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咋处理

发布时间:2021-04-29

我在幼儿园教案。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咋处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先从父母心态去说,父母一定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永远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无论他遇见伤害,或者挫折,我们要想一想,父母是不是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肯定不是。

有一个入园的小孩的爸爸担心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孩子进到幼儿园以后,他一直在门口站着,他就说如果我离开这个地方我心里就担心,万一我们家孩子发生任何事情我不能第一时间到他身边,这就是一种病态,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小孩父母应该把心放宽,小孩受任何的挫折,都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绝不是说偶然。如果这个小孩从小到大都很顺对孩子是一件好事情?毫无疑问他肯定不是。孩子受挫折过程中父母处理方式决定了孩子将来面对社会的态度。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敢跟老师交流太狭隘了,我认为幼儿园老师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职业,因为班里有20多个学生,入园的第一天20多个孩子同时哭,哭一个星期,天天听着孩子的哭声,任何一个人去实习都会觉得心烦意乱,但是老师有老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绝不会说伤害孩子,但是有可能会忽视您的孩子,老师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那样,把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都达到了,每一个眼神都看得见,每一个伤心的事情被人欺负的时候都能看得到。所以父母就要明白,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他就是进入社会了,为什么?因为他得承受被别人忽视,承受被别人误解,还得承受别人批评他,或者别人不正确的批评他,这些都是他要承受的,所以家长看到孩子受委屈了我认为第一项任务不是跟老师讲,是跟你的孩子讲,是教给孩子遇见这样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心态,我认为比跟老师交流有用。

第二件事情才是跟老师交流,告诉老师:“昨天孩子做什么事情,老师你可能误解了,但是我回家告诉他你被别人误解很有可能,你自己要到沟通,你帮我看看,今天跟您沟通了吗?”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方式。您说的家长心态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心态,实际上就想让老师关注我的孩子,对我的孩子好,包括这种心态延伸出来一系列问题,包括送礼等等,这种实际上都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家长的这种心态导致了老师也很紧张,比如他也会觉得我是不是对这个孩子不够好,实际上我认为集体生活,老师照顾孩子就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然后他应该给孩子的东西就一定要给,是这样一种标准,可能跟孩子父母所要求的完全不是一种标准。

实际上我觉得父母对现在的老师要求有点高,因为他就是要关注我的孩子今天中午是不是没睡好觉,我觉得把这种过于大的责任怪到老师头上,老师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老师的任务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另外教给孩子应该教给他的事,比如做人最起码的交往方式,在群体中大家应该有的交往生活等。

我认为父母跟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想老师应该为我孩子做什么。我说一个非常实在话,如果老师跟家长的交往很难受,一定会影响到带孩子的情绪,老师会有情绪,我认为作为父母自我保护很好的方式,应该用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去把这种情绪调解好。所以父母如果怕别人对你孩子不好的时候,我相信通过你自己的行为都能做到,这种配合是人与人的尊重,你先不要想说别人对你不好,别人对你的孩子不好,你得想他为什么会对我的孩子不好?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认为你先不能想说他肯定对我孩子不好,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老师也都是人,我认为一旦你是很真诚的态度,或者你是一种很好的角度去跟大家沟通,人和人沟通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去沟通的话我相信这种问题决不会发生的,因为老师最敏感,孩子是最无辜的,而且幼儿园的小孩,那么点的小孩一转眼就忘了,所以父母不能都钻入这个误区,而且父母和父母之间也会有影响,越说越觉得这个老师对这个孩子不好,这种心态对自己真的特别不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在学校受了委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另外,家长不要用讲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长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

在情绪处理上,家长尤其要引导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愤怒。愤怒是一种最容易被压制的情绪,而压制愤怒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对学校老师有意见,将来影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往往会对孩子对老师的愤怒情绪加以化解或者压制,不鼓励孩子表达愤怒,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如果走入这个误区,孩子即使表面上听话了,也会倾向于把愤怒情绪转向内心深处积累起来,把“老师错了”变成“我错了”,使孩子自我评价降低,导致孩子退缩和消极怠工,不专心学习。

如果客观上真是老师伤害了孩子,妈妈就需要站到孩子一边,做孩子强大的支撑,而不是顾忌太多,回避接触校方。因为,家长找学校说明情况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保护。但家长不一定要采取“讨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静的态度,尤其要让孩子清楚解决的情况,消除老师、同学的误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

宝宝幼儿园常见委屈及解决策略


当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眼泪汪汪地在家里呆坐着,

或者死活不肯去幼儿园,

当宝宝诉说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你该怎样与老师沟通,

又该怎样安慰自己可怜的小宝贝儿?

三四岁的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应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而被老师当做“捣蛋鬼”揪来批评;孩子带去幼儿园的球和小自行车屡被其他孩子抢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选上文艺汇演的舞台,却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师忙于最后的彩排,对“落选宝宝”并无一句安抚;幼儿园屡屡遗失公用玩具后,老师提出来,所有的孩子在离园前都要把裤兜翻过来检查……遭遇这些“事件”,身为父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气恼、愤懑,又特别地怜恤受委屈的宝宝……要不要就孩子的心态和情绪去跟老师沟通一次呢?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宝宝的教养,也更有利于幼儿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呢?

妈妈经验:哪些情况需要父母介入沟通

丁丁妈:当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孩子对幼儿园抵触情绪的源泉时。

丁丁去了幼儿园,别的还好,就是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午睡成了丁丁的梦魇。他是那种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适应幼儿园里漫长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鱼,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撩拨附近床铺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脸,翻筋斗,发怪声,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她们对我“秘授机宜”说,应该尽量缩短丁丁晚上的睡觉时间,比如,让他熬到10点钟再睡。这个法子我试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经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撑起来,都撑不住。丁丁老受批评,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每天吃午饭的时候就紧张,生怕睡不着。丁丁越紧张,就越睡不着,等孩子们三点钟起床去玩桌面游戏时,丁丁反而哈欠连天,直想睡觉。老师更生气了,更认为丁丁是有意在捣蛋。

解决方法

因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着他去跟老师做了一次沟通。我说了我们全家延迟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师的态度马上和缓下来,她反而安慰我说:“丁丁的作息时间也是不错的,将来去了小学是没有机会午睡的,丁丁会很习惯,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适应。”我提出可不可以让丁丁不午睡,老师很为难,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纯粹是为着贪玩不午睡,他也许会说“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觉我不行,这不公平!”老师认为这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最后,我与老师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与丁丁约定先睡半小时,如果半小时后还睡不着,老师就带他去活动室玩一些折纸类的游戏(此时,别的孩子都睡着了,不会发现丁丁的“特殊待遇”)。一个人玩纸艺是很容易发困的,一般玩了半个多小时,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来,老师会带他去睡觉。现在,丁丁对上幼儿园要午睡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了。

媛媛妈: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权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抢占时。

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有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孩子们都要学习滑旱冰、骑小自行车和打少儿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车和排球都是自备,原则上都是自用。我们都给媛媛买了最好的装备,生怕孩子的运动安全有个差错。结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装备都放在一起,老师一说“开始”,媛媛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轮到她拿时,球是瘪的,小自行车是没有辅助轮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带雨,奶奶心疼地说:“你可以告老师呀!”媛媛哭道:“老师不管这事,让我自己找小朋友解决!可是我不敢……”

解决方法

我很快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看着媛媛无助而伤心的眼神,我知道这件事给她造成的阴影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长此以往,她会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负人的,就是恃强欺弱的,这不好。我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听了媛媛的情绪反应也很吃惊,她说,把所有的装备放在一起混着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让四五岁的小孩过早地觉察到“贫富差距”,她却没有料到孩子之间,却由此有了“强弱差距”。经过反复思量,我们一起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将全班36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轮着有一次选装备的优先权,这就使得买了普通装备的孩子,与我家媛媛一样瘦弱胆怯的小朋友,一样有着选择较好装备的机会,同时又不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帮他们,不伤及他们的自尊。

这两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媛媛很高兴地回来告诉我说,孩子们已经打破了一个人独玩的局面,三三两两组合起来玩。因为,谁都想玩好球,骑好车,如果你这次不想到别人,下次别人也不带你玩了!

玲玲妈:当孩子成为委屈的“陪练”,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安抚时。

到文艺汇演前一刻,老师才通知我家玲玲说,16个打小鼓的宝宝,最后只需要12个上台表演,她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被淘汰了。这事儿前一天没有预兆,孩子还在兴高采烈练习打鼓,结果,老师说,“你不用准备演出服了”,玲玲整个人都焉了。文艺汇演那天,她闹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儿园。看着她灰心丧气的模样儿,我心疼极了。

解决方法

我去找她们老师讲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选拔和竞争,要避免最终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16人当中选12人,与24人或32人中选12人,对被淘汰的孩子的打击是不一样的。少数几个小孩子被淘汰,他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表现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小朋友。”老师听了我的分析,道歉说,她们忙昏了,真的没想过这么深;当时只想着舞台的纵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四排孩子打小鼓,换作三排孩子上场,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弥补呢?”我和老师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该给这4个淘汰的孩子组织一场“复活演出”,让她们给来开家长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演一场“花样小鼓”,为此,老师和正式参演的小朋友,都纷纷为她们的重新排练出主意、想办法,开心的笑脸终于又回到玲玲的脸上。

彬彬妈:当孩子被评价为“问题小孩”,而流露出对未来小学学习的惧怕情绪时。

一上大班,一学习拼音和算术,彬彬就仿佛成了一个问题小孩,他屡屡把p成q,d写成p,u写成n,又把2和5写反,好像成了“2”和“5”镜子里的影像。这种错误讲了多遍不改,老师就有点着急上火,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这种情况还择什么校呀!白花钱。”我儿子回来一脸愁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笨,没有小学老师会喜欢笨小孩的,我怕从幼儿园毕业,怕去上小学。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许幼儿园老师是无意的,但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畏惧,对就要到来的小学生活越来越畏惧。

解决方法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师提了,建议她多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也增加对小学老师的“正面宣传”,不要一味强调小学老师要求严、惩罚多,要多对孩子说:“小学的学习也很有意思,老师组织小朋友做游戏,上体育课还玩‘老鹰抓小鸡’呢。”“小学里的很多内容老师都教给大家了,大家还小嘛,所以学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要紧,大家都是聪明孩子,慢慢来!”老师有点惭愧地说:“彬彬妈你真的很有办法。”又说:“看来教彬彬这样敏感的小朋友,咱还真得多讲究方法,多付出观察和耐心。”

其他有赖于与老师沟通的情况

1.当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须拜托幼儿园看护时

虽然有晨检,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状况不佳,却未必能引发老师的关注。此时父母必须将孩子的病况告知老师,说明没有传染问题,以便于老师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号饭,并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减少活动量并安排休息。

2.当孩子昨日受伤而老师未及时发现时

即使你不想追究谁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告诉老师,提醒老师对全体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应找他特别认真地谈一次话,以杜绝“事故”苗头的再次发生。这也是对幼儿园的关注与负责。

3.当孩子没有听清回家后的功课时

发生这种情况,要么是自家宝宝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老师没有发现;要么是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和任务没有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长都会有遗忘。提醒老师改进“布置功课”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

专家指路

想取得更好的沟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则

原则一:换位思考

毕竟两三个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动安排,留心到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时要求孩子们步调一致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带着某种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师去做沟通,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照应到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要求可能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压力和不便,对此,千万不要以指责、对峙的态度去参与沟通,不要说“您有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或者说,“我家宝宝受了这么大委屈您都没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要对老师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该换位思考,对老师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谅解。

原则二:找准沟通的时机

如果在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一般来说,老师只能给你两三分钟来谈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小孩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因此除非孩子带病带伤入园,要拜托老师照应,此时不是深谈的良机。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是家长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师也是应接不暇的。过了下午五点,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此时的沟通才有利于双方谈得深入,谈得心平气和。

原则三:最好避开孩子这个“当事人”

很多沟通话题不可避免地将议论到孩子的性格缺陷、生活能力缺陷,以及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缺陷。因此避开孩子的在场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自卑与不安。怎样避免孩子在场呢?很简单,谈话当天可由父母双方一起去,其中一方带孩子去玩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另一方留下来与老师交流即可。

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该如何处理


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该如何处理

你可能经常会在购物商城或者是餐馆里看到小孩以他最大的分贝咆哮尖叫。有人把这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场景看做是正常事件。你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也会遭遇此种境况?为了帮你脱离这种尴尬的场景,这里有些处理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的小贴士。

1、清楚了解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时,你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性情和行为。一旦发现孩子要发脾气时,这个可以帮助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参与孩子们的一些课外活动使他们忘记他们所想的。

2、密切关注孩子

很多孩子在饥饿,累了或是口渴时,会开始不安和愤怒。在你完成日常的零星事务时,比如购物,支付账单等,孩子们不得不长时间等待,这样他们就会开始觉得烦躁和沮丧。所以,随身携带一些零嘴,让你的孩子免遭饥饿的折磨。你也可以频繁的和孩子交流,让他们不觉得被冷落了。

3、训练孩子

孩子必须清楚在公共场所的正确行为做法。好行为的训练必须从早期就在家开始了。

4、对发脾气的孩子置若罔闻

有时候可以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置若罔闻。当孩子脾气达到顶峰时,继续和他辩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相反,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你完全可以无视孩子或者也不要和孩子正常的讨论些什么。最终,孩子们也许会自己冷静下来。这个练习也应该在家里开始。

5、不要对孩子吼叫

如果你们两个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不当,这真的非常尴尬。作为成人,对待孩子要冷静,同时也不能生气。要一直保持文明行为,避免失控情况。

6、避免接受所有的要求

大多数孩子发脾气就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比如一个新奇的玩具或糖果。很多父母为了避免公共场所尴尬都会立刻满足孩子们的所有要求。但是这种行为是极为不合理的,父母的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尝到了甜头,日后孩子们还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要挟父母去满足他们的更多愿望。记住,只能接受合理的要求。

7、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

如果因为孩子不守纪律或乱发脾气,你惩罚了孩子;同样的你也得根据情况来对孩子进行奖励。这个会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对他是多么的有利。一些爱心小话语和一件小礼物如一个新玩具车都绝对可以让孩子极度满意。

幼儿园教师家长关系的处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讲过“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幼儿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老师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对提高老师自身非常重要,因为从家长处老师可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与信息,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1、主动在孩子入离园时和家长进行简短的一句话沟通。

有时候,家长不主动找我们,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他们也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我们可采取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当我们主动向家长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或有的家长会借助此景咨询好多,从而增进我们与家长的关系。

2、引起家长注意。

这种方法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知道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观念,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找出问题的原因,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用我们的行动和付出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逐渐感动家长。

有些家长对老师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送孩子后不愿离去。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就用自己的行动说话,逐步去感动他们,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

有这些方法还是不够,我们要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 、更好的发展,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尊重每一位家长。

尊重别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尽管家长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我们老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家长,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2、要多肯定孩子,多表扬、多夸夸孩子。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赞美,老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也会影响对孩子的态度,时不时竖起大拇指夸夸孩子,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及时地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3、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家长改变观念,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来影响孩子。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4、老师多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我们老师还要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心痛,这时我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态度,不要认为家长大惊小怪,不然家长就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从而影响家长与我们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5、要了解人都是喜欢被别人赞美的,先谈论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

作为老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老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如果老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老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老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1、切忌采取“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2、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多给家长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

(2)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项。

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如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讨论、家长园地、网络、个别沟通等形式。

总之,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应主动些,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了孩子,共同协作,做到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态度好一点,肚量大一点……吃亏是福。

宝宝咋那么慢呢?


Q:宝宝已经6岁了,做事还是磨磨蹭蹭的,连喝水都要请几次。今天早上刷牙洗脸又很慢,迟到了也不着急,我担心上学以后他会天天迟到。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呢?

A:在很多事上,妈妈想得足够多,孩子相对就想得少了。比如饮食,如果妈妈总是怕孩子渴着,总是为他吃什么喝什么而操心,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饿着渴着,也就不会感受到非喝水不可的状态。

因此,到了6岁左右,我们还是建议要让孩子把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作为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放手让孩子体会自己的需求

吃饭应该是孩子自己想吃。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这一顿不吃的话,那就得饿到下一顿了。学习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学习都要靠妈妈来安排,孩子全是为了妈妈来做这件事情,那他生活的愉悦感就会差很多。

要帮孩子了解社会规则

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下去,他需要周围的人来支持,因此他一定要调整自己,让自己和周围人的节奏相配合。比如说,无论是在家还是在社会上,很多事情是有时间要求的,过了这个时间这个事情就干不成了,或者你就加入不到那个团体里去了……这些规则都要成为孩子内在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的内化过程需要孩子的体验和家长的引导。

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作为妈妈,试着把节奏放慢。一方面可以让妈妈自身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更加宽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虽然很多家长还是会不放心,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他就永远不需要为自己去想,而这样的后果是孩子将来的生存会遇到麻烦。因为没有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辈子。让孩子承担起责任,对自己负责,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答疑专家:徐凡(《父母必读》杂志主编,儿童心理学专家)

巧妙化解宝贝的“小委屈”


当你看到宝宝哭丧着脸,抚摸着被小朋友弄坏的新玩具时;当你看到宝宝泪流满面,揉着碰破的伤口时……是不是觉得既心疼、又着急?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要遇到受委屈的时候。

这时,如何化解宝宝受到的委屈,才是最重要的事。

妙妙被老师误解了

妙妙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她时,看见妙妙站在门口,老师蹲在她面前,端着饭碗,说:“今天你一定要把饭吃完才能回家。”妙妙含着眼泪,不吃饭也不说话,看上去委屈得很。老师有些为难地告诉妈妈,妙妙的早饭和午饭都没怎么吃,一天无精打采,也排除了生病的可能。妈妈看妙妙怎么都不想吃饭的样子,也没有勉强她,跟老师道过歉后领妙妙回家了。一路上,妙妙哭哭啼啼,任妈妈怎么问,都不肯说话。

为什么?

直到晚上,妈妈帮妙妙刷牙时,才发现她的牙龈肿了,一碰就很疼,因此才不愿意吃饭。

如何做?

妈妈先是给饿了一天的妙妙喝了她最喜欢的巧克力牛奶,让她填饱肚子,然后安慰了妙妙:“妙妙牙疼,但是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被老师误会了,是不是?但是老师很关心妙妙啊,不好好吃饭对身体不好。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会准备一些牛奶和豆浆,但是妙妙要自己跟老师说清楚牙疼的事情,好不好?”

转天,妙妙主动告诉老师自己牙疼,果然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照顾。妈妈趁热打铁,向妙妙强化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之后,妙妙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

琳琳的演出被取消了

琳琳是个很独立的孩子,就连上少年宫学舞蹈,都不用妈妈帮忙换衣服,更不用家长在外面等。美中不足的是,琳琳是个“小马虎”。这不,因为粗心大意,她受了一次“委屈”。星期日下午,琳琳的爸爸照例把她送到少年宫就离开了。没想到,下午来接她的时候,琳琳扑到爸爸身上大哭起来。问过老师才知道,因为琳琳没有按照要求穿红舞鞋,所以她要表演的集体舞被取消了。

为什么?

原来,上一次练习结束后,老师一一告诉家长下周有小型汇报演出,需要准备红色舞鞋,但琳琳的爸爸来得比较晚,那时老师已经下班了。老师让琳琳自己记住,琳琳也表示没问题。但是琳琳回家后一心想着看动画片,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如何做?

琳琳做事丢三落四的毛病一直改不掉,其实这正好是个让她改正缺点的好机会。爸爸并没有一味地哄琳琳,只是安慰她更好的演出机会还在后面,这次错过了还有下次。

回家的路上,爸爸买了一个漂亮的小本子,告诉琳琳要把应该记住的每一件事都写或画在上面,每天晚上看一看。爸爸开玩笑说:“这样,琳琳的"健忘症"准能治好了!”琳琳终于破涕为笑。

鹏鹏的新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

奶奶买菜回来,看见鹏鹏与阳阳在小区花园里争得面红耳赤,一看到鹏鹏奶奶,阳阳就咧嘴要哭。奶奶赶紧把鹏鹏手中拿着的草编花环抢过来,塞给阳阳,一边说:“是鹏鹏哥哥不对,不该跟弟弟抢玩具,奶奶批评他!”一边拉着鹏鹏回家。

不料,一路上鹏鹏一直要挣脱奶奶的手,一边挣扎一边喊:“奶奶坏!坏奶奶!”到家后,不停地捶打着桌子,愤怒得很。

为什么?

爷爷把鹏鹏领到阳台,问鹏鹏刚才是怎么回事。鹏鹏说:“那个花环是我好不容易才编好的,阳阳硬要抢过去,奶奶不但不帮我,还帮他!奶奶是坏奶奶!”

如何做?

爷爷看着鹏鹏起伏的小胸脯,知道他又委屈、又生气,就让鹏鹏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杜鹃花娇艳欲滴,茉莉花芬芳扑鼻,鹏鹏看了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爷爷问:“你看花开得好看吗?”“好看!”“你知道花为什么能这么漂亮吗?因为它们都长在同一块土里,一起分享阳光,一起吸收养分,从来不分什么你我。”聪明的鹏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爷爷又说,“小朋友们在一起也是一样啊,今天你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的小朋友,明天别人也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这样大家都能玩得更好,你说呢?”

后来,鹏鹏不但学会了分享,还学会了把一起玩的小朋友分成小组,互相交换玩具,当上了“孩子王”。

小旭弄坏了洗衣机

一进门,妈妈就被眼前的情景吓倒了:水从卫生间一直流到客厅,地上到处都是肥皂沫,小旭更是浑身上下湿透。更要命的是,刚买不久的洗衣机坏了,咣当咣当响。妈妈生气地把小旭关在小屋里,让他好好反省。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叫小旭出来,可是小旭撅着嘴蹲在那里,怎么叫都不动。

为什么?

爸爸回家后,小旭伤心地告诉爸爸,他看妈妈工作太辛苦,想帮她洗衣服。但是拧开洗衣机后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才弄成了这个样子。

如何做?

爸爸先是跟妈妈说明了情况,告诉她误解了孩子,让妈妈跟小旭诚恳地道了歉,小旭原谅了妈妈。之后,爸爸又告诉小旭,以后如果想学做家务,一定要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千万不能自己动手,水、火、电都是很危险的东西,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妈妈是怕小旭出危险才批评他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小旭再也不独自使用家里的电器了。

对于孩子的委屈,要安慰、道歉,同时也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避免委屈再次发生。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适当地受一些委屈不见得是坏事,这对培养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处。当孩子受到委屈、伤心急躁的时候,家长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让宝宝平静下来,再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帮宝宝分析事情的原因和解决之道。顺利化解宝贝的委屈,让宝贝在挫折中增长生活经验,对宝贝的成长来说是一剂良药。

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处理幼儿的“极度无聊”


对幼儿来说没有比感觉不到任何刺激更糟糕的事了。一个感到无聊的孩子就会用他的不安来引起别人注意。成年人总会说,这孩子真吵!但实际上孩子不是爱吵闹,而是期望获得新的经历,有新的体验。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说:“爸爸,我现在很无聊,”“妈妈,我们现在做些事吧!”实际上这就是在简单地表达:现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无聊让孩子感到烦躁,不仅能表达自己这种心情的大孩子会这样,即使婴儿也同样会如此。人们不应该忽视向他们提供游戏的机会。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时是不是也会“无聊得要死”?好奇心是充满生命力的,比如搞研究和发明,信息源的枯竭就等于死亡。

在现实中无聊不应被看作是疲惫,虽然这常常发生。儿童在外表上有各种疲乏的表现(如两眼无神)。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无聊的信号,尤其在那种极度无聊时,疲乏和空洞的眼神会让人看来毫无生气。

儿童学会一样东西很快,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断地向他们提供新的玩具,对一件玩具他们一开始会很有兴趣,但时间长了那种新鲜感就没有了。另外仅仅向儿童提供玩具是不够的,因为很快他们就“腻烦”了。所以我们要么用其他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么用另一些他们不熟悉的东西去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一只盆,一个汤勺,一块木头,一只塑料球,一个松果,任何东西对儿童都是新鲜玩意儿,他先是整个儿地观察物体:他把那个东西摇来摇去,上下左右摆弄,自然也少不了把它塞进嘴里。

有时孩子还没咋着,家长先沉不住气啦...


老师,我儿子到公共场合看到很多小朋友玩儿,他会很扭捏,也不怎么玩玩具,就怯生生地看着别人玩儿,看到他的样子着实让我头痛。

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我感觉孩子的尴尬不愉快可能未必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家长作为旁观者的体验。因为孩子并没有跟妈妈说“妈妈我不高兴、我不敢去、我不愿意跟小朋友玩”,而是妈妈看子怯生生的样子会觉得很不好,让她很头疼,很尴尬。那么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呢?

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我特别喜欢到公园里玩,到游乐场玩。但不知为什么,每次去那儿妈妈老在后面推我说“你怎么不去跟人说话呀?你怎么不去玩玩具呀?你怎么不去干嘛干嘛呀?……”。我先看看不行啊,我就喜欢看着他们玩,妈妈就老让我赶紧第一时间冲上去,可我不是那样的呀,我不想那样,我觉得看着别人玩儿也挺高兴的呀,看看都不行,我都不喜欢去了。”

对于孩子的回答,很多家长可能并不认同,家长觉得孩子就是不高兴嘛。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不同的对应方式。

家长是否跟孩子沟通过“在那种环境中孩子是不是真的感觉尴尬、痛苦甚至是难受呢?

如果孩子确实有不良情绪体验,孩子可能比较胆怯,社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和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太严,或父母老当着孩子的面儿大吵大闹,甚至是对骂,孩子内心很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咋地,爸爸妈妈天天在家里上演世界大战,打得不亦乐乎,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孩子内心会自卑,当让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的时候,他就会胆怯。

父母过于严厉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说、不做就是对的,只要自己一说话、一动作就有可能犯错,挨批评,尽可能让自己处于静止状态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个手段。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可以让婚姻变得良好?假如真不下去了,关上门俩人在卧室里抓得满脸花,别当着孩子的面儿互相指责谩骂。

如果家长对孩子太过严厉,能否意识到孩子是可以犯错误的,如果不犯错,这个孩子肯定是个妖怪。以这种心态去面对孩子,孩子才会在陌生人面前有更多自信和积极性。

第二种可能性是孩子并没有任何不良感受,他就是站在那儿看小朋友玩,让自己慢慢去适应环境,没有什么不好。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或者我的孩子性格外向,这样是不是不好?”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家长定义它好那就是好,不好就是出大事儿了。慢热型的孩子最终也能融入集体活动,家长要做的是克制内心焦虑和恐惧,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接触世界,而不是让他做到我们认为最好的状态。否则只能让孩子丢掉自己的方式的同时,又找不到新的角色,最后无所适从,变得焦虑。家长可能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了。

如果你属于第二类,那么要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不舒服、自卑、难过的并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不要把教育自己的遗憾释放到孩子身上。

喜欢《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咋处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在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学校受了委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1-03-03 阅读全文
  • 孩子委屈巧化解 导读:通过事情的处理要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 孩子受委屈少讲道理先释放情绪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
    2021-09-14 阅读全文
  • 宝宝幼儿园常见委屈及解决策略 当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眼泪汪汪地在家里呆坐着, 或者死活不肯去幼儿园, 当宝宝诉说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你该怎样与老师沟通, 又该怎样安慰自己可怜的小宝贝儿? 三四岁的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
    2021-12-25 阅读全文
  • 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该如何处理 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该如何处理 你可能经常会在购物商城或者是餐馆里看到小孩以他最大的分贝咆哮尖叫。有人把这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场景看做是正常事件。你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也会遭遇此种境况?为了帮你脱...
    2021-05-27 阅读全文
  • 请体谅宝宝的委屈 导读:生活中,孩子的许多举动得不到大人们的理解,而被看作是怪行为,这些时候孩子就会被曲解,被误会。孩子就是未来,不要委屈了本来没错的孩子。 为什么宝宝总是要做“跟屁虫” 妈妈的误会和困惑 在家里宝宝是...
    2021-10-14 阅读全文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

2021-03-03 阅读全文

导读:通过事情的处理要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 孩子受委屈少讲道理先释放情绪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

2021-09-14 阅读全文

当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眼泪汪汪地在家里呆坐着, 或者死活不肯去幼儿园, 当宝宝诉说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你该怎样与老师沟通, 又该怎样安慰自己可怜的小宝贝儿? 三四岁的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

2021-12-25 阅读全文

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该如何处理 你可能经常会在购物商城或者是餐馆里看到小孩以他最大的分贝咆哮尖叫。有人把这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场景看做是正常事件。你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也会遭遇此种境况?为了帮你脱...

2021-05-27 阅读全文

导读:生活中,孩子的许多举动得不到大人们的理解,而被看作是怪行为,这些时候孩子就会被曲解,被误会。孩子就是未来,不要委屈了本来没错的孩子。 为什么宝宝总是要做“跟屁虫” 妈妈的误会和困惑 在家里宝宝是...

2021-10-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