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小子爱陀螺
发布时间:2021-04-24 幼儿故事陀螺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童话 最近你似乎疯狂地迷上了玩陀螺这个游戏,任何可以变成陀螺的材料,你都会去试一试,今天区域开始前,你开始找你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邀请他们和你一起进入建构区,你的好朋友刘睿宸和马睿浩很高兴地答应你,只见你拿来一筐雪花片,老师心里暗想:终于换材料了,不知道你今天会搭出什么物品来,你从箩筐里拿了几块雪花片,开始进行了组合,用一块雪花片作为支撑点,上面又接了几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一个非常简单的作品。这一次你没有像以前那样喊着告诉老师你搭好了什么,而是自己现在那里想办法把你的作品动起来,第一次,你用力的用手一转想把你的陀螺转,可是你的陀螺似乎不太听你的话,还没转起来便不动了,这时候,你并未放弃,你进行了调整,再次进行实验,老师看着你不怕输,这么有坚持,心里默默的为你称赞:真不错,一定可以成功了。“老师,你快看,我的陀螺转起来了。”你脸上那无以言表的喜悦,让我感受到了你此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你赶紧把这个喜悦与好朋友进行了分享,同时也分享了你的搭建过程。对于陀螺你总是那么如此如醉地坚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教随笔:打 陀 螺
这项活动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促进了家园联系、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手指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还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民俗活动的热爱。
我们班本周的主题活动是《中国结》,此主题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并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在分题活动中出现了《陀螺转转转》这个民间游戏,这不是我小时侯玩的吗?那时侯叫抽《磨呼儿游》,其实玩法是一样的。当它转动时非常漂亮。我何不在孩子们中间推广一下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我首先自制了一个陀螺,把陀螺进行装饰,再用布条、小木棍制作了一条小鞭子,在孩子们面前抽来抽去,孩子们惊奇地看着我玩的陀螺,他们被吸引住了,我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解了陀螺的玩法,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孩子们年龄小,动手制作能力差,再说陀螺的制作也有点难,让他们自己制作是太不可能的,更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所以我给家长写了一张便条,并说明情况,让助孩子制作。
第二天,孩子们把陀螺拿来了,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把陀螺进行了装饰,然后我教给他们玩法,刚开始玩,手显的有点笨拙,一会儿,孩子们让一个个的陀螺都转起来了,非常好看,孩子们一边抽陀螺一边说儿歌:一圈又一圈,小小陀螺转呀转,你一鞭,我一鞭,抽出笑声一串串,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陀螺转得欢。我班还举行了《打陀螺》比赛,新的玩法曾出不穷。
这项活动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促进了家园联系、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手指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还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民俗活动的热爱。
有趣的陀螺、美丽的菊花
有趣的陀螺最近,手工区里总是小朋友最多,大家都喜欢来制作自己的陀螺,并玩一玩。思源拿起剪刀就开始剪圆,剪好以后,就用蜡笔在圆形上画线条,把圆形分割成了好几块,在每一块的图形里涂上了不一样的颜色,很快就涂好了,他选了一根细细的火柴棒塞到了圆点里,陀螺做好了,这时白云飞的陀螺也做好了,两人就开始玩了起来。只见白云飞的陀螺飞快地转起来,陀螺变成了一圈红一圈黄的彩色陀螺;思源好不容易把陀螺转起来了,陀螺上模模糊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等陀螺停了下来,思源发现白云飞是直接用蜡笔画的彩色线条,他说:“我的可能颜色太淡了,我要涂涂深。”
陀螺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玩具,课间自由活动的时候小朋友总是聚在一起玩陀螺。在制作陀螺的时候,老师提供了半成品的材料,在纸上画好了圆形和圆的中心点,小朋友只要剪下圆形,用蜡笔进行设计,再把小棒插进中心点里就行了,这样做出来的陀螺成功率比较大,幼儿可以和同伴的陀螺进行竞赛,看谁转的久,体验游戏的乐趣。
美丽的菊花
华华、菊菊等小朋友来到了美工区,菊菊指着图片上说:“我们要先剪成一条条的。”说完两个人找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就开始剪了,华华剪得很细,菊菊剪得很粗,菊菊还说华华剪得像面条。剪好以后,菊菊说:“第二步是要卷了。”他们从篮子里找到了吸管,就卷了起来,华华卷得比较慢,菊菊很快就卷好了,并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他还对华华说:“我的菊花做好了。”
华华和菊菊是班中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小朋友已经有了看图示的经验,所以老师提供的图示,小朋友能按着上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成功制作出菊花。在制作菊花的叶子时,小朋友不知道菊花叶子的形状,做的像树叶。这时让小朋友去自然角看看菊花的叶子,再进行制作。
不再哭泣的田螺
班里养了几只小田螺和几只小河蚌,开始的时候,我很关心它们,每天为它们换水、放食物,可随着孩子们来园时的不熟悉而哭闹,我忙着照顾孩子渐渐把田螺给遗忘了。
班里养了几只小田螺和几只小河蚌,开始的时候,我很关心它们,每天为它们换水、放食物,可随着孩子们来园时的不熟悉而哭闹,我忙着照顾孩子渐渐把田螺给遗忘了。
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小水缸里的水被鹅卵石给填满了,我忙把石子给拿出来又给田螺换上水,还好,除了一只小河蚌被压死了之外,小田螺们都还好好的,仍能探出头来呼吸,我也松了一口气,可转念又一想,是因为我疏忽才让孩子们伤害到了小田螺,我应该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宝贝们,如果你的身上被大石头压着,你高兴吗?”“不高兴。”孩子们异口同声,“对,我们不高兴的时候会生气、会哭,今天早上陈老师就看到小田螺和小河蚌哭了呢!”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我:“老师,小田螺为什么哭呀?”“因为小田螺的好朋友小河蚌被小朋友用小石子压死了。”孩子们一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放的石头,是涛涛。”我问涛涛:“是你放的吗?”涛涛站起低着头说:“嗯,我家鱼缸也放石头的。”我知道孩子是出于好心,于是便对他们说:“小田螺只要几个小石头就可以了,多了就会把它压死了。”
“老师,小田螺现在还哭吗?”活动后孩子们问,“它说如果小朋友关心它,它就不哭了。”“老师,我们喂喂小田螺吧。”“老师,我们也给小田螺换换水吧!我们家小鱼也换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建议,“喂小田螺要少喂,不能把它给撑死。”……
现在孩子们不但把小田螺照顾地很好,还经常有孩子去对小田螺说着我对孩子们说的话呢!“小田螺,你今天高兴吗?”“小田螺你太棒了,吃饱了吗?你要多吃才能长的壮壮的!”……
看,通过教育不是也让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了吗!
教育随笔:我们班的小海螺朋友
昨天赶海回来后孩子们把收获的小海螺、小蛤蜊放在了透明的小箱子里进行饲养。今天早晨一进班里卓冉和含含她俩先去了科学角去看看那些小海螺,只听她俩个人异口同声的喊起来:“老师,快来看,小海螺怎么都出来了?是谁把它弄出来的?”我闻声过去,果然有好多的小海螺从小箱子里爬了出来,我笑着对她们说:“没有谁把它们拿出来,是它们自己爬出来的。”卓冉和含含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对我说:“可是它们并没有脚呀,它们怎么能爬出来?”我指着一只正在爬的小海螺对她们说:“看,这只小海螺正在这里爬呢。”孩子随着我指的方向看去惊喜的喊起来:“原来小海螺真的会爬呀!”她俩一直蹲在那里看正在爬行的小海螺,看了很久,我问:“知道小海螺是怎么爬的吗?”卓冉说:“小海螺爬起来可真慢,像小蜗牛一样。”含含说:“它背上的壳就是它的家吗?我用手一动它就钻进壳里去了。”孩子们陆续的来了,她们把这一发现告诉了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从此以后饲养海螺的科学角突然多了一些身影……
反思:通过赶海这一活动孩子们亲身接触到大海,感受到赶海收获的快乐。在对小海螺进行饲养时她们显然是一个小主人,为小海螺换水,把爬到外面的小海螺捡回小箱子里,他们喜欢蹲在小箱子前静静的观察,用小手去动一动。今天的意外发现让孩子们很惊喜,在他们的印象里小海螺是不会爬的,当他们发现满地爬的海螺时真的像是有了重大发现一样。我想赶海后延伸的这一系列的活动内容给孩子们带来的感受和经验是最直接的、最生动的、最丰富的。
幼教随笔:不再哭泣的田螺
班里养了几只小田螺和几只小河蚌,开始的时候,我很关心它们,每天为它们换水、放食物,可随着孩子们来园时的不熟悉而哭闹,我忙着照顾孩子渐渐把田螺给遗忘了。
班里养了几只小田螺和几只小河蚌,开始的时候,我很关心它们,每天为它们换水、放食物,可随着孩子们来园时的不熟悉而哭闹,我忙着照顾孩子渐渐把田螺给遗忘了。
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小水缸里的水被鹅卵石给填满了,我忙把石子给拿出来又给田螺换上水,还好,除了一只小河蚌被压死了之外,小田螺们都还好好的,仍能探出头来呼吸,我也松了一口气,可转念又一想,是因为我疏忽才让孩子们伤害到了小田螺,我应该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宝贝们,如果你的身上被大石头压着,你高兴吗?”“不高兴。”孩子们异口同声,“对,我们不高兴的时候会生气、会哭,今天早上陈老师就看到小田螺和小河蚌哭了呢!”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我:“老师,小田螺为什么哭呀?”“因为小田螺的好朋友小河蚌被小朋友用小石子压死了。”孩子们一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放的石头,是涛涛。”我问涛涛:“是你放的吗?”涛涛站起低着头说:“嗯,我家鱼缸也放石头的。”我知道孩子是出于好心,于是便对他们说:“小田螺只要几个小石头就可以了,多了就会把它压死了。”
“老师,小田螺现在还哭吗?”活动后孩子们问,“它说如果小朋友关心它,它就不哭了。”“老师,我们喂喂小田螺吧。”“老师,我们也给小田螺换换水吧!我们家小鱼也换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建议,“喂小田螺要少喂,不能把它给撑死。”……
现在孩子们不但把小田螺照顾地很好,还经常有孩子去对小田螺说着我对孩子们说的话呢!“小田螺,你今天高兴吗?”“小田螺你太棒了,吃饱了吗?你要多吃才能长的壮壮的!”……
看,通过教育不是也让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了吗!
爱护小凳子
平时孩子们的小凳子都是整整齐齐的排在那里,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搬出小凳子,放在旁边。但是每次都有几个小朋友喜欢推着小凳子跑,这样做不仅使小凳子的使用期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今天上午我带孩子去上厕所,在推小凳子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使劲往桌子底下一推,由于用力过猛,凳子和桌子的碰撞声越来越响,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
从厕所回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刚才我们都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用难过的声音对他们说:“我们班的小凳子在偷偷的哭泣,他的小鼻子被小朋友用力一推,正好碰到了小鼻子,他疼的都哭了……”
我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让小凳子自己诉苦,让幼儿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利用对生活的方式加深记忆,我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小凳子会哭呢?”话音刚落,孩子们抢着回答:“老师他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负了,小朋友没有保护他们……”听到小朋友们的回答,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小凳子开心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都很小心的爱护自己的小凳子,因为小朋友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很欣慰。
小小班:爱穿裙子的一萍
小小班那个爱穿裙子的小姑娘是一萍,一星期在幼儿园时间有五天,小小的一萍每天都换一条裙子,妈妈告诉我,别的孩子过生日过节都喜欢大人送吃的玩的,可一萍不同,就喜欢大人送她裙子,所以一萍有很多条裙子,文文静静的一萍最喜欢玩娃娃家了,在娃娃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扮洋娃娃,你看,她一会给娃娃梳梳头发,一会给娃娃换件衣服,嘴里还和娃娃自言自语,告诉娃娃要讲卫生,别把新衣服弄脏了等等,就像一位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和兰兰老师最喜欢看她那认真可爱的样子了。
今天早上都八点了,平时一贯早早来幼儿园的一萍还没有来,家长也没请假,电话也关机,我和兰兰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在纳闷时,走廊了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是一萍,这孩子为什么哭呢,从上幼儿园以来一萍从没哭过,今天怎么了,一萍的爸爸拉着她,急得满头大汗,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今天不让妈妈来送她,可我忙,这不就来晚了。”“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她啊”我问孩子爸爸。“老师,这孩子嫌她妈妈没穿裙子,说我们老师都穿了,妈妈不穿裙子就不让妈妈送,还说老师染发了,妈妈不染发也不让送。”原来是这样,我让爸爸先回家,询问一萍原因,小女孩说老师穿裙子那么漂亮,妈妈太丑了,她想让妈妈变漂亮些,这小不点,这么小就嫌母丑了,我觉得既可笑又有点伤心,对一萍说:“妈妈平时在地里干活穿裙子不方便,妈妈那么辛苦,都是为了让一萍能穿上漂亮的裙子,一萍的妈妈不穿裙子老师也觉得漂亮。”小姑娘听了似懂非懂,点了点头,我趁机说:“一萍要爱妈妈,听妈妈的话,好吗?”看着笑了的一萍,我想别小看了孩子,从小我们就应该教育她们,外表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人重要的是内心,只有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小班的孩子很可爱
今天和小一班的孩子们一起游戏,发觉他们长大了,也懂事了。不过还是那么充满着稚气,给我们老师不断地带来着新奇和快乐。
班里来了新小朋友,还有点不适应,所以总是带着哭音问:“奶奶来了吗?”这时,一个小男孩很老练地说到:“你不哭,奶奶就会来了!”我笑到:“嗯,一会儿和老师做个游戏,做完游戏,奶奶就会来了,看小朋友也知道哦!”“我什么都知道的!”小男孩一本正经的说道。阿姨和我不由的看着他笑了,阿姨对着男孩说:“那明天早上你也要快快乐乐的啊!”“好的”小男孩爽快地答应了。原来开学这几天,小男孩在早晨来园时,还是有点离不开爸爸妈妈,情绪还未稳定。不过,看着他安慰小朋友
,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是很可爱的。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是充满着好奇,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而我们老师和阿姨就像是一位画家,每天不经意画上一笔,孩子们就这么快乐地成长着。不多久,你就会发现,白纸已成了一幅美丽的画,而且画的内容日渐丰富,有时已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付出虽然是辛劳的,但是我们也收获着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