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只是为孩子搬梯子的人!

发布时间:2021-04-15

幼儿园我爱家乡为主题说课稿。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只是为孩子搬梯子的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从没有给孩子刻意教过1个汉字,但是6年来我坚持不懈地每晚的读书活动,令孩子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在自由的阅读中不自觉得到提高,孩子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从恐龙到南极企鹅,从西伯利亚到热带丛林,从太空到地下,从植物到昆虫,从中国地理到世界地理,从春秋战国到希腊神话,他自由地吸收着养分,在没有任何强压下,为他爱好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反对孩子接触电脑,每天只是控制时间,因此孩子可以自己上网在google上查资料,喜欢在网上画画,喜欢在网上找他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玩《星际争霸》,还自己建立雅虎邮箱给爸爸妈妈写信,喜欢在MSN上聊天,喜欢在淘宝上选玩具。每一个新奇的事情,孩子都喜欢去try。

当孩子2岁多的时候,我有幸看到一篇文章,上面写道,最好让孩子大脑空空,然后激发他自己去获取知识的激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我至今依然觉得我一直为此而受益。所以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认字,而是尽可能让他多关注图片,因为我相信图片带给孩子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汉字。

孩子并不喜欢钢琴,但是为了让他长大能够懂得艺术欣赏,于是我告诉他,妈妈只是想为他打开一扇通往最美丽世界的窗户而已,于是孩子坚持了下来。

我尊重孩子每一个决定,从来不轻易对他说“No”,这样只是希望给孩子更多自信。因为我不是孩子的决策者,只是那个为孩子搬梯子的人......

以后的路还很长,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何做一个好母亲,对于我也是一个终身难题。

孩子,就让妈妈与你一起努力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帮倔孩子“搭梯子”


如果你以一定的方式对他加以阻止,他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宝宝2岁半~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宝宝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是不是总为家里的倔宝宝头疼呢?你说朝东,他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偏要向南;只要他认准的事儿,你就是八头水牛也休想将他拉回来!因为他,你常常威风尽失……

其实,宝宝的“倔”不是太大的问题,如何改变你头脑中的“倔”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宝贝简历

昵称:小武男孩儿

特点:小武是个“小能干”,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帮他了。为这事儿,小武没少吃亏。比如,荡秋千时,他总不肯抓住两边的秋千绳,结果从秋千架上重重地摔下来。这样的事儿发生在小武身上的可多了!

自我意识增强型

妈妈的难题:“宝宝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吃大苦头的!”

专家分析:在叛逆,也在成长

小武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发育,宝宝在2岁半以后已经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会让他产生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于是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什么事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此时,如果你以一定的方式对他加以阻止,他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宝宝2岁半~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宝宝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早教方案R&W

Right:顺其自然,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宝宝的倔强行为,注重安全保障措施。

放手让宝宝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不过分干涉和束缚他。如果担心宝宝的行为会造成危险或破坏,不妨在安全保障措施上下一点功夫,比如,在秋千架下置放棉垫,将常用的易碎玻璃器皿换成安全的塑料制品等。

但是宝宝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安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他的行为超出了行为规则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则应当严格加以制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Wrong:以倔对倔或者放任自流

如果一味强迫宝宝按照你的意志行事,以倔对倔,要么造成宝宝过于怯懦,要么造成宝宝过于叛逆,都不利于宝宝将来进入社会。

放任宝宝,不加约束,则会让他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蔑视规则,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宝贝简历

昵称:棒棒男孩儿

特点:上英语课时,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可是,无论老师怎么引导,棒棒总是不开口。似乎较着劲在跟老师斗,对于这个不开口的“倔小子”,老师实在没辙了。

缺乏兴趣型

妈妈的难题:棒棒以前曾经学过英语,后来由于我们对他的要求太高,使他对英语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专家分析:在叛逆,也在表达

棒棒拒说英语缘自于他对英语的厌倦心理。常言道“宝宝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在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宝宝不具备掩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宝宝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对于喜欢做的事,总是干得津津有味,而对于不感兴趣、不喜欢甚至厌恶、恐惧的事,他一般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有的甚至直接加以拒绝。此外,宝宝有时的“倔强”是因为他对所做的事情不懂或不会。

不要责备孩子 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从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继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就像面对一面镜子,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所以,不要责备孩子,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爱运动,孩子必定体力充沛、爱探索;父母性情温和,孩子必定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父母较少挑剔,孩子必定宽容有度、不易抱怨。同样的,一个孩子性情急躁喜欢对抗,很可能是因为父母一方遇事缺乏耐心、不冷静;孩子自卑的背后,也一定有位自我价值感低下,不得不靠指责、批评别人获取心理补偿的爸爸或妈妈。

孩子有缺点,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你站在镜子面前,发现自己脸上有灰,会马上用纸擦脸而不是擦镜子。但在生活中,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却很少会积极自省。大多数父母仍愿意扮演“教育者”的身份,把成长的“自主性”交到孩子手里,出现问题,才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希望为他们指出正途。这一方面是因为逃避和推托的确比承担责任更容易,另一方面相对于自我成长,父母对教育孩子更感兴趣,这就阻碍了父母对自身问题的体察和认识。所以,当父母再为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束手无策时,有必要静下心来跟自己对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在某些方面对他造成了影响?

谨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益。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孩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意识层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饰潜意识层面的实质内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态是没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实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是,既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赞赏孩子不只是发现他的优点


赞赏孩子不只是发现他的优点在跟韩老师学习《如何赞赏孩子》一课后,让我深受启发,明白原来赞赏孩子也是要讲究方法方式。并在学习后二十几天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偶然一次的机会里,让我在赞赏孩子上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原来赞赏孩子还可以应用在,不是孩子的优点之上。在孩子犯错时若用逆反赞赏的“批评”方式,效果会让你意想不到。

记得有次和xx去买水果,xx看到草莓非得要买,但我看到草莓不太新鲜,所以不赞同。但喜欢草莓的xx这时听不进我的劝告,不买就不走。若换成之前我会不理他,独自先走,但结果是孩子回到家一定会生闷气。

这次我看xx也是真的想吃,于是有点不忍心。我对xx说:“你太有主见了,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与你相比差远了,不懂得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坚持。但你若再细仔看看这草莓,我想你一定不会买,因为要吃就要吃新鲜可口的,这点我家聪明的xx一定分得清。”xx听了我这一通的赞赏,果真细仔看了看草莓后,对我说:“妈妈,你说得没错,这每个草莓被压伤的地方,真的都有点烂了。”说完并主动拿着我说不买了,我们回家吧!下次有新鲜的我们再来买。就这样本一场“暴风雨”来临,让我用赞赏的方式,化成为“晴朗的艳阳天”。孩子愉快的接受我的见意。

批评孩子时,不一定非要按常规的方式表达,换转一下,在批评前先赞赏孩子一番.让孩子自己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自己,让他自己在反思后明白这事做得对不对,下次该如何改正。这种方式不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不会出现让孩子屡教不改的现象.

我为童年唱首歌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纯真的,童年的记忆是永远难忘的。当我和儿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讲绘本故事,我的心潮澎湃,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我和儿子是杨红樱的忠实粉丝,每当她有新专辑出版,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购买,特别是《笑猫日记》,更是一本不落。它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家庭中的一群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故事。那只会笑的猫能够读懂人类的语言,用各种笑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能与自己的天敌——老老鼠成为知己。老老鼠则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他为了自己的朋友——笑猫,能够牺牲生命。乌龟更是一位睿智的教育大师,每当有困难,大师肯定出马帮助顺利解决,更奇怪的是它能够闻出孩子味儿,只要有童真的、快乐的孩子出现的地方,他都能顺着孩子味儿找到。还有一只灵魂出鞘的猪更令我们刮目相看,他的思想创新,敢作敢当,不拘泥于常规,每天默默无闻的做着一些大事。当然还有许多角色令我们难忘,美丽伟大的虎皮猫,爱管闲事的狗阿黄,看门的大白鹅……这些动物的个性鲜明,象征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富有朝气和独立思想的孩子,他们之间有许多感人的真情故事,处处流露出朋友间的友好和纯真。其中,《那个黑色的下午》讲的就是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发生在汶川地震之后的感人故事,所有的动物为了寻找亲人,解救生命付出着自己的一切。

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在孩子们中畅销不败。《会走路的小房子》讲述的是一座小房子,当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拒绝帮助他人、也不接纳别人的友谊时,他是孤单和不快乐的,而且很快变成一座森林里破旧的小房子。可是,当友爱的烛光一旦把它照亮,他变得愿意接纳别人、愿意与别人分享友爱时,不仅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而且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又变成了一座迷人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绿色小屋……这个童话充满了美丽与温暖,它是靠着友爱、关怀、尊重、接纳、谦让、奉献、自信这些优良的美德散发出来的美丽与温暖。

读杨红樱的童话,处处感受到的是童真,处处体验的是温暖,因为杨红樱有一颗童心。她说,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拥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这个城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童真和纯真,激励我们时刻拥有一颗童心,时刻散发身上潜在的美德,给他们温暖与快乐。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愿意去奉献,为世界增添一份光和热,这样人人就会变得快乐!

读儿童文学,感受童真,点燃童心,让我大声为童年唱首歌,祝愿每个人的童年,和曾经拥有的童年快乐无限!

培养孩子成为“明智”的人


对孩子严厉不是坏事,但是严厉不是不是绝对权威。孩子问题涌出来,只是海水击石,会撞出无数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让浪花回归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丽壮观。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孩子的自信心和决断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要想让孩子早具备这种能力,父母应早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经历一些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应该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架构,以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

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不给孩子任何锻炼的机会,那么父母只是一个“监工”罢了。这样的教育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也会让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

有这样一位父亲,从孩子出生后,就坚持“陪着”孩子。

当孩子与孩子玩的时候,他就看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就把电视关掉,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孩子学习;当孩子需要休息的时候,他就给孩子规定时间,不让孩子过多的休息。在这位父亲的努力下,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成为父亲的骄傲。

但是,当孩子要参加中考之际,这位孩子却失踪了!

被找到的孩子这样回答:“爸爸对我的爱太沉重了,我感觉自己总是被他监视着,一不小心就会做得不好,我很恐惧自己考不了好成绩。”

可见,这位父亲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孩子的监工。他总是监督孩子的各种行为,生怕孩子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而这种监视却让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明智的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孩子,在孩子忙于自己的事情时,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时间。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相处起来才会比较融洽。

对孩子严厉不是坏事,但是严厉不是不是绝对权威。孩子问题涌出来,只是海水击石,会撞出无数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让浪花回归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丽壮观。

如果父母管得太来厉,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比较严重的对抗行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因此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1)态度要冷静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理智和冷静,切勿简单粗暴。对于处于在逆反期的孩子,面对他的无理要求和蛮横态度,一定要冷静对待,先给孩子做耐心细致地讲解,尽量让他明白是非曲直,然后作出具体处理。

2)不要总把孩子当孩子来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有强烈的成人意识,独立性增强,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再当小孩子看,所以父母要改变以往的态度,遇到遇到孩子的意见,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更不要大包大揽,而要与之商量。

3)不要盲目责怪孩子

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弹得就越高。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味地批评、责怪,只能使他们走得离父母更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心平气和地交谈。

4)多表扬、多鼓励孩子

这是一个拉近与子女关系的好办法。因为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普遍渴望被认同感,喜欢和那些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

5)教孩子学会把握自己

可以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提醒孩子,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凸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6)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

孤僻的孩子更容易冲动,走极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与人多交流,使之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快乐,增长经验,学习处世之道。

7)有意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舒缓他们内心的压力。另外,对家庭事务把孩子叫来一起商量讨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8)多用事实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认识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过错。总的来说,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家教,原则上是少讲道理,多摆事实,并且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适度;必要时,给孩子一个面子,让他有一个台阶下,让其有反思的余地,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看不得孩子快乐的人


身为家长,您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

——只要看见孩子在无所事事地玩耍,就会追着说:快弹琴,快画画……不要玩了!

——觉得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周末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报了很多兴趣班,把他的时间填满。

一句话:看不得孩子快乐。

我们或许都还记得,在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第一次把他抱在怀里的时候,我们的眼里充满着爱,心里也都是满满的幸福。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

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对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希望他聪明,希望他听话,希望他比同龄小朋友厉害,等等。

于是,在诸多“希望”的压力下,我们开始焦虑、担忧,不自觉地去限制孩子的玩耍,并以“大人现在做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为由,抓紧时间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还给他报各种兴趣班,至于孩子自己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我们很少去关心。

就这样,唯恐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却把孩子的快乐丢到了一边。

但是,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一味地限制、强制他的活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是什么,让我们见不得孩子快乐?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不一样。自打孩子出生起,他就开始进行自己的发展任务,并通过一个个探索、游戏的过程,获得认知与能力上的发展。所以,孩子并不是在瞎玩,他是在发现、在学习。如果家长不清楚这一点,随意干涉孩子的活动,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太多的束缚,压抑孩子快乐的天性

曾经看过一家幼儿园拍的孩子上课时的照片,照片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都乖乖地把自己的小手背在后面,端正地坐在教室听讲。可在他们的脸上,只有茫然和困惑,呆滞空洞的眼神,完全没有了属于孩子那份纯真和快乐。

这就好比我们去听一个无聊的讲座那样难受煎熬,但孩子好奇心比大人更重,要他们什么东西都不能动,专心坐着听讲,没有了小孩子的那种活力,我们又于心何忍?

孩子感到不信任,亲子关系受到威胁

试想一下,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也不懂得去帮助你,你会选择信任他吗?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总是按着自己想的那样去要求孩子,完全不理会他的感受和想法,这跟他小时候一哭就知道他想要什么的妈妈简直判若两人,孩子心里会觉得很失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你的爱产生怀疑,他也不再信任你,因为你始终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违背成长规律,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上面说过,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着发展任务的。在你看着他好像“无所事事”地瞎玩时,他有可能是在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是自发而有规律的。如果您不了解,在孩子正对富有创造力的玩沙感兴趣时,您非要拉着她去上钢琴课;在孩子正沉浸在探索、发现的乐趣中时,您却在旁边提醒他“这叫什么,那叫什么”,想教他认字……

但因为孩子此时的兴趣并不在钢琴、认字上面,自然也就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而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失望,进而产生挫败感。

被动的学习模式,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实际上,之所以那么强调孩子自由玩耍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能在主动选择的游戏或玩耍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何认真做好一件事,即是我们所说的专注力,这是孩子专注力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自由地活动,而要他去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他就很难沉浸其中,反过来,家长又在烦恼“我该怎么让孩子专注地学习呢?”

此外,在其他研究中也发现:童年没有足够玩耍的孩子,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危机,如吸毒、犯罪等。美国一项针对150个国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自由玩耍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当幼儿园能有很多的开放时间和场所给予孩子个人玩耍时,孩子在3年级时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我们究竟在焦虑些什么?

或许您会说,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快乐,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早点给孩子填充知识,武装实力,将来孩子拿什么跟人家争、跟人家比?大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

没错,我们是要给孩子武装实力,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强硬地塞给孩子知识,抱着让他多学点东西的心态送他上幼儿园,还给他报各种课外班。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如果孩子的兴趣根本不在这些东西上面,他又能学到多少呢?

如果孩子不愿意参与,那只能说明他对这些活动没兴趣,他只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滑滑梯、荡秋千,又或者是玩石子等等,不管这些活动在你看来有多无聊,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兴趣和目标就是在这些主动的探索活动中渐渐清晰起来的。而这,才是真正地挖掘了孩子的潜能,武装了孩子的实力。

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要多了解孩子,真正懂得他想要的是什么,让他在玩耍、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放平心态,给予孩子自由

很多时候,家长要学着丢掉一些不必要的焦虑,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兴趣。要知道,这个时期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他的兴趣

比如,孩子喜欢玩水,你就给他一盆水,并相应地提供一些辅助性材料,如小瓶子、木块、海绵等,让他尽情地玩水。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很快乐,而且了解了水的属性,获得了物体沉浮的相关经验。此外,你还可以让孩子用水和着泥玩,让他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堆砌成不同风格的城堡,开阔他的思维。

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地引导

在你真的想不清楚孩子在干什么、在想什么的时候,不妨蹲下来,耐心地问他“你是不是发现了很有趣的事情,告诉妈妈吧”。如果孩子没有立刻回话,他可能是太专注了,你可以在他旁边静静地等着,等他探索完了,再让他告诉你,这时还可以适当地夸一下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家长是见不得孩子快乐的。让我们见不得孩子快乐的,是我们内心里那些多余的焦虑。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 『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 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我要如何自处呢?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

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7次为这首诗感伤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7次为这首诗感伤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邂逅了纪伯伦的写的散文诗《孩子》,我爸爸经常伤感的读着其中的内容“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首诗陪伴我成长。我一直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向我们分享如此伤感的诗,也许是因为他年少时也常听这首诗?也许是因为爸爸喜欢这首诗?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听过这首诗。

20多年过去了,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最大的儿子已经16岁了,我成为了一名母亲,我也对这首诗有着更深的理解,我为纪伯伦的天才赞叹,他一生没有孩子,却仍能写出如此才华横溢的诗。

我并不相信那些没有孩子总是空谈教育的人,他们喜欢纸上谈兵,给不出什么实际意见,但是我很喜欢纪伯伦写的《孩子》,因为没有孩子,所以纪伯伦成了观察者,他冷眼旁观看到了真相,并把真相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毕竟对父母来说,和孩子分离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诗的第一句就刺痛了父母的痛点,让很多家长感觉到不适: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就开始照顾孩子,喂他们吃饭,教他们知识,帮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家长认真的教导培养孩子,尽责的养育孩子,可为什么仍然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呢?

对,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选择怀孕后要不要生下他们,但是却没办法选择,他们会长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们借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却没有设计他们的人生,孩子是生命,生命只为生命自身负责,孩子只属于他们自己。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的孩子不属于我,他们属于我无法到达的明天。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世界上扮演着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角色,我们无法想象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也无法想象孩子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可以关心孩子,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孩子,但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强迫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强迫孩子和我们用同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强迫孩子听我们的话,孩子们终要独立面对世界,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去活着。孩子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我们而活。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父母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时间”的意义,时间没办法停留,时间也没办法逆转,时间缓慢流淌,不以人的想法改变,时间之辗缓缓前进,而我们也只能随波逐流。我们想用孩子证明自己的印记,但是,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孩子与我们的人生互相交织,但又彼此不同,与其勉强孩子,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发展。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家长保护着他们不受伤害。可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家长也到了极限。把孩子留在身边,要想把孩子“射”到很近的位置,家长爱的弓箭越来越难拉,就只能不断弯曲自己和孩子。逼迫孩子按家长的想法成长,只能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痛苦。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带着爱成长,带着爱飞翔。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他们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有自己的命运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的孩子,实际上不是我们的孩子。

喜欢《我只是为孩子搬梯子的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爱家乡为主题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为我喝彩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能否成功,我想和老师自身的感染力分不开。这些年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在我的带领下,非常投入的参与活动,这也是我感觉最好的时候。 每天午睡起床,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午唱活动,但时间一...
    2021-03-03 阅读全文
  • 孩子,我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人 人们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期许?然而,在我们内心深处,究竟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材呢?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十几年来,我细心捡拾他们在生活上的些许趣...
    2020-10-31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倔孩子“搭梯子” 如果你以一定的方式对他加以阻止,他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宝宝2岁半~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宝宝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2022-04-15 阅读全文
  • 不要责备孩子 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从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继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
    2021-03-08 阅读全文
  • 今天,我为孩子做什么? 如果我是个孩子,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要老师的帮助。但有些问题希望老师鼓励幼儿去尝试,而不是立刻帮忙。如果我是个孩子,当我和别的孩子有矛盾时,我想要老师的裁决。但希望老师不能意味承担法官的职责,要教...
    2021-12-13 阅读全文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能否成功,我想和老师自身的感染力分不开。这些年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在我的带领下,非常投入的参与活动,这也是我感觉最好的时候。 每天午睡起床,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午唱活动,但时间一...

2021-03-03 阅读全文

人们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期许?然而,在我们内心深处,究竟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材呢?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十几年来,我细心捡拾他们在生活上的些许趣...

2020-10-31 阅读全文

如果你以一定的方式对他加以阻止,他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宝宝2岁半~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宝宝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2022-04-15 阅读全文

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从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继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

2021-03-08 阅读全文

如果我是个孩子,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要老师的帮助。但有些问题希望老师鼓励幼儿去尝试,而不是立刻帮忙。如果我是个孩子,当我和别的孩子有矛盾时,我想要老师的裁决。但希望老师不能意味承担法官的职责,要教...

2021-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