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怎样培养0-18岁孩子的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1-05-01

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培养0-18岁孩子的思维能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一)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以明了其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识到孩子思维能力是有它的阶段性与内在规律的。

例如,从出生到两三岁,处于感觉动作思维阶段。孩子在这段时期里,是利用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事物的。他们要认识事物,离不开触、摸、拉、推、扔、敲等动作。例如感知用筷条敲打碗可以发出声响,用手使劲推门时门会打开。三岁至六、七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即能利用语言、事物的表象或形象进行思维。七至十四岁,进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可以进行思考,探索。因而我们必须遵循这一思维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越级做超前的训练。

通过日常生动活泼的事例让孩子得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锻炼。在看一些侦破电视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同找事实、线索、寻细节、听关键的谈话,预先作各种推理与判断,看是否与结局相符。

孩子学习和接受能力比较强,应该让他们找年级高些的同学接触、玩耍、运动、游戏,这也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的办法。年级高些的同学,谈问题的表达能力,所谈问题的内容层次要比较复杂一些,高一些,玩耍的花样,运动的应变能力,做游戏的灵巧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所帮助。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二)

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对待年龄越小的幼儿,最好采用一些直观法,如参观、浏览、直接接触各种实物,尽可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知到更多的知识。幼儿感知到的知识越多、越正确,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越强。

要启发孩子积极思维,要给孩子充分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善于启发孩子积极思维,例如给孩子提出任务,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依赖大人,而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孩子在解决问题时,虽然遇到较大的困难,但家长和老师也不宜急于直接回答,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去启发他们自己去找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家长或老师提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要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机会。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家长只要经常与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玩当中逐步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才利于形成孩子思维能力的自觉性、独创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孩子的高级思维能力。

要重视孩子的口头语言,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学,要把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与思维作为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平时在日常生活或在其它一些活动中,不要放过任何机会跟孩子对话,教他们说话,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三)

积极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思维活动不是大脑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多,积累的感性知识就越丰富,概括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越正确。大自然有宽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和神奇的变化,能吸引孩子,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父母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或散步,如孩子边走,边玩,边看,边谈,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知识,一点一滴地告诉孩子。在游玩或散步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及它的颜色。到动物园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动物,鼓励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向孩子提出能使他感兴趣的问题,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加实际活动,多看些幼儿读物、电影、电视、多听广播等。

在发展孩子形象思维的同时,要适当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概念,还要让孩子掌握相应的词,把相应的词和事物多次的结合。引导孩子对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和概括,以造成普遍的概念。譬如,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概念,先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词,然后把电视机这个词和各种各样的电视机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会了解电视机一词的真正含义。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孩子的语言,把具体事物跟词结合起来,逐渐增加词的讲述,摆脱形象的束缚,使抽象思维得到顺利发展。如开始教孩子计数时,可以用手指头扳着数,但以后要尽快让孩子摆脱手指计数,逐渐学会抽象计算数数。

要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宋朝司马光有个“破缸救人”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盛满水的大水缸旁玩,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缸里,其他小孩有的吓哭了,有的逃了,这时,司马光立即拾起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孩。按照常识,水缸是应该保护的,没有哪一位父母会教育孩子去砸水缸的。司马光能在紧急情况下,破缸救人,说明他冲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因为一般人的思维总是想把人从水里捞出来,而他却是设法让水流走,说明他的思维有创造性。有人做过实验,用长短不一的游戏棒,叫中班小朋友按照长短排列整齐。一般的孩子都是拿一根,排一根,通过不断换位置,用了很长时间才排列出来。而思维灵活的小朋友就不是这样排了,他们不先忙着排列,而是把游戏棒朝桌上立竖,把一头理整齐,另一头长短马上就分清了,然后按照长短挑出来逐一排列,既快又整齐。实践告诉我们,思维灵活的幼儿,大都是由于他们的家长善于启发幼儿的思维。

因此,要让孩子多想,对孩子有创见的想法要鼓励,千万不要受成人思想的束缚。家长应该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他们动脑筋的习惯。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讲完故事,看完电影,参观结束,马上就里面的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在马路上走,在做家务时,也随时可以提问题,叫孩子动脑筋去想、去琢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四)

续编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幼儿接下去自己编个故事结尾。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

连续、多角度提问。比如,树上有两只鸟,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孩子如果回答还有一只鸟。家长可再问:“枪一响,小鸟害怕吗?”,孩子回答“怕”。接着发问:“那么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发问,便于启发孩子的思维活动。

看图改错。和孩子一起玩时,家长可以画一些错误的画儿,让孩子将错的地方找出来,让他自己动手画一个对的。

猜谜。猜谜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在猜谜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自己编谜语让父母猜。

复述见闻。每天临睡前,父母可让孩子将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家人听。这样既能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又能锻炼思维力。

设置疑难。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家长可有意给幼儿设置一些难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

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在听到一个新的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

2

不要忘掉目标。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

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做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与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

4

要考虑效果。你要想象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要比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优选择。

5

要突破惯常思维范围。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解开思想上的羁绊,把那些奇思异想,通常认为不可能实现或幼稚可笑夸张都考虑进去。即使对那些与惯常想法正好相反的主意加以考虑也无妨。但在做出决定时,要有充分根据。

6

掌握多种思维方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有其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关键期,不是学不会,而是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如何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狼孩的案例:被野兽养大,也会丧失直立行走能力,后天很难纠正。

发音的案例:学习某些方言长大的人,对于普通话中的很多音发不了,如“n”和“l”区分。

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案例:有些小朋友到了6岁后,点数能力不行,纠正起来非常困难。

其次人的思维发展是有其系统的,思维的每一个细节是环环相扣的,对于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顺应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的引导,不能纯灌输。

最后,优秀是一种习惯。学前帮助孩子养成优秀的习惯。从起跑线的每一步,让孩子从思考方式,到思维的速度都远远领先于同龄的孩子。未来的学习中,孩子会有自发的动力,不断前进,保持在同龄人前列。

什么是优秀的思维方式呢?

第一是深度思考看到一个东西,多问“为什么呢?”。 伟大的发现都来自对于貌似平常的事物能做超出常人的思考。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万有引力。

第二多角度思考是遇到一个问题,多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论是问题还是时间,看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能更快地想到办法,对于事情也更加包容。

第三是创造性思维,一些幼儿常常蹦出一个好点子,问“可不可以这么办呢?”

这个世界最缺乏的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的价值远高于追随。

第四是独立思维碰到一个难题,常想“我自己先想想办法”。对于同一件事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盲目跟从权威。

第五是思维敏捷。遇到一个难题,快速思考,尝试各种可能的办法。在同一个问题中,思维反应敏捷,也能让孩子处于同龄人中的前列,占据极大的心理优势。

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在于:

1. 注意力集中;

2. 敢于挑战难题;

3. 深度思考问题;

4. 多角度看待问题。

在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思考。

核心的思考方法有:

1. 瞎蒙大法。

鼓励孩子尝试——瞎蒙其实是一种尝试,蒙错了再蒙——鼓励孩子多思考。

2. 动手操作法孩子认知——具体——形象——抽象。

我们从本源解决孩子在学习抽象时学不会的问题:立方体中,判断谁是谁对面;画正方体的时候,总把边上这条线画成直线。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动作思维占90%以上,什么东西都让孩子摆一摆,在学前把动作的基础打好了,未来理解抽象就会更加容易。

3. 逆向思考的方法。

举例:倒着数数;()-2=3培养孩子: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2=3用编故事的方法,动手摆一摆的方法来做。

4. 一张纸,对折四次,有多少层,多少块

一次一次的折; 算层数(动手折一折——用算式表示——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展开是几块儿:——(一层对应一块)

最后,给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指导方案,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和儿童数学思维能力。

l 在运动方面,思维培养的基础在于运动;

l 练平衡:平衡木滑板轮滑端水顶杯子

l 练协调:穿珠子弹琴

l 不要给孩子照顾得太多;

l 让孩子做精细的运动;

l 在营养方面,要儿童保持营养均衡;

l 做游戏让小朋友适应不爱吃的青菜;不要给小朋友心理暗示——暗示变信念,给幼儿营造人文环境,身边有高手;

记住:聪明的老师,聪明的伙伴,聪明的父母,跟高手一起玩,也能玩出学问来。

怎样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分类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

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建立时间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不少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

父母在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一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想拿可够不着,他就会一边叫一边无意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孩子以后就学会了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三岁的孩子拍球时,开始是乱拍,不了解自己的动作与球弹球的关系,经过学习和训练,他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作。

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动作、运动训练很重要,因此,训练孩子的爬行、滚翻、蹦跳等平衡协调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摆积木等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玩游戏机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不信,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

处。

六到十一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如果早期训练不足,后期还需科学的强化弥补,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早期运动不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教您怎样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

“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

“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

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

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认路、数门牌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寻找节目时间表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

可以在电视报上找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和孩子一起数玩具

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

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看商品标价

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增减衣物学数学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

在穿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宝宝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能力


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学习优秀。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打开自己的思维,埋藏在身体里的巨大潜能也未能充分激活。所以孩子的思维模式僵硬不灵活。所以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一种学习方法贯穿整个学习生涯,遇到做过的题,稍微变化一下,思维未能随着题目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本来简单的题就变成了难题……

而打开了思维的学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想法。同样一道题,思维僵硬的孩子只能想出一种解题思路,而思维灵活的孩子脑海中会迸发很多思维的火花,想到多找解题方法。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思维能力更显可贵。所以,家长和老师在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潜能的启发和诱导。

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下,孩子的思维之门才能打得更开,思维能力就发展得更好,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总在羡慕那些所谓的“天才”。其实,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将隐藏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人。人的潜能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大冰山,只有少部分人能观到冰山的全貌,大部分人还是看到冰山一角,所以,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潜能。

人的潜能就像埋在地下的油,开采出来就是金子,不开采就一文不值。家长与老师助力孩子打开思维,孩子会惊奇原来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天才”。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拥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呢?

下面的方法,能给到家长和老师一些启发~

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大家都很熟悉一篇语文课文《画杨桃》。同样一个杨桃,有人画成了杨桃的样子,但也有人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所以对待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可以获得新的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这可以使孩子摆脱框架思维,产生于常规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想法。

培养学习能力

上文提到: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而不学习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所以持续有效的学习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动力。要想孩子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孩子强有力的学习能力。

养成思考的习惯

佛教提倡打坐,其实打坐只是一个静思冥想的过程,为的是多思考和体悟。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多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对身边的事与物多问一层为什么,深入思考。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就会更加深邃,想法也会更丰富。

要大胆创新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会给孩子灌输一些僵硬的程式化的思维,这对于孩子来说会限定孩子思维的发散。所以,家长和老师不必让孩子拘泥于传统思维和常人普通的观点,即使孩子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要第一时间就否定,而要视情况而鼓励或评价。

怎样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考力是孩子智力的核心能力,提高孩子的思考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利孩子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经常向他们提出一些需要做简单的推理判断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训练孩子思考某个行为带来的可预测的后果。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如果我忘记关上水龙头,让它开了一整夜,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没有了太阳,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等等。和孩子玩因果游戏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由父母想象原因,孩子问答结果。

② 父母经常围绕着“一物多用”、“一事多因”等来为孩子编些问题,让孩子回答。如问孩子:“水有什么用?”、“砖头除了盖房还有什么用?”、“纸有哪些用处?”遇到什么情况,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分析产生的原因。

③ 父母可在实际生活中,提出一些难题来让孩子加以解决。比如,在墙的高处挂,顶帽子,然后给孩子几根短竹竿和绳子,启发他们想到用拼接竹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又比如,给孩子买了件新文具后,可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找缺点,提出些改进的意见。

④ 经常与孩子展开争辩。因为争辩可引发孩子进行认真细致地思考,且能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可与孩子争辩看电视、打游戏机时间长了好不好,观看某一电视后,与孩子争论对某一人物或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水平。

⑤ 父母应该注意训练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以培养其思维的多极性。比如,让孩子对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要考虑有利和有弊的一面。对同一个问题,不仅会正向思维,也会逆向思维,还会横向思考。父母可问孩子这样的问题:“把身上带的所有的钱都给你买好吃的和好玩的好吗?”孩子听后刚开始可能会赞同,此时可要求孩子再从正、反几方面重新考虑,孩子经过认真思考后,往往会改变原先的想法。

⑥ 父母要训练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了,父母可借机启发他思考:“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好了?”等孩子找出正确的原因后,父母可进一步地启发他,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要求他逐一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经比较后拿出最佳抉择。

⑦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提问题的水平与思维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得好,不仅决定着思维水平必然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人想得深、想得远,而且还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提问,促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而不落俗套,特别是家长应鼓励孩子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质疑,即使孩子有时回答得很幼稚或错了,父母也不可给以简单的否定。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贝爸:昨天发布了“教会孩子逻辑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好奇与较真生下的孩子叫"逻辑思维",理解力和兴趣决定这个孩子能长多大!那么很多的家长会问了,我家孩子不喜欢理工科是否就不好培养逻辑思维了?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非要求孩子只读偏理的书籍,而应该读的杂一些,下面分享的文章中很多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小时候非常爱读文学书籍而不喜欢理科的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从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的习惯习得了非同寻常的思维能力,也就是俗称的“得方法”。因此孩子阅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

理工科学生更善于逻辑思维吗?

2009年起,上海交大管理专业正式停招本科生,转为从全校大三工科、理科专业学生中选拔读研究生。对此,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解释说,有理工背景、逻辑思维强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很明显,王院长及很多企业都认为理工科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在中国,这种认识很普遍,很多人都认为文科用的多是形象思维,理科用的才是抽象逻辑思维。果真如此吗?

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1897-1969)被称为“文学天才,数学白痴”,考大学时数学考了零分,却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绝对不差。很多著名的学者数学都不好,或者没受过现代数学的训练,但逻辑思维能力却强于多数人。这说明,一个人即使缺乏数学等理科的训练,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他的逻辑能力仍然可以很强。

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没有经过理工科的训练,他们照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甚至,钱伟长中学时一直学文科,理工科很差,上了大学才改学物理,结果成了大物理学家。

可见,理科更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这种观念只在中国流行,没有哪一本心理学著作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也没有什么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形成理科生善于逻辑思维、文科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识?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一些人误认为文科只是文学艺术,如诗歌、小说、绘画,那确实需要形象思维。但这只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极小一部分,很多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逻辑学、法学、经济学都需要强大的抽象能力与逻辑思辨能力。

要说形象,我看理工科的形象更多,因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界的或人造的物质,甚至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在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眼前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所有的实验都要求眼见为实,都是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的,即使肉眼看不到,也要用仪器观测到。而许多人文社会学科面对的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是人的不可捉摸的精神世界以及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社会现象。所以,文科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

数字和文字,本身都是抽象符号,数字本身就是文字的一种。汉字虽然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但是汉字中的象形字已经极少,并且变形极大,早就不再象其所代表的事物了,汉字同样是抽象符号。至于西方语言的字母文字,则更是抽象的。所以,不能说整天接触数字,他的思维就会抽象。

第二,一些人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当文、理两种背景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把思维的差别归结于文理的差别,但实际上,这种差别在文科生之间、理科生之间都同样存在。试想,如果高中不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同样会存在,但人们不会想到把这种差异归结于文理科的不同。

第三,很多人把男女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别等同于理科生与文科生之间的差别,当然是不准确的。很多理科男生谈到文科生的思维方式时,实际上是拿文科女生做例子的;同样,很多文科女生谈理科生的思维式,也是拿理科男生做例子的。他们所谈的思维差别实际上是男女之间的差别,而不是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差别。

更荒谬的是,人们在谈论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时,拿出的证据却都是文科类型的问题,比如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政府政策的讨论等等,这些问题本来就是文科研究的东西,文科生天天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难道他们的理解与看法还不如理科生?这是很荒唐的。如果说文科生做数学题不如理科生,这很正常;但如果说文科生连解决人文社会学科的问题都普遍不如理科生,无疑是荒谬的。

人本身就很复杂,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并不比对自然的认识更清楚。这些都使得很多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全面深刻地分析社会问题和分析数学难题一样困难重重。这种困难表现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比如哲学上,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不同的认识;史学上,人们对相同的事件或人物却有着不同的评价;文艺学上,对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众说纷纭,甚至观点完全相反。

所以,中国人所谓“学理科的人更聪明,逻辑思维能力更强”的观念是毫无道理的,更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当然,这种观念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人由于文科学生挣钱少、对文科的性质认识不清、文科的教材及教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人们不愿意学文科,聪明的学生就不会选择文科。勿庸讳言,就中国来说,学理科的聪明人多是有道理的。但在发达国家,就不是这样了。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中国的一流人才,基本上是念理工科,像我都是当初比较差的,才去念商科、经济,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如果稍微聪明一点的话,我也去念理工科去了,因为我的父母告诉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们有没有想到,这句话就是错的,胡说八道。你们想到的几乎都是错的,我跟你讲,为什么中国人到美国去,和美国人竞争,你这么优秀呢?我可以跟你讲,因为中国的一流人才是念理工科的,而美国的一流人才是不念理工科的,念什么?法,商,医,他们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

郎咸平在这篇演讲中国还谈到,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只是解题高手,而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笔者对此深表同意,中国把很多聪明的孩子都培养成了理工科的解题高手,却很难培养出思辨力和创造力都比较强的人才。虽然我们是最聪明的人学理工科,美国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但是我们的科技水平仍然比人家差一大截,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太差了,把许多天才都培养成了庸才;而美国正好相反,把庸才培养成了人才。

我想,这正是中国教育轻视文科的结果,他们错误的认为文科不需要高智商。没有认识到文科在培养人的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再聪明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地文科课程的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即使他学的是理工科,由于受思辨能力不强的限制,也很难取得出色的成就。这一点,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认识,但是这个认识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学校里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感性思维”是心理学中不存在的概念,是部分中国人编造出来的模糊语言。所谓文科生是“感性思维”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在心理学中,只有“感性认识”这个概念,与“理性认识”相对应,指的是人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事物一些个别特征与表面特征的认识,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心理学中,“感性”一词与感情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两个概念。而在中国人的日常话语中,感性成了另一个概念,指的是重感情的、情绪化的言行方式。所谓“感性思维”的说法是混淆了“感性认识”与“感情”这两个毫无关系的概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感性思维”这个概念,这正是一些思辨能力极低的中国人杜撰出来的。这正说明了很多中国人不善于辨析概念的缺点,中国人的很多概念都是糊里糊涂,很不精确。

文科只需要背诵吗?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人文社会学科似乎是只需要背诵知识点的学科,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文科。在高中分科时,很多人不愿意学文科,除了将来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文科需要背诵很多的东西,学起来枯燥乏味。对于许多男孩子来说,文科是无聊的东西,他们没有兴趣。而女孩子相对更有耐心,更刻苦,更认真,不象男孩子那么惧怕背诵,再加上女性在学习理科时有点先天的劣势,选学文科的学生中女孩子占了多数。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能学好理科是聪明的表现,而学好文科则不过是死记硬背的结果。

有位学理科的男生,在谈到高中时学文科课程时说:“对于理科生而言,上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从抽象的公式、实验中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因为理科生学习文科是比较简单的。”这种认识非常常见,许多理科生都认为文科课程是些简单的、虚幻的、无用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人说什么文科的课程使得学文科的学生浪漫、不切实际、虚幻甚至是愚笨。

毫无疑问,中国人对文科的这些认识是非常偏颇和错误的,文科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艺学等等都需要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

中国人之所以对文科形成了这种死板的印象,是老师们教出来的,中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决策者难辞其咎,他们自己就没有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科的真正作用。我们的教育中,文科教材的制定、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自己都认为文科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的也是死记硬背的要求,学生当然也这样认为。

其实,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文理科靠的都是死记硬背,不同的是,文科背的是知识点,理科背的是定理、公式、解题方法而已。

而在发达国家,文科不是背诵来学习的。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以文科为主

我想,数学题当然能够锻炼人的思维,但数理方面的逻辑和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逻辑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是两回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数学家,但每个人都要生活。一个善于证明数学题的人不一定能对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理科高才生在实际生活时存在许多问题,不善交际,不善表达,对社会问题难以正确客观地评价。

不是每个人都要做数学家、物理学家,但是每个人都要生活,并且要在社会中生活。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文科更为更要。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学问,它与人自身的关系无疑更加紧密,它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人们时时刻刻不能离开它。比如语言、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管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都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接触到的。我们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

我们也注意到,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文科修养都非常深厚,甚至足以称得上是文学家或是艺术家。而很多著名的学者、作家,他们的理科能力却很一般。没有文科很差的科学家,却有理科很差的文学家、学者。这足以说明,文科训练对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特别是语言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在基础教育上,中国的中小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数、理、化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文科上,按理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应该很发达,但结果恰恰相反,美国是科技强国,中国是落后国家。我们的学生做的数理化习题已经够多了,但这没有能够培养出中国人的思维能力。

美国中小学数学课与我们相比要简单得多,近年美国大学在中国招生,很多中国考生觉得其数学试题简单得可笑。然而,他们的语文、阅读、写作试题却让中国学生深感困难。他们的写作重视思想的深刻、逻辑的周密和行文的流畅,让很多中国考生无从下笔。很多在中国读了小学后到美国读中学的孩子,在学习数理化方面非常轻松,但在学习语文、阅读、写作等方面却非常艰难,可见美国孩子在文科方面的水平远高于中国孩子。但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小学数学难度低,而失去科技强国的地位,依然是人才济济,领先世界。反观我们,中小学生深陷数理化的题海,考试成绩上来说确实不错,在国际奥赛中经常获奖,但他们最后却很难成为突出的科技人才,中国的科技水平更是远远落后。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了文科教育在提高学生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从小学开始便加强文科教育,美国孩子在中小学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文科的学习上,其中语文课又最受重视。美国小学生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其他课程,文科的教学时间占据了绝对的多数。而在学习数学、科学等课程时,也会要求学生写作研究报告、论文等,同样有阅读和写作的内容。

法国高中生毕业时,有一场世界有名的“哲学大考”,18岁的中学毕业生必须毫无选择地面对试卷上关于“自由”、“权利”、“欲望”、“国家”等问题的题目作答,这是思想的教育,更是思维的训练。

挪威也是如此,《中国青年报》2009年2月9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挪威中学生:不忙考试整天思考人类问题》。文章说,中国的中学生在不断地背诵大量的知识点,而挪威的中学生却在“享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思考如何做出“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作者感慨道:“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次教育观念的地震——是对几十年坚定不移、以刻苦读书为己任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质疑。”我们的学生天天背诵知识点,人家的学生天天自己思考问题,未来谁的思维能力会更强是显而易见的。

在写作方面,美国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比中国要高得太多。中国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初中“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才开始进行较多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但已经太晚了。中国在中小学主要是进行记叙文的训练,所以中国的学生总是感觉到写议论文困难;而美国学生则是从小学开始就写论文,一直在进行思辨的训练。

美国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写剧本、写研究报告,二年级开始写传记,三年级开始写劝说性论文,这些写作训练特别是议论类文章的写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条理,逻辑性强。一些中国学生到美国之后,在写作方面困难重重,他们写的论文美国老师都看不懂,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些论文逻辑混乱、表达模糊、条理不清,这正是从小缺乏训练的结果。

目前,中国国内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有“恐议症”,不想写议论文,害怕写议论文,更写不好议论文。许多记叙文、散文写得不错的同学,却很难写好议论文。很多同学写出来的议论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或者有论点不明、论据不足、论证不力等诸多问题。写不好、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到了大学同样如此,我们的很多本科生不能写出一篇象样的毕业论文。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思考问题就会倾向于程式化、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看问题,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讨论问题时往往不能展开,不能深入。

说了这么多,我们并不是要讨论文科生和理科生谁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只能说是各有千秋。笔者只是对流行的认为“理工科更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说法进行反驳。

笔者更想说明的是,在中小学阶段,要把学生从繁重的数理化习题中解放出来,数理能力不是一种必须从小就高强度训练的能力,而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则必须从小就训练。《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文章谈到,数学家苏步青孙女上小学,苏认为小学数学太难,并且认为小学数学没有必要这么深。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小学,教学内容方面,文科应该更多一些。

家园共育《怎样培养0-18岁孩子的思维能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有其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关键期,不是学不会,而是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如何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狼孩的案例:被野兽养大,也会丧失直...
    2021-05-01 阅读全文
  • 怎样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分类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
    2021-05-03 阅读全文
  • 教您怎样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 “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 “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 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
    2021-05-01 阅读全文
  • 怎样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考力是孩子智力的核心能力,提高孩子的思考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利孩子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经常向他们提出...
    2021-05-05 阅读全文

首先,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有其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关键期,不是学不会,而是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如何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狼孩的案例:被野兽养大,也会丧失直...

2021-05-01 阅读全文

学习分类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

2021-05-02 阅读全文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

2021-05-03 阅读全文

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 “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 “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 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

2021-05-01 阅读全文

思考力是孩子智力的核心能力,提高孩子的思考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利孩子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经常向他们提出...

2021-05-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