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心灵美说课稿。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次心灵的洗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此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首都北京参加教育部2009年“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活动,但此行的培训任务让我深感压力巨大,看着红布条上的班训:“肩负国家责任,不负历史使命;大爱与智慧相随,快乐与研修同行”,我反问自己:回去那么多事儿,能快乐得起来吗?带着不容松懈的压力感我仔细聆听了几场报告。

这样的心态,或者说回去之后的培训任务压力一直到听了教育名家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之后才得以解脱。这位心灵的导师用他的教学生涯、人生经历向我们娓娓道着他一生不变的追求。也许许多人会记着魏老师的“松、静、匀、乐”,可是,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用“坚持”来记录我的心得。身处都市,这是一个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社会,扪心自问:长期以来,我是否保持了心灵的宁静?我是否在教育教学这一块乐土中默默无闻地付出、耕耘、坚持着自己的什么?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地做平平凡凡的事情,在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好好地过平平凡凡的生活。”我是否如魏老师所说的那样,有着那样的心态,淡然地迎接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带来的喜、怒、哀、乐呢?

世上许多伟业在于从细小处坚持为之!我呢,身为一个人民教师,我坚持住了自己的什么了吗?想及此,心生愧疚!“把平凡的工作看作宏伟的事业去做,用快乐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上下、进退、起伏、兴衰,收缩有限的生存成本,用来种自己心灵的责任田,只有放得下的人才能拿得起,想得深,干得实,活得好……”魏老师的话还在脑海中闪现,是啊,坚持过自己平凡充实的人生,淡定地坐看云卷云舒,笑看潮涨潮落,人生便也在坚持淡定中超脱丰满!念及此,心便也淡然释怀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在幼儿园第一次挨批评了,心灵很受伤


孩子在幼儿园第一次挨批评了,心灵很受伤

儿子上幼儿园两个多月了,表现一直很好,还几次得到了幼儿园评的“本周我最牛”,每次我问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谁表现最好啊,儿子都一脸骄傲地说“当然是肖鸿逸了”,我问幼儿园的老师最喜欢谁啊,他说“当然还是肖鸿逸了”。昨天早上起来,儿子还像以往一样刷牙,吃饭,然后跑到床上翻几个跟头,但要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一脸不高兴,说不要去幼儿园,我问为什么,他也不说,但我急着上班,就把儿子交给妈妈了,听妈妈说后来还是哄他去幼儿园了。昨天下午下班后,我就问起儿子早上为什么不高兴去幼儿园,儿子一开始上说没睡醒,不想去,过一会又说:“我以为幼儿园的老师是个大怪兽呢”,我说,老师怎么是大怪兽了呢?看儿子很开心地唱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也就没太在意早上不高兴去上学的事了,可到了今天早上,吃完饭的时候,儿子又开始闹不去幼儿园了,我也没管,就抱起眼泪汪汪的他往幼儿园走,老师说“肖鸿逸表现一直很好,这两天怎么了?”我说:“是啊,这两天不想上幼儿园,是不是在学校做错事挨批评了?”刘老师一下子想起来了,“前两天,肖鸿逸吃饭不扶碗,接连两次打翻了饭,胡老师生气了,批评他了”,怪不得呢,我心里也明白了,儿子怕老师生气,还把老师生气的样子想像成了大怪兽,儿子在幼儿园最喜欢胡老师了,可是最喜欢的老师都批评他了,他心灵能不受伤吗?看来,等下午下班后,要好好开导一下儿子了,要让他明白,做错了事,就要自己来承担,批评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如何应对孩子的“再多一次”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家长投稿:一次意外的收获


我其实是个很懒惰的人,不擅写作的人,也没啥妙语连珠,但当看到“宝贝”、“侦察”的育儿的宝贵经验,看到“铜牛”用心写出的“心路”,我那埋藏在心底的激情也蠢蠢欲动,在“柔情”的鼓励下,于是下定决心,提起笔把我们家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了出来,它发生在孩子身上,却是我们这个家庭经受的一次最大的考验。通过这件事,我更加了解了孩子,孩子也更加了解了父母。故事有点长,我也分段写吧,请大家分享。题目就叫:一次意外的收获吧。

(1)意外的发生

一切都发生的那么突然,在5月的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陪客户吃饭,手机突然响了,是班主任的,我的心莫名地紧张起来,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老师说,孩子上体育课时摔了,正在附近的医院。我赶紧开车前往,一路上心神不宁,不知孩子怎样。到了医院,孩子很淡然,说,“妈妈您别担心,我没事。”照了片子,孩子的左手上臂骨折了,要马上手术。我顿时六神无主,赶紧联系孩子的爸爸,爸爸很镇定,说直接去积水潭吧,他让我带孩子直接去,他马上从单位赶过去。孩子在我面前一直很坚强,但当她的爸爸在车前拿走片子,隔着车窗对孩子说一声:“别怕,有爸在呢”。我看到女儿眼里忍了半天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我这时懂了,懂了我的女儿是怕我担心,所以才在我面前表现得很坚强。

从中午一直到下午3点多,忙着给孩子做各种化验,各种检查,到了3点40分,孩子到了手术室,大夫让她躺在床上,把她推了进去。然后让我在门外签字,不知怎的,积蓄了半天的情绪,在这时我完全崩溃了,眼泪忍不住哗哗地往下流,要知道女儿在我的精心呵护下,从小到大,她就没怎么磕过碰过,身上连一个小疤都没有,而现在她却要经受这么大的痛苦,我心中的疼一点点向全身扩散,以至于我忍不住的抽噎。孩子爸过来安慰我说:“别担心,有我呢。”孩子在手术室里的一个多小时里,孩子爸一刻也没坐下,他一直守在手术室外,中午就没吃饭,半天没有喝水,泛白的嘴唇不停地和朋友商量着安排病房的事,虽然他安慰我说没事,但在我眼里平时那个处事精明能干,遇事不慌,自信满满的老公不见了,一丝丝惊慌,一丝丝无助也围绕在他身边,因为在手术室里是他的唯一,他的最爱(老公经常这样说,我很不以为然,因为工作关系,他平时很少管孩子)。老公平时对孩子很严厉,现在我明白了,爸爸有多爱他的孩子,这时我更懂我的老公了。

(2)煎熬的第一晚

煎熬的一个多小时终于过去了,孩子被推出了手术室,我急切地走上前去,孩子还没等我开口,就说:妈妈,没事,一点也不疼,打了麻药我睡着了。我哽咽地对孩子说:你真棒!到了儿童病房,周围有许多上小学的孩子都围过来说:看,来了个大姐姐。

这时一阵忙乎过后已经晚上六点多钟了,大夫说要等麻药劲过后才能吃东西,还要等六个小时,孩子本身就没吃早点,看来要等到晚上11点以后才能进食了。我让她爸爸回家了,我守在孩子身边。到了晚上9点左右,别的床的家属和孩子都准备睡觉了,这时临床的一位母亲跟我说,等麻药过了,她会很疼的,今晚你要多警醒了。孩子总是问我:妈妈,我的手还在吗,我怎么找不着呢?我的心一阵阵酸楚,告诉她麻药劲还没过呢,过了就好了。在12点左右,孩子喝了点粥就睡了,5月的北京夜里还是有些冷的,可躺在床上的孩子脸上总有一些汗珠,她总是皱着眉,嘴里哼哼着,我知道她疼,我告诉她妈妈在,妈妈在,可我的宝儿睁开眼看我一下,说妈妈,没事,还行,我没事,您休息一会儿吧。

一夜就这样过去了。早晨临床的孩子问他的妈妈说:妈妈,怎么昨晚没听见大姐姐的哭声呀?她的妈妈回答说:大姐姐很坚强的。我一直以为我的小公主就是温室里的一朵小花,没想到,她已经是一株能经历风雨的顽强的小树了。这一晚,我又更懂我的女儿了。

(3)女儿长大了

第二天一早,大夫查房,我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第一次走出医院大门,抬头仰望穿过树枝透过来的阳光,觉得是那么耀眼。我缓步走在积水潭医院花园的水池边,脑袋里一片空白,回想这一切,好像在做梦一样。她爸爸9点多赶到医院换我的班,可这时孩子哭着不让我走,虽然一宿没睡,但我一刻也不愿离开女儿,可老公担心我的身体,还是让我回去了。望着女儿依依不舍的眼神,我决定速去速回。回家后洗了个澡,给孩子准备了几件衣服,就往回走了。(这也是在一个星期的住院中我唯一的一次离开医院。)

由于普通病房小孩太多了,整天哭声不断,我们决定给孩子换到特需病房,那里两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很清静。在这一两天里,我每天陪着她打点滴,给她擦洗,上厕所我都要给她脱裤子,擦屁股,我开玩笑着说:妈妈又回到了解放前,又得像照顾婴儿一般照顾你了。孩子也会心的笑了。可就在第三天的晚上,我又像往常一样,帮妞妞洗漱完毕,躺到病床上,孩子看着我满脸的汗水,轻轻地说了声:妈妈您辛苦了。这么轻轻的一句话,顿时像一丝清凉的微风吹遍我的全身,所有的劳累,所有的汗水,顷刻间都不见了,我的心是那么温暖,眼泪如清泉般涌入眼眶,我赶紧转过身去,告诉孩子:妈妈不累。

那一刻,我明白女儿是懂得父母的心的。

(4)师生们的关爱

自此以后,孩子自己能做事,她都尽量自己去做,我在旁边帮助她,看到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时,我都积极的鼓励她。到了第四天,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妞妞来了。从出事到现在,我还从没看见孩子这么高兴,这么快乐过,她两眼放光,和老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聊着天。老师给她带来全班同学签名的贺卡,同学们给她带来复印的卷子和同学笔记,和她聊着班里的趣事,她高兴得小脸儿通红,说话和嬉笑声时不时的越来越大,我只好一次次地劝说。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怕耽误同学们回家,家里大人要担心的,就劝说他们先回去了,女儿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到电梯口。

回去后,她兴奋得很晚才睡觉,同学们的短信一个接一个地发过来,她很高兴。原本她说出院也不去上学,可现在她却和我说:妈妈,咱们赶紧出院吧,我想同学们了,一出院我就去上学。这时,我才懂我的女儿,她原来是怕同学们笑话她,带着这么沉重的石膏,样子很难看,不想去学校,可当看到热情的同学们和老师,她改变了主意。在此我真诚地感谢女儿的班主任和同学们,是她们的爱心和行动使女儿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有些事是我们家长做不到的。

(5)父爱如山

第四天的晚上,躺在行军床上我一直睡不着,因为明天终于可以出院了,看看熟睡的孩子,我知道这一星期,她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考验,尽管我们在她面前尽量淡化伤势的严重性,告诉她这在她的人生路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坎坷,但我心里明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要靠顽强的锻炼,坚强的意志,到那时对她才是真正的考验,我心里默默地说:女儿,妈妈会永远在你身边。

这时爸爸的短信又来了,每晚爸爸都发短信,问问女儿的情况,让我多注意身体,我知道老公这两天已然上班了,白天只要有空就过来看看我们,他一直和主治大夫保持联系,关注着孩子的病情。只这一两天,我已看到他的两鬓又多了几根白发,我知道父爱如山,他把对女儿深深的爱埋在了心底。今天他的短信很长,是这样写的:老婆,这两天你和女儿不在家,我才突然感到家里冷冷清清,这个家有你和女儿在,真好!老婆,我爱你们!看着刚强的老公写出这样柔情的话,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我轻轻地按下一个个键,回道:老公,女儿很好,放心!我们也爱你。

终结篇

今天是星期五,终于可以出院了。宝宝很高兴,说:出院后我就去学校,我想老师和同学们了。我再一次惊叹老师和同学们的力量,但我还是劝孩子星期一再去,这周末先在家适应适应。孩子撅着小嘴,有些不高兴。

一大早老公就来到医院,我什么也不管就带着孩子回家了。一回到家里,看到屋子里乱七八糟,我就知道这些天老公是怎样过的,我赶紧找来小时工把家里打扫干净。中午老公回来后说打电话告诉奶奶吧,因为老公是独子,宝宝自然就是爷爷奶奶的心肝,我们怕奶奶着急担心,所以一直就没说。电话通了,老公先问了问奶奶的身体如何,然后就告诉了她老人家事情的经过。

说着说着,老公把书房的门关上了,不一会儿,我就听见老公的哭声,那边是他的妈妈,在经历了这难熬的五天,所有的重担在这一刻仿佛都卸掉了,如释重负,我眼中那个刚强的汉子不见了,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他像孩子一样的哭了。我再一次感受了老公,作为爸爸那如大海般深深的爱。没过多久,奶奶爷爷都来了,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席间,我们为女儿的坚强而举杯!为这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而举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将来就是遇到再大的风浪,我们一家也能挺过来!

故事就写到这里,宝宝的石膏已经拆了,胳膊在她的努力下,已恢复得很好,就是明年寒假还要回医院把钢针取出。

在此,真诚的祝愿天下的孩子都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成长是一次疯狂的冒险


朋友转个贴子给我,标题叫《那些无用的社交》。内容大意,当事人描述他在北京读大学时,在社团中感受到的失落,要求老师帮忙写申请书被冰冷的拒绝,而当作者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曾经拒绝过他的老师,反过来央求他帮忙。言下之意,或是感叹世情凉薄,人情冷暧。文章最后谆谆告诫年轻人:所以,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的时候,先别花太多那些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先花点时间读读书提升一下专业技能。我们都有过参加一个聚会发现无话可说甚至不知道做一些什么的经历,因为,这个群体,不属于你。这篇文章火爆朋友圈,就是因为它写出了当下青年学子的挫折、迷茫、苦闷和际遇,也写出了一些成年人对这社会的认知,打动了许多人脆弱的心,因而引起了共鸣。多花点时间读读书,提升一下专业技能,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足够优秀,这肯定没错——但是,如果这个社会上的人们,不是患了群体失忆症的话,你应该不会忘记这样一些新闻:搜狐网——《揭秘:美国名校为何拒录高分学霸?》教育网——《美国名校斯坦福拒绝高分考生内幕》新华网——《美国前50名校为何拒录高分学霸?》腾讯网——《课外活动太雷同:高分学生也被美国名校拒绝》还有更详尽的: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校友面试委员会中国负责人NiniSuet,对中国地区的录试情况极不满意:(02)去年,普林斯顿的新生录取率是7.28%,这是针对全球而言;至于中国区,总体尚未统计,局部来看,“北京,录取率不足3%;广东地区,今年录取率为0”。为什么中国地区这么低?因为,中国学生的社会活动,严重不足,甚至有假冒伪劣之嫌疑。NiniSuet说:一些中国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并非出于个人兴趣,更多是为了拿到offer。Nini谈道:“这样的中国孩子见得太多了,去一个什么乡下,假装是做义工待一个学期才回来。你听他讲故事,一听就知道是假的。这种东西是编不出来的,你永远不可能用一次两次这种经历掩盖过去。”缺乏自我认知,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通病,也是多数申请者被普林拒之门外的要因。缺乏自我认知,也是中国孩子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感受不到存在感,因而丧失兴趣的缘故。(03)前段时间,一条中国男生爱吃泡面上美国名校的新闻,被炒得极热。福州一中一名高三男仔,他小时,因为父母工作忙,白天都不在家,他又不会煮饭,为图方便就天天吃泡面,结果他疯狂的爱上了泡面,从国内的各种牌子,到韩国的,日本的,凡是泡面就一定要吃到。有次他吃到了新加坡方便面,自述说:“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吃个泡面就颠覆了三观?这事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完全是胡扯。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非常重视,甚至在录取通知书上,专门提到这事:录取书称:在得知你对拉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委员会和我都确信你会坚持到底,并且能作为罗切斯特的一员成长得更加强大。奇怪的是,自打这条新闻出来,网上从未见到有人认真反思过:美国那边是怎么回事?何以高分的学生拒之门外,吃个泡面却如获至宝?Nini解释说,该名男生之所以被录取,“跟泡面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他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他爱好泡面,泡面只是这种爱好的一个载体。他的兴趣点,其实反映了这孩子的内心,反映了他的执着。”Nini提到一位她介绍入学的中国女孩:打动Nini的还有该女生对戏剧的执着。她参加学校的戏剧团,到她能去的任何地方演出。她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喜欢,不是未成年孩子伪装出来的,能在第一时间打动面试官。——中国父母对此一事件的理解或反思不足,或可是因为,海外名校是认真的。中国人最怕认真二字,总想敷衍应付过去。应付不过去,干脆闭上眼睛,大谈社交无用,重返抱残守缺自我封闭的老路。(04)不见得人人都要上海外名校不可,但你至少要读懂这个世界——《那些无用的社交》那篇文章中,作者称他大学时期,参加了三个社团——可是他一个社团的名字也未提到,更不要说他是否喜欢这些社团的主题,又在其中得到了什么乐趣。之所以屡受挫折倍感失落,是不是根本就不喜欢?真正喜欢的,让你投入于其中,乐趣无穷,哪还顾得上注意别人看你的眼光?有些孩子不喜欢,但会伪装。中国相当数量的家长,经常性喝斥着孩子尚无法理解的语言,强迫孩子认错,不认错就打。这种不教而诛谓之虐,久而久之将孩子虐成了伪装型人格。明明一点兴趣也没有,不喜欢但也会强迫自己参加,因为成年人喜欢,社会喜欢。孩子们打小形成的条件反射是:我按你成年人的话去做了,你们可以不再虐我了吧?可以给我糖果,给我工作和高薪,给我爱情和锦绣前程了吧?没那好事,虐在持续。人生虐你一千遍,你待人生如初恋。首先是海外名校虐你,世界公民对你关闭了大门,他们要的是那些拥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点、及持之以恒的韧性、具备定位清晰的自我认知等可贵品质的人。而对那些完全没有自识能力,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迷惑而茫然的孩子,海外名校不会接受,哪怕你分再高,也不接受。只因为你还没有完成内心成长,一派茫然。你去了海外名校,也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同样的,成年人社会也不会接受你,除非你一步步成长起来。只有心智趋于成熟,才能担当起你人生的责任。(05)费孝通说过,小孩子遇着的世界,是为成人构建的,不是为小孩构建的,所以,小孩进到成人世界,一定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什么样的人,才会很容易被社会所接纳?就是海外名校招录的标准。——其实,中国的教育有问题,美国那边也是弊病丛生。但二者不同的是,中国这边重知识累积量,重基础培养。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半成品。美国那边基础教育一塌糊涂,但在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上,却是无可替代。两家各有各的难处。但相比之下,海外名校的教育,更易于让孩子与社会的需求拉平。更容易让孩子适时成熟。海外名校很鸡贼,很鸡贼的。他们才不会招收失败的教育产品。因为学生是他们的活广告,而教育的原则从来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们会招收那些最容易获得社会认同的类型。最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立足,并形成自己强大力量的半成品,这样他们才会桃李满天下,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海外名校招录的标准是:我能带给你我在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此前的一些成果,而我希望利用你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以及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完善自己,把现有成果做到极致并帮助你拓开一条新的途径。——这实际上,也是不论国内国外,各家企业招聘时的美好期望。大学不是幼稚园,不是托儿所。大学建立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身体发育成熟的年轻人,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找到他们的人生目标。但我们知道,现在有些大学,的确辜负了孩子们。许多孩子毕业之后,仍然是懵懂迷茫,困惑莫解。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去向何方——可正因为大学辜负了你,你自己,不再能辜负自己了。(06)老掉牙的故事:有个和尚,肚子饿了,吃了第一个馒头,没饱,又吃第二个。还没饱,再吃第三个。吃到第三个,和尚饱了,顿时恍然大悟:早知道,开始我就吃第三个馒头好了。——于是这位和尚写了篇文章《那些无用的馒头》,立即受到了僧众们的共鸣,是呀是呀,大家以后不要再吃前两个馒头了,白白的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写这么个段子,实在是有些太刻薄,太尖酸。但《那些无用的社交》所叙述的不过是生长痛。他在学校里所感受到的失落与挫折,正是让他成熟的主要力量。没有了那些挫折,没有了那些辛酸与失落,他仍然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许他此前的记忆全是快乐,但是没有成长,快乐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长,智能的获取,是需要代价的!生物学家发现,人类有许多奇怪的病病,诸如静脉曲张,痔疮、结肠炎、胃炎、高血压、胃下垂和某些肝病,虽非绝对是人类自己的专利,但很少在别的动物身上发现。因为这些疾病,都是人直立行走的结果。由于直立行走,人类将原来处于身体水平位置的心脏演变成了一个需要向上供血的脏器。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专属于人类的疾病。人生的成长更是这样,你可记得自己第一次行走时摔的跤?你可记得自己断奶时那彻夜不息的悲愤哭嗥?你可记得自己在夜间的床上时,因为骨骼生长而带来的隐痛?你可记得固执的提出不合理要求或闯祸后,遭受到家长何等惩罚吗?不管你是否记得,是这些痛,让你长大。当你还在为断奶的事儿打滚嘶嗥,只能说你还没有长大。但当你成长起来,奔向更辽阔的世界,那些痛,那些伤,那些悒郁清愁,那些孤寂清冷,就全被忘记,抛在了你的身后。心智的成熟更是如此,如果不是环境所迫,猿猴就会拒绝成为人。同样的,人的天性会固守青春的大脑,这种坚守甚至异常的顽固。许多时候你感觉到非常快乐,并非是你生活在幸福之中,而是你没有成长。成熟的心智需要你大脑逐渐改变,从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化演变,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外部世界,对你主观人格的强行挤压。每一次挫折,只要没有退缩回自卑,就接纳这个世界一步。每一次失落,只要没有形成自闭,就会理解别人一些。成长实际上是一次疯狂的冒险,过于强硬你会失去机会,过于柔顺你会失去自我,只有那些意识到成长的人,才会鼓起勇气不自卑,敞开自我不自闭,才能够如你青春所愿的,征服这个世界,而不是被这个世界征服。

第一次亲子班


第一次亲子班

开完了家长会第三天也就是4月2号,亲子班就开始上课了。

头天晚上妈妈安排乐乐早早睡觉,还定了闹钟,恐怕误了8点钟上课。到了早上,妈妈还没等闹钟响就早早的醒了,乐乐还在呼呼睡(自从捏积之后,人家都是6点多就醒了,今天反而不起来了),正好妈妈自己赶紧洗漱,一会儿再收拾乐乐。妈妈快打扮完毕时,听见乐乐在床上开始说话了,小家伙醒的倒是时候,该收拾你了。

都收拾完毕吃过早饭,妈妈和乐乐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幼儿园,教室里已经有两个小朋友了。

到了教室的第一件事情,老师先领着我们到了储物柜边上,这里每个柜子上都贴着一个小动物的图案,有小猫、小鸟、公鸡之类的,老师让乐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后乐乐的东东就由这个小动物保护了,乐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终选了一只蜻蜓,我们就把乐乐的背包和双层巴士都放在这里让蜻蜓看管了。然后,老师又带我们到休息间,靠墙摆了一溜儿小木格子,对面的墙边有小桌子小凳子,小桌子上有一个塑料筐,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小方巾,老师让乐乐自己拿一条,同时也让乐乐从另外一个小筐里拿了一把不锈钢杯子作为自己专用的,这些都是幼儿园为每个小朋友准备好的,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啊,就不用表了。拿完这些东西,老师指着旁边的木格子说,“乐乐你看那里有没有你的小蜻蜓呀?”乐乐很快就找到了,指着蜻蜓说“它在这儿呢!”老师让乐乐把杯子放在上层的小格子里,把小毛巾挂在下层的格子里,原来小毛巾的后面有一个圆环可以挂在格子里面钉好的小钩子上,乐乐马上就挂好了,自己也得意得笑起来。

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我们就到教室一边玩玩具,一边等别的小朋友来上课。乐乐班一共10个小朋友,这次只来了5个。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教小朋友答“到”,乐乐之前在另一个亲子班已经学会了,可是到了这儿,竟然不说话了,可能是环境陌生吧,别的小朋友也有只看不说话的,第一次,就不强求了。接下来老师带着做了什么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外教上场了。这老外叫Becky,美国来的年轻姑娘,身材健硕(嘿),上来就跟小朋友们说Hello!妈妈正想让乐乐跟Becky打个招呼,乐乐的头却扭向另一边了,根本不看Becky,这时妈妈想起来上次和Sebi弟弟他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因为Sebi弟弟的爸爸是老外,乐乐怎么都不肯看人家,甚至还哭起来,弄得人家很尴尬,原来别看乐乐是小盆友,人家可是能看出来内外有别地,从那以后,乐乐看到老外就想起来Sebi的爸爸,甚至看到一辆8座的别克也想起来“我们坐的那老外的车”,当时他才一岁七个月,竟然一直记到现在,谁说小孩儿急性不长久呢?人家现在还会说起去年暑假在姥姥家吃了好多葡萄呢。呵呵,扯远了,言归正传。跟大家打过招呼,Becky拿出一只毛绒小象,跟大家一个一个地认识,我们碰巧坐得离她最近,所以第一个就跟乐乐认识了,妈妈在乐乐耳边说“跟小象hughug”,乐乐伸出手抱了抱小象,可是眼睛还是不看Becky,没办法,慢慢来吧。Becky转了一圈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让大家跟她一起说儿歌“FiveLittleMonkeys”。这首儿歌妈妈的手机里就有,还有点印象,所以妈妈就跟着说了下来,乐乐则还是静静地听着,别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会,参与的都是家长,不管会不会都在出声,呵呵。后来的课没什么印象了,因为接下来就要到户外活动了。

到了教室外,老师让大家围成圆圈一起跳舞,可乐乐哪肯听,人家早就看到了摆在边上的一溜儿小车,就是那种人坐进去,用自己的脚划拉着地往前走的。只见乐乐小跑过去,哧溜钻进车里就开始兴高采烈地当司机了,这边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在跳舞做操呢,我们可不管那么多,想开车就要开嘛!接下来一直到走我们都在开车,实在是拿他没办法,哈!

育儿心得:又一次“掉牙”


科进从上半年开始就嚷嚷着自己怎么还不掉牙呢,看着其他小朋友开始掉牙,自己很是着急,一开始我告诉他不掉牙可能是因为他吃的东西不全面,比如没吃很多的蔬菜啊,(科进吃饭一向是很好的,算是不挑食,就是吃饭的时候自己不主动夹菜,我给他夹什么菜他都会吃掉)在那以后科进就自己主动夹菜吃,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掉牙的意思,看着别的小朋友掉牙他很是羡慕,几乎每天回家都会围绕这个话题问我,我告诉他还是年龄不到,有的小朋友发育的比较快一些就会掉牙早一些,大概一个月前(8月22号)科进的乳牙(右边下门牙)终于有一颗“光荣”的退下来了,牙齿是在幼儿园里脱落的,科进小心的用纸巾包好,放学的时候给我看,回家让爸爸给他保存了起来。

昨晚科进的左边下门牙松动的厉害,吃东西也是很碍事,他用手指晃动了几下,有点出血但还是没掉下来,我故意逗他说用钳子帮他拔下来,科进竟然当真了,哭着告诉我用钳子拔会疼死人的,呵呵,小孩子就是胆小,后来他还是光想着牙齿的事,一个劲的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不用管了,明天牙齿自然就会脱落的,其实我只是哄哄他而已,结果今天接他的时候,牙齿又在幼儿园里掉下来了,科进说是睡觉前掉的,自己就放在一边了,等睡醒起床后就拿着牙齿回到教室用纸巾包起来放书包里了,科进还很认真的问我怎么会知道今天掉牙,还问我别的牙齿什么时间掉,我告诉他我也不知道别的牙齿会什么时间掉,我昨晚只是看着牙齿松动的厉害猜着会今天掉下来,科进这才恍然大悟说,哦,妈妈原来你是猜测的,我还以为你有别的办法知道呢!

女儿人生的第一次考试


今天,2010年8月10日,盛开小朋友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钢琴二级考试。为这场考试,我们已经很准备了一段日子。开开是从三岁多四岁不到的样子开始学钢琴的,那堪堪正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事儿。她对钢琴的兴趣则可追溯得更远一点:有一年寒假,盛开的堂兄一家到上海来小住,那个孩子读的川音附中,以钢琴为专业,每天练习时间差不多有八小时。看着堂兄在黑白琴键上飞舞的手指,开开表示出了一点向往。后来,我在她幼儿园给她报了个钢琴班,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从开始上课我就同老师沟通过:并不想将她朝专业的道路上培养,只是多个爱好。故,学琴的第一年,我们根本没有考级的念头。

两年下来,开开固然不见得多么热爱钢琴,但也还是保持了每天四十分钟的练习量,从《玛丽有只小羊羔》之类的曲目渐渐学到了《优美的快板》什么的,老师说她还不错。于是,今年,可有可无地报了二级的名。

当然,一旦报名了,就想让她认真对待,考得过考不过其实关系不大,但是态度很重要。于是,我们从暑假开始,练习量增加到每天两小时。对于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在琴凳上端坐两小时是有困难的。盛开常常一会儿要求喝水,一会儿要求小便,一会儿又要求些别的什么,常常令我抓狂。我们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抓狂中捱到了考试的这一天。

这一天,沪上天气——怎么说呢?阳光是灿烂的,气候是炎热的。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是九点,老师说,最好能提前半小时到,让她有时间静静心。考虑到早高峰会堵车,我们七点四十五就出发了。八点二十左右到了设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考场。顺着指示牌慢慢走过去,一路都可以看见带着孩子的家长们。

虽然我对上海的人多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前建构,可走到考场大楼外时,还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这人也太多了吧?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要知道,这个钢琴考级并不在一天进行,差不多有一周多的时间呢。

看到那么多人,我的头真有点晕。拉着开开的手,琢磨着到什么地方去躲一躲那灼人的阳光。就在这时,考场外工作人员拎着个扩音器开始嚷嚷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

我拉着开开的手,走到门口,一看:家长不允许进去,小朋友得自己拿着准考证进入这幢大楼。我当下就有点犯难:这才八点二十,离考试时间还有四十分钟,开开一个人走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不在她身边,成吗?盛开说:“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低下头,说:“家长不让进呢。”这时,有别的小朋友陆陆续续越过我们,进去了。我思忖着是不是等到快到时间了再让她进去。工作人员说:“进去里面有空调,还有……”因为他说的上海话,虽然我在上海已经呆了十年,可是后面的句子愣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开开拿过了准考证:“那我进去了。”说着,她就朝楼里面走了,十分利索,连头也没回一下。

站在门口,我发了好一会儿呆:小朋友进去要呆那么久,她会不会紧张啊?会不会觉得无聊啊?会不会想喝水啊?会不会想小便啊?同时,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不知道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该干点什么才好。

考场对面的一幢楼设了考生家长休息处,但是,只有很少数的几个家长在那坐着,大多数人都拥在不大的空地上,眼巴巴地望着这幢楼。我从众地站在人群中,也望了那么一阵,想:我也算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感觉了……

幸好我还带了相机,拿出来这里拍拍,那里拍拍,胡思乱想一阵,再给盛开爸爸发发短信什么的,可心里老是觉得空荡荡的。

这时候,有个小女孩出来了,旁边家长忍不住过去问情况,我赶紧也支棱着耳朵听。哦,原来,并不是按照准考证号码顺序考试,先到的会先考。我松了一口气:这么说来,开开不需要在里面等待我预计的那么长时间了。

其实,这个等待的时间并不算太久,貌似我东瞧瞧西看看之后,就看到楼上,盛开小小的身影正朝出口方向走了。我赶紧拎着相机跑到出口处——进场的时候没来得及拍照,这出来的光景算是赶上了。

盛开一开始没看到我,一张小脸板着,有点严肃的样子。保安叔叔拉过她的手:“要看到家长了才能离开哦。”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小人儿看见我啦,快走几步,拉了我的手。她的手心有点凉还有点汗,不知道是里面的空调太冷还是别的。

“紧张吗?”我问。

“有一点。”她说。

其时八点五十左右。就这样,盛开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而我,则第一次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心情。

是为记。

宝宝成长中的第一次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吮吸乳汁、睡觉和大小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活动。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早就开始期待与宝贝一起经历他成长中的各种“第一次”?第一个甜美的微笑、第一个稚嫩的发音……这些会让你在瞬间忘记一天的疲惫。对于这N个“第一次”背后所隐藏的认知“元素”,你是否明了?现在,就请跟随我们一起,走入宝贝神秘的认知世界吧!

第一次发音→不可思议的理解力

早在小宝贝牙牙学语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字词的发音尤为敏感。到4个月大时,宝贝们就能够在他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时有明显的反应,并且会尝试着模仿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到6个月大时,他们已能够分辨出字词中的某些相同的音节如“爸爸”、“妈妈”中的“ɑ”音。到1岁左右,他们能够将词语与事物进行正确的一一对应。例如当被问到:“小狗在哪里?”时,他们会朝门的方向看去,因为小狗大多数时间会趴在门口。

1岁左右的宝宝,理解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开口说话的能力。他们的理解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词语发展到比较长的短语,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段落。许多父母发现,虽然他们的孩子还不能说话,但他们显然已经能够理解所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回应。婴儿的理解能力远比成人想象的要高。

小宝宝通过“听”来学习语言。他们会吸收所听到的信息,然后自己开口进行模仿。即使有时候成人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只要稍加留意,细心的父母就不难从他们的语调中分辨出他们是感到惊奇还是兴奋,或者是在表示疑问。他们已经从成人的语调、语速中掌握了表达情绪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从最初的理解发展而来的。

这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宝宝们总是最喜欢听自己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说话,不管是在户外散步时还是在做家务时,并且,最好不断地重复某个单字或者词语。当然,唱歌或者讲故事给宝宝听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第一次抢回玩具→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

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当自己最喜欢的泰迪熊被他人从身边拿走时,会毫不在意,因为他们在玩具被拿走的那一瞬间就忘记了玩具的存在。而到9个月时,他们就会用哭等各种方式抢回泰迪熊。因为那时,他们已经能够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会对客观存在的人物或者事物产生记忆。

这个年龄段的小婴儿,他们的大脑内已有清晰的母亲形象存在。当母亲离开房间时,他们会非常敏感地觉察到,并会表现出明显的惊慌与不安。所以,为了获得安全感,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寻求母亲的照片作为情感上的安慰。分离焦虑在这个年龄段非常多见。但渐渐地,他们会明白一个事实:妈妈离开了以后,最终还会回来。

这个阶段很适合与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爸爸妈妈用毛巾遮住自己的脸或者遮盖住宝宝喜欢的玩具,然后再让脸与玩具重新出现,重复这个游戏,能够让小宝宝在游戏中感知到物体即使不见了,但仍然存在。

第一次区别→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

婴儿在早期时,会认为自己是成人的一个附属体。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当他们意识到这点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萌发,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小婴儿长到3~5个月时,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母亲或父亲)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事物,而非他们自己。他们会对着母亲微笑,并试图伸手触摸母亲的脸颊,感受这个事物的存在性。而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活动时,便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摸摸自己的小脚,将自己的小手塞进嘴里,摇动自己的小脑袋,伸出小手去试图抓住看到的玩具,尝试着在床上打滚和爬行。然后,他们开始尝试着学习走路、跑步与跳跃。

第一次模仿→试图与成人交流

模仿是婴儿最初表现出的学习方式,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由于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有父母(即被模仿者)的参与,所以,婴儿同时也在学习着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博士发现,出生仅40分钟的小婴儿就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吐舌头”和“撅嘴巴”。而在之后的一年中,婴儿会逐渐模仿陌生人的动作或者是自己不曾做过的动作,如摊开手掌、合并手掌、拍手等等。这种模仿能力与许多生活技能相联系,如握勺和咿呀学语。

第一次哭泣→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也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宝贵的经验:他们只要一哭泣,马上就能够得到父母的注意。“哭泣”与“父母的立即回应”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而当他们3个月时,会发现自己敲打玩具会使玩具发出声音,这让他们进一步对因果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某种行为会造成某个结果”——这一认识对于婴儿而言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拨浪鼓或者摇铃之类的玩具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他们会一次次地摇动拨浪鼓,不停地制造出“声音”。或者当宝宝能够独坐时,给他一个小球,让他自己推小球使小球滚动起来。这些都会让小宝贝们乐此不疲。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心灵美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一次特殊的带班 今天,欢欣请假了,我刚好下午空班,西瓜豆豆刚好职评考核,不能抽出空来,就让我帮忙去小一班带班,我二话没说,悻然答应了,心里就在想:哈哈!可以去“玩玩”这些小可爱啦! 中午吃过饭,我到小一班请大家排好队...
    2021-09-27 阅读全文
  • 一次命题作画 一次美术课,我让幼儿画一幅命题画《秋天来了》,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动,有的小朋友说不会画,还有的小朋友坐着抓耳挠腮,甚至还有的孩子让我画在黑板上。这时我装做不理睬的样子,心想:这次不...
    2020-11-30 阅读全文
  • 一次“魔术”表演 今天的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整个会场气氛很活跃,始终充满了笑声与掌声。开始我向家长们汇报了近阶段幼儿在园表现,并让家长提些意见建议。然后是孩子们即兴表演的体操和舞蹈节目。临近尾声时我宣布:“最后一个节目...
    2020-07-29 阅读全文
  • 一次疏忽的“意外” 今天上午的活动课,我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不经意间看到王亚楠小朋友的手好像往鼻孔里塞了什么东西,我随意问了一下:“亚楠,你的手里拿着什么,是不是往鼻孔里塞了什么?”“没,没有,”亚楠结结巴巴地说。我没有...
    2020-09-22 阅读全文
  • 心灵的对话、淘气鬼的转变、让我也发一次彩笔 让我也发一次彩笔 一天早上,正逢我值班,延超的妈妈来送他,向我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我说延超很乖,很听话,就是胆子小些。他妈妈同意了我的看法。但她最后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赵老师,你猜延超跟我说...
    2021-01-23 阅读全文

今天,欢欣请假了,我刚好下午空班,西瓜豆豆刚好职评考核,不能抽出空来,就让我帮忙去小一班带班,我二话没说,悻然答应了,心里就在想:哈哈!可以去“玩玩”这些小可爱啦! 中午吃过饭,我到小一班请大家排好队...

2021-09-27 阅读全文

一次美术课,我让幼儿画一幅命题画《秋天来了》,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动,有的小朋友说不会画,还有的小朋友坐着抓耳挠腮,甚至还有的孩子让我画在黑板上。这时我装做不理睬的样子,心想:这次不...

2020-11-30 阅读全文

今天的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整个会场气氛很活跃,始终充满了笑声与掌声。开始我向家长们汇报了近阶段幼儿在园表现,并让家长提些意见建议。然后是孩子们即兴表演的体操和舞蹈节目。临近尾声时我宣布:“最后一个节目...

2020-07-29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的活动课,我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不经意间看到王亚楠小朋友的手好像往鼻孔里塞了什么东西,我随意问了一下:“亚楠,你的手里拿着什么,是不是往鼻孔里塞了什么?”“没,没有,”亚楠结结巴巴地说。我没有...

2020-09-22 阅读全文

让我也发一次彩笔 一天早上,正逢我值班,延超的妈妈来送他,向我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我说延超很乖,很听话,就是胆子小些。他妈妈同意了我的看法。但她最后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赵老师,你猜延超跟我说...

2021-0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