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情感管理——打开心门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1-04-20

教育管理的读书笔记。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感管理——打开心门的金钥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在管理中为了严谨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人倾注于制约,认为制度是万能的,是工作效率的重心。也有人把奖励视为发展的动力,认为物质和金钱是完美的,是无量的回报。

形势发展的日新月异,推动了教育改革的高效提升,快速多变的动态趋向,不断给幼儿园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定位选择的挑战冲击着幼儿园,如何选择,如何定位是幼教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更是幼儿园方向性,质量型发展的关键。在管理的范畴中,我把选择的重心举措放在多元智能和资源优化管理上,因这种管理,宽松中带着激情,严谨中充满呵护,它既能激活内驱动力,又能凝聚巨大的号召力,特别是资源优化的决策中,情感深化收到了理想效果。

案例说明:

一天傍晚,天特别冷,寒风交织着雪花把整个庭院盖得满满的。十一点十分,一阵急速的门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谁呀?这么晚了。”我立刻开灯跑到门前,只见雪人般的于华老师眼里带着喜悦,手里拿着一叠纸,见到我忙说:“园长这是我的作业!”我急忙打开作业,只见上面画着一块蛋糕和20支蜡烛,还写了密密麻麻很多字。对了,今天是于华老师的生日,我连忙拉着于华来到里屋座下,提示她说:“不是要求生日后一天交吗?”于华深情地解释说:“园长那不一样。您对我这么好,就象亲妈妈一样,人们都说‘孩的生日,娘的苦日’。要是等到明天意义就不一样了,今天的事情今天表示才是女儿应该做到的呀!”作业上写到:“园长妈妈,当我接过生日礼物那一时刻。特别是看到蛋糕上的属相标志,我好感动,真想喊一声园长妈妈,是您母爱般的呵护让我始终像快乐的小鸟飞翔在爱的天空中,感到生活是那么地美好;是您母爱般的包容使我对事业充满了热情,感到工作是那么地富有意义。在20岁生日的今天我真诚地向园长妈妈表示,我一定努力工作,天天给妈妈一个惊喜,让我的成长伴随妈妈天天快乐。”

我问于华为什么深夜才来呢?于华低语回答说:“因为祝贺生日时喝了点酒,一觉醒来已是夜里十点二十分,我想对园长的情意不能拖到明天表示。便连忙提笔,姨夫劝阻说明天吧,这么晚园长一定睡了。但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姨夫的陪伴下来到您家。”于华家住东北,幼小亲妈病故,倍受继母虐待,初中毕业后,独自来到临沂,投奔姨妈,姨妈死的早,是在姨夫的关照下读完了幼师专业。由于各方面优秀,2002年6月被聘到本园,于华爱学习,工作也非常认真,但一离开了孩子们,她就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老师们都戏称她为“林黛玉”。看到这些我的心有些隐隐作痛,怎样才能帮她找回应有的快乐,怎样才能让她焕发青春的活力?我首先在她的生活上予以照顾,如:常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多过问她的衣着冷暖,更留心她的喜怒哀乐,我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同宿舍的老师,与她同班的老师等,大家一同努力让她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上,我对她更是用心良苦,我选了园里业务骨干与她搭班,以期对她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并让教研组长多为地听课、评课;只要有学习培训等机会,我便优先选派她;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她去挑战,以期对她有所锻炼等等。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发现于华变了,她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也更加健康富有激情和活力了,她的业务能力也有了飞速提高,在我园举行的幼儿歌曲比赛中,她辅导的3名小歌手均获得了一等奖,“故事大王”比赛中又有2名小朋友获一等奖,运动会、文艺节目等活动中她们班的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她自己也被大家称为了“小燕子”,成了新教师中的佼佼者。每次业务活动,业余文艺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幼儿园里开联欢会,教师们开展业余联欢,她都被选为主持人。2004年10月区级优质课大赛中,她以一等奖的成绩为园里争得了荣誉。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我找到了管理工作的一把金钥匙,我在每学期制定管理目标时首先把情感管理名列在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在快乐生日的系列活动中,我首先把教工的生日明细成表格,每位教工过生日那天,我要亲手送上一个刻着属相的蛋糕,并提出3个要求,一是接蛋糕时要许一个心愿,祈祷自己一年中天天有个好身体,时时有个好心情;二是在点蜡烛时要表一个决心,决心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园所争得荣誉为自己赢得威望;三是在吃蛋糕时要许一个诺言,承诺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多多宽容别人,处处善待自己,成为生活中的乐者,工作中的强者。要求把三方面的内容写成体会,一天后交到园长室。我的做法感动了老师们,老师们的行动也深深感动着我,这就是播种情感的收获,这就是亲情投入的结果。

在管理中为了严谨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人倾注于制约,认为制度是万能的,是工作效率的重心。也有人把奖励视为发展的动力,认为物质和金钱是完美的,是无量的回报。实践证明被制约下的教工心理负担过重,积极性低下,抱怨重重,出现了口服心不服的状态,被奖励下的教工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嫉妒心理过重,出现了品德差异过大的状态。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情感管理才是促使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的理想秘决。爱来自内心世界,只有心与爱溶为一体,工作才有激情,生活才有意义,事业才能崛起,爱是搭起工作顺利的桥,情是通向事业前进的道。只因我承诺着情感管理的目标,我园才会被评为省市区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只因我们坚定着情与爱的奉献,我园才能从实验幼儿园步入省十佳幼儿园。有了成功的开始,我会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方向,创造幼儿园明天更大的辉煌。

评析:

1.情感管理是提炼责任心的熔炉,于华作业上的言语,带着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其中包含着觉悟、进取、信心和毅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工作效率才能提高,事业发展才能进步。

2.情感管理是实现目标的理想之桥,园长在制定目标时,把情感管理放在首位,在落实目标的实施中把内容细化在活动上。这样在活动的进展中,拥有的是激情,释放的是热情,这种激情与热情的火花就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种子。

3.情感管理是放飞快乐的无尽空间,于华在爱的呵护下得到了幸福,也从情的释放中体验到了亲情,只因被围绕在快乐的氛围中,她没有拘谨、没有压力,投入给工作的是尽心,奉献给事业的是全力。带给园所的是荣誉的提升,回报给自己的是经验和欣慰。

4.情感管理是照亮别人,辉煌事业的灯塔,它照亮的是理想之路,成才之路,更是成功之路、辉煌之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打开心灵之门的幻想朋友


孩子们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有一个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耍、聊天,甚至和自己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喜欢这样的朋友,有时侯更甚于喜欢现实世界里的伙伴。大人们理解不了这种幻想,总是忧心忡忡,怕孩子是因为胡思乱想,太过孤单或者太需要帮助才会这样。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幻想一个朋友,也许就是打开了一扇心灵之门。

儿时的幻想五颜六色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玛乔丽·泰勒和华盛顿大学的斯蒂芬妮·卡尔森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孩子和他们的“幻想朋友”的研究。去年底,她们在《发展心理学》上发表论文说,65%的7岁以下孩子曾有过至少一个“幻想朋友”,这种幻想或许对孩子心智的成长大有裨益。

泰勒说,要理解孩子们“幻想朋友”的心理,首先要明白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样的朋友不过是玩伴。“幻想朋友”只是和孩子们做伴,一同玩耍。

成年人总是把这些事情想得太严重。泰勒说,孩子们在心理实验室里接受采访时,看见研究人员又提问题又记笔记,还怕他们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有一个孩子还凑过去对采访他的人说:“只是假装的,你知道吧。”

他们的聪慧超越同龄

泰勒和卡尔森的研究表明,与“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他们的同龄人更优秀。他们通常有更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他人观点方面也更胜一筹。早先的研究还显示,拥有“幻想朋友”的孩子可能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智商,更富于创造力。在游戏时,他们比别的孩子显得更快乐、更活泼一些。

“比起那些普通孩子,有‘幻想朋友’的孩子不太害羞,更擅长社交,”泰勒说,“这与人们通常的看法恰恰相反。”

面对孩子们的“幻想朋友”,父母又能够做些什么呢?泰勒回忆起一个孩子强迫全家人等在饭店里,只为了等到一张足够大的桌子,使她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也能和家人坐在一起。另一个女孩因为她的“朋友”病得很重需要照顾,拒绝离开家一步。每当这些时候,孩子们总是特别固执,不可理喻。如果再加上没有耐心的父母,一场冲突在所难免。泰勒的建议是“将计就计”,尝试用幻想解决幻想中的问题。比如对付那个生病的“幻想朋友”,父母可以想像另一个“朋友”,说服孩子让“新朋友”专门照顾他。

幻想激发创作灵感

“幻想朋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会随着童年时代的结束而就此消失。最近的研究中,泰勒正在采访几名小说作者。

她发现,小说中的角色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类似于孩子和他们的“幻想朋友”。作家们常说他们所创作的角色似乎有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语言,自己掌握着故事情节,有时候他们拒绝接受作者的安排。有一些作者在小说之外与自己创作的人物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小说家艾丽斯·沃克说,她写《紫色》时与小说中的人物们“同住”了一年。为了取悦他们,她甚至把家从纽约搬到了北加利福尼亚。她说他们不喜欢高楼和城市的拥挤。

6岁女孩的“幻想朋友”

“幻想朋友”的所言所行是聪明孩子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开的一扇窗户,别人可以从中窥见他们心中所想。

四年前,6岁的奎因·帕斯卡尔还是个懵懂的一年级小学生,家在俄勒冈州尤金市。她“创造”了看不见的伙伴“爱尔菲-维尔菲”。爱尔菲-维尔菲是个长着层层叠叠彩色头发的女人,养了“数也数不清”的动物。

奎因的妈妈凯特说,奎因用爱尔菲-维尔菲来实现许多很现实的愿望。

在爱尔菲的世界里,奎因可以坐刺激的过山车(现实生活中她还太小坐不了)。爱尔菲有一只橘黄色的猫叫做斯特佩(奎因特别想养宠物)。爱尔菲-维尔菲许诺给奎因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她是独生女)。

“在奎因眼中,‘爱尔菲-维尔菲’是对我现实生活的映照,”凯特说,“有时候我问奎因她在想什么,她会回答说‘哦,我在想爱尔菲怎么会整天都笑嘻嘻的。’而那天我肯定过得很糟糕,整天都牢骚满腹。”

了解孩子的“幻想朋友”

“幻想朋友”不同于真正的朋友,玩输了从不发脾气、使性子,还总是能做孩子们做不到的事,去孩子们去不了的地方。

孩子们向泰勒描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幻想朋友”:有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爱穿花衣服的短吻鳄和整天读书的绿色龙。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幻想朋友”都多才多艺、行为端正。孩子们常会抱怨他们那些看不见的朋友不愿意分享、太吵、太专横霸道或是忙得没时间陪他们玩。有一个孩子说他的“幻想朋友”太讨厌了,所以他管她叫“去你的”。

“幻想朋友”并不说明孩子的心理有问题。事实上它可能是心理生长发育所必经的阶段。通过与这些幻想“朋友”交谈,孩子们也许能够悟出现实生活的真谛。“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在探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泰勒解释道,“忙碌就是其中之一。吝啬和专横也是他们在谈到与身边朋友们的交往时常常倾诉的烦恼。”

案例:打开心灵之窗


一、问题的发生:

刚到一个新班级,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们交流。一个星期以后,我发现一个叫傅振扬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总是紧绷着脸,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与班上的小朋友交谈。经过了解,我知道振扬是这期刚插进来的新生,不知是对这班孩子还不熟悉,还是性格如此或是别的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振扬进行了重点观察:

观察1: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活动区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可振扬却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也没有主动的与小朋友玩。

观察2:户外活动时,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扬的手脚协调能力很差,拍了两三下球就滚到一边去了,我走过去试图帮助他,振扬显得很害羞但并没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语言与我交流。

观察3:吃午饭时,振扬吃完一碗饭,拿着空碗站在我面前,脸涨的通红,我问他是不是要添饭,他只是点点头但没有开口。

观察4:保育员池老师请小朋友帮忙叠毛巾,大家争着举手,池老师就近叫了振扬帮忙,可他看了看,走开了。

通过观察振扬在幼儿园的表现,我初步断定振扬有一定的自闭心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二、问题的症结:

通过家访,我们几位老师了解到振扬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母亲开着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时候,振扬是在农村的外婆家长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对振扬照顾的很周到,但平时却很少与振扬进行语言交流,在家里振扬只是一个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龄的玩伴。时间久了,振扬变的很胆小,性格也很孤僻,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障碍,因此与同龄的孩子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如今,振扬已经5岁了,振扬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希望他能与小朋友交往,改变胆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

找出振扬形成这种自闭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对策,对振扬进行教育:

①缩短和振扬的距离,让振扬开心起来。

我首先给振扬更多的关心,想办法接近他,在自选活动时,看见他独自玩玩具,我便邀请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渐的让他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动的参加游戏了,当小朋友开怀大笑时,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创造条件让振扬开口说笑

针对振扬小时候说话很少,到幼儿园又显得很自卑、胆怯,我便通过讲故事,看电视等活动,让他将看过的节目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当他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便发动小朋友鼓励他,让他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的情绪,给他形成一种心理:小朋友很喜欢听

我说。

③增强振扬的自信心,让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我会主动向他问好,他也高兴的问我好,我请他当小助手,为小朋友服务,这样一来,振扬说话的机会多了,在为小朋友服务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使他从中体会到了自己能为他人服务的成功感。

④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共同教育振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访时,我们建议父母多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多问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关心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来园接他时多陪他在小乐园里玩一玩,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振扬能够逐渐爱讲话,爱与成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结果:

一个多月以来,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怀帮助下,逐渐唤起了振扬的被爱意识,振扬逐渐性格乐观起来,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增强。早上来园时,总能在班级门口就听到他响亮的一声:“老师早上好!”;各种游戏活动时也总能看见他和小朋友开怀的笑;上课,他开始尝试着举手回答了;绘画课,他也试着将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递给我欣赏了……

打开孩子交往的心


导读: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可是,如果孩子胆小,不擅交往,家长怎么办—

打造一颗乐于交往的心

女儿童童是个文静的孩子,从小就特别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刚上幼儿园时,别的小朋友很快熟稔了,一起追打着玩。童童开始想玩球,没接到,被小朋友抢了去,她就吓得大哭,再也不肯去玩了。整个活动中靠在我身边,一步也不肯离开,无论怎样鼓励、表扬或者威胁都不管用。

现在童童三岁八个月了,开朗了许多,会主动向人问好,家里来了客人,也会主动要求表演节目给大家看,在幼儿园还有一群小伙伴,挺受小朋友欢迎。见到童童的朋友,大多认为她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其实,这是我对她进行教育改造的结果。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也有些小小心得,愿与家长们一起分享。

首先,煅炼孩子的胆量。胆小的孩子多接触人是首要的,我带她去固定的商店,找固定的营业员买东西、聊天,教她向营业员问好。刚开始,她不敢出声,熟悉之后,她慢慢地敢向人问好,也敢回答别人的提问了,然后再扩大她的“社交”圈子,带她到人多的场所,见得多了,她也就不再怕见生人,敢主动和人谈话了。

其次是加强她与人交往的欲望。我给她专门设了个小本子,表现好,就给她贴朵小红花,同时写明原因:“主动向阿姨问好。”“跟XX小朋友玩得开心”等,表现不好,就打个X,写上原因。为了鼓励她与人交往,我特别注意表扬她在这方面的进步,每当她主动向人问好,我总是适时表扬;认识新朋友,我也会给以鼓励。孩子都有被人认同的渴望,下次她就会做得更好,然后自己评价:“妈妈,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总是诚心地夸奖她,让她感到自己的表现是受欢迎的。

三是当孩子受了委屈时给她一个发泄的机会。小朋友一起玩,难免会出现冲突。童童刚开始只会哭,回家向我告状,说小朋友欺负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大多希望他个性强些,甚至霸道些也无妨,这样不会吃亏。作为母亲,我也曾有这种心理,最初我教她:“谁打你,你就打他”但是随着她渐渐长大,我发现孩子的世界有另外一种规则:很多孩子产生矛盾时,都会赌气说:“我不跟你玩了。”并非真的不想玩,而只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很快就忘了,发泄后,觉得心理上得到了平衡,就比较容易以平和的心态与小朋友相处。如果家长此时一味地训斥孩子:“你为什么不打他?”就容易让他心理紧张,对别的小朋友产生排斥心理,最后变得孤僻,没有朋友。

四是少干涉。孩子有了交友能力后,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他喜欢的朋友。只要他在某个小群体里,觉得开心、自信,体会到交友的快乐,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就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总是在一旁指导、保护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依靠,总指望着大人来帮他撑腰。我认为,只要不危及安全,就不必干涉他们,只在事后和他分析一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可以了。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比如“打人不对”“排队是有礼貌的孩子”,发生了矛盾,让他自己去判断谁是谁非,与人讲道理,比大人直接干涉的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


导读:理解幼儿的情感,并教给幼儿调控情感的简单方法。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所以,幼儿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

理解幼儿的情感,并教给幼儿调控情感的简单方法。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所以,幼儿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

如果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消极情感体验。相反,如果站在幼儿立场上同情地劝导:“我知道,某某拿走你的玩具让你感到生气,对吗?”这样孩子会认为大人是理解他们的,诉过委屈之后就会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在行为上也会大方些。

此外,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是幼儿情感的主要特点。但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不行”,体会到任意发泄自己的情感已不受同伴和成人的欢迎。所以,学习调控自己的情感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情感调控的方式一般有三种: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和自激控制。对于幼儿,成人可采用转化控制(代偿控制)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感和过分强烈的积极情感,即利用幼儿情感的易转移、易受感染等特点,引导幼儿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使原来的消极情感逐渐被积极情感所取代。

家长要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


导读:父母尽力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永远快快乐乐的孩子,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在着手改变宝宝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孩子为什么“粘人”

“粘人”的行为一般出现在1岁之后,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在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他能够判断——

*自己单独玩儿、吃饭、做事情

*跟妈妈一起玩儿、吃饭、做事情

哪一样给他更大的快乐:当然是跟妈妈在一起!

他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要那种给我更大快乐的情景——跟妈妈在一起!

一岁左右孩子的妈妈,大多数已经重返职场,每天起码有8个小时不在家。这些妈妈的孩子,比全职妈妈的孩子,表现得更加“粘人”一些。妈妈一回家,就被孩子“独占”了,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陪。妈妈想休息一下、看会儿书、做点儿自己的事情,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妈妈难免会觉得不耐烦,希望保姆或其他看护人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走,或者干脆送全托。

但是,妈妈们要意识到,孩子这样做,不是成心跟你过不去,而是在很清楚地向你发出信号:“妈妈,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他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弥补白天不能和妈妈在一起的缺憾。他是在向妈妈表示爱,也是在要求妈妈对自己证实她的母爱。这种对母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妈妈一定要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需要,否则会给孩子的终身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

建立幸福感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happiness)。

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证,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这个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在3岁左右。3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地向自己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爱。首要幸福感一旦确立,终生不会动摇,孩子也不再需要父母时刻在自己身边才能够感觉到爱,他开始走向独立。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搭积木、过家家、拉小提琴、玩儿篮球等等。

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或成人,内心的快乐不会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波折、挫败时,不会丧失自信心,不会一蹶不振。

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或成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他们内心的快乐,过度依赖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考试成绩是否好、老师是不是喜欢我、老板是不是欣赏我、这次提拔有没有我、比赛是否能得大奖等等。如果顺利,就特别高兴;如果不顺,就感到受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

父母尽力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永远快快乐乐的孩子,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忽略孩子的需要、躲避孩子对自己的需求、经常呵斥甚至打骂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不会认为父母的教养手段有何不妥,反而会坚信,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坏孩子、得不到父母(自己最爱的人)的注意力、经常感到伤心、绝望、愤怒,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阶段,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不耐烦甚至推走,过一阵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现得那么“粘”,有些家长会窃喜:这孩子变“好”了!殊不知,这是问题深化的表现,是一件坏事情。

孩子在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停止用以前的手段来试图得到满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会转而用别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明显的,就是对物品的依赖。那些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发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人有一丝丝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别“难缠”特别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些经常做危险事情的孩子……

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感情的黑洞。他从小就认定,“爱”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对其将来的爱情生活影响巨大。

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烦,不会首先想到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妨碍,而是平静地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检讨一下自己最近以来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质量,进而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松”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你在孩子幼小时期所额外花费的心血,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它不仅会硕果累累,更会在今后省却你无数的时间、精力、伤心甚至钱财。

夸夸其谈理论之后,尚需结合实际讲讲自己的体会:

我的儿子Sam母乳喂养到2岁,虽然有人说母乳喂养的弊端在于牵制了母亲,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养基本由我来承担,在这期间,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脾气、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据他给我发出来的信号,尽力满足他的成长需求。他也因此对我建立了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和爱。

因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离焦虑阶段度过的十分顺利,从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分离焦虑。1岁到2岁的有一段时间,他表现的特别需要我的注意力,无论做什么都要我看见。我知道他这是因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时刻满足他。他成长中的一切细节,都在我的观察之中。他知道,妈妈陪着他长大。

在他将近2岁时,他自己主动断了奶,主动要求搬出我们的大床,自己睡一间屋子,并且开始能够自己玩儿一段时间,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内心安全感的充分建立,他的依赖感被充分满足,因此才能够自然地走向独立。

Sam的首要幸福感已经比较稳定,他一直都很大方,很懂事,关心别人,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在很困、很累的情况下,他极少因为不能马上得到一样东西而发过脾气。经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别人的孩子,被惯坏了,总是闹。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Sam才是真正被“宠”出来的孩子呢。那些“闹”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和爱,才用“闹”来唤醒大人的注意。

前一阵子,因为稿约比较多,我白天陪Sam的时间少了。丈夫因为要组织一个大型会议,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个人带Sam睡觉,他无论多困,从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腾”一个半小时,搂着我唱歌、说话、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弥补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着回到电脑前接着写稿子。陪伴他从两方面讲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满足他的需求的幸福。他的身上总是那么温热,那么柔软,那么香。

有时早晨醒来,Sam会搂着我,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的腮帮子,亲热亲热,还喃喃自语:“妈妈爱Sam……”

幸福啊!幸福!心里痒酥酥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情感管理——打开心门的金钥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管理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永恒的金钥匙——耐心、爱心 这学期新来了一名幼儿叫石磊,第一天入园的时候妈妈陪着他坐了两节课,当妈妈悄悄离去后,他大哭大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与他亲近都遭受到拒绝,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才平息了,我抓住时机当众表扬了他的...
    2021-06-09 阅读全文
  • 爬行游戏,开启智能金钥匙 小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爬,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游戏,通过爬行,他们的四肢得到锻炼,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宝宝变得更聪明了,同时,也为今后上学注意力的集中打下良好基础。可是有些家长却特别苦...
    2019-12-16 阅读全文
  • 7大金钥匙开启宝宝智能 7大金钥匙开启宝宝智能 6000多年来,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该如何让一块瑰宝得以相传呢?借此小编想套用一句话“认字,应从娃娃抓起”。 当今的很多幼...
    2022-02-11 阅读全文
  • 打开心灵之门的幻想朋友 孩子们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有一个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耍、聊天,甚至和自己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喜欢这样的朋友,有时侯更甚于喜欢现实世界里的伙伴。大人们理解不了这种幻想...
    2021-12-08 阅读全文
  • 案例:打开心灵之窗 一、问题的发生: 刚到一个新班级,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们交流。一个星期以后,我发现一个叫傅振扬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总是紧绷着脸,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与班上的小朋友交谈。经过...
    2021-06-09 阅读全文

这学期新来了一名幼儿叫石磊,第一天入园的时候妈妈陪着他坐了两节课,当妈妈悄悄离去后,他大哭大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与他亲近都遭受到拒绝,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才平息了,我抓住时机当众表扬了他的...

2021-06-09 阅读全文

小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爬,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游戏,通过爬行,他们的四肢得到锻炼,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宝宝变得更聪明了,同时,也为今后上学注意力的集中打下良好基础。可是有些家长却特别苦...

2019-12-16 阅读全文

7大金钥匙开启宝宝智能 6000多年来,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该如何让一块瑰宝得以相传呢?借此小编想套用一句话“认字,应从娃娃抓起”。 当今的很多幼...

2022-02-11 阅读全文

孩子们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有一个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耍、聊天,甚至和自己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喜欢这样的朋友,有时侯更甚于喜欢现实世界里的伙伴。大人们理解不了这种幻想...

2021-12-08 阅读全文

一、问题的发生: 刚到一个新班级,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们交流。一个星期以后,我发现一个叫傅振扬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总是紧绷着脸,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与班上的小朋友交谈。经过...

2021-06-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