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椅子——孩子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大班)
发布时间:2021-04-14 游戏规则幼儿园 幼儿园游戏规则 幼儿园攀爬游戏规则自由活动时,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抢椅子”游戏,我有点好奇,于是细细观察。看到玩游戏的孩子手里都有一张小卡片,小椅子有序地摆放成一圈,跟老师放的一样整齐,不同的是中间还放着一张小椅子,晨晨坐在中间拍着手(原来是代替音乐),孩子们听着拍手声沿着椅子一圈走起来,只见晨晨把小手放在膝盖上叫停,孩子们立刻停下来抢椅子,没坐到椅子的孩子被淘汰,然后孩子们搬掉一张椅子游戏继续进行着。等到晨晨再次叫停的时候,这时童童和涛涛同时坐到一张椅子上。我想,这下孩子们碰到难题了,只见童童和涛涛在“石头剪子布”,结果童童赢了,涛涛被淘汰,游戏继续进行着……看着孩子们一轮游戏结束,最后的胜利者高兴地举起手叫起来:“我赢啦!”孩子们玩游戏的热情感染了我,同时也觉得他们是如此地遵守游戏规则。我说:“老师也来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孩子们拍手叫好。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都过来想参加游戏,于是我提议:“请小朋友们安静地坐好,让玩游戏的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晨晨忙说:“我来告诉你们游戏的规则。”大家拍手表示同意。晨晨说:“参加游戏的一共十个小朋友,每人发一张小卡片,其中一个人是指挥的,坐在中间拍手,九个小朋友抢椅子,指挥的人叫停,开始抢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就是输了,搬掉一张椅子再开始游戏,如果有两个小朋友一起坐到椅子,就要‘石头剪子布’,赢的人继续玩游戏。”我问大家:“你们同意这样的游戏规则吗?”大家齐声说:“同意!”于是,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游戏了。
听了孩子们制定的游戏规则,看着孩子们有序地游戏,不由地想到实幼教师经验100条之84条所说的:“对于大班的孩子,有些游戏的规则、活动的常规,不妨让他们自己来商量、确定,要知道他们也是很有主见的。而且,由他们自己确立的制度更容易被采纳和遵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重视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让大班幼儿自己定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彤彤小朋友在选择区域时悄悄走到我身边说:“孙老师,我能不能还去建筑城玩啊?”我问:“你昨天不是已经玩过了吗?”她立即解释道:“是啊,昨天搭的房子还没建好呢?我还想去玩。”看到她期待的眼神,我又问道:“别的区域也很好玩,你不想去玩吗?”她立即摇摇头说:“我只想玩那个。”我只好答应了,她立即高兴地去盖高楼了。游戏一会儿后,琦琦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彤彤又去搭房子了,昨天她已经去过了。”我看看她,说到:“她跟我说了,她很想继续盖房子。所以我就同意了。”琦琦听完有些诧异的表情,然后就走开了。
每次玩区域游戏都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为了让孩子们不在某一个区域长时间玩,而忽视其它区域游戏内容,我们班级教师和孩子约定好了每天去不同的游戏区玩。这样孩子们才能关注到更多的游戏内容。但近来我总是发现有些孩子会选择相同的游戏区,像彤彤这样主动跟老师商量的不多,很多孩子都是悄悄地又去那个游戏区玩了。可能他们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存在侥幸心理。孩子们不敢跟老师商量,主要是知道我们约定好的规则是不能重复玩同一个区域。当然这是主要依据教师的意愿制定的游戏规则。当孩子们的需求与规则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要反思。反思是否是规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反思如何在其中取舍。纲要和指南中一直强调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要体现幼儿为发展主体。因此,思虑再三之后,我决定和孩子们商量重新制定我们班的区域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我跟孩子们讨论起来:如果你最近就喜欢搭建游戏,你们能不能每天都选建构区游戏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以每天都去,这样别的游戏就玩不到了。有的说我的作品没搭好不可以多玩两天吗?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语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对待事情已有自己的思考,能积极把自己想表达的说出来。最后,我引导孩子们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决定到底能不能连续玩的问题。最终大部分幼儿决定可以连续玩,于是我们的规则就有了新改变。通过这次游戏规则的新调整,我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思索与表达,作为教师一定要支持与肯定孩子们的成长。
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10.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11.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12.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
13.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14.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15.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16.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17.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18.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19.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20.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21.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关于“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玩游戏要守规则
今天下完课,我带宝贝们在操场上“开火车”,本来想让他们玩大型玩具的,忽然想今天还是带宝贝们玩个游戏吧,玩什么游戏好呢?玩吹泡泡的吧,这游戏上次玩的时候他们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就是不守游戏规则,玩的时候没有达到目标,玩的失败。这次呢,我先给他们说好了要守游戏规则,要怎样玩,没有守住的呢就不可以玩这个游戏,游戏开始拉小手时邱上浩宝贝就拉着他旁边小伙伴使尽往后退使得有几个小朋友摔倒了(邱上浩宝贝是我们班很调皮的孩子,但又非常聪明,做事没耐心),我当时心里就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我只说了一句,邱上浩不能玩这个游戏了,第二次玩的时候刘鹏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当然他也不能玩这个游戏了,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看到他们因犯错而不能玩这个游戏也变的认真多了,生怕自己犯错了不能玩游戏,这样一来宝贝们玩的都很认真,都守规则了,当然他们也玩得更开心,宝贝们边说边玩:“泡泡、泡泡变大了”他们围成了一个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他们又相聚在一起了。是啊,任何游戏都有它的规则,只要他们遵守了,每个宝贝都是最棒的一员。
教育随笔:抢椅子
教育随笔:抢椅子
集合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忙着搬起椅了一坐下来。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满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还在与别人争抢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抢一张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着:“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强调是他先拿到的,谁都不肯放手。最后小朋友建议他俩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为什么孩子们时常会发生抢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当集合的音乐声响起时,有些孩子会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则会搬自己原先坐过的椅子,因此就产生冲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们缺乏谦让意识或灵活性,要么执意争抢一张椅子,要么看不到其他椅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边上有没有多出来的椅子。”有的说:“可以采用游戏‘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抢椅子的事又发生了,怎么办?我又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讨论,于是我们又开展了“我为椅子穿新衣”的活动。为了使孩子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椅子,我.们还开展了“我为椅子洗个澡”(学习擦小椅子)等活动。争抢椅子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活动,不但有效地制止了争抢椅子的现象,还让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物品,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规则对孩子的影响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流传布置多少年的一句话,而众多的家长也是用这简单的七个字来要求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得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孩子的规则是必须从小树立的,因为只有从小就让孩子们知道规则是多么重要,而且是必须遵守的。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定规则而且是必须这样做,因为有些规则是不可以让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不可让步的,有些规则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让步。
有些家长认为规则那些都是小事,不用太计较,可是还有一句话也请家长们别忘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别忽略一件小事的影响。我们班有些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吃饭喜欢边吃边玩,有的喜欢看电视吃,或者是吃饭喜欢讲条件,不答应就不吃饭”。可是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是这样,边吃边玩还讲条件。所以即使是已将微不足道的小事,无关紧要的规则其实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再如在幼儿园自己的被褥自己折这件小事,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自己不折,而且还理所应当的让别的小朋友帮他,当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义正言辞的说:“我家里从来没有人让我折也从来不让我自己穿衣服,所以现在我也不折”。我说:“那个是在家里老师不管,可是在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必须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他转头就走了,后来的一段时间他的被褥也是小朋友折的。可见家里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那么即使在幼儿园里有明确的规则也是没用的,因为有不同的要求孩子会选择较容易的来要求自己。由此可见规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大,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可见规则的重要,所以家长们别太娇惯你们的孩子,也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些规则,让他们从小便有规则意识,也让他们从小便开始遵守规则。可别让你的娇惯和无规则让孩子没有目标和方向。
中班随笔:孩子们和皮球玩游戏
皮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运动器械,今天我们又一起玩球。热身环节后,我引导孩子们和皮球玩游戏,试试能玩出哪些不同的方法。当在我的观察与分享环节中发现,大多数孩子都介绍了拍球,就是拍球的方法有些不同。为此我再次引导幼儿,“小皮球在你们的小手中不停地跳呀跳,那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让皮球动起来呢?”这一问题后,孩子们突然间好似有了灵感,在分散活动中有的踢球,有的双人滚球,有的顶球,还有的夹球跳。顿时,玩法多种多样,思维活跃了起来,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一起尝试了快跑追球,即在开心玩的同时,动作技能得到了提高!
也许经过了小班阶段的拍球影响
,因此,孩子们一拿到球就情不自禁的把球拍了起来,虽然在观察过程中我给与了提示,但他们仍然脱离不了拍球的模式,只是从拍的方法上进行了变化。我想我要认可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成果,并给与鼓励,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在探索,也在发展,不能因为为了达到活动的目标或老师的目标而制止或否定。如何进入活动主题,达到活动目标,之后老师的引导、提问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的最后成功,也达到了原定的目标,我想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有了兴趣,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2、尊重幼儿学习的方式。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与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进而使原有的直接经验与现实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产生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
来园后孩子们玩桌面游戏
早上来园后孩子们在玩桌面游戏,我发现孩子们把玩具撒了一地,“小朋友,快把地上的玩具拾起来,大家分着玩,不要都从篮子里拿出来。”我说道,可是不知是因为幼儿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小朋友们谁也没有去捡。在以往,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嗓门下命令,让小朋友把玩具捡起来再玩。可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看到玩具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篮子,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篮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花朵,我们去采花喽。”并捡起了—个玩具。这个办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玩具,到柜上拿了一个塑料篮子,抱着篮子捡玩具。—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
在玩具捡完后,小朋友的兴趣完全转移过来了。我借此机会又说道:“我们来送玩具回家吧”“好”孩子们齐声说道,只见他们按颜色和种类,把玩具放入不同的篮子里,嘴里说:“这是红花朵的家,这是黄色小球的家,这是……”一个新的游戏又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去干扰他们,而任其发展,他们玩得兴趣就更高了。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玩具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再要求我下次再玩这个的游戏。
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教师一定要创设各种情境中让孩子轻松的学习各种本领。
让我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启示?
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是郑兰等三位老师把去上海参加区域游戏培训的情况以及感悟介绍给大家。
我是三位老师中的一位,在上海5天,听了名师徐则民、华爱华等的报告,还参观了许多的幼儿园,看到了上海幼儿园的个别化学习的情况。回到幼儿园后,进行了总结,并把看到的拍成照片、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介绍给同事们。回来以后,我对班级里的区域活动做了一些调整,为孩子准备了更多、更适合、更喜欢玩的材料,还把各个区域的活动空间放大了,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更好的玩。
在何时?何地?何种方法的研训中?我还需进一步消化的内容。
对艺术作品“猫之二重唱”的赏析和艺术教育游戏联想这个活动,我还需进一步消化。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活动队幼儿园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不适合学习。后来通过研讨,发现这种活动只要选取其中适合孩子的内容,是可以进行的。所以说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教学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你希望幼儿园和教研组开展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研训活动?
现在的带班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重点不再是集体教学,而是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对我来说很难,希望通过幼儿园和教研组的学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也是我带班中遇到的比较困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