解决这类生活小问题了,但显然我高估了我的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该有的成长呢?过多的包办,过多的限制,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也慢慢习惯了接受,习惯了求助。于是,我们决定对班级幼儿的生活教育来一次大的变革,让孩子学会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儿该有的自主、活力和风采。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中班幼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巩固他们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们也应该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学习,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同时满足他们成长的荣誉体验。因此,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们解放了自己的“服务”角色,开始让孩子去实现服务自我:自己整理饭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叠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过渡环节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学习活动前自己做好准备工作如取蜡笔、铅笔、胶水等……,设置值日生小班长主动帮助老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样演示中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本领,这不单是一个动作的学会,更多的是幼儿一种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鼓励幼儿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学会做事,就要从做小事起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终胜任一件大事。我们的“学会做事”生活教育已经开始贯穿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孩子也比以前更会处事,这种价值将会延续,相信明天我们的孩子会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里都有几位顽皮、淘气的孩子。我们班里有一名男孩叫小石头,他老是欺负别人,不管别人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去欺负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孩子不下七、八位。
一次,分区活动涂画时,他拿水彩笔在别人的书上乱画。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告状,我走过去刚想批评他,只见他正蹲在地上给小朋友捡水彩笔。我连忙用赞扬的口气说:“这才像个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团结小朋友,不能欺负小朋友
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小石头小朋友,他主动帮小朋友们捡画笔······我的语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小石头打人”,这下可不得了了,就像拥了马蜂窝,老师他故意用脚伴我,老师他拿我的彩笔了······他不好意思的环顾四周。
我亲切的对他说:“伸出你的双手,然后又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这双小手欺负过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捡起了彩笔。从今往后,如果他做了错事,老师要批评他,帮他改正,他做了好事,老师就该表扬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小石头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时常为小朋友搬椅子、捡玩具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多了,告他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教育随笔:孩子会做到
记得刚入园时,小朋友们喝水总是拿错茶缸,为此我和方老师下了不少功夫,让小朋友不停的认识自己的茶缸。后来我们在茶缸上做了标记,一段时间的认识,小朋友们基本不会拿错自己的茶缸了,可是我们班的宏坤小朋友,他和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无论你怎么跟他说,在喝水时,他总是先拿拿别的茶缸,然后看看你,等你说那个茶缸不是他的时,他再换下一个拿拿,跟他一起喝水的小朋友都知道哪个茶缸是他的了,就他不知道。每次只要宏坤拿错茶缸,小朋友们就帮他拿他自己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一天,我看到宏坤居然拿着自己的茶缸在喝水。我惊讶的看着他,他喝完水把茶缸又放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夸他:“宏坤真棒!”他嘿嘿的笑了。高高兴兴的去玩玩具了。
从那以后,我看到宏坤很少再拿错自己的茶缸了。我想: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只要愿意做,自己一定能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懒惰的一面。只要用心、耐心引导,孩子会做到的!
教育随笔:找点事给孩子做做
教育随笔:找点事给孩子做做
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每个班都有些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对这些既调皮又可爱的孩子,经常惹得老师和阿姨常常拉大嗓门,可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特别在吃完饭这段时间里最乱,而吃完饭这段时间长,先吃完的可以去看图书,时间长了,幼儿对书架上的图书不感兴趣,他们就在教室里搞点小破坏,来点恶作剧,在教室里拿着书打来打去,一会儿孩子就来告状:皓皓打乐乐,池池把书弄坏,晴晴抢我的书等等,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们,他们就会乖的一声不吭,或者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老毛病又要犯了,在这段时间里是阿姨和老师最头疼的,一会儿去管理吃饭慢的孩子,一会儿去看吃好饭的孩子是不是在捣乱,忙里忙外照顾。
今天上午我带班,吃完饭后皓皓和几个小朋友在书架上拿书看,只见他一下子拿完了书架上所有的书,又把小朋友手里的书也抢了过来,我正想上去批评他,又一想,不行,我拿了把椅子请他坐在书架旁边,他马上低头好像又要接受老师的批评,我说:今天请皓皓做管理员,这里只能有6个小朋友来看书,如果人满了就要到别的其它游戏区里去玩。他马上点头,边整理图书边一本一本拿给小朋友,每个游戏区里都请了先吃好饭的孩子做管理员,找点事给他们做做,我给他们分工一下,让他们都有事干,他们就不会在教室里捣乱,而平时吃饭慢的几个孩子为了能做管理员,也加快了用餐的速度,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们好的地方。
他们都有事做,教室里安静许多,告状声也少了。总之,要让这些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他们自身的优势克服弱势。在平时他们抢着帮助老师和阿姨做事情,如:琪琪喜欢帮阿姨拿体育用具,子畅喜欢帮阿姨收片片,子恒抢着收餐具,磊磊也抢着收盘子,皓皓喜欢帮老师整理材料,华华可以到其它班去拿资料等等。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力量、爱心和热情,所有这一切都等着老师去培养、挖掘和提取。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这些孩子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我们教师只有尝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去学做一个采矿者,才能慢慢地,在与调皮孩子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在同伴中树立威信,提升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老师们不妨也找点事给他们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