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宝塔尖尖》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3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中班教案《宝塔尖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黄豆叶柄制作宝塔的方法,萌生幼儿爱大自然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宝塔尖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黄豆叶柄制作宝塔的方法。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萌生幼儿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选择好一块黄豆地,把制作好的若干座宝塔放在地里。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等处观察宝塔的外形。
3、橡皮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外面散散步,看看我们的植物园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来到黄豆地里自由观察,教师提问:
(1)你在地里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秋天叶儿变黄了、叶儿落了下来,只剩下光秃秃叶柄的同时发现自制宝塔)
(2)教师出示幼儿发现的宝塔提问:说说这像什么?
(3)师幼共同给宝塔取名字。
二、讨论制作材料
1、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幼儿观察后自由回答)
2、幼儿讨论怎么样做成的?
3、请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叶柄制作宝塔。
4、教师总结:这是用黄豆叶柄制作成的宝塔,它是由一根根叶柄编织而成的。今天我们也来动动我们的小手制作一座宝塔好吗?
三、幼儿制作宝塔
1、你想和谁一起合作就和谁一起合作。
2、幼儿采摘粗细差不多的叶柄开始制作。
(1)、将两根叶柄直角交叉放好;
(2)、把上面的叶柄两端向下对折(成“T”字形);
(3)、再取一根叶柄紧靠对折叶柄与横着的叶柄成直角交叉折下一端,另一边相同;yjS21.COM
(4)、依次两边往下加织叶柄;
(5)、最后把折下来多余的叶柄用橡皮筋扎好,即成宝塔。
3、引导幼儿用橡皮筋作为辅助,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四、送我们的宝塔回活动室,开个宝塔展览会。
活动反思:
1、活动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教育的目的。
2、幼儿是活动的真正主人。从活动内容看:形式新颖,贴近幼儿生活;从活动过程看:改变以往“老师教我们学”的状况,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制作;从活动结果看:幼儿不仅明白了宝塔的制作方法,而且还知道怎样做才能编织出结实的宝塔。
3、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再次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幼儿通过发现宝塔——→讨论宝塔制作方法——→采摘叶柄——→制作宝塔,无疑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性经验。
4、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幼儿在编织时没有紧扣叶柄折下,使编出的宝塔比较松;幼儿在加织叶柄时两端的距离没有把握好(距离应该差不多)等。
幼儿百科: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如缺叶柄或托叶的称“不完全叶”;又分单叶和复叶。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尖尖的春笋》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春笋,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出示ppt)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像什么?什么季节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再将“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破。
3、教师把春笋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形象什么?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它的妈妈是竹子,他长大以后也会变成竹子。笋肉可以吃,味道很鲜美。
二、玩笋壳。
1、给幼儿每人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看看像什么?
2、展示幼儿的笋壳作品。
课后反思:
可以挖掘教材中更多的教育价值,可以有很多延伸活动:带孩子到竹园去进行教学活动,观察农民挖笋,这样教学会更直观。在认识春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比较笋的长、短、粗、细。
幼儿百科: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
幼儿园中班教案《舌尖上的美食》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品尝的方法,感知食品的不同味道,知道味道是通过舌头尝出来的,发展幼儿感知力。
2、能用语言说出酸、甜、苦、辣、咸等味道,并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我喜欢**的**”来表达自己的味觉喜好。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大胆说出对美食的理解,感受舌尖上的美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难点:
感知食品的不同味道
知道味道是通过舌头尝出来的。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物:
白开水、盐水、胡椒水、白糖水、白醋水、山楂、桔子、冰糖、苦瓜、咖啡、大蒜、洋葱、辣椒、大葱、酱油、纸杯、蛋糕盘子若干等
3、酸、甜、苦、辣、咸、无味的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各种味道,尝试品尝各种食品。
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
2、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师:瞧,这就是“味道王国”,“味道王国”里有好多食品呢,这里的每一种食品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小朋友想不想尝一尝他们的味道呢?不过在尝味道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品尝时,你要仔细记住,自己品尝了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等会儿告诉大家。现在,小朋友可以自由的去品尝这些食品了。
(注:在品尝的过程中,小朋友要小口小口品尝,慢慢体会,要把每种食品的味道记在心里)
3、组织幼儿说说品尝的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说。
(1)刚才小朋友品尝了那么多的食品,谁来说说你尝了什么?它们的味道一样吗?各是什么味道?请举手示意,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是否和你的感觉一样。
(2)当小朋友尝到酸味时,你的表情是怎样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示,教师出示表情图与之匹配。尝到苦味、辣味、甜味时表情又会事什么样子的?教师说味道,幼儿一一展示与表情图匹配。
(二)通过讨论,操作实验,让幼儿自己感知说出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
1、师: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用什么品尝出来的?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说一说,也可以再去品尝一下,感受感受。然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品尝出味道的?
(可以引导幼儿选用正确的方法来感知味道,如:先试着把棒棒糖先用嘴唇碰一碰,牙齿挨一挨,在用舌头舔一舔。)
2、简单了解舌头的相关知
师:小朋友真聪明,通过操作实验,知道味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却能用舌头品尝出来。舌头是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味道呢?(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看大屏幕,观察舌头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可以让幼儿伸出舌头互相观察)
(三)拓展幼儿经验,看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味道也是酸的、甜的、辣的、咸的。我们边看边说。请看第一副图片,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吗?是什么?尝过它们的味道吗?它们都是什么味道呢?一一展示图片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小结:除了今天咱们看到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它们的味道也各不相同,在这里老师就不一一介绍了,留作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他们的味道相同,详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制不同的味道,如:
又酸又甜,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味觉喜好,如:我喜欢**的**
师:小朋友,“味道王国”里还有更多的味道等着你们去探索发现,今天老师像请你们去饮料加工车间当一回“小小调味师”,自己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多,味道美,与众不同。
(注意:选择不同的材料放入杯子里,在加上少量水搅拌一下,因为材料不同,味道肯定也不同,调出的饮料味道就不同,小朋友可以先用舌头尝一下再进行调制。调制时尽量小心点不要将水和原料撒到桌子上)
提问:谁愿意让大家来分享一下他精心调制的饮料呢?现在请大家互相品尝一下对方的饮料,并记住他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品尝,一起分享一下你们的技艺。
2、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味觉喜好
品尝过后,感觉符合自己的口味吗?我想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味道,请小朋友试着用完整的话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味道和食品。
(五)提醒幼儿合理搭配、调配各种味道,倡导科学健康饮食
(六)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分辨糖、醋
小朋友,老师刚接到小白兔的求助电话,电话里说它要为爸爸妈妈做好吃的糖醋白菜,可是它不知道调料盒里哪个装的是糖?哪个瓶子里装的是醋?想请小朋友帮忙分辨一下,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好,和“味道王国”说再见,咱们随着好听的音乐去小兔家看看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我首先引导幼儿结合幼儿已有经验自主建构自己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其次,让每个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得科学的结论味道是通过舌头尝出来的,此次活动我选择了棒棒糖、苦丁茶等易操作的材料供大家操作教师适当时加以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调试出各种不同的味道。之后拓展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味觉喜好和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及相关保护味蕾的方法。设计环环相扣,注重有效提问。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科学的结论。此活动中教师才真正是幼儿的引导者。整个活动轻松愉快。
幼儿百科: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中国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
幼儿园大班教案《尖利的东西》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尖利的东西》”!让幼儿继续积累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了解尖利物品的危害性,知道各种各样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了解尖利物品的危害性,知道各种各样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继续积累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哪些尖利的物品不能玩
活动难点:能说出简单的处理方法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课件一份
2、各种尖利物品实物及图片若干(剪刀、铁钉、牙签、铅笔、水果刀、针、玻璃等)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然后回答问题并讨论。
情景内容:妈妈和宝宝一起削果,妈妈中途上厕所离开没有放好水果刀,宝宝好奇拿起刀学妈妈的摸样也削起了果,结果手被刀给划伤了。
1、刚才小朋友怎么了?(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了?(被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4、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不要随便去触摸或者玩一些尖利的物品,或者在使用一些尖利的物品时要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弄伤我们,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二、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伤口。
1、如果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要伤口沾到水,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如果我们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
三、认知与交流:
1、教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很尖利的东西,你们能说一说都有些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发言生活中常见的尖利物品,并任意出示几种,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用品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忙。如有了尖尖的笔,我们就可以写较小的字;有了锋利的剪刀,我们就可以把纸剪成各种形状;有了细细长长的筷子,能方便我们夹饭菜等。
3、结合课件,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这些尖利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可是如果使用不正确,会使我们受到伤害,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
(1)请小朋友看看课件上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如果是自己,会不会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这些危险的事情?
(3)以后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在使用尖利的物品时,要小心,不能像图片上都孩子一样,将剪刀随意在自己身上乱剪,也不能在用嘴巴含着筷子、吸管或吃用小棒串着的食物时走来走去。尖利的物品用完后要及时收拾好。特别要提醒幼儿因为自己年纪还小,有一些尖利的物品还不能使用,也不要去尝试,更不能当玩具玩,要远离这些尖利的东西以免我们会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等小朋友长大了,本领变大了,会正确使用这些东西就会对自己有帮助了。
四、教师:“小朋友真棒,都知道尖利的东西对我们带来的危害,又说出怎么处理和保护受伤的手,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来做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把贴在把杆上的图片找找有哪样东西是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我们把它给找出来,以后我们见到时就要特别小心,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危险不容易受伤了,好吗?”
五、延伸活动:带孩子一起到户外寻找尖利的物品,也可以建议孩子回家一起和爸爸妈妈在家一起寻找尖利的物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比较明确,内容的贴近幼儿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能很好的让幼儿理解“尖利”的特征和含义,在引导幼儿观察回答问题不够深入,比较着急的说出答案。在课堂的随机性教育也要加强,像有个孩子说到药也是容易伤害我们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局限在活动内容中急忙反驳幼儿的说法,说药不能伤害人,其实药在无形之种隐藏的危害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教师在小结时语言的表达还不够紧密,活动结束的游戏环节设计应该可以更活跃一些。教师应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详细,这样孩子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会更多,更好。
幼儿百科:尖:尖锐,利:锋利。尖利,常指人、事或物的表面给外部世界一种外在的印象。
幼儿园小班教案《什么尖尖》
小班教案《什么尖尖》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尖尖的物体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险,生活中会避开尖尖物品,认识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尽量让自己不受伤害,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什么尖尖》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体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险,生活中会避开尖尖物品。
3.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尽量让自己不受伤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尖尖的物体,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2.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尖头剪刀、大头针、牙签、竹签、树枝等每桌一份。
3.红色即时贴贴小圆点若干。
4.图片4幅:图1:小兔用尖尖的笔尖在小鸭子身上画画;图2:小猴在挥舞树枝;图3:小狗正确使用剪刀剪纸;图4:小兔拿着筷子在专心地吃饭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一看、再轻轻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问:桌子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组织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种尖尖物体的照片。
认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尖尖的物体。
说一说这些尖尖的物体有很多,牙签、大头针、剪刀、竹签、针、刀子、削好的铅笔、树枝等都属于尖尖的物体。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尖尖物体存在的危害。
1.提问:它们谁做的对?为什么?怎样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伤害?
2.小结:尖尖的东西戳在身上会很痛,使用不正确会戳伤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戳到眼睛上,会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东西和同伴追逐、打闹;不能将尖尖的东西对着别人或自己;当看到别人拿着尖尖的东西时要尽量远离,不要让自己收到伤害。
四、玩游戏"找尖尖",让幼儿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时贴,请幼儿找出教室内尖尖的物品并贴上标志。
2.请幼儿说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
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危险?怎样避开这些危险?
小结:除了尖尖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外,还不能乱动电源、电器和热、烫的物体等。小朋友年龄小,生活中还有很多危险是我们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记住爸爸、妈妈、老师给我们的安全提示并尽量照做,就会避开很多危险!
幼儿百科:尖释义为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