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英国教育:强调启发兴趣

发布时间:2021-04-28

幼儿爱国教育活动方案。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教育:强调启发兴趣”,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

按英国的学制,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校旁边的环境讲起:公园、花草、马路和汽车,刮风、下雨和晴天。孩子们是从生活渐渐亲近科学的。开学几个月后见到小妞妞,算术、语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懂了很多事,她会很热情地帮助客人端茶倒水,礼貌用语一套套的。小郑的女儿在英国读三年级,很少有课外作业,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半游戏的课。比如老师讲一段历史故事,涉及到着名的家族,小朋友们就用废报纸来做这个家族的族徽。老师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行,受到歧视,一定向老师投诉,这是一种雏形的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训练。

校外课也很多,记者经常在地铁上碰到一班小学生,他们也许是去博物馆,也许只是去某个公园游戏。一路上,是他们学习公交常识、公共秩序和公共行为规范的机会。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场所,除对学校特别照顾外,周末还有很多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的免费活动项目。比如在科学博物馆,为鼓励四五岁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免费让孩子使用新技术的照相机,还当场把你拍下的照片印在小T恤衫上奖励你。着名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甚至像英格兰银行这类很专业的博物馆,都是孩子们常去上课的地方。

英国政府说,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有各种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核心任务,启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英国从中学开始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系统掌握相当的基础知识,但仍然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进入初中,学生就可以选课,英国的初中生开课的面很宽,他们初中毕业时,最少要有6门课的考试成绩,多数人考8—10门。除少数几门必修课,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学得突出的科目也可以提前考。

近年工党政府抓学生的考核成绩,一些学校便简化了与考试无关的欣赏课,立刻引起社会的批评,认为这是与知识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必须纠正。英国王储查尔斯连续3年亲自为中学的语文、历史教师办暑期班,请着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开讲座,提高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前不久一项调查发现,近年选择数理化课程的学生人数锐减,一些科学家组织立刻就“学生为什么对科学的兴趣在减少”?进行深入调查,对一些学校减少科学实验课提出尖锐批评,称此作法损失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机会,埋没了科学人才,并将此提到“威胁着这个国家的繁荣、生活质量和它在21世纪的进步”的高度。最近《每日电讯报》从大学生普遍不会做饭发现,许多中学把烹饪课简化成了食品技术课。查尔斯王储很快发出呼吁,要求学校恢复传统的烹饪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做饭能力。

记者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英国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呆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英国的家庭教育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原来,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英国家庭的“绅士教育”


英国家庭的“绅士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韩国教育的成功之处


初次和韩国人打交道时,发现他们无论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带微笑的问候。与人握手的时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时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众场合的迎宾小姐,在向大家鞠躬的时候,一定是鞠躬后停留几秒钟,然后才直起上身。韩国人的问候无处不在,走在韩国,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医院、百货商店,你都能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声,感受到他们的良好礼貌。虽然只是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觉,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儿子初来韩国时刚满2周岁,对于韩国人的礼貌和语言一点不懂,但几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变化。以前看见大人无动于衷的他,看见熟人会主动上前鞠躬问候了,遇到不认识的人,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他也能上前鞠躬问候,“爷爷好!”“奶奶好!”“老师好!”“小哥哥好!”……才2岁的小人给人家鞠躬也是腰弯得很低,头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作为妈妈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兴又觉得好笑,不禁感叹幼儿园老师教育作用之大了。春节时小侄子小侄女见面,发现他们对长辈十分尊重,给他们礼物或者压岁钱时,他们一定是双手接过,鞠躬道谢的。

韩国家长寒暑假送孩子到军营吃苦

每年寒暑假期间,韩国上千名学生会参加位于浦项的海军陆战队海滨训练营,以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自信和团队精神。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不少韩国家长认为,孩子在经济富足时代成长,已忘记了辛勤工作的观念。花费40美元让孩子参加训练营,有助于他们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这是考取大学的必要条件。

训练营内,孩子们在泥坑里打滚,从跳伞平台上跳下,匍匐着通过带倒钩的铁丝障碍,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与孩子们熟悉的那个充斥着电脑游戏和垃圾食品的世界截然不同,这里的纪律极端严格。他们必须上交手机,在海军陆战队的兵营里吃睡,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所有人一到这里便没了名字,只以代号区分。

金基谢的代号为第227号,他说:“父母把我送到这里,因为我老是打架,玩电脑游戏太多。他们说,我在这里训练时应学习家庭观念。”

一对来自首都首尔的双胞胎说,为了让他们改掉懒惰的毛病,母亲把他们送到这里来。

不仅是孩子,受训者中也包括办公室职员。一名建筑公司经理说:“我们行业目前不景气,所以公司派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到训练营培养耐心和坚毅的品质。我们的总裁以前是海军陆战队员,你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了吧?”

亲子教育:不要太强调“坏人”概念


亲子教育:不要太强调“坏人”概念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应该是一步一步渗入执行的,否则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该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但是教育孩子保护自己不仅仅是告诉孩子,社会上有坏人这么简单。因为坏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怎么样的人是坏人?如果家长说不清楚,孩子心理就会恐慌,看谁都像是坏人,这就不好了。那么该怎么教育呢?

首先不要太强调“坏人”的概念,而是应该强调什么是危险。

比如一个人过马路是危险;一个人走不熟悉的路是危险;在没有家人老师陪伴下,陌生人要给你东西吃、带你出去玩、买玩具给你是危险;陌生人说认识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回家是危险;身体是孩子的权利,不论是谁,不能随便抚摸、伤害你的身体,如果有人这样做,就是危险。诸如此类,要让孩子学会判断危险的信号,知道在这些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找方法处理。

其次要重点教育碰到危险信号应该怎么做。

对于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期要教会他对付一类危险。低幼的儿童,一定要及早教他不吃陌生人的食物,教会他记住家长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亲的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避免在人多的场合或者慌乱中走失;略微长大,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去辨认警察、售票员阿姨、医生、护士等穿着制服容易辨认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的社会人士,告诉他在遇到找不到爸爸妈妈或者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向他们求助,不要跟陌生人随便走;等到会单独出门的年龄,要教他们一些小技巧,比如过马路的时候可以跟着周围的大人一起走,要过马路之前要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确定没有车开过来再迅速地过马路等等。

总之,对于危险环境的教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要给予孩子早期教育,在平时的小事中慢慢渗透积累才能让孩子牢牢地记住,尤其在孩子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的时候,是教育的最好时机。但是也不能盲目偏向社会黑暗面的教育,孩子天性中对世界、对人、对自己充满着美好想象,这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在教会孩子坏人、危险的概念的同时,一定也要注意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真善美的一面。

英国人对幼儿的教育


英国人对幼儿的教育

对于教育孩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中国父母有的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育,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而有的父母对孩子又过度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那么怎样教育孩子呢,我们不妨看看素有“绅士之国”的英国父母是怎么做的。

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从来不出去乱跑的孩子作为榜样来教育我们。要乖,要听话,不捣蛋的孩子似乎更赢得父母的赞赏。可是在英国,父母们却有意地“花钱”培养孩子顽皮。每个周末都会为孩子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出动),就是去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英国父母很少让孩子呆在家里看电视。

除此以外,英国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中国人到国外去做家教,当他想要按照国内的做法准备教孩子识字的时,主人却明确告诉他:只需带孩子到附近的一个游乐场去玩就行。孩子的父亲告诉他:“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环保游乐场,小男孩尽情地玩,而且还动手做各种环保工具,如环保餐具、环保包装袋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问很多专业的问题,而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小男孩的安全和回答他的提问。

教育笔记

我们想要孩子学知识懂道理,说教或者填鸭式的教学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教育手段。这样做短期来看似乎长进很快,但枯燥无味的教学只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而玩乐是孩子的天性,陪玩这种家教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有用的知识在这个寓教于乐过程中被孩子掌握。所以与其让孩子正襟危坐地听讲,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或者玩玩游戏来得更有效。

英国式的兴趣小组

英国爸妈推崇孩子多“向外走”参加活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区俱乐部中,父母都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大多是免费的,而且没有强制的教学计划,参加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玩乐中结识朋友,同时培养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兴趣。

自由、独立,娱乐为主是英式“兴趣班”重要特点,孩子在这些兴趣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性,父母也是全力支持。一些社区活动的表演会,兴趣班的成果展等活动,父母都是郑重其事地参与其中,因为英国父母认为,多活动的“顽皮”孩子更聪明!所以他们往往很乐意为孩子的顽皮活动“埋单”。

外国引进中国教育文化


外国引进中国教育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小学引进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将中文作为教学语言,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在中文环境中学习,以便更熟练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国孩子约有5000名,今年这一数字接近6万人。

墙上不贴ABC贴中文

明尼苏达州的英华学院就是这样一所特许公立学校,它是美国中西部地区首家采用浸入式中文教育的小学。

在英华学院,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完全接受中文教育。进入二年级后,才开始英文教育。到了六年级,孩子们的课程一半用英文一半用中文,目的是同时提高两种语言能力。

在英华学院的课堂里,墙壁上贴着的并不是ABC这样的学字母的图画,而是中文的四季、气象和月份。在走廊里挂着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明尼苏达州上用中文标注着:“我们住在美丽的明尼苏达州。”甚至在美国历史的课堂上,老师也在墙上挂出了中文写的拉什莫尔山(石刻山)、白宫和奥巴马总统。

家长为孩子学中文搬家

英华学院创办之初,亚裔学生占所有学生人数的70%,但现在则是一半亚裔,一半其他族裔,包括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创办四年来,学生人数已从最初的70人增加到300多人。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触一点中文教育,专门搬家到学校附近。保罗和苔丝·德基斯特就是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不久前把家从华盛顿特区搬回明尼阿波利斯市,他们希望女儿奥黛丽不再仅仅接受“纯美国教育”。

目前英华约有30名老师,他们都精通中英文。接受采访的老师称自己不授课,只负责管理工作,但她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谈及学生人数增加的原因时,她表示:“原本美国人学习西班牙语的更多,几乎每个人多少都会一些,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认识到中文的重要性。”

不久前,英华学院的创始人路斯女士得到了美国教育部一笔8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开发浸入式教学的模式,同时她也在为美国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咨询。

路斯对《时代》杂志表示,中文有“辉煌的文化,也是一门越来越重要的语言”,美国的浸入式中文教育才刚刚起步。

海外教育之英国绅士培养秘诀


“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英国某教授曾这样解释为何英国的教育如此强调启发兴趣。

国内学生老有厌学情绪,这在英国的中小学是不可思议的。在英国小学生看来,上学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如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科学、地理等。这些听起来高深枯燥的课却趣味十足,如地理课,老师会从你身边的环境讲起,让孩子从生活渐渐亲近科学;与国内小学生那重重的鼓鼓的书包不同,英国小孩很少有课外作业,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半游戏的课,如老师讲了一段历史故事,涉及到著名的家族,老师会让小朋友用废报纸来做这个家族的族徽。

英国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成功感受和活动的空间,如学校墙报上粘贴学生作品,教材提纲用学生稚嫩的笔迹做封面等,以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表现个性的舞台,给学生最广阔的天地。在英国,老师不会对学生严厉训斥,更多时候,他们会竖起大拇指对学生说:“very good”、“you arethe best”。

注重社会实践是英国教育的又一显著特色,英国学生校外课多,博物馆,公园,艺术馆,都是孩子常去上课与实践的地方。因此英国孩子从小便能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感受人文思想的教育与影响。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与现实,能激发他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灵感,让他了解自身所爱,在以后选择成长方向上,不迷茫。

正是这样的发展空间,以及最大的自由度,英国学生能让思维往最极至中发展,英国教育想做到的就是告诉学生,你能成就极至——The best you can be!

相信《英国教育:强调启发兴趣》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爱国教育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英国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
    2021-04-05 阅读全文
  • 英国家庭的“绅士教育” 英国家庭的“绅士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
    2021-04-27 阅读全文
  • 韩国教育的成功之处 初次和韩国人打交道时,发现他们无论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带微笑的问候。与人握手的时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时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
    2021-04-21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不要太强调“坏人”概念 亲子教育:不要太强调“坏人”概念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应该是一步一步渗入执行的,否则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该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但是教育孩子保护自己不仅仅是告诉孩子,社会上有坏人这么简单。因为坏人是一...
    2020-11-26 阅读全文
  • 英国人对幼儿的教育 英国人对幼儿的教育 对于教育孩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中国父母有的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育,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而有的父母对孩子又过度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那么怎样教育孩...
    2021-04-20 阅读全文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

2021-04-05 阅读全文

英国家庭的“绅士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

2021-04-27 阅读全文

初次和韩国人打交道时,发现他们无论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带微笑的问候。与人握手的时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时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

2021-04-21 阅读全文

亲子教育:不要太强调“坏人”概念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应该是一步一步渗入执行的,否则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该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但是教育孩子保护自己不仅仅是告诉孩子,社会上有坏人这么简单。因为坏人是一...

2020-11-26 阅读全文

英国人对幼儿的教育 对于教育孩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中国父母有的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育,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而有的父母对孩子又过度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那么怎样教育孩...

2021-04-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