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幼儿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26 幼儿教育反思 中国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心得日本一所幼儿园的体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们去日本考察幼儿教育。日本幼儿园的体育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爱知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的作一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借鉴。
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该园有一个宽敞的体育活动场地。场上铺着一种特制的红色沙土,松软而富有弹性。孩子每天早晨到园后,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场地四周设有各种运动器具,如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儿童们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单杠、平梯在我国幼儿园中很少设置,担心悬吊动作会使儿童肩关节发生脱臼和肌肉扭伤。而据日本同行说他们并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体育教授竹内仲也认为这类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臂力。从实际情况看,这类运动很受幼儿喜爱。在运动场的一端有一面积较大的沙坑(约有16平方米),配合玩沙游戏备有木铲、水桶、簸箕等。在这样的沙坑中,教师几乎可以带领全班儿童在沙坑里挖山洞、堆沙丘、开水沟等。
该园的体育设备较多,条件较好,可教师仍注意利用园内的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如他们在两棵树的枝杆上架一根较粗的木头,在木头上系着两根粗绳,绳上打着几个结,幼儿坐在钢绳末端的结上,双手拉住绳,前后晃荡,犹如荡秋千,他们还在沙坑两边的树杆上,分别在上下结两根粗绳,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双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双脚踩着下面的绳子,从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过这类活动,可以锻炼、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平衡力和灵活性。
孩子们从8:30入园一直可以活动到10:15(10:30起有一次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幼儿都可以充分地活动,体力、脑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日本儿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体质较好。五月初的日本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当时我们都穿着毛衣,厚的裙子,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只穿着汗衫、短裤。据老师介绍,在冬天儿童也是穿短裤的。儿童虽穿得很少,可没有见到有一人流鼻涕和老感冒的。这说明经过锻炼后,儿童体质普遍较好,相比之下,我们的儿童衣服穿得过多,保护过多,缺乏锻炼。在一天的活动中,儿童喝的全是凉的自来水(日本自来水消毒过滤较好,可以直接饮用)。午饭是儿童早晨从家中带来的,在五月份的气温下,儿童的盒饭已不蒸热,中午直接吃冷食。据说:这种种做法可以锻炼儿童的肠胃功能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园的教师很注意儿童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他们经常分析,研究所做的工作,他们曾做过这样一些研究:记录幼儿一周中心率的变化,观察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幼儿体育运动后,及时测量幼儿机体生理活动反应,为掌握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和时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拍摄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分析幼儿动作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培养儿童正确的动作。
富有营养的午餐
幼儿上午半天的体力、脑力活动量较大,能量消耗较多,因此午餐的主、副食数量和质量在一天膳食中应占较大的比重,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该园的午餐是由家长根据幼儿园提出的要求准备的。这里介绍几名幼儿所带饭盒内的食品:
饭团、蛋卷、肉圆、樱桃、桔子、鸡腿、小红果。
饭团、鹌鹑蛋、肉圆、油炸小饼、苹果、桔子.
饭团、生菜、肉圆、鸡蛋、蕃茄、桔子。
奶油夹糕、鹌鹑蛋、草莓、香肠、胡萝卜、豌豆。
饭团、鸡腿、花生米、樱桃、桔子、果冻。
(饭团一般均放有2-3个,大多数饭团外面都包着紫菜。有的包着豆腐皮。)
从以上几个幼儿饭盒中主副食搭配情况看,幼儿午餐是符合营养要求的,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主副食搭配恰当。主食不多(每人约1.5-2两饭)。但副食品种多,质量较高,一般都有肉、蛋、蔬菜、水果等,从而保证了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注意了食品的色、香、味。午餐食品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即使食品本色不鲜艳,家长也会配上一个用彩色塑料剪的花、小动物放在饭盒里,所以一个个饭盒犹如一件件工艺品。蔬菜、水果都是生食,这样可较好地保存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C,午餐中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
教师在安排幼儿进餐时,十分注意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就餐前要求每个幼儿自己拿取饭盒、水杯、筷子等。幼儿吃完午饭后,要将饭盒收拾好放进自己的小包中。三岁班的幼儿入园一个月后,就开始在幼儿园吃午饭,并学了上述技能。
教师还从教育幼儿出发,向家长提出要求:幼儿每天的午饭,家长必须亲自制作2-3种食品,不允许全部购买熟食品。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实际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整个制作过程,知道每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幼儿可以看到母亲的劳动,增强对母亲的热爱情感,家长通过亲自为幼儿准备午餐,也会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该园的主任说,在日本,一些年轻的母亲常常忽视自己对于女的教育责任,现在通过为孩子准备午餐、为孩子缝制餐巾、小包和为孩子服装上刺绣花纹等工作,教育责任心增强了,也密切了亲子关系。
漂亮、合体的服装
漂亮的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儿童服装应该轻盈柔软,宽大舒适,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服装的结构还应简单,以便于儿童自己穿脱。该园为幼儿设计了在园活动时统一的园服。服装的式样和布料颜色的选配很适合儿童的特点,儿童穿后美观大方,活泼可爱。
园服,男孩是西服,短裤,西服为大翻领,上面另加一层白色的衬领;女孩为藏青色长袖连衣裙,配上白色大翻领,中间结紫红色领带,色彩鲜明、协调。裙子正反面均有皱折,从而使裙摆宽大,两线条又有变化,显得活泼舒适。衣料是涤纶的,厚实、挺刮。因此这套服装端庄大方,美观,儿童化。幼儿活动时穿的汗衫、短裤设计得也很好,服装式样全园是统一的,但三个年龄班的颜色不同。在汗衫的袖子和裤子的中缝处镶有一道边,这道边上贴着三条不同颜色的横杠,标志该幼儿入园时间的长短,是新生还是老生等,还增加了服装的美感。
园服的衣袖上挂着一黄色园牌,表示这些孩子为学前儿童,不能独立过马路。司机开车时遇到挂黄牌的孩子,必须放慢车速(据说全日本均如此)。衣服的前胸挂有一红色牌子,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和所在班级,便于全园教师认识和进行教育。这些做法说明其教育工作的细致。
幼儿穿着整齐统一的服装,使人感到精神焕发,朝气勃勃。大家穿着一样的服装,会使幼儿自然地感受到集体的荣誉,热爱所在的集体。日本中、小学也都有统一的校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界是很重视儿童团体精神的培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
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
日本幼儿教育机构开展游戏的一些做法及其所体现的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幼儿在园的生活是从自由游戏开始的。幼儿入园时间为上午8:00-8:30 (或9:00),幼儿自入园至10:00或10:30均为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幼儿可以在室内玩(天气好时,幼儿一般都选择户外游戏)。通常午饭后,12:00-13:00也是自由活动时间。
日本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两种组织形式--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幼儿自由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时间之比一般为3:1,幼儿每天在园大约有三个小时可以在户外进行自发自主的游戏。
集体活动也以游戏为主。集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行事”活动,如“七夕”“风筝”等,这种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中重要事件的综合主题活动,通常也是密切结合儿童生活经验,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游戏环境材料简易、朴实、自然
日本幼儿园通常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浓郁的树阴,有的幼儿园就建在小 树林中。日本幼儿园一般户外场地较大,有的虽不很宽敞,但利用充分,幼儿可以跑动、探究、玩耍。
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环境与材料具有简易、朴实、自然的特点,使人有平实亲切之感,特别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注重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材料、设施常常是依自然环境设置,如在树上系绳、打绳结、架绳梯、挂绳网,或是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有的依大树干造一小木屋,幼儿可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有依山地势高低不同而设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
沙箱、沙地及玩水设施的设置很普遍。这类活动幼儿最感兴趣,利用率极高,有的幼儿园甚至把整个院落作为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堆沙造型。
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利用充分。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大量旧轮胎,供幼儿码叠、滚动着玩。在幼儿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用纸板箱、废纸盒等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通常,各班均备有装纸片、木块下脚料等废弃物的箱子,很多玩具都是幼儿自制的。
活动类型多样,注重自然游戏
日本幼儿园特别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密切接触自然的游戏和在自然中进行的游戏。
幼儿可在沙地中玩用沙筑工事,拿小桶装水倒进沙筑工事中,有的玩得兴起,甚至光屁股跳进沙地、泥水中戏耍。到了夏天,通常幼儿每天可以水池中游戏、戏水。
幼儿可以开展接触自然的活动,如在草丛中寻找昆虫,他们三三两两提着小笼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等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
幼儿可在户外充分开展游戏,如跑动、蹬脚踏车、玩大型运动器械、爬竿、爬楼梯等,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远足运动,则是引导幼儿走向自然的一项综合活动,他们也经常开展这一活动。
日本幼儿常开展有关鬼的游戏,如玩碰鬼、冰鬼、高山鬼的游戏,又如玩“鬼和大鸟的故事”,使幼儿经历黑暗、冒险,进行竞争与合作,体验恐惧与成功。
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教师积极参与,共享游戏欢乐
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不是由教师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幼儿自己选择的,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如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泥饽饽,或是与孩子们一起挖沙、用沙修筑工事等,或是一起玩荡船及打水仗、捉人等。
教师始终是一名游戏的参加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有时建议指导,有时给予一定帮助,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幼儿中的一员,师生之间较少出现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因而游戏中较少看到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让儿童玩得高兴。
自由活动中,一般班级界限不明显,教师较为放手。每个儿童可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也可相互学习、影响。
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注意幼儿和谁玩、在哪玩、玩什么、玩得如何等,并依平时对儿童活动特点的观察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来看看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红灯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发现小学生放学时,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动离队,或者跨到汽车站候车,身边并没有一名老师。
突遇灾害了,您教孩子怎么办?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一般性的地震(3—5级)经常发生,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发生地震时,如在保育园要听老师的指挥;如在家中来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钻入桌子下面,远离挂物,以免砸伤。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动物,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或纠扯。
笔者到东京湾临海公园大型水族馆游览,见到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他们很安静地看、悄声地交谈,生怕惊吓了水族……“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练练“动手能力”
在保育园,每个孩子都得自己动手整理衣物,他们的小衣橱很整齐。每逢节日或者园内的大活动,孩子们会得到机会,轮流参加厨房内的简单劳动。厨师教给孩子怎样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摆放桌椅。孩子们自然会把学到的内容带回家中,带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们的幼儿园没有这种机会,笔者建议家长接回孩子时,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受到锻炼。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吗?
保育园常带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沿途有多路电、汽车可直达,但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步行往返已成习惯。每个孩子都要自带水和食物,在来去的路程当中,不要别人的帮助。家长都很支持,少有为孩子叫苦叫累的。
笔者听说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开设了“远足”锻炼课,家长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儿园都能这样,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国人“足球梦”、“篮球梦”的实现该指日可待了!
日本幼儿园:不迷信“教育法”
洁白的小花边帽,小碎花的围裙,一丝不苟的神情,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向排队等着领餐的同年龄小朋友们托盘里盛饭菜。位于日本横滨青叶区的白百合幼儿园里,正是午餐时间。几个盛饭的孩子是当天的值班生,他们要为其他孩子提供盛饭、倒牛奶的服务,此外还负责当天的领操等活动。“幼儿园是个为孩子们提供社会体验的场所”,幼儿园园长白井三根子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开设书法课程
白百合幼儿园是一所私立幼儿园,目前日本的公立幼儿园数量不断减少,整个横滨市居然没有一所公立幼儿园。
白百合幼儿园所在的横滨市青叶区,是一个白领阶层聚集的住宅区,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约合70.8万元人民币)以上,是日本平均年收入的两倍左右,称得上是高收入住宅区。在这一区域,有教学内容紧凑的“教育式幼儿园”,也有贯彻宽松式教育方法的地方,白百合幼儿园走的应该属于中间路线。
这个有700多名孩子的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带着一顶小帽子,帽子的颜色标志这个孩子所属的班级,便于老师辨认。中国的大、中、小班,在这里被称作“年长”“年中”和“年少”三个年级。除了年少级的孩子,所有孩子都身着幼儿园的园服——带领的白T恤和格子短裤,十分清爽可爱。
除了户外自由玩耍的时间,幼儿园为孩子们安排了音乐、绘画、手工、英语、体操等课程,还有书法课。所有课程都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思想——不执行灌输式教育,而是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打下学习基础。
“让孩子在社会体验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自然培养学习习惯。”白井园长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十分关键的。集中精力专心做事的习惯能够让人一生受惠,而这种习惯的基础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打好。让孩子们练习毛笔字,是因为“用手记住的东西,能记一辈子”。
值班增强群体意识
“孩子们在家庭里,一直都是被保护、宠爱的角色,而幼儿园是他们进入社会群体的起点。从此以后他们就将在社会里扮演自己的角色,因此应该给孩子们打好这个基础。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群体的一员,不能太任性。”日本的幼儿教育要领中,将幼儿园的教育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力”5个方面。
在白百合幼儿园,群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宗旨,增加这种意识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值班制度。孩子们通过轮流为班级服务,强化了自己的责任心,同时也增加了对集体的感情。幼儿园的院子里挂着庆祝五月五“儿童日”的色彩斑斓的鲤鱼旗,这是“年长”级的孩子们分工制作的。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对促进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白井园长认为,执行了多年宽松教育的日本,幼儿教育中竞争意识的培养反而强调得过少。“我认为有必要加强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如运动会上跑得快的孩子就该拿第一名!”然而,表扬方式是有讲究的,“不能表扬他‘真优秀!’而要说‘真努力!’”强调努力的过程会让孩子们的竞争心理更加健康。但竞争并不通用于所有领域,“画画就没有高下之分,所谓画得好坏,只是成人眼里的标准,但对于努力过的孩子,我都要表扬他们”,她认为,尊重每个孩子的想象力,通过表扬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国流行的“蒙氏教育法”等新型教育方式,白井园长有自己的见地。“蒙氏教育法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精英教育法,而是针对日常生活习惯的教育。其实日本孩子在家里自然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比如鞋子脱下要并排放好等。”
幼儿园靠“蒙氏教育”的招牌来作为卖点。白井园长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迷信这样的字眼,父母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最根本的“蒙氏教育”。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三、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四、重视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并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日本的教育注重全面培养
在日本,为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强调对孩子进行“四重”教育。
一是重礼仪、孝亲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离家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为培养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父亲和母亲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影响。比如,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另外,“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是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为了形成儿童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人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忍耐的教育,并且将其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洗冷水澡,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家长把这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孩子具备接受挫折的经历,也是人能否正确履行其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这些看上去的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
三是重自立、自信教育。乘火车、轮船旅游时,常常发现跟随父母旅游的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为什么要他们自己背呢?日本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哪怕是象征性的,这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参加劳动挣钱。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做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四是重创造、创新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应试教学”的弊端,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方向发展。日本家庭教育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情神,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该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