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何必为孩子制造阅读限制?

发布时间:2021-04-13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何必为孩子制造阅读限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随着学习和认知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做父母的应该配合学校,科学地、适当地为孩子安排一些课外读物。

但是,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阅读上设立很多限制。

有一位周先生带着儿子冰冰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上一年级,书桌上摆着一套根据年级分十册编撰的科学丛书。序言“指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适合阅读丛书的一二册;二年级孩子则可阅读三四册;等上了三年级,才能阅读五六册,依此类推。

只是,快七岁的已能独立阅读的冰冰对于“指示”熟视无睹,在读完这套书的一二册后,就“义无返顾”地翻开了三四册……且读得津津有味。

做教师的奶奶初次见冰冰捧着周先生给他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王子复仇记》等看时,不无“担忧”地问周先生:“大人的书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吗?”还未等周先生答话,在一旁看书的冰冰头也不抬地答道:“能看懂!”为了验证孙子看书的“成果”,在冰冰读完后,奶奶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对冰冰进行提问。令奶奶吃惊的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冰冰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

倘若不是真的完全“读不懂”,那么,身为家长,何必要在孩子充满兴致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就为他的阅读范畴设限呢?正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阅读水平、心中所抱持的理想,以及当前自己的阅读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孩子的面前摆放着同一本书,但每个孩子所看到、读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孩子制造出种种关于“阅读类别”的横向限制,以及“阅读顺序”的纵向限制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没什么事儿,看xx幼儿园课上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看到了这张,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儿园,估计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类运动,他们会更细心的照料着孩子,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却也限制了孩子控索需求。从

这是xx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的图片,很明显没有老师喂她,她的班主任也明确跟我讲,xx在班上算是自理能力比较好的孩子,xx奶奶不止一次让我跟老师表达,xx平时很少自己吃饭,让老师能多喂些,我只是答应了,但跟老师沟通的是:正常对待孩子,不用过于照顾,能让她自己来做的老师尽可能的不要代做。由于之前跟老师的沟通不错,老师对我的一些理念也明白,xx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等方面都是自己来做的,实在做不来的老师才会帮忙。

再说说在家吃饭的情况吧,每天吃饭时,我跟xx爸弄好饭要吃了,xx还在玩儿不愿意坐到饭桌前,xx爸有时就被激怒发脾气,xx便是一声不吭的坐到桌前,仍不自己吃,便开始要求我来喂她,我更多的会让她自己吃,爸爸吃完饭气吭吭的去上网,不能再看她吃饭,再看着仍会跟着发火,这是同一个孩子呀,在幼儿园跟家里却有如此的不同!最近便跟xx爸沟通,她如果真不愿意吃就算了,饿于不饿是她自己知道,吃饭也是她自己的事情,干嘛弄得跟家庭战争似的,看不惯你吃完先离开。昨晚,xx在我们将要吃完饭时坐到饭桌前,xx爸吃完饭按约好的离开,xx让我喂,我没同意,她便自己端起碗吃起来,间或自己再夹点菜,不到十分钟吃完去跟爸爸要表扬了,虽然自己吃会吃菜少一点,就像饿一顿饿不坏是一样的道理。

晚上睡觉是别一个经常让xx爸头痛的事情,从小没有给xx养成早点睡觉的习惯,她基本每天晚上都到十点多才能睡着,早上在xx爸的千呼万唤中醒来,讲完故事要关灯,她便拉着我们不让关或是关了灯她来回扭着睡不着,便会找不同的理由,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的折腾,有时坐到小马桶上却不尿,我们实在困的时候那个气呀,这不昨晚,将近十一点了,关灯后小铛妮儿揉着眼睛不想睡觉,头躺到我肚子上脚放到xx爸脖里上,换作平时,xx爸会跟她玩儿,但睡前加上xx爸已睡着,看xx如此,xx爸估计是没忍住就大声说了xx几句,我也不好说啥,xx便抱着我用手揉着眼睛,我能感觉到她很难过无声的哭呢,拿纸帮她擦擦了眼泪,安慰了人家,小姑娘慢慢睡着了。

今天一大早起床,拉着xx爸没让他做饭,说一起聊xx,跟xx爸沟通他被惹火了说的急话恨话对xx不好,xx爸说,孩子有错了还不能让说几句?我还从来不打孩子呢!看人家理由多吧,孩子真的有错吗?不就是吃饭时间不想吃饭,睡觉时间不想睡觉想再玩儿一会,大人有时也一样,正在看电视剧或是打游戏,该睡觉或吃饭时也会延误一会儿,大人的做法就不算错,孩子如此做便是错了,不过是孩子的不按时吃饭和睡觉给大人惹了麻烦,便成了大人眼中的错误了。我们可以在吃饭前提醒xx要吃饭了,到我们吃完后如果她还不来就收走不让吃了,做几次她自己饿了会长记性的,这个坚持不用跟她发脾气,只要让她觉得她当时不吃饿了也没饭吃就行,饿一顿又饿不坏,睡觉到点就关灯她不睡就让躺着,不跟她说话,让她慢慢来养成习惯吧,越是关注越会焦虑,也越是觉得问题很严重,静下来想想,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刚聊完一看点儿,又到呼唤xx起床的时间了,这点儿天天赶的,这还是今天早上我不用赶着去单位呢。

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需要智慧去创造的,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性的在床头放上几本书。这几天苏州一直阴雨不断,和小温馨宅家亲近书本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给她讲一讲书本里的故事,我用心的读,她认真的听,为她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个人觉得给一两岁的孩子读书还是挑选图文并茂的那种。小温馨对书是比较挑剔的,看到满满都是字没有一点图片的书籍看一次就不会再去翻了。给她买了一套小熊绘本,拿起来就看。小温馨对环境不挑剔,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卧室,书放哪里她就会主动的跑去翻开来看。从绘本里小温馨也学会了自己尿尿,我经常会跟她说:小熊能自己尿尿了,小老鼠能自己尿尿了,大家都会自己尿尿了,那么宝贝要不要也和它们学习呀?

每次说完,小温馨都会回答:好!现如今,小温馨通过绘本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她看到书上大象独自学习怎么穿短裤,会示意的指给我看。有一天早上她刚起床,我准备给她穿鞋子。她突然对着我说:不要,不要。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不要穿鞋子,可是后来她从我手上夺走了鞋子,然后轻轻放在地上。一只手扶着我,将右脚抬起。我一看,原来小温馨是想学着自己穿鞋子了。虽然她独自穿鞋子的时间可能很长,可只要我们耐心一点多给她一些鼓励,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总有一天,她一定可以自己穿上鞋子!

昨天我们带小温馨去苏州的凤凰书城了,当我看到许多家长坐在某个角落,拿着书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着感慨万千。当然,我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读书馆里的书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小温馨看到一摞摞书层层叠放着也用小手去摸摸,看样子十分好奇呀!我来到亲子阅读区,开始寻找适合小温馨阅读的书籍。我认为选择一本好书是很关键,但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同时也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在图书管里,有一个孩子大概五六岁,他想看科幻方面的书籍,而他的爸爸偏不同意他看,觉得读这本书是没用的。强逼着他看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可最后孩子嘟囔着嘴巴,什么都看不进去。这样一来,孩子在我们的逼迫下失去了对读书原本应有的热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我和小温馨一起挑选了几本书,然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小温馨才二十多个月,她虽然小,可是她特别喜欢那些小图像,模型,水果等。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呀!可我不觉得小温馨什么都不懂,相反的她可什么都知道呢!比如,书上有许多的水果,我问她:宝贝,哪一个是苹果呀?她小手指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说:这儿!我又问:宝贝,哪一个是小猴子呀?她又兴奋不已得指出来告诉你:喏,这里!所有小动物的名称都能答对哦,太棒了!

所以,别再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辨别能力了。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小温馨都会主动得拿一本书给我,希望我读给她听。但现在小温馨的书基本图像多,所以更多的是我和她一起探讨,我问她回答,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小温馨的思考和想象力,在一问一答的频率中,她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孩子生活的区域我都会尽量摆放一些书本,最主要的是让小温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她看到书的位置都会主动得去看。

有时候给小温馨讲完一遍故事,可她还不满足依然还想继续听。此刻,对家长来说耐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去嫌孩子麻烦,就拒绝孩子的要求。在和小温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每一次的改变。小温馨有时候喜欢重复性的做一件事,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会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甚至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幼儿重复性的做某件事都是自发的独立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说: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家里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多看书,多学习,带孩子去读书馆陪读,让孩子从小熏陶着父母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会受影响。不读书的心灵是荒芜的土地,读书,会让人得到一双飞翔的翅膀,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最终会获得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让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吧!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

一、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内在焦虑的投射

每一个当了父母的成人,都难免对自己的成长心存这样那样的缺憾,孩子出生后,很容易本能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性格内向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敢登台表演更容易着急,一个从小就容易受欺负的家长对孩子的忍气吞声更加敏感。

因为父母心里总是心存这样那样的焦虑,自然禁不住在所关注的方面对心爱的孩子“明察秋毫”,不知不觉就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孩子了,带着问题的眼光看孩子,看到的当然都是问题,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问题上,就决定了一些不是问题的行为无意中被选择性过滤了,其实我们关注到的问题行为,只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投射而已!如果不能觉察内心的这种否定性投射,强大自己内心的力量,那么,教育办法再多,孩子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外涌现的!

二、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内心的恐惧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因为对掌控局面缺乏信心,这样的父母往往希望能控制一切,看不得孩子偏离自己意志的地方,结果就很容易发生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管不住孩子,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自有其规律,他的成长是跟着成熟的节奏来的,而不是跟着父母的期望来的,一旦内心恐惧的父母发现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来,就乱了分寸,觉得孩子出问题了。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被管的服服帖帖,看似应该合乎父母意愿了,其实却不然,因为孩子是在父母的管束和控制下成长的,长成的只能是父母设计出来的样子,但因为父母本身是有问题的,孩子也不可能绝对完美无缺,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来。所以,如果父母本身心存恐惧,控制欲强,那么无论孩子怎么成长,总会被父母发现问题的。

三、你关注什么,孩子就拿什么问题来控制你

有个家长跟我交流孩子便秘的问题,谈到孩子近几年都被便秘困扰的现状,非常抓狂,控制不住地担心,问我该怎么办?朋友对这个事件更具体的描述让我想起女儿桐桐便秘的经历,因为我的女儿桐桐小时候就深受便秘困扰,她的大便一度成为我们全家的心头大患,每次大便我们都要全家出动连哄带骗,平时只要听说吃什么对通便有好处,我们都会拿来尝试,中医西医都看过,结果却不甚理想,可以说我们越用心,小家伙的大便越糟糕,直到折腾的我们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不得不放弃各种精心安排的医疗食疗,谁知就在我们不再去管这个问题之后,小家伙的便秘不知不觉地好了。

结合跟其他家长交流的一些体会,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育儿过程中,父母越是关注什么,孩子就越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因为父母的关注点是孩子控制家长最好的切口!父母在极其关注什么的时候,弱小的孩子也会慢慢发现,原来只要在父母关注的方面稍稍出点问题,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可以跟爸爸妈妈抗衡了,不加利用这点才怪呢!所以,不必奇怪家长越是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的吃饭越成问题,越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越容易让人抓狂。我把这个道理讲给那位家长,她恍然大悟:“以前我是弱化,怕给她增加压力,上学后我转为提醒,慢慢的发展为恐吓,因她爱吃,又变成恐吓加诱惑,最近我对这事快扛不住了,常在她说要拉又拉不出来时,向她发火!看来我错了,应回到最初!”

四、过分的关注是一种压力,让孩子因焦虑而失常

有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惨痛的例子,却是一个好友家的真实情况。这个朋友,因为担心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从小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到几近严苛的地步,孩子即使考个99分,也会被责骂,为了给孩子一个尽量优越的读书环境,从小到大,都是托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高压之下,孩子也的确非常争气,直到高中之前,一直在班里的佼佼者,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当朋友因为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给他换了一个高中的预备班时,压力之下,孩子突然出了问题-----严重焦虑,不敢抬头看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总是低着头,神情呆滞,跟他讲话他也没大反应,不得不休学。孩子休学这段时间,爱儿心切的朋友才意识到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处求治,在一次家庭系统排列治疗课上,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低着头更快乐的话,还是低着头的好。”显然,孩子的躯体化症状就是对学习压力的逃避!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关注出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又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最根本的不是学习具体的操作办法,而是自己父母的改变,家长自己的内心强大了,才不会在孩子身上投射太多的恐惧,亦无需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得掌控局面的安全感,看到的“问题”,自然就少了很多。所以,一个明智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善于觉察、自省的父母,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并想办法疗愈自己,也只有先把自己修养的强大,正能量才会自然溢出,让孩子得到滋养。

“厚小薄老”制造问题孩子


现在多数年轻父母工作繁忙,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要为养家糊口努力打拼,往往会把老人接来帮忙看孩子。在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里,常会存在一种“厚小薄老”的倾向。

年轻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老人稍不顺孩子的心意,孩子又哭又闹,夫妻俩就可能会埋怨老人;对孩子的所有要求无条件满足,但对老人的需求却疏于过问;由于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年轻人可能会忽略老人在教育孩子时的观点,一味觉得他们的想法过时了……这些都会导致厚小薄老,影响家庭和谐。朋友小米家就发生了这样的烦心事:小米老公对儿子有求必应。有一天,孩子要买玩具,小米的婆婆不同意,结果孩子又哭又闹。回了家,小米的老公就指责老妈“抠门、苛待”孙子。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几次,老人心里不舒服,觉得儿子眼里只有孩子,忽略了自己。

新手爸妈刚刚体会到初为人父母的感觉,难免会在感情和物质上投入太多,甚至有时是以牺牲自我和老人为前提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厚小薄老”的倾向,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孩子的心理发育都不利。老人由于缺乏价值感,在陌生的环境中交际圈被打破,本来就很敏感,爱猜疑,如果孩子不关心自己,甚至因为照看孙辈的事情遭受指责,就会受到深深的伤害。另一方面,孩子被过度关注,很容易出现缺少爱心、责任心差、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因此,在这种三世同堂的家庭里,位于“夹心层”的父母要协调好家庭关系,科学育子的同时,让老人也能享受天伦之乐。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别因孩子的无理要求指责老人。父母要建立一套家庭规则,孩子提出的正常、必需的要求可以满足,但对一些过分的、可有可无的要求不能随便满足。尤其要分清是非,不能因老人带孩子时,没满足他的无理要求,就指责老人。

2.老人溺爱,背后指出来。老人难免会溺爱孩子或对孩子耍赖的行为放任自流。但老人往往要面子,不要当着他们的面批评、打骂孩子,而要把孩子哄到其他屋子,严肃指出这是不被容忍的行为。随后,再找适当时机跟老人讲道理,告诉他溺爱的坏处。

3.教育孩子,适度放权给老人。老人往往乐于参与到养育第三代中来,但由于生活理念、科学常识等存在差异,常会跟儿女产生冲突。年轻父母在给宝宝买衣服、选玩具时,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眼光,而忽视老人的意见。因此,在育儿过程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比如该用尿布还是尿不湿,最好别跟老人顶着干。原则性问题要好好沟通,注意说话的态度。给孩子买东西时要让老人多参与,尊重他们的意见。

4.尽孝,父母自身做表率。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特别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对自己的态度。比如说,节假日,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往往会忽视老人。既是儿女,又为人父母的夫妻俩要有大家庭概念,无论旅游、看电影、看话剧,都最好买全家套票,不要只顾着一家三口玩,让老人孤零零地“看家”。

你在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吗?


最近在家长课堂上和一位妈妈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她关于自己孩子琦琦的教育有一些小烦恼。琦琦是个七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总是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前几天琦琦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面吃饭,看到邻桌有一道菜式很新鲜,想要去看看。妈妈觉得孩子这样特别没礼貌,而且显得没有见过世面,很丢面子,便立刻制止了琦琦。但是孩子旺盛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还时不时地瞟向那边,甚至想趁去洗手间的机会溜过去看看。爸爸发现后强行把他抱回来,严厉地呵斥了他。结果这两天琦琦一直表现得很顺从,但没精打采的,也不大像以前那样主动和人打招呼聊天了。妈妈觉得非常苦恼,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孩子看起来是越来越乖了,可这对孩子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这样的教育和限制到底应不应该?

一、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许多家长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孩子的想法,可孩子本身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孩子的性格、思维、能力等方面虽然或多或少受到家庭的影响,但并不可能和家长完全一致。只简单地从大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内心,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感觉到家长和自己的隔阂,很容易感到委屈和困惑,情感受到伤害。就像琦琦的爸爸妈妈自己觉得去看别人餐桌上的菜这件事很不合适,感到丢脸、不好意思,便拒绝和阻止了琦琦的要求,但并未从琦琦的角度考虑过。对琦琦来说,那道菜很新奇很有趣,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发生类似的情况并不奇怪。爸爸妈妈在发现琦琦的反应后,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感受制止他,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邻桌请求是否可以看看,根据对方的回应来决定,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不失礼貌。

二、过度干涉限制孩子能力发展

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参与和干涉,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扼杀孩子本有的天性。例如上述琦琦发生的这件事,如果父母处理得当,不但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锻炼了孩子的言语沟通和社交能力。但琦琦父母当时的反应,伤害了琦琦对外界的兴趣,让他感到挫败、失落和委屈,若不及时处理好他的情绪,会造成他的心理淤积,甚至影响到今后的能力发展。另外,有的家长虽然不刻意干涉孩子的行为或拒绝孩子的要求,却对孩子过度保护、宠溺和代替,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性,使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不足,进而影响到其它能力的成长。

家长都对孩子的成长充满关注,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注意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来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作过多干涉,才能让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不再充满隔阂,让孩子的能力在自由、理解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当你不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能做好。

相信《何必为孩子制造阅读限制?》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阅读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饭后,小朋友们都在课桌前坐好了,值日生从图书角里拿来很多图书,每个小朋友都各自拿了书快乐地翻读着。 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教室里谈话的声音渐渐地杂了起来。 我说:“小朋友,怎么看书也有这么...
    2020-11-20 阅读全文
  •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
    2020-11-02 阅读全文
  •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没什么事儿,看xx幼儿园课上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看到了这张,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儿园,估计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类运动,他们会更细心的照料着孩子,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
    2020-11-24 阅读全文
  • 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需要智慧去创造的,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
    2021-01-29 阅读全文
  •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

饭后,小朋友们都在课桌前坐好了,值日生从图书角里拿来很多图书,每个小朋友都各自拿了书快乐地翻读着。 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教室里谈话的声音渐渐地杂了起来。 我说:“小朋友,怎么看书也有这么...

2020-11-20 阅读全文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

2020-11-02 阅读全文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没什么事儿,看xx幼儿园课上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看到了这张,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儿园,估计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类运动,他们会更细心的照料着孩子,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

2020-11-24 阅读全文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需要智慧去创造的,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

2021-01-29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